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家政服务
icon
搜索文档
挖潜扩容 夯实民生之本
辽宁日报· 2025-07-27 02:09
就业总体情况 - 上半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28.1万人,同比增长5.1%,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59.8% [1] - 帮扶失业人员再就业24.8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4.1万人,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 [1] - 就业局势总体稳定、稳中向好,"民生之本"更加夯实 [1] 就业工作举措 - 稳存量:迭代实施"春暖辽沈"系列行动,帮助企业解决用工缺口39万个 [2] - 扩增量:累计举办招聘活动8811场次,拓展就业增长点 [2] - 提质量:开展职业培训和岗位练兵51.1万人次,启动十大专项培训行动 [2] 政策支持 - 形成"1+19+X"全要素就业"政策矩阵",包括惠企减负政策"工具包" [4] - 上半年通过失业保险降费率等政策为企业减少用工成本13.05亿元 [4] - 聚焦4个万亿级产业基地、22个重点产业集群、1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挖掘就业机会 [4] 创业带动就业 - 上半年全省扶持创业带头人7920人,带动就业5.9万人,分别同比增长1.1%、4.4% [5] - 探索建设"街创中心",打造项目能落地、初创有扶持的创业环境 [5] 重点群体就业 - "就来辽"融媒体平台青年活跃粉丝量近90万,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 [6] - 组织"百校千企"人才对接等活动,开展招聘546场,发布岗位22.3万个次 [6] - "舒心就业"服务站点上半年服务登记失业人员12.8万人 [7]
这些“不体面”工作,竟藏着高收入密码
36氪· 2025-07-25 08:18
95后掏粪工案例 - 潘浩男为宁波慈溪粪便清运团队经营者,家庭拥有吸粪车、干湿分离车等设备并雇佣工人,公司业务涵盖粪便清运及房屋修缮 [2] - 粪便清运行业价格每车300元,3立方米容量车辆日均可装载十车,普通工人月薪约7000元 [4] - 该案例揭示传统认知中"不体面"职业可能隐藏稳定收入机会,行业竞争相对较小 [4] 废品回收行业 - 废品回收员通过分类转卖废品赚取差价,经验丰富者月入可超万元 [7] - 我国废品回收行业规模持续增长,预计2025年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值达5万亿元 [7] 家政服务行业 - 北京家庭保洁小时工案例显示,高强度工作可实现月收入17000元,23年累计存款100万元 [10] - 2024年全国家政服务业营收预计达1.23万亿元,从业人员超3000万人 [10] - 行业存在供需失衡问题,商务部等9部门推动扩大家政服务供给 [11] 宠物殡葬行业 - 服务内容包括火化、骨灰盒定制等,单次服务价格区间为数百至数千元 [13] - 2025年市场规模预计突破50亿元,一线城市渗透率超30% [13] 行业共性特征 - 被传统观念低估的行业普遍存在高收入潜力,如粪便清运、废品回收、家政服务等 [4][7][10] - 新兴领域如宠物殡葬受益于消费升级,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13] - 行业规模数据表明,非传统职业正在形成万亿级市场空间 [7][10][13]
赤峰市联手京东家政助力百姓就业
内蒙古日报· 2025-07-23 13:42
京东家政培训就业项目 - 全国首家京东家政培训就业基地于今年3月落地赤峰 为当地劳动者免费提供日常保洁 家电清洗 收纳整理等多元化家政技能培训 [4] - 赤峰市与京东家政联合推出"订单式培训" 采用"统一标准 分散培训 集中考核"模式 整合11家培训机构资源 形成立体化人才培育网 [4] - 项目实现"培训即就业 结业即上岗" 目前已培训学员330余名 有效促进劳动力供给与市场需求精准匹配 [11] 家政行业市场需求 - 家政市场需求向精细化 专业化升级趋势明显 健康 养老 保洁等领域从业人员需求量巨大 [6] - 部分从业者缺乏专业性技能 行业积极性不高 京东家政项目通过培训帮助增收致富 [6] 地方政府支持措施 - 宁城县对前40名入职京东家政的本地报名者每人发放2300元补贴 激发参与热情 [9] - 松山区借助社区网格化管理优势 组织网格员入户精准动员 重点推介求职意愿强烈家庭 [9] - 赤峰市构建四级联动宣传网 线下在车站 商圈张贴招聘公告 线上通过抖音 微信等平台推送岗位信息 [11] 从业人员案例 - 学员郭俊虎通过培训掌握空调滤网清洗等技能 入职后单日收入达1200元 对工作充满信心 [1] - 培训内容包括家庭基础保洁等实操技能 学员在基地进行系统性学习 [3][6][8]
价格竞争倒逼服务升级 家政企业进入新比拼阶段
北京商报· 2025-07-23 12:11
行业概况 - 京津冀地区90家家政服务企业参会并发布超6000个岗位 家政服务需求持续爆发 [1][3] - 1736名求职者与家政服务企业达成初步就业意向 显示行业就业吸引力 [3] - 62%的用户在58到家体验过两种以上服务 反映消费多元化趋势 [3] 市场需求 - 5月空调清洗服务需求月环比增长76% 年同比增长26% [3] - 7月京东家政空调清洗订单量同比增长110% 季节性需求显著 [3] - 北京地区保姆钟点工和育儿嫂需求同比增长43% 一老一小照护需求环比增长58% [4] - 夏季家电清洗维修 暑期搬家钟点工 年末深度保洁形成季节性需求高峰 [5] 企业动态 - 京东家政推出保洁次卡服务 空调清洗低至63元/台 洗鞋13元/双支持异地取送 [3] - 58到家提供家庭保洁9.5折优惠 美团开展"夏日清洗季"活动聚焦高需求品类 [3] - 圣贝拉启动IPO 58同城关联方GIMM参投 显示资本关注生活服务领域 [5] 行业转型 - 单一保洁服务面临盈利压力 企业需拓展医养等多元化服务提升客单价 [5] - 京东空调清洗师需80课时封闭培训 58到家2024年开展112场培训覆盖12万人次 [7] - 行业加速智能化 引入智能设备并加强人员培训以适应市场变化 [6][7] 政策支持 - 北京市出台方案鼓励"互联网+家政" 促进供需精准对接和数智化升级 [6] - 扩大省际劳务协作 健全行业信用体系 完善职业培训认证机制 [6] - 推动银发经济新业态 培育适老化改造 上门助浴等全生命周期服务 [5][6]
辽宁省地方标准累计总量达2215项
辽宁日报· 2025-07-19 01:43
标准强省战略实施进展 - 二季度共发布辽宁省地方标准32项 截至6月底今年新增84项 累计总量达2215项 [1] - 标准发布集中在林草产业6项 污染防治5项 气象服务5项 体育事业4项 [1] - 标准覆盖现代农业 商贸流通 文旅产业等10个领域 满足地方特色需求并补充国家标准 [1] 重点标准经济效益分析 - 《联合耙压机作业技术规程》预计使作业质量合格率提升15-20个百分点 亩均增产10%-20% [1] - 该标准可降低田间病虫害发生率 减少土壤失墒 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 [1] 工业与环保标准升级 - 《钢铁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设置16类污染物指标 新增无组织排放限值及移动源监管要求 [2] - 标准涵盖挥发性有机物控制和非正常工况管理 助力钢铁企业设备更新和绿色发展 [2] 新兴领域标准突破 - 《县域农产品电子商务经营指南》填补省级标准空白 推动农产品物流配送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2] - 《暴雨灾害普查与风险评估区划》为灾害预警和应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提升防灾操作性 [2]
新职业故事丨整理收纳师:分享生活技巧和“幸福密码”
新华网· 2025-07-18 07:40
行业概况 - 整理收纳行业在中国逐渐兴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升,对空间规划和收纳需求增加 [1] - 2021年人社部在"家政服务员"职业下增设"整理收纳师"工种,行业规范化程度提高 [2] - 2023年中国接受过职业整理收纳师培训人数超过7 3万,同比增长97 29% [2] 市场需求 - 客户主要痛点包括屋内空间规划不合理、衣物收纳困难等生活品质问题 [1] - 行业需求扩大反映消费者对生活品质与感受的重视程度提升 [2] - 该行业为赋闲妇女、农村务工群体等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 [2] 服务内容 - 整理收纳服务不同于保洁,核心是重新设计收纳空间并分类整理 [1] - 服务流程包括将房屋"掏空",根据客户特征和生活习惯进行空间优化 [1] - 需要具备空间美学知识,服务范围涵盖定制衣柜、软装摆设到装修规划 [1] 从业者发展 - 典型从业者路径:从家政行业转型,通过专业培训获得技能认证 [1] - 优秀从业者可参加全国性职业技能大赛(如全国巾帼家政服务职业技能大赛) [1] - 成熟从业者可建立服务团队,累计服务上千户家庭,形成稳定客户群 [1] 行业价值 - 服务具有教育属性,从业者会向客户传授收纳技巧和生活知识 [1] - 行业被视为传递"幸福密码"的载体,能提升客户生活幸福感 [2] - 为女性职业发展提供了新路径,展示多元化就业机会 [3]
88元三菜一汤,年轻人开始整顿“上门做饭”
36氪· 2025-07-18 02:56
行业概况 - 上门做饭服务正在成为年轻人发掘的新职业机会,90后和95后成为主要从业群体,兼具厨师和内容创作者双重身份 [1] - 行业服务边界从家庭扩展到企业需求,例如30人规模的团建订单 [4] - 中国懒人经济市场规模预计2026年突破13000亿元,为上门做饭等服务提供广阔空间 [6] 商业模式 - 服务定价采用阶梯模式:三菜一汤88元起步,四菜一汤118元,聚会订单可达500元/单 [2] - 50%客户自备食材,其余通过线上采购后与客户结算 [2] - 包月服务模式兴起,例如800元/月的定价在合租群体中性价比显著高于外卖 [6] 用户画像 - 核心客户为20-35岁女性群体,包括自媒体博主、宝妈和白领,共同特点是"长时间在家" [1] - 客户需求以家常菜为主,部分要求专业化定制(如低盐低油、高蛋白) [1] - 北京等一线城市用户反馈上门做饭成本低于外卖,两人分摊后日均成本约100元 [6] 从业者生态 - 从业者月收入呈现两极分化:起步阶段约8000元/月,成熟私厨可达1.5万-2万元/月 [1][9] - 工作强度极高,日服务6-8户客户,单日工作时长可超14小时 [1] - 从业者背景多元化,包括专业厨师转行和烹饪爱好者兼职 [9] 服务升级趋势 - 服务内容从功能性向体验感转型,通过短视频记录全流程展现专业性 [11] - 细分市场涌现,如健身餐、产后恢复餐等垂直领域服务 [11] - 互联网平台降低行业门槛,社交媒体成为主要获客渠道 [9][11] 行业挑战 - 社会认知存在偏差,从业者需通过"不谈恋爱"等声明规避误解 [12] - 服务标准化程度低,依赖个人能力且缺乏统一职业规范 [12] - 客户需求个性化程度高,存在洁癖、少交流等特殊要求 [12]
大学生入职助力家政服务业升级
经济日报· 2025-07-15 23:59
家政行业人才需求与教育发展 - 浙江省首个家政学本科专业第一届毕业生被多家机构"一抢而空",反映市场对高素质家政人才的迫切需求 [1] - 家政服务业传统从业者以四五十岁妇女为主,主要从事保洁、保姆等基础工作,难以满足现代家庭对健康护理、科学育儿等精细化服务需求 [1] - 行业细分催生母婴照护、儿童教育、老人护理、专业烹饪、整理收纳等多样化赛道 [1] 行业现状与政策支持 - 家政服务业面临2000万人的用工缺口,高素质专业化人才短缺问题突出 [2] - 教育部鼓励高校设置家政学、老年医学等专业,《关于深化家政服务业产教融合的意见》明确推动高校毕业生进入家政行业 [2] - 高校增设家政学专业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同时借助其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推动行业升级 [2] 人才培养与职业发展 - 高校需更新家政专业课程设置,通过实习实训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与专业技能,增强职业信心 [3] - 建议跨学科融合创新,培养复合型人才,避免专业设置跟风或淘汰焦虑 [3] - 需完善学历教育、职业培训、资格认证体系,建立职业发展路径和晋升机制 [2] 社会认知与行业变革 - 社会公众需转变对家政服务业的刻板印象,捕捉市场需求变化带来的机遇 [3] - 需平衡高学历年轻人与中老年基础从业者的就业权益,实现市场和谐发展 [2]
媒体人转型家政14年:成就千名阿姨,半年营收近300万
北京商报· 2025-07-14 12:03
"我走到哪都说,我是干家政的。" 放下"无冕之王"的光环,脱下名校毕业的文学"长衫",毅然走上家政行业,这个过程,今年39岁的陈文超只花了一年半的时间。 不矫情,不内耗,不畏家人的不理解,作为曾经的媒体人,58到家济南店负责人陈文超觉得,自己这十多年的"家政路"选对了:"如今回望,离开媒体行业 并无遗憾。"虽然在报刊上看到名字曾是追求,但能在家政工作中"安排妥一个订单,解决两家需求",这份服务价值带来的满足感,于她同样珍贵。 而更让她满足的是,在加盟58到家后,她与门店培训了超千名家政从业人员,将"山东阿姨"培养成区域特色,助力阿姨们职业成长。 家政服务带来"三赢",家政培训成就人生,二者互相成就,形成循环;有"把事干好"的成熟团队,有58到家的全情托举,双方彼此奔赴,人和地利。短短两 年,陈文超带领的门店月业绩已近50万元。 行业上行,政策利好,陈文超更笃信当初转行的决定特别正确:"家政行业挺好的,没什么说不出去。" "如果人家把老人交给我们,是不是把家最大的大后方都交给我们了?如果人家把孩子交给我们,那孩子可是未来的希望,人家那么相信我们,我们是不是 要应该给人家好好服务?这身上的责任与使命也从来不轻。" ...
家政兴农是篇大文章
经济日报· 2025-07-13 22:14
家政兴农行动政策背景 - 商务部等9部门印发《2025年家政兴农行动工作方案》,推动家政服务业与乡村振兴战略深度协同 [1] - 政策核心是通过行业提质扩容打通城乡要素流动壁垒,将农村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服务供给优势 [1] - 家政服务业因就业容量大、技能门槛适中,成为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有效路径 [1] 市场需求与供需矛盾 - 城市家庭对专业化家政服务需求持续增长,老龄化加剧和"三孩"政策实施使供需缺口日益凸显 [1] - 专业化服务呈现供不应求态势,市场需求持续释放 [2] - 大量农村劳动力依赖熟人介绍入行,供需对接渠道不够畅通 [3] 政策支持与实施条件 - 9部门联合发力覆盖培训、住房、金融等全链条保障,政策协同性达到新高度 [2] - 数字化工具普及为技能培训和行业监管提供技术支撑,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增强市场透明度 [2] - 政府主导搭建"直播带岗"等对接平台,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机制可提升劳动力流动效率 [3] 行业发展瓶颈 - 职业技能培训覆盖面不足,培训内容与市场需求存在脱节现象 [3] - 劳动者权益保障网尚未完善,合同纠纷、职业伤害保障缺失增加从业者顾虑 [3] - 地方执行中可能出现政策碎片化风险,部门协调不足削弱整体效能 [3] 行业提质路径 - 推动职业院校开设家政专业、推行服务标准认证,从源头提升服务质量 [3] - 探索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机制,建立行业合同范本与纠纷调解通道 [3] - 整合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金融支持形成"组合拳",强化地方督导确保政策落实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