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业

搜索文档
“猪茅”牧原股份预计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逾10倍 6月成本接近全年成本目标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09 15:12
牧原股份业绩表现 - 预计上半年净利润105亿~110亿元 同比增长924 60%~973 39%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1129 97%~1190 26% [1] - 生猪养殖完全成本从年初的13 1元/公斤降至6月的低于12 1元/公斤 [1][2] - 2025年成本目标是全年平均12元/公斤 年底目标降至11元/公斤左右 [2] 行业成本控制情况 - 牧原股份通过健康管理 种猪育种 营养配方 智能化应用持续降本增效 [2] - 新希望前25%优秀场线成本2024年13 6元/公斤 2025年Q1降至12 5元/公斤以下 [3] - 温氏股份肉猪养殖综合成本12元~12 2元/公斤 [4] - 华统股份5月完全成本为13 7元/公斤 [6] 生猪出栏情况 - 上半年出栏量前三:牧原股份3839万头 温氏股份1793万头 新希望844 93万头 [7] - 牧原股份 温氏股份 天邦食品 唐人神上半年出栏目标完成量超过50% [7] - 6月销售价格普遍环比下跌15%~20% [7] 行业发展趋势 - 猪周期将呈现"弱周期 窄波动 慢变化"特点 [8] - 未来生猪行业产能和猪价将维持相对平稳水平 [8] - 牧原股份计划2025年负债规模降低100亿元 [8] - 行业头部企业已完成大规模建设 现金流和利润确定性增强 [8]
后猪周期时代,牧原、温氏、新希望的日子就会好过吗?
晚点LatePost· 2025-07-09 11:38
养猪行业规模化与猪周期 - 当前养猪行业规模化率已达70.1%,较2014年的41.8%显著提升,头部企业出栏量占比从6%增至30.7% [28][29] - 猪周期由供需失衡引发,传导周期长达10-22个月,导致经营者难以逆周期生产 [6] - 行业规模化率提升有助于弱化猪周期影响,未来将趋于平滑但仍受猪瘟等随机事件扰动 [10][19] 头部企业商业模式对比 - 牧原采用自繁自养重资产模式,育种环节构建二元轮回体系,育肥成本仅12.65元/公斤,显著低于行业均值17元/公斤 [37][40] - 温氏、新希望采用公司+农户轻资产模式,固定资产投入仅为自繁自养模式的1/3,但更易受猪周期影响 [41] - 牧原养猪业务毛利率优势明显,2024年市值2300亿元,远超温氏1100亿元和新希望400亿元 [44] 企业扩张路径与财务表现 - 过去10年牧原出栏量增长37.5倍至7160万头,新希望增长13.1倍至1650万头,温氏仅增长1.5倍至3020万头 [45][20] - 牧原和新希望债权融资占比达40%-45%,温氏回落至20%,显示不同举债策略 [52] - 新希望流动比率降至0.47,面临严重流动性压力;牧原短期借款占比超60%,筹资现金流净流出 [57][64] 未来增长潜力分析 - 行业尚有3000万头规模化渗透空间,温氏因稳健财务结构更具备扩张能力 [66] - 牧原屠宰肉食业务年产能2900万头但持续亏损,销售溢价从10.9%降至2.4%,显示定价权缺失 [68][69][70] - 温氏公司+农户模式更利于整合农户资源,在存量市场中具备持续增长潜力 [66]
两轮猪周期“淬炼”三代养猪人:亏损的压力对谁都一样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03 13:55
行业周期波动 - 养猪行业经历从"超级猪周期"顶峰(2019年4月-2020年10月)每头猪盈利3000元,到2021年6月进入下行周期后单月最大亏损达559元/头的极端波动[4][5] - 本轮周期累计亏损时长21个月(截至2023年11月),远超2013-2015年周期的15个月,创统计以来最长亏损记录[5] - 新希望2021年亏损96亿元,2022年亏损15亿元,2024年才走出低谷[4] 企业代际传承 - 牧原股份组建年轻化管理团队,40岁以下高管占比超40%,包括1994年出生的CFO高曈和1995年出生的屠宰业务负责人秦牧原[9] - 温氏股份37岁的温蛟龙进入实际控制人行列,强调传承前辈精神并推动品牌升级,与《舌尖上的中国》合作强化食品品牌[16] - 唐人神总裁陶业推动智能化设备应用,使公司生产成本持续下降[15] 经营策略转型 - 牧原股份屠宰业务从2020年2.3万吨产量提升至2023年139万吨(增长60倍),2023年12月实现盈利[13] - 新希望刘畅推动"二次创业",砍掉70%无效PPT,亲自参与智能化项目试点[8][14] - 京基智农跨界布局文创IP领域,董事长陈家荣认为中国文创IP市场已进入成熟期[18][21] 数字化与技术应用 - 牧原股份通过ERP系统全流程再造实现屠宰业务降本增效,相关团队获年度重奖[13] - 湖北年轻养殖户通过线上学习新技术改造传统养殖模式,形成自养+经销结合的新业态[14] - 唐人神建立数字化知识管理体系,陶业称要萃取35年经验形成专业化系统[15] 行业认知进化 - 经历周期波动后,企业更注重植根中国文化的管理哲学而非西方模式[22] - 头部企业重新审视农业本质,新希望刘畅表示不再羡慕互联网行业,更坚定农牧业永续价值[22] - 温氏股份温蛟龙提出企业是多方利益相关者共同平台的理念[16]
负债1100亿,河南猪王着急赴港上市?
搜狐财经· 2025-07-02 10:34
牧原股份港股上市背景 - 公司于2024年5月底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计划募资至少10亿美元[1] - 2023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78亿元,但2024年仍面临较大资金压力[1][4] - 公司负债总额达1101亿元,资产负债率58.68%,虽较2023年的62.11%有所下降但仍处高位[4] 财务状况分析 - 截至2024年底公司现金及等价物128亿元,净流动性负债241.58亿元,现金不足以覆盖短期债务[4][6] - 有息负债占总负债70%以上,2024年上半年利息支出16亿元超过同期10.25亿元净利润[6][8] - 2024年一季度营收360亿元(同比+37.26%),净利润44.91亿元(同比+300%),但债务压力持续[11] 行业竞争与经营策略 - 公司2024年生猪出栏量占全球5.6%,超过第二三四名总和[4] - 采用逆周期扩张策略,2017-2024年固定资产从106亿增至1068亿(增长9倍)[6] - 成本优势被温氏股份追平,2024年4月养殖成本达6.2元/斤,高于温氏的6元/斤[11] 历史争议与解释 - 2021年曾因财务数据真实性和商票逾期事件引发质疑[9] - 公司解释负债高源于"全自养"重资产模式,合资子公司建设期未盈利导致[9] - 此次港股上市称旨在推进国际化战略和提升治理水平[11] 行业周期影响 - 猪周期导致行业呈现"价高伤民、价贱伤农"的循环特征[6] - 当前能繁母猪存栏高位,行业供过于求局面持续[11] - 公司业绩高度依赖猪价走势,需通过上市融资应对周期波动[12]
下半年4大降价潮来了!除了房价,这三类商品也准备降价
搜狐财经· 2025-07-01 12:50
中国经济通缩压力下的四类商品降价潮 - 2025年下半年中国经济面临通缩压力 将引发猪肉 小家电 汽车 楼市四类主要商品降价潮 [1] 猪肉行业 - 猪肉价格从30多元/斤跌至16-17元/斤 预计仍有下调空间 [3] - 养猪行业竞争激烈导致供过于求 [3] - 健康饮食趋势使猪肉消费被鸡肉 牛肉 鱼肉等替代 [3] 小家电行业 - 电饭煲 吸尘器 消毒碗柜等小家电上半年已降价8-10% 预计下半年继续降价 [6] - 技术更新迭代快导致旧款积压 商家降价促销消化库存 [6] - 消费需求萎缩 居民更倾向维修而非购买新品 [6] 汽车行业 - 国产车降价1.5-2万元 进口豪车降价高达10万元 [8] - 新能源汽车发展导致燃油车产能过剩 [8] - 华为 小米等科技巨头加入加剧市场竞争 [8] - 中产家庭收入减少抑制换车需求 [8] 房地产行业 - 2025年4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 53个新建商品住宅和58个二手房价格下跌 [9] - 实体经济低迷导致居民收入下降难以支撑高房价 [9] - 年轻人更倾向租房而非买房 [9] - 炒房客抛售行为加剧房价下跌压力 [9] 宏观经济环境 - 2025年中国CPI同比下降0.1% [10] - 居民收入下降和消费需求萎缩导致通缩 [10] - 商品价格下降提高居民购买力 [10]
从22头猪起步到行业龙头 牧原股份的“猪哲学”与“养猪科技”
上海证券报· 2025-06-29 19:13
公司发展历程与经营理念 - 公司从1992年22头仔猪起步,现已发展为年出栏量超7000万头的行业领军企业 [2]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379.47亿元,归母净利润178.81亿元 [2] - 经营哲学强调"少算计,多奉献"的生命价值理念,专注养猪主业30余年 [2][8] - 公司愿景是推进全球养殖业升级,国际化战略已启动 [7][8] 科技创新与智能化养殖 - 建成六层智能化"猪公寓",实现不同生长阶段猪群分区管理 [3] - 物联网系统可监测每头猪的采食量、运动步数、咳嗽频率等数据 [3] - 巡检机器人较传统人工巡检效率大幅提升 [3] - 空气净化系统实现猪舍空气质量接近医护级水平 [3][4] - 合成生物技术生产氨基酸替代豆粕,年产3万吨工厂已投产 [4] 成本控制与经营业绩 - 2025年一季度营收达360.61亿元,归母净利润44.91亿元 [4] - 生猪养殖完全成本降至12.2元/公斤,行业领先 [4] - 预计未来养殖成本有望进入"10元时代" [4] 绿色循环农业模式 - 构建"猪—肥—田"生态链,实现粪尿100%资源化利用 [5][6] - 2024年服务农田472.08万亩,减少化肥使用15.46万吨 [5][6] - 每亩地减投增收314.33元,合计助农增收13.53亿元 [5] - 近五年累计助农增收超50亿元 [5] - 实现土壤固碳144.74万吨二氧化碳 [6] 国际化战略布局 - 与越南BAF农业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7] - 已向港交所递交H股上市申请,拟募资用于国际供应链建设 [7] - 计划未来5-10年重点发展海外业务 [7] - 将以智能养殖设备和技术输出为核心路径拓展国际市场 [7]
从“破产”到“破茧”,这家养猪企业如何涅槃重生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6-26 14:53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一季度生猪销售164.77万头,同比增长78.58%,营收30.02亿元,同比增长108.22% [1] - 2024年全年出栏生猪414.66万头,能繁母猪存栏恢复至27.5万头,饲料销量124万吨,同比增长94%,销售收入88.7亿元,同比增长26.86% [2] - 综合成本显著下降:断奶仔猪成本从2023年600元/头降至2024年400元/头以下,育肥成本从2023年20元/公斤降至2025年13.3元/公斤,降幅33.5% [2] 公司重整与转型 - 2021-2022年因生猪价格下跌累计亏损超320亿元,面临退市风险,后通过司法重整实现"脱星摘帽"并在9个月内扭亏为盈 [1] - 2023年12月双胞胎集团接管后投入10.4万套智能化设备,构建5G物联网智慧养猪系统,接入一体化管理平台使资产负债率降至46.42%(较年初下降7.5个百分点) [2] - 联合16家央企/国企/民企财务投资人提供产业帮扶,59个猪场和16个饲料厂复工复产 [2] 行业协同效应 - 双胞胎集团2024年营收首次突破千亿元,2024年1-5月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7.1% [3] - 通过智能化改造建立安全饲料、基因育种、生物安全等现代化产业体系 [2]
“浙江猪王”天邦食品重整引来超5亿元财务投资 董事长张邦辉:养猪板块已赚钱,食品板块也快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26 12:07
公司重整投资协议 - 8家财务投资人签署重整投资协议,总投资5.25亿元,获得2.5亿股股份,价格为2.1元/股 [1][2][4] - 每股价格按照前20个交易日平均股价3.02元/股打七折定价,最终价格以法院裁定批准日前20个交易日均价与2.1元/股孰高为准 [2][5] - 财务投资人需支付1.05亿元保证金,并承诺12个月内不转让股份 [4] - 重整完成后公司控制权不变,预计将改善财务结构、化解债务危机并增强盈利能力 [4] 财务投资人背景 - 8家财务投资人包括央企子公司、私募基金、食品公司等 [6] - 江苏双鱼投资有限公司投资金额最大,达2.10亿元 [6] - 双鱼投资与公司旗下拾分味道食品集团合资成立预制菜加工企业,持股33% [7] 业务表现 - 生猪养殖业务2024年营业收入62.82亿元,毛利率25.63% [8] - 2024年1-5月销售商品猪245.18万头,销售收入34.68亿元,销售均价16.26元/公斤 [8] - 一季度育肥完全成本13.62元/公斤,剔除空栏费后为13.14元/公斤,目标2025年底降至12.8元/公斤以下 [8] - 食品加工业务连续三年亏损,2022-2024年毛利率分别为-1.25%、-6.49%和-1.49% [7] 行业背景 - 受漫长猪周期影响,国内养猪龙头普遍面临债务清偿困难和流动性问题 [4] - 公司董事长表示当前猪价下滑源于行业产能过剩,但公司通过降本实现盈利 [8]
带着1100亿负债,河南首富又要IPO了
凤凰网财经· 2025-06-06 13:01
核心观点 - 牧原股份2024年总负债达1101亿元,资产负债率58.7%,短期借款453亿元而现金储备仅128亿元,短期偿债压力显著[1] - 公司过去四年至少三次陷入财务数据质疑,包括"大存大贷"、存货跌价计提不足等问题,引发监管关注[2] - 目前涉及司法案件248起,包括养殖户索赔700万元的种猪带病纠纷和子公司员工过劳死争议[3] - 公司正在推进港股IPO,2024年总收入1379亿元,净利润189.25亿元,净利率13.7%,生猪出栏量7160万头[5] - A股股价较2021年高峰下跌54%至40.78元/股,总市值2228亿元[6] 业务与财务表现 业务结构 - 生猪业务占总收入90%以上,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1197亿、1082亿、1362亿,毛利率受猪周期影响从2023年2.9%反弹至2024年19.2%[12] - 屠宰肉食业务收入三年增长65%至243亿元,但毛利率仅1%,未能有效平缓周期波动[14] - 饲料成本占60%,每年支出超600亿,受国际粮价影响大[16] 成本结构 - 职工薪酬从2022年117亿增至131亿,人均薪资上涨28%至13.58万,员工人数缩减5%至13.36万[17] - 折旧费用三年增长27%至145亿,占成本比例升至13%[17] - 2024年利息支出29.75亿,占净利润15.7%[47] 财务质疑与债务 历史质疑事件 - 2021年3月被质疑固定资产/收入比例畸高、少数股东ROE异常、关联交易利益输送[20] - 2021年11月"商票逾期"事件涉及31家公司,逾期余额1666.88万[26] - 2024年5月深交所追问"大存大贷"、存货跌价计提不足等问题[27] 债务状况 - 2025年短期债务达602.7亿,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突破100亿[31] - 2024年经营现金流375亿但投资活动净流出135亿,固定资产累计达1068亿[34][42] - 2014年上市以来累计募资1124亿(直接融资442亿+间接融资682亿),分红216亿[48] 港股IPO与战略 - 募资用途包括全球扩张、研发投入和补充营运资金[53] - 已与越南企业合作开展技术输出,但短期难解债务压力[54][55] - 当前猪价回升窗口期有利于募资置换短期借款,潜在年节省利息20多亿[56]
牧原股份港交所递表,“输血”助力出海业务;背负近600亿短期债务,货币资金有220亿
搜狐财经· 2025-05-30 09:17
牧原股份赴港上市 - 牧原股份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计划募资拓展海外业务 包括加强供应链 建设产业中心和并购等用途 [4] - 公司当前市值达2209 14亿人民币 已在A股上市11年 [4] - 赴港上市意在拓宽融资渠道 形成"A+H"股布局 以应对猪周期波动 [10] 业绩与猪周期关联性 - 2024年公司营收1379 47亿人民币 同比增长24 43% 归母净利润178 81亿 同比大增519 42% [7] - 业绩增长主因生猪出栏量增加 销售均价上升及养殖成本下降 [7] - 2020-2023年业绩波动剧烈 归母净利润从274 51亿降至69 04亿 2022年回升至132 66亿 2023年亏损42 63亿 [7] - 生猪业务占比持续提升 从2022年95 9%增至2024年98 7% [8] 猪肉价格走势 - 2019年末猪肉价格50 09元/公斤 2021年末跌至27 94元/公斤 2023年进一步降至24 32元/公斤 [5] - 2024年价格回暖带动公司业绩扭亏为盈 [3] 海外扩张战略 - 已在越南设立子公司 瞄准东南亚市场对非洲猪瘟防控和养殖升级的需求 [9] - 海外团队正调研当地市场 将制定差异化发展策略 [10] - 国内养猪行业竞争激烈 出海成为头部企业新增长点 [4] 财务状况 - 截至2024年4月30日 公司短期借款490 8亿 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101 78亿 货币资金220 29亿 [10] - 有息债务从2019年55 66亿增至2024年592 58亿 增长近11倍 [11] - 货币资金从2019年109 33亿增至2024年169 52亿 增幅远低于债务增速 [12] - 2024年一季度资产负债率降至59 2%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