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座舱
icon
搜索文档
清华女神要IPO了
投中网· 2025-07-12 06:30
公司概况 - 镁佳股份是一家专注于智能座舱域控系统的汽车科技公司,2024年在中国智能座舱域控系统市场占有率9.3%,位居行业第二 [4][7] - 公司成立于2018年,2019年正式运营,CEO庄莉为清华计算机系第一名毕业,曾任职微软、雅虎、猎豹移动及蔚来汽车副总裁 [6][7] - 公司采用"超市模式"提供模块化汽车软件解决方案,客户包括长安、东风、日产、福特等12家主机厂,拥有48个定点项目 [7][8] 商业成就 - 2024年国内每十辆搭载智能座舱域控系统的新车中有一辆使用镁佳解决方案,装机量行业第二 [4] - 2023年国内搭载高通8155芯片的智能座舱中三分之一由镁佳提供,掌握行业技术话语权 [8] - 公司是中国最快达成百万件域控制器交付的企业,至今已交付超百万件域控制器 [7][8] 财务表现 - 营收实现三级跳:2022年3.88亿元、2023年15.13亿元(同比增长153%)、2024年14.20亿元 [11] - 毛利率持续优化:从2022年19.0%提升至2024年21.8% [11] - 研发投入高:三年累计研发支出9.1亿元(2022年2.62亿、2023年2.90亿、2024年3.58亿),2024年研发强度达25.2% [11] - 三年累计亏损超10亿元(2022年4.23亿、2023年3.57亿、2024年2.91亿),但亏损率从109%收窄至20.5% [11] 融资历程 - 2018年种子轮融资600万美元,投后估值6000万美元 [15] - 2019年A轮融资数千万美元 [16] - 2020年B轮融资千万美元 [17] - 2021年C轮融资超1亿美元 [17] - 2022年D轮融资2800万美元 [17] - 2024年D+轮融资3069万美元,估值飙升至9.3亿美元 [17] 股东结构 - IPO前庄莉持股44.85%,南山资本持股16.94%,山行资本持股11.40%,红点创投持股9.43% [18] 技术优势 - 拥有450项授权专利及60项PCT国际申请,在AI语音识别、大型语言模型车载应用领域建立技术壁垒 [11] - 已布局多域融合技术,"智能座舱+X"方案整合ADAS驾驶/泊车、车联网等六大功能 [18] 市场前景 - 瞄准"舱驾一体"趋势,随着高通骁龙8295、英伟达Thor等高性能芯片普及,市场空间达千亿级 [18] - 计划2025年底进入多国市场,通过港股IPO实现全球化扩张 [19] - 目标成为"汽车科技界的中国博世",通过域控解决方案集成更多功能 [20]
四维智联冲刺港股IPO:全球三千亿级市场只占0.1%,三年累亏近8.5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11 08:45
公司概况 - 四维智联成立于2018年,由A股上市公司四维图新智能网联业务分拆独立,主营智能座舱软硬件全栈解决方案,涵盖AI助手、Welink3交互系统、地图导航等软件,以及舱泊一体、驾舱一体等域控制器硬件 [1] - 公司已向客户交付超过1590万套智能座舱软件解决方案及超过155万套软硬一体化解决方案,被中国约250家整车厂中的约20%采用 [2] - 2022-2024年,公司为中国前15大畅销乘用车品牌中的12款车型提供智能座舱解决方案 [2] 市场地位 - 2024年公司在国内一级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供应商中排名第十,市场份额0.1%,在全球以软件为驱动的中国一级供应商中排名第三 [2] - 舱泊一体解决方案服务量全国排名第二 [2]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5.39亿元、4.77亿元、4.79亿元,呈下降趋势 [3][5] - 净利润持续亏损,从2022年2.04亿元扩大至2024年3.78亿元,三年累计亏损8.47亿元 [5] - 经调整净亏损从2022年1359万元扩大至2024年1.33亿元,增长约8.8倍 [5] 业务结构 - 智能座舱软件解决方案营收从2022年1.6亿元增长至2024年2.43亿元 [3] - 软硬一体化解决方案营收从2022年3.7亿元下降至2024年2.3亿元 [3] - 两大核心业务收入此消彼长导致总收入下降 [3] 客户集中度 - 2022-2024年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分别为85.9%、96.2%、92.2% [5] - 单一最大客户(四维图新北京)贡献营收比例分别为62.6%、46.5%、47.8% [5][6] - 前五大客户与供应商存在重叠,四维图新北京既是最大客户也是最大供应商 [6] 研发投入 - 研发团队377人,占员工总数83% [6] - 2022-2024年研发开支分别为1.13亿元、1.03亿元、2.1亿元,占营收比例从21%升至43.8% [6] - 研发投入集中在多元化合作、平台研发能力、创新算法及域控制器提升等领域 [7] 融资情况 - 完成3轮融资:A轮(2021年6月)募资2.2亿元,A+轮(2021年9月)募资3亿元,B轮(2024年8月)估值达40.7亿元 [4] - B轮融资中四维图新增资1亿元,滴滴智慧交通以股权+现金合计6.7亿元增资 [4] - IPO前四维图新集团合计持股45.32%,其他股东包括滴滴科技(16.46%)、联发科旗下MTK(15.83%)等 [4][5]
四维智联港股IPO:背靠滴滴腾讯 3年累亏8.47亿元押注自建产能
犀牛财经· 2025-07-10 09:11
公司概况 - 四维智联为四维图新(002405 SZ)旗下智能座舱企业 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主板上市申请 计划募资用于建立自主产能及强化研发能力 [2] - 公司成立于2018年 由四维图新智能网联业务分拆独立 主营智能座舱软硬件全栈解决方案 涵盖AI助手 Welink3交互系统 地图导航等软件及舱泊一体 驾舱一体等域控制器硬件 [2] - 控股股东四维图新通过直接及间接持股控制公司45 32%表决权 战略投资者包括滴滴 联发科 腾讯 参股方有蔚来资本 博世创投等 [2] 市场地位 -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 2024年四维智联在国内一级供应商中排名第十 市占率0 1% 舱泊一体解决方案服务量位居全国第二 [2]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5 39亿元 4 77亿元 4 79亿元 3年累计亏损达8 47亿元 其中2024年净亏损扩大至3 78亿元 [2] - 亏损主因系研发投入占比从21%升至43 8% 叠加硬件外包成本高企 [2] - 2024年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高达92 2% 其中控股股东四维图新贡献47 8% 滴滴贡献37 2% [2] 行业挑战 - 公司面临经营持续亏损 上游芯片垄断 下游大客户依赖性过高的三重压力 [3] - 需平衡高研发投入与盈利路径探索 此或为IPO能否破局的关键 [3]
四维智联IPO:盈利难、份额低,智能座舱故事难讲
新浪财经· 2025-07-10 02:24
公司概况 - 四维智联是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供应商,成立七年,累计交付1590万套软件方案和155万套软硬件产品,位列国内行业前十 [5] - 2024年在中国1300亿元智能座舱市场中仅占0.1%份额,行业前三市占率分别为5.7%、4.5%、1.4%,体量是其十几至近60倍 [6][7] - 客户覆盖中国前十大车企,2024年12款最畅销车型采用其产品,包括小鹏MONA M03等热门车型 [5] 财务表现 - 营收连续三年停滞:2022年5.39亿元、2023年4.77亿元、2024年4.79亿元,与同行博泰车联网同期营收翻倍(12.18亿→25.57亿)形成反差 [8] - 经调整净亏损三年扩大超十倍:2022年1359万元→2024年1.33亿元,2024年单年亏损达3.78亿元 [14] - 研发费用率高达43.8%(2024年2.09亿元),是对手博泰(8.1%)的五倍以上 [16] 业务结构 - 收入构成:软件解决方案占比从2022年30.3%提升至2024年50.8%(2.43亿元),但毛利率从63%降至46%;软硬一体化业务收入从3.74亿元萎缩至2.35亿元(-37%),毛利率压缩至11.6% [10][11][12] - 车企"重软轻硬"策略导致利润挤压:软件因数据入口价值受青睐但授权费下降,硬件受价格战冲击更严重 [12][13] 产业链挑战 - **下游压价**:车企将自动泊车等功能下放至15万级车型,域控制器等硬件成为压价"重灾区" [13] - **上游制约**:2024年芯片等原材料采购成本1.82亿元,车规级芯片占域控制器成本20%-35%,高端方案依赖高通/联发科,低端方案依赖股东杰发科技 [19][20] - **中游竞争**:行业高度碎片化(无企业市占率超6%),德赛西威等巨头降价打击(舱驾一体方案下沉至5万级车型),技术同质化导致差异化难度加大 [4][23][24] 客户与股东依赖 - 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超90%(2024年92.2%),其中控股股东四维图新独占47.8%(2.3亿元) [26] - 股东资源(四维图新地图技术、滴滴出行数据)提供初始订单但削弱独立拓展能力,利润空间受股东谈判压制 [27][28] 战略方向 - IPO首要目标为募资建厂,试图摆脱外包生产模式以控制成本,但当前现金不足9000万元且负债3.79亿元 [18][22][29] - 押注软件业务增长与舱泊一体方案(15万以下车型不涨价),以价格换市场 [24]
拟自建工厂摆脱“大客户依赖” 四维智联冲刺港股IPO
经济观察网· 2025-07-03 15:10
公司概况 - 四维智联是四维图新旗下智能网联汽车平台公司,专注于智能座舱软硬件全栈解决方案,核心产品包括AI助手、Welink3智能交互系统、地图导航等软件方案及各类域控制器 [2][3] - 公司成立于2018年,由四维图新原智能网联业务分拆独立运营,背靠滴滴、腾讯、联发科等股东 [3] - 四维图新持有四维智联27.1%股权,并通过其他实体控制45.32%表决权,滴滴、联发科和腾讯分别持股16.46%、15.83%和4.14% [3] 市场地位与业务表现 - 公司在国内一级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供应商中排名第十,市占率仅0.1% [2] - 截至2025年6月,累计交付智能座舱软件解决方案超1590万套、软硬一体化解决方案超155万套 [3] - 公司产品被中国约250家整车厂中的20%采用,并进入15大最畅销乘用车品牌的12款车型供应链 [3] 财务数据 - 2022-2024年累计亏损8.47亿元,平均年度亏损2.8亿元,2024年经营性现金流仅8988万元 [2]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39亿元、4.77亿元和4.79亿元,同期年度亏损从2.03亿扩大至3.78亿元,亏损占收入比率由37.9%攀升至78.9% [4] - 2024年现金及等价物仅8988万元,金融负债高达2.44亿元,年利息支出超2400万元,经营性现金流连续三年为负,2024年达-1.9亿元 [4] 客户与供应链 - 客户集中度高,2022-2024年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从85.9%升至92.2%,其中四维图新和滴滴合计占比超60% [4] - 2024年滴滴贡献收入约17.26亿元,占全年总营收的37.2% [4] - 硬件产品依赖外包生产,包括域控模组、通信模组等,2022-2024年采购成本分别为2.579亿元、2.563亿元和1.823亿元 [6] 研发与竞争 - 2022-2024年研发开支分别为1.131亿元、1.034亿元和2.096亿元,研发投入占营收比率从21%攀升至43.8% [5] - 研发重点为以算力芯片为基础的舱泊一体解决方案 [5] - 竞争对手亿咖通的安托拉1000SPB舱行泊一体解决方案采用自研芯片,性能比肩高通骁龙8155 [6] 募资与战略 - 公司拟通过港股IPO募资用于研发和自建工厂,以提升生产流程控制力并降低供应链风险 [5][7] - 2024年8月完成B轮融资后估值达40.7亿元,但低于同行博泰车联网的120亿元估值 [4] - 自建组装工厂被视为重要战略,可减少对外部供应商依赖并降低生产成本 [7]
华安鑫创斩获头部eVTOL主机厂项目定点,强势加码低空经济新赛道布局第二增长曲线
新浪财经· 2025-07-02 09:52
公司动态 - 华安鑫创获得国内头部eVTOL主机厂智能座舱多媒体显示系统项目开发与供货资格,客户预计2026年底完成第一代产品研发并开启商业化试运营 [1] - 公司此前已通过与小鹏汇天合作切入低空经济赛道,此次再次获得同类项目定点,显示其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取得突破 [1] - 公司产品针对eVTOL复杂工况研发,具备软硬件结合的智能座舱多媒体显示终端,并拥有EN9100:2018国际航空航天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2] 技术优势 - 公司通过一体化设计开发和全链条生产制造能力,打造轻量化、定制化、高可靠性的智能座舱解决方案 [2] - 在座舱显示领域拥有行业先进的一体化设计方案及智能制造能力,2023年升级为tier 1供应商,完成显示系统全产业链布局 [3] - 南通智能制造基地部分项目已开始量产,正处于产能爬坡阶段,将增强公司智能座舱产品投产能力 [3] 行业前景 - 2040年全球城市空中交通市场规模预计突破1.5万亿美元,其中eVTOL将占据超60%市场份额 [1] - 中国将低空经济列为重点发展方向,15个城市已开展eVTOL商业化试点,预计2025年国内市场规模达千亿元级别 [1] - eVTOL凭借垂直起降和短途通勤优势成为解决城市拥堵的革命性方案,对座舱显示系统技术要求远超传统汽车 [2] 战略布局 - 公司从汽车电子领域向低空飞行器领域协同布局,构建全链条竞争壁垒 [3] - 凭借汽车电子技术储备和低空经济先发优势,公司有望在eVTOL万亿级新赛道占据关键位置 [4] - 公司将持续加大低空智能座舱显示系统研发投入,与合作伙伴共同推动空中出行新时代 [4]
华安鑫创:获得国内某头部eVTOL主机厂项目定点通知
快讯· 2025-07-02 08:16
公司动态 - 华安鑫创获得国内某头部eVTOL主机厂的重要项目定点通知 [1] - 公司获得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智能座舱多媒体显示系统项目的开发与供货资格 [1] - 客户预计2026年底完成第一代产品研发并开启城市间点对点固定飞行线路商业化试运营 [1] 项目意义 - 项目定点是对公司技术研发、产品质量、生产能力和产品价格等综合因素的全方位认可 [1] - 此次合作是公司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开拓中的重要突破 [1] 项目细节 - 实际供货量需以正式销售订单为准 [1] - 对本年度经营业绩的影响暂不确定 [1]
【IPO一线】四维图新分拆四维智联港股上市,智能座舱份额居国内前十
巨潮资讯· 2025-06-30 05:43
公司动态 - 四维智联于2025年6月27日向香港联交所递交H股上市申请,并在其网站刊登申请资料 [2] - 四维图新持有四维智联45.32%表决权 [2] - 四维智联主营业务为智能座舱软件解决方案、软硬一体化解决方案及其他配件 [2] 行业地位 - 四维智联2024年国内一级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供应商排名第十,市场份额0.1% [3] - 全球以软件为驱动的中国一级供应商中排名第三,舱泊一体解决方案服务量全国第二 [3] - 中国约250家整车厂中约20%采用四维智联的智能座舱解决方案 [4] - 2024年中国销量前10大整车厂均在部分车型中选用四维智联产品 [4] 业务数据 - 累计交付超过1,590万套智能座舱软件解决方案及155万套软硬一体化解决方案 [4] - 2022-2024年研发开支分别为1.131亿元、1.034亿元、2.096亿元 [5] - 研发团队377人,拥有273项软件注册及107项专利(41项发明专利、30项实用新型专利、36项设计专利) [5] 战略布局 - 实施双轨策略:加强现有客户本地化同时拓展其他市场 [4] - 全栈自研软件平台覆盖智能座舱软件及软硬一体化解决方案 [4] - 产品覆盖豪华、中端及经济型车型,确立行业领导者地位 [4] 市场前景 - 智能座舱作为智能汽车重要组成部分,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3] - 四维智联上市有望提升市场份额并强化与四维图新的战略协同 [3] - 公司定位为"第三生活空间"解决方案提供商,革新用户体验 [4]
IPO周报|斯坦德机器人、镁伽科技、微脉、易控智驾等纷纷冲刺港交所
IPO早知道· 2025-06-29 13:27
曹操出行 - 公司于2025年6月25日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股票代码"2643" [2][3] - 中国最大网约车平台之一,业务覆盖136座城市,2024年新拓展85座城市 [3] - 2023年和2024年总GTV分别为122亿元和170亿元,同比增长37.5%和38.8% [3] - 2024年市场份额提升至行业第二,2025年第一季度GTV同比增长54.9%至48亿元 [3] - 拥有超过34,000辆定制车的车队,为中国同类车队最大 [4] - 2024年营收146.57亿元,毛利率从2023年5.8%提升至8.1% [4] 圣贝拉 - 公司于2025年6月26日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股票代码"2508" [6][7] - 中国最大产后护理及修复集团,2024年市场份额约1.2% [7] - 拥有96家高端月子中心,包括62家自营中心和34家管理中心 [7] - 2024年营收7.99亿元,2023年实现扭亏为盈,2024年经调整净利润4225万元 [8] 拨康视云 - 计划于2025年7月3日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股票代码"2592" [9][10] - 临床阶段眼科生物科技公司,拥有两款核心产品CBT-001和CBT-009 [10] - CBT-001有望成为全球首款治疗翼状胬肉的药物 [11] - IPO市值84.73亿港元,募集资金净额约5.22亿港元 [10] 斯坦德机器人 - 2025年6月23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 [13] - 工业智能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全球第五大工业智能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 [14] - 2024年营收2.51亿元,复合年增长率61.3%,毛利率38.8% [14] - IPO前估值21亿元人民币 [15] 镁伽科技 - 2025年6月25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 [17] - 中国收入最大的自主智能体供应商,2024年营收9.30亿元 [18] - 截至2025年6月21日在手订单15亿元 [18] - 2024年毛利率29.0% [19] 易控智驾 - 2025年6月25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 [21] - 全球最大矿区无人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拥有超1,400辆活跃无人驾驶矿卡 [22] - 2024年营收9.86亿元,复合年增长率305.8% [22] 微脉 - 2025年6月27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 [24] - 中国前三大全病程管理服务提供商之一,2024年营收6.53亿元 [24][25] - 2024年毛利率19.9%,经调整净亏损率从2022年45.6%收窄至4.6% [25] 云英谷 - 2025年6月26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 [28] - 中国大陆第一大AMOLED显示驱动芯片厂商,2024年销售量超5,000万颗 [29] - 2024年营收8.91亿元 [30] 承泰科技 - 2025年6月23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 [32] - 中国最大车载前向毫米波雷达供应商,2024年市场份额9.3% [33] - 2024年营收3.4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145.7%,毛利率34.0% [33] 四维智联 - 2025年6月27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 [35] - 中国第十大一级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供应商,市场占有率0.1% [36] - 2024年营收4.79亿元,毛利率29.2% [36] - IPO前估值40.70亿元人民币 [38] 海马云 - 2025年6月27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 [40] - 中国最大云游戏实时云渲染服务GPUaaS提供商,市场份额17.9% [40] - 2024年营收5.2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33.8%,毛利率24.9% [41] 景泽生物 - 2025年6月27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 [44] - 专注于辅助生殖药物和眼科药物,拥有两款核心产品JZB30和JZB05 [44] - IPO前估值30.9亿元 [45] 亦诺微医药 - 2025年6月25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 [47] - 全球唯一具备成熟CMC及生产能力的生物技术公司 [47] - IPO前估值4.85亿美元 [48]
第一创业晨会纪要-20250627
第一创业· 2025-06-27 03:38
核心观点 - 小米 YU7 预售数据良好,受此推动小米美国 ADR 涨 9.8%,预计今日港股小米及相关配套企业受益较大;中美关系短期缓和趋势明显,利于资本市场回暖;新能源自卸车行业加速电动化转型,有较大提升潜力;2025 年暑期档电影市场热度高涨,有望迎来强势复苏 [1][2][5][7] 产业综合组 - 小米 YU7 3 分钟大定突破 20 万台,其中锁单超 10 万台,一小时大定达 28.9 万台,预售数据虽未超小米 SU7,但远好于其他公司新车 [1] - 小米 YU7 售价相比特斯拉 Model Y 更便宜,考虑特斯拉五年免息优惠后仍有价格优势 [1] - 受小米 YU7 良好销售数据推动,小米美国 ADR 涨 9.8%,预计今日港股小米及国内配套企业华阳集团、德赛西威、富特科技、思泉新材等受益较大 [1] 先进制造组 - 工信部第 396 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发布,新能源自卸车申报车型 33 款(含底盘),环比增长 65%,反映行业加速电动化转型 [5] - 2024 年新能源自卸车渗透率 26.36%,显著低于新能源汽车整体渗透率 40.9%,有较大提升潜力 [5] - 技术路线上纯电主导,换电为辅,混动边缘化,充电车型 23 款环比增长 130%,换电车型 9 款环比增长 12.5%,插电混动 1 款仍处探索期 [5] - 性能升级方向为大电池普及和高功率电机应用加速,600kWh + 电池包解决里程焦虑,重汽、福田推出 700 - 800 马力电机提升复杂工况适应性 [5] - 企业竞争格局上,中国重汽申报 16 款领跑,主打重载场景;福田戴姆勒申报 5 款,聚焦高端;三一集团申报 3 款,押注充电车型性价比路线 [5] - 电池领域,宁德时代配套 18 款车型维持一线供应商地位,亿纬锂能、国轩高科、瑞浦兰钧等合计配套 15 款,格局趋向多元化 [5] 消费组 - 2024 年电影行业暑期档因优质内容匮乏遭遇“滑铁卢”,票房仅 116.4 亿元,同比下滑 43%,票房超 10 亿影片仅 2 部,观影人次锐减 44%至 2.84 亿 [7] - 2025 年暑期档开局票房突破 10 亿创近年同期新高,《碟中谍 8》以 3.33 亿票房领跑,动画电影表现亮眼 [7] - 2025 年暑期档已定档影片 94 部,市场热度高涨,猫眼数据显示想看指数超十万影片 6 部,超一万达 34 部,有望推动电影市场强势复苏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