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房地产投资信托
icon
搜索文档
消费类REITs持续“领跑”券商自营资金加速布局
上海证券报· 2025-07-27 13:57
行业表现 - 在披露二季报的66只REITs中,超八成实现季度盈利,其中56只公募REITs在二季度实现盈利,占比约85% [2][3] - 消费类资产业绩表现突出,仓储物流和产业园资产普遍面临经营压力,在二季度净利润亏损的10只产品中,这两种类型的产品占据一半 [2][3] - 中证REITs全收益指数同期涨幅达12.34%,显著跑赢沪深主要指数 [5] 公司业绩 - 平安宁波交投REIT单季度净利润达1.13亿元,是全市场唯一一只净利润超过1亿元的产品 [3] - 中信建投国家电投新能源REIT、鹏华深圳能源REIT、平安广州广河REIT、中航京能光伏REIT同期净利润均超3000万元 [3] - 中航易商仓储物流REIT亏损1822.36万元,排名末位 [3] 消费类REITs - 华夏大悦城商业REIT基础设施项目为成都大悦城,今年上半年各月末时点出租率均在97%以上,截至6月末出租率为98.44% [3] - 易方达华威市场REIT 6月末出租率为93.55%,较1月末提高5.88个百分点 [3] - 嘉实物美消费REIT、华夏大悦城商业REIT、易方达华威市场REIT今年以来分别上涨44.91%、39.74%和36.77% [5] 物流仓储与产业园类REITs - 红土创新盐田港REIT、华夏和达高科REIT、博时蛇口产园REIT等,基础设施资产的出租率、租金单价均承受了不同程度的经营压力 [4] - 博时蛇口产园REIT、华夏和达高科REIT同期涨幅仅5.14%、2.48%,表现较为落后 [5] 机构配置 - 券商自营资金成为重要的配置力量,在公募REITs一二级市场均参与较多 [2][6] - 创金合信首农REIT上市首日涨幅超25%,网下投资者有效认购申请确认比例仅为0.7755%,其中券商自营账户超40个 [5] - 华泰证券在南方万国数据中心REIT和南方润泽科技REIT中均是除原始权益人外最大的战略投资方,持有基金份额比例分别为2.99%和1.69% [6]
上半年消费类REITs领涨,保障房项目高出租率亮眼,机构认为REITs扩容利好房企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4 13:17
消费基础设施REITs表现 - 消费基础设施REITs出租率整体稳中有升,部分资产逼近99%,其中华夏大悦城商业REIT出租率为98.44%,租金收缴率为99.22%,中金印力REIT出租率达98.88%[1] - 消费基础设施REITs在收入和可供分配金额等指标的完成率上处于各大资产类别中的领先位置,提供更高的安全性和防御性[1] - 上半年底层资产为消费基础设施的REITs平均涨幅达到35.02%,嘉实物美消费REIT以50.35%的净值涨幅居首[2] 消费基础设施REITs租金变化 - 中金印力REIT租金从1月的266.1元/平方米/月降至6月末的252.2元/平方米/月[2] - 易方达华威REIT租金从1月的134.32元/平方米/月降至6月末的128.62元/平方米/月[2] 保障房REITs表现 - 国内上市的保障房REITs有7只,包括华夏北京保障房REIT、红土创新深圳安居REIT等[3] - 多数保障房REITs项目的出租率和收缴率在95%以上,红土创新深圳安居REIT整体出租率为97.17%,租金收缴率为99.53%,中金厦门安居REIT整体出租率为99.30%,租金收缴率为100%[4] 公募REITs市场发展 - 截至6月末,公募REITs总市值突破2000亿元,资产类型扩展至九大领域,已上市的REITs产品总数量达到68只[5] - 2025年以来共有10只公募REITs完成发行,28只公募REITs基金待上市[8] - 公募REITs为租赁住房、商业地产项目提供更好的退出渠道,降低沉淀资金规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9] 行业未来展望 - 租赁住房、消费、数据中心将成为投资者相对看好的领域,市政环保等贴近刚需的类别也会继续得到市场追捧[9] - 能源、高速公路等会继续分化,部分投资者会关注产业园区和物流仓储等领域的逆境反转机会[9]
小摩港股2025 年下半年展望:在进一步重估的道路上前行(附首选股清单)
智通财经· 2025-07-22 06:39
指数表现与目标调整 - 预计恒生指数在2025年上半年取得18%美元回报率且相对亚太除日本指数跑赢约5%后短期内将出现盘整 [1] - 将2025年底恒生指数的基准/乐观/悲观目标从11,600/12,400/10,300港元上调至13,000/14,000/11,000港元 对应回报率分别为2%/10%/-14% [1] 市场驱动因素 - 2025年上半年香港IPO及股票配售总额达1,070亿/1,740亿港元(140亿/220亿美元) 为2021年以来最高水平 [2] - 南向资金净流入达7,780亿港元(1,000亿美元) 占香港股票总成交额23% [4] - 恒生指数未来12个月市盈率为14倍 较10年均值低0.5个标准差 是除东盟外亚太地区折让最大市场 [4] - 1个月期HIBOR下降超1.5%时期恒生指数平均上涨约14% 美元指数下降超5%时期恒指平均上涨约20% [5] 宏观经济指标 - 香港住宅房价在2025年第二季度企稳 5月零售额同比正增长 [3] - 摩根大通香港季度宏观指数在2025年6月从放缓区间升至扩张区间 [3] - 恒生指数共识未来12个月EPS自2024年10月以来上涨7% 2025/26年预期EPS同比增长率分别为7.7%/7.3% [3] 行业配置与评级 - 超配金融股及非必需消费品股 将地产股评级上调至中性 维持低配公用事业股 [1] - 金融板块占恒生指数市值52% 其EPS上调抵消公用事业和房地产板块拖累 [3] 首选股票列表 - 大型股首选:友邦保险(1299.HK)、中银香港(2388.HK)、银河娱乐(0027.HK)、香港交易所(0388.HK)、领展房产基金(0823.HK)、创科实业(0669.HK) [1][2] - 中小盘股首选:美高梅中国(2282.HK)和中国建筑国际(3311.HK) [1][2] 主题投资机会 - 稳定币主题:香港将于8月发放稳定币牌照 重点关注富途控股(FUTU.O)和众安在线(6060.HK) [6][7] - 北部都会区主题:若重新受关注 恒基地产(0012.HK)和中国建筑国际(3311.HK)为关联度最高标的 [6][7] - 高股息主题:境内低收益率环境下 香港本地高股息股可能迎来增量资金流入 涉及恒生银行(0011.HK)/恒基地产(0012.HK)/电能实业(0006.HK)/万洲国际(0288.HK)等 [8] 流动性机制创新 - 港币-人民币双柜台纳入互联互通机制将降低交易成本 提升内地投资者用人民币购买港股需求 [3][4] - 南向资金持有符合条件的恒生指数成分股平均比例仅2.4% 远低于所有可投资标的平均持有比例19.7% [4] 利率与汇率环境 - 预计2025年下半年3个月期HIBOR将升至2-2.5% 较当前2.0%高出0-50基点 [5] - 美元指数到2025年底可能降至94.7 较当前水平下降约4% [5]
亚洲最大REIT,换帅!
中国基金报· 2025-07-22 03:47
公司高管变动 - 领展集团行政总裁王国龙决定退休 其在公司服务逾16年 现年63岁 [1][4] - 退休时间点正值领展房托即将于2025年11月庆祝上市20周年 [2][3] - 董事会将展开全面甄选程序物色继任人 王国龙将在过渡期协助交接 [3] 公司业务发展 - 领展房托为亚洲最大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 管理房地产投资组合并提供投资管理服务 [3] - 公司从单一市场、单一资产类别运营商转型为亚洲领先房地产投资者和管理人 [3] - 2024/2025财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8%至142.23亿港元 净物业收入增长5.5%至106.19亿港元 [4] - 可分配收入同比上升4.6%至70.25亿港元 高于市场预期 [4] 市场表现与分析师观点 - 交银国际维持"买入"评级 目标价47.70港元 [5] - 每单位资产净值同比下降9.6%至63.30港元 但全年每单位派息达2.7234港元 高于预期约1% [6] - 非香港市场零售物业租金增长可抵消香港本地租金压力 预计2026财年整体租金保持稳定 [6] - 降息及房地产信托纳入港股通被视为中长期股价催化剂 [6] 董事会评价与战略方向 - 董事会主席欧敦勤强调将坚守既定策略 专注优化物业组合及拓展房地产投资管理平台 [3] - 公司展现出强韧抗逆能力 业务基础稳固 投资平台多元化取得进展 [3] - 王国龙表示已为下一阶段发展建立合适团队 现有管理层架构得到强化 [4]
亚洲最大REIT,换帅!
中国基金报· 2025-07-22 03:29
领展集团行政总裁王国龙退休 - 领展集团行政总裁王国龙决定退休,其在公司服务逾16年 [1] - 王国龙现年63岁,自2009年2月起出任执行董事,2010年5月起担任集团行政总裁 [5] - 退休决定正值领展房托即将于2025年11月庆祝上市20周年 [3][4] 领展业务发展情况 - 领展房托是亚洲最大的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管理房地产投资组合并提供投资管理服务 [4] - 公司已从单一市场、单一资产类别营运者蜕变为亚洲领先的房地产投资者和管理人 [4] - 2024/2025财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8%至142.23亿港元,净物业收入增长5.5%至106.19亿港元 [5] - 可分配收入同比上升4.6%至70.25亿港元,高于市场预期 [5] 公司未来发展规划 - 董事会将展开全面甄选程序物色继任人,王国龙将在过渡期协助交接 [4] - 公司将继续专注优化物业组合,同时拓展房地产投资管理平台 [4] - 推出"领展房地产投资"业务,迈出投资平台多元化重要一步 [4] 市场表现与分析师观点 - 每单位资产净值同比下降9.6%至63.30港元,但派息表现稳健 [6] - 全年每单位派息达2.7234港元,高于市场预期约1% [6] - 交银国际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47.70港元 [6] - 非香港市场零售物业租金增长可抵消香港本地租金压力 [6] - 降息及房地产信托纳入港股通将构成中长期股价催化剂 [6]
美联储降息预期低亚太股普涨,马来西亚印尼降息以稳经济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1 01:56
亚太股市表现 - 上周亚太股市多数上涨 泰国SET指数周涨7.62%报1206.58点 越南胡志明指数周涨2.71%报1497.28点 印尼雅加达综合指数周涨3.75%报7311.92点 新加坡海峡指数周涨2.49%报4189.5点 [1] - 马来西亚吉隆坡综合指数周跌0.66%报1525.86点 菲律宾马尼拉指数周跌2.42%报6303.72点 [1] - 日经225指数周涨0.63%报39819.11点 韩国KOSPI指数周涨0.39%报3188.07点 澳大利亚S&P/ASX200指数周涨2.06%报8757.2点 [1] 驱动因素分析 - 美国与印尼达成新贸易协议推动印尼股市上涨 泰国国家旅游局加速布局旅游业支撑泰国股市 美联储降息预期降温缓解亚太资金流出压力 [2] - 新加坡海峡指数月内累计涨超5% 主要受美国降息预期提振房地产和REIT板块 新元兑美元走强推动资本流入 [2] - 6月外资净流出情况:印尼5.15亿美元 泰国2.43亿美元 越南7300万美元 菲律宾7200万美元 [2] 货币政策动态 - 马来西亚降息25个基点至2.75% 为5年来首次降息 旨在应对外部不确定性并保持稳定增长路径 [4] - 印尼降息25个基点至5.25% 为去年9月以来第四次降息 低通胀和稳定汇率提供政策空间 与美国贸易协议预期提升企业信心 [4] - 马来西亚5月CPI同比升1.2%低于预期 印尼6月CPI同比涨1.87%处于目标区间 两国降息均以稳定增长为主导 [5] 区域经济挑战 - 二季度越南GDP增速7.96% 马来西亚经济增速4.69% 但东南亚5个经济体一季度增长放缓 下半年面临外需疲软和供应链重构压力 [3][5] - 日本对美出口6月暴跌11.4% 汽车出口额同比骤降26.7% 连续两月下滑加剧技术性衰退风险 [6] - 韩国一季度实际GDP环比萎缩0.2% 国民收入增长停滞 政府启动财政刺激但可持续性存疑 [6] 地缘政治影响 - 美国拟8月1日起对日本输美商品加征25%关税 谈判陷入僵局 汽车业受重创 [5] - 印尼与美国的贸易协议细节仍需谈判 东南亚股市走势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3]
NTT数据中心房地产投资信托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
经济观察报· 2025-07-16 07:51
公司上市信息 - NTT 数据中心房地产投资信托REIT在新交所主板上市 股票代码为"NTDU" [1] - 公司为新加坡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 主要投资于全球数据中心用途的房地产资产 [1] - IPO投资组合包含6项达到Tier III标准的数据中心资产 分布于美国 奥地利和新加坡 [1] - IPO投资组合估值约16亿美元 设计IT负载达90 7兆瓦 [1] 资产组合特点 - 资产组合由永久产权资产组成 包含超大规模客户与托管客户的优化合同组合 [1] - 发起人NTT有限公司为全球领先的IT服务与电信集团 在数据中心行业处于领导地位 [1] 行业意义 - 新交所高管表示此次上市开启了高速增长的数据中心资产类别 [2] - 上市体现了新加坡资本市场实力 为投资者拓展数字基础设施投资机会 [2]
NTT 数据中心房地产投资信托在主板上市
观察者网· 2025-07-15 14:17
公司上市 - NTT 数据中心房地产投资信托在新加坡交易所主板上市 股票代码为"NTDU" [1] - 公司是新加坡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 主要投资全球数据中心用途的成熟创收型房地产资产 [1] - 发起人为NTT有限公司 隶属于全球大型IT服务与电信集团NTT集团 [1] 管理层表态 - 公司总裁表示上市是重要里程碑 体现对打造稳健未来平台的承诺 [1] - 管理层有信心在保荐人支持下实现可持续增长并为投资者创造长期价值 [1] - 公司期待与投资者保持长期交流并为新加坡资本市场发展做贡献 [1] 交易所评价 - 新交所高管认为此次上市开启了高速增长的数据中心资产类别 [1] - 上市彰显新加坡作为亚洲领先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中心的地位 [1] - 为全球投资者拓展了数字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机会 [1] 市场数据 - 开盘价为每股1 02美元 [2] - 新交所房地产投资信托板块现有41家上市企业 总市值约940亿新加坡元 [1]
领展可持续未来馆推出全新主题“人城共生:宜居空间的创与造”
证券时报网· 2025-07-14 08:56
领展持有及管理多元化的优质物业组合,涵盖零售、停车场、办公大楼及物流物业,资产分布于中国内 地、中国香港、澳大利亚、新加坡及英国。其中,领展在中国内地共持有12项资产,涵盖六座商场、五 处物流仓储设施以及一栋办公大楼。 正值今年是领展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领展房托)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20周年之际,领展房托的管理 人领展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领展)今日(7月14日)公布,领展可持续未来馆(未来馆)推出"人城共 生:宜居空间的创与造"全新主题。 谈及未来馆的全新主题,王国龙表示:"新主题回顾了我们独特的发展历程,期望能启发志同道合的伙 伴,携手为建设可持续发展城市出一份力。谨此将新主题献给与我们一直同行的商户、社区、基金单位 持有人、员工及所有持份者。" 未来馆的最新主题,展现领展过去20年来为基金单位持有人及广大社区创造长期价值所运用的工艺和心 得,同时探讨构建宜居社区所需的专业知识,涵盖商业活化、社区营造、生态保育、科技创新以及人文 关怀。 领展集团行政总裁王国龙说:"过去20年,领展与社区的关系密不可分,致力改造空间,加强社区联 系。我们在多方面均取得成果,包括扩展业务版图至亚太区、完成逾100个资产提升项目、 ...
香港楼市现状与启示:双轨并行缓解住房压力,存量转型助力优质经营
2025-07-11 01:13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房地产行业 - **公司**:太古、九龙仓、恒隆、西盛、领展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香港楼市现状 - 2024 年量增价跌,二手房和新房交易量增加但价格下跌,反映投资需求和刚需并存,大量资金和人口流入香港,包括优质大陆人才及亚洲周边国家人才[1][9][10] - 与恒生指数显著关联,恒指上行 1 - 2 个月,房价滞后 1 - 2 个月相应上行,2024 年四季度房价企稳与恒指上行相关[11] - 住宅用地仅占 7%,郊野公园占比大,可释放住宅用地有限,一手新增供应单位少,每年约 2 - 3 万个,二手交易占比达八成,是成熟市场表现[1][6][8] - 高房价和高租金,人均居住面积仅 16 平方米,自有率 50.4%,大量居民租房推高租赁价格[1][7] - 住房体系分保障轨和市场轨,市场轨占 56%,配售型房屋占 15%,配租型房屋占 28%,配租型房屋轮候时间约 5.3 年[1][13][14] 影响香港楼市的因素 - 美国降息预期影响大,若降息,香港按揭利率将下调,推动楼市反弹,但投资者需权衡存款与房地产投资收益[1][12][17] - 人口政策吸引人才流入,对房地产市场形成支持,缓解人口流出情况[20] - 撤销部分交易税,买家成本从 7.5%降至约 4%,2024 年 2 月松绑后成交量回升,按揭方案多样化,购买按揭保险首付仅需 10% [19] 香港房企特点 - 采用租售混合模式,租赁业务收入占比高,财务上低杠杆、低周转、高利润,运营稳健,前十二大港资房企资产负债率仅 29% [1][4][26] - 在商业地产方面优势显著,选址和高端定位出色,租金坪效高,品牌力强,奢侈品招商能力突出,喜欢打造综合体验项目 [24][25] - 在内地商业地产市场表现突出,尤其在高端商业项目和奢侈品招商方面,租金收入可观 [1] 香港 REITs 市场 - 发展成熟,以本地物业为底层资产,可海外投资,单体规模较大,共有 11 个 REITs,总市值约 1700 亿港币,平均市值 70 亿港币 [2][27] - 最大的 REITs 是领展,由领展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发行,主要投资社区商业,主动管理能力强,是有效资产管理平台 [28] 与其他地区对比 - 与内地房企相比,内地房企主要依赖物业开发,占比超 80%,而港资房企物业开发占 25%,投资物业收入占 52% [21] - 与新加坡相比,新加坡市场轨占 10% - 20%,保障轨占 70% - 80%;房地产交易税调控方式类似但名称不同,调控措施均直接有效 [13][18][19]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北部都会区元朗及大屿岛新建住宅项目预计对深圳和香港有一定冲击,北部都会区计划容纳 250 万居住人口及 65 万个工作职位,2027 年前完成收地,2030 - 2032 年落地 [15] - 香港持有环节征税包括地租差饷物业税,约为评估租金的 8%,出租还需缴纳物业税,两项税收贡献约 10%财政收入 [16] - 中国境内 REITs 未来面临能否成为有效资产管理平台的挑战,房地产发展趋势向轻资产运营或运营为王转变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