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地产

搜索文档
释永信独揽寺内外合作大权,2025被查事件揭商业帝国核心运作
新浪财经· 2025-07-28 00:27
权力垄断的运作机制 - 决策权高度集中在释永信个人手中,所有合作项目无论规模大小均需其最终拍板,形成"一支笔"决策模式 [1] - 海外扩张战略完全由其主导,包括柏林、伦敦等40余家"海外中心"及美国130余家武馆的建立 [3] - IP商业化涉及700余项商标注册及开光商品电商销售,均需其批准执行 [3] - 释永信同时担任宗教领袖和商业实体实际控制人,模糊了信仰与资本的边界 [3] 权力失控的制度性根源 - 少林寺内部缺乏制衡机制,传统佛教戒律未能有效约束方丈行为 [3] - 寺院资金与关联公司账目混淆不清,从未公开审计 [3] - 外部监管缺位,商业行为如2022年4.52亿竞拍郑州商业用地时资金流向未受实质性审查 [4] - 2015年弟子举报索要700万元"供养",官方调查仅认定部分款项属"自愿布施",未深究财务漏洞 [4] 权力异化的系统性后果 - 传统供养制异化为寻租工具,门票收入、项目资金被挪用,形成"功德箱变提款机"循环 [4] - 海外资产如澳大利亚酒店、高尔夫球场等购置由释永信直接决策,资金跨境流动无透明记录 [5] - 弟子因不满商业化过度还俗下山,直言"太热闹了,不如去更繁华处谋生" [4] 事件反思与制度警示 - 释永信模式本质是"威权+资本"的冒险,短期成功(14人破庙发展为千亿IP帝国)终因财务黑箱、戒律失守而溃败 [5] - 宗教机构若缺失"决策委员会+独立审计+戒律监督"的制衡框架,绝对权力必然吞噬信仰根基 [5] - 社会舆论质疑商业化是否必然导致异化,或权力垄断催生系统性腐败 [5]
港资加速“抄底”:1.1万亿消费只是表象,千年商都更有性价比
搜狐财经· 2025-07-27 05:51
广州港资商业发展现状 - 广州高档商业体主要由港资企业运营,包括太古汇、天环、K11、IGC等超级商业IP,这些项目在全国范围内设计包装、品牌意识和招商运营均处于领先地位[1] - 近年来港资企业加速布局广州商业市场,将广州从"商业洼地"转变为港资争抢的"流量码头"[1] - 港资商业在广州消费市场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广州太古汇商场租用率达100%,领展中国内地物业组合总收益同比增长29.7%[19] 港资商业新项目动态 - 瑞安新天地首度进入广州,启动占地5万平方米的新青水泥厂工业遗存活化工程,计划2025年完成概念设计,2026年开工[3][5] - 广州聚龙湾太古里将于2027年上半年分阶段落成,将成为全国第五座太古里和粤港澳地区首座滨水太古里[6][8] - 太古汇将进行扩容改造,商场面积从13.8万平增至约20万平[8] - K11 Select项目预计今年开业,定位为"未来生活+",涵盖住宅、商业、办公等复合业态[10] - 新鸿基在广州南站建设86万㎡的TOD项目ICC,预计2025年起分阶段落成[12][15] 港资商业运营特点 - 港资商业构建沉浸式消费场景,如天环广场以"城市中央公园"形态成为现象级项目[19] - 港资商业注重长期运营能力,将商场生命周期无限延长[19] - 港资企业擅长旧改项目,如瑞安新天地的"天地模式"和广州新青水泥厂改造项目[5][23] 广州商业市场优势 - 2024年广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1万亿元,近四年平均增速4.5%[20] - 广州拥有272个城中村,2025年计划完成城中村改造投资1000亿元以上,释放大量旧改机会[21][22] - 相比其他一线城市,广州拿地成本更具性价比,并提供政策支持[20] 港资与广州的协同效应 - 港资商业为广州带来高质量发展与创新活力,如天环广场2024年引进25家品牌首店位列广州第一[20] - 广州消费市场潜力与活力吸引港资企业加速布局[20][25] - 港资企业与广州形成"双向奔赴"关系,相互促进发展[16][24]
“精彩夜上海”系列活动启幕 5个夜经济人气地标、夜生活好去处发布
解放日报· 2025-07-27 03:55
夜间经济人气地标 - 新天地——太平湖区域以"石库门+漫步式夜生活"为特色,汇聚多国料理、艺术展览、主题酒吧与音乐节庆 [1] - 吴江路——丰盛里区域以"露台经济"为特色,路易号巨轮打造"静安夜航" [1] - 西岸梦中心区域以"水岸多元业态"为特色,打造"艺术+空间+消费"滨水休闲集聚区 [1] - 陆家嘴富都滨江——正大区域以"浦江夜景"为特色,联动浦东美术馆、东方明珠等购物旅游休闲场所 [1] - 豫园区域以"东方美学"为特色,体现"传统与现代交融、商业与文化共生" [1] 夜生活好去处 - 静安大悦城"夜食天台"引入"餐饮+现场演出+摩天轮"复合业态,营业至凌晨2时 [2] - 普陀"环球不夜港"集国际风尚购物、环球特色美食、沉浸式文化娱乐、常态化人气活动于一体 [2] - 杨浦"活力大学路"以"夜间文化社交聚场"为核心,构建多维夜生活矩阵 [2] - 闵行"首尔夜市"打造沉浸式、场景化文化消费体验中心 [2] - 长宁"上生·夜未央"融合"文化体验+美食消费+夜间社交" [2] 活动启动 - "精彩夜上海"系列活动由市领导华源出席并启动 [3]
外资巨头与浙企联手投 30 亿抄底中国房地产,会带来什么影响?
搜狐财经· 2025-07-26 12:03
外资加速布局中国商业地产 - 全球资管巨头施罗德资本与西子国际合作成立30亿基金,专注收购长三角地区打折的写字楼和商场 [1] - 美国汉斯集团、新加坡淡马锡等外资近期密集在中国注册私募基金,瞄准商业地产降价机会 [1] - 上海静安区泰禾大厦以6.6亿成交(原价16亿),单价3.6万/平米,低于周边二手房价格 [1] 市场交易数据与策略 - 上海上半年大宗物业成交额158亿,同比下降但外资占比升至45% [1] - 外资偏好收购"有瑕疵但底子好"的资产,如西子国际10亿购入静徕坊写字楼(施罗德五年前15亿买入后亏损出售) [3] - 消费类REITs受青睐,大家保险与加拿大养老金12.9亿收购四座购物中心 [3] 政策驱动与商业模式创新 - 6月外汇局放开外资购买商业房产限制,直接推动施罗德与西子合作 [3] - 外资主导业态改造:案例显示商场五楼被要求改为宠物SPA和电竞馆,租金预期翻三倍 [3] - 西子国际负责物业改造,施罗德引入国际租客,形成资源互补 [3] 行业影响与争议 - 外资介入加速优质资产流动,可能促进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 [5] - 市场出现两极分化:外资3万/平米收购写字楼,住宅挂牌6万/平米却滞销 [3] - 社区商户反映改造后房租上涨五倍,引发消费能力担忧 [3] 战略布局逻辑 - 施罗德通过合作巩固中国市场地位,为机构投资者开拓新渠道 [3] - 消费类基础设施(如商场)符合政策导向,在利率下行期具备收益率优势 [3] - 外资押注长期价值,认为当前折价资产十年后可能翻盘 [1]
变现520亿,王健林还在卖家当
商业洞察· 2025-07-26 07:56
核心观点 - 王健林近期密集出售旗下核心资产包括快钱金融30%股权、万达酒店管理公司100%股权及55座万达广场,累计变现超520亿元[7][28][40] - 资产处置呈现大幅折价特征,如快钱估值较入手时缩水70%至8亿元[24],反映公司面临严峻流动性压力[43] - 接盘方多为战略合作伙伴,如中国儒意柯利明连续接手万达电影及快钱股权[12][26],同程旅行收购酒店资产[28] - 万达商管仍存439亿元短债压力,但通过资产处置维持了公开市场零违约记录[44][45] 资产处置详情 快钱金融交易 - 交易金额2.4亿元对应30%股权,公司整体估值8亿元,较2014年3.15亿美元收购68.7%股权时的30亿元估值缩水73%[14][24] - 快钱曾年交易流水超2万亿居行业第四,但当前排名已跌出前十[15][20] - 业务覆盖4亿个人用户及650万商业伙伴,对接200余家金融机构[18] - 买方中国儒意计划将支付业务与流媒体、游戏及影院业务协同[25] 酒店资产出售 - 万达酒店管理公司以24.9亿元出售,含204家在营酒店(4万间客房)及376家待开业酒店[29] - 2024年该板块营收8.9亿港元,净利润2156万港元,净资产13.48亿港元[33] - 交易含十年竞业限制条款,万达仅保留1亿元体量的海外业务[35][36] 万达广场处置 - 年内累计出售55座广场,其中48座打包交易金额达500亿元[40] - 剩余核心资产包括200座自持广场及珠海万达商管40%股权[41] 债务与治理结构 - 大连万达商管短债439亿元,货币资金151亿元,存在288亿元资金缺口[44] - 通过资产处置资金维持兑付,如使用同程1.249亿诚意金兑付2.64亿债券[47] - 珠海万达商管董事会10席中王健林仅控4席,CEO职位由战投方太盟代表接任[52][53] - 关联公司累计被执行50亿元,王健林个人4.43亿元股权遭冻结[50][51]
破解新业态活力的独特密码
经济日报· 2025-07-26 02:23
非标商业的定义与特点 - 非标商业即"非标准化商业",体现在建筑形态、业态组合、运营策略等方面,强调独特性[1] - 通过开放型空间设计、创新业态组合、沉浸式场景营造和鲜活内容体验打破传统商场格局[1] - 叠加在地文化,让不同场景在同一空间和谐共生,重新点燃消费者热情[1] - 以源源不断的内容输入贯穿常态化运营,实现"一店千面"的持续更新[1] 非标商业的消费趋势 - 反映消费心理变迁,消费者追求通过消费展现个性、传递态度、表达品位[1] - 通过在地文化挖潜、特色业态搭配、高频社群互动满足消费者精神需求[1] - 大吉巷等非标商业综合体将购物变成主题体验之旅,契合"悦己消费""情绪消费"热潮[2] - 为年轻人提供构建独特身份标签的"社交货币",实现超越购物空间的情感连接[2] 非标商业的发展背景 - 传统商场全球快速复制导致高度雷同,消费者产生"审美疲劳"[2] - 传统商业过于追求坪效而忽视消费体验感,亟待重新审视发展模式[2] - 2024年商务部推动"一店一策"改造,鼓励发展融合型、时尚型、策展型商业[2] - 城市更新推动废旧厂房改造、传统商场升级,激活存量空间[2] 非标商业的运营挑战 - 独特调性可能随数量增加被稀释,需平衡独特性和商业规模[3] - 精准客群定位、精细业态搭配、精心内容策划是基本功[3] - 适度破圈扩大影响力但切忌盲目复制,避免失去"非标"内核[3] - 需回归当地特色和消费需求挖掘,保持"非标"本质超越"网红效应"[3]
一周文商旅速报(7.21-7.25)
财经网· 2025-07-26 02:21
龙湖天街杭州萧山项目 - 龙湖集团与萧山经开区国控集团联合打造首个商业综合体项目,首次将天街品牌引入萧山 [1] - 项目商业体量达9.7万平方米,预计2029年开业,采用品牌授权开发运营模式 [1] 领展房产基金高管变动 - 行政总裁王国龙将于2026年6月底前退任,董事会启动继任者甄选程序 [1] - 王国龙任职16年,退任后将协助公司过渡,同时卸任执行董事职务 [1] 北京电影消费促进活动 - 暑期国庆惠民观影活动覆盖270余家影院,总惠民金额超1000万元 [1] - 活动包含限时特惠、购票立减等四大措施,政府与市场主体联合投入 [1] 海南自贸港封关政策影响 - 中国中免A股涨停价达70.84元/股,港股单日涨幅超19%,创2024年10月以来新高 [1] - 海南自贸区概念股集体爆发,康芝药业等多股涨停,封关时间确定为2025年12月18日 [1] 世联行人事变动 - 董事薛文因个人原因辞职,原定任期至2025年12月,未持有公司股份 [2] 泰禾大厦资产处置 - 上海泰禾大厦以6.597亿元成交,评估价9.424亿元,折合地上单价36098元/平方米 [3] - 买家为上海舜晟建设集团,物业位于内环核心区,毗邻上海火车站及地铁枢纽 [3]
变现520亿,王健林还在卖家当
36氪· 2025-07-25 12:46
资产抛售 - 王健林以2.4亿元出售快钱金融30%股权,估值较2014年3.15亿美元收购价缩水七成至8亿元 [5][16][25] - 2024年累计变现超520亿元,包括55座万达广场(500亿元)和万达酒店管理公司(24.9亿元) [9][40][30] - 金融板块核心资产快钱被清仓,酒店管理业务100%股权出售后仅剩1亿元体量 [24][36][39] 业务版图收缩 - 万达金融、酒店、文化(万达电影)等多元业务核心资产已基本处置完毕 [10][29][39] - 目前主要资产为200座自持万达广场及珠海万达商管40%股权 [41] - 快钱业务量从行业第四跌出前十,交易流水规模曾超2万亿元 [17][22] 资本运作 - 中国儒意连续接手万达电影股权及快钱资产,强调业务协同效应 [13][26] - 同程旅行收购万达酒店后签订"十年不竞争"协议,限制万达重返酒店业 [35] - 珠海万达商管引入财团600亿注资后管理层更替,王健林仅保留董事会4席 [54][55] 财务压力 - 大连万达商管提前兑付2.64亿元债券,部分资金来自同程1.249亿诚意金 [47][48] - 王健林关联公司累计被执行50亿元,个人股权冻结达4.43亿元 [51][52] - 面临苏宁易购、融创等合作伙伴的法律追债 [49]
科技企业需求为北京办公楼市场提供支撑
中国经营报· 2025-07-25 10:51
办公楼市场 - 北京商业地产市场处于螺旋式下降缓冲期 整体租金表现面临挑战但流动性改善有助于提振信心 [1] - 二季度北京办公楼市场相对平稳 带看量回落 租金降幅收窄至5.9% [1][2] - 科技企业租赁表现突出 互联网大厂在中关村区域整合扩张贡献70%净吸纳量 [1][2] 租赁策略 - 业主通过灵活租金折扣、免租期及附加免费车位条款积极挽留优质客户 [2] - 中关村高入驻率项目租金基本止跌 其他区域租金仍下行 [2] - 低租金阶段吸引租户搬迁至优质空间 业主间对搬迁租户竞争加剧 [3] 投资市场 - 内资买家主导零售及办公楼类资产交易 核心商圈优质资产显现价值洼地效应 [1][3] - 企业自用需求释放推动核心资产价格进入调整后的理性区间 [3] 工业物流市场 - 平谷子市场新增53.1万平方米仓储面积 开启集中供应周期 [4] - 高性价比项目竞争导致近郊企业外迁 全市空置率环比上升4.4个百分点至29.6% [4] - 平均净有效租金环比下降5.9% 传统成熟子市场空置率普遍增长 [4] 需求展望 - 租金走低刺激仓储升级需求 2025年下半年起需求预计温和回升 [5] - 平谷子市场与廊坊/天津竞争 未来可能带动部分租户回流北京 [5]
变现520亿,王健林还在卖家当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5 10:17
王健林资产处置动态 - 王健林通过中国儒意以2.4亿元现金出售快钱金融30%股权,实现清仓[1][6][13] - 快钱金融为万达金融核心资产,持有第三方支付牌照,2014年王健林以3.15亿美元收购68.7%股权并最终全资控股[9][10] - 交易后快钱估值仅8亿元,较初始30亿元投资缩水73%[14] 快钱金融业务现状 - 快钱曾年交易流水超2万亿元,行业排名第四,现可能跌出前十[10][12] - 业务覆盖4亿个人用户、650万商业伙伴及200家金融机构,但未能实现万达电商转型目标[10] - 新股东中国儒意计划将其与流媒体、游戏及影城业务协同[14] 万达酒店资产剥离 - 万达酒店管理公司100%股权以24.9亿元出售给同程旅行,含204家在营酒店及376家待开业项目[17] - 交易附带十年非竞争条款,万达酒店剩余资产仅剩1亿元规模的投资物业及海外业务[22][23] - 酒店板块2024年营收8.9亿港元,税后利润2156万港元,净资产13.48亿港元[21] 万达广场及其他资产出售 - 年内累计出售55座万达广场变现超520亿元,包括48座打包交易(传金额500亿元)及7座零星处置[3][25] - 剩余核心资产包括200座自持万达广场及珠海万达商管40%股权[25] 万达债务及控制权变动 - 大连万达商管短期债务439亿元,货币资金151亿元,通过资产处置维持零公开违约记录[27][28][30] - 珠海万达商管引入财团600亿投资后,王健林旧部退出管理层,董事会10席中仅占4席[34] - 大连万达集团累计被执行50亿元,王健林个人关联公司股权冻结4.43亿元[33] 交易对手方背景 - 中国儒意实控人柯利明曾接盘万达电影股权,此次为二次合作[7] - 同程旅行支付1.249亿诚意金被用于兑付万达2.64亿元债券本息[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