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

搜索文档
早报|美联储宣布降息25个基点;清华学霸晒1.67亿元年薪引调查;多家餐饮店抹掉无预制菜字样;携程被约谈
虎嗅APP· 2025-09-18 00:17
美联储货币政策 - 美联储宣布降息25个基点 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至4.00%-4.25% 符合市场预期 [2] - 此为2024年12月后时隔9个月再次降息 [3] - 市场普遍预期此次降息将影响全球资本市场流动性及美元汇率走势 [29] 中国平安组织调整 - 公司澄清搬离上海传闻 称部分员工回迁深圳系因监管要求注册地与办公场所一致 并非撤离上海 [4][5] - 涉及调整的为注册地在深圳的平安人寿总公司员工 注册地在上海的平安资管、平安养老险等子公司均保持不变 [5] - 此次调整基于《保险法》《公司法》等监管规定 属治理架构调整 [6] 宁德时代钠离子电池技术 - 公司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达175Wh/kg 具备超500公里纯电续航能力 可覆盖超40%国内乘用车市场需求 [7] - 电池低温性能、碳足迹及安全性能优于锂离子电池 有助于拓宽新能源应用区域边界 [7] - 钠电乘用车动力电池正与客户推进开发 预计2026年实现批量供货 [8] 特朗普延长TikTok禁令 - 特朗普签署行政令 将TikTok禁令执行宽限期延长3个月至12月16日 为第四次延期 [11] - 中美经贸团队近期在马德里就TikTok等经贸问题进行坦诚深入沟通 [12] - 中国外交部回应称主管部门已介绍相关情况 未提供具体评论细节 [23][24] 餐饮行业预制菜争议 - 绿茶餐厅被曝撤下"无预制菜"广告语 外卖餐具相关字样被涂黑 喜家德门店亦遮盖"拒绝预制"标语 [15] - 海底捞回应儿童餐"部分预加工"标注 称产品由中央厨房统一生产配送至门店最终烹制 以确保安全与口味稳定性 [21][22] - 西贝回应顾客用公筷喂狗事件 称已丢弃相关餐具并全面消杀 提及儿童餐累计销售超4000万份 [25] 匹克集团薪酬调整 - 公司否认全员降薪 称调整针对亏损部门和高薪岗位 幅度10%-50% 低收入员工工资补足至3000元 [16] - 整体降薪幅度不到10% 保留绩效奖金制度 [16] - 2025年1-8月直营业务亏损逾1.3亿元 外销业务增长稳定 [16] 华为全联接大会 - 大会主题为"跃升行业智能化" 将发布昇腾AI芯片、鲲鹏计算等数智基础设施新品 [28] - 探讨AI在制造业、医疗等核心领域的应用 [28] 天津医保耗材新规 - 《天津市基本医疗保险医用耗材目录(2025年)》生效 包含3062种医用耗材 [30] - 1896种甲类耗材首次设定医保支付标准 推动部分高价耗材降价 [30] iPhone Air技术创新 - 通过取消实体SIM卡槽和采用高硅负极材料电池 在5.6mm超薄机身中实现27小时视频播放续航 [31] - 电芯密度提升至780Wh/L 较iPhone 16系列提高约18% [31] - iOS 26"适应性电源模式"可动态调整功耗 实测最多提升6%-8%电量 [32] DeepSeek科研突破 - DeepSeek-R1推理模型研究论文登上《自然》封面 为全球首个经同行评审的主流大语言模型 [10] - 论文披露更多模型训练细节 回应蒸馏质疑 [10]
欧洲电动化迈入深水区,新引擎在哪里?
财联社· 2025-09-17 23:35
欧洲电池市场增长前景 - 2023年欧洲电池市场规模达192.1亿美元 预计2024-2030年复合年增长率20.1% 2030年市场规模将升至692亿美元[1] - 欧洲汽车电动化空间巨大 2030年电动载运工具销量占比预计超55% 乘用车与轻型商用车为主力[3] - 欧盟2035年燃油车禁售目标推动市场快速扩张 电池产业链加速重组[3] 技术路线与成本结构 - 磷酸铁锂电池相比三元锂电池具成本优势 三元正极每GWh投资约5400万元 磷酸铁锂正极仅3200万元 投入差距近68%[4] - 2024年全球电池组平均价格降至115美元/kWh 主要受益于磷酸铁锂技术扩张[4] - 大众集团推动"Unified Cell"战略 计划2026年在西班牙量产磷酸铁锂电池用于入门车型 宝马新车型也引入该技术以降低对镍钴依赖[4] 市场竞争格局 - 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十强中亚洲企业占绝对优势 包括6家中国企业、3家韩国企业和1家日本企业[1] - 宁德时代2025年1-7月电池出货量221.4GWh 同比增长34% 全球市场份额37.5%[1] - LG Energy Solution同期出货量56.1GWh 同比仅增9% 市场份额9.5%[1] 欧洲市场核心需求 - 电池需满足四维标准:安全、绿色、本地化和场景化 反映监管、产业和消费者需求交集[6] - 欧洲严寒气候对电池性能要求极高 挪威测试显示零下20℃时实际续航比标定值低20%-30% 快充速度大幅下降[6] - 安全要求强调体系级防护 需确保热失控不扩散、高压不断电、无明火和二次灾害[6][7] 政策法规约束 - 欧盟《净零工业法案》要求2030年净零技术本土制造能力占年度部署需求至少40%[7] - 《关键原材料法案》要求2030年战略矿产消耗的40%加工率和25%回收率由本土覆盖 对单一第三国依赖不超过65%[7] - 《电池与废电池法规》强制2025年2月起所有在欧销售电动车电池需提供碳足迹声明 2027年2月起需配备数字电池护照[7] 本土化产能与挑战 - 欧洲电池制造产能预计2025年达458GWh 2030年超1000GWh[8] - Northvolt倒闭事件引发对欧洲自主电池路线质疑 资本市场投资趋于理性[8] - 政策与市场摩擦延缓产能释放 具备量产能力、技术优势和回收体系的企业获得战略机遇[8] 宁德时代战略布局 - 在德国图林根工厂投产 匈牙利推进100GWh产能建设 与Stellantis在西班牙共建磷酸铁锂电池工厂[8] - 推出NP3.0安全技术平台 集成八大核心技术包括阻燃电解液、气凝胶隔热垫等 构建"安全铁三角"[10] - 神行Pro电池提供长续航版(WLTP工况758公里续航+12年100万公里寿命)和超充版(零下20℃环境下20分钟补能410公里)[11] 行业影响与趋势 - 磷酸铁锂技术加速欧洲电动车普及 缓解电池产能建设滞后的供应链压力[11] - 头部电池供应商为欧洲产业链带来技术示范和良性竞争 激发创新活力[11] - 中国企业从规模成本优势转向技术方案输出 在高要求市场赢得话语权[12]
制度创新激活港股新生态 “A+H”扩容,中概股回归趋势强化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7 23:21
香港资本市场政策动向 -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2025年施政报告中提出通过"科企专线"协助内地科技企业来港融资 完善主板上市和结构性产品发行机制 研究优化"同股不同权"上市规定 推动海外企业来港第二上市 协助中概股以香港为首选回归地 [1] 港股IPO市场表现 - 截至2025年9月17日 今年共有62家新股登陆港股 合计募资1441.58亿港元 超过过去两年募资总和 成为全球交易所冠军 [1] - 11家A股企业实现"A+H"两地上市 募集资金合计916.89亿港元 占今年港股IPO总融资额五成以上 [2] - 宁德时代以410.1亿港元募资额成为近4年最大港股IPO 国际配售认购15.2倍 散户认购达151.2倍 [2] A+H上市企业动态 - 截至2025年9月17日 A+H上市公司达161家 较2024年底新增11家 [2] - 超过51家A股公司正处于赴港上市排队进程中 包括迈瑞医疗、海澜之家等企业 [2] - 出现换股吸收合并(浙江沪杭甬与镇洋发展)和"私有化+介绍上市"(新奥股份)等创新上市方式 [3] 科企专线与上市制度优化 - 香港交易所于2025年5月推出"科企专线" 为18C特专科技公司及18A生物科技公司提供一站式上市咨询服务 允许保密递交上市申请 [6] - 禾赛科技依托"科企专线"实现港股美股双重上市 绿鞋前融资总额超过41.6亿港元 成为全球激光雷达行业规模最大IPO [6] - 联交所更新《新上市申请人指南》 特专科技及生物科技公司采用不同投票权架构时被视为满足创新产业公司规定 [6] 同股不同权制度讨论 - 当前香港上市条例第8A章要求采用不同投票权架构的公司满足市值400亿港元或100亿港元且年收益不少于10亿港元等条件 [7] - 特殊投票权股票的投票权不得超过一般投票权股票的10倍 一般投票权股票总投票权不得少于10% [7] - 行业专家建议适度放宽"同股不同权"公司上市要求 包括创新产业定义、市值或收益要求 以及特权投票比例限制 [7][8]
宁德时代20250917
2025-09-17 14:59
宁德时代电话会议纪要分析 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 宁德时代作为全球锂电池行业龙头企业[3] * 动力电池与储能行业[2][10] * 新能源汽车行业[7] * 能源科技行业[13][14]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1788亿元[2][4] * 毛利率达到25%[2][4] * 规模净利率17%[2][4] * 研发费用率保持5 6%较高水平[2][5] * 储能营收占总营收14 9% 预计2024年占比更高[10][11] 海外市场拓展 * 德国工厂预计2025年实现盈亏平衡[2][6] * 匈牙利工厂具有税收 能源和人工成本优势[2][6] * 与福特 通用等北美客户合作 采用合资建厂和技术授权模式[2][6] * 采用LRS合作模式开拓北美市场 控制风险[9] 欧洲市场布局 * 欧洲主要车企如奔驰 宝马 大众增加宁德时代订单比例[7] * 欧洲新电池法推动宁德时代在欧洲动力电池市场突破[8] * 在电子护照和碳足迹方面为进入欧洲市场做好准备[8] 储能业务发展 * 连续四年保持全球储能领域第一[10] * 储能订单饱满 出货量不断增加[10] * 未来将在工商业和大规模储能方向维持20%左右营收占比[2][11] * 推出Nano One和天衡储能系统等新产品[10] 技术研发进展 * 121C实验室深入研发固态电池技术路线[12] * 布局钠电池 麒麟电池 神行系列等新技术[12] * 研发超长寿命动力电池支持V2G技术[14] * 在钙钛矿光伏领域进行深入布局[13] 产能与供应链 * 下半年排产紧张 保障营收增长和利润率稳定[2][4] * 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上游原材料布局 确保供应链稳定[9] * 返利政策对财报影响逐渐收敛 部分提升利润水平[15] 战略转型方向 * 从锂电池制造企业转向全球能源科技型巨头[3][17] * 布局能源转化与生产 能源存储和能源使用三个环节[13] * 通过换电站切入能源科技市场 作为储能节点提供调峰调频服务[14] * 推广V2G技术 实现电价差套利[14] 发展前景展望 * 人民币升值过程中核心资产具有估值优势[3][16] * 新技术将提升公司每股收益[16] * 转型能源科技型企业带来更大发展空间[17] * 即使市值已达1 6万亿元 仍有上升空间[17]
2.3GWh半固态产线落地、360Wh/kg搭载低空年底首飞:蜂巢能源固态技术率先量产
高工锂电· 2025-09-17 11:58
核心观点 - 公司对全固态电池产业化持审慎态度 认为其成本高昂且制造工艺不成熟 商业化进程将漫长而渐进[1] - 公司采取务实的三步走战略 通过渐进式创新和兼容现有产线的技术路径 加速半固态电池商业化落地[6][12] - 公司独创电解质热复合转印工艺 实现与现有液态电池产线100%兼容 显著降低新技术应用门槛和试错成本[24][27] 技术战略布局 - 三步走战略分为深化当下液态电池 攻坚中期半固态电池 突破未来全固态电池三个层次[12] - 液态电池技术持续迭代 5C铁锂快充产品2025年推出 6C快充2026年实现 磷酸铁锂电芯能量密度2025年达195Wh/kg 2026年目标200-205Wh/kg[14] - 半固态电池定位过渡性方案 聚焦安全性提升和高端细分市场 包括高端乘用车和低空经济领域[16] - 全固态电池保持研发投入 2022年试制出380Wh/kg硫化物全固态电芯样品 但强调产业化仍需解决基础科学和工程问题[19] 产品商业化进展 - 第一代270Wh/kg半固态动力电池进入量产前夜 规划年产能2.3GWh C样量产线2025年11月批量设置 2026年正式爬坡[4] - 能量密度360Wh/kg半固态电池已送样央企低空飞行器项目 预计年底实现首飞[5] - 半固态技术应用后 产线高压绝缘测试短路率大幅降低 产品全生命周期压差故障率显著下降[16] 核心工艺创新 - 电解质热复合转印工艺实现与现有产线完全兼容 无需设备更新或额外投资[24] - 极性变换胶液配方预涂覆于隔膜 在特定温压条件下实现固态电解质涂层精准转移至正极极片[26] - 仿形梯度热压技术解决极片厚度不均导致的压力不均问题 确保涂层转移均匀性[27] - 工艺整体转移率超95% 产线短路不良率降低10% 加工精度提升50%[27] 制造工艺传承与演进 - 坚持叠片工艺路线并创新热复合叠片技术 该工艺成为通往下一代电池技术的护城河[29][30] - 叠片工艺使极片受力均匀 天然适配全固态电池需求 避免卷绕工艺R角应力集中缺陷[30] - 热复合叠片将转印 模切 叠片 静压四道工序集成单一工序 生产效率提升一倍[30] - 从液态电池叠片积累到半固态热转印创新 再到全固态热复合叠片储备 构建连贯工艺发展路线[30]
重磅!亿纬锂能获小鹏新车型订单!
起点锂电· 2025-09-17 10:14
亿纬锂能成为小鹏汽车重要电池供应商 - 亿纬锂能已进入小鹏MONA M03车型供应链,基础版本采用其传统方形电池方案,长续航版本仍使用比亚迪电池 [3] - 小鹏新申报的增程式电动车型G7 SUV将于2026年一季度上市,电池由亿纬锂能独家供应 [5] - 亿纬锂能凭借方形电池的底盘适配性帮助小鹏降低开发成本,并减少零部件SKU [9] 小鹏汽车MONA M03市场表现 - M03累计交付超15万辆,自2024年8月上市后连续11个月交付破万,稳居纯电A级轿车销量冠军 [3] - 该车型贡献小鹏整体销量约40%,帮助公司实现扭亏为盈并重回增长轨道 [3] - M03以10-15万元价格区间切入市场,凭借高性价比和智能化配置成为关键车型 [4] 小鹏汽车电池供应格局 - 主要电池供应商包括中创新航、亿纬锂能和比亚迪三家 [8] - 中创新航为最大供应商,覆盖全系车型包括G6、G7、G9、X9等 [8] - 比亚迪于2024年6月首次进入供应链,专供M03长续航版本 [9] - 亿纬锂能自2020年起合作,累计供应量已突破15万台 [9] 亿纬锂能业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动力电池出货量21.48GWh,同比增长58.58% [16] - 动力电池毛利率提升至17.60%,较上年同期的11.45%明显改善 [16] - 上半年动力电池装机量10.01GWh,其中小鹏为最大客户达3.94GWh [10][11] - 前五大客户占比近80%,包括广汽(1.90GWh)、三一汽车(1.03GWh)、吉利(0.62GWh)等 [10][11] 技术路线与产品优势 - 采用"大圆柱+方形铁锂"双技术路线 [17] - 方形铁锂电池配套乘用车和商用车,国内商用车市场占比12.15% [17] - 2025年1-7月国内新能源商用车装车量8.94GWh,占比13.70%,排名第二 [17] - 大圆柱电池已实现量产装车超6万台,单车最长运行距离超23万公里 [18] - 成为宝马新世代iX3车型首发供应商,提供Omnicell大圆柱电池支持10分钟补能400公里 [18] 低空经济领域合作拓展 - 2025年3月获得小鹏汇天供应商定点,为其下一代飞行器原理样机提供低压锂电池系统 [13] - 合作标志着亿纬锂能航空电池技术实力获得认可 [13] - 双方将共同推动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和飞行汽车商业化进程 [14] 产能与交付保障 - 动力电池产线改造于2025年4月完成后利润率回升 [16] - 除三元软包产线部分闲置外,其他产线基本有效运行 [16] - CLS业务下多家外协工厂于6月底开启生产,保障稳定交付 [16] - 荆门大圆柱工厂预计2026年满产,沈阳工厂第二条产线逐步落地 [18]
侃股:从宁德时代看A+H上市的积极意义
北京商报· 2025-09-17 10:05
宁德时代A+H股表现及两地上市优势 - 宁德时代A股和H股于9月17日盘中齐创历史新高[1] - 优质公司两地上市对公司发展具有积极意义[1] A股市场优势 - A股已成为全球最重要资本市场之一 吸引大量投资者参与[1] - A股市场提供稳定且充足的资金支持 庞大且活跃的投资者群体基于基本面认可投入资金[1] - 严格监管环境有助于上市公司规范运营 提升治理水平 要求财务透明和信息披露及时准确[1] - 规范运作增强上市公司公信力 为长期稳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1] H股市场优势 - 港股市场具有高度国际化特征 汇聚全球投资者和资金[1] - 登陆港股市场能吸引全球资本关注 增加国际投资者和客户对公司的了解[2] - 提升公司产品和服务在国际市场的认可度和美誉度[2] - 增强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的品牌影响力[2] 两地上市协同效应 - 通过两地市场协同运作实现国内外市场无缝对接 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3] - 与国际资本深度融合可借鉴国际先进管理经验 优化业务布局和发展战略[3] - A+H上市模式实现A股与港股市场优势互补[3] - 两地上市提供多样化融资渠道 为研发、生产和市场拓展提供更强大资金支持[3] - 有利于进一步发掘优质公司的投资价值 H股优秀表现增添A股股价上行动力[3] 行业影响 - 宁德时代成功证明优质公司A+H上市的积极意义[3] - 随着资本市场不断开放发展 更多优质公司可能选择A+H上市模式[3] - 有利于资本市场各参与主体实现共赢[3]
西牛证券:维持中创新航(03931)“买入”评级 目标价升至29.5港元
智通财经· 2025-09-17 08:43
核心观点 - 西牛证券维持中创新航买入评级 目标价提高至每股29.50港元 基于规模效应和降本增效带动正面盈利预测[1] - 公司储能电池处于供不应求状态 产能释放后将带来更大贡献[1] - 动力电池新项目与储能电池需求为集团提供支撑[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财年收入同比增长31.7%至164.2亿元人民币[1] - 动力电池销售额同比增长9.7%至106.6亿元人民币[1] - 储能系统及其他产品销售同比大幅增长109.7%至57.6亿元人民币[1] - 毛利率提升至17.5% 净利润同比增长80.4%至7.5亿元人民币[1] - 净利润率上升至4.6%[1] - 第二季度毛利率进一步提升至17.7%[2] 市场地位 - 中国动力电池首七个月装车量同比增长45.1%达355.4GWh[2] - 公司首六个月装车量达21.8GWh 高于市场统计的19.5GWh[2] - 7月份单月市占率上升至8.4%[2] - 动力电池平均售价下跌约10.6% 与市场水平相当[2] 业务进展 - 商用车领域表现突出 2025年上半年国内装车量同比增长310%[2] - 全年销售量很可能超出年初10GWh目标[2] - 在新势力品牌渗透率提高 小米 小鹏 零跑 智界 现代等新平台项目取得积极进展[2] - 欧洲生产基地将于2027年开始交付 配合新势力欧洲本地化生产目标[2] 储能业务 - 上半年取得强劲成长 除国内多元化客户外 在欧洲获得新订单[3] - 预计实现全年45GWh出货目标 明年达到约70GWh水平[3] - 伴随产能释放 新客户增加和直供比例提升 业务将保持较高增速[3] - 利润率预计得到改善[3] 运营效率 - 投入产出比和良品率显著提升 抵消研发开支增加影响[1] - 销售量大幅提升带来规模效应[2]
西牛证券:维持中创新航“买入”评级 目标价升至29.5港元
智通财经· 2025-09-17 08:31
核心观点 - 西牛证券维持中创新航买入评级 目标价提高至每股29 50港元 基于规模效应 降本增效 储能需求支撑及盈利预测正面 [1] - 公司2025年上半财年收入同比增长31 7%至164 2亿元人民币 净利润同比增长80 4%至7 5亿元人民币 毛利率提升至17 5% [1] - 动力电池行业首七个月装车量同比增长45 1%至355 4GWh 公司保持强劲增长 市占率升至8 4% 商用车领域表现突出 [2] - 储能业务高速成长 上半财年销售同比增长109 7%至57 6亿元人民币 供不应求 预计全年出货45GWh 明年达70GWh [1][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财年收入164 2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31 7% [1] - 动力电池销售106 6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9 7% [1] - 储能系统及其他销售57 6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09 7% [1] - 净利润7 5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80 4% 净利润率4 6% [1] - 毛利率17 5% 第二季度进一步提升至17 7% [1][2] 业务运营 - 动力电池平均售价下跌约10 6% 与市场相若 [2] - 投入产出比及良品率显著提升 抵销研发开支增加影响 [1] - 商用车装车量同比增长310% 全年销售量可能超出10GWh目标 [2] - 新势力品牌渗透率提高 包括小米 小鹏 零跑 智界 现代等新平台项目进展积极 [2] - 欧洲生产基地2027年交付 配合新势力欧洲本地化生产目标 [2] 行业动态 - 中国动力电池装车量首七个月355 4GWh 同比增长45 1% [2] - 新能源乘用车销量首八个月同比增长25 8% 增速放缓但单车平均装车量保持较高水平 [2] - 公司首六个月装车量21 8GWh 高于市场统计的19 5GWh [2] - 公司7月单月市占率8 4% [2] 储能业务 - 储能电池目前供不应求 产能释放后将带来更大贡献 [1] - 除国内多元化客户外 欧洲取得新订单 [3] - 伴随产能释放 新客户及直供比例增加 业务保持较高增速 [3] - 利润率预计改善 [3] 未来展望 - 维持正面盈利预测 提高目标价至29 50港元 [1] - 上调明年出货量预测 动力电池新项目与储能需求带来支撑 [1] - 储能业务全年出货目标45GWh 明年预计约70GWh [3]
孚能科技计划年底交付全固态电池 能量密度400Wh/kg
南方都市报· 2025-09-17 05:02
固态电池技术进展 - 计划2025年底交付第一代硫化物全固态电池 能量密度达400Wh/kg [2] - 第二代半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超过330Wh/kg即将量产 第三代半固态电池能量密度400Wh/kg计划2026年量产 [3] - 2026年推出第二代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500Wh/kg 2027年第三代产品能量密度超500Wh/kg [3] 客户合作与产业化 - 半固态电池已获得广汽、东风、三一重卡、一汽解放等整车企业定点 [2] - 与低空经济领域客户深度合作 包括美国头部eVTOL客户、小鹏汇天、上海时的等 [2] - 正与多家头部人形机器人客户和全球物流无人机客户接洽并实现送样 [2] 产能建设与交付计划 - 加快推进0.2GWh硫化物全固态电池中试线建设 [3] - 首批交付产品为60Ah硫化物全固态电池 面向战略合作伙伴客户 [2] - 已获得多家知名新能源车企青睐 后续将陆续送样实现头部客户卡位 [2] 集团协同支持 - 广州工控将助力提升在广汽供应链份额 并探寻与小鹏汽车等整车厂合作 [5] - 通过旗下天海电子、万力轮胎等企业资源对接更多海内外整车厂 [5] - 推动融入广州市低空经济发展布局 加强与广州eVTOL企业合作 [5] 市场前景与竞争格局 - 固态电池被认定为动力电池行业终极产业趋势 [4] - 低空经济和人形机器人为固态电池提供广阔增量市场空间 [4] - 固态电池布局速度与深度将决定下一轮产业竞争胜率 [4] 公司治理与融资支持 - 国资并表可提升融资能力并降低融资成本 [5] - 广州工控将维护公司股权架构和治理结构稳定 [5] - 半固态电池具备成熟商业化量产基础和头部客户服务经验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