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动力电池
icon
搜索文档
港股基石投资半年图鉴:豪掷452亿、进驻36股、育出10只翻倍牛
智通财经网· 2025-07-18 03:30
港股IPO市场概况 - 2025年上半年港股市场完成42宗IPO,募资总额1071亿港元,同比增长700%,募资规模全球第一 [1] - 全球前10大IPO中有4宗来自香港市场 [1] - 基石投资者深度参与是市场活跃的关键因素,其布局反映资本对企业价值的判断 [1] 基石投资特点 - 85.71%的IPO企业引入基石投资者(36/42家),合计189家基石投资者参与,总投资额452.02亿港元占募资规模42% [2] - 16家企业引入5家及以上基石投资者,宁德时代以23家基石投资者居首 [2] - 行业龙头企业受青睐,前5名企业(宁德时代/海天味业/三花智控/恒瑞医药/蜜雪集团)合计引入60家基石投资者(占比31.7%),投资额351.4亿港元占基石总额77% [3] 投资回报表现 - 86.1%引入基石投资者的IPO企业股价曾上涨(31/36家),21家最大涨幅超50%,10家涨幅超100% [4] - 映恩生物-B/古茗/蜜雪集团/药捷安康-B/布鲁可/赤峰黄金等表现突出 [4] 参与主体分析 地方国资 - 超过15家地方国资平台参与,来自江苏/广东/河南等6省,江苏省国资最活跃 [5] - 常熟东南投资/苏州高端装备基金/江苏混改基金等投资正力新能,深圳罗湖投资参投周六福 [6] - 国资平台优势在于审核流程短、增强企业信用背书,投资策略侧重战略配售与定向增发 [6] 外资机构 - 科威特投资局/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瑞银/橡树资本等频繁现身 [7] - 科威特投资局对宁德时代投资38.76亿港元,GIC投资恒瑞医药20.77亿港元 [7] - 瑞银成为5家公司基石投资者,总投资16.94亿港元 [7] 产业资本 - 中石化/梅赛德斯-奔驰/康方生物/嘉能可等参与投资 [8] - 梅赛德斯-奔驰投资曹操出行1.23亿港元,双方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战略合作 [9] - 康方生物投资药捷安康-B实现小分子与大分子药物研发互补 [9] 行业分布与市场影响 - 基石投资重点布局新能源/消费/医药生物/先进制造领域,与国家政策导向契合 [10] - 龙头企业宁德时代/海天味业/三花智控/恒瑞医药/蜜雪集团在各自领域占据领先地位 [3] - 基石投资者参与有效稳定新股价格,通过资本背书传递企业长期价值信号 [10]
宁德时代李平夫妇捐赠过户手续已完成 价值超11亿元
长江商报· 2025-07-17 23:25
股东捐赠 - 宁德时代股东及副董事长李平及其配偶向上海复旦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捐赠405万股公司无限售流通股股票,按最新收盘价计算价值超11亿元 [1][2] - 捐赠过户手续已于2025年7月10日全部办理完毕 [1] - 捐赠股份将用于设立"复旦大学学敏自然科学研究基金" [1][2] 捐赠背景 - 李平为复旦大学材料系高分子专业1985级校友,其配偶廖梅为历史学系1986级校友 [2] - 2025年4月,李平夫妇在复旦大学建校120周年之际宣布一次性捐资10亿元人民币支持建设复旦大学学敏高等研究院 [2] - 李平是宁德时代联合创始人,此次捐赠探索了"商业向善"的新路径 [2] 捐赠影响 - 捐赠完成后,复旦大学在自然科学、人文社科、医学等领域的科研实力将进一步增强 [3] - 宁德时代通过公益行动强化了企业社会责任形象 [3] - 捐赠引发复旦校友群体连锁反应,多位校友近期向母校大额捐赠 [3][4] 校友捐赠动态 - 校友朱义捐赠3000万元设立"复旦大学百利天恒特聘教授"项目 [3] - 复星公益基金会捐赠1亿元作为复旦大学附属医院发展基金启动资金 [3] - 云锋基金捐赠5000万元参与发起成立"复旦源"文化发展基金 [4]
四川:“新三样”产品产量持续扩大 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已超过2024全年
快讯· 2025-07-17 10:49
四川省2025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 - 全省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推动经济持续向高向绿向智发展 [1] - 新动能不断发展壮大 动力电池 新能源汽车 钒钛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6_5% 11_0% 13_8% [1] - "新三样"产品产量持续扩大 新能源汽车 光伏电池 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产量分别增长2_4倍 1_9倍 53_2% [1] - 上半年四川新能源汽车产量14_4万辆 超过2024年全年水平 [1] - 新能源汽车占全省汽车整车产量比重达27_6% 比上年同期提高16_2个百分点 [1]
第396批公告:正力新能配套别克PHEV、宁德时代领衔新能源重卡配套
高工锂电· 2025-07-17 10:21
新能源乘用车电池配套情况 - 6月工信部公示81款新能源乘用车,磷酸铁锂配套74款,三元配套7款,BEV新车数量略高于PHEV/HEV [1] - 磷酸铁锂和三元电池配套数量前三名为宁德时代、弗迪、国轩高科,其他供应商包括中创新航、蜂巢能源等9家企业 [1] - 宁德时代LFP电池配套长安、五菱等9个品牌,三元电池供应岚图、蔚来等4个品牌 [1] - 弗迪除配套比亚迪外,还完成对北京现代的外供 [1] - 国轩高科配套捷途、奇瑞等7个品牌,1-5月动力电池装机量同比增幅达71% [1] 新能源重卡市场趋势 - 本次公布115款新能源重卡车型,充电重卡80款,换电重卡25款,纯电重卡111款,混动重卡4款 [2] - 充电重卡数量远超换电重卡,因电池价格走低降低购置成本,且充电桩建设成本低于换电站 [2] - 宁德时代配套76款新能源重卡,覆盖20个品牌 [2] - 其他重卡电池供应商包括中创新航、国轩高科等10家企业 [2] 电池技术路线选择 - LFP电池占据新能源重卡绝对主流,仅1款车型选用三元电池 [3] - LFP价格下降加速"油电同价",快充性能和能量密度突破满足重卡长续航需求 [3] - PHEV车型呈现超充、大电量、高电压平台趋势,配套三元电池比例上升 [2]
动力电池在挑战中创新发展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7-17 03:23
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趋势 - 动力电池标准化可提升经济效应、分摊总成本,并促进退役电池应用,需从设计、制造、应用和回收等环节推动[4] - 超充和高能量密度是未来电池主要进化方向,叠片是目前最佳解决方案[6] - 半固态、固态是电池发展趋势,但中短期大批量应用仍以液态电池为主,隔膜技术需不断提升安全性[6] 欧盟《电池法》影响 - 欧盟《电池法》旨在降低环境影响并推动制造业回流欧洲,但实际执行较宽松,企业需关注碳足迹和数字产品护照等新变化[4] - 欧盟法规可成为提升行业水平的阶梯,中国企业有能力通过达标过程巩固优势并引领竞争力提升[5] 低空经济动力电池需求 - 低空经济被视为新增长引擎,2030年市场规模预计达1.8万亿元,eVTOL电池需求达7.8GWh,2035年或增至112.5GWh[5] - eVTOL电池需满足无碎片、热失控遏制、高倍率、高能量密度等特殊要求,半固态电池因高比能、高功率、高安全特性更适用[5] 技术研发方向 - 锂电池隔膜需重点解决热失控问题,新国标对安全性要求更高,电池企业要求供应商提升隔膜安全性能[6] - 半固态电池技术研发加速,以满足eVTOL等新兴领域需求[5][6]
成都:支持发展绿色氢能、低空经济、商业航天和算力等新兴产业
快讯· 2025-07-16 12:06
成都市推动县市新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 增强先进制造业基地承载功能 发挥空间承载优势承接先进制造功能性引领性项目 [1] - 推动装备制造、先进能源、新型材料产业向简阳市、彭州市、金堂县倾斜布局 打造成都制造业战略增量区域 [1] - 运用数智赋能和绿色技术改造提升白酒、家居等传统产业 [1] - 做强动力电池、智能终端等细分领域 争创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1] - 提升邛崃市、崇州市先进制造业能级 [1] - 支持有根企业扩能提质 深化低效闲置用地、厂房楼宇再开发 [1] - 推动都江堰市、大邑县、蒲江县壮大医药健康、绿色食品等特色优势产业 [1] - 支持发展绿色氢能、低空经济、商业航天和算力等新兴产业 争取关键产业备份项目落地 [1]
机器人赛道迎新玩家,蜂巢能源入局,将为行业提供固态电池
南方都市报· 2025-07-15 11:42
战略转型 - 蜂巢能源正式布局人形机器人和低空经济赛道 已获得央企相关项目定点并提供固态电池 [1] - 公司确立新战略"聚焦动力 深耕储能 开拓新兴" 设定2025年交付47GWh目标 [1] - 产品路线采取"三元与铁锂并行 纯电与增混同行"的差异化策略 [1] 行业背景 - 制造业企业因主营业务内卷加剧纷纷跨界新赛道 寻求新增长引擎 [1] - 新能源汽车和储能行业从政策驱动进入市场驱动内卷阶段 [2] - 低空经济和人形机器人处于爆发前夜 类似数年前电动车市场 [2] 财务压力 - 公司2023年12月主动撤回科创板IPO申请 原计划募资150亿元 [2] - 持续亏损状态是上市受阻主要原因 [2] - 全球化战略遇阻 暂停投建德国电池工厂项目 [2] 市场前景 - 预计2030年低空经济与人形机器人对锂电池需求量达90GWh 2035年超370GWh [2] - 公司获得央企低空飞行器项目定点 在十几家竞争中成为最终三家胜出者之一 [3] 技术规划 - 新赛道要求电池具备高能量密度 高功率和高安全性 [3] - 2024年量产能量密度300Wh/kg第一代半固态电池 [3] - 将推出能量密度360Wh/kg第二代低空飞行器专用电池 [3] - 第一代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目标达400Wh/kg [3] 盈利计划 - 公司设定2026年实现整体扭亏为盈的核心目标 [5] - 盈利的80%来自降本:提升产能利用率降低折旧 制造成本同比下降48% BOM成本降低14% [6] - 通过VAVE方式实现年均5%-10%设计成本下降 [6] - 盈利的20%来自产品与客户结构调整 向三元和增程/混动等高溢价领域倾斜 [6] 公司地位 - 蜂巢能源前身为长城汽车动力电池事业部 2018年独立运营 [1] - 2023年上半年国内动力电池生产商排名第七 市占率2.81% [1]
中汽新能焕新再“启航”
高工锂电· 2025-07-15 10:51
行业背景 - 全球动力电池产业面临"技术竞赛"与"产能过剩"的双重挑战 [3] - 央企凭借战略视野正在开拓新的发展路径 [3] 公司战略 - 中汽新能提出"弯道超车+换道超车"的转型发展策略 [4] - 公司以市场导向为原则,强调科技创新与产业生态建设 [4][6] - 目标打造央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标杆,强化创新驱动与企地合作 [9] 重大事件 - 中汽新能总部及创新研发院正式揭牌,标志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迈出重要一步 [7] - 大会举行产学研用生态链合作签约仪式及科技创新技术论坛 [11] 技术发展 - 中汽新能展示动力电池领域最新科研成果及未来发展方向 [12] - 公司计划加速产出战略性、原创性、引领性科研成果 [9] 行业地位 - 央企在汽车工业升级中发挥中坚作用,从填补空白到引领新能源汽车发展 [6] - 此次大会是央企在动力电池领域的重要战略布局 [7] 合作生态 - 公司积极构建动力电池产业人才高地 [9] - 与地方政府、产业链、高校院所、金融机构建立广泛合作关系 [14]
中企出海如何构建“能力矩阵”
经济观察报· 2025-07-15 10:29
中国企业出海核心观点 - 中国企业出海正进入新纪元,2024年德勤数据显示超过2000家中资企业在全球96个国家实现国际化发展 [2] - 出海面临技术壁垒、文化差异、供应链重构、合规性等多重挑战,能力建设成为成败关键 [2] - 企业需以长期主义战略定力,发挥既有优势、追求高阶目标、打造全局能力 [2][36] 既有优势 科技创新优势 - 中国企业在新能源、人工智能等领域技术跻身全球第一梯队:比亚迪刀片电池、大疆无人机飞控系统、TikTok推荐算法成为行业标杆 [5] - 华为鸿蒙系统通过开源策略吸引全球254万开发者,搭载设备突破9亿台,实现技术优势到系统粘性的跨越 [5] - 华为每年研发投入超营收10%,宁德时代2024年研发费用达186亿元(日均5000万元),产出16.8项专利/天,保持动力电池38%全球市占率 [6] 规模制造与供应链优势 - 中国制造业具备成熟产业链配套、高效工程化能力和显著成本优势:比亚迪在匈牙利建欧洲首座新能源车工厂,宁德时代德国工厂为宝马/大众供货并输出中国电池制造体系 [7] - 特斯拉上海工厂"4小时产业圈"体现中国供应链高效性,吉利通过供应链本地化使马来西亚宝腾汽车本地配件比例提升8% [8] 高阶目标 品牌价值建设 - 安踏从多品牌收购转向主品牌"ANTA"全球推广,目标对标耐克/阿迪达斯 [11] - 泉峰集团放弃博世代工订单,自主品牌"大有"电动工具最终成为增长主引擎 [12] 技术标准主导权 - 印尼市场中国电动车占78%份额但充电标准被欧洲CCS2垄断,导致每辆车需加装转换模块,限制技术升级 [13] - 标准制定权丧失将导致长期为规则付费,需通过国家战略与企业协同推动中国标准出海 [14][15] 行业话语权争夺 - 蚂蚁集团Alipay+串联10亿亚洲用户,构建"中国支付生态蔓延路径" [16] - 马云e-WTP倡议覆盖200多国信用评价体系,重构全球贸易规则 [16][17] - 华为通过开发者大会、产业报告、开放实验室持续输出ICT行业领导力 [18][19] 全局能力 合规能力 - 出海初期需优先解决产品认证、基础税务等"致命项",成熟期需应对多法域交叉监管和供应链系统性风险 [22] - ESG、腐败、道德采购等新型合规要求需通过数字化工具和全生命周期管理应对 [23][24] 跨文化管理 - 初期需避免文化符号误用、加班文化冲突,可通过本地顾问"文化急救包"破冰 [27] - 成熟期需建立全球统一价值观+本地化诠释,如尊重工会、跨文化培训、区域授权等 [28] 国际格局把握 - 初期企业需建立本土信息网络追踪政局/经贸风险,如华为"让听得见炮火的人决策" [29][30] - 成熟企业需通过风险评估模型(如普华永道工具)、政策游说、"多边形供应链"应对地缘政治风险 [32] 长期发展路径 - 出海本质是"能力进化"与"环境复杂度"的赛跑,需从先发优势转向价值链上游系统制胜 [35][36] - 需将能力建设作为"底层操作系统",培育世界级企业 [37]
重磅!力神更名“中汽新能”!
起点锂电· 2025-07-15 09:44
央企动力电池整合与战略升级 - 中国一汽联合兵器装备集团(长安)、东风公司投资控股力神青岛,打造国资动力电池头部企业,标志着动力电池"国家队"的组建 [1] - 力神青岛正式更名为"中汽新能",完成战略升级,布局总部、营销、研发三大中心于天津滨海高新区,目标成为独立且有市场竞争力的行业领导者 [2] - 公司构建180Ah至600+Ah储能电芯产品矩阵,新品392Ah/435Ah/580Ah/600+Ah电芯在宽温域运行和安全性方面取得突破 [2][3] 技术突破与产能布局 - 580Ah刀片电芯单体能量密度达1.8kWh,20尺集装箱装机容量突破8MWh,空间利用率提升15% [3] - 固态电池研发进展:325Wh/kg和350Wh/kg产品已定型并小批量供应低空飞行器,370Wh/kg和400Wh/kg正在开发,计划2027年量产400Wh/kg全固态电池 [3] - 总产能规划近100GW/h,已建成32GW/h,拥有天津、青岛、滁州、无锡四大生产基地及两个研发机构 [3] 市场合作与业务拓展 - 与30余家单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覆盖技术研发、产品制造、市场合作等领域 [2] - 储能业务累计交付超5GWh,海外订单增长83%,中标中国电建500MWh磷酸铁锂储能项目,并获欧洲能源集团2GWh订单 [5] - 2024年4月与五家企业签署超3GWh合作协议,包括威腾电气、安徽通盛能源等 [5] 产品应用与协同效应 - 600+Ah电芯在重卡场景实现-30℃低温放电容量保持率66%,较传统磷酸铁锂提升25个百分点 [3] - 一汽解放2月重卡销量1.8万辆,验证产线协同价值,电芯产品通过IATF 16949认证 [3] - 自主研发的一汽红旗PB85、PB62电芯通过量产认证,具备为高端红旗车型提供纯电/PHEV动力电芯能力 [4] 行业活动与技术革新 - 2025年将举办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国际峰会暨展览会,推动行业技术交流 [7][12] - 沧州中孚新能源研发的凝胶聚合物电解质膜(Seraph)通过液态电解质原位固化技术提升电芯安全性与能量密度 [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