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端装备制造
icon
搜索文档
中山“有请”!2025年中山招商大会开幕
南方都市报· 2025-06-30 03:40
深中通道通车一周年影响 - 深中通道通车一年累计车流超过2900万车次,日均8.6万车次,显著促进珠江口经济地理重塑[3] - 通道通车推动"深中同城"从蓝图变为现实,带动人货两旺的交通与经济效应[3] 2025中山招商推介大会概况 - 大会主题为"投资中山 共赢未来",吸引超20个国家和地区400多位客商参会,涵盖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生物医药等新质生产力领域[5] - 采用"1+2"模式,主会场在中山,分会场设于北京和杭州,首次实现多地联动招商[4][5] - 香港再出发大联盟作为支持单位参与,秘书长谭耀宗带动企业家实地考察,强化中山与香港金融网络及国际化资源的对接[3] 招商活动核心内容 - 主会场推出中山投资营商环境推介、重大平台揭牌及重点项目签约,意向投资额超千亿元[5] - 杭州分会场聚焦光电光学、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举办四场主题对接会[5] - 北京分会场发布翠湖新城合作项目、翠亨新区科技应用场景及招商政策,并完成项目签约[5] 参会企业与产业覆盖 - 参会企业包括全球跨国公司代表、本土优秀企业及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企业[3][5] - 产业覆盖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农文旅等多元化领域,体现中山产业布局的广度与深度[5]
浙江湖州长兴县——税惠政策精准“滴灌”民营经济(财经故事)
人民日报· 2025-06-29 21:58
税收优惠政策对民营企业的支持 - 浙江天宏锂电股份有限公司通过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获得可观税款减免 将资金全部投入锂电池正极材料迭代研发 [1] - 长兴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民营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3% 今年前5个月 [1] - 长兴新型炉料企业有限公司利用"留抵退税+设备更新"组合拳投入超千万元升级智能化窑炉生产线 实现产能提升与能耗降低 [1] 产业链协同效应 - 长兴县推出"链主企业+配套小微"税收联动服务机制 针对新能源电池、高端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 [1] - 天能集团通过税惠政策畅通增值税抵扣链条 降低产业链整体运营成本达数千万元 [1] 出口退税与信用融资 - 长兴县税务局为689家企业办理出口退税超20亿元 2024年累计 [2] - 湖州恩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凭借良好纳税信用获得低息贷款 用于扩产智能设备生产线 预计将收获可观订单增量 [2]
活力中国调研行|揭阳乡镇小厂如何逆袭成国际高端装备名企?
搜狐财经· 2025-06-29 19:53
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的一家小型石材机械和农用机械工厂 [3] - 90年代至2000年,公司创始人瞄准轮胎模具领域,专注于制造轮胎模具替代进口产品 [3] - 2004年公司成功IPO上市,随后延伸产业链,从模具产品扩展到液压式硫化机,实现轮胎成型成套装备自主研发与生产 [3] - 2014年开始涉足机器人领域,2017年至2018年预见自动化、智能化装备为未来发展方向 [8] - 公司历经32年发展,现已成为国际高端装备知名企业,形成五大业态:子午线轮胎模具、高精度液压硫化机、五轴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智能物流 [8] 战略转型与核心竞争力 - 公司通过上市为快速发展注入动力,但内核仍是坚持做好装备制造产品 [8] - 转型过程中注重将产品做到极致,包括技术、品质控制以及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契机 [8] - 公司专注于抛光打磨自动化、冷链自动化以及RV减速器等产品的研发和生产 [8] - 将中国传统文化南狮融入机器人制造,开发出能配合音乐节奏完成复杂舞狮动作的机器人 [8] 行业与政策支持 - 揭阳市针对装备制造企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包括转型升级、技术改造奖补,入园发展优惠政策以及融资支持 [8] - 技改补助根据企业设备更新和生产线投资的一定比例给予政策奖补 [9] - 揭阳市八大产业园区优先考虑高技术、高投资的企业入园 [9] - 揭阳市为高端装备制造业打造优良营商环境,推进产业项目落地建设,加快投资项目进度,协调解决企业困难 [9] - 列入省、市重点项目的投资建设项目由专人对接,提供跟踪、协调和推进服务,帮助争取资金和政策支持 [9]
奥特维: 无锡奥特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受托管理事务报告(2024年度)
证券之星· 2025-06-27 16:52
可转债发行概况 - 公司获准发行可转债规模11.4亿元,期限6年(2023年8月10日至2029年8月9日)[1] - 债券票面利率采用阶梯式设计,首年0.20%,逐年递增至第六年2.50%[1] - 初始转股价定为180.90元/股,设置向下修正条款(连续30个交易日中15日收盘价低于转股价85%可触发)[3][5] - 包含赎回条款(股价连续30日超转股价130%或未转股余额不足3000万元时)和回售条款(最后两年股价连续30日低于转股价70%)[7][8] 财务与经营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91.98亿元,同比增长45.94%,归母净利润12.73亿元,同比增长1.36%[19][21][23] - 毛利率受行业周期影响下降,新签订单101.49亿元(含税),同比下降22.49%,在手订单118.31亿元(含税),同比下降10.40%[19] - 研发投入占比4.68%,较上年下降0.51个百分点,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31.64%,同比下降10.13个百分点[23] - 流动比率1.42,速动比率0.74,合并资产负债率70.58%,短期债务压力显著[26] 募集资金使用 - 募集资金净额11.33亿元,截至2024年底累计投入2.85亿元,使用进度25.14%[23][24] - 主要投向平台化高端智能装备智慧工厂(计划投资10.33亿元)、光伏电池实验室(6000万元)和半导体检测设备研发(4000万元)[24] - 使用6亿元闲置募集资金临时补充流动资金,20亿元进行现金管理[24] - 智慧工厂项目因方案优化延期至2026年3月完成,当前投资进度27.07%[24] 市场与转股情况 - 截至2025年6月转股价经多次调整后为84.88元/股,较初始价累计下调53.08%[30][32][34][36][38] - 当前股价31.29元,转股溢价率197.72%,转股可能性较低[26] - 中证鹏元维持主体信用AA-评级,债券信用AA-评级,展望稳定[27][29] - 2024年设立马来西亚生产基地,拓展海外市场[20]
周红波在高淳区调研时强调
南京日报· 2025-06-27 01:52
高淳区发展规划 - 高淳区将统筹"十四五"收官和"十五五"谋划,重点推动生态立区、创新兴区、产业强区、特色富区 [1] - 发挥苏皖交界区位优势和生态资源潜力,提升综合承载力和发展活力 [1] - 计划融入重大战略、深化改革探索、加快动能培育 [1] 产业发展方向 - 重点攻坚汽车零部件、医疗器械、食品产业等特色产业,推动产业集聚和规模扩大 [2] - 培育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 [2] - 提升经开区、高职园发展能级,推动产教融合、以教引产 [2] 特色品牌与文旅融合 - 立足长三角和都市圈消费市场,推出生态游、休闲游、度假游新产品新业态 [2] - 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强化"国际慢城"品牌 [2] 基础设施与区域协同 - 市有关部门将加大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重点产业和载体的支持力度 [2] - 推动高淳承接主城创新成果转化,与毗邻板块加强规划衔接和产业承接 [2] 防汛工作 - 水阳江是高淳防汛重点区域,强调做实做细防汛措施 [3]
北特科技拟定增募资不超3亿元 抢抓人形机器人机遇
证券时报网· 2025-06-27 01:19
公司定增募资计划 - 公司拟以简易程序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定增募资不超3亿元,资金将用于泰国丝杠生产基地建设项目(一期) [1] - 简易程序发行具有审核周期短(约10个工作日)、融资规模有限(不超过3亿元且净资产的20%)等特点 [1] - 公司目前主营业务为汽车零部件,包括底盘零部件、铝合金轻量化、空调压缩机及集成式热管理三大板块 [1]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营收同比增长7.57%至20.24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40.43%至7144万元 [1]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0.73%至5.42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40.31%至2306万元 [1] - 截至6月26日收盘,公司股价为41.57元/股,总市值141亿元 [4] 行星滚柱丝杠业务布局 - 公司旨在抓住行星滚柱丝杠发展机遇,拓展新产品线,打造新业务增长点 [2] - 行星滚柱丝杠具有传动效率高、运行稳定、响应速度快、定位精度高等优点 [2] - 该产品可替代传统液压驱动方式,降低能耗并提高生产效率,同时降低设备重量和体积 [2] 行业现状与发展前景 - 行星滚柱丝杠在精密机床、航空航天、机器人、汽车工业等领域有广阔应用前景 [2] - 国内行星滚柱丝杠产业化处于早期阶段,主要依赖进口,国产替代空间大 [4] - 随着制造工艺进步,国内厂商已开发出相应产品,制造成本呈现下降趋势 [2] 战略意义与技术优势 - 公司将实现从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向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战略转型 [3] - 公司现有金属精密配件生产工艺和技术可帮助快速切入行星滚柱丝杠生产 [3] - 项目将促进传统产品加工工艺创新,提升综合技术实力 [3] 市场竞争与国产替代 - 行业龙头主要集中在欧美,市场份额集中度高 [4] - 项目将推动公司形成产业化能力,打破国际厂商垄断 [4] - 产业化推进将促进产品在高端制造、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应用 [4]
提升制度包容性 拥抱硬科技
经济日报· 2025-06-26 22:07
科创板改革政策 - 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并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第五套标准上市 精准服务技术突破大、商业前景广、研发投入高的科技型企业 [1][2] - 科创成长层对标国际成熟市场 采用"核心层+成长层"双轨制 为不同发展阶段科技企业提供匹配融资环境 [2][3] - 改革推出"1+6"政策措施 包括引入专业机构投资者、试点IPO预审阅机制、扩大第五套标准适用领域等 [4] 制度创新与市场功能 - 科创成长层集中管理未盈利科技企业 便于投资者识别风险 同时试点更具包容性政策 [3] - 第五套标准扩容至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三大前沿领域 吸引创新资源向核心技术集中 [4] - 创业板同步启用第三套标准支持未盈利创新企业上市 形成板块协同效应 [4] 科创板发展成效 - 科创板6年来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 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占比达80% [5] - 2024年研发投入1681亿元 超净利润2.5倍 同比增长6.4% 三年复合增速10.7% 研发强度中位数12.6% [5] - 累计形成发明专利超12万项 科创债规模增至1.1万亿元 占公司债比例从5.2%提升至9.2% [5][6] 投资者保护机制 - 科创成长层企业股票简称后加"U"标识 提高摘"U"标准 要求定期披露未盈利原因及风险 [7] - 券商需强化投资者风险评估 个人投资者需签署专门风险揭示书 资金门槛保持不变 [7] 未来改革方向 - 证监会将严把上市入口 坚持"硬科技"定位 提升上市公司质量而非追求数量 [8] - 上交所计划扩大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 健全优质企业识别机制 提升预沟通服务质效 [8]
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
经济日报· 2025-06-26 21:56
东北振兴战略与国企改革 - 东北地区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取得显著成效,辽宁省属企业2024年利润同比增长75.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1%,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增长50.7% [2][6] - 国有企业体制机制改革突破明显,辽宁省经理层任期制契约化管理覆盖率100%,新进员工公开招聘比例100%,经理层成员内部收入差距倍数达2.2 [3] - 国有经济布局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辽宁省形成230亿元规模的"辽宁国资基金系",新组建数智集团、科创集团等,吉林省推动资本向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集中 [4] 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升级 - 东北新兴产业规模扩大,拥有1201家高技术制造业企业、2973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占比达17.35% [9] - 半导体装备产业成为亮点,沈阳芯源微是国内唯一能量产前道涂胶显影设备的厂商,富创精密可量产7纳米工艺零部件,2024年沈阳半导体装备产业总产值超100亿元 [8] - 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加速,辽宁省建立90个工业互联网平台、222个数字化车间,鞍钢55条生产线完成智能升级,关键工序数控应用率超80% [10] 特色文旅产业发展 - 东北冰雪旅游带动效应显著,2025年春节假期三省旅游总收入达1211亿元,2024年全年旅游收入占GDP比重约25.8% [16] - 文旅资源优势突出,拥有森林、冰雪等自然景观及多元文化资源,2024年三省一区通过旅游业协同发展决定,打造国际旅游品牌 [14][15] - 冰雪产业形成完整链条,从运动装备到文化IP全面布局,哈尔滨亚冬会显著拉动消费和投资 [13][16] 中俄东北-远东经贸合作 - 中俄贸易规模持续扩大,2023年东北与远东贸易额270亿美元占中俄贸易11.2%,预计2030年占比将升至20% [19] - 产业合作深入多个领域,黑龙江在远东开发耕地750万亩,"中俄新陆路粮食走廊"运输谷物700万吨,沈阳装备制造园供应俄70%矿山设备 [20] - 未来合作重点包括建立总部基地、自贸试验区对接、资源能源开发及探索边境自由贸易区,东北三省对俄贸易额2024年达784亿美元 [21][22]
6月A股IPO受理迎小高峰 上半年超百家公司“赶考”
上海证券报· 2025-06-26 18:47
上半年IPO受理情况 - 上半年沪深北三大交易所合计新受理拟上市企业113家,其中6月新受理86家,环比增长超4倍[2] - 6月IPO受理升温动因:财报更新需求(招股书财务报表有效期6个月)和政策驱动(科创板改革释放积极信号)[2] - 三大交易所6月集中受理约18家公司上市申请[2] 各板块受理分布 - 北交所受理72家(占比63.7%),其中54家集中在6月[3][7] - 创业板受理13家,科创板12家,沪深主板各8家[3] - 科创板9家(6月),创业板11家(6月),沪深主板各6家(6月)[3] 行业与地域特征 - 制造业企业占比最高,集中在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专用设备、化学原料及制品、通用设备制造业[3] - 长三角区域优势明显:浙江29家、江苏20家、广东17家[4] - 北交所申报企业覆盖高端装备制造、TMT、化工新材料、消费、生物医药等领域,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氢能、新材料等产业链企业较多[7] 上市标准选择 - 沪深主板公司集中选择第一套上市标准[4] - 科创板选择多元化:3家未盈利企业分别选择第四套标准(兆芯集成拟募41.69亿元)和第二套同股不同权标准(上海超硅拟募49.65亿元)[4][5] - 北交所71家企业选择第一套标准,仅天康制药选择第三套标准[4] 板块特色案例 - 科创板重新拥抱未盈利企业:上海超硅连续三年亏损(2022年-8.03亿元至2024年-12.99亿元),兆芯集成未盈利[5] - 主板支持大盘蓝筹:振石股份拟募39.81亿元(6月最大募资额),百菲乳业(乳制品)拟募4.97亿元[6] - 北交所高盈利企业:信胜科技2024年净利润1.20亿元(2022年5259.84万元),南方乳业、英式控股等消费企业申报[8] 政策动态 - 6月18日证监会明确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禾元生物成为首例7月1日上会[5] - 6月24日多部门联合发文支持消费产业链优质企业通过发行上市等方式融资[6]
向“智”升级 中德加强智能制造领域合作
新华社· 2025-06-26 12:24
中德智能制造产业对接会成果 - 对接会促成28个贸易投资项目 总金额超68亿元 涉及新能源汽车 智能网联汽车 高端装备制造 生命健康 节能环保 人工智能等产业 [2] - 近100家德国企业及机构参与 包括宝马 西门子等龙头企业 [2] - 伍尔特电子已为江淮汽车等中国企业提供电池管理系统 智能控制器等产品 并与中国工业机器人领域合作研发智能产品 [2] 中德企业合作模式升级 - 合作模式从"技术引进"转向"联合创新"和"双向赋能" 形成全球智能制造协同范本 [2] - 55%在华德企预计中国竞争对手将在5年内成为行业创新领导者 半数德企计划通过中国伙伴提升竞争力 [3] - 通快集团与中国合作伙伴突破铜铝合金材料技术瓶颈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应用超2000种激光工艺 [3] 中德产业互补优势 - 德国企业强项:流程创新性 系统性 长期技术积累 [4] - 中国企业优势:供应链 发展速度 灵活性 思维开放性 [4] - 飞沃科技与德国Heggemann合作 融合中国低成本高效率与德国高质量精益生产 专注航空核心部件制造 [5] 中德合作生态建设 - 宝马中国接入DeepSeek 深化AI生态布局 此前已与阿里巴巴达成AI大语言模型合作 [5] - 法兰克福中德标准化合作创新中心投用 推动智能制造领域标准化成果 [5] - 安徽建成4个中德国际合作产业园 吸引大众汽车等100多家德企入驻 [5] - 湖南出台政策 对德资项目最高奖励1000万元 专项扶持对德合作园区建设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