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制造

搜索文档
中行北京分行与北京经开区管委会签署亦庄综保区生态合作伙伴合作备忘录
华夏时报· 2025-09-13 08:17
合作签约 - 中国银行北京市分行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署亦庄综合保税区生态合作伙伴合作备忘录 [1] - 该分行是本次签约中唯一金融机构 标志着双方深化首都"两区"建设合作进入新阶段 [1] 综保区定位 - 亦庄综保区是全国首个以"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的综合保税区 [2] - 聚焦高端制造 新能源汽车 生物医药领域 依托产业集群与"六区叠加"政策优势 [2] 金融服务措施 - 运用中银集团"一点接入 全球响应"联动机制服务区内企业 [2] - 提供《服务企业上市综合服务方案(境外版)》《AEO企业联合激励政策》《科创企业(家)综合金融服务手册》等特色方案 [2] - 在企业跨境金融 科技金融领域深化合作 提供投融资 跨境结算便利化等综合金融支持 [2][4] 战略意义 - 该合作是服务保税产业 赋能实体经济的重要实践 [4] - 通过全球化网络与综合化服务支撑 探索企业服务创新路径 [4] - 助力首都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4]
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上实现新跃升 陈吉宁调研高科技企业
解放日报· 2025-09-12 01:45
记者 张骏 市委书记陈吉宁昨天下午在调研高科技企业时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 话精神,按照十二届市委七次全会部署,加强对创新企业全生命周期的跟踪服务,支持企业坚定发展信 心、持续创新突破、做强做优主业,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上实现新的跃升,在构建创新生态和产业生 态上发挥牵引带动作用,为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在上海壁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陈吉宁察看企业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芯片及应用场景展示,听取企 业总体发展概况、最新产品研发及产业生态建设等介绍,着重了解产品性能、技术路线、工艺流程及人 才引育等情况。在上海拓璞数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陈吉宁察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数控机床产品 及精密零部件,走进高端制造装备生产组装现场了解关键技术突破情况,听取企业发展历程、设计研 发、生产销售等情况介绍,就人工智能大模型重塑数控加工技术、开拓定制化新业态等作了了解。 调研期间,陈吉宁分别同两家企业管理及研发团队深入交流,听取企业下一步发展的计划打算,共 同研判行业发展趋势和技术变革方向,关切询问还有哪些具体问题需要解决、哪些政策服务需要跟进, 逐一回应企业诉求,明确具体对接部门。陈吉宁说, ...
上交所王泊:科创板改革不停步,服务不止步,生态不松劲
中国经营报· 2025-09-11 11:25
科创板改革进展 - 科创板以改革不停步、服务不止步、生态不松劲为担当,进一步打通科技、资本、产业良性循环的堵点痛点,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注入资本市场动能 [1] - 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根本宗旨,提升支持科技创新能级,充分发挥交易所资本市场枢纽功能 [1] 包容性上市制度 - 科创板将包容性作为制度设计核心底色,为未盈利硬科技企业打开资本入口,首次允许未盈利企业、红筹企业、特殊股权架构企业登陆A股 [3] - 2025年新改革"1+6"政策精准发力,专门搭建科创成长层,重启第五套上市标准,将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前沿领域纳入包容范畴 [3] - 自"1+6"政策发布以来,科创板新增受理15家企业IPO申请,其中4家系未盈利企业、1家适用第五套标准 [3] - 32家科创成长层存量企业展现良好发展动能,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37.79%,净利润大幅减亏71.23亿元 [3] 适应性支持举措 - 围绕科技企业轻资产、高研发、重整合发展规律,优化完善并购重组、再融资、股权激励等制度供给 [4] - 2024年推出"科八条"改革35项举措,包括股份对价分期支付机制、并购重组简易程序等制度创新 [4] - 板块新披露并购交易达134单,披露金额超400亿元,数量超过以往五年之和 [4] - 改革围绕科技企业研发攻坚—资源整合—规模扩张全周期需求,打造精准适配资本工具包 [4] 全链条服务体系 - 上交所将服务触角延伸到企业发展各环节,形成现场办监管、按需做培训、主动解疑惑的全链条服务三板斧 [5] - 科创板企业厚积薄发,创新药领域三生国健自研新药海外授权创国产纪录,半导体领域中微公司打破国外设备垄断,高端制造领域联影医疗推出全球首创产品 [5] 市场生态建设 - 科创板聚焦投融资两端协同,让资金流向实处、投到硬处,让投资者分享红利、获得回报 [6] - 2025年有408家沪市公司公布分红方案,合计金额超5500亿元,14家公司分红超百亿元,中期分红再创新高 [6] - 着力培育耐心资本、长期资本,32条科创板指数覆盖全领域,跟踪产品规模超2800亿元,成为A股指数化投资比例最高板块 [6] - 科创50ETF跻身A股第四大指数产品 [6]
摩根士丹利:美国投资者对中国市场兴趣升至三年高位
天天基金网· 2025-09-11 10:57
美国投资者对中国市场情绪 - 超过90%投资者明确表示愿意增加对中国市场敞口 比例达2021年初以来高位[2] - 投资者兴趣在指数投资和主题性机会方面均维持高位[2] - 中国在类人形机器人 生物科技和药物研发等前沿领域保持全球领先地位[2] 投资策略与市场趋势 - 建议采取深挖Alpha收益 等待Beta收益的投资策略[5] - 成长风格仍然在趋势中 风格延续流动性驱动主逻辑[3][4] - 指数波动会放大但趋势形成后短期内难以逆转[4] 行业投资方向 - 创新药企盈利进入爆发阶段 AI医疗标的普遍处于低位 非创新药赛道行业龙头估值处于历史较低水平[6] - 国产算力和应用相关领域具备巨大想象空间 全球头部模型厂商在编程能力等方面有显著提升[11] - 消费者持续向悦己型场景倾斜 产品力取代品牌声量和渠道覆盖成为消费公司核心竞争力[9][10] 市场价值重估 - 中国资产面临新价值重估 高端制造业公司与海外对标公司市值相差一个数量级以上[4] - 政策制定者以渐进方式出台稳定经济举措并释放呵护资本市场信号[2] - 流动性状况改善及全球资产配置多元化需求为投资意愿提供支撑[2]
“凤凰之星”评委薛军谈中国企业出海:不仅需“走出去”,还需“走进去”
凤凰网财经· 2025-09-11 05:31
评选活动概述 - "2025凤凰之星上市公司评选"活动由凤凰卫视和凤凰网发起 于8月2日开启企业报名通道 设置九大奖项覆盖创新 回报 责任 成长 品牌 全球化等关键领域 包括最佳创新上市公司 最佳股东回报上市公司等具体奖项 [1] - 活动时间安排包括8月28日召开首轮专家评审会 8月31日报名结束后启动复核程序 最终结果将于9月23日对外发布 [1] - 评选获得中国上市公司协会指导支持 美国德鲁克管理学院学术支持 以及标普 融聚汇 Brand Finance等机构支持 评选结果将在"凤凰湾区财经论坛2025"揭晓并举行颁奖典礼 [8] 中国企业出海现状与意义 - 企业出海不仅包括出口贸易 还包括直接投资 分为海外并购和绿地投资两种形式 在出口遇到瓶颈之际 对外直接投资更能反映企业发展能力 [3] - 目前中国企业更关心出海后的收益 当地化经营和风险管理等问题 已经从过去注重量的增长转变为更加注重质的提升 [3] - 中国企业出海在微观层面体现上市公司全球盈利能力 在宏观层面展现中国发展阶段和经济发达程度 因此聚焦中国企业出海具有现实意义 [3] 国际比较与发展空间 -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快速增长 去年出海投资达到全球第二 但从存量看 对外直接投资总量只占GDP的16.63% 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增长空间巨大 [4] - 日本海外净资产连续33年位居全球榜首 相当于2023年日本GDP的80% 日本企业海外子公司销售额与GDP之比目前基本在0.65以上 [4][5] - 中国可以学习日本和德国"由追求GDP增长到逐步树立GNI立国"的经验 有望实现"在海外再造三分之一甚至多半个中国"的愿景 [5] 出海策略与差异化路径 - 制造业出海可区分低端与高端路径 低端制造需应对同质化竞争和贸易壁垒 高端制造应聚焦知识产权布局与品牌建设 [6] - 服务业出海相比制造业优势较弱 建议对高端服务业放宽监管 创造更多发展空间 [6] - 新经济领域如数字经济面临数字合规与监管政策不确定性 绿色能源转型前期投入大 周期长且回报不确定性高 都需要差异化推进方式 [6] 机遇与挑战分析 - 中国企业出海面临三大机遇:区域经济一体化在逆全球化趋势中增强 绿色转型具备规模与技术双重优势 新兴市场在基建 跨境电商等领域需求旺盛 [7] - 同时面临三大挑战:地缘政治风险居高不下 各国安全审核趋严 海外市场竞争加剧需要实现本土化运营 [7] - 在AI时代 产学研协同优势显著 技术成本大幅压缩使定制化解决方案得以实现 高校应加强培养复合型人才并构建精细化数据库系统支撑企业出海 [8] 海外投资收益与风险管理 - 近20年来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盈利能力稳步上升 但需要兼顾提高收益与风险管控 [4][7] - 在当前百年变局下 影响跨国公司国际直接投资的关键因素包括全球供应链重构和数字经济革命推动制造业回流 [7] - 企业应提早规划调整战略 在追求收益增长的同时严格管控风险 以巩固和拓展海外市场空间 [7]
以扩内需和产能治理带动价格修复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1 00:09
核心观点 - 8月CPI同比下降0.4%但核心CPI同比上涨0.9%连续四个月扩大 反映经济结构性分化和新动能成长 [1][2] - PPI同比降幅收窄0.7个百分点且环比由降转平 显示工业领域供需改善和价格修复趋势 [3] - 服务消费和升级类商品需求稳健复苏 工业领域传统行业供给优化与新兴领域需求扩张并存 [1][2][3] 消费价格指数(CPI)表现 - 整体CPI同比下降0.4% 主要受食品价格同比下降4.3%拖累 其中猪肉/鲜菜/鸡蛋价格同比降幅达两位数 [1] - 核心CPI(扣除食品和能源)同比上涨0.9% 涨幅连续四个月扩大 反映内需持续复苏 [2] - 服务消费价格稳步上涨 医疗/教育/旅游等服务价格涨幅扩大 金饰品/铂金饰品/家用器具等升级类商品价格显著上涨 [2] - 工业消费品价格同比下降1% 但扣除能源后实际上涨1.5%且涨幅扩大0.3个百分点 [2] 生产价格指数(PPI)表现 - PPI环比由降转平 结束连续8个月下行趋势 同比降幅显著收窄0.7个百分点 [3] - 煤炭/钢铁等传统原材料行业价格环比由降转升 因产能治理措施改善供需格局和企业竞争秩序 [3] - 高技术产业和绿色行业价格同比上涨 包括集成电路封装测试/船舶制造/通信系统设备/环保装备制造等领域 [3] - 升级类消费需求拉动工艺美术/运动用球类/专项运动器材/乐器制造等消费品价格同比上涨 [3] 经济结构特征 - 食品价格波动主要体现供给侧保障能力增强而非需求萎缩 受季节性和天气因素影响且后续拖累可能减弱 [1] - 能源价格下行影响消费品价格 但燃油小汽车等部分重要消费品价格同比降幅已出现收窄 [2] - 经济呈现"传统领域供给优化、新兴领域需求扩张"的结构性特征 反映新旧动能加速转换进程 [4]
主宾省安徽 4年跃升159亿 “科技+文化”驱动服贸
北京商报· 2025-09-10 17:46
服务贸易规模与增长 - 安徽省服务贸易总额从2020年333.7亿元跃升至2024年492.7亿元 年均增长10.2% [1][3] - 2025年上半年服务贸易总额达306.4亿元 同比增长34.4% 增幅居全国第3位 高出全国平均增速26.4个百分点 [3] - 实际对外投资21亿美元 同比增长19.2% 高出全国18个百分点 总量居全国第8位 中部首位 增速居长三角首位 [9] 贸易结构优化与数字贸易 - 数字交付贸易进出口额达123.7亿元 占服务贸易总额40.4% 同比增长32.8% 高出全国平均增速26.8个百分点 [3] - 重点领域包括保险、金融、个人文化娱乐、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知识产权使用费 [3] - 构建以合肥市为核心的高能级开放体系 推动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提质增效 [3] 文化贸易发展 - 33家企业和3个项目入选2025-2026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 企业数位居全国第3 长三角第2 中部第1 [6] - 通过游戏载体传播中国文化 代表作品包括《叫我大掌柜》《斗罗大陆:猎魂世界》等 [6] - 文旅产业年接待游客突破7亿人次 成为服务业扩大开放重要引擎 [7] 平台建设与制度创新 - 合肥市与2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经贸合作 跻身中国外贸百强城市第15位 进出口增幅居长三角万亿城市首位 [4] - 安徽自贸试验区累计形成236项制度创新成果 其中13项在全国推广 [10] - 合肥、芜湖国家级经开区入选全国国家级经开区20强 数量居全国第3 中西部第1 [10] 营商环境优化 - 创新"免申即享"惠企模式 187.9亿元资金直达4.1万家企业 [8] - 上线36个服务场景 办事跑动次数减少94% 99.3%依申请事项实现线上办理 [8] - 安徽省政府在2024年度中国政府透明度指数排名全国第7 其中营商环境指标位列全国第3 [10] 对外开放与项目落地 - 成功引进蔚来总部及研发中心、大众安徽、比亚迪等重点项目 [9] - 设立33个境外商务服务网点 举办"工程+""金融+"等专题活动助力产业出海 [9] - 举办13场"海客圆桌会"深化国际产业对接 包括中德智能制造产业对接会 [9]
郊野湖泽变身环湖经济圈 40余家总部企业环抱金银湖
长江日报· 2025-09-08 00:29
区域经济发展概况 - 环金银湖总部经济圈年产值超千亿元 聚集40余家总部企业 形成以总部金融 大健康产业为主导 涵盖高端制造 现代服务 金融等多领域的产业格局 [1][7][8] - 区域常住人口达23万人 社区数量从9个增至18个 小区数量达75个 实现产城融合模式 [12][13] 企业集聚与投资吸引力 - 区位优势吸引央企江汉水网建设开发有限公司落户 生态优势与成熟商务配套成为关键因素 [3][4][6] - 江苏智荟港科技产业集团首次进驻武汉 投资建设4.3万平方米厂房 意向入园企业超30家 包括智能装备研发型企业 [6][7] 产业生态与产业链延伸 - 总部企业集聚形成产业链协同效应 代表性企业包括良品铺子 中国联通 航天三江 中国电建等 [6][7][13] - 菱电电控实现汽车动力控制系统国产化 系统装机量居国产自主品牌首位 2021年利润突破1亿元 预计2024年营收达15亿元 [9][10] 政府服务与企业发展 - 东西湖区政府通过专班帮办机制助力企业 菱电电控从年产值2000万元亏损企业成长为科创板上市公司 [9][10] - 金银湖科技园入驻科技型企业超200家 政府推行存量招商与链式招商 形成"引进一个 带动一串 辐射一片"效应 [10] 未来发展规划 - 2024年打造"总部经济+现代服务业"双中心 依托金银湖万达等商业载体建设"亿元楼宇" 连片开发金银湖CBD [13] - 武汉临空港经开区聚焦四大产城融合片区 包括金银湖总部新城 网安科技新城等 构建以产兴城 以城促产良性循环 [14]
中金:“9·24”至今已近一年 成长、中小盘股表现占优
证券时报网· 2025-09-08 00:29
市场表现 - 上证指数经历底部回稳、震荡波动和再度回升过程 近期创近十年高点[1] - A股市场日成交金额逐步升至3万亿元左右 反映投资者风险偏好显著转变[1] - 科创50和创业板指累计涨幅均超过90% 科技成长风格表现突出[1] 行业板块 - TMT、有色、高端制造等板块近一年领涨市场[1] - 地产链、泛消费及部分传统周期行业表现相对平淡[1]
中金 | “9.24”至今行情回顾:何为上涨主线?
中金点睛· 2025-09-07 23:51
市场表现回顾 - 上证指数自去年9月低点累计上涨44.6% [3] - 科创50和创业板指累计涨幅分别达95.9%和92.9% [3] - A股日成交额从不足5000亿元升至3万亿元左右 [3] 行情阶段分析 - 行情启动初期(2024年9月下旬至10月初):政策组合拳推动上证指数6个交易日上涨27%,创业板指涨66.6% [3] - 震荡波动阶段(2024年10月至2025年3月):市场区间震荡约200点,微盘股指数上涨6.5% [4][5] - 外部风险调整阶段(2025年3月至4月):外部关税政策引发调整,内需板块阶段性表现 [5] - 回稳抬升阶段(2025年4月中旬至今):两融余额突破2万亿元创十年新高,新开户数同比增32% [6] 风格与板块表现 - 科技成长风格领涨,TMT、有色、高端制造板块表现突出 [3] - 政策红利初期顺周期和金融板块领涨,包括白酒、钢铁、煤炭 [4] - AI技术突破带动科技硬件、机器人、半导体等高景气赛道轮动 [5] - 近期医药生物、AI应用链、非银金融表现较好 [6] 核心驱动因素 - 风险溢价下行是上涨主要贡献因素 [7] - 全球货币秩序重构和创新叙事反转为关键驱动力 [8] - 低利率环境支撑市场,10年期国债收益率降至1.6%以下 [6] 未来配置方向 - 关注科技成长板块如半导体、创新药、机器人 [10] - 中国制造优势行业:白色家电、工程机械、电网设备 [10] - 金融板块受益情绪回暖,关注保险和券商 [10] - 供给收缩行业如光伏存在机会 [10] - 红利板块中优选电信、银行等现金流稳定领域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