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健康

搜索文档
片仔癀子公司拟出资2亿元参投高鑫润信基金
智通财经· 2025-08-06 11:52
公司战略与投资动机 - 公司基于大健康产业链上下游考虑 立足现有发展需求 积极寻找新增长点 增强产业协同效应 提升持续竞争能力 在确保主营业务发展的前提下进行投资 [1] - 公司全资子公司片仔癀投资拟作为有限合伙人认缴出资2亿元 占基金目标募集规模比例20% [1] 基金基本情况 - 高鑫润信大健康产业投资合伙企业目标募集规模为10亿元 [1] - 基金主要投资领域为医疗健康领域 包含药品 医疗器械 医疗健康上游供应链及零部件 食品保健品 合成生物 化工材料 消费医疗等大健康相关领域 [1] - 医疗健康以外其他领域投资占比不超过基金认缴出资规模的10% [1] 投资执行细节 - 投资主体为公司全资子公司片仔癀投资 使用自有或自筹资金进行认缴 [1] - 基金暂定名为漳州高鑫润信大健康产业投资合伙企业 最终名称以工商注册为准 [1]
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以丹纳赫为镜,锻造企业韧性
首席商业评论· 2025-08-02 04:14
核心观点 - 中国企业面临同质化竞争、价格战和成本攀升的挑战,亟需系统性方法论实现破局重生 [2] - 丹纳赫集团的DBS系统通过精益管理和并购整合实现400次并购鲜有败绩,验证了将常识做到极致的重要性 [2] - 美的集团通过借鉴DBS打造MBS系统,实现工厂效率年均提升15%并建成6座灯塔工厂 [4][5] - 未来效率竞争是精益管理与数字化、算法精度的结合,中国企业具备直接打通先进管理体系的后发优势 [7] - 全球化需通过"技术+文化+管理"系统输出构建"第二主场",而非简单资产并购 [8] 丹纳赫模式解析 - DBS系统从丰田生产系统进化而来,覆盖基础工具、精益运营、增长引擎与领导力建设,将经验转化为标准并固化为基因 [7] - 丹纳赫早期通过低价并购被低估资产,后期转向以并购为抓手进行医疗健康产业升级,核心能力辐射半径决定企业边界 [6][7] - 40年间从100万美元贷款起步到市值突破2000亿美元,核心是坚守流程、事实和效率的常识 [10] 美的集团实践 - 2004年尝试丰田生产系统效果不佳,2010年后系统学习DBS并设计MBS系统,设立精益人才体系、方法论打造和工厂转型三大目标 [4] - 2015年家用空调工厂试点MBS,2016年扩大范围,2017年全面导入各事业部,2018年国内工厂完成转型 [4][5] - 2020年成立MBS能力中心编写60多份精益教材,2023年赋能海外工厂,新基地按高标准设计 [5] 行业启示 - 传统行业需通过系统化并购和可复制管理模式进入新质生产力领域,如丹纳赫从传统行业转型医疗健康 [7] - 全球化策略应注重OBM优先,建立本土研发和制造基地(美的布局17个研发中心、22个制造基地) [8] - 并购需实现"能力嫁接与产业升级"而非规模堆砌,平衡本土化与一体化是全球化深水区关键 [10] 未来方向 - 效率竞争将结合精益管理与数字化生态,中国企业的后发优势在于直接打通智能化与管理体系 [7] - 穿越周期需战略定力、常识坚持和文化韧性,如丹纳赫40年坚守流程与效率的案例 [10]
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私募股权脉搏报告(英文版)-毕马威
搜狐财经· 2025-08-02 03:33
全球私募股权市场动态 - 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私募股权交易数量从第一季度的4527笔降至3769笔,为2020年第三季度以来最低水平 [9] - 投资总额从5053亿美元降至3637亿美元,降幅达28% [9] - 美洲地区吸引全球59%的私募股权投资(2140亿美元)和47%的交易(1771笔) [10] - 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投资1174亿美元,涉及1669笔交易 [11] - 亚太地区投资208亿美元,交易数量从282笔减至220笔 [11] 区域市场表现 - 美国市场占美洲地区投资的2020亿美元和1608笔交易,包括黑石115亿美元收购TXNM能源等大型交易 [10] - 英国市场逆势增长,投资额从24.8亿美元增至36.8亿美元,交易数量从389笔增至419笔 [28] - 中国投资骤降,澳大利亚增长明显,Aveo集团25亿美元出售案为亚太地区最大交易 [11] - 加拿大和拉丁美洲受关税不确定性影响较大,墨西哥可能长期受益于供应链调整 [2] 行业投资趋势 - 科技、媒体和电信(TMT)行业仍居首位,2025年上半年吸引2472亿美元投资,但落后于2024年同期 [12] - 工业制造业投资1324亿美元,能源和自然资源领域1070亿美元 [12] - 生命科学领域投资69亿美元,已超过2024年全年42亿美元水平 [15] - 医疗健康行业投资793亿美元,能源、基础设施和清洁技术有望超过2024年水平 [15] - 汽车行业投资锐减,上半年仅123亿美元,远低于2024年全年398亿美元 [15] 重点交易案例 - 黑石基础设施115亿美元收购TXNM能源 [10] - Thoma Bravo 105亿美元收购波音数字航空解决方案业务 [10] - 3G Capital 94亿美元收购Sketchers USA [10] - Advent International 51亿美元收购英国Spectris公司 [11] - KKR 31亿美元收购英国OSTTRA集团 [11] 市场趋势与展望 - 投资者持续关注高质量资产、抗风险行业及本土企业 [2] - AI基础设施、能源转型等领域将持续受到关注 [2][64] - 全球私募股权退出价值回升,上半年达5019亿美元,有望创2021年以来最佳表现 [59] - 医疗健康和能源行业是退出活动的重要驱动力 [59] - 英国市场金融科技和生命科学行业表现强劲,国防科技领域受关注 [29][35]
“两新”加码撬动下沉市场与银发经济降息预期下红利资产与科技成长共舞
中国证券报· 2025-08-01 21:02
财政政策与市场影响 - 财政政策延续积极基调,加大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优化支出结构,下半年仍具备较大操作空间 [2] - 城市更新进入2.0阶段,扩展至建筑节能、地下管网建设及智慧治理等领域 [2] - 教育、健康和养老等民生领域的财政支出占比已突破40% [2] - 上半年广义财政收支缺口同比增加1.6万亿元,社融口径政府债务融资达到年初计划的55.2% [3] - 下半年政府债券发行节奏可能大幅度放缓,特别国债或考虑增发 [2][3] - 2025年2万亿元地方政府置换债券发行进度达90%,可能调用2026年额度加速隐性债务清零 [4] 下沉市场与银发经济 - 下沉市场与银发经济成为被低估的"富矿",政策红利向消费领域倾斜 [4] - 消费品以旧换新有利于下沉市场消费者实现消费升级,家电市场规模可观 [5] - 家电龙头凭借渠道和产品优势,基本面有望维持较强韧性,具有较强安全边际 [5] - 老龄化带动医疗健康、养老服务、老年消费、文娱旅游等产业链需求增长 [6] - 宠物作为情感补偿的需求增加,可关注宠物经济 [6] "反内卷"与产业格局 - "反内卷"政策加速低效产能出清,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6] - 龙头企业凭借技术实力、生产效率和供应链体系,实现市场份额稳步提升 [7] - 具备技术壁垒、资源整合能力的企业可穿越周期,仅依赖涨价的企业修复脆弱 [7] - 煤炭行业遏制超产和重大水电工程开工等政策助力"反内卷"主线形成 [6] 市场配置策略 - 当前市场采用"红利资产为盾+新赛道为矛"的配置策略 [7] - 红利资产如银行、交通运输、有色金属等具备政策托底与盈利修复的双重逻辑 [8] - 新赛道如AI、半导体、算力、数字货币等短期仍具高成长性 [8] -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技术壁垒高、成长性强,但市场关注度相对有限 [8] - A50核心资产投资逻辑从"重估韧性"转向"重估增长",估值隐含的股权成本高于市场平均水平 [9] 中美降息共振预期 - 中美降息共振预期强化,推动外资回流加仓A股科技成长板块 [10] - 房地产板块或受益于融资成本下降和购房需求刺激 [10] - 科技成长板块在低融资成本环境中将显著降低研发压力,吸引外资配置 [10] - 降息将降低消费者贷款成本,增加对家电、食品饮料等消费行业的需求 [10] - 美元贬值可能推动人民币升值,增强中国出口商品的竞争力 [10] - 美联储降息可能导致美元走弱,推高黄金等避险资产价格 [10]
2025H1中国一级市场已披露融资额同比腰斩50%;全球独角兽新增41家,中国占6家;江苏领跑最热投资地丨投融资半年报
创业邦· 2025-07-31 00:08
上半年观察&综述 - 2025年上半年中国一级市场融资事件3982个,同比减少25%,环比减少12% [4][8] - 已披露融资总额1948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50%,环比减少25% [4][8] - 热门融资行业:智能制造(995个)、人工智能(548个)、医疗健康(486个),智能制造环比下降7% [4] - 热门融资地区:江苏(669个)、广东(643个)、北京(524个)、上海(488个)、浙江(477个) [4] 行业分布 - 前五行业融资事件2627个(占比66%),金额1356.99亿元(占比70%):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医疗健康、材料、企业服务 [11] - 金额前五行业: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汽车交通、医疗健康、材料,总金额1573.72亿元(占比81%) [13] 热门城市分布 - 融资事件数量前五城市:北京(524个)、上海(488个)、深圳(406个)、苏州(306个)、杭州(264个) [15] 阶段分布 - 早期融资事件3106个(占比78%),金额981.36亿元(占比50.85%) [5][18] - 成长期融资事件739个(占比18.56%),金额640.30亿元(占比33.17%) [5][18] - 后期融资事件137个(占比3.44%),金额308.42亿元(占比15.98%) [5][18] 大额融资及独角兽分析 - 全球新增246个大额融资事件,金额8005.54亿元;中国新增44个(占比18%),金额995.36亿元(占比12%) [24][25] - 全球新增41家独角兽,中国新增6家;全球总计1883家独角兽,中国504家(占比27%) [33][34] 投资机构分析 - VC/PE机构2037家,同比减少26%,环比减少11%;CVC机构224家,同比减少39%,环比减少9% [41] - 活跃VC/PE机构:深创投(49个)、麓山投资(44个)、中科创星(40个)、顺禧基金(37个)、合肥国耀资本(37个) [42] - 活跃CVC机构:尚颀资本(13个)、小米集团(12个)、中芯聚源(11个)、蚂蚁集团(11个)、联想创投(10个) [44] 中国企业IPO市场分析 - 130家企业完成IPO,同比增加33%,环比增加1%;募资1260.57亿元,同比增加161%,环比增加6% [46] - IPO分布:A股51家、港股40家、美股39家 [48] - 热门IPO行业:传统行业(29家)、医疗健康(14家)、消费(14家)、智能制造(13家)、汽车交通(12家) [49] - IPO热门城市:香港(19家)、杭州(9家)、苏州(8家)、深圳(8家)、北京(6家) [53] 中国并购市场分析 - 并购事件237个,同比减少45%,环比减少43%;金额681.45亿元,同比减少62%,环比减少48% [55] - 并购热门行业:传统行业(41个)、智能制造(29个)、企业服务(25个)、医疗健康(24个)、能源电力(23个) [57] - 金额前五行业:传统行业(341.49亿元)、能源电力(51.74亿元)、汽车交通(47.13亿元)、智能制造(42.02亿元)、医疗健康(34.54亿元) [57]
新华社权威快报丨8月新规,一起来看
新华社· 2025-07-29 12:33
新版《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实施 - 新版目录由原10大类132种职业病调整为12大类135种职业病[3] - 新增2个职业病类别:职业性肌肉骨骼疾病和职业性精神和行为障碍[3] - 每个新增类别中分别新增1种职业病[3] 贵金属和宝石行业反洗钱新规 - 现金购买黄金等贵金属超10万元需上报[3] - 从业机构需对人民币10万元以上现金交易履行反洗钱义务[3] - 大额交易需在5个工作日内向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提交报告[3] 金融业网络安全事件报告管理 - 金融业机构需按规定向中国人民银行报告网络安全事件[3] - 明确了特别重大网络安全事件的上报要求[3]
7月29日【港股Podcast】恆指、京東、京東健康、美圖、石藥、港交所
格隆汇· 2025-07-29 10:53
1、恆指:市場看多氣氛比較強,投資者認為明日期結,上至25800-26000,轉牛證,收回價24900。也有看空投資者,認為25400變阻力,繼續熊證,收回價 在25688點。 Simon:指數橫盤格局。信號總結為"買入",偏向好一些。阻力位在25760點和26600點。而下方支持位在24700左右。而投資者選擇牛證收回價在24900,相對 危險一些,建議選擇逼近第二個支持位24200的產品會比較安全。 | 信號總結 | 賣出信號 中立信號 | 買入信號 | | --- | --- | --- | | 賞 | O | 11 | 2、京東集團-SW (09618.HK):是否這周回踩120元?投資者持有認沽證,行使價116.8元 Simon:從日線圖看股價比較跳躍,每日波幅比較大。目前信號總結為"買入"。當前支持位126.1元,第二支持位120.7,與投資者的目標價比較接近。 | | | 3、京東健康 (06618.HK): 守住48元,能站穩50元嗎? Simon:收市價49.95元,接近全日高位50元,股價繼續向上走。技術信號總結為"買出"。阻力位在50.8元,剛好企穩在50元之上。根據目前分析,50元是比 ...
AI助名医“分身有术”,首个医生智能体标准体系发布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7-29 01:13
医疗健康行业智能体AI医生标准体系启动 - 蚂蚁集团与信通院联合启动国内首个《医疗健康行业智能体AI医生》标准体系 [1] - 标准体系涵盖基础要求、技术要求、应用要求和治理要求 [2] - 首批标准研制聚焦技术性能、隐私安全、数据治理、专科应用4个关键方向 [2] 院士智能体上线与专科疾病管理 - 全国首个连接智能硬件的院士智能体"Jack安心智能体"在AQ应用上线 [1][2] - 该智能体由AQ联合王建安院士团队开发 支持心脏瓣膜病诊后管理 [2] - 功能包括健康分析、异常预警、复查提醒、加号申请 可接入华为手表、鱼跃血压计等设备 [2] 智能体技术应用现状 - AQ应用已接入269个医生智能体服务 相当于为用户提供24小时顶尖专科医生支持 [2] - 以浙二医院为例 每年新增数千心脏瓣膜病患者 智能体解决长期管理难题 [1][2] - 用户通过对话指令"帮我找王建安的智能体"即可调用专科服务 [2] 政策与行业背景 -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明确要求推动慢病防治技术研发与应用 [1] - 四大重点防治慢性病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 [1] - 信通院表示该标准标志着中国在专业智能体落地层面成为创新与规则推动者 [3]
央企加快向“新”发力,努力开启增长“第二曲线”
第一财经· 2025-07-28 05:46
国务院国资委推动央企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 - 国资委将探索出资人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的有效方式,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支持中央企业增强"创新韧性" [1] - 国资委持续加大政策供给,引导央企培育新兴支柱产业,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1] - 国资委主任张玉卓强调坚持战略导向、长期主义,正确处理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关系,聚焦主责主业拓展战新产业和未来产业 [1] 央企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与发展 - 国资委部署下半年重点工作,要求央企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实现从"汗水型增长"向"智慧型增长"转变 [1] - 多家央企将战新产业和未来产业布局作为重点任务,明确具体工作安排 [1] - 央企高质量发展面临外部挑战,战新产业和未来产业是培育新动能、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主阵地 [2] 央企在细分领域的创新实践 - 招商局集团、国药集团围绕生物制造、医疗健康、人工智能等细分赛道,探索研发培育、产业并购、专业运营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3] - 国资委支持央企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 [3] - 国资委强调坚持内涵式发展和高质量并购并重,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引领新赛道新产业融合集群发展 [4] 战新产业与未来产业的投资与布局 - 2023年央企完成战新产业投资2.7万亿元,同比增长21.8%,占总投资的比重首次突破40% [6] - 2024年一季度央企战新产业投资同比增长6.6%,累计成立未来产业相关企业79家,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等未来产业 [7] - 国资基金成为支持科技创新的重要工具,中国诚通、中国国新、国投系基金战新投资占比均超70% [7] 央企具体部署与案例 - 国机集团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应用发展,推动数智化转型 [6] - 中国华能优化战略布局,把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突出位置 [6] - 中国石油推动新兴产业融合化、集群化发展,布局未来产业 [6] - 国投集团聚焦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医药等领域,以基金投资加快产业培育 [7] 未来投资方向与建议 - 央企未来投资将集中在工业母机、数字技术、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等战新产业和未来产业 [8] - 需做好顶层设计,避免分散重复投资,加强产业链核心环节布局,严控断链风险 [8]
深市医药生物公司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向好 创新驱动与多元布局成双引擎
证券日报网· 2025-07-27 12:42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上半年深市生物医药行业56家公司披露业绩预告,预计合计实现净利润38亿元至50亿元 [1] - 行业龙头企业在政策环境趋稳、创新成果落地及多元化业务布局推动下展现强劲增长势头 [1] 公司业绩亮点 大博医疗 - 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2.3亿元至2.5亿元,同比增长66.37%至80.84% [2] - 产品线步入耗材集采后新增长常态,坚持创新研发与国际化发展战略 [2] - 计划通过加强创新研发、优化服务、拓宽销售渠道等措施提升经营质效 [4] 奥赛康药业 - 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1.35亿元至1.75亿元,同比增长78.58%至131.50% [2] - 首个一类创新药利厄替尼片获批上市,创新转型取得里程碑进展 [2] - 当前有40多款药品处于不同开发阶段,包括十余款创新药处于临床阶段 [5] 吉林敖东 - 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12.36亿元至12.90亿元,同比增长130%至140% [3] - 业绩增长主要源于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及投资收益同比显著增加 [3] - 坚持"医药+金融+大健康"多轮驱动发展模式,聚焦医药主业创新升级 [4] 增长驱动因素 - 创新研发成果集中兑现,如奥赛康创新药获批、大博医疗产品线创新突破 [2][5] - 集采政策影响逐步消化,龙头企业通过高强度研发投入进入收获期 [2] - 多元化布局深化,如国际化战略(大博医疗)、产融结合(吉林敖东) [4] 未来展望 - 大博医疗2025年全年收入有望实现不错增长,利润增速或高于收入增速 [4] - 奥赛康创新药管线逐步进入收获期,抗肿瘤药物具备优异商业化前景 [5] - 吉林敖东目标实现2025年营收与净利润稳步增长 [4] - 行业有望因创新成果持续落地和临床需求满足保持高质量发展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