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文化

搜索文档
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会正式落户天河—开启“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新篇章
中国发展网· 2025-06-11 09:38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 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会正式落户广州天河区 标志着天河区推动文化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举措 [1] - 促进会未来将在广州国际金融城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核心 人工智能与数字试验区 数字文化创新区 构建全链条产业服务生态 [2] - 天河区2024年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1164家 实现营业收入2266 63亿元 占全市37 5% 产业规模持续保持全市第一 [4] 产业服务与平台建设 - 促进会联合五大机构(文化产业投资大会组委会 投融资联盟 智库联盟 直播电商协会 文交所服务站)进驻广州国际金融城 强化金融赋能与平台建设 [2] - 已达成数字创意产业服务平台 AI直播电商示范平台 文化数字资产交易服务站三大合作项目 覆盖产业招商 直播电商 知识产权保护领域 [3] - 天河区提出"服务产业 服务企业 服务人"目标 通过促进会链接科技金融资源 推动产业创新升级 [3] 政策与活动亮点 - 广东省发布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包" 涵盖影视 演艺 动漫 游戏 电竞 网络视听六大板块共87条政策 [3] - 文化科技融合展示环节呈现VR剧场 文化CaaS平台 垃圾分类游艺等"AI+3D+文旅"创新应用 非遗时尚秀结合香云纱与现代设计 [4] - 新品发布环节推出"帮帮龙"潮玩 广轻控股IP "十五运"文创及文化产业基金项目 促进资源对接 [4] 未来发展方向 - 天河区将以促进会为纽带 深化文化+科技+金融融合 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实践样本 [4] - "湾区数智文化创意周"系列活动包括文化科技展示 政策解读 新品发布 项目路演 电商直播等多维内容 [1][4]
发展就业友好型数字经济
经济日报· 2025-06-10 22:16
数字经济与就业关系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正重塑经济社会面貌,需推动其朝就业友好方向演进 [1] - 数字经济发展与就业促进协调联动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基石 [1] 数字经济促进就业提质扩容 - 数字技术催生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创造千万级就业岗位如在线零售、仓储物流、智慧出行驾驶员等 [2] - 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升级,催生智能制造人机协作、智慧农业精准管理等复合型岗位 [2] - 我国庞大市场规模加速新业态衍生,发挥就业"蓄水池"作用 [2] 数字经济提升就业质量 - 数字化工具实现远程协作与弹性工作,增强劳动者自主性与工作满意度 [3] - 在线学习平台提供个性化资源,帮助劳动者持续更新技能以增强职业抗风险能力 [3] - 数字平台降低信息不对称,助力中小微企业及个体劳动者更便捷对接市场需求 [3] 数字经济优化就业结构 - 推动就业结构向高端化、知识化转型,数据分析、算法优化等技能成为岗位必备要求 [4] - 促进劳动力从体力劳动向高认知、创新能力岗位转移,提升全社会人力资本价值 [4] - 加速知识密集型现代服务业发展,提升第三产业在就业中的比重 [4] 数字经济就业挑战 - 人工智能等技术替代程序化岗位如流水线工人、客服等,可能扩大技术性失业风险 [5] - 技能供需错配导致高端人才短缺与传统技能劳动者就业困难并存 [5][6] - 数字鸿沟使农村居民、老年人等群体在获取就业机会时处于劣势 [6] 应对策略与发展方向 - 需将就业优先纳入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建立就业影响评估机制 [7] - 推动"人工智能+"新业态发展,培育数据标注、模型训练等新兴职业 [8] - 加快教育数字化转型,优化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结构以适配产业需求 [8] - 完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创新劳动关系认定标准与社会保险机制 [9] - 加大农村及欠发达地区数字基建投入,实施数字技能普及工程以弥合鸿沟 [9]
探元计划郑州站|AI助力太极焕活,解锁非遗传承新范式
腾讯研究院· 2025-06-03 08:15
探元计划2024太极拳场景共创项目 - 项目聚焦数字科技与太极拳融合,通过AI解锁非遗传承新路径,推动技术效能优化和文化价值挖掘[1] - 由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腾讯SSV数字文化实验室等联合发起,旨在深化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2] - 采用深度学习姿态识别实现3D重建,智能分析连续动作完成多维评估,助力传承年轻化与数字化[2][10] 技术实施方案 - 华邮数字文化研究院推动基于三维人体姿态智能评估的数字化解决方案[10] - 通过深度学习实现精细动作捕捉,提升连续动作处理的完整性与稳定性[10] - 创新集成软硬件技术,打造数字文化体验空间,延伸至健康服务与文旅场景[10] 项目进展与成果 - 已在太极拳发源地陈家沟开展实地调研,专家体验AI身体评估和智能太极运动一体机等设备[4] - 项目成果将于6月底在陈家沟和河南非遗美学馆亮相,展示数字化太极拳场景[16] - 计划利用互联网优势推动太极拳国际化传播[6] 行业专家观点 - 太极拳专委会主任强调数字化让传承走得更远,鼓励传承人主动拥抱新技术[6] - 腾讯高管指出智能化手段成为太极拳传播重要推手,该项目对非遗传承具重要意义[7] - 专家建议通过故事化呈现和IP塑造推动太极文化年轻化与国际化[14] 项目创新价值 - 作为探元计划2024唯一入选非遗项目,入选六大文化共创场景[10] - 突破传统技艺边界,创新健康服务与文旅融合场景[10] - 聚集数十家机构专家共同研讨技术创新、文化展示和持续运营策略[12][14]
科艺融合,释放文化“西”引力——解锁西湖区文化“出圈”密码
杭州日报· 2025-06-03 02:56
科技赋能文化创新 - 文三数字生活街区通过"文化+科技"融合提供新潮体验,包括云家汪汪队机器狗巡逻、宇树机器人热舞表演、《黑神话:悟空》周边旗舰店等[3] - M511光影汇推出《太空遨游:时空尽头》8K沉浸式体验,半年内从亲子科普拓展至年轻人追捧的宇宙浪漫主题,新增《消失的法老》VR项目[5] - 数字章鱼在文三街区落地"宇宙之旅"VR体验,西溪湿地打造"水浒元宇宙","阅见西湖"文化空间推出数智图书馆元宇宙阅读体验[6] - 时光坐标团队为湿地博物馆制作《生灵之境》弧形巨幕短片,运用AIGC生成未来湿地场景和沉浸声技术还原历史环境[6] 文化IP数字化开发 - "西湖遇见敦煌"项目通过VR漫游展还原莫高窟285窟,配套文创产品结合洞窟壁画详解,实现文化遗产可触可感[8] - 文三街区锚定"全国数字第一街"目标,融合元宇宙、二次元等新业态,敦煌文旅与西湖区合作探索文化科技深度融合[9] - M511光影汇联合高校共建"未来实验室",聚焦文化遗产数字复原和在地文旅IP开发,计划实现历史细节虚实叠加呈现[10] 产业生态与人才支撑 - 艺创小镇聚集游科互动、时光坐标等企业,诞生《黑神话:悟空》《哪吒之魔童闹海》等现象级作品[11] - 西湖区25部作品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觉醒年代》《功勋》等斩获影视大奖,"宋城千古情"演出持续20年[11] - 区域内浙江大学、中国美院等高校培育"艺术+科技"复合人才,文创企业超2万家,艺创小镇汇聚3000余家数字文创企业及800余名专业人才[12]
四川中行: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倾注金融动力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5-30 08:46
金融支持科技创新 - 四川中行聚焦人工智能、高端装备、低空经济、消费升级等领域,优化信贷政策,健全产品服务体系,为四川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金融支持 [1] - 该行推出"扩内需 促消费"十二条措施,计划投放超1000亿元贷款,服务住房、汽车、家居、养老、文旅等重点消费领域 [3] - 设立科技金融中心,在8家分支机构设立科技金融特色支行,形成全链条、全方位金融服务体系 [5] 医疗科技领域案例 - 成都博恩思医学机器人公司研发的微创手术机器人完成全球首例声门区肿瘤切除手术,价格仅为同类进口设备的三分之一 [2] - 四川中行为该公司提供1000万元两年期纯信用贷款,支持其技术创新 [2] - 该手术机器人结合精密机械控制与人工智能算法,大幅降低病人单次手术费用 [2] 数字文化产业支持 - 四川数字世界文化科技公司建立全国首个一站式行业综合服务平台,为游戏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金融服务 [2] - 四川中行一周内为其提供1000万元贷款,支持国产游戏产业发展 [2] - 双方还在授信、结算、现金管理等多产品领域展开合作 [2] 商业航天领域支持 - 成都国星宇航科技公司是国内领先的商业卫星互联网科技企业,面临研发周期长、资金需求大的挑战 [4] - 四川中行通过供应链金融优化其现金流管理,以纯信用模式和优惠利率提供融资支持 [4] - 该行是首批为该公司提供融资支持的银行 [4] 低空经济领域合作 - 四川中行携手中银金融租赁公司与四川沃飞长空科技发展公司达成合作 [4] - 提供"一点接入,全球响应"的一站式金融服务 [4] - 支持该低空出行领域头部企业拓展国际业务 [4] 科技金融创新举措 - 制订科技金融专属授信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提高业务办理效率 [5] - 落地四川地区国有大行首单科技企业并购贷款 [5] - 中银证券联合成都交子金控集团启动50亿元成都交子中赢创新发展基金,重点投向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前沿领域 [6]
卓易文化将藏品转化为数字资产
江南时报· 2025-05-28 14:15
公司动态 - 江苏卓易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在深圳文博会发布"紫砂·易"平台 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紫砂作品一壶一卡产品溯源 展示泥料、作者、制作工艺、流通价格等信息 [1] - 公司与华南版权服务大厅、南方文化产权交易所签约 共建华南"数版易"版权和IP创意孵化平台 推动"电商+版权+拍卖+交易"全链路模式落地大湾区 [1] - 公司推出"遇见东坡""龙耀丰登""龙德传人"三大全新IP项目 并联合多家机构发布"国文数字文创资产交易平台" [2] 商业模式 - 公司以紫砂产业为模板打造版权创新模式 解决文化产业"确真、确权、交易、流通、变现、传播"等痛点问题 [2] - 全链路模式已吸引超200家文化机构和科技企业洽谈合作入驻 并为多地地标产业提供落地方案与服务 [1] - 未来将整合多元业态 融合区块链、AI等技术 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文旅发展新模式 [2] 行业影响 - 公司创新模式推动紫砂艺术品从藏品向文化资产转型 [1] - 模式已引发行业共振 接待近二十批次省或地方文化产业部门领导专程考察 [1] - 将响应国家文化贸易"千帆出海"计划 推动全国非遗及优秀版权IP转化 促进全球数字文化产业与中国模式融合 [2]
文都南京 数字金陵
南京日报· 2025-05-26 02:34
南京数字文化产业概况 - 南京数字文化产业已形成互联网文化信息服务、数字内容生产、先进文化装备制造三大优势产业,2024年营收规模超1600亿元 [2] - 数字文化产业新业态对南京文化产业增加值贡献度超75% [2] - 南京拥有3100年建城史和近500年建都史,文化底蕴深厚,以"数"赋能展现城市文化新风采 [2] 政策支持与产业优势 - 南京出台《关于促进南京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实施方案》等多项政策,巩固数字文化产业优势 [3] - 本土龙头企业原力数字参与《哪吒之魔童闹海》等影视动画项目,2024年获评全国成长性文化企业30强 [3] - 艾迪亚与全球100多家知名影视游戏公司合作打造爆款产品,达斯琪在全息3D显示领域全球市场占有率领先 [3] - 洛普信息成为全球LED显示技术领军企业,稻草熊影视等文化企业已上市,出门问问成为"AIGC第一股" [3] 产业载体与创新生态 - 南京打造扬子江数字视听产业园、"秦淮有戏"微短剧基地、浦口区"短剧乡村"等产业载体,成为全国数字视听产业创新高地 [4] - 181家文化产业园区集聚文化企业和人才,成为项目建设"主阵地" [5] - 南京文化金融服务中心、大运河文化旅游发展基金为产业提供金融支撑 [5] 人才与科研资源 - 南京拥有50多所普通高校、120多个国家级研发平台、1个8000亿级和6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5] - 现有两院院士96人、创新创业中外院士超百人,在校大学生105.43万人 [5] 合作交流与项目推介 - 2025南京文化产业合作交流活动(深圳)展示270多个文化产业项目,主题为"文都南京 数字金陵" [1][2] - 30家南京数字文化企业通过AI交互、具身智能、全息显示等技术在深圳文博会展示创新成果 [3] - 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强调南京与深圳产业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巨大 [2] 文旅新场景与数字化转型 - "大梦红楼"沉浸式剧场、金陵小城元宇宙、德基博物馆数字艺术家Beeple全球首展等新场景推动文旅产业"流量"变"留量" [5]
除了“杭州六小龙” 浙江数字文化还有什么?
中国新闻网· 2025-05-24 01:09
浙江文化产业多元化发展 - 杭州"六小龙"企业(游戏科学、深度求索、宇树科技等)在深圳文博会上展示AI、机器人等数字文化技术成为焦点 [1] - 浙江展区以"文化与科技共融 历史与未来辉映"为主题 组织90家重点文化企业参展 设置"文化名片""数字未来""古韵今辉""非遗文创"四个板块 [1][3] - 良渚文明通过3D建模和数字肌理技术实现现代化展示 建成良渚古城数智体验馆 投入多个互动装置 [2][3] 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 - 越窑青瓷通过灯光展示 宋画场景通过VR技术重现 丝绸技艺融入当代时装设计 [3] - 良渚元素转化为现代设计语言 成为浙江文化输出的重要符号 [3] - 瑞安木活字印刷术等非遗项目通过跨界合作 开发为潮玩、文具和游戏IP [3][4] 非遗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 瑞安木活字印刷技术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急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4] - 木活字元素艺术装置和展馆建筑成为乡村"网红打卡点" 带动乡村经济发展 [4] - "非遗+"模式成为浙江乡村文化振兴的典型路径 [5] 浙江文化产业综合实力 - 浙江文化产业同时具备"六小龙"的科技实力 五千年文明的深厚底蕴 以及非遗共富的民生价值 [6] - 采用"古老文明+数字表达"的独特发展路径 既扎根历史又面向未来 [3] - 传统文化通过互动体验和现代设计重构 焕发新的生命力 [3]
江苏“智造+天团”在丝博会上开挂
新华日报· 2025-05-23 00:26
展会概况 - 第九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暨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在西安举办,江苏组织50余家省内企业参展,细分为物联网与数字经济、未来科技、生物医药与健康、新能源与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集成电路共六大产业展区 [1] - 展会聚焦科技元素与硬核产业、日常生活与文旅新场景的结合,展示新质生产力最新成果 [1] 家纺产业数字化转型 - 江苏纺知云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家纺AI平台纺知云,专注于家纺画稿和电商图的智能生成,提供从画稿到产品拍摄的一站式服务,已有500余家企业入驻 [2] - 公司核心产品DeepHome纺知一体机有助于形成企业知识库,便于多部门协调,助力纺织产业数字化转型 [2] 低空经济与无人机技术 - 南京大翼航空科技有限公司为无人机提供后道信息整合,推出风筝线无人机管理系统、飞驳空地协同系统,服务于应急、消防等部门,2024年营收3300万元 [3] - 东台联合飞机科技有限公司为现代农业研发生产植保无人机,为应急消防研发无人直升机 [3] 机器人及智能环保技术 - 无锡无界探索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出人形体感交互、人形投篮等多种机器人 [3] - 江阴明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利用"物联网+区块链"技术研发生产线下智能危废云仓,开发小微危废监管系统,已广泛应用于无锡、苏州、扬州等城市 [3] 新能源与储能技术 - 徐州徐工新能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为新能源商用车、工程机械提供储能补能一体化解决方案 [3] 太阳能电动车与数字人技术 - 江苏来能科技有限公司推出太阳能电动车,时速最高25码,续航75公里,九成以上供应外贸出口,远销至法国、西班牙、美国等20余个国家 [4] - 江苏物润船联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繁音智慧AI屏,支持政务服务、酒店大堂、商场导购等多元场景的答疑解惑,已在张家港政务服务中心等地使用 [4] 法律科技服务 - 南京通达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推出海睿法律大模型,具备法律语言理解、知识问答、分析推理和文本生成能力,已在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徐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等实现落地应用 [5][6] 文旅科技应用 - 无锡视美乐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专注文旅景区投影,已有1万余个服务案例,遍布全国多个省市 [7] - 南京牛首山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推出"数智牛首"AR智慧导览项目,通过AR、AI等技术将牛首山历史人文资源"活化",创新推出东禅心旅、AR云游打卡等数字化体验项目 [7]
阅文书园 落地深圳
深圳商报· 2025-05-22 16:46
文博会参展情况 - 公司作为中国数字文化领先企业参加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上海展区和腾讯展台同步亮相,展示精品内容、文化出海及IP全链路开发成果 [2] - 公司在文博会上首发首个IP综合体验项目"阅文书园" [2] 战略合作与IP开发 - 公司与深圳出版集团、深圳广电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在深圳"湾区之眼"落地首个IP综合体验空间"阅文书园" [2] - "阅文书园"将构建"阅读+IP周边+互动体验+社交活动"的年轻人文化消费新业态,助力深圳城市IP与文化建设 [2] - 该项目将作为IP运营的创新试验场,通过阅读活动、沉浸式文化体验推广全民阅读,同时打造以IP为纽带的文化社交空间 [2] 深圳文化IP深耕 - 公司连续两年举办深圳网络文学征文大赛,第二届于今年4月启动,聚焦科幻题材,征集兼具科技内核与人文关怀的优质作品 [3] - 大赛从"书写奇迹"到"探索未来",持续挖掘具有深圳特色和版权价值的优秀作品 [3] 十周年IP成果展示 - 2025年是公司成立十周年,在文博会上集中呈现20大代表性IP,包括《庆余年》《全职高手》《诡秘之主》等爆款作品 [3] - 这些IP通过实体书、影视、衍生品等多元形态为观众带来沉浸式中国故事体验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