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

搜索文档
快讯 | 美国IPO迎爆发周:创近四年新高,11家企业上市,8家IPO+3家SPAC齐发力
搜狐财经· 2025-09-16 06:29
IPO市场整体表现 - 美国IPO市场迎来自2021年以来最繁忙的一周 市场活力显著爆发 [1] - 上周共有11家企业完成上市 包含8家传统IPO与3家SPAC [1] - 16家企业递交上市申请 涵盖10家IPO和6家SPAC [1] 头部IPO企业表现 - Klarna融资14亿美元 上市首周上涨7% [1] - Figure融资7.88亿美元 上市首周上涨30% [1] - LB Pharmaceuticals融资2.85亿美元 上市首周上涨12% [1] - BlackRock Coffee和Gemini等企业也有不错表现 [1] 行业分布特征 - 消费金融 区块链 生物医药 加密货币等多赛道齐发 [1] - 6家新SPAC申请聚焦AI 区块链等新兴科技领域 [1] - 生物技术板块破冰 LB Pharma成功上市提振整个板块信心 [1] 市场定价趋势 - 头部企业普遍定价超预期 上市首周涨幅显著 [1] - 9月中旬预计有4家大型IPO登场 总融资规模或达39亿美元 [1] - SPAC市场回暖 16家递表企业中37%为SPAC [1]
从“智慧驱动”到“温度可感” AI大模型赋能消费金融
金融时报· 2025-09-16 02:10
当前,人工智能(AI)技术正加速从技术探索迈向产业落地,金融行业作为数据密集、场景丰富的领 域,已成为AI技术应用的"主战场"。 国务院8月26日发布的《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提出,"以科技、产业、消费、民生、 治理、全球合作等领域为重点,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 在此背景下,消费金融公司如何以合规为前提,运用AI技术优化服务流程、提升风控能力,最终实现 科技向善? 在业内人士看来,AI大模型的出现,带来了三个全新能力:知识理解、碎片信息学习和知识推理,这 为风控科技注入了全新动能。 让服务更具"智慧" 过去10年间,我国消费金融虽经历了充分发展,但金融供给的错配问题依然存在,比如,对于初入社会 的年轻人、新蓝领等群体,普惠金融供给仍存在不足。 近年来,部分消费金融机构重点探索应用AI技术,包括智能风控技术、数字交互技术等,为用户创造 更好的服务体验。 "大模型实现了传统风控难以达成的突破,首先,它能自主挖掘更多特征,捕捉以往忽略的视角,大幅 丰富用户画像维度;其次,可高效学习碎片化信息,显著提升碎片化客群的模型性能;再次,能学习人 工审核专员的审批逻辑,进而制定'一人一策'的风控策略。 ...
从“智慧驱动”到“温度可感”
金融时报· 2025-09-16 01:48
当前,人工智能(AI)技术正加速从技术探索迈向产业落地,金融行业作为数据密集、场景丰富 的领域,已成为AI技术应用的"主战场"。 近年来,部分消费金融机构重点探索应用AI技术,包括智能风控技术、数字交互技术等,为用户 创造更好的服务体验。 在业内人士看来,AI大模型的出现,带来了三个全新能力:知识理解、碎片信息学习和知识推 理,这为风控科技注入了全新动能。 "大模型实现了传统风控难以达成的突破,首先,它能自主挖掘更多特征,捕捉以往忽略的视角, 大幅丰富用户画像维度;其次,可高效学习碎片化信息,显著提升碎片化客群的模型性能;再次,能学 习人工审核专员的审批逻辑,进而制定'一人一策'的风控策略。"蚂蚁消费金融首席科学家康宇麟在 2025年外滩大会见解论坛上表示,"我们相信,随着大模型能力的持续升级,未来完全可以为每一位用 户配备专属的AI信审员。" 据《金融时报》记者了解,在经历了自动化阶段、智能化阶段后,蚂蚁消费金融从2023年起开始探 索AI风控应用。从智能体到额度互动功能"小红花",蚂蚁消费金融在探索用户自主提交信息与实时场景 数据结合风控模式的同时,也基于应用大模型和多模态图关系网络拓宽了"减少信息不对称 ...
数字服务提升消费金融体验
经济日报· 2025-09-15 22:14
近期,招联消费金融"创新构建自服务体系 率先打造消保智能体"案例入选2025年度数字普惠金融产品 与服务创新成果。据悉,招联金融创新推出了数智化"自服务"体系,通过AI技术赋能信贷全流程,为个 体奋斗者、新市民等长尾客群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普惠金融服务。 从整个消费金融行业来看,中邮消费金融、中银消费金融等金融机构也在持续加大科技投入与研发力 度,数字化服务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一些制约行业发展的盲区和痛点得到有效缓解。《中国消费金融公 司发展报告(2025)》显示,截至2024年末,消费金融公司累计取得技术专利1242项,为机构数字化转 型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在数字技术重塑金融格局的当下,消费金融行业深入推进数字化转型,从服务方式、产品创新等方面下 沉,加快延伸普惠金融服务半径。 中原消费金融副总经理邵航认为,消费金融机构实现"普"与"惠"的平衡,并非简单地让利。消费金融机 构践行普惠金融,需在"普"的广度与"惠"的深度间找到动态平衡,这本质上是一场对风险定价能力、成 本控制水平的综合考验。消费金融的服务对象多为传统金融机构覆盖不足的新市民、县域用户及蓝领群 体,其信用信息不完整、收入波动性大的特点,在客观上推高 ...
14家消金半年报:5家净利增超50%,3家总资产半年增百亿
搜狐财经· 2025-09-15 06:47
随着上市股东半年报陆续发布,目前已有14家持牌消金公司半年业绩得以披露。 | | | | 14家消金公司上半年业绩(亿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序号 | 公司名 | 总资产 | 较年初变化 | 营收 | 同比 | 净利润 | 同比 | | 1 | 招联消金 | 1577.22 | -3.68% | 78.99 | -14.77% | 15.04 | -13.34% | | 2 | 輯或消美 | 3064.7 | -2.32% | 100.41 | 67.77% | 14.6 | 57.84% | | 3 | 司下凉等 | 680.99 | 3.87% | 87.35 | 12.96% | 11.55 | 8.15% | | 4 | 兴亦凉等 | 815.39 | -0.70% | 45.6 | -12.10% | 8.68 | 213.36% | | 5 | 杭银消金 | 629.81 | 22.21% | 27.88 | 3.34% | 4.85 | 5.43% | | 6 | 苏银消金 | 630.37 ...
消费金融下半场——科技驱动下的创新与变革
搜狐财经· 2025-09-15 05:19
行业发展机遇与挑战 近年来,金融监管部门出台了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政策指引,强调金融机构要以数据要素和数字技术为关键驱动,持续深化金融数字化转型。2025年的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这些政策为消费金融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有力的支持, 也为消费金融业务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然而,消 费金融机构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市场竞争加剧、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等。 社会经济转型与消费大国愿景 2025年6月2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第十六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中指出,我国正整体迈向高收入国家,消费升级需求旺盛,既有衣食住行等 传统消费,更有智能终端、文化IP等新兴消费。目前,我国正在加力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开展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推动我国在"制造大国"的坚实基础上成 长为超大体量的"消费大国"。在当前全球经济格局深刻调整、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加速推进的关键阶段,消费升级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消费金融作为连接消费与金融的桥梁,顺应消费升级趋势,从传统的单一消费信贷模式,向多元化的消费金融服务体系转变,满足消费者在不同场景下的 融资需求,助力消费升级。 ...
消费金融公司座次微调:头部增速放缓 “后浪”借势崛起
中国经营报· 2025-09-12 19:09
中经记者 郑瑜 北京报道 随着多家上市公司陆续公布2025年半年业绩,国内消费金融公司上半年"打拼"成果已经基本披露完毕。 从利润表现来看,除未披露具体数据的消费金融公司以外,20家消费金融公司在报告期内净利润全部为 正。不过,在盈利能力向好的同时,行业也出现了一些持续性的趋势变化,比如,头部机构连续出现资 产规模微降、腰部机构快速发展等。 今年3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印发《关于发展消费金融助力提振消费的通知》,针对个人消费贷款 额度、贷款期限都进行了优化。 多位行业人士认为,在消费政策持续发力及金融科技深度渗透的多重驱动下,多数机构不仅资产质量稳 步向好,盈利能力亦同步增强。 头部规模增速放缓 从数据来看,头部消费金融公司资产规模延续了上一季度的缩减趋势。 根据2025年上半年数据,总资产规模排名分别位列第一、第二、第四的重庆蚂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 (3064.70亿元)、招联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招联消金",1577.22亿元)、兴业消费金融 股份公司(以下简称"兴业消金",815.39亿元),相较于年初分别下滑2.32%、3.68%、0.71%。 而在2024年年度,招联消金、兴业消金的总资产 ...
北银、盛银消费金融部分董事任职资格获批
北京商报· 2025-09-12 13:53
人事任命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金融监管局核准曹艳红担任北银消费金融有限公司董事[1]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辽宁金融监管局核准孙长虹担任盛银消费金融有限公司董事[1]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辽宁金融监管局核准周峙担任盛银消费金融有限公司董事[1]
单家银行合作机构多达52家!外资行悄然布局助贷,涌入消费贷赛道
第一财经· 2025-09-12 11:53
外资银行与助贷机构合作趋势 - 6家外资银行在7月密集披露互联网贷款合作名单 包括富邦华一银行 韩亚银行 开泰银行 东亚银行 渣打银行和友利银行[1][2] - 富邦华一银行合作机构数量达52家居首 韩亚银行13家 开泰银行14家 东亚银行3家 渣打银行4家 友利银行1家[2][3] - 合作机构类型包括民营银行 持牌消费金融公司 流量平台 保险及融资担保机构四类[4] 合作机构特征与模式 - 合作高度集中于蚂蚁 京东 字节跳动等头部流量平台[1][4] - 富邦华一银行合作27家融担机构及众安在线等保险机构[4] - 主要合作模式包括纯助贷流量导入 联合贷款和担保增信三种[9] - 东亚银行与蚂蚁合作采用纯助贷模式且为100%出资方[9] 外资银行战略转型背景 - 外资银行面临业绩承压与网点收缩双重挑战 2025年初以来超三十家分支机构关停[1][8] - 韩亚银行2024年贷款余额286亿元 较2023年308亿元净减少22亿元[8] - 贷款损失准备从2021年8.52亿元激增至2024年12.2亿元[8] - 通过合作互联网平台快速切入零售市场突破客群困境[1][9] 监管环境与行业影响 - 《商业银行互联网助贷业务管理办法》将于10月正式实施 要求实行白名单管理[5] - 新规要求将增信服务费计入借款人综合融资成本 外资行已收紧担保增信业务资金敞口[9][10] - 头部机构因合规优势受益 依赖嵌套导流的中小平台生存空间被挤压[5] 外资参与中国消费贷市场的其他途径 - 通过入股形式布局互联网贷款领域 如星展银行持股中邮消费金融16.67%[10] - 南银法巴消费金融除南京银行外三家股东均为外资[10] - 富邦华一银行参股成立四川唯品富邦消费金融[10]
消费金融“人事风云”背后 藏着哪些新动向
北京商报· 2025-09-11 02:19
行业人事变动概况 - 消费金融行业出现覆盖20家机构的高管人事变动 涉及董事长 总经理 首席风险官 首席信息官 董事等核心决策角色 [1] - 具体机构包括锦程消费金融 京东消费金融 招联消费金融等20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 [2] - 京东消费金融在9月8日一次性核准四名董事任职资格 8月29日另核准三名董事 累计七名董事资格获批 [2] - 蒙商消费金融在2月 3月 6月共收到6则任职资格批复 中银消费金融涉及副总经理 董事 独立董事等岗位调整 [3] 人事变动动因分析 - 变动原因包括应对市场竞争变化 引入新鲜血液夯实组织实力 强化业务拓展需求 [4] - 通过高管变更获取更丰富的人脉资源 加强风控能力应对严格监管 实现业务多元化开发不同场景 [4] - 新任高管多具备风控 科技或资本市场经验 应对行业资产质量承压 利率下行和流量争夺挑战 [3] - 从粗放增长转向精细化 专业化运营 推动风控升级 场景拓展 合规建设 [3] 业务拓展举措 - 多家持牌消金公司2025年开展增资动作 包括湖北消费金融 中信消费金融 锦程消费金融 唯品富邦消费金融等机构 [5] - 唯品富邦消费金融获批开办固定收益类证券投资业务 平安消费金融获批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 [5] - 固定收益类证券投资业务可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信贷资产证券化实现盘活存量 扩大增量目标 [5] - 增资受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趋严 业务扩张需求及拓宽融资渠道驱动 [5] 行业发展趋势 - 行业盈利能力普涨但分化加剧 已发布业绩的21家消金公司呈现此特征 [6] - 助贷新规落地要求机构不得与名单外机构合作 开展差异化风险定价 审慎核定合作费用上限 [7] - 新规可能引发通过第三方平台发放贷款规模变化 要求机构精准定价保持产品竞争力 [7] - 行业面临获客成本高企 产品同质化严重 存量资产质量承压及合规风险等痛点 [8] - 竞争格局从流量之争转向风控与成本控制能力较量 业务方向更趋多元化与专业化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