Workflow
深港融合
icon
搜索文档
1/3香港人将住到北部都会区,对深圳意味着什么|湾区观察
第一财经· 2025-09-12 15:21
北都区建设不仅利好深圳的服务业,更带来扩大科技产业合作的机会 香港北部都会区(下称"北都区")建设不仅是香港人的大事,也受到邻居深圳人高度关心。因为这里如果 能顺利建成,就好比在深港接壤地带安上了一条拉链,将大大促进两地的融合发展。 根据香港特区政府于2023年10月公布的《北部都会区行动纲领》,北都区包括新界的元朗和北区两个行 政区,面积约300平方公里,约为香港的1/3。整个区域由西至东分为四部分发展,包括高端专业服务和 物流枢纽、创新科技地带、口岸商贸及产业区,以及蓝绿康乐旅游生态圈。 北都区被认为是香港未来发展的新引擎,以及香港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和国家发展大局的关键节点。在香 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亲自力推下,今年北都区建设明显提速。 香港财政司副司长黄伟纶日前在一个公开论坛上表示,北都区是香港未来10至20年最主要的土地和房屋 供应来源。未来10年特区政府计划提供约3000公顷熟地,其中约1700公顷将来自北都区;预计兴建约21 万个住宅单位,占未来住宅供应的近一半。更重要的是,北都区将提供大量产业用地和经济楼面,突破 香港发展创科产业但土地不足的瓶颈。 那么,将有多少人在这片区域居住、工作?出席同一论 ...
“罗湖跨境文旅消费专线”启动 途经深港核心商圈
搜狐财经· 2025-09-05 18:55
近日,"罗湖跨境文旅消费专线"正式开通。这条特色专线融合市场运作、政府支持及商家参与,是深圳罗湖区政府为服务深港融合、助力深港基础设施"硬 联通"、生活消费"软联通"的创新举措。 为鼓励市场主体参与,罗湖区政府应香港永东巴士邀约,主动搭建沟通平台,按照"共创共建共赢"模式推动专线快速落地。通过这条线路,香港游客乘坐永 东巴士便能"一线"便捷体验深港双城生活,免去所有换乘劳顿。 据介绍,该专线罗湖一侧从莲塘口岸出发,沿途经罗湖益田假日广场、东门步行街(兆鑫汇金广场)、深圳万象城,再经原线路返回,线路选点皆是罗湖消 费最旺、商业氛围最浓厚、业态最新颖潮流的商业地域。香港一侧则有旺角油麻地、尖沙咀、沙田、观塘、钻石山等诸多市区站点,游客可乘坐滚动班车快 速方便的到达莲塘口岸,并在口岸二楼一站换乘。 乘坐"罗湖跨境文旅消费专线"永东巴士的香港游客,可凭借原价票"免费增程"一路直达线路上的重点商圈。同时香港游客如果在与永东巴士合作的重点商超 购物,满一定额度便可获得免费单程赠票。有关赠票可在永东微信小程序(永东直通巴士购票系统)上便捷兑换来或回程票,联动商场配套的优惠活动,香 港游客可真正的"满载而归"。 罗湖与香港地 ...
深圳“超级口岸”45年进化之路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7 03:33
口岸基础设施发展 - 深圳口岸数量从改革开放前2个增至16个一类口岸 实现海陆空全覆盖 功能从物理门户升级为制度创新和产业跃迁计量器 [2] - 罗湖口岸2024年1-7月出入境旅客超3000万人次 深圳湾大桥2007年建成时为内地唯一连接香港的高速公路大桥 沙头角口岸已启动重建 [4] - 深港陆路口岸2024年日均出入境旅客超60万人次 8月16日单日达102万人次 进出口贸易额从1997年701.7亿元跃升至2024年7014.8亿元 [5] 深港产业协同与规则联通 - 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外贸进出口总值从2015年712亿元跃升至2024年5379.8亿元 增长7.5倍 累计使用外资381.57亿美元 占深圳市47.1% [7] - 前海深港梦工场孵化超1000家港澳台及国际创业团队 培育7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18家专精特新企业 落地跨境支付通等多项跨境业务 [8] - 河套合作区完成跨境数据交易110笔 金额3.34亿元 香港科学院内地分园吸引超60家港资企业及科研机构进驻 [8] 口岸经济带产业规划 - 罗湖规划建设深港融合发展先行区 聚焦人工智能 生命健康 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 紧邻口岸B1地块规划30万平方米深港生命健康产业园 [9] - 香港北部都会区规划打造口岸商贸及产业区 重点发展商贸 金融 零售 现代物流和先进制造业 与罗湖产业规划高度契合 [9] 外贸与物流枢纽功能 - 深圳2024年出口2.81万亿元 实现32连冠 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25097万吨 占总吞吐量近八成 居广东省首位 [11] - 盐田港2024年上半年集装箱吞吐量超758万标箱 同比增长12.7% 每周近百条航线通达全球 新增11条覆盖北美欧洲亚洲航线 [11][12] - 深圳机场2024年航线覆盖全球31个国家地区 每周超800班进出境客运航班 东南亚航线客流量占国际地区流量超50% [12] 国际联通能力提升 - 深圳机场2025年1-7月进出境人员超384万人次 同比增长26.1% 进出境航班超2.3万架次 增长24.6% 货运量59.2万吨 增长14.9% [13] - 深圳机场东南亚航线通达8个国家16城市17航点 每周出港超200班航班 进一步拉近与东盟贸易伙伴距离 [12][13]
文学赋能城市,彰显深圳精神:金地环湾城打造深圳文化新现场
搜狐网· 2025-08-27 03:26
公司活动与品牌建设 - 金地环湾城举办"深圳刻度·文学在场"文学创作特别活动 邀请深圳市福田区作家协会主席钟二毛等八位作家参与 [1] - 活动通过采风、创作、朗读与对谈等形式 书写深圳城市记忆与未来愿景 [1] - 作家团体参观项目区域及样板空间后开展文学接龙、自由创作及作品朗读环节 创作反映深圳时代精神与区域发展的文学作品 [3] 项目区位与战略价值 - 项目位于深圳福田区行政、金融、文化核心区 深港超级湾核芯区拥有科创+金融双引擎驱动 [6] - 区域承接河套合作区与香蜜湖新金融中心 7号线、22号线(在建)双地铁加持 成为深港融合核心枢纽 [6] - 高端产业与人才不断聚集 形成深圳"硅谷"+"华尔街"双核加持发展势能 [6] 项目业态与配套设施 - 项目汇聚高端住宅、奢阔公寓、菁英学校、高奢酒店、商务地标、公园绿地、漫调商业、文化艺术八大业态 [7] - 配建幼儿园与红岭教育集团红树林实验学校形成12年菁英教育 [7] - 引入全球隐奢嘉佩乐酒店 配备约15万㎡漫调商业文娱空间与近万平米中央绿地公园 [7] 文化价值与城市定位 - 项目以文学、艺术与文化融合的场所精神为深圳高知人群提供精神栖息地 [7] - 活动强化项目与城市文化共鸣的精神链接 展现福田作为深圳行政、金融、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的核心价值 [7] - 项目被视为福田乃至深圳面向未来的"代言级作品" 代表城市向上发展精神 [7]
深圳“超级口岸”45年进化之路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7 03:19
口岸基础设施发展 - 深圳口岸数量从改革开放前2个增至16个一类口岸 实现海陆空全覆盖 功能从物理门户升级为制度创新和产业跃迁计量器 [1] - 罗湖口岸2024年1-7月出入境旅客超3000万人次 深圳湾大桥2007年建成时是内地唯一连接香港的高速公路大桥 [3] - 深港陆路口岸2024年日均出入境旅客超60万人次 8月16日单日达102万人次 各口岸按"强西-优中-补东"战略升级 [4][5] 深港经济融合 - 深港进出口贸易额从1997年701.7亿元跃升至2024年7014.8亿元 香港成为深圳第二大外贸伙伴 占比超15% [4] - 罗湖区人民医院2024年1-7月月均接待4500名香港患者 覆盖口腔科 骨科 中医科等多科室 [4] - 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外贸进出口总值从2015年712亿元增长至2024年5379.8亿元 7.5倍增幅 累计使用外资381.57亿美元 占深圳市47.1% [7] 科技创新合作 - 河套深港科创合作区完成跨境数据交易110笔 金额3.34亿元 香港科学院内地分园吸引超60家港资企业及科研机构进驻 [8] - 前海深港梦工场孵化超1000家港澳台及国际创业团队 培育7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18家专精特新企业 [8] - 罗湖规划30万平方米深港生命健康产业园 聚焦人工智能和生命健康前沿领域 打造深港AI跨境应用试验场 [9] 外贸与物流枢纽 - 深圳2024年出口2.81万亿元 保持内地外贸第一城地位 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25097万吨 占总量近80% 居广东省首位 [12] - 盐田港2024年上半年集装箱吞吐量超758万标箱 同比增12.7% 每周近百条航线通达全球 日均超4万标准箱发往海外 [12] - 深圳机场2024年覆盖全球31个国家地区 每周超800班进出境客运航班 2025年1-7月出入境人员超384万人次 同比增26.1% [13] 外资与产业投资 - 2025年上半年深圳实际使用外资209亿元 新增5581家外资企业 新增数量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 [11] - 深圳机场东南亚航线客流量超150万人次 占国际地区流量50%以上 通达东南亚8国16城17航点 每周出港超200班航班 [13]
探路深圳综改 “小前海”担当“大试验场”
证券时报· 2025-08-26 00:56
核心观点 - 前海作为深港合作和制度创新的试验场 在建筑领域实现港企全流程参建政府项目的突破 并推动金融、贸易、法治等多领域改革创新 累计形成48条经验举措[1][2] - 通过QFLP等金融开放政策吸引外资 新设QFLP基金规模占深圳九成以上 形成跨境金融六大品牌[2][3] - 深港融合成效显著 累计孵化1021个香港创业团队 注册港企近万家 2025年1-2月新增港资企业同比增长85.5%[3][4] - 创新"MCC前海"物流模式提升贸易效率 2024年进出口额达7066.5亿元 同比增长42.4%[5] - 综改2.0阶段将继续深化制度突破 进一步释放深港合作叠加效应[6] 制度改革突破 - 全国率先试行建筑领域"三方责任主体"管理模式 允许香港建筑师团队直接参与政府项目建设[1] - 2020年发布港企港人备案执业办法 2023年扩展至5类专业机构和14类专业人士[1] - 形成14项全国首创金融成果 包括"境外不落地购汇"等创新实践[2] - 累计形成48条经验举措 其中17项由前海率先落地并向全国复制推广[1][6] 金融开放成果 - QFLP基金规模占深圳全市90%以上 惠理集团获批2亿美元额度投资医疗、新能源等领域[2][3] - 建立跨境人民币贷款、跨境双向发债、跨境双向资金池、跨境双向股权投资、跨境资产转让、跨境金融基础设施六大金融品牌[3] 深港融合进展 - 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累计孵化1021个香港创业团队 发放香港青年扶持资金3.5亿元[4] - 注册港企数量近万家 2025年1-2月新增港资企业295家 同比增长85.5%[4] - 香港创业企业采用"前店后厂"模式 通过前海窗口将生物科技产品销往全球[3] 对外贸易创新 - 创新"MCC前海"物流模式 实现全球集拼 日均处理超200集装箱[5] - 通过海运12小时直达东南亚 空运24小时覆盖欧美市场[5] - 企业共享集装箱降低运费 报关手续大幅简化[5] - 2024年前海进出口7066.5亿元 同比增长42.4% 自贸片区进出口5367亿元 同比增长52.3%[5] 产业发展态势 - 信息服务与科技服务产业加速集聚[5] - 跨境支付、游戏出海等服务贸易领域稳步增长[5] - 有机固废资源化利用等生物科技项目实现跨区域落地[3]
探路深圳综改 “小前海”担当“大试验场”
证券时报· 2025-08-25 18:24
核心观点 - 前海作为深港合作与制度创新的试验场 在建筑 金融 贸易等领域实现多项突破 推动港澳人士跨境执业便利化 并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模式 [1][2][3][4][5] 制度改革突破 - 全国率先试行建筑领域"建设单位 建筑师团队和施工单位"三方责任主体管理模式 首例香港企业全流程参建政府投资项目落地 [1] - 2020年发布建设领域港企港人备案执业办法 2023年扩展至5类专业机构和14类专业人士 解决资质资格互认问题 [1] - 形成48条经验举措 其中17项由前海率先落地并向全国复制推广 包括港澳人士跨境执业便利化措施 [1][2] - 创新实践"港资港法港仲裁"机制 推出14项全国首创金融成果 包括境外不落地购汇等创新 [2] 金融开放成果 - 前海新设QFLP基金规模占深圳全市90%以上 惠理集团获批2亿美元QFLP额度 聚焦医疗 先进制造 新能源领域股权投资 [2][3] - 构建跨境人民币贷款 跨境双向发债 跨境双向资金池 跨境双向股权投资 跨境资产转让 跨境金融基础设施的"六个跨境"金融体系 [3] 深港融合进展 - 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累计孵化1021个香港创业团队 累计发放香港青年扶持资金3.5亿元 [4] - 注册港企数量近万家 2025年1-2月新增港资企业295家 同比增长85.5% [4] - 香港创业企业采用"前店后厂"模式 通过前海窗口将生物科技产品销往全球 [3] 贸易创新模式 - 创新"MCC前海"物流模式 实现全球集拼 日均处理超200集装箱 海运12小时抵东南亚 空运24小时覆盖欧美市场 [4][5] - 通过共享集装箱和简化报关手续 显著降低企业运费成本 [5] - 2024年前海进出口额7066.5亿元 同比增长42.4% 自贸片区进出口5367亿元 同比增长52.3% [5] - 跨境支付 游戏出海等服务贸易领域实现稳步增长 [5] 发展定位与规划 - 前海从14.95平方公里试验区发展为全国自贸区经验输出源 被评价为"全国的前海" [5] - 2024年6月发布新指导意见 推动深圳综改进入2.0阶段 要求推出新改革措施 创新试验和开放举措 [5]
“超级口岸”进化:45年,深圳链动全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5 15:25
口岸基础设施发展 - 深圳口岸数量从改革开放前2个增至16个一类口岸 实现海陆空全覆盖[1] - 罗湖口岸2024年1-7月出入境旅客超3千万人次 仍为流量最大口岸之一[4] - 深港陆路口岸2024年日均出入境旅客超60万人次 8月16日单日达102万人次[5] 深港经贸合作 - 深港进出口贸易额从1997年701.7亿元跃升至2024年7014.8亿元 香港稳居深圳第二大外贸伙伴[5] - 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外贸进出口总值从2015年712亿元增长至2024年5379.8亿元 增幅达7.5倍[6] - 前海累计使用外资381.57亿美元 占深圳市47.1% 占广东自贸试验区67.2%[6] 科技创新合作 - 河套合作区完成跨境数据交易110笔 金额达3.34亿元[8] - 前海深港梦工场孵化超1千家港澳台及国际创业团队 培育7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18家专精特新企业[7] - 香港科学院内地分园吸引超60家港资企业及科研机构进驻河套[8] 口岸经济产业规划 - 罗湖规划建设深港生命健康产业园 打造30万平方米"通用型"产业空间[10] - 香港北部都会区规划打造口岸商贸及产业区 重点发展商贸金融零售及现代物流新兴产业[10] - 罗湖将人工智能、生命健康、低空经济定位为"主攻赛道"[10] 国际物流枢纽建设 - 盐田港2024年外贸货物吞吐量达25097万吨 占总吞吐量近8成[12] - 盐田港2024年上半年集装箱吞吐量超758万标箱 同比增长12.7%[13] - 盐田港每周有近百条航线通达全球 11天达澳大利亚13天抵美国西海岸[13] 航空口岸发展 - 深圳宝安机场2024年每周有超800班进出境客运航班 覆盖全球31个国家和地区[13] - 2025年1-7月深圳机场口岸进出境人员超384万人次 同比增长26.1%[15] - 深圳机场东南亚航线客流量超150万人次 占国际地区客流量的50%以上[15] 外资利用成效 - 2025年上半年深圳实际使用外资209亿元 新增5581家外资企业 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11] - 深圳2024年出口2.81万亿元 实现出口32连冠[12]
口岸经济4.0:罗湖建起深港互联“超级节点”|何以新罗湖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1 15:52
深港通关流量与消费趋势 - 罗湖口岸上半年查验出入境旅客超3370万人次,位居深圳口岸第一 [1] - 莲塘口岸出入境人数屡破新高,7月13日罗湖口岸单日客流达29.7万人次创历史记录 [2] - 罗湖益田假日广场港客占比达30%,餐饮业态占40%,永辉超市和米兜乐园成为港人消费热点 [4] 医疗跨境服务扩展 - 罗湖区人民医院1-7月每月平均接待4500名香港患者,覆盖口腔科、骨科、中医科等多科室 [7] - 香港居民使用内地医疗服务比例从2011年前升至60%,深圳医疗成本仅为香港五分之一 [8] - 医院获批"港澳药械通",引进2款港澳药品和器械,服务患者超120人次 [10] 产业协同与规划 - 香港北部都会区规划与罗湖产业方向一致,聚焦商贸、金融、新兴产业及口岸经济 [12] - B1地块规划建设30万平方米深港生命健康产业园,聚焦生命健康和人工智能领域 [2][13] - 罗湖提出"三力三区"目标,主攻人工智能、生命健康、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12] 文旅与区域融合 - 2025年罗湖深港文化月策划骑行、宠物派对、电竞赛事等活动,展示新地标和文旅资源 [6] - 光之殿堂艺术地标将于明年年底亮相,设计包含礼堂、音乐厅等沉浸式体验设施 [7] - 深港中西医跨境转介合作在罗湖试点,推动两地医疗规则互通和远程诊疗 [10]
口岸经济4.0:罗湖建起深港互联“超级节点”|何以新罗湖?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1 13:04
口岸流量与消费趋势 - 罗湖口岸上半年查验出入境旅客超3370万人次 位居深圳各口岸第一[1] - 莲塘口岸出入境人数屡破新高 8月多次刷新单日客流记录[2] - 罗湖益田假日广场港客占比达30% 餐饮业态占比40%[2] - 香港顾客消费需求从餐饮延伸至高品质购物与儿童娱乐[3] - 永辉超市"胖东来版"和米兜乐园成为港人热门消费场所[3] 医疗融合与跨境服务 - 罗湖区人民医院1-7月每月平均接待4500名香港患者[5] - 香港患者就医范围从口腔科扩展至骨科、中医科等全科室[5] - 跨境就医价格约为香港的五分之一[5] - 医院获批"港澳药械通" 已引进2款港澳药品和2款医疗器械[5] - 服务患者超120人次 并与香港保险机构对接跨境直赔系统[5][6] 产业协同与空间规划 - 罗湖规划建设30万平方米深港生命健康产业园[1] - B1地块总面积10.02万平方米 聚焦生命健康与人工智能产业[8] - 联动香港沙岭数据中心打造深港AI跨境应用试验场[8] - 第七工业园升级焕新 文锦渡口岸20公顷土地开发[8] - 产业方向与香港北部都会区"南金融、北创科"规划高度契合[7] 文旅融合与区域联动 - 2025年深港文化月策划骑行、宠物派对及电竞赛事[4] - 光之殿堂艺术地标将于2025年底亮相[4] - 从香港旺角至罗湖口岸仅需1小时车程[2] - 罗湖成为近半数香港人来深第一站[2] - 香港居民使用内地医疗比例从2011年前升至60%(2019-2023年)[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