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仪表

搜索文档
上半年宁波市经济运行数据发布
搜狐财经· 2025-07-25 00:38
宏观经济表现 - 上半年宁波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861 0亿元 同比增长5 1 [1] - 三次产业之比为2 2∶42 5∶55 3 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 6%、39 3%和59 1% [1] -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797元 实际增长4 5% 城乡收入倍差缩小至1 62 [2] 产业发展情况 - 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04 7亿元 同比增长3 7%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 7% [1] - 服务业增加值增长5 6% 增速较一季度加快0 3个百分点 [1] - 36个工业行业大类中25个行业增加值增长 增长面达69 4% [3] 重点行业亮点 - 仪器仪表、计算机通信和石油加工行业分别增长23 4%、15 3%和13 8% [3] - 高技术、数字经济、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3 1%、7 7%和6 5% [3] - 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批发零售业增加值增速分别高于服务业0 3和0 9个百分点 [3] 外贸与投资 - 进出口总额7218 0亿元 同比增长6 1% 其中出口4904 4亿元增长10 1% [2] - 民营企业进出口5592 4亿元 增长8 8% 占全市进出口77 5% [4] - 对非洲、东盟和欧盟进出口分别增长25 2%、20 8%和12 1% [4] 消费与投资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97 7亿元 同比增长2 2% 较一季度回升1 5个百分点 [1] - 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 9% 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4 0% [2] - 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0 7% 其中信息服务业和医药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14 2%和13 3% [3] 港口与机电产业 - 宁波港域货物吞吐量3 53亿吨 增长1 0% 集装箱吞吐量1888 9万标箱增长7 9% [4] - 机电产品出口2859 9亿元 增长12 6% 其中汽车零配件增长9 9% [4]
华盛昌袁剑敏:在仪器仪表赛道推陈出新
上海证券报· 2025-07-24 18:58
公司发展历程与战略 - 华盛昌成立于1991年,凭借原始设计开发和制造能力以及对市场需求的快速洞悉,逐步发展成为全球测量仪器仪表领域的代表性企业,连续多年稳居国内仪器仪表出口企业榜首[5] - 1997年公司敏锐察觉国内红外测温技术空白,踏上研发红外测温芯片征程,旨在打破西方技术壁垒并填补国内市场空白[6] - 2003年"非典"疫情期间,公司仅用三个月便将工业测温枪改造成额温枪投放市场,满足疫情防控需求并在国产防疫装备领域崭露头角[6] - 34年来公司成功开发涉及30多个领域的1000多种数字化检测产品,涵盖红外热像仪、空气质量检测仪、激光测距仪等众多品类[6] 技术创新与产品布局 - 针对光伏储能产业直流电弧火灾事故痛点,公司推出AI智能电弧检测方案,包括AFD-80、AFD-74等产品,能在小拉弧信号产生时预警[7] - 公司与南方科技大学、广州计量院等单位共建联合实验室,在新材料、新技术、新应用及标准提升等方面开展合作,为未来发展储备技术力量[7] - 全资子公司深度感测与华眸企业、华境企业共同投资设立深境智能技术公司,进军人工智能眼镜市场,计划将AI眼镜与仪器仪表相结合[8] - 公司在大模型基础上针对不同应用领域建立垂直领域AI智能体,如搭载DeepSeek大模型的AI-7760系列电能质量分析仪可生成详细测试报告[9] AI战略与工业智能化 - 公司判断检测领域将因AI发展变得更智能便捷,积极布局人工智能领域并拓展多元AI产品矩阵[8] - 深度感测公司融合人工智能、高精度传感器等技术,为智能制造、能源环保等核心场景提供"AI+传感器"集成设备及全链路解决方案[10] - 未来公司将在医疗仪器和专业产品领域加大布局,推出高端医疗器械分析仪器和科学分析仪器,并利用AI技术提升现有产品性能[10] 全球化战略与品牌建设 - 公司自创立之初便锚定"立足中国深圳,面向世界"目标,是中国最早一批出海企业之一,创业初期从OEM代工做起[11] - 2024年公司着力提升自主品牌"华盛昌""CEM"和海外自有品牌影响力,通过市场定位和产品差异化策略增加自主品牌收入比例[11] - 公司在越南建立新制造生产基地,通过智能化生产线助力当地企业实现"检测—分析—优化"全流程升级,同时反哺国内产业链[12] - 公司战略从产品出海、技术出海和制造出海转变为将工厂搬到海外,实现从产品出海到品牌出海的跨越[12]
大股东受困云南某农业小镇项目,聚光科技两位创始人成“难兄难弟”
华夏时报· 2025-07-24 12:08
控股股东股权状况 - 控股股东睿洋科技持股比例从上市初的25 51%降至12 85%,其中80 40%被质押或冻结 [2][4] - 另一控股股东普渡科技持股11 55%,其中73 07%被质押 [2][4] - 两位控股股东为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比例从38 94%降至24 40% [8] 被动减持事件 - 睿洋科技因融资融券合约逾期违约,中信证券拟强制平仓不超过总股本1%的股份 [3] - 6月6日睿洋科技230万股股份被司法拍卖,持股比例从13 36%降至12 85% [3] - 5月19日357万股股份被司法解除冻结并托管转出,持股比例从14 16%降至13 36% [4] 股权质押及冻结原因 - 睿洋科技因PPP项目融资担保违约,导致10 33%总股本被司法冻结 [5] - 普渡科技质押股份主要用于融资借款,质权人包括云南国际信托等机构 [6] - 睿洋科技曾因设计合同纠纷被冻结35万股股份 [5] 创始人背景与公司历史 - 两位创始人王健(技术背景)与姚纳新(管理背景)形成"技术+管理"组合 [7] - 公司2011年上市后连续10年盈利,2018年净利润达6 01亿元峰值 [8] - 2021年起连续三年亏损,2024年扭亏为盈但2025年上半年再亏4200-5400万元 [8] 业务与财务表现 - 主营业务为环境监测仪器及工业过程分析仪器 [7] - 近年亏损主因包括营收下降、商誉减值及PPP项目减值 [8] - 2024年盈利通过人员优化等降本增效措施实现 [8]
向全球40个国家提供“中国智造”电表 四川这家企业有多牛?|经济发展调研行
搜狐财经· 2025-07-24 09:59
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是全球最早参与智能电表研发及部署的企业之一,扎根成都十年,从零开始成长为智能计量领域的出口冠军[1] - 2015年74名老员工从深圳总部迁至成都创业,在成都市政府高效支持下仅用3个月完成厂房建设和设备搬迁[4] - 十年间公司实现年产值29.33亿元,净利润5.89亿元[6] 全球化布局 - 产品销往全球40多个国家,服务于80多家电力公司,累计出口超过9,000万套智能计量终端[4] - 市场覆盖欧盟、东南亚、中亚、非洲等地,连续四年(2020-2023)蝉联全国电工仪器仪表出口交货值榜首[5] - 在英国市场从第三名跃升至第二名,正冲击榜首位置[9] 产品与技术优势 - 拥有9条自动化生产线的智能工厂,2023年总投资约31.5亿元[9] - 全国唯一打入英国市场的智能电表企业,通过英国国家网络安全中心严苛认证[9] - 截至2024年底拥有专利150项(含发明专利49项),研发团队超300人[12] 经营业绩与市场拓展 - 2024年第一季度实现营收8.1亿元,净利润2.03亿元[11] - 业务从发达国家延伸至"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10] - 自主建设CNAS认证实验室,持有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三级等多项资质[12] 行业地位与荣誉 - 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四川省瞪羚企业、四川制造业100强等称号[12] - 产品单价35英镑,以"拆装成本55英镑"的高标准保障品质[9] - 形成平台化设计方案储备,可快速响应全球差异化需求[12]
研判2025!中国液位变送器行业分类、产业链、市场规模、重点企业分析及未来前景展望:液位变送器应用场景广泛,国内竞争日益加剧[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24 01:33
液位变送器行业概述 - 液位变送器是现代工业自动化系统的核心组件,具有结构简单、安装便捷和测量精准等优势,广泛应用于液体储罐、水处理设施、化工装置等工业场景 [1] - 液位变送器按测量探头形式可分为节流型、防阻塞型;按防爆方式可分为普通不防爆、本安防爆和隔离防爆;按结构方式可分为投入式、直杆式、螺纹式、法兰式等 [3] - 日常使用较多的液位变送器类型包括投入式液位变送器、单法兰液位变送器、双法兰液位变送器、射频电容液位变送器等 [5] 液位变送器与液位计对比 - 液位变送器利用物理原理将液位信息转换为电信号(如4-20mA、0-10V),而液位计通常基于浮球、磁翻板等原理直接显示液位高度 [8] - 液位变送器功能更强大,支持远程监控和自动控制,适用于工业自动化系统;液位计功能单一,适合小型容器测量 [8] - 液位变送器精度和稳定性更高,但安装维护较复杂;液位计安装简单但精度受物理限制 [8] 行业市场规模与增长驱动 - 2024年中国液位变送器行业市场规模约为172亿元,呈现逐年增长态势 [1] - 工业自动化水平提升、精细化生产工艺需求以及新能源、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对高精度液位监测的依赖推动行业增长 [1] - 石油化工和水处理是主要应用领域,石油化工行业2024年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达16.28万亿元,同比增长2.07% [13] 产业链分析 - 上游原材料包括金属材料(不锈钢、铝合金、铜材)、塑料、陶瓷、硅片、通信模块等 [9] - 2024年中国不锈钢粗钢产量达3944.11万吨,同比增长7.54%;铝合金产量1614.1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10.7% [9] - 下游应用领域包括冶金工业、石油化工、船舶工业、水处理与环保、电力与能源等行业 [9] 竞争格局与重点企业 - 市场竞争呈现"外资主导、本土追赶"态势,国际品牌如艾默生、E+H占据高端市场,国内企业如川仪股份、麦克传感通过性价比扩大份额 [17] - 川仪股份2024年工业自动化仪表及装置营业收入为67.5亿元,同比增长2.3% [19] - 深圳市云敏仪表有限公司专注于压力、液位、温度等仪表的研发和生产,提供多种液位变送器产品 [21] 行业挑战 - 环境腐蚀是制约液位变送器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需采用耐腐蚀材料 [23] - 液体中的杂质和悬浮物会干扰测量结果,影响精度 [24] - 测量精度受限和长期稳定性不足是行业面临的主要技术挑战 [25][26] 未来发展趋势 - 高精度:新型传感材料、抗干扰技术和数字补偿算法将提升液位变送器的测量精度 [27] - 智能化: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将使液位变送器具备自诊断、预测性维护等智能功能 [28] - 集成化:液位变送器将向多功能、紧凑化方向发展,可能集成温度、压力等多参数测量功能 [29]
蓝盾光电1实控人拟减持 实控人方上月刚完成1.5亿套现
中国经济网· 2025-07-22 07:03
控股股东及一致行动人减持计划 - 控股股东袁永刚持有公司股份4419万股 占公司总股本比例2394% 计划在未来15个交易日后的3个月内减持不超过1846万股 占公司总股本比例100% 减持方式包括集中竞价交易和大宗交易 [1] - 实际控制人为袁永刚和王文娟 其一致行动人金通安益二期同样由袁永刚和王文娟实际控制 [1] 历史股东减持情况 - 金通安益二期在3月17日至3月27日通过大宗交易减持36923万股 减持均价2602元/股 在6月4日至6月12日通过集中竞价减持18461万股 减持均价2707元/股 合计减持55384万股 减持总金额146亿元 [2] - 股东刘璞在3月14日至5月15日通过集中竞价减持18461万股 减持均价2920元/股 减持总金额539073万元 [2] 首次公开发行情况 - 公司于2020年8月24日在创业板上市 发行数量3297万股 发行价格3395元/股 保荐机构为华龙证券 [2] - 首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总额1119亿元 扣除发行费用后净额1077亿元 较原计划募集资金690亿元超额386亿元 [2] - 发行费用总额4214万元 其中保荐及承销费用2914万元 [3] 公司股本及分红情况 - 2023年度权益分派方案以总股本13187万股为基数 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76元(含税) 同时以资本公积金每10股转增4股 [3]
“苏大强”又一仪器产业园验收,还是全省最高分
仪器信息网· 2025-07-21 03:48
苏州工业园区仪器仪表产业园验收总结 核心观点 - 苏州工业园区以96分高分通过江苏省仪器仪表产业园验收,产业规模超450亿元,占全市39% [1][2] - 园区集聚700余家企业,培育8家上市企业、2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21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2] - 企业联合清华、北大等高校共建研发平台,近三年新增有效发明专利460件,占全市27.4% [2] - 14家企业主导或参与制修订标准103项,天隆生物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 政策支持 - 园区具备明确的产业扶持政策,与江苏省"1650"、苏州市"1030"等发展规划高度契合 [3] - 设有专项资金支持企业研发、技术升级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4] - 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之间形成高效联动和政策合力 [5] 产业集聚与规模 - 园区内仪器仪表产业链完整,涵盖上游原材料、中游设备制造、下游应用服务 [7] - 2024年产业规模超450亿元,主导产品如BMS芯片检测设备国内市场占有率居首位 [2][8] 技术创新与研发能力 - 建成国家有毒有害气体检测实验室等6个公共服务平台及苏州实验室等27个技术研发平台 [2] - 企业研发投入强度高,近三年新增有效发明专利460件 [9] - 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联合实验室和技术转移中心等合作平台 [10] 人才资源与团队建设 - 园区具备吸引、培养、留住高端人才的机制,包括院士、行业专家、工程师等 [12] - 形成国家级/省级科技创新团队,在关键领域具备技术攻关能力 [13] 载体配套与运营体系 - 园区具备完善的办公、实验、生产、物流等硬件设施,包括标准化厂房、实验室、数据中心 [14] - 提供技术检测、认证服务、融资支持、成果转化等配套服务 [15] 标准化与品牌影响力 - 园区企业主导或参与制修订标准103项,推动技术规范输出 [16] - 形成"苏州仪器仪表"区域品牌,在国内外具有行业影响力 [17] 可持续发展与社会效益 - 园区推动绿色制造、节能减排,符合"双碳"目标要求 [18] - 对地方经济贡献显著,包括税收、就业、产业链拉动等方面 [19] - 通过医疗检测设备、环保监测仪器等技术提升社会福祉 [20]
股市必读:XD普源精(688337)7月18日主力资金净流入288.93万元,占总成交额4.56%
搜狐财经· 2025-07-20 21:21
交易数据 - 截至2025年7月18日收盘,XD普源精股价报收于33.7元,下跌0.94%,换手率2.77%,成交量1.88万手,成交额6331.83万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入288.93万元,占总成交额4.56%,游资资金净流出42.35万元(占比0.67%),散户资金净流出246.58万元(占比3.89%) [2][4] 公司回购计划调整 - 因2024年年度权益分派实施,回购股份价格上限由56.79元/股调整为56.39元/股,调整起始日为2025年7月18日 [2][4] - 公司2025年4月29日通过回购议案,计划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股份,资金总额为3000万至5000万元,期限不超过12个月,回购股份拟用于股权激励计划 [2] - 2024年度利润分配方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4元,实际派发红利总额7750.10万元,参与分配的股份数量为1.94亿股 [2] - 回购价格调整依据公式:(原上限56.79元-现金红利0.4元/股)÷(1+0%流通股变动)=56.39元/股 [2] 权益分派实施 - 公司2024年度不送红股、不进行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仅实施现金分红 [2]
出口超预期更需理性看
经济日报· 2025-07-18 21:56
出口市场表现 - 上半年出口增速达7.2%,规模首次突破13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 [1][2] - 自去年四季度以来出口表现屡超预期,彰显外贸内生动力和韧性 [1][2] - 对19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出口实现增长,贸易规模超500亿元的伙伴达61个,同比增加5个 [3] 支撑出口增长的核心因素 - 制造业产业升级与供给优势: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速达9.2%,连续9个月增长,高端机床、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出口增速超20%,仪器仪表出口增长14.7%,自主品牌占比提升至32.4% [2] - 新能源汽车出口爆发式增长:上半年出口106万辆,增速达75.2%,占汽车出口总量308.3万辆的34.4% [2] - 政策红利与市场策略叠加:扩内需政策"组合拳"落地,企业通过贸易转移对冲风险,转向东盟、欧盟、非洲等替代市场 [2] - 外部短期利好:美国耐用品库销比下降带动补库周期,6月美国临时下调对华关税115个百分点推高出口预期 [3] 新兴市场表现 - 对非洲、中亚等新兴市场出口实现两位数增长 [3] - 在对欧盟、日本、英国等传统市场贸易增长的同时,新兴市场贡献更多增量 [3] 未来挑战与应对 - 全球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增大 [3] - 中美关税缓和期进入尾声,"抢出口""转出口"效应可能减弱 [3] - 需通过技术突围和市场开拓构建新平衡,提升"中国制造"全球竞争力 [4] - 出口企业和进口企业信心连续两个月回升,但机构预测未来几个月订单可能下滑 [4] 行业竞争力 - 完备产业体系和科技创新深度融合是出口增长的核心动力 [1] - 技术创新迭代是"中国制造"向国际市场价值链高端攀升的"护城河" [4]
咸亨国际: 北京市中伦(上海)律师事务所:关于咸亨国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回购注销部分限制性股票及调整回购价格的法律意见书
证券之星· 2025-07-18 16:29
本次回购注销及调整回购价格的批准与授权 - 公司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相关议案已通过董事会、监事会及股东大会审议批准,包括《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及其摘要》《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实施考核管理办法》等 [4] - 独立董事对激励计划相关议案发表同意的独立意见,监事会对激励对象名单进行核查并出具核查意见 [4] - 公司对激励对象姓名和职务进行内部公示,未收到异议反馈 [4] - 董事会获得股东大会授权办理激励计划相关事宜,包括确定授予日、向激励对象授予限制性股票等 [5] - 公司已召开多次董事会会议审议通过调整激励计划相关事项、授予限制性股票、回购注销部分限制性股票等议案 [5][7][8] 本次调整的具体情况 - 公司根据《激励计划》规定,因2024年度利润分配方案(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6元)对限制性股票回购价格进行调整 [8][9] - 调整后首次及预留授予限制性股票的回购价格为6.16元/股(原授予价格6.52元减去每股派息额0.36元) [8][10] 本次回购注销的具体情况 - 回购注销原因:首次授予部分的1名激励对象及预留授予部分的1名激励对象因个人原因离职,需回购其已获授但尚未解除限售的限制性股票 [10] - 回购注销数量:共计85,000股限制性股票 [10] - 回购价格:调整后的6.16元/股 [10][12] - 回购资金来源:自有资金,总金额523,600元 [12] 结论意见 - 本次回购注销及调整已取得必要批准与授权,符合《公司法》《证券法》《管理办法》及《激励计划》相关规定 [12] - 公司需履行后续信息披露义务,并办理减资及股份注销登记手续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