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产性服务业
icon
搜索文档
民营经济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经济日报· 2025-05-24 13:44
民营经济发展现状 - 2025年一季度全国新设民营企业197 9万户 同比增长7 1% 超过过去3年平均增速 [1] - 新设"四新"经济民营企业83 6万户 其中互联网与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增长最快 达到18 0% [1] - 民营企业已在世界500强企业中占据数十家席位 具备前沿科技和尖端制造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1] 政策支持与法治保障 - 《民营经济促进法》通过立法保障民营企业权益 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 [1] - 政策聚焦三方面:保障民企权利、降低生产要素成本(尤其是融资成本)、治理地方管理部门滥权行为 [2] - 优化营商环境被定位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 需通过法治化手段吸引全球资本并培育新产业新业态 [3] 挑战与外部环境 - 国际逆全球化政策加剧经济环境动荡 增加民企投资、运营、出口风险 [2] - 智能化生产使未改造的中小企业陷入困境 地方乱收费、拖欠货款等问题仍存在 [2] - 生产性服务业短板明显 需加强引导民企制定全球战略及海外运营的能力 [3] 高质量发展路径 - 推动"两个健康"协调发展:企业健康与企业家健康相互促进 强调企业家社会责任对企业战略的影响 [3] -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中国制造已具备技术应用和消费者体验的全球领先优势 [3] - 民营经济促进法实施标志着国家推动民企"创"出新活力、"闯"出新优势的决心 [4]
浙江两千亿级贸易商信披违规被警示,误判形势还是心存侥幸?
华夏时报· 2025-05-22 13:29
会计政策问题 - 公司因会计政策问题被浙江证监局下发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对董事长袁仁军、总经理李文明、财务总监邓朱明、董事会秘书雷邦景分别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监督管理措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 [1] - 公司未正确计提信用减值损失,将一笔应收款计成预付款,影响了信息披露准确性 [1] - 公司年均近2000亿元交易额产生近60亿元应收账款,虽然占比不高但足以对净利润产生影响 [1] 客户应收账款问题 - 会计处理问题涉及三个客户:宁夏晟晏实业集团能源循环经济有限公司、宁夏翼通实业有限公司和江苏德龙镍业有限公司及其关联公司 [2] - 2023年宁夏晟晏和宁夏翼通成为失信被执行人,2024年江苏德龙系启动破产重整 [2] - 公司未区分这些客户的应收账款和一般应收账款,将其按账龄组合在一起,难以区分信用风险 [2] - 对于江苏德龙系破产重整,公司解释持有充足担保措施,破产重整方案尚未出台,影响金额无法判断,因此按账龄组合计提坏账准备 [2] 财务数据影响 - 公司将宁夏晟晏的应收账款转成预付款,导致2023年净利润调减3373.86万元,2024年前三季度净利润调减5458.89万元,后者占总净利润比例近10% [3] - 2023年和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都超过2000亿元,但总资产分别为344.51亿元和349.41亿元,净资产分别为58.69亿元和57.18亿元 [5] - 2023年和2024年应收账款分别为56.08亿元和58.04亿元,占总营收比例2.76%和2.87% [5] - 2023年信用损失约1.6亿元占净利润23.43%,2024年信用损失3.35亿元占净利润高达90% [5] 业务模式与财务状况 - 公司核心主业为供应链集成服务,模式包括工程配供配送、工业配供配送和库存分销 [4] - 经营主要货物品种为黑色系大宗商品,包括铁矿石、煤炭、钢材等,需投资期货平抑价格波动 [4] - 2022-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38.11亿元、-14.59亿元和-8.48亿元 [6] - 2023年底应收票据73.56亿元比年初增加28.15亿元,2024年底保持71.05亿元规模 [6] - 2024年第一季度应付票据攀升至99.65亿元,应付账款增至74.76亿元,流动负债从252.26亿元增至401.55亿元,负债率接近81%比年初增加6.7个百分点 [6]
热点思考 | 消费困局的“盲点”?(申万宏观·赵伟团队)
赵伟宏观探索· 2025-05-22 07:40
服务消费修复症结 - 服务消费恢复显著慢于商品消费,2024年人均服务性消费较历史趋势缺口达13.9pct,而商品和可选商品消费缺口仅2.9pct和6.2pct [2][8] - 消费倾向数据显示商品消费(尤其可选商品)恢复优于服务消费,表明收入并非服务消费修复的主要约束 [2][8] - 工作时间拉长挤占闲暇时间,2023年居民日均有酬劳动时间达6小时23分,较2018年增加119分钟,抑制依赖闲暇的服务消费 [2][19] - 国内城镇居民周均工作时间48.7小时,远超日本(32.6小时)和韩国(36.6小时),导致消费向假期集中 [3][24] - 法定休假天数仅18天(2025年),低于日本(29天)和韩国(30天),加剧假期消费集中现象 [3][30] 供给对服务消费的短期制约 - 服务业供给不足直接约束需求,2023年服务业就业人数占比较历史趋势回落3.8pct,供需缺口扩大 [49][56] - 生活性服务业供给缺口更显著:2023年文体娱、教育业就业占比分别较历史趋势下行6pct和2.8pct,增加值偏差达26.1%和11.6% [60][67] - 中观数据显示供给不足:2024年人均体育场面积仅3㎡(日本19㎡),2025年电影供应数为历史趋势的6.3%(韩国114.4%) [70][77] - 核心服务价格同比持续高于核心商品价格,反映供给紧张 [49] 供给约束的深层原因 - 企业家信心不足导致投资滞后,2021年后服务业投资转为盈利驱动,销售净利率变化领先投资1-2个季度 [81][90] - 生活性服务业成本高企:2023-2024年居民服务、教育业成本率达109.4%和104.8%,较2019年上升15pct和13pct [96] - 文体娱行业现金流恶化,2023-2024年现金流量比率均值19.8%,较2020-2022年下降3.2pct [96] - 监管政策规范行业发展,如教育领域限制学科培训时间,影视行业加强内容审核 [101][102]
热点思考 | 消费困局的“盲点”?(申万宏观·赵伟团队)
申万宏源宏观· 2025-05-21 14:04
服务消费修复症结 - 相比商品消费,服务消费恢复偏慢,2024年人均服务性消费较历史趋势缺口达13.9pct,而商品、可选商品消费缺口仅2.9pct、6.2pct [2][8] - 商品消费倾向恢复显著优于服务消费,收入或非服务消费修复主因 [2][8] - 工作时间拉长挤占闲暇时间,2023年居民日均有酬劳动时间较2018年增加119分钟,服务消费高度依赖闲暇时间 [2][19] - 国内城镇居民周均工作时间48.7小时,显著高于日本(32.6小时)、韩国(36.6小时) [3][24] - 消费向假期集中,长假对社零单月影响达0.5pct,但国内法定休假天数18天低于日本(29天)、韩国(30天) [3][30][41] 服务消费供给约束 - 服务业供需相等无库存,2023年就业人数占比较历史趋势回落3.8pct,供给存在超额缺口 [4][49] - 生活性服务业供给修复更慢,2023年文体娱、教育业就业占比较历史趋势下行6pct、2.8pct [4][60] - 文体娱、教育业增加值较历史趋势偏差达-26.1%、-11.6%,生产性服务业仅差6.9pct [4][60] - 2024年人均体育场面积3㎡,远低于日本(19㎡)、新加坡(9.3㎡) [5][70] - 2025年电影供应数为历史趋势6.3%,电视剧备案数仅为2018年51.1% [5][70][77] 供给约束成因 - 生活性服务业投资弱于盈利,2024年文体娱销售净利率1.1%但固定资产增速持续为负 [6][81] - 投资逻辑转向滞后盈利,2021年后销售净利率变化领先投资1-2个季度 [7][90] - 2023-2024年生活性服务业成本率高企,居民服务、教育分别达109.4%、104.8% [7][96] - 文体娱现金流量比率降至19.8%,较2020-2022年均值下行3.2pct [7][96] - 监管政策趋严,如教育行业限制节假日学科培训、影视行业加强内容审核等 [101][102]
见微知著系列专题之六:消费困局的“盲点”?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5-21 10:42
服务消费修复症结 - 2024年人均服务性消费较历史趋势缺口13.9pct,商品、可选商品消费缺口仅2.9pct、6.2pct,收入非服务消费修复主因[3][15] - 2023年全体居民日均有酬劳动时间6小时23分,较2018年增加119分,闲暇时间减少制约服务消费[3][22] - 2023年我国城镇居民周均工作48.7小时,高于日本、韩国,法定最低休假天数18天,低于日本、韩国[4] 供给对服务消费掣肘 - 2023年服务业就业人数占比较历史趋势回落至 -3.8%,供给不足拖累服务消费,核心服务价格同比高于核心商品[35] - 2023年文体娱、教育业就业占比分别较历史趋势下行6、2.8pct,生活性服务业供给修复慢[5] - 2024年国内人均体育场面积3㎡,不及日本、新加坡,2025年国内电影供应数仅为历史趋势6.3%[5] 供给约束成因 - 2024年文体娱销售净利率1.1%,购置固定资产增速为负,企业家信心不足压制供给回升[6][53] - 2023 - 2024年居民服务、教育成本率分别为109.4%、104.8%,较2019年上行15、13pct,偿债压力增大限制供给扩张[7][63] 生产高频跟踪 - 本周高炉开工率同比 -0.5pct至2.6%,钢材社会库存延续回落,中游部分开工改善,建筑业水泥产需仍弱[71] 需求高频跟踪 - 本周30大中城市商品房日均成交面积同比 -45.7pct至 -12%,铁路货运量回落,港口货物吞吐量下滑[93][98] 物价高频跟踪 - 本周蔬菜、鸡蛋价格环比分别 -2.2%、 -0.6%,猪肉价格基本不变,水果价格环比0.7%,南华工业品价格指数环比2%[115][123]
安徽推动新兴产业培育提质增效
新兴产业聚集地建设 - 安徽省提出打造产业集聚新高地,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力争到2030年打造省级示范基地90个以上、国家级产业集群10个以上 [2] - 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梯度培育工程,培育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30个以上,加快引育总部型龙头企业,构建"龙头+配套"企业生态圈 [2] - 各县(市、区)以开发区为载体,选准1~2个主导产业,力争到2030年实现百亿规模集群县域全覆盖 [3] 县域特色产业发展 - 以做大规模、做长链条、做优质量、做强品牌为目标,"一群一策"实施产业诊断,力争到2027年每个县域产业集群建设不少于1个高水平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 [3] - 引导集群内龙头企业开展集群品牌建设试点,加快由CMT、OEM向ODM、JDM、OBM模式转变 [3] - 推动链主企业开展跨区域、上下游产需对接活动,带动产业链供应链协同配套 [3] 未来产业布局 - 实施未来产业培育壮大工程,在"7+N"领域实行细分赛道"一业一策",力争到2030年建设30个左右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创建不少于5个国家级未来产业先导区 [4] - 发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创新策源作用,集聚国内外头部科创服务机构,培育具有国际战略视野的科技集成服务商 [4] 数字经济与基础设施 - 完善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政策体系,加快建设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国家数据标注基地 [6] - 推动数字技术、数据、场景、平台等互融共生,打造区域支柱型和特色型数字产业集群 [7] - 适度超前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加快全国一体化算力网改革,打造低成本、高品质、易使用的算力服务供给体系 [8] 人工智能与数字化转型 - 支持高水平通用大模型开放调用和本地化部署,加快布局行业垂直大模型 [8] - 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支持企业建设智能产线、数字化车间,争创"灯塔工厂" [9] - 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提供中小企业"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9] 创新与金融支持 - 促进科技成果"沿途下蛋",探索实施科技项目立项时一体部署研发和转化任务 [11] - 设立总规模200亿元的省新质生产力投资平台,赋能重大产业项目、人才团队投资和招引 [12] - 优化调整新兴产业引导基金体系,加快形成覆盖"科创+产业"全生命周期的基金矩阵 [12] 产业生态优化 - 引育专业咨询服务机构,开展战略性、前瞻性研究,填补政府决策"盲点" [13] - 落实《安徽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推动"综合查一次"联合执法检查,提高行政检查质效 [13] - 依法保护企业合法权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深入开展清理拖欠企业账款专项行动 [14] 绿色低碳发展 - 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引进和培育具备绿色工艺、绿色技术、绿色管理能力的项目 [14] - 加快发展绿色产业,引进绿色低碳先进技术和工艺、产品和服务 [14] - 构建重点产品碳足迹体系,培育专业化绿色低碳服务机构,打造一批绿色工厂和零碳园区 [14]
我省出台促进品牌建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
海南日报· 2025-05-12 02:23
行业品牌提升行动 - 到2027年显著提高海南省品牌建设水平,培育海南名品、中国精品、世界臻品 [1] - 增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竞争力,打造消费领域区域公共品牌 [1] - 完善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品牌体系,包括海南水产种苗、石斑鱼、"海南鲷"等区域公用品牌 [1] - 持续开展"海南鲜品"和市县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发布及应用 [1] - 强化"文昌鸡"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管理,推动文昌鸡全产业链发展 [1] - 推动完成15个以上南药(黎药)道地药材标准认定,实施"海南十大南药"品牌建设工程 [1] 先进制造业品牌 - 围绕数字经济、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石化新材料、海洋装备制造等产业培育国际知名、全国一流的高价值品牌 [2] - 加快构建与海南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相适应的制造业品牌体系 [2] - 打造"海南商发""海南卫星超级工厂"等特色商业航天品牌 [2] 旅游服务品牌 - 持续擦亮"阳光海南 度假天堂"旅游目的地形象品牌 [2] - 丰富海南岛欢乐节品牌核心内涵,探索打造"清凉海岛"旅游新名片 [2] - 高水平举办环海南岛国际大帆船赛、环海南岛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体育赛事 [2] - 积极推进"演艺海南"品牌建设,重点支持海口打造"国际演艺之都" [2] - 支持文昌打造"航天旅游之都" [2] 生产性服务品牌 - 鼓励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创建自主品牌 [2] - 推动形成具有海南特色的品牌价值评价机制,打造一批"海南服务"品牌 [2] 生活性服务品牌 - 强化"康养海南"品牌建设,擦亮博鳌乐城医疗旅游品牌 [2] - 持续打造"百道海南菜"品牌,引进知名餐饮品牌30个以上 [2] 老字号品牌振兴 - 完善老字号认定办法与标准,做好海南老字号认定 [3] - 鼓励校企合作开展工匠教学基地、工匠传承工作室和琼崖特色技能大师工作站建设 [3] - 深入挖掘老字号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内涵,推进海南特色文化融入品牌建设 [3]
增速全省第2,高于全市GDP和第二产业!一季度泰安服务业实现增加值505.6亿
齐鲁晚报网· 2025-05-03 04:35
泰安服务业总体表现 - 一季度泰安服务业实现增加值505.6亿元,同比增长7.2%,增速高于全省1.2个百分点,跃居全省第2位 [1] - 服务业增速首次超过全市GDP和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持续增强 [1]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 石横特钢集团通过智能配煤系统提升配煤准确率至98%以上,年节约煤炭成本超千万元 [2] - 山东征途科技为200余家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帮助客户年综合效益提升近4亿元 [2] - 泰安市实施现代服务业三年攻坚行动,重点发展科技服务业、现代金融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 [2] - 一季度泰安市科技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5.7%,现代服务业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 [3] 生活性服务业升级 - 山东健康集团城市服务公司签约46个城市服务项目,创新"公共服务+城市微更新+可持续运营"模式 [4] - 泰安市通过以旧换新政策拉动消费16.66亿元,包括家电、家装厨卫和汽车等 [4] - 一季度泰安市国内旅游收入190.13亿元,同比增长10.63%,泰山景区进山游客127.01万人次,同比增长12.57% [5] 市场主体培育 - 泰安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数量突破600家,提前一年完成三年翻番目标 [6] - 一季度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2.7%,增速高于全省4.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3位 [6] 政策与规划 - 泰安市将继续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对新型工业化和现代农业的赋能水平 [7] - 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推动服务业总量质量再突破、经济贡献再提升 [7]
泰兴市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探索县域经济新路径
新华日报· 2025-04-28 21:47
生产性服务业战略布局 - 泰兴市经济总量近1500亿元 工业开票超2200亿元 将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制造业升级核心支撑 [1] - "十四五"期间构建"一核两带三极"空间布局 主城区聚焦金融商务 沿江发展科技创新带与港口物流带 差异化打造科技服务 现代物流 电商服务三大增长极 [2] - 2024年出台《两业融合实施方案》 建立"需求画像+精准匹配+动态评估"全周期管理机制 连续四年迭代升级现代服务业招商政策 [2] 创新平台与数字化转型 - 建设黄桥特医所 高新区陶瓷所等研发平台 打造"技术攻关—中试孵化—成果转化"全链条服务体系 [3] - 苏中沿江化工物流园实施危化品仓储标准化 虹桥商贸物流园引入智能分拣技术 构建"江海河 公铁水"多式联运网络 [3] - 2024年建成国家5G工厂1个 省工业互联网平台3个 智能制造车间20个 星级上云企业282家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 [4] 产业融合与价值链重塑 - 精细化工领域建设中试孵化产业园 装备制造企业转型"全生命周期服务商" 生物医药构建覆盖研发至商业化生产的创新生态 [5] - 引进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建立区域服务中心 搭建"线上+线下"中介服务超市 定制焊接 危化工艺等专项职业培训课程 [6] - 设立4000万元专项基金支持绿色转型 泰隆集团实施设备工艺升级 经济开发区建设表面处理循环经济产业园实现废液资源化 [6] 发展成效与区域定位 - 通过系统性布局破解产业升级桎梏 生产性服务业成为县域经济转型核心抓手 [7] - "一核两带三极"格局深化后 泰兴有望成长为长三角生产性服务业新高地 [7]
江门布局“9+4”现代服务业体系 打造珠江口西岸现代服务业发展高地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4-24 07:54
现代服务业发展目标 - 2027年现代服务业增加值目标突破1300亿元 年均增长率5% [1] 生产性服务业布局 - 加快建设中微子实验室 双碳实验室 智慧安全应急实验室等创新平台 [1] - 全面实施人工智能+行动 建设多个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园 [1] - 提升深圳国际仲裁院江门中心 华侨华人离岸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服务能级 [1] - 建设珠西国际物流中心多式联运枢纽 争创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 [1] - 推进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 申建国家一类口岸和综合保税区 [1] - 与港澳共建食品 纺织 中成药 光伏新能源等领域检验检测中心 [1] - 与香港合作建设碳排放服务平台 [1] 生活性服务业规划 - 打造国家级夜间文化和综合型消费集聚区 [2] - 推动环五邑华侨广场商圈成为全市首个百亿级商圈 [2] - 建设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 [2] - 推进开平-台山整县农文旅融合发展省级试点 [2] - 高水平运营赤坎华侨古镇项目 [2] - 重点发展智慧康养 抗衰老 康复辅助器具 养老服务机器人 可穿戴设备等产业 [2] - 支持港澳投资者投资新建或运营养老服务机构 [2] - 推动项目纳入广东院舍照顾服务 长者医疗券大湾区试点 港澳药械通等计划 [2] - 创建国家级银发经济产业园区 [2] - 承办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比赛项目 [2] - 发展体育装备 体育器材 运动饮料 体育培训等产业 [2] -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体育经济新高地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