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装备

搜索文档
上海崇明吹响海洋强国人才集结号 “海归智慧”助产业发展
中国新闻网· 2025-06-18 17:55
海洋装备产业规划 - 聚焦船舶与海洋工程、高端装备制造等前沿领域,服务国家"海洋强国"战略 [1] - 长兴岛已形成"四大央企龙头引领、百余家配套企业集聚"的产业格局 [1] - 崇明区规划打造海洋装备产业高地,成为留学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1] 政策支持体系 - 崇明区推出"组合拳"式政策体系,包括创业资金扶持、人才服务阵地矩阵等 [3] - 配套长兴海洋装备产业园区"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形成全链条服务体系 [3] - 上海市委统战部将优化政策与整合资源,支持留学人员在"深蓝赛道"发展 [3] 产业合作与创新 - 6家留学人员企业与上海长兴企业集团签约,合作领域包括船舶智能系统研发、高端装备制造等 [7] - 倡议打造央企赋能、园区支撑、项目成长的联动平台,培育"海归智造+海洋科技"示范项目 [5] - 船舶行业需积极拥抱低碳技术,融入设计、建造与运营全流程 [5] 深海资源开发 - 深海蕴含矿产、油气、微生物等丰富资源,对国家资源安全与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5] - 开发深海对于保障我国战略性资源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5] 项目展示与评价 - 留学人员代表展示创新项目,涉及海运与科技领域 [7] - 专家建议创新项目需注重细节、远见和专注度 [7]
青岛崂山:加快建设国内一流的科产融合创新型强区
中国经济网· 2025-06-11 03:34
崂山区科技创新发展 - 崂山区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主动融入青岛科创大走廊建设,加快建设国内一流的科产融合创新型强区 [1] - 强化源头创新"强引擎",打造科技创新策源示范区,贯通"0→1→N"转化链条,塑造成果转化崂山样板 [1] -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锻造千亿级新兴产业集群 [1] 企业技术创新案例 - 青岛双瑞海洋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智能化班组和AR系统实现电解槽核心部件的高精度制造和实时质量检测 [1] - 青岛黄海制药有限责任公司通过自主设计蝶阀加浆斗装置,将硝苯地平缓释片制粒环节的加浆速度从1小时缩短至12分钟,效率提升80% [2] 科技创新支撑数据 - 2024年崂山区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79% [2] -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87.67% [2] - 技术合同成交额占GDP比重达8.99%,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180件 [2] - 全区汇聚3所高校、14家科研院所,科技中小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000家 [2] - 拥有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59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8家,省瞪羚企业71家,独角兽企业9家,上市企业15家 [2] 产业布局与发展规划 - 发挥实验室体系战略支撑作用,支持两个国创中心高质量发展,培育打造省级服务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 [3] - 计划新增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20个,设立产业创新项目组群,加强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攻关 [3] - 目标在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等领域突破行业关键技术10项以上 [3] - 推动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医药医疗等优势产业数智升级 [3] - 促进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智能制造及工业互联网等新兴产业集群发展 [3] - 前瞻布局太赫兹、海洋电子信息、深海开发等未来产业 [3]
上海“以赛聚能”打造未来空间产业“强磁场”
中国新闻网· 2025-05-21 05:59
未来空间产业技术发展 - 深海海底光通信网络布设及运维作业智能机器人系统研制项目亮相上海未来产业大赛,展示"上天入地"的未来项目 [1] - 约40%的前沿项目具备"硬件+软件"跨学科协同特征,航空航天领域需光学、半导体、电力电子等多领域技术深度融合 [2] - 红外智能感知载荷技术在灾害监测、城市规划领域实现突破,国际交流助力对标国际先进水平 [2] 国际化竞争与合作 - 海洋装备行业是国际化行业,需在全球市场竞争比拼作业效率和质量可靠性 [2][3] - 商业航天需要竞争与合作并存,国际交流为中国技术"走出去"奠定基础 [2] - 上海中车艾森迪海洋装备有限公司参与国际学术会议和行业展会,与全球大型企业合作 [2] 政策支持与产业生态优化 - 商业航天需平衡"高性能"与"低成本",政府和市场需增加产业信心 [4] - 建议在上海临港海域建立国家级深海机器人测试基地,模拟复杂海况验证技术 [4] - 探索共享经济模式,建立深海机器人租赁平台降低中小企业使用门槛 [4] - 上海推动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加强核心专利保护、优化区域分工 [4] - 2025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上海以政策创新促进产业发展 [4] 上海未来产业布局 - 上海未来产业大赛助力低空经济、商业航天、深海装备、智能感知等多元布局 [5] - 上海作为试验田和全球创新网络战略支点,利用产能优势拥抱全球化并吸引人才 [5]
青岛发布海洋科技供需清单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5-15 06:03
会议概况 - 青岛举办海洋产学研协同创新产业化落地对接会 旨在搭建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桥梁并推动政产学研金服用深度协同 [1] - 会议采用开幕式主论坛加三个分领域沙龙的形式 聚焦成果转化全链条和海洋电子信息 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 现代渔业等重点领域 [1] - 100余家单位代表参会 覆盖高校院所 企业 金融机构等领域 [1][3] 供需清单发布 - 对接会发布首批海洋科技供需清单 包括43项研发成果和70项技术需求 覆盖海洋装备 电子信息 生物医药 现代渔业等8大领域 [2] - 同步配套80项金融产品清单 为成果转化提供技术和资金双支撑 [2] - 供需清单通过全市涉海单位征集和专家筛选后形成 [2] 参会机构与对接机制 - 自然资源部北海局 中国海洋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等科研院校参与 [3] - 青岛国信集团 海洋石油工程(青岛) 青岛明月海藻集团等龙头企业参与 [3] - 财通集团 青岛融资担保集团等金融机构共100余家单位覆盖研发供给 产业需求 要素支撑全链条 [3] - 沙龙采用供需单位主发布加合作伙伴响应机制 定向邀请60余家单位代表围绕产业痛点展开精准对接 [2] 技术成果与需求案例 - 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发布深海资源与环境多元观测数据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技术需求 [3] - 中国海洋大学展示固废基海洋骨料混凝土研发与应用成果 [3] - 青岛蓝色种业研究院介绍三文鱼全周期养殖技术 [3] - 对接内容涉及海洋石油工程装备智能制造关键技术 海洋生物饮品功能性原料提取及去腥味技术 深远海养殖装备等产业痛点 [2] 支持体系与协同格局 - 海洋科技大市场围绕技术交易平台建设作专题报告 [3] - 青岛财通集团围绕政府引导基金支持作专题报告 [3] - 形成高校院所出成果 企业提需求 金融机构强保障 服务平台搭桥梁的协同格局 [3]
首批海洋科技供需清单发布!青岛举办海洋产学研产业化落地对接会
齐鲁晚报网· 2025-05-12 08:15
会议概况 - 青岛海洋产学研协同创新产业化落地对接会于5月12日举办 采用开幕式主论坛和分领域沙龙模式 聚焦成果转化全链条和海洋电子信息 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 现代渔业三个重点领域 [1][3] - 会议吸引100余家单位参与 覆盖科研院校 龙头企业和金融机构 包括自然资源部北海局 中国海洋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青岛国信集团 海洋石油工程(青岛) 明月海藻集团 财通集团 青岛融资担保集团等 [6] 供需清单发布 - 首批海洋科技供需清单包含43项研发成果和70项技术需求 覆盖海洋装备 电子信息 生物医药 现代渔业等8大领域 [1][5] - 同步配套80项金融产品清单 为成果转化提供技术和资金双支撑 [5] 技术对接成果 - 分沙龙采用供需单位主发布加合作伙伴响应机制 定向邀请60余家单位 围绕海洋石油工程装备智能制造关键技术 海洋生物饮品功能性原料提取及去腥味技术 深远海养殖装备等产业痛点展开精准对接 [5] - 会议促成16项合作意向 涉及海洋电子设备研发 海洋药物创新 渔业养殖技术升级等多个方面 [6] 具体案例展示 - 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发布深海资源与环境多元观测数据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技术需求 [6] - 中国海洋大学展示固废基海洋骨料混凝土研发与应用成果 [6] - 青岛蓝色种业研究院介绍三文鱼全周期养殖技术 [6] 长效机制建设 - 会议标志着青岛海洋科技创新从政策引导向实体化对接的深化跨越 [7] - 未来将通过清单化管理 常态化对接 市场化运作 建立海洋科技成果台账 组织小范围沙龙 技术路演 企业调研等活动 加速形成创新驱动产业 产业反哺创新的良性循环 [7]
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300家!广州南沙创新步步高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5-07 00:50
南沙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概况 - 2024年南沙区有效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1310家,创历史新高,增速居广州市第二 [1][2] - 南沙区在国家新区营商环境评估中排名前三,实施"优企服务16条"提升服务效能 [1][3] - 区内构建"热带雨林"式创新创业生态,推动高企数量质量"双提升"和区企"双强"共发展 [1][13] 代表性高企及技术突破 - 中科宇航"力箭二号"液体运载火箭将于2024年9月首飞,定位为星座组网和空间站货运主力火箭 [2] - 深海智人研发国产首套机器人搭载海底管缆跟踪系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2] - 奕行智能3年内完成2款车规级芯片流片,正研发国际先进水平大算力芯片 [2] - 阿达半导体参与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健齿生物等12家单位获广东省科技奖11项 [4] - 27家企业入选广州市独角兽榜单,17家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4] 产学研合作与科技成果 - 冷泉大科学装置启动建设,为首个海陆结合装置,聚焦深海生态与可燃冰开采研究 [8] - 2023年立项36项技术攻关,覆盖半导体、生物医药等领域,0.35亿元财政经费带动1.2亿元研发投入,实现销售收入6.9亿元 [10] - 组织80余家企业与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等机构对接合作,建设环港科大创新区 [10] - 香港科大(广州)科创基地入驻16个项目,设立10亿元成果转化母基金 [11] 政策与资金支持 - 发布"创新驱动27条",按企业研发投入5%给予最高300万元奖励,年度预算1亿元 [11] - "青出于南"计划提供最高200万元创业经费支持 [11] - 设立"一金一池"(科创母基金+信贷补偿池),健齿生物获母基金投资超1亿元,撬动社会资本近10亿元 [12] - 将建"南沙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打造企业全周期培育体系 [12] 企业创新产品发布 - 司南技术推出"米粒天线",捷盟智能发布高精度隔膜涂布机,芬尼科技推出国内制热量最高空气能热水器 [7]
北京海兰信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
上海证券报· 2025-04-22 20:59
核心战略与业务方向 - 公司秉持"固本培元 拥抱 AI"战略 全面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重点服务国家海洋强国战略 目标在海底数据中心 智能航海 智慧海洋等领域确立头部地位 力争2027年实现集团总收入突破 [2] - 公司主营业务聚焦三大领域:智能航海 海洋观探测及海底数据中心 [3] - 人才战略以"老带新 新奋进 老安心"为指导方针 培养年轻人才 激发团队活力 增强员工归属感 [2] 智能航海业务进展 - 船舶智能导航系统完成性能标准变更认证 升级船桥报警管理和海上安全信息显示功能 获得挪威DNV型式认可证书及中国船级社UR E27产品网络安全认证 [5] - 固态X波段雷达获全球首张低功率版本EC欧盟型式认可证书 运用新型多普勒处理技术 在能耗 探测距离和可靠性方面优势显著 X波段与S波段固态雷达均获中国船级社和挪威DNV船级社认可 可为SOLAS CAT1 CAT2和CAT3船舶提供全固态雷达解决方案 [4] - 推出多功能智能导航终端和"以岸管船"创新平台 整合船载设备与岸基数据服务 实现实时数据交互和智能数据处理 提升内河航运管理智能化水平 [6] - 智能机舱设备构建精准机舱模型 已在100多条船舶上应用 助力船舶获得"M"认证符号 [7] - 船岸一体化通信系统实现远海卫星与近岸移动通信自动切换 融入视频图像智能处理技术 提供航线规划和辅助避碰建议 已在超过100条船舶上稳定运行 [8] 海洋观探测业务成果 - 子公司欧特海洋作为全球领先深海工程装备与运营服务商 具备载人常压潜水系统 海底观测网接驳系统 深海电站等核心装备的国际竞争力 [9] - 2024年6月作为牵头单位中标海南省海洋灾害综合防治项目(EPC+O) [9] - 2024年12月凭借自主研发技术成功中标深圳市海洋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项目 [9][10] - 未来将重点优化海洋观探测系统智能化水平和可靠性 构建高效海洋观探测系统 [10] 海底数据中心业务突破 - 建成商用海底数据中心 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积极推动在长三角建设直接利用海上风电的海底数据中心 将绿色电力转换为绿色算力 [11] - 2024年4月发布全球领先海底智算中心平台 致力于成为海南区域数字经济桥头堡 [12] - 2024年6月陵水数字文化产业云已助力131款游戏产品完成出海上云部署 [12] - 中国电信研究院报告显示海南陵水海底数据中心集群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运行PUE低至1.1 能效水平世界领先 [12] - 2025年2月海南海底智算中心算力舱成功下水部署 完成首批高质量算力集群建设 已整舱交付并行科技 获得海南省智算产业专项补贴 [13] - 2025年3月基于海南海底智算中心发布DeepSeek大模型一体化服务 为政企客户提供绿色智算服务 [13] - 2024年下半年推动在上海海上风电场建设"海底数据中心+海洋能源"示范项目 技术方案已具备可执行性 2025年进入交付执行阶段 [14] 财务与公司治理 - 公司总股本为720,494,503股 利润分配预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元 送红股0股 以资本公积金每10股转增0股 [1] - 致同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