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网络影视剧
icon
搜索文档
好评中国|数字化赋能,让文化瑰宝焕发新生机
环球网· 2025-09-16 09:13
网联世界,数暖生活。截至202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1.23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9.7%。持续丰富 的互联网基础资源夯实了数字经济的发展基础,支撑起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比如,随着数字技术日 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文化传承与创新迎来新机遇。通过数字化赋能,实现历史文化遗 产保护与发展路径的转型升级,将推动文化创新持续发展。在技术赋能下,中国网络文学、网络游戏、 网络影视剧等文化"新三样"也正在加速出海步伐。 做好数字化文章,更好呈现历史文化遗产的本真面貌和丰富内涵。借助数字科技,有助于打破学科壁 垒,促进跨界融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本次论坛围绕"保护 传承""技术 创新""产业 赋能""开放 共治"四个议题展开对话与交流,探索数字化赋能文化遗产保护的新方法、新路 径;还将举办文化遗产数字化工作组专题会议、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研修院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主题研 修班,搭建文化遗产数字化交流合作的国际平台。 以史育人、以文化人,增强全民族的文化自信。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也正处于实 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互联网+"语境下,通过数字化赋能,能够更好地发 ...
“十四五”期间文化产业增速超过诸多传统行业 一组数据带你了解
搜狐财经· 2025-09-13 09:49
文化产业规模与增长 - 2024年全国文化产业营业收入达191423亿元创历史新高 同比增长7.1% [1] - 文化服务业营收109134亿元 占比57% 增速达7.4% 对产业增长贡献率59.1% [1] - "十四五"期间文化产业增速超越多数传统行业 成为国民经济核心增长板块 [1] 文化出海表现 - 网络文学/影视剧/游戏在海外市场取得突出成绩 [1] - 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全球票房159亿元 位列全球影史第五 中国影史第一 [1] 服务贸易发展态势 - 2025年1-7月旅行服务进出口总额12594.6亿元 同比增长10.4% [3] - 旅行服务出口增速达62.9% 进口增长3.9% [3] - 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适用范围扩至55国 推动外国居民在华消费增长 [3] 产业融合与政策支持 - 文化产业与科技/旅游/金融深度融合 催生文化新质生产力 [1] - "十五五"期间文旅融合前景广阔 政策推动下将发展为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 [3] 旅行服务出口定义 - 指外国居民在中国境内消费服务与商品所产生的外汇收入 属于无形贸易 [3] - 涵盖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消费 具有综合性特征 能带动多行业协同发展 [3]
191423亿元,创新高!“数”里行间感受文化产业蓬勃活力
央视网· 2025-09-13 08:01
行业整体表现 - 文化产业在"十四五"期间增速超过诸多传统行业 成为国民经济中极具活力的重要板块 [1] - 2024年全国文化产业营业收入达191,423亿元 创历史新高 同比增长7.1% [3] - 文化服务业2024年营业收入109,134亿元 同比增长7.4% 占文化产业总收入57% [3] - 文化服务业对文化产业营收增长贡献率达59.1% [3] 文化出海表现 - "文化出海"在"十四五"期间表现尤为亮眼 网络文学、网络影视剧、网络游戏在海外市场屡创佳绩 [6] - 影视作品《哪吒之魔童闹海》全球总票房达159亿元 位列全球影史票房第五 中国电影票房第一 [6] 服务贸易与文旅融合 - 2025年1-7月旅行服务进出口达12,594.6亿元 同比增长10.4% [8] - 旅行服务出口增长62.9% 进口增长3.9% [8] - "十五五"时期文旅融合前景广阔 文旅产业将发展成为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 [8]
报告:中国已与30余个国家互办文化和旅游年(节)
中国新闻网· 2025-09-10 11:23
文化和旅游交流合作成果 - 中国已与30余个国家互办文化和旅游年(节) [1] - 一体推进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和驻外旅游办事机构建设 [1] - 2024年中国入境游客达1.32亿人次 入境游客总花费942亿美元 [1] - 文学作品、网络游戏、网络影视剧、潮玩等文化产品成功出海 [1] - 文化产品带动相关取景地成为热门入境旅游目的地 [1] 便利化措施和市场促进 - 实施入境旅游促进计划 推出优化签证、支付、退税等便利化举措 [1] - "中国游"和"中国购"成为海外民众新时尚 [1] -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和旅游协同发展 [1] - 促进海峡两岸文化和旅游交流合作 [1] 未来发展计划 - 深化文化和旅游交流合作 践行全球文明倡议 [2] - 畅通双多边政府间合作渠道 丰富民间交往形式 [2] - 加强与国际组织沟通协作 办好中外文化和旅游年(节) [2] - 提升入境旅游便利化和国际化水平 [2] - 持续实施入境旅游促进计划 推出国际旅游精品线路和目的地 [2] - 深化与港澳台地区文化和旅游交流合作 [2]
时代专论丨中国式现代化与文化强国建设
文化强国建设核心观点 - 文化强国建设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关系到民族复兴和国际竞争力提升[1][2] - 中国式现代化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与西方现代化以资本为中心的模式有本质区别[2] - 文化繁荣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通过思想引领、精神支撑和价值指引发挥作用[4] -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是赢得战略主动的关键,需要增强国际传播效能和话语权[5] - 新时代文化建设已取得历史性成就,包括理论创新、文化活力迸发和国际影响力提升[6][7][9] 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 文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数字文化产业成为消费"新引擎"[7] - 文化和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多地文旅项目火爆出圈,"文艺+文旅"融合效应显著[7] - 文化科技融合孕育新型文化业态,如网络文学、游戏、影视剧等"新三样"在海外广受欢迎[9] - 首款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成为全球爆款,展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9] - 文化贸易结构优化,高附加值文化产品占比持续提高[9] 文化体制机制改革 - 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了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10] - 出台多项文艺发展政策文件,完善创作生产传播的引导激励机制[10] - 改革学术评价体系,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深化拓展[13] - 探索"非遗+"跨界发展和多渠道运营机制,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结合[14] - 改进国际传播方式方法,推进中国故事全球化、区域化、分众化表达[17] 文化创新发展方向 - 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深化党的创新理论研究[13] -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挖掘精神内涵[14] - 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实现数字化赋能[18] - 完善文化人才培养激励机制,营造有利于创新创造的文化生态[18] - 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推出反映当代中国生活的作品走向世界[17]
重构国际传播格局讲好中国发展故事
经济日报· 2025-06-03 22:30
国际传播格局重构 - 推进多渠道、立体式对外传播格局建设,创新网络外宣[1] - 初步构建多主体、立体式大外宣格局,但仍面临"他塑"形象问题[1] - 需在全球经济秩序调整与文明发展范式转型中构建中国话语体系[2] 制度与文化优势 - 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可整合文化、经贸等多领域资源[2]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提供国际传播动力[2] - 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成果为国际传播提供丰富素材[2] 数字技术应用 - 数字技术改变信息生产传播方式,推动跨媒介叙事[4] - 需建设国际传播数据处理中心实现精准化分众传播[4] - 社交媒体、短视频等新兴媒介丰富内容表现形式[4] 文化产品出海 - 网络影视剧、文学、游戏成为文化出海"新三样"[5] - 需探索文化产品数字化多样态增强国际竞争力[5] - 文化产品海外市场份额持续扩大[5] 经济话语权建设 - 需从经济发展权、规则制定权等多维度提升经济话语权[6] - 立足中国经济发展实践创新国际表达方式[6] - 强化多边平台议题设置能力参与全球治理改革[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