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采矿业
icon
搜索文档
5月经济数据,最新解读!
证券时报网· 2025-06-27 04:55
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情况 - 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9 1%,前五个月同比下降1 1% [1] - 利润下降主要受有效需求不足、工业品价格下降及短期因素波动影响,其中投资收益等短期因素的上年同期基数较高下拉1-5月份利润增速1 7个百分点 [1][2] - 同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 7%,毛利润同比增长1 1%,拉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3 0个百分点 [2] 三大门类利润表现 - 1-5月份采矿业利润总额3580 4亿元,同比下降29 0% [3] - 制造业利润总额20201 4亿元,同比增长5 4% [3] -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利润总额3422 5亿元,同比增长3 7% [3] 装备制造业及细分行业表现 - 1-5月份装备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7 2%,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长2 4个百分点 [3] - 电子行业利润增长11 9%,电气机械增长11 6%,通用设备增长10 6% [3] -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行业利润同比增长56%,其中飞机制造利润增长120 7%,航天器及运载火箭制造增长28 6%,航空航天相关设备制造增长68 1% [4] - 船舶及相关装置制造行业利润增长85%,其中金属船舶制造增长111 8%,船用配套设备制造增长63 2%,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增长15 4% [4] "两新"政策效应 - 通用设备行业利润增长10 6%,专用设备行业增长7 1%,合计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长0 6个百分点 [5] - 智能消费设备制造行业利润增长101 5%,其他家用电力器具制造增长31 2%,家用厨房电器具制造增长20 7% [6] - 设备更新超长期特别国债第一批资金2000亿元中已安排1730亿元到16个领域约7500个项目 [6] - 消费品以旧换新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3000亿元中前两批1620亿元已下达,全国补贴资金使用进度达全年规模的50% [6]
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这一数据转降,什么原因?
证券时报· 2025-06-27 04:45
工业企业利润表现 - 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9.1%,前五个月同比下降1.1% [1] - 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7204.3亿元,同比下降1.1%,但比前四个月增加6034.1亿元 [6] 利润下降原因 - 受有效需求不足、工业品价格下降及短期因素波动等多重因素影响 [3][6] - 投资收益等短期因素的上年同期基数较高,下拉1—5月份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1.7个百分点 [7] 行业表现亮点 - 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20201.4亿元,增长5.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3.7%,采矿业下降29.0% [9] - 装备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7.2%,拉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长2.4个百分点 [9] - 电子、电气机械、通用设备等行业利润增长超过两位数,增速分别达11.9%、11.6%、10.6% [11] "三航"产业带动效应 -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行业利润同比增长56.0% [11] - 飞机制造、航天器及运载火箭制造等行业利润分别增长120.7%、28.6%,带动航空航天相关设备制造行业利润增长68.1% [11] - 船舶及相关装置制造行业利润增长85.0%,其中金属船舶制造利润增长111.8% [11] "两新"政策效应 - 通用设备、专用设备行业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0.6%、7.1%,合计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长0.6个百分点 [13] - 智能消费设备制造、其他家用电力器具制造、家用厨房电器具制造等行业利润分别增长101.5%、31.2%、20.7% [14]
前5月规上工业利润总额2.7万亿元,装备制造业增7.2%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7 03:59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表现 - 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比1—4月份增加6034 1亿元 但同比下降1 1% 主要受有效需求不足 工业品价格下降及短期因素波动影响 [1] - 投资收益等短期因素的高基数下拉1—5月份利润增速1 7个百分点 [1] - 1—2月份利润同比下降0 3% 1—3月份增长0 8% 1—4月份增长1 4% 1—5月份转为下降1 1% [3] 利润构成分析 - 1—5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 3% 较1—4月回落0 1个百分点 PPI累计同比为-2 6% 降幅扩大0 2个百分点 营业收入利润率累计值同比为-4 2% 降幅较1—4月回落1 6个百分点 [3] - 毛利润同比增长1 1% 拉动全部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3个百分点 [4]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 7% 营业成本增长3% 营业收入利润率为4 97% 同比下降0 19个百分点 [3][4] 分行业利润表现 - 采矿业利润总额3580 4亿元 同比下降29% 制造业利润总额20201 4亿元 增长5 4% 电力 热力 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利润总额3422 5亿元 增长3 7% [3] - 农副食品加工业利润同比增长38 2% 计算机 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1 9%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1 6% 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0 6% [4] -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9 8% 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7 1% 电力 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5 7%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0 6% [4][5] - 纺织业下降1 8%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4 7%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下降10 4% 汽车制造业下降11 9%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下降50 6% [5] 装备制造业与新兴领域表现 - 装备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7 2% 拉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长2 4个百分点 其中电子 电气机械 通用设备行业利润分别增长11 9% 11 6% 10 6% [5] -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行业利润同比增长56% [6] - 通用设备 专用设备行业利润分别增长10 6% 7 1% 合计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长0 6个百分点 [6] - 智能消费设备制造 其他家用电力器具制造 家用厨房电器具制造行业利润分别增长101 5% 31 2% 20 7% [6]
2025年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下降1.1%
国家统计局· 2025-06-27 01:30
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概况 - 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27204.3亿元,同比下降1.1% [1] - 5月单月利润同比下降9.1%,显示短期压力加剧 [5]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7%至54.76万亿元,但营业成本增速更高达3.0% [2] 分所有制企业表现 - 私营企业利润增长3.4%至7592.5亿元,增速领先其他类型企业 [1] - 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利润微增0.3%,国有控股企业利润下降7.4% [1] - 股份制企业利润总额占比达74%(20170.7亿元),但同比下降1.5% [1][11] 三大门类行业分化 - 制造业利润增长5.4%至20201.4亿元,贡献总利润的74% [1][11] - 采矿业利润大幅下降29.0%,电力热力行业利润增长3.7% [1] - 制造业营业收入利润率4.25%,低于采矿业的16.92% [14] 重点行业利润增速 - 农副食品加工业利润同比大增38.2%,铁路船舶航空航天业增长56.0% [2][18] - 高技术制造业表现亮眼:计算机通信设备(+11.9%)、电气机械(+11.6%) [2] - 能源类行业承压:煤炭开采(-50.6%)、石油开采(-10.4%)、汽车制造(-11.9%) [2][18] 企业运营效率指标 - 每百元营业收入成本同比增加0.24元至85.61元,费用率下降0.14元 [4] - 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同比增加0.1天至20.8天,应收账款回收期延长4.1天 [4] - 资产负债率微升0.1个百分点至57.7%,资产总额达182.36万亿元 [2][14] 行业财务数据对比 - 有色金属冶炼业利润增长9.8%,营收增速达15.9%,成本增速更高(16.8%) [18] - 医药制造业利润下降4.7%,但利润率仍达13.6%(1353.2亿元/9947.9亿元) [18] - 电力热力行业人均营收365.2万元,远超制造业平均水平(173.1万元) [14]
产能和库存周期有望触底回升,企业盈利修复动能增强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6-26 11:05
报告核心观点 - 产能周期下游临近拐点并向上传导,库存周期处于底部,中游装备制造行业率先复苏,预计产能与库存周期触底回升并加速上行,带动企业盈利持续改善 [1][53] 产能周期与库存周期:双重底部叠加正待回升 - 产能周期和库存周期可解释大部分经济波动,产能扩张期与库存上行区间叠加时,将推动企业补库与投资,进而推动经济恢复 [6] - 产能周期通常持续8 - 10年,包括过剩初期、产能去化期、产能企稳期和产能扩张期四个阶段,本轮产能周期自2021年下半年下行,已持续8年有余,接近尾声 [7][8] - 库存周期波动约3 - 4年,包括主动去库存、被动去库存、主动补库存和被动补库存四个阶段,当前工业部门整体处于被动去库存阶段 [10][14] 双周期细分行业结构:中下游局部需求改善,产能去化步入后期 上游原材料 - 产能利用率下行,制造业上游去产能进入后期,采矿业产能去化仍需时间,整体处于被动补库存阶段 [15][16] - 产能利用率不足反映产能过剩,工业品价格低迷限制企业盈利和库存投资,PPI与利润增速吻合且领先库存拐点 [16] 中游装备制造 - 产能周期分化,总体产能利用率宽幅波动,子行业超半数处于产能去化后期及产能企稳期,已由被动去库向主动补库切换 [29] - “两新”政策、海外需求回暖及新技术应用推动行业景气度上升,2024年四季度产能利用率升至近三年新高,一季度季节性回落 [30] 下游消费制造 - 整体处于去产能状态,产能利用率先升后降,各子行业基本处于去化后期或已企稳,处于被动去库存阶段 [40] - 2024年下半年以来营收维持较高增长,消费增速有上升空间,有望推动库存消耗 [40] 双周期向上细分行业汇总 - 中游政策相关、出口产业链装备制造有望主动补库,中期关注上游原材料需求回升机会,部分行业产能去化后期或企稳,库存周期进入被动去库或主动补库 [51] 展望:政策稳内需,出口韧性强,价格信号提示盈利拐点 制约因素 - 特朗普逆全球化使出口面临挑战,需求增长结构化,内外需求不稳定导致工业品价格低迷,企业利润改善有限 [53] 复苏判断 - 出口未来韧性较强,中美贸易实质脱钩概率小,对东盟、拉美等地转口贸易对冲影响,对美出口有望结构性修复 [54] - 内需先行指标回升,政策稳增长决心坚定,房地产市场趋稳,后续或出台更有力政策,预计房地产和内需消费逐步企稳 [54] - 价格信号现端倪,M1已过拐点,预计PPI 2025年四季度止跌回升,库存有望年底至明年初主动补库并带动产能扩张 [57][58]
今年前5个月甘肃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稳步增长
工业生产 - 甘肃省1-5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 1% [1] - 采矿业增加值增长6 4% 制造业增长11 3%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2 5% [1] - 37个行业大类中27个实现增长 1-4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4198 6亿元(增长14 5%) 利润总额197 2亿元(增长26 7%) [1] 固定资产投资 - 1-5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 7% 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后增长9 0% [1] - 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3 3% 制造业投资增长4 5% 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2 7% [1] - 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2 3% 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3 8%(工业投资增长13 4%) 第三产业投资下降2 3% [1] - 民间投资增长0 5% 扣除房地产开发后的项目民间投资增长9 9% [1] 消费市场 - 1-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29 9亿元(增长3 7%) [2] - 以旧换新政策带动家用电器类增长83 0% 通讯器材类增长38 8% 家具类增长23 6% 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长55 9% [2] 对外贸易 - 1-5月进出口总值295 2亿元(增长43 2%) 其中出口69 9亿元(增长40 8%) 进口225 3亿元(增长43 9%) [2] - 对"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224 8亿元(增长43 9%) 占进出口总值比重76 2% [2] 财政金融 - 1-5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78 4亿元(增长4 0%) 支出2048 8亿元(增长4 5%) [2] - 5月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0014 9亿元(增长8 3%) 贷款余额29746 4亿元(增长4 1%) [2]
共同开启绿色智慧矿山领域合作
新华日报· 2025-06-25 21:36
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署 - 徐工集团与必和必拓签署全球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开启绿色智慧矿山领域战略合作新纪元 [1] - 合作涵盖设备联合研发、全生命周期管理、本地化服务体系建设等多个维度 [1] - 徐工将发挥大型矿用设备研发制造优势,与必和必拓共同开发符合国际最高技术标准的绿色智能矿山装备 [1] 技术研发与创新 - 徐工与必和必拓将探索和开发符合国际最高技术标准、安全规范及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矿山装备 [1] - 合作将结合必和必拓运营经验与徐工创新能力,打造更安全、更可持续的采矿车队解决方案 [2] - 徐工加快从产品输出向技术标准输出、服务方案输出转型升级 [2] 可持续发展与行业影响 - 合作旨在共同打造安全、高效、环保的新一代矿山作业体系 [1] - 必和必拓表示这是推动运营资产减排的重要一步 [2] - 徐工将为必和必拓全球业务提供成套化矿山解决方案,助力矿业行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2] 公司战略与市场定位 - 徐工定位为智能化、绿色化的全球矿山施工解决方案供应商,持续赋能全球矿山客户 [1] - 徐工逐步获得国际高端市场认可,将以"工程科技引领"探索绿色矿山可持续发展新未来 [1] - 徐工将充分发挥技术研发和产业链综合优势 [2]
新疆证监局深入辖区公司一线宣讲监管政策动态 完善常态化走访机制促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证券时报网· 2025-06-25 13:23
走访上市公司工作 - 新疆证监局主要领导带队赴上海走访辖区内上市公司办公和经营场所 [1] - 重点宣讲修订后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内容包括支持符合商业逻辑的并购重组 建立重组股份对价分期支付机制 新设重组简易审核程序 吸收合并锁定期差异化设置 鼓励私募基金参与上市公司并购重组 [1] - 2024年以来新疆证监局和自治区政府有关部门已联合或单独走访辖区内超过六成的上市公司 累计走访20余家 覆盖制造 采矿 金融 信息技术等行业 [1] - 走访工作通过深入生产经营一线 了解企业生产经营 技术创新 市场开拓 发展规划 惠企政策落实 要素保障等情况 [1] - 通过座谈和现场"会诊"收集困难问题和意见建议 建立问题清单和落实跟踪机制 与相关部门联合推动问题处理 [1] 上市公司发展情况 - 2024年新疆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7097.82亿元 占新疆地区生产总值的34.57% [2] - 33家上市公司发布2024年度现金分红方案 分红总额116.08亿元 占辖区盈利上市公司的82.5% [2] - 截至6月23日新疆辖区共有61家A股上市公司 市值合计7660亿元 [2] - 其中市值规模突破千亿上市公司1家 市值规模突破百亿上市公司14家 [2] 下一步工作计划 - 新疆证监局将发挥与地方政府部门的协同效应 持续完善常态化走访长效机制 [2] - 将走访与政策宣讲 监管服务 行业交流有机结合 帮助上市公司解决实际困难 [2] - 推动走访取得实效 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 实现辖区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2]
为什么GDP在涨,税收在降?
36氪· 2025-06-25 05:59
税收与GDP背离现象 - 2024年税收增速断崖式下跌,与GDP剪刀差扩大到-8.4%,2025年一季度进一步拉大至-8.9%,远超历史异常年份[2] - 过去十年税收与GDP短期背离多归因于制度性减税,如2016年营改增减负5000亿元,2019年增值税下调,2022年减税退税4.6万亿元占税收总额27%[1] - 2023年税收增速跑赢GDP 3.5%,反映征管效率提升的结构性趋势[1] 中国税收结构特点 - 税收高度集中于增值税(VAT)和企业所得税(CIT),两者占全部税收一半以上[2] - 2023年工业占GDP比重26%,显著高于OECD国家中位数16%,形成高增值税依赖的结构性问题[3] - 间接税占比过高导致三重后果:削弱再分配能力、缺乏自动稳定器作用、削弱公众纳税意识[3] 增值税收入下滑原因 - 2024年增值税收入66672亿元,同比下降3.8%,2023年Q4已现7%降幅[6] - 出口退税规模过大:2023年出口退税1.8万亿元占增值税净收入22%,2024年比重升至11%[7] - 房地产链条萎缩:2024年房地产相关增值税减少3800亿元,土地出让金同比下降22.4%[8] - PPI持续通缩:2024年PPI负增长2.7%,拖累增值税约2600亿元[9] - 地方政府税收优惠:2024年招商返税规模超4500亿元,占增值税缺口近三成[9] 企业所得税变化趋势 - 2023年企业所得税收入4.11万亿元,同比下降17.8%,工业利润下滑2.3%[12] - 2024年收入4.08万亿元再降0.5%,2025年Q1同比降6.8%至1.0万亿元[13] -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压缩应税利润,成为税基萎缩的结构性原因[13] 个人所得税动态 - 2023年个税收入1.48万亿元降0.6%,2024年降至1.45万亿元降1.7%[14] - 青年失业率飙升和平台经济降温直接影响收入水平,房地产市场低迷压制财产转让所得[14] - 2025年Q1收入0.37万亿元增7.1%,主要因年终奖延迟入账和高基数效应[14] 财政可持续性挑战 - 地方政府依赖税收程度加深,2024年土地出让收入降18.3%[16] - 恢复税收增长需满足四大条件:结束工业通缩、房地产企稳、企业盈利改善、推进结构性税改[17] - PPI连续28个月负增长,2024年房地产投资跌10.1%,新房销售面积跌19%,回暖希望渺茫[17]
2025年税收统计调查开始了!
蓝色柳林财税室· 2025-06-24 14:43
税收统计调查概述 - 全国税收统计调查由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共同布置,自1984年开展至今已40余年,数据用于财税改革方案研究、政策制定及管理完善[2] - 调查企业名单由国家税务总局下发,经主管税务机关确认后确定,被选企业需及时完整准确填报[3] - 2024年度调查表填报截止时间为6月底,具体时限以主管税务机关通知为准[4] 调查表结构与填报要求 - 调查表由信息表、调查问卷、企业表和货物劳务服务表四部分组成[5] - 信息表为基础填报项,其准确性直接影响后续企业表填报,需根据市场监管注册信息和纳税申报表填写[14] - 企业表分为十六部分,需逐个填报并核对预填数据(绿色指标),补充手工填报项(白色指标)[22][23] - 货物劳务服务表仅适用于特定行业(采矿/制造/电力热力供应/信息技术/科研技术)的大中型企业[7][27] 数据填报规范 - 金额单位为千元,面积单位为平方米,污染物排放量等单位需严格按规范填写[25] - 货物劳务服务表增值税指标总销售额不得低于企业表对应指标的80%,同一服务代码不得重复填报[27][29] - 企业所得税缴纳方式选择"依率计征"时,部分利润指标自动取自企业所得税数据,需先填报企业所得税相关指标[25][26] 填报流程与技术细节 - 填报路径:通过电子税务局【我要办税】-【税费申报及缴纳】-【申报辅助信息报告】-【税收统计调查】进入[9][11] - 系统提供暂存、导出、审核功能,预填数据可修改(绿色边框),锁定项(绿色底纹)需先修改信息表关联项[12][13] - 增值税优惠政策代码需选择至明细选项,"不享受优惠"选项不可与其他优惠同时勾选,否则免税销售额栏将锁定[18] 数据审核与提交 - 审核通过IF函数校验逻辑,点击提示可定位问题单元格,需逐条核实修正[31][33] - 审核不通过需填写10字以上说明,从生产经营、政策适用等角度详细解释[34][35] - 最终提交需依次选择"真"、"实"、"责"、"任"确认,完成数据上报[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