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

搜索文档
全球CEO“组团”奔赴上海AI高地,罗氏掌门人点赞中国“速度与规模”,东西方“火花四溅”探讨“AI+”新赛道
搜狐财经· 2025-10-11 16:34
10月11日下午,在第37次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IBLAC)举行之际,来自全球顶尖企业的35 位外方嘉宾参加了会外活动,齐聚徐汇滨江,现场参观了8家人工智能领域企业。嘉宾们对中国在人工 智能领域所展现出的活力和速度印象深刻,同时也表达了与中国人工智能企业合作交流的强烈意愿。上 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主席、罗氏集团董事会主席施万博士对上海的未来寄予厚望,并希望 IBLAC能继续帮助各方"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我坚信,如果我们共同努力,而不是各自为政,我们 可以做得更多。"(东方视频 王佳妮 丁一涵) ...
港中文(深圳)冀晓强教授实验室全奖招收博士/博士后
具身智能之心· 2025-10-11 16:02
点击下方 卡片 ,关注" 具身智能 之心 "公众号 编辑丨 具身智能之心 本文只做学术分享,如有侵权,联系删文 >> 点击进入→ 具身智能之心 技术交流群 更多干货,欢迎加入国内首个具身智能全栈学习社区 : 具身智能之心知识星球 (戳我) , 这里包含所有你想要的。 关键词: 国际化科研氛围 机器人与AI学科交叉 平台高 职位亮点: 博士生全奖+生活津贴;国际化科研氛围浓厚、算力等资源丰富;学校环境优美、条件好;行业合作丰富;团队导师有丰富的领域顶刊发表及审稿经验 一、研究内容 三、 通用技能与加分项 1.深度学习与人工智能 二、 任职要求与候选人背景 1.博士后 学历:已获得或即将获得国内外知名高校控制科学与工程、人工智能、机器人、计算机科学、应用数学等相关专业的博士学位。 科研:在相关领域国际顶级期刊或会议上发表过研究论文,展现出优秀的科研潜力。 研究方向契合:对上述一个或多个核心研究方向有深刻理解和浓厚兴趣,具备 独立开展理论创新和实验验证的能力。 2.博士研究生 学历:已获得或即将获得国内外知名高校计算机科学、数据科学、自动化、应用数学、人工智能、电子工程等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或优秀学士学位。 兴趣与基 ...
聚合伙伴,赋能亿企:华为吹响AI使能商业市场集结号
搜狐财经· 2025-10-11 15:56
如今,智能化浪潮奔涌而来,正深刻重塑各行各业;遍布地市区县的各类企业,也正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投身其中,汲取智能时代的澎湃动能,一个充满 无限可能的商业市场新未来,正由此加速开启。 针对这一市场蕴含的巨大机遇,华为一方面通过打造适配不同行业场景的产品组合,将数字化、智能化带到客户身边;另一方面也在携手广大合作伙 伴,共同助力客户加速数智化转型。 在此基础上,面对AI给各行各业带来的变革,华为正全面拥抱技术创新,开启与伙伴合作的新篇章。为此,华为不仅需要将AI深度融入产品创新,打造 更智能、更精准的产品组合;也需要进一步强化与伙伴的联合创新与深度协同,推出更多深入行业核心场景的智能化方案,共同引领亿万企业奔赴数智 新未来。 在AI全面赋能千行万业的今天,商业市场无疑已成为数智化转型的新蓝海。尤其是"人工智能+"行动的深入实施,AI正加速渗透至企业关键业务场景中, 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到质量检测、运行维护与经营管理,给广大企业客户带来了深刻变革。 AI赋能千行万业,商业市场提出新要求 随着AI融入企业的进程持续加速,商业市场也给数智化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首先,在基础设施层面,客户对算力、数据治理、智能网络等的需求持续 ...
从支付宝到AI大模型!蚂蚁闷声搞3年,Ling-1T百灵要抢科技圈C位
搜狐财经· 2025-10-11 15:18
你每天用来付早餐钱、查快递、交水电费的支付宝,背后的蚂蚁集团,偷偷搞了3年AI。 昨天深夜,他们突然甩出个"不聊天的模型"。 1T参数的Ling-1T百灵大模型。 不是跟风做只会耍嘴皮子的机器人,而是盯着"给问题直接出结果"的实用款:美国高中数学竞赛题,它 用比国际巨头少40%的推理步骤,办了差不多的事。 前言 这事儿,比你想的更"蚂蚁"。闷声干大事,然后扎进你日常的生活里。 蚂蚁的AI,早就在支付宝外布好了局 很多人对蚂蚁的印象还停在"蚂蚁森林种树""支付宝扫码付款",其实人家早就在AI上下了狠功夫。 从2023年开始,蚂蚁就喊出"AIFirst",关起门来搞了三年。 他们的AI不是"单点突破",而是铺了一整套生态:模型层分三个系列,Ling是管语言的,这次发的 Ling-1T就是旗舰; Ring是管"思考推理"的,以后要跟OpenAI的o1对着干;Ming是管多模态的,能处理图、视频、语音这 些。 框架层更实在,开源了AWorld。 做多智能体的系统,全球基准测试拿了第一;还有AReaL,专门优化大模型的推理速度和Agent(智能 体)能力。 应用层就更贴你了:支付宝里的AI健康管家AQ,能帮你找医生、读 ...
真正的危机到来,多少人还浑然不知!
新浪财经· 2025-10-11 14:28
(来源:大象财局) 刚刚拿下阿克塞尔·斯普林格奖,山姆奥特曼又语不惊人死不休: 五年后AI将全面超越人类,人类智力的霸权时代,已进入倒计时。 2030年,GPT-8不仅能给出终极难题量子引力答案,能向你娓娓道来其思考过程、灵感来源,以及它为 何决定研究这个课题。 它,有资格成为真正的AGI。 届时,"当今经济活动中30%到40%的任务都将由AI执行。" …… 如果是在两年前,我们或许还会感到激动、为自己的饭碗而焦虑。 但此时此刻,虽然类似的感觉还有,但相信绝大多数人都淡了许多。 牛逼听太多,实在是麻木了。 看着现在正与你对话的傻瓜式AI大模型,虽然有点用,但有被吹的那么厉害吗? 就这么个玩意,你很难想象它能在5年内,就成为超越一切的存在。 现实很骨感 美国智库METR曾于7月初发布报告,称大语言模型每7个月能力翻倍,远超摩尔定律。 预计到2030年,AI足以在数小时内完成人类一个月的工作量。 使用了更先进的工具,效率怎么可能下降呢? 包括参与实验的程序员,也认为AI工具帮助自己提升了约20%的效率。 这完全不符合逻辑,但数据不会说谎。 为了解释这种现象,实验方将之归为"能力-可靠性缺口"概念。 这与奥特曼所预 ...
还剩三个月,宁波提出的2万亿GDP目标能实现吗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1 14:16
记者丨李果 编辑丨周上祺 4年前,宁波曾提出一个目标,如今距离能否实现这个目标只有不到3个月时间了。 2021年8月,《宁波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行动计划(2021—2025年)》发布,宁波市委《行 动计划》起草组在解读稿中称: "奋力实现2025年GDP总量破2万亿元、进入全国前10名的目标"。 2024年,宁波GDP为1.81万亿元,列全国城市的第11位,这意味着2025年宁波的GDP至少要增加约0.19 万亿元。但作为"追兵",宁波即使2025年的GDP达到2万亿元,能不能进入前10名还是要看其他城市 的"脸色"。 这主要的竞争对手便是目前GDP排名第10的南京,有意思的是,就在宁波提出2025年GDP达2万亿元的 同一年,南京也提出了相似的目标——"十四五"时期成为常住人口突破千万、经济总量突破两万亿元的 超大城市。 如今已不到3个月时间,宁波能"还愿"成功吗? 宁波GDP仍低于南京300亿元 宁波提出"2025年GDP总量破2万亿元、进入全国前10名的目标"的时间是2021年8月,彼时,宁波是有底 气的。要知道,从2017年开始,宁波一路"过关斩将",当年宁波GDP先超越了青岛和长沙,GDP位 ...
还剩三个月,宁波提出的2万亿GDP目标能实现吗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1 14:05
记者丨李果 编辑丨周上祺 4年前,宁波曾提出一个目标,如今距离能否实现这个目标只有不到3个月时间了。 2021年8月,《宁波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行动计划(2021—2025年)》发布,宁波 市委《行动计划》起草组在解读稿中称: "奋力实现2025年GDP总量破2万亿元、进入全国前10名的目标"。 2024年,宁波GDP为1.81万亿元,列全国城市的第11位,这意味着2025年宁波的GDP至少要 增加约0.19万亿元。但作为"追兵",宁波即使2025年的GDP达到2万亿元,能不能进入前10名 还是要看其他城市的"脸色"。 如今已不到3个月时间,宁波能"还愿"成功吗? 宁波GD P仍低于南京3 0 0亿元 这主要的竞争对手便是目前GDP排名第10的南京,有意思的是,就在宁波提出2025年GDP达2 万亿元的同一年,南京也提出了相似的目标——"十四五"时期成为常住人口突破千万、经济总 量突破两万亿元的超大城市。 宁波提出"2025年GDP总量破2万亿元、进入全国前10名的目标"的时间是2021年8月,彼时, 宁波是有底气的。要知道,从2017年开始,宁波一路"过关斩将",当年宁波GDP先超越了青岛 和长沙, ...
AI永动机,何时停?
36氪· 2025-10-11 13:47
核心观点 - OpenAI通过“股权换算力”模式与上游芯片及云服务商构建资本与技术内循环,推动自身估值升至5000亿美元,但面临巨额亏损与商业化压力 [1][4][8][9] 资本运作与战略合作 - OpenAI与AMD签订多代际、6吉瓦GPU供应协议,是全球已知规模最大的单一AI芯片采购合作之一,首批1吉瓦算力计划2026年下半年部署 [1] - 作为协议一部分,AMD向OpenAI授予可认购1.6亿股AMD普通股的认股权证,相当于AMD总股本的10%,行权条件包括技术部署进度及AMD股价达到600美元目标(当前股价215美元) [1] - 英伟达以最高1000亿美元战略投资OpenAI,置换条件是后者未来十年仅使用英伟达GPU并构建总容量10吉瓦的数据中心,投资款与算力部署进度强绑定(每部署1吉瓦注资100亿美元) [4] - OpenAI与甲骨文签订3000亿美元算力服务采购订单,期限约五年,从2027年开始每年支付约600亿美元 [4] - 甲骨文为支撑订单需向英伟达采购400-500万块GPU(价值约1000亿美元),形成“英伟达→OpenAI→甲骨文→英伟达”资金循环链 [5] 商业模式与财务表现 - OpenAI在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43亿美元,净亏损从去年同期31亿美元急速扩大至135亿美元,今年签署协议总成本估算高达1万亿美元 [9] - 公司上半年销售与营销支出大幅增加至20亿美元,几乎是去年全年两倍,反映落地竞争加剧 [9] - ChatGPT的月活跃用户数在2024年度从3.2亿激增至6.5亿,年度增长率达103.88%,2025年第一季度MAU接近9亿,季度增长35.61% [11] - 个人订阅业务成为主要收入来源,占比从去年1月52%上升至今年4月68.5%,每用户平均收入从0.703美元增长至0.792美元 [11] - 个人订阅业务同比增速从去年12月251.7%回落至今年一季度约35%,与MAU增速持平,显示付费用户渗透速度放缓 [11] - API业务在今年一季度出现反弹,营收同比增长58.3%至0.66亿美元,占公司整体营收比重回升至9.3% [12] 行业影响与市场反应 - 合作公告后AMD四个交易日内连续上涨43%,英伟达合作官宣当日涨幅超4%,OpenAI估值从年初2600亿美元飙升至约5000亿美元 [8] - 甲骨文承接OpenAI订单后,云收入预估从2026财年180亿美元跃升至2028年1440亿美元,增长率达700%,挑战微软Azure和AWS市场地位 [7] - 英伟达CUDA系统、TensorRT引擎与OpenAI训练框架深度耦合,甲骨云平台预装完整英伟达AI软件栈,形成技术锁定,迁移成本可能高达数千亿美元 [7]
马斯克没说谎,特斯拉的电动车真的“活了”
老徐抓AI趋势· 2025-10-11 13:11
这句话刚出来的时候,连我这个长期关注特斯拉的人都皱了眉。 "自动驾驶能开得更稳、更安全,这我信。可活了?你这不是在讲科幻片吗?"直到我看完那段 Drive-Through 测试视频,才意识到——是我想象力太窄。 前言 十年前,特斯拉还是一家被嘲笑的公司。有人说它是"电池装在车壳里",也有人说它的"自动驾驶就是个玩具"。 但就在这个季度,马斯克让人重新定义了什么叫"车"。他悄悄在 FSD 系统里做了一个大升级v14。 然后,他说了一句话:"这次升级,会让你觉得车是活的。" 但更合理的推测是——FSD v14 引入了世界模型(World Model)。它不再是单纯的规则导航,而是在不断预测:"人接下来要干什么、我该如何配合"。 这种"预测+自适应"机制,恰恰是人类驾驶员的直觉。 更关键的是,这种能力和特斯拉的人形机器人 Optimus 共用一套底层模型。 FSD v14 车真的开始理解你了? (大家一起云体验一下FSD v14 视频的场景很平常:美国常见的 Drive Through 快餐点。博主什么都没操作,结果车自己沿着车道开到点餐对讲机前停下,等他和店员聊完菜单,FSD 又 自动起步,开到取餐窗口前,安静地 ...
一半高才离开:为什么香港留不住内地精英?
虎嗅· 2025-10-11 13:05
2022年,在经济低迷和人口流失的压力之下,香港政府大力推行的"高才通"政策,以高约80%的通过率 迅速走红,成为不少内地人赴港发展的首选路径。 三年过去,数据揭示了另一面:只有54%的申请者选择续签。曾经对香港身份趋之若鹜的精英,为何近 半都不再续签? "蹭身份"申请,两年便利期已过 "高才通"续签率低,并不是因为门槛太高。根据港府数据,在选择续签的人中,94%都顺利通过;极少 数不通过的,大多与学历造假或资料不全有关。 小K今年刚刚完成续签。作为C类高才,她从第一次申请到本次续签,都没有找中介,全程DIY。在小K 看来,高才的续签并不复杂,只需要按照港府要求递交相关材料、确保材料真实,很顺利地就通过了。 她身边也没有高才续签被拒的案例。 不少人当初申请时,实际上看重的并非在港发展的机会,而是身份所附带的福利:出境旅行的便利、子 女教育的可能性等等。 然而,现实却是高才通采用"2+2+3"的续签模式,首次只批两年,之后续签必须满足在港工作或有紧密 业务往来,并且保持一定的居住时间。很多人并未认真研究过这些规则,只是"先上车再说"。中介更是 只管上岸、不管维护。结果两年一过,身份带来的便利用过了,但真正的续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