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运载

搜索文档
一箭七星!力箭一号 遥十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每日商报· 2025-08-19 22:22
发射任务执行情况 - 力箭一号遥十运载火箭于8月19日15时33分成功发射升空 [2] - 火箭将7颗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 包括中科卫星05星 多功能试验二号卫星01星 02星 03星(天拓六号卫星) 天雁26星 ThumbSat-1卫星 ThumbSat-2卫星 [2] - 飞行试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 发射地点信息 - 发射地点位于东风商业航天创新试验区 [2]
一箭七星!力箭一号运载火箭发射看点解析
新华社· 2025-08-19 11:24
发射任务与成功记录 - 力箭一号遥十运载火箭于8月19日成功发射 将7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1] - 累计已将70颗卫星精准送入预定轨道 入轨载荷总质量超7吨[1] - 首次实现火箭总装 测试 发射一体化 缩短总装与测发周期[1] 成本控制与技术优化 - 通过高密度发射和多星拼车发射提升规模效应 单次发射成本持续下降[2] - 每公斤载荷发射成本降至1万美元以下[2] - 采用多星堆叠适配器等技术创新和滚动备份生产 远程测试发射等管理优化方法[2] 运载能力与发射规模 - 5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达1.5吨[2] - 单次可支持超50颗卫星发射 降低单位卫星发射成本[2] - 后续将具备单次超50颗星的应用发射能力[1] 卫星支架创新设计 - 采用全新构型双托盘结构卫星支架 大托盘布局4颗卫星 中央小柱段安装大尺寸卫星[2] - 大托盘采用碳纤维-铝蜂窝面板形式 其余结构采用全碳纤维蒙皮-桁条-端框半硬壳结构以减轻质量[2] 卫星功能与应用 - 中科卫星05星配备X波段合成孔径雷达 成像分辨率优于1米 最大观测幅宽超300千米[2] - 支持聚束 条带 扫描等多种工作模式 具备高分辨率 大宽幅 全极化微波成像能力[2] - 集成智能在轨处理模块 可实现高质量在轨成像和信息提取 在极地 海洋等广域宽幅观测场景业务能力突出[2] - 天雁26星为轻小型化"可见光+红外对地遥感"商业卫星[3] - ThumbSat卫星由两颗卫星构成 主要验证低轨通信能力及载荷影像传输性能 为科教领域国际合作提供低门槛方案[3] 配套设备与国际合作 - 配套通用接口星箭分离部署器 具备规模复制和模块化升级能力[3] - 在海南卫星数据与应用研究中心牵头组织下 ThumbSat卫星将按计划开展在轨任务[3]
一箭七星!力箭一号遥十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中国基金报· 2025-08-19 11:08
发射任务概况 - 力箭一号遥十运载火箭于北京时间2025年8月19日15时33分成功发射升空[1] - 本次任务将7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包括中科卫星05星 多功能试验二号卫星01星 02星 03星(天拓六号卫星) 天雁26星及ThumbSat-1 ThumbSat-2卫星[1] - 飞行试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1] 火箭飞行记录 - 此次任务是力箭一号运载火箭的第8次飞行[2]
一箭七星!力箭一号遥十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新华网· 2025-08-19 08:15
发射任务执行情况 - 力箭一号遥十运载火箭于8月19日15时33分成功发射升空 [1] - 火箭将7颗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 包括中科卫星05星 多功能试验二号卫星01星 02星 03星(天拓六号卫星) 天雁26星 ThumbSat-1卫星 ThumbSat-2卫星 [1] - 本次飞行试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1] 发射地点信息 - 发射地点位于东风商业航天创新试验区 [1]
长四丙火箭成功发射试验二十八号B星02星
科技日报· 2025-08-18 01:12
航天科技集团发射任务 -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于8月17日16时55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试验二十八号B星02星 [1] - 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1] - 试验二十八号B星02星主要用于空间环境探测及相关技术试验 [1] 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 - 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由航天科技集团八院研制 为常温液体三级运载火箭 [1] - 具备发射多种类型 不同轨道要求卫星的能力 [1] - 700公里高度太阳同步圆轨道运载能力为3吨 [1]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 - 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89次飞行 [1]
突破再+1!不起飞的“点火发射” “系留”如何进行?一文读懂↓
央视网· 2025-08-16 04:47
长征十号系列运载火箭系留点火试验 - 我国成功实施长征十号系列运载火箭"系留点火试验",这是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的重要阶段性突破 [1] - 试验是将试验箭体固定在平台上点火试车,模拟最接近飞行状态的大型地面试验 [3] - 试验箭体直径5米、高25米,7台发动机产生近千吨推力,创我国火箭发动机试车推力新纪录 [4] 试验技术细节 - 长征十号火箭由3个相同模块组成,起飞推力是试验的3倍 [4] - 研制团队使用200多个螺栓将试验箭体与平台固连,确保安全可控 [4] - 由于缺乏千吨级发动机试车台,试验在发射场进行以节约经费和建设进度 [4][6] 火箭构型与任务 - 长征十号系列包括长征十号和长征十号甲两种构型,分别承担载人登月和空间站发射任务 [8] - 试验验证了一子级动力系统模块,考核了多机并联、故障诊断等关键技术 [8] 动力系统试验规划 - 此次试验是国内最大推力规模的全系统试车,是动力系统试验"四步走"的第二步 [9][11] - 2024年6月已完成第一步试验(三台发动机并联点火),后续将进行低空飞行和7台发动机入轨验证 [11][12] - 动力系统直接决定火箭运载能力、飞行性能和任务可靠性 [9]
长征十号首次系留点火试验圆满成功!我国载人登月工程取得重要阶段性突破
央视网· 2025-08-16 03:01
运载火箭技术进展 - 长征十号系列运载火箭成功完成系留点火试验 标志着载人月球探测工程取得重要阶段性突破[1] - 试验产品七台发动机同时点火 按预定程序完成多项试验流程 考核额定工况和高工况下并联工作能力[3] - 通过试验获取完整数据 验证多机并联力热环境及系统匹配性 为飞行首飞风险释放提供关键支撑[5] 航天工程研制进程 - 动力系统试车是火箭研制关键环节 重点考核5米直径箭体安装7台发动机的工况适应性[5] - 试验成功验证箭上各系统工作匹配性 为后续首飞任务奠定技术基础[3][5] - 试验于8月15日15时00分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组织实施 取得圆满成功[1][3]
“火箭的力量有多大,航天的舞台就有多大”
观察者网· 2025-08-16 02:01
长征十号火箭技术进展 - 长征十号运载火箭完成首次7机静态点火试验,验证启动和关机流程,为后续低空飞行试验奠定基础 [1] - 火箭采用7台YF-100K系列发动机,总推力892.2吨,其中3台为可摇摆YF-100K,4台为固定YF-100L [3] - 重复使用型号长征十号A采用YF-100N/YF-100P发动机组合,推力相同但具备重复使用能力 [3] - 采用"模拟箭"点火方案,通过加固结构实现发射台兼作试验台,验证7机并联启动特性 [11] 地面试验技术特点 - 地面试验可设置密集传感器获取全箭数据,但无法完全模拟飞行环境(如失重、气动加热等) [4][5] - 国内曾用500吨全箭试车台支持长征五号等火箭测试,但长征十号推力超出现有平台承载极限 [8][10] - 采用"牵制释放"技术替代传统试车台,蓝箭航天朱雀三号已成功应用该方案 [10] 文昌发射场建设 - 载人登月工位塔架高130米,配备双登船臂以适应92.5米登月构型和67.4米近地构型火箭 [13] - 发射场扩建4个推进剂储罐(3个直径20米+1个15米)及超大规模航天器厂房 [13] - 取消回转平台设计,提升火箭加工精度和发射效率,抗风能力显著增强 [16][17] - 导流槽为国内最大单体结构(40×140×10米),浇筑量达4-5万吨 [20] 配套项目进展 - "梦舟"飞船完成零高度逃逸试验,"揽月"着陆器通过怀来起飞试验 [21] - 登月宇航服、深空通信卫星等配套系统同步推进,目标2030年实现载人登月 [21] 历史试验背景 - 国内火箭地面试验始于1970年代风暴一号,2014年长征五号完成合练箭点火 [7][8] - 2024年长征十号在101所完成三机点火试验,验证模块化测试能力 [8]
不起飞的“点火发射”怎么做到的?长征十号系列火箭需闯“四道关”
央视网· 2025-08-16 01:23
长征十号系列火箭动力系统试验 - 此次试验为"系留试验",将试验箭体固定在试验平台进行点火试车,是最接近飞行状态的大型地面试验 [1] - 试验使用长征十号系列运载火箭一子级试验箭,直径5米,高25米,7台发动机产生近千吨推力,创我国火箭发动机试车推力新纪录 [1] - 长征十号火箭由三个相同模块组成,起飞推力是此次试验的三倍 [1] - 研制人员通过200多个螺栓将试验箭体与平台固连,确保试验安全可控 [2] 试验背景与技术突破 - 目前我国尚无满足千吨级发动机试车的试验台,研制团队将试验搬到发射场进行 [3] - 长征十号系列火箭包括长征十号和长征十号甲两种构型,分别承担载人登月和中国空间站发射任务 [3] - 此次试验全面验证了一子级动力系统模块,重点考核多机并联、故障诊断等关键技术 [3] 动力系统试验"四步走"计划 - 此次试验是国内最大推力规模的全系统试车,属于动力系统试验"四步走"中的第二步 [4] - 2024年6月已完成第一步"小考":三台发动机并联点火试车 [4] - 后续将进行第三步低空飞行验证和第四步7台发动机入轨技术验证 [4]
新目标!我国新一代载人登月运载火箭研制再突破
新华社· 2025-08-15 14:56
新一代载人登月运载火箭研制突破 - 长征十号系列运载火箭成功完成系留点火试验 标志着载人月球探测工程取得重要阶段性突破 [1] - 试验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组织实施 是继梦舟载人飞船逃逸试验和揽月着陆器验证试验后的又一进展 [1] 研制长征十号系列火箭的必要性 - 载人登月技术复杂度远超近地轨道任务 需两枚火箭分别发射月面着陆器和载人飞船 地月转移轨道运载能力要求不低于27吨 [3] - 现役主力火箭运载能力不足:长征二号F近地轨道8.6吨 长征七号13.5吨 长征五号地月转移轨道8吨 均远低于27吨需求 [4] 载人登月任务对火箭系统的特殊要求 - 需更高可靠性与安全性 任务周期长环境极端 要求冗余设计逃逸系统智慧化故障诊断等更严苛标准 [5] - 需高精度发射与入轨 两枚火箭需严格时序发射 确保环月交会对接可行性 [5] - 需多任务构型适应性 兼顾登月任务和空间站运营需求 [5] 长征十号系列火箭的技术特点 - 包括长征十号和长征十号甲两种构型 专门针对载人月球探测任务研制 [6] - 长征十号为三级火箭 直径5米高92.5米 带两个助推器 承担载人飞船和着陆器发射 [7] - 长征十号甲为两级火箭 直径5米高67米 一子级可回收重复使用 承担空间站载人货运任务 [7] - 采用先进传感器网络实时健康管理系统智能飞行控制算法 实现故障检测排除和任务重构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