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零售

搜索文档
连续关闭多家门店!Gucci业绩跌跌不休
第一财经· 2025-05-27 10:06
古驰门店调整与业绩下滑 - 古驰将于6月2日关闭比斯特上海购物村奥莱店 这是继上海新世界大丸百货和芮欧百货门店后的又一闭店举措 [1] - 2024年下半年起 古驰在中国已关闭福州 大连 沈阳 太原4家门店 奥莱店调整从欧洲扩展至核心中国市场 [3] - 2025年第一季度开云集团营收下滑14%至38 83亿欧元 亚太市场同比下跌25% 古驰贡献了集团10家闭店中的大部分 [4] 奥莱渠道与品牌高端化矛盾 - 奥莱店人气高涨但冲击正价体系 古驰前几年加大奥莱投入导致价格体系紊乱 已提出减少折扣渠道依赖的战略 [6] - 比斯特上海店关闭后 古驰在上海仍保留佛罗伦萨小镇和百联奥莱两家奥莱店 [6] - 博柏利同样面临库存压力 通过奥莱消化过季产品但计划收紧奥莱网络 并罕见降价20%以上以稳定正价体系 [9][10] 开云集团财务与市场压力 - 开云集团市值不足LVMH集团1/10 2025年第一季度古驰营收15 7亿欧元 同比下跌25%创季度新低 [4][12] - 截至2024年底开云集团净债务超100亿欧元 2025年通过出售物业和发债融资 包括3 5亿欧元出售The Mall Luxury Outlets 8 37亿欧元出售巴黎物业40%股权 发行7 5亿欧元债券 [14] - Bernstein将2025年全球奢侈品增长预期从+5%下调至-2% 特朗普提议对欧盟征收50%关税进一步打击欧洲奢侈品板块 [12][14] 古驰战略调整与挑战 - 古驰新任CEO斯特凡诺·坎蒂诺推行高端化转型 试图重振品牌形象 但管理层频繁变动未能遏制业绩下滑 [12] - 7月新任创意总监德姆纳上任 市场关注其能否带来转机 [14] - 行业整体放缓背景下 二线品牌如圣罗兰 范思哲跟随博柏利加入降价行列 反映价格敏感度上升的市场困境 [10][12]
将关闭一家奥莱店,跌跌不休的古驰能重振品牌形象吗
第一财经· 2025-05-27 03:13
古驰门店调整 - 古驰将于6月2日关闭比斯特上海购物村奥莱店,此前已关闭上海新世界大丸百货和芮欧百货门店[1] - 2024年下半年起公司在中国加速调整,关闭福州、大连、沈阳、太原4家门店[3] - 2025年第一季度开云集团共关闭25家门店,其中10家来自古驰[3] 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古驰营收15.7亿欧元,可比销售额下跌25%创季度新低[8] - 开云集团同期营收下滑14%至38.83亿欧元,亚太市场同比下跌25%[3] - 公司市值不到LVMH集团1/10,净债务维持在100亿欧元以上高位[10] 战略转型 - 关闭奥莱店被视为品牌高端化转型重要举措,此前欧洲市场已先行调整[3] - 前CEO两年前提出减少折扣渠道依赖,专注品牌价值和正价销售体系[4] - 新任CEO斯特凡诺·坎蒂诺坚决奉行高端化策略以重振品牌形象[8] 行业动态 - 博柏利收紧奥莱网络并主动降价,部分手袋定价下调超20%[7] - 圣罗兰、范思哲等二线品牌跟进降价策略[7] - Bernstein将2025年全球奢侈品增长预期从+5%下调至-2%[8] 财务压力 - 过去半年开云集团多次出售物业:The Mall Luxury Outlets股权出售获3.5亿欧元,巴黎三处物业40%股权售8.37亿欧元[10] - 上周发行7.5亿欧元债券,期限4.5年[3][10] - 特朗普提议对欧盟征收50%关税冲击欧洲奢侈品板块[10]
欧盟、日本都准备对小包裹收税;一季度百度AI相关收入翻倍;香奈儿中国计划逆势开店丨百亿美元公司动向
晚点LatePost· 2025-05-22 05:45
跨境电商税收政策变化 - 欧盟计划取消价值低于150欧元(约170美元)的小包裹免税政策,去年欧盟市场约有46亿件这样的包裹,其中超过90%来自中国 [1] - 直接寄给消费者的小包裹将被征收2欧元的税,发到欧洲本地仓库的包裹将被征税0.5欧元 [1] - 日本计划取消价值低于1万日元(约合495.56人民币)的进口商品免征关税和消费税的政策,2026年详细税收新政将出台 [1] - Temu、Shein等中国跨境电商平台增加了在欧洲的线上广告投放,以应对美国市场的影响 [1] 百度一季度业绩 - 百度2025年一季度核心营收(不含爱奇艺)达255亿元,同比增长7%,净利润同比增长48%至76.3亿元 [2] - 百度云业务营收同比增长42%,经营利润持续为正,AI相关收入在一季度实现三位数的同比增长 [2] - 百度推出的文心4.5 Turbo模型每百万token输出价格为3.2元,仅为DeepSeek的40% [2] - 萝卜快跑无人车覆盖全球15座城市,部署超过1000辆全无人汽车,一季度提供超140万次出行服务,同比增长75% [2] 魏牌品牌焕新 - 魏牌宣布将建立更强大的直营服务体系,目标是拓展到600家,覆盖全国200个以上的城市 [3] - 2025款魏牌蓝山SUV正式上市,共推出3款配置,售价区间为29.98万元至32.68万元 [3] - 魏建军决定以个人名义对打算置换蓝山的2017年VV7首任车主提供每台8万元的补贴 [3] - 新款蓝山搭载长城汽车最新的Hi4插电混动技术,电机总功率达408马力,零百加速仅需4.9秒 [4] - 新款蓝山提供44.5千瓦时和52.3千瓦时两种电池包,WLTC纯电续航里程分别为185公里和220公里,理论综合续航里程最高可达1343公里 [4] - 新款蓝山搭载全新一代Coffee OS 3,配备高通骁龙8295芯片,支持无图全场景NOA [5] - 长城汽车宣布"下一代全动力智能超级平台",可兼容多种车身形式和动力形式 [5] 香奈儿中国市场策略 - 2024年香奈儿收入、营业利润分别同比下降4.3%、30%至187亿美元和44.8亿美元,亚太收入下降最快,同比收缩7.1% [6] - 2024年香奈儿在中国新开15家旗舰店,今年要再开15家,重点布局二线、三线城市 [6] 美图与阿里合作 - 阿里巴巴将以可转债形式向美图投资2.5亿美元,为期3年,年利率为1% [7] - 阿里将在旗下产品中优先推广美图的AI电商工具"美图设计室"App [7] - 美图承诺未来三年向阿里采购不低于5.6亿元的云服务 [7] 始祖鸟母公司业绩 - 亚玛芬体育一季度收入、调整后净利润分别同比上涨23%、196%至14.73亿和1.48亿美元 [8] - 亚玛芬将全年收入增速指引区间提高2个百分点至15%-17% [8] 伯克希尔哈撒韦与卡夫亨氏 - 伯克希尔哈撒韦退出卡夫亨氏董事会,可能在卡夫亨氏占股27.5% [9] - 卡夫亨氏一季度可比收入同比收缩4.7%,并下调了全年业绩指引 [9] Google AI服务 - Google推出Google AI Ultra,每月249.99美元(大约1809元),整合了目前Google最好的模型,并附带30T的云存储空间、YouTube个人付费版等权益 [10] - Google AI Pro月收费19.99美元,核心功能是基于Gemini 2.5 Pro的Deep Research,并附带2T云存储空间 [10] 特斯拉动态 - 马斯克表示五年内继续担任特斯拉首席执行官 [11] - 特斯拉计划将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扩展至洛杉矶和旧金山,奥斯汀的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将从约10辆汽车起步 [11] - 马斯克表示Starlink可能独立成为一家上市公司 [11] 小鹏汽车一季度业绩 - 小鹏汽车一季度毛利率为15.6%,同比提升2.7个百分点,环比提升1.2个百分点 [12] - 小鹏汽车一季度收入环比下滑2.9亿元、至158.1亿元,新车交付量环比增加2500辆、至94008辆 [12] - 小鹏当季净亏损收窄至6.6亿元,同、环比均下降超过50% [12] - 小鹏预计二季度营收175亿至187亿元,同比增长约115.7%至130.5%,交付量10.2万至10.8万辆,同比增长237.7%至257.5% [12] 理想i8电池信息 - 理想i8的动力电池均采用三元锂电池,总电量分为90.1千瓦时、97.8千瓦时两个版本,对应CLTC综合续航里程分别为670公里、720公里 [13] - 理想i8支持5C充电倍率,最快可实现充电10分钟、续航500公里 [13] - 理想将建设完成超2500座超充站 [13] 比亚迪股价表现 - 比亚迪A股股价盘中创下404元的历史新高,港股一度大涨超4%并首次突破每股460港元 [15] - 比亚迪A股年内累计上涨约40%,市值达1.22万亿元 [15] - 比亚迪将以8%的权重纳入恒生科技指数,预计将带来约20亿美元的被动资金流入 [15] 宝马股票回购 - 宝马本月起回购至多价值20亿欧元股票,最晚于2027年4月30日前完成 [16] - 优先股回购金额上限为3.5亿欧元 [16] 阿里大文娱更名 - 阿里大文娱更名为虎鲸文娱集团,阿里影业拟更名为大麦娱乐 [17] - 2025年一季度,阿里大文娱集团调整后EBITDA转正,实现单季盈利,收入同比增长12%至56亿元人民币 [17]
北京市“首单”!——西城离境退税集中退付点成功试运行
搜狐财经· 2025-05-21 12:39
离境退税政策实施 - 西城区推动离境退税先行先试,5月15日金融街集中退付点作为北京市首批试点开启试运行[1] - 离境退税指境外旅客在指定商店购物后携商品出境时可申请退还商品所含增值税的政策[3] - "即买即退"是便利化举措,境外旅客在指定商店购物后可现场申领与退税款等额的人民币预付金[3] 试点商店及商圈布局 - 西城区共有192家离境退税商店,集中在西单金融街、大栅栏等重点商圈[6] - 涵盖DIOR、GUCCI、BURBERRY、BALLY等奢侈品商店[6] - 现有汉光百货、西单君太等4家"即买即退"商店[6] 集中退付模式特点 - 在重点商圈设立集中退付点,服务周边商店境外旅客即买即退需求[7] - 由商场辐射商圈展业,接受所在商圈其他商场顾客办理离境退税业务[7] - 提升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服务的便利化水平和满意度[7] 金融街试点运营情况 - 金融街集中退付点位于金融街购物中心一层大厅服务台,试运行期间营业时间11:00-18:00[9] - 试运行首日产生北京市首单业务,境外旅客购买1494元商品获得134.46元退税[11] - 旅客反馈该模式使退税效率更高且支持商圈内所有离境退税商店[11] 区域商业发展规划 - 金融街购物中心定位为"中轴线"以西唯一离境退税集中退付点[11] - 核心辐射西城区西直门、西单金融街、大栅栏等商圈[11] - 形成"新时尚+老字号"双轮驱动的西城特色商业体系[11]
西城区离境退税“即买即退”集中退付点试运行
新京报· 2025-05-21 10:17
离境退税政策试点 - 西城区作为北京市首批集中退付试点,已正式开启离境退税"即买即退"金融街集中退付点试运行 [1] - 退付点位于金融街购物中心一层大厅服务台,试运行期间营业时间为11:00-18:00 [1] - 试运行首日完成北京市首单"即买即退"业务,境外旅客购买1494元商品获得134.46元退税 [1] 即买即退服务模式 - "即买即退"允许境外旅客在指定商店购物时现场申领与退税款等额的人民币预付金 [1] - 旅客需签订协议书并办理信用卡预授权,离境时经海关验核通过方可完成退税流程 [1] - 该模式是离境退税政策的便利化举措,旨在提升境外旅客购物体验 [1] 西城区商业布局 - 西城区现有192家离境退税商店,集中在西单金融街、大栅栏等重点商圈 [2] - 商圈涵盖DIOR、GUCCI、BURBERRY、BALLY等奢侈品牌及汉光百货等4家"即买即退"商店 [2] - 金融街购物中心被定位为西城区"中轴线"以西唯一离境退税集中退付点 [2] 区域商业发展规划 - 集中退付点将核心辐射西直门、西单金融街、大栅栏三大商圈 [2] - 形成"新时尚+老字号"双轮驱动的特色商业体系 [2] - 服务范围将溢出辐射至海淀、石景山等北京市西部地区 [2]
上海、深圳又在出现3大怪现象,开始逐步蔓延,值得每个人深思
搜狐财经· 2025-05-21 08:47
一线城市经济结构分化现象 核心观点 - 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出现豪宅与贫民窟共生、人口加速外流、奢侈品消费降级三大经济结构分化现象 [1][3][5][8] - 财富分配马太效应加剧导致社会阶层割裂 [11] - 高运营成本迫使实体产业外迁 写字楼空置率突破30% [12] 房地产行业极端分化 - 上海前滩豪宅单价突破25万/㎡ 与城中村6元炒粉形成冰火两重天 [3] - 核心区房价收入比达100:1 普通打工人需100年才能购房 [3] - 城市运营模式导致"豪宅区吸血 贫民窟造血"恶性循环 [3] - 2024年法拍房数量激增35% 中产阶层资产快速缩水 [9] 人口流动趋势变化 - 2024年上海外来常住人口减少23.8万 户籍人口增加16.6万 [5] - 一线城市降低落户门槛(如上海双一流本科直接落户)但人口仍外流 [5] - 制造业外迁与金融业裁员导致蓝领岗位减少 加速人口逃离 [6] 消费市场结构性转变 - 深圳Costco开业单日会员开卡超14万 爱马仕周销量创三年新低 [8] - 恒隆广场Gucci关闭 5元专区单日营业额破百万 [8] - LVMH中国区客单价下降35% 但购买频次提升20% [12] - 新生代消费观念转向性价比 "只买对的不买贵的"成主流 [12] 产业经济困境 - 深圳南山区写字楼空置率超30% 物业费持续上涨 [12] - 金融从业者年薪百万与底层服务人员月薪不足6000元形成悬殊差距 [12] - 城市发展红利被特定利益集团获取 普通劳动者上升通道受阻 [12]
SKP“卖身”博裕资本,昔日商业顶流“易主”的背后?丨商业观察
财经网· 2025-05-08 08:49
博裕资本收购北京SKP交易 - 博裕五期美元基金通过关联方拟收购北京SKP部分股权,交易后Radiance公司间接持有42%-45%股权并保留控制权,博裕基金关联方同样持有42%-45%股权,与Radiance共同控制北京SKP [1] - 交易前Radiance公司和华联集团分别持有60%和40%股权,交易后博裕基金收购的股权主要来自华联集团 [1] - 交易估值可能在40亿至50亿美元之间(约290亿至360亿元人民币),若成功将成为中国零售行业近年来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并购案之一 [1] 北京SKP经营历史与业绩 - 北京SKP成立于2006年,旗下汇聚HERMèS、CHANEL、LOUIS VUITTON等国际一线奢侈品牌 [2] - 2007年开业后业绩快速增长,2011年以65亿元销售额登顶国内商场第一,随后蝉联"中国店王"13年,2020年以177亿元销售额成为"全球店王" [3] - 2023年销售额创265亿元新高,同比增长10.8%(2022年为239亿元) [4] - 2024年销售额同比下滑17%至220亿元,被南京德基广场(245亿元)反超,失去"中国店王"地位 [5] 华联集团财务状况 - 华联集团2024年营业收入137亿元(同比下降15.46%),归母净亏损5.5亿元(亏损同比增加56.7%),两年累计亏损约9亿元 [7] - 2024年资产负债率攀升至81.52%,经营性现金流净额24.42亿元(同比下降63.1%),核心业务"造血"能力大幅减弱 [7] - 出售北京SKP股权可帮助华联集团短期内回笼巨额资金,缓解资金链紧张局面 [7] 奢侈品市场现状与展望 - 2024年中国内地个人奢侈品市场销售额预计下降18%-20%,主要因消费者信心不足、出境游复苏、消费外流加剧 [8][9] - 预计2025年全球精奢市场规模达3568亿欧元,中国市场份额预计维持在16% [9] - 高端商场需为核心消费客群提供持续优质体验以维持粘性,未来奢侈品牌战略重点将从扩张转向销售网络整合与绩效提升 [9] SKP扩张与运营情况 - SKP已落地北京、西安、成都、武汉四个城市,昆明SKP未按计划2024年开业,杭州SKP曾陷入停工风波但仍在建设中 [5] - 资本方引入可能对SKP传统奢侈品卖场模式带来变化,同时可能加速全国扩张步伐并带来更多优质资源 [6]
SKP的惊人流水为何换不来资本信心?
36氪· 2025-05-08 01:56
交易概况 - 博裕基金通过关联方收购北京SKP 42%-45%股权 交易金额未披露 此前北京华联和Radiance Investment分别持股40%和60% [1] - 交易标的整体估值40-5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90亿-364亿) [1] - 华联股份股价在交易消息公布后单日下跌9 82% 反映资本市场对交易预期不安 [1] 北京SKP经营表现 - 2023年销售额达265亿元创历史新高 连续十年蝉联全国单体商场业绩第一 [3] - 2024年营收预计下滑17%至220亿元 可能被南京德基广场(245亿元)超越 [10] - 商场租金水平全国最高 沿街店铺达100-200元/平米/天 远超行业20-30元平均水平 [5] 商业模式演变 - 2014年从传统收租模式转型买手制 引入SKP SELECT集合店 涵盖JW Anderson等小众品牌 [2][3] - 2017年拓展家居品类 2018年增设SKP RENDEZ-VOUS艺术空间 2019年开设SKP-S体验中心 [3][5] - 实际收入仍主要依赖租金和销售额扣点(奢侈品牌扣点6-8%) 买手制更多是营销手段 [5][6] 行业趋势 - 奢侈品牌收缩中国市场 路易威登延迟开店 GUCCI关闭上海两家门店 雅诗兰黛转向轻资产运营 [7] - 高端消费呈现本地化趋势 德基广场通过会员增值服务(如国际学校咨询)提升粘性 [10] - 百货业态向体验式商业转型 奢侈品牌延伸至餐饮、SPA等场景增强客户体验 [11] 交易方战略考量 - 华联集团2023年营业总收入13 98亿元 归母净利润2033万元(同比降26 28%) 资产负债率升至45 56% [8] - 2024年剥离DT51社区零售业务(单店年营收2 4亿元) 体现聚焦主业战略 [8][9] - 博裕资本意图构建消费全链路 已投资小红书、SHEIN等 此次收购补齐高端实体零售环节 [10]
突发:博裕资本拟收购北京SKP近半股权 奢侈品零售格局生变
扬子晚报网· 2025-05-07 11:38
SKP股权交易 - 博裕五期美元基金拟通过关联方收购北京SKP 42%-45%股权 交易完成后 Radiance Investment Holdings仍保持控股权但持股比例从60%下降 北京华联集团持股比例从40%下降 [1][2] - 交易前北京SKP由Radiance Investment Holdings(60%)和北京华联集团(40%)共同持股 [2] - 整个SKP业务的估值在40亿至50亿美元之间 [4] 北京SKP业绩表现 - 北京SKP曾在2020年以177亿元销售额超越伦敦哈罗德百货登顶全球"店王" [4] - 2023年北京SKP业绩冲高至265亿元 但2024年预估回落至220亿元左右 同比下滑约17% [4] - 2024年北京SKP销售额被南京德基广场超越 失去全国商场销售冠军地位 [1][5] 南京德基广场表现 - 南京德基广场2024年销售额达245亿元 较2023年的239亿元增长2.5% 超越北京SKP成为新的全国销售冠军 [5] - 德基广场成功引入Valentino Beauty全球首家色彩精品店在内的11家首店品牌 [5] - 德基广场通过金字塔式会员服务体系锁定高净值人群 并注重消费场景升级 如"千万级厕所"等网红打卡点和德基美术馆的艺术策展 [5] 行业竞争格局 - 南京高端零售市场从德基"单极"走向"双寡头"竞争 2024年新开业的新鸿基ifc商场销售额约30亿元 [6] - 新开业的JLC金陵中环以"潮奢"定位切入年轻消费市场 将东方美学与现代商业融合 通过艺术装置和特色场景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 [6] - 高端商业已迈入存量竞争时代 传统依赖奢侈品销售的增长模式面临瓶颈 行业正在探索"场景化、社交化、互动化"转型 [6]
5月全球十大富豪
搜狐财经· 2025-05-07 10:02
全球十大富豪财富变动 - 全球十大富豪中有七位身家增长,其中埃隆·马斯克财富激增460亿美元,总财富达3865亿美元,主要得益于特斯拉股价月底收涨约7% [1] - 阿曼西奥·奥尔特加财富增长近90亿美元,身家达1233亿美元,受益于Inditex股价2%涨幅及欧元兑美元汇率5%升值 [2] - 伯纳德·阿尔诺身家缩水近150亿美元,因LVMH股价全月累计跌幅超15%,受一季度营收未达预期及美国、亚洲市场销售额下滑影响 [3] - 杰夫·贝索斯和马克·扎克伯格财富分别缩水53亿美元和93亿美元 [3] - 全球十大富豪总身家1.77万亿美元,较4月1日增加400亿美元 [4] 公司表现与市场动态 - 特斯拉股价经历4月初暴跌后触底反弹,月底收涨约7% [1] - Inditex集团股价上涨2%,叠加欧元兑美元汇率升值5% [2] - LVMH集团一季度财报显示美国市场销售额下降3%,亚洲市场(不含日本)销售额骤降11% [3] - 纳斯达克指数微涨0.7%,标普500指数下跌1.1%,受特朗普关税计划及经济衰退隐忧影响 [2] 富豪个人资产与背景 - 埃隆·马斯克财富来源包括特斯拉、SpaceX、xAI、X,居住于美国得克萨斯州 [8] - 杰夫·贝索斯财富来源为亚马逊,身家2016亿美元 [12] - 马克·扎克伯格财富来源为Meta (Facebook),身家1900亿美元 [15] - 拉里·埃里森财富来源为甲骨文,身家1769亿美元 [19] - 沃伦·巴菲特财富来源为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身家1664亿美元 [19] - 伯纳德·阿尔诺财富来源为LVMH/奢侈品,身家1465亿美元 [22] - 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财富来源均为谷歌,身家分别为1327亿美元和1272亿美元 [24][26] - 阿曼西奥·奥尔特加财富来源为Inditex集团,身家1144亿美元 [30] - 史蒂夫·鲍尔默财富来源为微软、洛杉矶快船队及投资,身家1141亿美元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