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curities

搜索文档
★两类特别国债首发落地 MLF加量操作 政策工具协同发力呵护流动性
上海证券报· 2025-07-03 01:56
财政与货币政策协同发力 - 财政部启动中央金融机构注资特别国债与超长期特别国债首发,总规模达2860亿元,体现积极财政政策靠前发力 [1] - 央行宣布开展6000亿元MLF操作,实现5000亿元净投放,为连续第二个月加量续作且幅度显著放大 [1][3] - 财政支出节奏前移叠加货币工具加量续作,共同构筑稳投资、促消费、稳预期的政策合力 [1][3] 特别国债发行细节 - 中央金融机构注资特别国债首期发行1650亿元(5年期,票面利率1.45%),全年计划发行5000亿元,资金用于补充国有大行核心一级资本 [1][2] - 超长期特别国债首日发行1210亿元(20年期500亿元利率1.98%,30年期710亿元利率1.88%),全年计划发行1.3万亿元,期限涵盖20/30/50年 [1][2] - 超长期特别国债重点投向"两重"和"两新"项目,助力经济结构优化和高质量发展 [1][3] 经济数据与政策效果 - 一季度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同比增长5.8%,较去年全年加快1.4个百分点 [2] - 3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9%,较1-2月上升1.9个百分点,1-3月累计增长4.6%较去年全年加快1.1个百分点 [2] - 5000亿元银行注资按"8倍乘数效应"可撬动4万亿元信贷增量,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3] 政策协调与市场影响 - 央行大幅加量续作MLF体现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积极协调,为政府债券发行营造良好环境 [3][4] - 二季度政府债券供给可能加速,发行高峰预计集中在5-10月,央行将通过多元工具对冲资金面压力 [4]
★科创板深化改革"1+6"政策落地 更好服务优质科技企业
证券时报· 2025-07-03 01:55
科创板深化改革政策 - 证监会发布《科创板意见》,通过设置科创成长层增强制度包容性和适应性,更好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 [1] - 改革将提升中国股市对各类科技企业的接纳能力,覆盖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盈利水平的科技型企业,吸引更多长期资金和专业机构投资者参与 [1] 科创成长层设置 - 科创成长层重点服务技术有较大突破、商业前景广阔、持续研发投入大但目前未盈利的科技型企业 [2] - 现有和新注册的未盈利科技型上市公司将全部纳入科创成长层,存量未盈利科技型企业共有32家 [2] - 科创成长层企业股票简称后统一设置特殊标识"U",提高摘除"U"的标准,要求定期披露未盈利原因及影响 [3] 投资者保护与制度创新 - 改革要求证券公司强化投资者风险评估,组织个人投资者签署专门风险揭示书 [3] - 发行上市等基础制度保持不变,投资者资金门槛不变,确保投资者知情权 [3] - 推出6项改革举措,包括试点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和IPO预先审阅机制 [3] 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 - 试点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帮助审核机构和投资者增强对企业科创属性、商业前景的判断 [4] - 仅针对第五套标准企业开展小范围试点,资深机构投资者入股情况作为审核注册参考,不构成新上市条件 [4] IPO预先审阅机制 - IPO预先审阅机制针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企业,减少发行上市阶段的"曝光"时间,保护企业信息安全 [4] - 企业可在正式申报IPO前申请交易所预先审阅,相关信息不公开,正式提交后加快审核注册 [4] - 预先审阅阶段的问询和回复需一并对外披露,确保信息披露质量 [5] 改革特点与市场影响 - 改革突出"稳"字,坚持试点先行,严格限定条件,小范围试点 [6] - 上交所将严格把关企业科创属性和持续经营能力,督促提高申报质量 [6] - 新增13个科创板指数、40多只科创板ETF上市,促进中长期资金向新质生产力集聚 [6] 风险防控与监管 - 建立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黑名单"制度,严厉打击利益输送、商业腐败等违法违规行为 [7] - 对上市不满3年的科创板上市公司吸收合并,严格落实限售期监管要求 [7] - 强化监管执法,从严打击科创板欺诈发行、财务造假等违法行为 [7]
券商A股股权承销格局重构:国泰海通超越“三中一华”登顶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7-02 16:42
行业格局变化 - 2025年上半年A股股权承销金额合计超7000亿元,主要由交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的大额定向增发(合计5200亿元)推动 [1][2] - 行业整合加速,国泰海通通过战略合并以1233.77亿元股权承销规模超越传统"三中一华"成为行业第一 [1][2] - 头部券商集中度显著,前五名(国泰海通、中信证券、中信建投、中金公司、华泰联合证券)合计占据68%市场份额 [2] 券商业务表现 - 国泰海通在股权承销(1233.77亿元)、科创板IPO(26.37亿元)、创业板IPO(21.6亿元)和定增业务(1175.39亿元)均居首位 [2][3] - 中信建投IPO承销规模84.31亿元排名第一,华泰联合证券北交所IPO承销11.69亿元领先 [2][3] - 再融资业务中前五名券商合计占69%份额,可转债承销前三名为中信证券(68亿元)、中金公司(53.57亿元)、华泰联合证券(34.5亿元) [3] 业务发展趋势 - 上市券商一季度投行业务净收入同比增长5.39%,扭转下降趋势 [4] - 资本市场改革推动IPO常态化,港股新股上市潮为投行创造增长空间 [4] - 头部券商凭借优质客户资源、跨境服务能力及并购重组优势,预计2025年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4][5]
低成本融资窗口开启,银行发行科创债热情高涨
快讯· 2025-07-02 12:00
科创债市场发展 - 自5月份债券市场"科技板"落地以来,各类主体发行的科创债持续放量 [1] - 截至6月30日,全市场已发行387只科创债,发行规模超5800亿元 [1] - 科创债票面利率普遍较低,多数债券利率在2%以下 [1] 科创债发行主体分析 - 中小银行通过发行科创债拓宽融资渠道并降低负债成本 [1] - 科创债有助于中小银行支持地方科技企业发展 [1] - 科创债发行可提升银行品牌影响力并实现资本市场业务增量 [1]
国投资本首位女掌门,面对一盘金融大棋
搜狐财经· 2025-07-02 10:41
公司高层变动 - 崔宏琴当选为国投资本第九届董事会董事长,接替因工作调动辞职的段文务 [1] - 崔宏琴为国投资本首位女性掌门人,拥有丰富财务背景,曾任国投财务董事长、总经理等职 [2][3] - 段文务调任中国五矿集团党组成员、总会计师,属于央企系统内晋升 [5][6] 子公司管理层调整 - 国投证券总经理王苏望拟升任董事长,接替段文务 [2][7][21] - 国投证券2023-2024年高管变动频繁,包括原董事长黄炎勋退休、总经理王连志离任等 [19][20] 财务表现 - 2024年国投资本总资产3024.01亿元,同比增长7.96%,归母净利润26.94亿元,同比增长14.32%,但营收同比下降13.76% [10][12][14] - 子公司业绩分化:国投证券净利润同比增长30.49%,国投瑞银基金净利润增长8.67%,国投泰康信托和国投期货净利润分别下降29.75%和15.69% [14] 国投证券业务分析 - 证券板块贡献集团超七成收入,2024年总资产2769.10亿元,归母净利润25.30亿元 [15][16] - 自营业务营收同比大增834.62%,但投行业务营收下降45.11%,经纪、资管、信用业务均有小幅下滑 [16][17] - 投行业务转型产业投行,聚焦产融结合与国投集团产业链协同 [18] 战略布局与挑战 - 国投资本定位为"产融协同、以融助产"的央企金融平台,旗下涵盖证券、信托、基金、期货等多元金融业务 [9][15] - 新任董事长需解决国投证券投行业务发展、国投泰康信托转型、国投瑞银基金排名提升等核心问题 [22]
第三届申万宏源证券ETF实盘大赛火热来袭
申万宏源证券上海北京西路营业部· 2025-07-02 02:00
宏源证券 屈由厂宏源ETF实惠尺层 元 以赛促学,玩转ETF投资 报名开始 比赛开始 报名结束 比赛结束 6月18日 8月29日 9月5日 6月12日 赛事背景 2024年资本市场迎来政策红利,ETF凭借分散风险、 易便捷等优势,成为投资者重要选择。 值此机遇, 申万宏源证券携手多家基金公司正式启动第 三届ETF实盘大赛,打造专业实战平台,助力投资者提升 配置能力。新手可学习成长,老手能切磋技艺,共同把握 市场机遇,力争共享投资红利。 主办方 t 春密 助 的 门星动 5大赛事亮点 亮点1 老牌券商底蕴,专业ETF服务 申万宏源证券作为国内历史悠久的综合性券商,凭借深厚的市 场积淀和专业的投研能力,为投资者提供全市场ETF交易支 持。本次大赛支持沪深市场所有场内ETF品种(货币ETF除 外),助力投资者把握不同市场机会。 直占7 公司专业投资顾问每周带来最新的点评资讯,解读市场热点, 让你的每笔交易都有专业智囊的支持! 站式ETF投教专区 为了帮助ETF投资者迅速补充知识"电量",本次大赛专设【大 咖论市】、【大赛专区投教视频】、【ETF理财课堂】等模 块,一站式帮助投资者了解投教知识。 亮点3 互动有礼、边 ...
锦龙股份: 关于重大资产出售之标的资产过户完成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7-01 16:41
交易概述 - 公司通过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方式向东莞金控和东莞控股组成的联合体转让东莞证券30,000万股股份(占总股本20%)[1] - 本次交易构成《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规定的重大资产重组[1] 交易实施情况 - 标的股份已完成股东名册变更及交割手续[1] - 受让方已分两笔支付全部交易对价:第一笔90,870.168万元在协议生效后3个工作日内支付,第二笔90,870.168万元在股东名册变更后1个工作日内支付[1][2] 中介机构意见 独立财务顾问(广发证券) - 交易决策及审批程序符合《公司法》《证券法》《重组管理办法》等法规要求[2] - 未发现交易实施情况与披露信息存在重大差异[2] - 除董事会秘书及标的公司部分高管变更外,公司及标的公司治理层未发生其他变动[2] 法律顾问(金桥百信律所) - 《股份转让协议》已生效且交易对价支付完毕[3][4] - 公司已履行信息披露义务且未发现资金占用或违规担保情形[4] - 相关承诺方未违反《重组报告书》披露的承诺条款[4] 后续事项 - 交易各方需继续履行协议及承诺[2] - 公司需完成法律法规要求的后续信息披露[2]
粤开证券新一届领导班子亮相,连续两年分红开新局
南方都市报· 2025-07-01 11:36
公司治理与人事变动 - 粤开证券完成董事长及高管团队换届,郭川舟当选新任董事长,其现任控股股东广开控股党委书记兼董事长[2] - 高管团队保持稳定,6位原高管续聘,新增苏锋为副总裁兼董事会秘书[2] - 新一届高管团队包括总裁崔洪军、联席总裁雷杰等7人,80后占比提升,兼具投行、金融科技等专业背景[5][6] - 治理结构体现"控股股东董事长兼任券商董事长"模式,强化与区域战略协同[4][5] 新任董事长背景 - 郭川舟拥有深厚产业背景,曾主导广开控股投资小鹏汽车、文远知行等标杆项目,并推动发行广州首单产业园REITs[4] - 职业履历覆盖广州开发区招商、金融管理及产业投资领域,曾任凯得投资控股董事长等职[4] 财务与业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8.86亿元(同比+29.35%),归母净利润1.31亿元,净资产收益率2.35%(提升1.7个百分点)[7] - 固定收益投资贡献突出,财富管理品牌"粤管家"新增资产及客户数实现两位数增长[7] - 投行业务聚焦产业投行,获"君鼎奖",REITs布局成效显著,资管产品业绩排名行业前列[7][8] - 连续第二年实施现金分红,与股东共享发展成果[7] 战略规划与行业定位 - 未来将深化"产业投行+财富管理"双轮驱动,重点服务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9] - 依托大湾区产业政策及股东资源,打造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闭环[9][10] - 目标成为"一流精品特色券商",强化金融支持硬科技及科研成果转化[9][10]
一连三张罚单,中信证券分公司遭浙江证监局责令改正
南方都市报· 2025-07-01 11:29
中信证券分支机构违规事件 - 浙江证监局对中信证券浙江分公司和绍兴分公司采取责令改正的行政监管措施 [2] - 绍兴分公司从业人员吴雪嫦存在提供测试答案、返还业绩奖励、向未签约客户提供投资建议等违规行为 [2] - 浙江分公司被指出合规管理不到位 绍兴分公司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内部控制和廉洁从业风险防控方面存在不足 [2] 中信证券员工违规交易事件 - 安徽证监局对中信证券时任信息技术中心高级经理李海鹏进行行政处罚 因其利用未公开信息进行趋同交易 [3] - 李海鹏通过公司CRM系统权限获取基金持仓等未公开信息 控制多个账户交易 被没收违法所得213.14万元并罚款同等金额 [3] 中信证券内控管理问题 - 年内多次被监管机构点名 反映出公司在分支机构合规管理和员工行为监控方面存在系统性不足 [2][3] - 从业人员违规事件涉及投资顾问和信息技术岗位 显示内控漏洞覆盖前中后台多个业务环节 [2][3]
男子卖8公斤黄金,净赚312万元!金店老板:每天都接近30通咨询电话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1 10:32
黄金市场动态 - 浙江温州温先生出售8公斤黄金获得612万元 净收益约312万元 当初购入价为每克300元 [2] - 黄金回收业务较2022年金价上涨前提升50% 温州某黄金批发门店每天接到20-30通咨询电话 平均每1-2个月出现百万元级回收订单 [3] - 7月1日主要金饰品牌报价:周生生1000元/克(涨15元) 老凤祥999元(涨12元) 老庙995元/克(涨11元) 周大福998元/克(涨9元) [7] 黄金价格走势 - 2023年上半年现货黄金累计涨幅超25% 成为表现最佳大类资产 [8] - 7月1日现货黄金突破3340美元/盎司 报3347.048美元/盎司 当日涨幅超1.3% [8] - 美元指数跌至96以下 创2022年3月以来新低 年初至今下跌近11% 为1973年以来最差同期表现 [9] 机构观点 - 银河证券预测2025年下半年COMEX黄金价格中枢可能突破3300美元/盎司 极端情况下或冲击3500美元/盎司 [10] - 东吴证券预计2025年新兴市场央行将维持800-1200吨/年的黄金购买量 [11] - 平安证券认为贵金属价格中枢有望抬升 白银可能进入补涨阶段 [12] 黄金回收案例 - 黄金回收大单频现 从前被行业热议的大单现在已成为经营常态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