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

搜索文档
大变化!消金上半年挂牌转让超300亿,加快处置不良贷款
券商中国· 2025-06-30 02:55
消费金融公司不良贷款转让加速 - 上半年15家消费金融公司通过银登中心挂牌转让不良贷款资产包110期,规模达304.8亿元,远超往年同期 [1][3] - 招联消费金融以85.32亿元挂牌规模居首,前5家公司合计转让规模占市场总规模81.2% [4] - 南银法巴消费金融挂出单笔最大资产包达30.69亿元,折价率高达99% [5][6] 不良贷款转让新特点 - 出现"未诉即卖"新变化,消金公司核销后直接转让不良贷款,未经过司法诉讼流程 [2][7] - 处理环节简化可降低催收、诉讼成本,快速回笼资金,优化财务报表 [8] - 核销后转让方式出表效率更高,资金回收更快 [9] 行业背景与驱动因素 - 监管政策趋严,不良认定标准收紧,资本充足率要求提高 [7] - 2024年消费信贷增速放缓,不良贷款规模增长显著 [10] - 头部消金公司不良贷款率持续攀升,如中银消费金融从2.8%升至3.56% [10] 行业业绩分化明显 - 2024年22家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8家下滑,其中6家下滑超50% [11] - 长银五八消金净利润同比下滑95.02%,中银消费金融下滑91.62% [11] - 招联消费金融作为头部机构净利润同比减少16.22% [11] 行业发展趋势 - 头部机构盈利压力加大,中型机构经营相对稳健 [11] - 资本内生能力弱化,股东增资力度减小 [11] - 融资渠道持续拓宽,牌照价值凸显,在扩内需政策下仍面临发展机遇 [12]
未诉即卖成常态 消金公司加快处置不良贷款
证券时报· 2025-06-29 17:48
消费金融公司不良贷款转让加速 - 上半年15家消费金融公司通过银登中心挂牌110期不良贷款项目 总规模超300亿元 大幅超出往年同期 [1][2] - 招联消费金融以85.32亿元未偿本息规模成为年内最大挂牌方 前5家公司合计占比达八成 [2] - 南银法巴消费金融挂牌单笔30.69亿元资产包创年内记录 平均授信2.42万元 逾期达6.3年 转让价仅0.1折 [3] 不良贷款处置新趋势 - 出现"未诉即卖"新变化 核销后直接打包转让占比提升 中银消费金融55期项目中199户均为未诉状态 [1][4] - 处置环节简化可降低催收诉讼成本 避免资产贬值 同时快速回笼资金缓解资本压力 [1][5] - 核销后转让相比核销前出表效率更高 资金回收更快 符合监管鼓励市场化处置政策导向 [5] 行业资产质量与业绩表现 - 头部公司不良率持续攀升 中银消费金融从2022年2.8%升至2024年3.56% 不良规模增至27.92亿元 [6] - 招联消费金融不良率三年间从1.83%升至2.45% 兴业消费金融从1.9%增至2.49% [6] - 2024年22家公司净利润增长 8家下滑其中6家跌幅超50% 行业盈利格局趋于均衡 [6][7] 行业发展前景 - 融资渠道拓宽和牌照价值凸显 在扩内需政策下仍具发展机遇 [7] - 盈利压力导致资本内生能力弱化 股东增资力度减小 未来资本补充需关注 [7]
中银消金迎新副总经理,年内已有17家消金机构任命新高管
北京商报· 2025-06-29 11:25
高管变动 - 中银消费金融副总经理牛晓峰任职资格获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核准,需在3个月内到任并在10日内报告到任情况 [1] - 2024年末公司高级管理层共6人,包括1名总经理、3名副总经理及首席运营官、首席财务官各1名,董事会共11名董事 [5] - 2025年3月何伟文任中银消费金融董事获批,6月牛晓峰任副总经理为年内第二起人事任命 [6] 人事调整原因及影响 - 公司称牛晓峰任职为正常人事调整,其曾任中国银行总行相关部门负责人,在金融科技创新领域经验丰富 [5] - 行业专家指出高管变更旨在提升科技水平强化线上能力建设,同时助力自营业务竞争力提升 [5] 行业高管变动趋势 - 年内至少17家持牌消费金融机构发生26起高管变动,涉及董事长、董事、副总经理等关键职务 [6] - 行业处于科技建设、场景拓展等变革期,高管密集变动,后续频次有望逐步企稳 [6] 监管要求 - 消费金融公司需明确高管职责分工,确保符合适当分权和有效制衡原则 [6]
起底“债务协商”骗局:个人债务成金融灰黑产目标
中国经营报· 2025-06-28 14:22
债务协商骗局现状 - 不法分子通过短视频平台、社交媒体等渠道发布"债务优化"广告,宣称可减免罚息、停息挂账等,诱导借款人支付服务费,实际不解决问题[1][3] - 新浪黑猫投诉平台显示,涉及"律所+债务协商"的投诉超过1500件,主要问题包括收取服务费后未履约、伪造协商假象等[1][10] - 互联网黑灰产从业人数2023年达587.1万人,同比增长141%,银行业消费投诉2023年一季度同比增长50.8%[2][23] 骗局运作模式 - 不法分子使用"黑话"规避监管,如分琪(分期)、崔收(催收)等,并通过专业身份包装获取信任[3][11] - 实际运作模式为律所引流获客,后端咨询公司操作,实现风险隔离[11][13] - 常见套路包括伪造证明材料、代接催收电话制造协商假象、收取高额服务费后失联等[1][13][14] 行业影响 - 金融机构反馈相关投诉中30%为恶意投诉,严重扰乱金融秩序[2] - 某互金平台数据显示,被害银行被迫分期总金额达4554万元[21][22] - 金融机构运营成本增加,需投入大量资源追踪黑灰产活动[25] 监管与治理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保持对非法金融活动高压严打态势[26] - 公安部和金融监管总局开展为期6个月的金融领域黑灰产打击工作[27] - 打击金融领域黑产联盟(AIF)成员达150家,协助警方受理案件678起[28] 技术防控措施 - 中原消金建立黑灰产识别标准系统,成功识别17例虚假资料报案[29] - 蚂蚁消金采用机器学习算法识别协商凭证造假等行为[29] - 平台通过首页风险提示、官方渠道引导等方式加强消费者教育[32]
宏观策略周报: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助力市场信心回升-20250627
源达信息· 2025-06-27 08:53
报告核心观点 本周国内证券市场主要指数全线上涨,六部门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推动消费供需双向升级,后续消费动能预计显著增强,成为经济增长核心拉动力,报告给出多方面投资建议[2]。 资讯要闻及点评 - 六部门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从六个方面提出19项重点举措,强化金融服务,推动扩大高质量消费供给,助力释放消费增长潜能[9] - 九部门印发《黄金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提出到2027年黄金资源量增长5% - 10%,黄金、白银产量增长5%以上,部署多项重点任务[11] - 1 - 5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27204.3亿元,同比下降1.1%,但毛利润、营收保持增长,装备制造业效益高,“三航”产业带动相关行业利润增长,“两新”政策效应显现,私营和外资企业利润保持增长[13][14][15] 周观点 《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解读 - 重点举措包括增强消费能力(支持就业增收、优化保障体系)、扩大消费领域金融供给(信贷支持、多元化融资渠道)、挖掘释放消费潜力(推动商品消费、支持服务消费、助力新型消费)[18][19] - 给市场带来提振,提升消费信心与意愿、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升级[20] - 带来相关板块投资机会,如消费金融、商品消费、服务消费、金融科技板块[21][22] 市场概览 主要指数表现 - 本周国内证券市场主要指数全线上涨,创业板指涨幅最大为5.7%,申万一级行业中计算机行业涨幅最大为7.7%[2] 申万一级行业涨跌幅 - 本周涨跌幅前五的行业为计算机、国防军工、非银金融、通信、电力设备,涨幅分别为7.7%、6.9%、6.7%、5.5%、5.1%[28] 两市交易额 - 展示两市成交额与沪深300收盘价的走势图[30] 本周热点板块涨跌幅 - 炒股软件、稳定币、金融科技等板块涨幅居前,银行、白酒、天然气等板块表现不佳[34] 投资建议 - 关注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业绩表现较好的行业,如非银金融、电子等[35] - 关注政策驱动及产业趋势下的新兴产业,如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35] - 关注扩大内需带来的相关行业投资机会,如食品饮料、家电等[35] - 关注受益于大规模化债的相关行业投资机会,如业务To G的公司、基建产业链[35] - 关注央国企市值管理的投资机会,如低估值高股息央国企[35] - 看好黄金的中长期投资机会[36]
消费金融公司“拥抱变化”
36氪· 2025-06-27 03:46
消费金融行业概况 - 消费金融在现代经济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既是拉动内需的引擎,也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1] - 行业参与者包括商业银行、持牌机构和互联网金融公司,产品涵盖信用卡、消费贷款、场景分期等[1] - 全国共有31家持牌消金公司,包含多家银行系机构如兴业消金、建信消金等[2] 长银五八消金经营状况 - 2024年以4509万元转让10.39亿元不良资产包,折价率低于0.5折,这是7个月内第二次转让[4] - 2024年营收29.86亿元(同比下降7.64%),净利润3400万元(同比暴跌95.02%)[6] - 作为长沙银行控股56.66%的子公司,从"零售试验田"变为业绩拖累,反映母公司资产质量隐忧[6][8] 行业分化格局 - 2024年行业首尾净利润差距达1500倍,尾部蒙商消金净利润仅200万元[9] - 头部机构招联消金总资产1637.51亿元(同比下降7.18%),兴业消金总资产821.13亿元(同比下降5.53%)[10][12] - 中尾部机构如宁银消金(总资产598.15亿元,+31.92%)、南银法巴消金(总资产534.5亿元,+58.78%)实现逆势增长[10] 头部机构业绩表现 - 招联消金2024年营收173.18亿元(-11.65%),净利润30.16亿元(-16.22%)[13] - 兴业消金营收100.67亿元(-10.36%),净利润4.3亿元(-79.25%)[14] - 中银消金净利润同比降91.62%,上半年净亏损3.05亿元(同比降208.51%)[16] 监管与转型趋势 - 监管新规要求注册资本最低10亿元,目前仍有6家机构未达标[22] - 2024年行业掀起增资潮,方式包括利润转增、股东出资等[22] - 未来竞争将围绕"自营场景+智能风控+合规能力"展开,质量优先于规模[25] 新兴发展动向 - 蚂蚁消金贷款余额3100多亿元(+37%),主要依赖花呗和借呗内部导流[19] - 城商行系消金公司利用资金成本优势突破区域限制,开展全国业务[24] - 政策引导聚焦"以旧换新""绿色消费"等领域,推动消费高质量增长[24]
金融“组合拳”激活消费引擎 哈银消费金融以数智化创新助力4000亿普惠目标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6-27 03:18
在线上业务方面,哈银消费金融依托自主研发的APP、小程序及公众号等数字化平台,实现全流程线上 操作。通过整合征信数据与大数据分析技术,公司构建智能风控系统,精准评估客户信用并快速授信, 同时提供灵活分期还款服务。线下业务则由专业化直营团队运营,采用"数字化+属地化"服务模式,城 市经理提供面对面金融服务,严格执行"实地尽调"风控标准,确保业务合规,客户扫码即可完成线上申 请,结合线下专业服务与智能审批,享受安全可靠的消费信贷体验。与此同时,哈银消费金融积极创 新,聚焦智能养老等新兴趋势,围绕场景化需求创新金融产品。截至2025年5月,哈银消费金融已助力 普惠金融消费总额超4000亿元,服务触达1800余万人,充分彰显科技创新在提振消费中的核心支撑作 用。 秉承"普惠金融、和谐共富"理念,哈银消费金融以稳健经营为根基,通过数智化转型优化产品供给结 构、扩大服务覆盖范围。其创新实践不仅丰富了金融市场层次,也为消费金融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示 范样本。未来,随着《意见》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哈银消费金融有望进一步发挥金融科技优势,为扩内 需、稳增长注入新动能。 作为持牌消费金融机构,哈银消费金融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自2 ...
中银消金成功发行第二期金融债!
中国基金报· 2025-06-26 15:38
中银消金成功发行金融债 - 中银消金成功发行"25中银消费金融债02",为上半年消金公司发行的第十只债券 [1] - 本期债券发行总额15亿元,期限1年,票面年利率1.7% [3] - 募集资金拟用于补充公司流动资金,促进主营业务发展,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能力 [3] - 上半年7家消金公司累计发行10只金融债券,规模合计121亿元 [3] - 中银消金、杭银消金、马上消金各发行2次,海尔消金发行1次 [3] - 海尔消金发行的金融债票面年利率最高为2.2% [3] 消金行业发债情况 - 2024年上半年消金公司发债数量15只,规模255亿元 [5] - 2024年上半年发债规模较去年同期下降52% [5] - 规模下降主要因缺少招联消金和兴业消金两家发债大户 [5] - 2021年前历年消金公司发债规模普遍低于100亿元 [5] - 央行等六部门发文支持消费金融公司发行金融债券,扩大消费信贷规模 [5] 行业发展趋势 - 消金公司业务规模扩大,需通过多元化渠道融资满足资金需求 [3] - 行业政策支持及扩大内需消费背景下,消金公司迎来业务规模扩大契机 [3] - 持牌消金商业模式逐步成熟,未来可能公开上市融资 [6] - 个别注册资本未达10亿元的消金公司需优先推动股东增资 [6]
中银消金成功发行第二期金融债!
中国基金报· 2025-06-26 15:33
中银消金成功发行第二期金融债 - 中银消金成功发行"25中银消费金融债02",发行总额15亿元,期限1年,票面年利率1.7% [1][3] - 募集资金拟用于补充流动资金,促进主营业务发展,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能力 [3] - 本期债券是上半年消金公司发行的第10只债券,7家消金公司累计发行规模达121亿元 [3] - 海尔消金发行的金融债票面年利率最高为2.2% [3] 消金公司发债规模同比变化 - 2024年上半年消金公司发行金融债15只,规模255亿元,同比下降52% [5] - 规模下降主要因缺少招联消金和兴业消金两家发债大户 [5] - 2021年前历年消金公司发债规模普遍低于100亿元 [5] 行业政策与未来展望 - 央行等六部门发文支持消费金融公司发行金融债券,扩大消费信贷规模 [5] - 持牌消金公司商业模式逐步成熟,未来可能公开上市融资 [6] - 注册资本未达10亿元的消金公司需优先推动股东增资 [6]
降本、出海、破圈,2025重庆数字经济创享会给出消费企业“生存指南”
搜狐财经· 2025-06-26 14:15
科技赋能消费行业 - 蚂蚁消金数据显示"6·18"期间分期免息消费人数同比增长19%,推出超1000种材料认证提升额度以优化消费生态[6] - 美力城通过聚焦高科技服饰赛道,25天积累千万核心粉丝,快速成为鹅绒服TOP1品牌[8] - 猫人集团通过品类聚焦和破圈营销,在服饰行业价格战中实现从0到10亿的"新消费神话"[8] 消费品创新与破圈策略 - 厚生投资提出投资模式从"狩猎"转向"农耕",强调产业整合并购,认为川渝企业需突破地域限制[11] - 刘一手火锅借助数字化拓展至海外21个国家90家门店,强调长期主义需结合营销、模式、产品与文化[11] - 新罐头工厂建议重庆品牌通过美学系统构建信任,从爆品升级为长期大单品[11] - 零食有鸣通过数字化提升流通效率,已扩张至4680家门店[12] - 麦芽传媒提出数智化运营需"左手抓内容、右手抓数据",强调人才对爆品持续产出的重要性[12] 跨界合作与资源整合 - 2025数字经济新消费创享计划启动三大方向:联名计划(如馒头超人与湾贝咖啡)、共创计划(麦芽传媒与新罐头工厂)、联动计划(沐斐同创与餐饮企业合作)[15] - 湾贝咖啡研发10余款"山城特调"产品,结合重庆农特产如江津花椒、奉节脐橙,与馒头超人探索咖啡口味馒头跨界合作[17] - 两江新区发布《数字商务产业机会清单》,推动消费品产业智能化与全球化升级[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