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兰信(300065)

搜索文档
航海装备板块9月26日涨0.09%,亚星锚链领涨,主力资金净流出9856.65万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9-26 08:48
板块整体表现 - 航海装备板块9月26日微涨0.09% 同期上证指数跌0.65% 深证成指跌1.76% [1] - 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出9856.65万元 游资净流入3056.55万元 散户净流入6800.1万元 [1] 个股价格表现 - 亚星锚链领涨板块 收盘价9.87元 涨幅2.71% 成交量49.40万手 成交额4.89亿元 [1] - 中船防务涨幅2.69% 报收26.77元 成交量18.13万手 成交额4.88亿元 [1] - 国瑞科技上涨2.66% 收于15.83元 成交量13.96万手 成交额2.21亿元 [1] - 海兰信跌幅最大 下跌5.32% 收报18.67元 成交量52.91万手 成交额10.04亿元 [1] 资金流向明细 - 亚星锚链获主力资金净流入5854.00万元 占比11.98% 但遭散户净流出5043.84万元 [2] - 中船防务主力净流入4473.71万元 占比9.17% 游资与散户分别净流出700.26万元和3773.45万元 [2] - 天海防务主力净流入2964.97万元 占比8.11% 游资与散户资金呈净流出状态 [2] - 中国船舶遭主力净流出6235.31万元 占比2.97% 而散户资金净流入4394.79万元 [2] - 海兰信主力资金净流出2.06亿元 占比达20.51% 但获游资净流入4474.17万元 散户净流入1.61亿元 [2]
福建舰三型机弹射成功,军工行业再迎DeepSeek时刻!军工含量最高的航空航天ETF天弘(159241)反弹两连阳,昨日“吸金”近4800万元
搜狐财经· 2025-09-23 01:50
航空航天ETF市场表现 - 截至2025年9月22日收盘 航空航天ETF天弘(159241)收涨0.35% 实现两连阳 换手率27.34% 成交额1.20亿元 市场交投活跃 [2] - 跟踪指数成分股表现突出 海兰信(300065)上涨7.51% 航天电子(600879)上涨2.78% 中国海防(600764)上涨2.41% 华力创通(300045)上涨2.11% 中航沈飞(600760)上涨2.07% [2] - 基金规模达4.91亿元 份额4.29亿份 创近1月新高 近5个交易日资金净流入5105.93万元 最新单日净流入4774.66万元 [2] 产品结构特征 - 跟踪国证航天指数 军工属性极强 申万一级军工行业占比97.86% 为全市场军工含量最高指数 [3] - 航空航天装备权重占比高达66.8% 显著超越中证军工和中证国防指数 [3] 行业技术突破 - 海军三型舰载机在福建舰完成首次电磁弹射起飞和着舰训练 标志福建舰具备电磁弹射和回收能力 [4] - 海军舰载航空实现从单机到体系 从岸基到舰基 从滑跃到弹射 从能飞到能战的跨越 [4] 行业基本面展望 - 军工板块处于向上空间广阔向下有底的状态 结构性深度调整可能性较低 [5] - 半年报业绩释放修复信号 预计下半年整体表现优于上半年 行业比较优势凸显 [5] - 低空经济 商业航天 深海科技 大飞机 军事智能化等新域新质主题有望持续活跃 [5]
航海装备板块9月22日涨1.67%,海兰信领涨,主力资金净流入2.12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9-22 08:53
板块表现 - 航海装备板块整体上涨1.67%,显著跑赢上证指数(涨0.22%)和深证成指(涨0.67%)[1] - 海兰信以7.51%涨幅领涨板块,收盘价19.48元,成交额达14.79亿元[1] - 中国船舶成交最为活跃,成交量99.46万手,成交额34.93亿元,股价上涨1.59%[1] 个股涨跌 - 涨幅居前个股包括中模型(涨3.24%至48.37元)、中国海防(涨2.41%至31.01元)、国瑞科技(涨2.13%至15.82元)[1] - 仅中船防务出现下跌,跌幅0.79%至26.29元,成交额2.01亿元[1] - 天海防务微涨0.48%至6.33元,但成交量达54.20万手,成交额3.39亿元[1] 资金流向 - 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入2.12亿元,游资净流出1.96亿元,散户净流出1631.69万元[1] - 海兰信获主力资金净流入1.89亿元(占比12.77%),但遭游资净流出6306.44万元和散户净流出1.26亿元[2] - 中国船舶获主力净流入1.37亿元(占比3.93%),游资净流出1.26亿元,散户净流出1158.60万元[2] - 天海防务遭遇最大主力资金净流出3496.35万元(占比10.30%),但获散户净流入3598.67万元[2]
海兰信股价涨5.24%,华夏基金旗下1只基金位居十大流通股东,持有249.99万股浮盈赚取237.49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22 03:18
股价表现 - 9月22日股价上涨5.24%至19.07元/股 成交额达5.53亿元 换手率4.52% 总市值137.40亿元 [1] 公司基本情况 - 主营业务为海洋观探测仪器系统和智能船舶系统的研发生产销售 海洋观探测装备与系统占比67.32% 智能船舶与智能航行系统占比32.29% [1] - 成立日期2001年2月14日 上市日期2010年3月26日 [1] 机构持仓情况 - 华夏创成长ETF二季度新进十大流通股东 持有249.99万股 占流通股比例0.38% [2] - 该基金当日浮盈约237.49万元 [2] 基金产品表现 - 华夏创成长ETF最新规模42.1亿元 今年以来收益33.41% 近一年收益70.43% 成立以来收益112.98% [2] - 基金经理荣膺管理规模1382.88亿元 任职最佳回报129.49% [3] - 基金经理鲁亚运管理规模208.43亿元 任职最佳回报83.43% [3]
双盛会!长春航空展与空军开放活动共谱蓝天华章,聚焦空天国防的航空航天ETF天弘(159241)助力布局军工板块基本面修复机遇
搜狐财经· 2025-09-22 03:15
航空航天ETF天弘(159241)市场表现 - 截至2025年9月22日盘中换手率5.05% 成交2221.98万元 跟踪指数成分股中海兰信领涨4.08% 国睿科技上涨2.58% 航天电子上涨1.72% [3] - 近1周规模增长695.44万元 新增规模位居可比基金第一 份额增长300.00万份 [3] - 近15个交易日合计资金流入2465.32万元 [3] 产品结构特征 - 跟踪国证航天指数 申万一级军工行业占比97.86% 为全市场军工含量最高指数 [3] - 航空航天装备权重占比达66.8% 远超中证军工和中证国防指数 [3] 行业热点事件 - 2025年空军航空开放活动于9月19日在长春启幕 通过空中表演与地面演练立体呈现空军体系化作战能力 [3] - 同期长春航空展展出百余型装备 重要机型首次开启静态展示 聚焦无人机与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 [4] 行业趋势与基本面 - 军工行业呈现低空经济 商业航天 深海科技 大飞机 军贸等板块轮动特征 展现出较强韧性 [5] - 部分领域半年报业绩及二季度环比业绩改善 重大订单披露释放基本面修复信号 [5] - 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开启推动新订单预期增强 基本面有望持续回暖 [5]
航海装备板块9月19日跌0.43%,国瑞科技领跌,主力资金净流出5.01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9-19 08:53
板块整体表现 - 航海装备板块较上一交易日下跌0.43% [1] - 上证指数下跌0.3%至3820.09点 深证成指下跌0.04%至13070.86点 [1] 个股涨跌情况 - 国瑞科技领跌板块 跌幅达4.15% 收盘价15.49元 [1] - 中船防务成为板块唯一上涨个股 涨幅0.84% 收盘价26.50元 [1] - 中国船舶成交额最高达23.83亿元 成交量67.57万手 [1] 资金流向 - 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出5.01亿元 [1] - 游资资金净流入2411.37万元 散户资金净流入4.77亿元 [1] - 中国海防成交额2.63亿元 成交量8.58万手 [1]
海兰信跌2.11%,成交额4.26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5320.74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19 05:47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9月19日盘中下跌2.11%至18.10元/股,成交额4.26亿元,换手率3.53%,总市值130.41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5320.74万元,特大单净卖出2927.89万元(卖出占比10.58%,买入占比3.71%),大单净卖出2345.38万元(卖出占比26.61%,买入占比21.00%) [1] - 年内股价累计上涨120.73%,近5日下跌5.93%,近20日下跌16.55%,近60日上涨2.72% [1] - 年内6次登上龙虎榜,最近一次(3月24日)净卖出1.19亿元,买入总额2.74亿元(占比5.60%),卖出总额3.93亿元(占比8.03%) [1] 公司基本面 - 主营业务为海洋观探测仪器系统(收入占比67.32%)和智能船舶系统(收入占比32.29%) [1]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87亿元,同比增长208.66%;归母净利润3414.28万元,同比增长172.44%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9385.47万元,但近三年未进行分红 [3] 股东结构 - 截至6月30日股东户数11.40万户,较上期增加8.81%;人均流通股5754股,较上期减少8.10% [2] - 华夏创成长ETF(159967)新进第五大流通股东,持股249.99万股;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退出十大股东 [3] 行业属性 - 属于国防军工-航海装备Ⅱ-航海装备Ⅲ行业 [2] - 概念板块涵盖军民融合、航母产业、数据要素、航天军工、北斗导航等 [2]
航海装备板块9月18日跌1.74%,中船防务领跌,主力资金净流出11.5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9-18 08:52
航海装备板块市场表现 - 板块整体下跌1.74% 领跌个股为中船防务(下跌2.38%)[1] - 上证指数下跌1.15%至3831.66点 深证成指下跌1.06%至13075.66点[1] - 亚星锚链涨幅最大达5.28% 收盘价9.97元[1] 个股涨跌情况 - 上涨个股包括亚星锚链(5.28%) 中科海讯(1.38%) 江龙船艇(0.85%) 中国海防(0.79%)[1] - 下跌个股包括海兰信(-0.59%) 天海防务(-1.55%) 国瑞科技(-1.64%) 中国船舶(-2.27%) 中船防务(-2.38%)[1] - 中国船舶成交额最高达57.97亿元 成交量162.18万手[1] 资金流向分析 - 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出11.5亿元 游资净流入1.96亿元 散户净流入9.54亿元[1] - 中国船舶主力净流出13.05亿元(-22.51%) 但游资净流入2.53亿元(4.37%) 散户净流入10.52亿元(18.14%)[2] - 亚星锚链获得最大主力净流入1.26亿元(14.55%) 但游资和散户分别净流出2582.68万元和9991.68万元[2]
海兰信9月17日获融资买入6803.80万元,融资余额9.41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9-18 01:31
股价及交易表现 - 9月17日股价下跌1.54% 成交额5.67亿元[1] - 当日融资买入6803.80万元 融资偿还8750.53万元 融资净卖出1946.73万元[1] - 融资融券余额合计9.43亿元 融资余额9.41亿元占流通市值7.02% 处于近一年90%分位高位水平[1] 融资融券情况 - 融资余额9.41亿元 超过近一年90%分位水平[1] - 融券余量6.35万股 融券余额118.11万元 低于近一年50%分位水平[1] - 融券卖出及偿还均为0股[1] 股东结构变化 - 股东户数11.40万户 较上期增加8.81%[2] - 人均流通股5754股 较上期减少8.10%[2] - 华夏创成长ETF新进第五大流通股东 持股249.99万股 香港中央结算退出十大股东[3]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87亿元 同比增长208.66%[2] - 归母净利润3414.28万元 同比增长172.44%[2]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海洋观探测装备与系统67.32% 智能船舶与智能航行系统32.29%[1] 分红及历史信息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9385.47万元[3] - 近三年累计派现0.00元[3] - 公司成立于2001年2月14日 2010年3月26日上市 主营海洋观探测仪器系统和智能船舶系统[1]
趋势研判!2025年中国深海资源开发行业政策、发展现状、细分市场、企业布局及战略前景分析:深海资源开发技术迭代加速,万亿产业蓝海正待深度掘金[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9-17 01:11
深海资源开发行业概述 - 深海资源开发聚焦水深超200米区域 涵盖矿产、能源、生物等战略资源勘探利用 是突破陆地资源瓶颈、保障国家安全、推动海洋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领域[1][2] - 深海被纳入国家安全战略体系 与极地、太空并列构成三维战略空间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深海科技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1][5] - 依据资源属性可分为五大类:深海矿产资源、深海油气资源、深海生物资源、深海能源资源、深海空间资源[3] 政策与资金支持 - 财政部设立500亿元海洋经济特别账户 深海装备首台套补贴从30%提高至45% 降低企业研发成本[1][5] - 一带一路框架新增深海开发条款 要求对外工程承包中深海项目占比不低于20% 推动国内技术与装备出海[1][5] - 工信部发布《深海装备技术图谱》明确要求2026年前实现4500米作业装备100%国产化[8] 资源需求与安全驱动 - 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达70% 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达40% 战略矿产进口依赖度超70%[1][5] - 全球34%石油和44%天然气储量分布在深海区域 南海55%油气资源位于深海 深海可燃冰储量可满足人类数百年能源需求[1][5] - 深海多金属结核、富钴结壳等资源是新能源电池、半导体等新兴产业的工业粮食[1][5] 技术突破与装备国产化 - 载人深潜器奋斗者号实现万米级下潜 超深水钻井平台蓝鲸系列突破海底钻探技术瓶颈 耐压材料国产化率持续提升[6] - AI仿生鱼文鳐优化勘探路径 自主水下航行器将通信延迟从分钟级缩短至毫秒级[6] - 2024年大型深水物探船完成全球首次3000米超深水三维地震采集 璇玥系统实现三项全球首创技术[10] 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海洋经济总量达10.54万亿元 同比增长5.9% 2025年上半年达5.1万亿元 同比增长5.8%[8] - 预计2025年深海科技产业规模达3.25万亿元 占海洋经济总量25% 2030年突破5万亿元[1][9] - 海洋油气业2024年增加值达2542亿元 同比增长5.8% 海洋原油产量6550万吨 占全国原油增产80%以上[10] 细分领域发展现状 - 海洋矿业2020-2024年增加值从190亿元增长至252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达7.32%[11] - 深海采矿实现从浅水到超深水重大跨越 2024年上海交大深海重载采矿车完成4102米海试[11] - 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2020-2024年增加值从451亿元增长至781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达14.71%[12] 企业布局与产业链 - 构建资源开发-装备制造-技术创新-区域协同全产业链生态 以中国海油、中集集团等龙头企业为引领[13] - 在南海建成深海一号等世界级气田 实现可燃冰安全开采技术突破[13] - 海上风电安装船、FPSO等核心装备市占率居首 深海作业机器人、钛合金材料等关键技术打破国外垄断[13] 未来发展趋势 - 人工智能将深度赋能勘探、开采与监测全流程 推动无人装备替代传统作业模式 量子传感与6G通信提升作业效率[15] - 低扰动采矿技术、封闭式钻井系统等环境友好型装备将广泛应用 山东、广东、海南等区域形成特色产业集群[16] - 开发活动向超深水3000米以上和极地海域延伸 通过一带一路等平台加强技术合作与资源共探[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