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Semiconductor
icon
搜索文档
长光华芯8月29日获融资买入1.43亿元,融资余额4.90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9-01 02:15
股价与交易表现 - 8月29日股价下跌5.45% 成交额达10.68亿元 [1] - 当日融资买入1.43亿元 融资净买入6043.30万元 融资余额4.90亿元占流通市值5.76% [1] - 融券卖出1300股金额10.40万元 融券余量1.46万股余额116.86万元 [1] 融资融券状况 - 融资余额4.90亿元处于近一年90%分位高位水平 [1] - 融券余额116.86万元同样超过近一年90%分位水平 [1] - 融资融券总余额达4.91亿元 [1] 股东结构变化 - 股东户数1.45万户 较上期增长9.23% [2] - 人均流通股7323股 较上期减少2.40% [2] - 香港中央结算持股140.84万股 较上期减少12.39万股 [3]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14亿元 同比增长68.08% [2] - 归母净利润897.45万元 同比增长121.13%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15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4746万元 [3] 业务构成与机构持仓 - 高功率单管系列收入占比76.98% VCSEL及光通讯芯片系列占比11.47% [1] - 南方中证1000ETF新进第十大流通股东 持股95.47万股 [3] - 公司主营半导体激光芯片及器件研发制造 2022年4月上市 [1]
中国晶圆厂设备(WFE)_存储芯片制造商可能进一步囤货
2025-08-31 16:21
行业与公司 * 行业聚焦于中国半导体设备(WFE)与半导体(Semi)进口动态 涉及半导体制造产业链 特别是内存芯片制造领域[1][2][4] * 公司层面未明确提及具体上市公司名称 但分析指向中国的内存芯片制造厂(memory fabs)及其设备采购行为[1][2] 核心观点与论据 * **中国WFE进口增长主要由内存厂囤货驱动** 7月整体WFE进口同比增长14% 连续两个月实现两位数增长 年内迄今(YTD)增长1% 增长几乎全部由蚀刻设备(etching)驱动 该类别7月增长162% YTD增长55% 沉积(deposition)和离子注入(ion implanting)设备7月分别增长25%和33% 但光刻设备(litho)进口下降33% 增长主要源于内存制造厂因担忧美国进一步制裁而进行的设备囤积行为[1][2] * **马来西亚 新加坡和日本是WFE进口增长的主要来源地** 7月从马来西亚的进口同比增长1065% 从新加坡和日本的进口分别增长43%和30% YTD从马来西亚的进口增长187% 占中国WFE总进口的份额从2024年的5%升至约10% 新加坡份额为18% YTD增长11% 日本仍是最大卖家 份额27%但YTD下降2% 从美国的进口7月增长6%但YTD下降25% 份额为8%[1][3] * **半导体进口增长加速 反映终端产品生产旺盛** 7月半导体进口同比增长15% 为今年最高增速 增长持续加速 这 likely 反映了包括消费电子(CEs) 物联网(IoTs) 电动汽车(EVs)和工业自动化在内的终端产品产量增长 两大进口来源地是台湾(份额42% 增长12% 主要是先进逻辑芯片)和韩国(份额24% 增长8% 主要是内存芯片) 从美国的半导体进口7月激增194% YTD增长102% 份额从2024年的4%升至约8% 这主要归因于模拟和功率芯片的进口 表明该领域的本土化进程可能不如预期快速[4] * **光刻设备进口疲软 因前期已大量采购** 光刻设备进口趋势在关键WFE类别中最弱 这与公司认为中国不缺乏浸没式深紫外(immersion DUV)光刻机的观点一致 因其在2023年下半年和2024年上半年已提前采购了大量设备(估计150台)以应对荷兰政府的出口管制 且荷兰政府持续愿意为低端iDUV工具(如NXT 1980)向中国发放出口许可证[2] 其他重要内容 * **非中国WFE厂商对中国前景看法更弱** 一些主要的非中国WFE厂商近期表达了对中国前景的较弱展望 这可能反映了他们认为此类囤货活动或不可持续的观点[2] * **SPE进口增长低于WFE** 7月半导体生产设备(SPE)进口同比增长12% 增速低于WFE的14% 主要受测试和封装工具的双位数下降拖累[2] * **数据图表提供了详细的历史趋势** 大量图表和数据表格提供了自2020年第一季度以来中国SPE WFE 半导体 以及按国家和产品类别细分的进口额和同比变化的详细历史数据 支持了上述核心观点[5][7][9][11][12][13][14][15][16][17][18][19][20][21][27]
半导体_SPE_从 SPE 制造商视角看中国晶圆厂设备(WFE)前景-Semiconductor_SPE_ Chinese WFE outlook from SPE manufacturers‘ perspective
2025-08-31 16:21
See page 5 for analyst certification and important disclosures, including non-US analyst disclosures. J P M O R G A N Asia Pacific Equity Research 27 August 2025 Semiconductor/SPE Chinese WFE outlook from SPE manufacturers' perspective Our global team expects demand for WFE in China in CY2025 to show flat to single-digit growth YoY (see August 17 report by Billy Feng and others), a more bullish stance than the market. Below we summarize the outlook of non-Chinese semiconductor production equipment manufactu ...
芯片巨头,大消息!688347,明日复牌
中国基金报· 2025-08-31 11:04
交易概述 - 华虹公司计划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华力微97.4988%股权 并向特定对象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 交易完成后公司将持有华力微100%股权 [2][5] - 交易涉及4名交易对方 包括华虹集团 上海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 国投先导基金 国家大基金二期 交易构成关联交易 [9][14] - 华虹公司自8月18日停牌 计划9月1日复牌 停牌前股价单日涨幅达11.35% 总市值968.3亿元 [5] 交易背景与动因 - 交易实控人均为上海市国资委 旨在注入优质资产并解决同业竞争问题 [5][11] - 华虹集团履行科创板上市承诺 承诺上市后3年内将华力微注入公司 [14] - 华虹公司聚焦65/55nm及40nm制程工艺 华力微同样聚焦该制程并开发特色工艺 交易后同业竞争问题将实质性解决 [14] 协同效应与产能提升 - 华力微拥有中国大陆首条12英寸全自动芯片生产线 覆盖非易失性存储器 逻辑射频 高压等工艺平台 [16] - 交易将带来技术协同 客户资源整合及供应链管理优化 新增3.8万片/月65/55nm与40nm制程产能 [16] - 交易提升公司产业链地位 半导体设备与材料供应商行业集中度高 规模扩大有助于增强议价能力 [17] 财务影响 - 华力微资产总额75.80亿元 净资产18.39亿元 华虹公司资产总额862.85亿元 归母净资产437.85亿元 [20] - 华力微盈利能力持续改善:2023年营收25.79亿元 净亏损3.63亿元 2024年营收49.88亿元 净利润5.30亿元 2025年上半年营收24.66亿元 净利润3.44亿元 [21] - 华虹公司近年业绩承压:2022-2024年营收从167.86亿元降至143.88亿元 归母净利润从30.09亿元降至3.81亿元 2025年上半年营收80.18亿元(同比+19.09%) 归母净利润7431.54万元(同比-71.95%) [22][24] 市场反应 - 停牌前20个交易日股价累计涨幅48.31% 显著超越科创50指数(+9.31%)和半导体行业指数(+10.78%) [17][18] - 剔除大盘与行业因素后 股价累计涨幅仍达39%和37.53% 公司声明已采取充分保密措施 [18]
黑芝麻智能(2533.HK):25H1辅助驾驶项目持续落地 创新布局机器人解决方案
格隆汇· 2025-08-31 10:47
财务表现 - 25H1公司实现收入2.53亿元 同比增长40.4% 主要系辅助驾驶产品及解决方案销量增加 [1] - 25H1毛利润0.63亿元 同比下降30.4% 毛利率24.8% 同比下降25.2个百分点 主要系硬件组件和人力成本增加 [1] - 25H1经营亏损7.71亿元 经调整净亏损5.49亿元 较24H1的6.02亿元略有收窄 [1] 辅助驾驶业务 - 辅助驾驶产品及解决方案收入2.37亿元 同比增长41.6% 受益于量产车型放量及商用车渗透率提升 [2] - A1000系列芯片实现规模化量产 应用于吉利银河E8等重点车型 并新增多项项目定点 [2] - C1200系列芯片完成多城市测试验证 即将实现多客户量产部署 新推安全智能底座架构正进行主机厂验证 [2] - A2000系列芯片方案可支持城市NOA全场景应用 目前进行开发验证 目标年内与头部车企达成量产合作 [2] 新兴业务拓展 - 基于C1200芯片开发机器人"小脑"方案 A2000芯片打造具身智能"大脑"方案 已与头部足式机器人企业达成战略合作 [2] - L4级无人物流系统在港口等封闭场景持续出货 丰富商业化落地场景 [2] - 智能影像解决方案收入0.16亿元 同比增长25.1% AI智能眼镜等新型终端方案实现商业化落地 [3] 技术研发进展 - 持续优化BEV及E2E算法 提升感知精度与泛化能力 [3] - 优化"九韶"NPU工具链 统一训练推理与硬件输出精度 开发高效NPU架构增强对大模型支持 [3]
芯源微上半年扣非转亏 北方华创"A吃A"耗资31亿入主
中国经济网· 2025-08-31 07:54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7.09亿元 同比增长2.24% [1][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92.42万元 同比下降79.09% [1][2] - 扣非净利润亏损4953.02万元 同比下降238.44% [1][2]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2.83亿元 同比下降302.58% [1][2] - 2024年全年营业收入17.54亿元 同比增长2.13% [2][3] - 2024年全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3亿元 同比下降19.08% [2][3] 股权变动 - 股东中科天盛向北方华创转让1689.98万股 交易金额14.48亿元 [3] - 股东先进制造向北方华创转让1906.49万股 交易金额16.87亿元 [4] - 北方华创合计耗资31.35亿元获得公司17.87%股权 成为第一大股东 [4] - 股份过户登记手续于2025年5月29日和6月23日完成 [4] 公司治理 - 北方华创获得4名非独立董事和1名独立董事席位 在董事会中占多数 [5] - 公司控股股东变更为北方华创 实际控制人变更为北京电子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5] 融资历史 - 2019年IPO募集资金净额5.06亿元 发行价格26.97元/股 [5][6] - 2022年定向增发募集资金净额9.90亿元 发行804.57万股 [7] - 两次募资总额合计15.66亿元 [8]
泰凌微(688591):公司并购磐启微 技术和客户资源整合助力公司行稳致远
新浪财经· 2025-08-31 00:40
核心观点 - 泰凌微拟并购磐启微100%股权 磐启微主要从事低功耗无线物联网芯片研发设计和销售 具备多项行业领先特色技术[1] - 并购将实现技术融合 巩固公司产品竞争优势 扩大物联网市场产品布局 拓展应用场景和客户市场[2] - 双方客户群体高度互补 整合后将增强一站式无线解决方案 实现消费级与工业级市场双向渗透 扩大头部客户覆盖[3] - 研发资源融合与供应链整合将缩短新品研发周期 优化供应链管理能力 支持全球化拓展[4]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提升至11.96亿元、16.38亿元、21.94亿元 归母净利润提升至2.08亿元、3.21亿元、4.54亿元[5][6] 磐启微技术优势 - 低功耗蓝牙领域构建BLE-Lite系列和多协议无线SoC系列两大产品线 具有超低功耗 传输速度快 连接稳定 可靠性高等特点 基于40nm工艺开发产品的功耗 射频等性能指标达到并超越竞品厂商基于22nm工艺的最新产品[1] - Sub-1G频段产品具备低功耗 远距离 强抗干扰等核心优势 广泛应用于电力 电表 燃气表 工业控制 安防消防 医疗 智能家居等领域[1] - 5G-A无源蜂窝物联网领域 因无线产品超低功耗特色 成为与国内运营商和头部通讯企业联合制定相关规范及芯片核心指标的芯片设计公司 该类芯片以低成本 低功耗 广覆盖等特点 将广泛用于智慧城市 智慧消防 桥梁监控等多个行业[1] 技术融合与产品协同 - 泰凌微可将磐启微超低功耗 超高射频灵敏度等领先射频芯片性能技术融合至自身产品和生态 提升低功耗蓝牙 Zigbee Matter等主要产品整体竞争力 升级产品矩阵[2] - 磐启微的Sub-1G 5G-A无源蜂窝物联网技术与泰凌微技术路线高度互补 将进一步扩大 完善泰凌微在物联网市场的产品布局 有助于快速拓展产品应用场景 开拓更广泛的客户市场[2] 客户资源与市场拓展 - 双方客户广泛分布于智能家居 工业互联 医疗健康等领域 客户群高度互补 泰凌微已进入谷歌 亚马逊 小米等物联网生态系统 罗技 联想等一线计算机外设品牌 创维 长虹 海尔等一线电视品牌 JBL Sony等音频产品品牌 涂鸦智能 云鲸等智能家居品牌[3] - 磐启微终端客户覆盖电力 水表 燃气表 工业控制 传感器 安防消防 医疗 智能家居 标签 位置服务等领域 整合后将进一步增强一站式无线解决方案 相互导入客户 实现消费级与工业级市场双向渗透 扩大头部客户覆盖[3] 研发与供应链整合 - 泰凌微在低功耗无线物联网和边缘AI方面积累创新度高 竞争力强 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磐启微专利技术涵盖无线通信 射频 SoC等多个领域 整合后共享各自技术积累 缩短新品研发周期 拓展产品覆盖范围[4] - 集中采购规模 共享工艺平台 优化供应链管理能力 采购端获得更高议价能力和资源支持 磐启微长期积累的满足全球头部客户要求的高品质供应链 为泰凌微产品和市场全球化拓展提供补充和支持[4]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年营业收入11.96亿元 对比前值预测11.86亿元有所提升 2026年16.38亿元 对比前值15.32亿元 2027年21.94亿元 对比前值19.08亿元[5][6] - 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润2.08亿元 对比前值预测1.93亿元 2026年3.21亿元 对比前值2.84亿元 2027年4.54亿元 对比前值3.87亿元[6]
688591,周一复牌!重磅收购
中国基金报· 2025-08-29 23:42
收购方案 - 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磐启微100%股权 并同步募集配套资金 股票将于2025年9月1日复牌[1] - 交易对方包括STYLISH 上海芯闪 上海颂池等26名对象[2] - 业绩承诺及补偿安排将在审计评估完成后另行协商确定[3] 配套融资安排 - 配套资金总额不超过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交易价格的100% 发行数量不超过总股本30%[2] - 采用询价方式向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发行 发行价格不低于发行期首日前20日交易均价的80%[2] - 资金用途包括支付现金对价 中介费用 补充流动资金 偿还债务及项目建设[2] - 补充流动资金及偿债比例不超过交易价格25%或募资总额50%[2] - 认购股份自发行结束之日起6个月内不得转让[3] 标的公司状况 - 磐启微为低功耗无线物联网芯片研发设计企业[4] - 2023年亏损4201.22万元 2024年亏损3239.78万元 2025年上半年亏损213.14万元[4]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7569.20万元[4] - 交易完成后可融合超低功耗 超高射频灵敏度技术 补充无源蜂窝物联网技术[4] 协同效应与财务影响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5.03亿元同比增长37.72% 净利润1.01亿元同比增长274.58%[6] - 交易将扩大销售规模 增强总资产和营业收入 提升持续经营能力[6] - 双方将在产品品类 客户资源 技术积累和供应链资源方面形成协同[6] 股权与控制权 - 交易前后公司无控股股东 实际控制人王维航保持不变[6] - 最终股权结构将根据实际发行股份数量确定[6] - 停牌前股价52.88元 市值127.3亿元[6] 交易进度 - 审计及评估工作尚未完成 标的资产估值及定价尚未确定[4] - 预计未达到重大资产重组标准[4]
【2025数博会】华为这样解决单芯片算力差距短板
搜狐财经· 2025-08-29 18:09
大模型发展趋势 - 大模型发展呈现从小模型到大模型、从短序列到长序列、从单模态到多模态、从快应答到深度思考的演进趋势 [3] - 需求驱动力推动新形态技术开发 [3] 华为技术开发背景 - 公司自2019年受实体清单限制导致芯片设计生产受限 单颗算力与国外先进厂商存在差距且短期内难以突破 [3] - 为弥补算力短板开发384超节点架构 通过系统化功能传递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 [3] CloudMatrix 384集群技术规格 - 集群包含16个机柜 其中12个算力节点机柜和4个网络机柜 [3] - 通过4个网络机柜实现12个机柜全光互联 使384颗芯片形成一体机服务器 [3] - 卡间通信时延降低至150纳秒水平 [3] - 单集群算力规模最高达300P 超业界水平67% [4] - 训练效率提升至41%以上 显著降低模型训练成本 [4] 产品竞争定位 - 384节点规模为英伟达72节点方案的1.67倍 [3] - 带宽时延指标低于竞争对手 [3] - 公司正规划更大规模集群以应对技术演进 [3]
德科立: 无锡市德科立光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增加2025年度日常关联交易预计额度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8-29 16:52
日常关联交易基本情况 - 公司于2025年4月24日通过董事会和监事会决议 原预计2025年度日常关联交易金额不超过11250万元[1] - 2025年8月21日独立董事专门会议以3票同意0票反对0票弃权审议通过增加关联交易额度议案[2] - 2025年8月28日董事会会议审议通过增加日常关联交易预计额度2000万元 无需提交股东会审议[2] 关联交易金额调整明细 - 向江苏芯融半导体采购原材料额度增加1000万元 调整后总额度3000万元 2025年1-6月实际发生金额776.22万元[2] - 向江苏芯融半导体销售产品额度增加1000万元 调整后总额度2000万元[2] - 关联交易总额度从3000万元增加至5000万元 增幅66.7% 2025年1-6月实际发生总额1070.32万元[2] 关联方基本情况 - 江苏芯融半导体成立于2023年9月25日 注册资本5700万元 法定代表人肖如磊[4] - 主要股东包括肖如磊持股43.86% 无锡得稳贰号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持股10.35%[3] - 2024年末总资产2555.07万元 净资产2336.40万元 营业收入764.43万元 净利润-133.49万元[3] 关联交易定价与执行 - 交易定价遵循公允原则 参照市场价格协商确定 无市场价时采用成本加成定价[4][5] - 关联方依法存续经营 前期合同执行情况良好 具有良好的履约能力[4] - 公司将根据业务开展情况与关联方签署具体协议[4] 交易目的与影响 - 增加关联交易额度是为了满足日常生产经营和业务发展需要[1][4] - 交易有利于公司持续稳定经营 不会对独立性产生不利影响[4] - 主营业务不会对关联方形成依赖 交易定价不存在损害公司利益的情形[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