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

搜索文档
永辉退 盒马进
经济观察报· 2025-06-21 08:46
零售行业结构性变化 - 多家商场出现盒马鲜生替代永辉超市的现象,主要由于商场对坪效优化与品牌升级的迫切需求 [1][3] - 盒马鲜生在宿州吾悦广场、镇江吾悦广场、张家港万达广场、珠海万象汇、合肥天鹅湖万达广场等多个商场迅速入驻永辉撤场后的位置,间隔时间短则三个多月,长则九个多月 [2] - 宿州吾悦广场引进盒马鲜生后,目标2025年销售额较2024年新增约20%至30% [5] - 部分商场引进盒马NB(Neighbour Business)后,将原永辉超市的大面积空间重组为高效小餐饮业态,实现租金收益最大化并带动周边餐饮销售 [6][7] - 引进盒马鲜生有助于吸引更多高溢价能力的优质品牌入驻商场,多家商场表示会给予盒马一定的租金优惠政策 [8] 永辉超市战略调整 - 永辉超市2024年关闭232家门店,2025年计划关停250至350家表现不佳的门店 [9] - 永辉超市门店留存主要考察物业客观条件、区域情况和门店自身情况三个因素 [9] - 永辉超市2024年总销售额732.39亿元,同比下降14.4%,门店数量同比下降23.2%至775家 [12] 盒马发展策略 - 盒马自2024年起聚焦盒马鲜生和盒马NB两大核心业态,CEO明确冲击千亿规模的目标 [9] - 盒马鲜生首创"店仓一体"模式,主打生鲜"30分钟"到家服务,主要聚焦一、二线城市 [10] - 盒马NB定位社区平价硬折扣店,满足价格敏感人群的日常基础需求 [10] - 盒马2024年总销售额750亿元,同比增长27.1%,门店数同比增长16.7%至420家 [12] 零售行业整体趋势 - 中国连锁Top100榜单中,排名前十的企业里涉及大卖场业态的共6家,其中5家企业的门店数量呈下降趋势 [13] - 盒马和永辉分别以750亿元、732.39亿元的总销售额位列第五位和第六位,但前者增长迅速,后者持续收缩 [12]
永辉退 盒马进
经济观察网· 2025-06-20 08:47
盒马与永辉门店更迭现象 - 浙江慈溪环创爱琴海商场新开盒马鲜生门店原为永辉超市旧址 此类交接在宿州吾悦广场 镇江吾悦广场 张家港万达广场 珠海万象汇 合肥天鹅湖万达广场等多地发生 间隔时间3-9个月不等 [1] - 多家商场表示更迭源于对坪效优化与品牌升级的需求 [2] - 宿州吾悦广场引进盒马鲜生(原永辉旧址)目标2025年销售额较2024年增长20%-30% [3] - 某商场将原6000平方米永辉超市改为1000多平方米盒马NB 腾出空间布局高效小餐饮业态以实现租金收益最大化 [3] - 引进盒马鲜生可吸引高溢价能力品牌入驻 商场通常给予租金优惠政策 [3] 永辉超市战略调整 - 2024年永辉关闭232家门店 2025年计划关停250-350家表现不佳门店 [4] - 门店留存考核标准包括物业条件(租金成本 物业支持等) 区域情况(客群 客流 市占率等) 门店自身条件(调改空间 增长潜力等) [4] - 2024年永辉总销售额732.39亿元同比下降14.4% 门店数量775家同比下降23.2% [6] 盒马发展策略 - 盒马聚焦盒马鲜生和盒马NB两大核心业态 目标冲击千亿规模 [4] - 盒马鲜生首创"店仓一体"模式 主打生鲜30分钟到家服务 初期聚焦一二线城市 [4] - 盒马NB定位社区平价硬折扣店 针对价格敏感人群 [4] - 2024年盒马总销售额750亿元同比增长27.1% 门店数量420家同比增长16.7% [6] 零售行业结构性变化 - 中国连锁Top100榜单显示 前十名中涉及大卖场业态的6家企业有5家门店数量下降 [7] - 盒马与永辉在榜单中分列第五 第六位 呈现增长与收缩的鲜明对比 [6]
九富深耕港股十年,境内外一站式服务受青睐
格隆汇· 2025-06-18 02:42
港股市场表现 - 开年以来港股市场异常火热,"A+H"赴港上市势头强劲 [1] - 1-5月27只新股通过IPO募资上市,募资总额同比大增 [1] - 中央及香港监管政策落地,境内外资金持续入港,助推港股全面爆发 [1] 九富业务布局与成就 - 公司成功操刀国内首家"A+H同步发行"及首家"H股和A股全流通发行上市"项目 [3] - 境内首家在香港设立分支机构的财关公司,提供真正跨境服务 [3] - 本年度助力7家企业港股IPO上市,包括江苏宏信、吉宏股份、维昇药业等 [3] - 目前在港排队聆讯项目中储备超30家客户,过半采用境内外一站式服务 [3] 九富服务领域与客户案例 - 客户覆盖大消费、TMT、汽车制造、生物医疗等主流板块 [4] - 2024年服务华润饮料(02460HK)登陆港股 [4] - 2023年服务极兔速递(01519HK)、第四范式(06682HK) [4] - 2022年服务中国中免(01880HK)、零跑汽车(09863HK) [4] - 2021年服务哔哩哔哩(09626HK)回归港股二次上市 [4] 九富常年服务与客户粘性 - 港股IPO客户转化常年客户比例逐年递增 [5] - 本年度为超70家港股上市公司提供常年服务 [5] - 客户包括工商银行、中信证券、中国电信、中国石油等央国企 [5] - 服务波司登达12年,中国海油累计12年,中国交建11年 [5][6] - 采购常年服务达5年以上客户占比超30% [6] 港股市场未来展望 - 德勤中国预测2025年港股将吸引更多大型A股上市公司、内地龙头企业等 [6] - 预计全年约80只新股上市,融资规模再次攀高 [6]
南昌最后一家沃尔玛关闭,独霸全球的零售巨头在中国也玩不动了?
36氪· 2025-06-16 09:41
6月15日,沃尔玛南昌象湖店发布公告宣布,将于2025年7月16日起停止营业。这一公告标志着沃尔玛在南昌长达22年的经营即将画上句号,也引发了人们 对于零售行业变迁的诸多思考。 近年来,随着电商的迅猛发展以及消费者购物习惯的改变,传统零售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沃尔玛作为全球知名的零售巨头,也在不断调整战略以适应市 场变化。 而在6月15日同一时间,美国那边,沃尔玛还宣布了将无人机宅配服务扩展至亚特兰大、夏洛特、休斯敦、奥兰多和坦帕的100个新网点的消息,通过与谷 歌母公司"字母表"公司旗下无人机供应商飞翔无人机公司合作,进一步扩大其在物流配送领域的优势。 1996年,沃尔玛进入中国,凭借大卖场模式和低价策略迅速扩张,成为中国零售市场的重要参与者。然而,近年来沃尔玛大卖场在中国的发展却陷入困 境。 以南昌为例,沃尔玛曾在南昌布局7家大卖场,但从2019年开始,这些门店陆续关闭,到2025年7月象湖店停业后,南昌仅剩1家山姆会员店。 不仅仅是南昌,从全国范围来看,沃尔玛大卖场的关店潮是一个明显的趋势。财报数据显示,2020财年到2025财年,沃尔玛中国大卖场门店数从412家减 少到283家,2026财年第一季度又减 ...
超市三巨头差距断崖:胖东来利润8亿,沃尔玛1千亿,永辉让人意外
搜狐财经· 2025-06-15 23:28
超市行业格局变化 - 2024年财报显示沃尔玛、胖东来、永辉超市三家巨头差距明显 [1] 沃尔玛业绩表现 - 2024年全球收入达6810亿美元(约49357亿元人民币) [3] - 2025财年第一季度全球净销售额1.2万亿元人民币 [3] - 山姆会员店是增长亮点 上一季度会员费收入同比增超40% 过去12个月新开7家门店 [3] - 传统大卖场吸引力减弱 面临关税成本压力 需优化库存并拓展多元利润来源 [3] 胖东来经营策略 - 2024年销售额169.64亿元 同比增长58.54% [5] - 利润的95%分配给员工 高工资吸引研究生入职 [5] - 2025年第一季度销售额62亿元 全年目标200亿元 [5] - 坚持全球直采与严格选品 以"少而精"对抗同质化 输出"商业向善"价值观 [5] 永辉超市转型困境 - 2024年营业收入675.74亿元 同比减少14.07% [5] - 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4.65亿元 连续四年亏损 [5] - 2025年第一季度净关店273家 已完成47家门店"胖东来式"改造 [5] - 计划2025年年中完成100家调改 年底达200家 转型前景存挑战 [5]
泡泡玛特珠宝店首店开张;永辉“胖东来模式”调改完成100店;星巴克中国降价 | 品牌周报
36氪· 2025-06-15 09:14
泡泡玛特IP珠宝店首店开张 - 泡泡玛特旗下独立珠宝品牌popop全球首店在上海港汇恒隆广场开业,产品价格区间319-2699元,覆盖HIRONO、SKULLPANDA等热门IP [1] - 公司瞄准全球500亿美元时尚珠宝市场,计划凭借70-75%女性用户基础和IP品牌力拓展欧美市场 [1] - 泡泡玛特股价近期因热门IP推动市值达3600亿港元,创始人王宁提出2025年总营收目标200亿元(较2024年增长50%),海外收入目标100亿元 [1] Zara母公司Inditex业绩不及预期 - 2025年Q1营收82.7亿欧元(低于预期的83.6亿欧元),净收入仅增长0.8%至13亿欧元 [2] - 夏季销售开局疲软,5月1日至6月9日销售额同比增速降至6%(去年同期12%) [2] - 公司全球门店达5562家,Q1新增26个市场门店,但财报反映全球服装零售增长放缓趋势 [2] - 竞争对手H&M同期表现低迷,3月销售额仅增1%(去年同期4%),2024年12月-2025年2月营收增长2%低于预期 [3] 永辉超市胖东来模式调改 - 全国已完成100店调改,聚焦"人货场"升级:员工转型为"零售工匠"、商品转向"质价比"、门店升级为"品质生活中心" [4] - 计划7月底前完成150店调改,2026年春节前达300店目标 [5] - 胖东来2025年预估净利润15亿元,员工税后月均收入9000元,管理层人均分配70万元 [17] 欧莱雅收购护肤品牌Medik8 - 欧莱雅拟收购英国功效护肤品牌Medik8多数股权,强化奢侈品部门产品组合,补充视黄醇、维C等活性成分专业线 [5] - Medik8的Crystal Retinal抗老精华为英国畅销单品,此次收购体现奢华护肤功效化战略趋势 [5][6] - 此前欧莱雅奢侈品部门已收购Aesop(25亿美元),旗下还拥有赫莲娜、兰蔻等品牌 [6] 星巴克中国业务动态 - 公司考虑出售中国业务部分股权以支持扩张,目标门店数从8000家增至20000家,高盛牵头潜在交易 [7] - 近期下调非咖啡饮品价格平均5元,应对茶饮市场竞争(部分竞品售价低于7元) [21] 饮料行业新品与营销 - 农夫山泉推出0糖碳酸茶饮料"冰茶",茶多酚含量≥200mg/瓶,线上首发价5元/瓶 [10] - 让茶×京东推出联名款橙C乌龙茶,含90mg维生素C/瓶,延续无糖健康定位 [7] - 果子熟了无糖茶年销量从2亿瓶增至4亿瓶,通过"中国茶+中国花"配方及扁方瓶设计创新口感 [12] 零售与餐饮行业动向 - 海底捞部分门店推出22元工作日自助午餐,含3热菜+3凉菜+主食饮料,探索细分市场增长 [18] - 萨莉亚将在广东设中国总公司,加速布局中国大陆市场(现有约500店,广州222店) [15] - 日清食品计划向四川等内陆地区转移销售力量,开发工业城镇新市场 [19] 其他品牌与投资事件 - 热雪奇迹第十座雪场正定项目开业,面积3万㎡含385米雪道,为深国际·真悦天地主力业态 [11] - 百菲乳业IPO获受理,2024年营收14.23亿元、净利润3亿元,主打水牛乳制品 [16] - Dr Martens 2025财年收入降10%至7.9亿英镑,净利润锐减至450万英镑,亚太区下滑3.8%相对稳健 [14]
泡泡玛特珠宝店首店开张;永辉“胖东来模式”调改完成100店;星巴克中国降价 | 品牌周报
36氪未来消费· 2025-06-15 07:58
泡泡玛特IP珠宝店首店开张 - 泡泡玛特旗下独立珠宝品牌popop全球首店在上海港汇恒隆广场开业,产品价格区间319-2699元,覆盖HIRONO、SKULLPANDA等热门IP [2] - 公司瞄准全球500亿美元时尚珠宝市场,依托70-75%女性用户基础和IP品牌力拓展欧美市场 [2] - 泡泡玛特市值达3600亿港元,创始人王宁提出2025年营收目标200亿元(较2024年增长50%),海外收入目标100亿元 [2] Zara母公司Inditex业绩不及预期 - 2025年Q1营收82.7亿欧元(低于预期的83.6亿欧元),净收入仅增长0.8%至13亿欧元 [3] - 夏季销售增速放缓:5月1日-6月9日销售额同比增6%(去年同期为12%) [3] - 全球门店达5562家,但业绩疲软反映服装零售行业去高增长趋势,竞争对手H&M同期销售额仅增1%-2% [4] 永辉超市胖东来模式调改 - 全国完成100家门店调改,聚焦"人货场"升级:员工转型为"零售工匠"、商品转向"质价比"、门店升级为"品质生活中心" [5] - 计划2026年春节前完成300家调改,2024年6月-2025年分三阶段推进,对标胖东来商品品质与价格策略 [5] - 胖东来2025年预估净利润15亿元,员工税后月均收入9000元,管理层人均分配70万元 [25] 欧莱雅收购护肤品牌Medik8 - 收购英国功效护肤品牌Medik8多数股权,强化奢侈品部门,补充视黄醇、维C等活性成分产品线 [6] - Medik8明星产品Crystal Retinal抗老精华为英国市场第一,并入奢侈品部门体现高端护肤功效化战略 [7] - 此前25亿美元收购Aesop同样并入奢侈品部门,与赫莲娜、兰蔻等形成矩阵 [7] 星巴克中国业务动态 - 考虑出售中国业务部分股权以支持门店从8000家扩至2万家,高盛牵头进程但尚未确定投资者 [8] - 非咖啡饮品平均降价5元,调整定价策略应对茶饮市场竞争(最低售价7元) [30] 饮料与食品行业创新 - 果子熟了无糖茶年销量从2亿瓶增至4亿瓶,联名武林外传推周边,通过"中国茶+中国花"配方改善口感 [9][10] - 农夫山泉推出0糖碳酸茶饮料"冰茶",茶多酚≥200mg/瓶,单价5元,采用赤藓糖醇和无菌冷灌装技术 [18] - 让茶×京东推联名款橙C乌龙茶,含90mg维生素C/瓶,结合明星代言与渠道专供模式 [13] 零售与餐饮行业动向 - 海底捞部分门店推22元工作日自助午餐,含3热菜+3凉菜+2主食,探索产品细分化增长 [26] - 萨莉亚将在广东设中国总公司,中国大陆门店达500家(广州222家),加速本土化布局 [22][23] - 日清方便面转向四川等内陆市场,中国1000名销售人员中抽调数十人开发新区域 [27] 品牌合作与市场拓展 - HELLY HANSEN官宣王一博为全球代言人,与雅戈尔合资公司深耕中国航海、滑雪、户外场景 [11] - lululemon与设计师Saul Nash合作2025夏季系列,采用Mesh网面与Swift功能面料 [17] - 热雪奇迹第十座雪场正定项目开业,面积3万㎡含385米雪道,垂直落差46米 [19] 财务与资本动态 - Dr Martens年收入跌10%至7.9亿英镑,净利润锐减至450万英镑(去年同期6920万) [21] - 百菲乳业IPO受理,2024年营收14.23亿元、净利润3亿元,主打水牛乳制品 [24] - 通用磨坊考虑出售哈根达斯中国门店业务,潜在交易价值数亿美元 [28][29]
起于模仿 重在超越
经济日报· 2025-06-13 21:01
行业趋势 - 传统超市行业掀起"调改"热潮,以胖东来为标杆进行学习模仿,旨在提升营业额和客流量 [1] - 行业转型呈现从"重商品"向"重消费者"的思维转变,精细化与规模化经营的平衡成为发展关键 [2] 调改模式分析 - 单纯复制胖东来模式存在局限性,部分超市因盲目跟风导致初期客流激增后迅速回落,甚至因成本压力陷入经营困境 [1] - 硬件升级仅是基础,成功调改需结合本地消费者需求调整商品结构,建立特色商品与服务体系 [1] 成功转型要素 - 永旺、山姆等案例显示,转型需长期坚持,通过数年时间完成从大卖场到社区生活服务提供者的角色转变 [2] - 立足本地需求持续迭代优于短期变革,需深度融入消费者日常生活节奏才能稳固客群 [2] 核心挑战 - 调改需避免同质化,保留自身经营特色,否则难以形成可持续竞争力 [1] - 行业需解决如何将调改策略与本地消费生态精准对接的问题,而非碎片化模仿单一环节 [2]
市场需要什么样的超市
经济日报· 2025-06-13 20:50
胖东来模式的核心竞争力 - 截至6月2日2025年胖东来商贸集团合计销售额达101.76亿元,其中超市业态销售额最高约为55.66亿元 [3] - 凭借高品质产品、人性化服务和成熟供应链构建消费者信任,商品质量与生鲜新鲜度符合高品质生活需求 [3] - 通过公布采购价和销售价增强透明度,符合当下消费心理,形成可持续发展理念 [4] - 服务细节包括安心休息区、统一着装导购、个性化商品推荐等,提升购物体验 [2] 传统超市调改的关键举措 - 永辉、物美、步步高等传统超市开启"胖东来版"自主调改,北京永辉千禧街店为丰台区首家调改门店 [1] - 调改聚焦商品品质升级:引入小汤山有机蔬菜、无抗生素鸡肉、帝王蟹等高端生鲜,实行"零隔夜"日清制 [6][7] - 服务优化包括调整烘焙区动线、提供肉禽海鲜加工服务、增设便民设施(充电宝、血压仪等) [8][9] - 永辉鸿坤广场店商品汰换率达80.5%,新增率65.7%,一二线品牌占比65.8%,北京特色商品占比11.2% [11] 调改的本土化与差异化实践 - 北京门店增加京味特色商品如艾窝窝、驴打滚,烘焙区商品更新率80%并推出联名产品 [12] - 选择调改门店需考量周边居民需求,如永辉鸿坤广场店覆盖京南并辐射河北消费者 [12] - 全国调改面临成本压力与文化适配挑战,需平衡规模化与精细化服务 [10] 行业趋势与政策支持 - 2024年连锁超市行业51.1%实体门店来客数同比增加,3/4企业通过调改实现业务增长 [5] - 商务部等7部门提出零售业从卖商品转向卖服务体验,推动实体店新型改造 [14] - 未来方向包括场景化改造、供应链优化、数字化精准营销及文化赋能 [15]
“左手永辉,右手潮玩” 叶国富的资本赌局
新京报· 2025-06-13 14:03
核心观点 - 名创优品计划分拆旗下潮玩品牌TOP TOY赴港上市,募资约3亿美元,以优化股东价值 [2] - TOP TOY近年快速扩张,门店数量从2023年底的148家增至2024年底的276家,2025年一季度达280家 [4][5] - 2024年TOP TOY营收9.84亿元,同比增长45%,已实现盈利,但相比泡泡玛特130亿元营收仍有差距 [2][4] - 中国IP玩具市场2024年GMV为756亿元,预计2029年达1675亿元,行业竞争激烈,2024年新注册潮玩企业9115家 [6] - TOP TOY依赖外部IP授权,自产IP不足,可能影响长期溢价能力和利润空间 [7] 公司表现 TOP TOY - 2024年营收9.84亿元,同比增长45%,国内门店GMV11.48亿元,同比增长41% [4] - 2025年一季度营收3.4亿元,同比增长58.9%,总销量1990万单,同比增长56.71% [4] - 客单价从121.3元降至109.5元,商品均价57.8元,同比减少9% [4] - 截至2025年一季度门店280家(直营40家,合伙人240家),计划五年内全球开店超千家 [4][5] - 上线约1.1万个SKU,涵盖盲盒、积木、手办等品类,热销产品多在百元以下 [3][4] 名创优品集团 - 2024年集团营收170亿元,同比增长22.8%,净利润27.2亿元,同比增长15.4%,毛利率44.9% [9] - 2025年一季度营收44.27亿元,同比增长18.9%,但经调整净利润5.87亿元,同比下降4.81% [9] - 海外直营门店从327家增至608家,销售及分销开支同比增加46.7%至10.21亿元 [9] - 2024年收购永辉超市29.4%股权(62.70亿元),永辉2024年营收675.74亿元(-14.07%),亏损14.65亿元 [9][10] 行业对比 - 泡泡玛特总市值3693亿港元,一年半股价涨13倍,2024年营收130亿元,国内门店401家 [2][5] - 52TOYS国内线下品牌店仅5家,计划增至百家,其授权IP收入占比从2022年50.2%升至2024年64.5% [5][7] - 布鲁可2024年GMV43亿元,奥特曼IP贡献约11亿元(占总营收50%) [7] - 国内前十大潮玩公司占2024年总GMV的46.1%,现存潮玩企业2.08万家 [6][7] 战略与挑战 - TOP TOY背靠名创优品渠道优势(集团全球门店7780家),但过度依赖迪士尼、漫威等外部IP [5][7] - 名创优品推动永辉超市对标"胖东来模式"调改,2025年计划关店250-350家,调改200家 [10] - 永辉超市连续四年累计亏损超95亿元,2025年一季度营收174.79亿元(-19.32%),净利润1.48亿元(-79.96%)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