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装备

搜索文档
“绿扬金凤”人才金融路演暨扬州天使科创投资基金项目路演活动成功举办
搜狐财经· 2025-05-06 09:54
为深入贯彻江苏省扬州市"人才强市"战略,推动"绿扬金凤计划"与金融资本深度融合,近日,由扬州市 委组织部(人才办)、扬州科教集团联合主办,扬州市新城招商管理有限公司、扬州科创发展有限公司 承办的"绿扬金凤"人才金融路演暨扬州天使科创投资基金项目路演活动在扬州数据产业园成功举办。各 县(市、区)产业招商部门负责人出席活动,生态科技新城各8大招商责任主体单位相关部门负责人以 及高校、金融机构嘉宾等参加活动,共同探讨"人才+金融+产业"的创新生态模式。 扬州科教集团党委副书记段如旭在致辞中表示,"绿扬金凤"计划是扬州招才引智的金字招牌,扬州天使 科创投资基金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助力人才企业腾飞的关键引擎。项目路演活动旨在搭建"人才-资 本-产业"的高效对接平台,让金融"活水"精准浇灌人才创新创业的沃土。 本次路演精选了中科星动力、奈米科技、天卫科技等6个优质项目,项目涵盖了航天航空、具身智能、 半导体、高端装备等多个技术领域。活动过程中,项目团队从技术壁垒、市场前景、融资需求等维度进 行全方位展示,现场反响热烈。金融机构代表对路演项目的"高精尖"属性给予高度评价,并围绕估值模 型、产业化路径等展开深度提问。 扬州天 ...
2025年江苏省常州市新质生产力发展研判:聚焦机器人等9大新质生产力细分赛道,深化“1028”产业生态布局[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5-06 01:20
常州市经济与产业发展概况 - 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达10813.6亿元 同比增长6.1% 第三产业增加值5488.9亿元增长6.4% 第二产业增加值5139.4亿元增长5.8%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2% 第一产业增加值185.3亿元增长3.2% [3]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6.5% 制造业增加值4269.13亿元同比增长7.5% 占GDP比重42.2% [5] - 构建"1028"现代产业体系 包括10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和28条重点产业链 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1][13] 新能源产业发展 - 新能源产业规模突破8500亿元 新能源汽车整车产量近80万辆 产业集聚度全国第三 投资热度连续三年全国首位 [6] - 被授予"中国新能源之都"称号 形成"发储送用网"全产业链生态 理想汽车实现第100万台新能源车下线 全球最大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开工建设 [6] - 目标2025年新能源产业规模突破万亿元 重点突破固态电池、钙钛矿光伏、压缩空气储能等前沿技术 [29] 产业集群与重点企业 - 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包括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零部件、新一代信息技术 其中高端装备制造业规模达5438.8亿元 [6] - 新能源领域代表企业:天合光能(光伏组件) 中创新航(动力电池) 蜂巢能源(电芯及储能) 亿晶光电(太阳能电池) [26] - 高端装备领域代表企业:中车戚墅堰(轨道交通设备) 今创集团(轨道交通配套) 快克智能(工业机器人) 恒立液压(液压系统) [26] 科技创新与企业发展 -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32家 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39家 均位居全省前列 [8] - 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突破5400家 全年净增超700家 上市企业累计达100家 [8] - 2024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6项 创历史最好成绩 [8] 新质生产力重点领域 - 布局9大新质生产力赛道: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固态电池、氢能、第三代半导体、合成生物、机器人、人工智能、工业母机、低空经济 [1][16] - 机器人产业规上产值达309亿元 工业机器人本体产量占全国近1/4 协作机器人产量全国首位 集聚近150家产业链企业 [22] - 人形机器人领域形成完整技术链条 拥有灵巧手、线性执行器、力传感器等20余家核心企业 [22] 产业空间布局 - 构建"一主一区、一极三轴"空间格局:主城区(综合服务)、溧阳生态区(生态创新)、金坛增长极(新兴制造) 三大发展轴实现区域协同 [18] - 重点发展区域:"两湖"创新区(合成生物、第三代半导体) 常州科教城(智能制造与机器人) 高铁新城(总部经济与数字经济) 金坛产业新城(新能源) 溧阳生态经济区(生态旅游与绿色能源) [21] - 划定六个先进制造业片区 重点保障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新能源等战略性产业用地需求 [22] 政策支持与发展规划 - 出台系列政策包括《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科技创新平台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等 形成完善的政策支撑体系 [10]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部署十项战略任务 包括扩大有效需求、推动产业升级、强化创新引领、深化改革开放等 [11] - 2025年2月签约30个重大项目 总投资308.1亿元 重点布局新型电力装备、新能源、新材料、机器人、半导体等产业 [16] 未来发展趋势 - 打造智能制造协同发展高地 目标2026年机器人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 重点突破高精度减速器、伺服电机等核心技术 [30] - 培育未来产业增长极 布局合成生物、人工智能、低空经济 建设三大合成生物产业园区 培育3-5家国际竞争力制造业领航企业 [31] - 深度融入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 打造"常锡宜新能源产业走廊" 建立"研发在沪宁、转化在常州"的协同创新模式 [32]
北交所策略专题报告:北交所机构配置潮涌:2025Q1公募持仓破67亿创历史,主题基金平均收益33%领跑市场
开源证券· 2025-05-05 11:43
报告核心观点 - 2025Q1北交所公募机构配置金额和数量创新高,主题基金收益良好;本周北证50震荡增长,北证A股整体PE上升,流动性有所下滑;2025年第三家上市公司首日涨幅可观;本周北交所新受理3家企业,1家企业终止上市 [1][2][47][60] 周观点 - 2025年一季度末公募重仓配置北交所金额创新高,达67.43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24.45%,占比公募在A股市值的0.11%,较2024年末增长0.02pcts [1][9] - 2025年一季度末公募机构在北交所配置家数创新高,有34家,较2024年末增长17.24% [1][10] - 截至2025年4月30日,2025年北证50指数基金规模为95.39亿元,同比增长22.63% [1] - 截至2025年4月30日,11家北交所主题基金总规模达43.51亿元,10家基金净值在1元以上,2025年至今平均回报收益33.48%,全部取得正收益 [1][15] - 2025年一季度机构持仓总市值Top20家企业中,6家北交所公司机构增持超100万股,3家企业机构减持超100万股 [1][20] - 5支北证50指数基金或有望在2025年入市 [22] 北交所市场表现 - 本周科创板估值上涨,创业板、北证A股PE估值整体下滑,北证A股整体PE由45.22X上涨到46.46X [24] - 北证A股本周日均成交额215.97亿元,较上周下滑28.17%,日均换手率6.04%,下滑1.90pcts [25] - 截至本周,北证50指数报1331.13点,较上周上涨2.38%,PE TTM69.39X;沪深300指数报3770.57点,较上周跌0.43%;科创50指数报1012.42点,较上周涨0.78%;创业板指数报1948.03点,较上周涨0.04% [29] - 截至2025年4月30日,132家企业PE TTM超过45X,占比50.00%,其中54家超过105X,占比20.45%;47家企业PE TTM处于0 - 30X,占比17.80% [2][35] - 本周信息技术、化工新材、消费服务、医药生物、高端制造五大行业PE TTM均值分别为95.68X、36.67X、50.31X、45.43X、39.07X [2][37] - 建议关注北交所部分公司中长期配置潜力,特别是业绩符合和超预期、估值相对合理、具备新型生产力的稀缺性标的,反之部分公司估值风险有待关注;本周股票池调入禾昌聚合、一诺威和无锡晶海 [2][43] 北交所上市情况 - 2024年1月1日到2025年4月30日,北交所26家企业新发上市,2025年第三家上市公司开发科技首日涨幅150.36% [47][52] - 2024年1月1日至2025年4月30日,26家上市企业发行市盈率均值为14.93X、中值为14.68X;首日涨跌幅均值为223.48%,中值为190.97% [52] - 2025年1月1日 - 2025年3月28日3家上市公司首日涨幅均值267.91% [52] - 截至2025年4月30日,2025年北交所上市企业3家,2024年全年发行新股23家 [56][58] 北交所IPO审核一览 - 2025年4月28日 - 2025年4月30日,岷山环能、鼎佳精密、广信科技更新审核状态至提交注册;顶立科技、南特科技、睿健医疗、爱舍伦更新审核状态至已问询;族兴新材、永大股份、通宝光电更新审核状态至已受理;思锐光学更新审核状态至终止 [3][60]
新加坡政府帮助企业应对关税压力
经济日报· 2025-05-02 22:09
经济韧性工作组 - 新加坡政府成立经济韧性工作组 由副总理兼贸工部长领导 成员涵盖多个政府部门及商界工会代表 [1] - 工作组下设3个小组 分别负责信息共享 应对眼前挑战和长期战略规划 [1] - 信息共享小组促进政府 企业和雇员间的定期沟通 及时传递政策动态和企业诉求 [1] - 应对挑战小组精准定位企业和雇员面临的痛点 评估并强化现有支持举措 [1] - 长期战略规划小组聚焦长期战略规划 助力把握新机遇 增强经济韧性 [1] 财政金融支持 - 推出企业援助配套措施 允许企业将税款缴纳期限延长6至12个月 [2] - 雇佣补贴计划按企业受关税影响程度分级补贴 重点行业给予最高达月薪40%的人力成本补助 [2] - 通过主权财富基金注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计划 为企业获取低息贷款提供信用支持 [2] - 红点设计通过延期支付企业所得税解决现金流断裂危机 [2] - 新加坡航空借助雇佣补贴维持关键航线运营 避免大规模裁员 [2] 市场拓展与合作 - 降低对美市场依赖 依托星耀樟宜机场资源举办国际化展会 吸引超千家采购商 [3] - 加速推进自贸协定网络建设 2025年初与东盟国家达成升级版自贸协议 [3] - 电子产品关税平均降幅扩大至7.5% 物流成本降低15% [3] - 海洋集团通过展会与越南连锁商超签约 东南亚市场销售额同比增长37% [3] 产业升级与创新 - 设立数字化转型基金 提供资金补贴和技术支持 [4] - 对采用工业物联网 人工智能技术的企业给予最高50%的设备采购补贴 [4] - 精密工程公司引入数字化技术 提升产品精度和生产效率 [4] - 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 南洋理工大学研发新型生物医药材料 [4] 政策服务体系建设 - 加强对美国关税政策的跟踪与研究 及时提供最新政策信息和市场动态 [5] - 搭建关税智能预警平台 运用AI技术实时解析美国关税变动 累计发布1200余份风险评估报告 [5] - 开设24小时多语言咨询热线 联合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和律所组建专家服务团 [5] - 绿色科技在咨询活动中获得优化贸易路线和调整产品结构的建议 [5]
湖北勾勒产业倍增“施工图” 目标五年工业规模达10万亿级
长江商报· 2025-05-01 00:03
湖北省产业倍增战略核心内容 - 湖北省发布《行动方案》提出产业倍增战略,目标到2027年工业规模达7万亿级、服务业达4万亿级,2030年工业达10万亿级、服务业达5万亿级,2035年产业能级跃居全国前列[1] - 战略围绕制造业发展能级、速度、质效和后劲四个方面,谋划七大行动并细化任务分工清单[1] - 七大行动包括产业能级跃升、科产融合领航、数实融合赋能、链群协同提质、绿色制造转型、区域产业协作和现代服务扩容[2][3] 七大行动具体部署 - 产业能级跃升行动:通过传统产业转型、新兴产业培育和未来产业布局"三线并进"推动集群升级[2] - 科产融合领航行动:突破关键技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做强创新平台,推动科技与产业创新融合[2] - 数实融合赋能行动:以智能化推动转型,促进智能转型提质、数智底座升级和数字产业壮大[2] - 链群协同提质行动:通过育企、强链补链和扩展壮群提升链群发展能级[2] - 绿色制造转型行动:协同推进节能降碳、绿色制造和循环利用[2] - 区域产业协作行动:高标准布局产业、推进区域协同和融入全球供应链[3] - 现代服务扩容行动:从文旅、商贸物流和科技服务三方面推动五大现代服务业发展[3] 实施保障措施 - 湖北省将围绕产业布局、设备更新、创新研发等谋划支持政策,推动产业发展跨越突破[3] - 计划建设全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试验区,实施制造业企业雁阵梯队培育等创新举措[3] - 科技工作实施"61020"全链条攻关,每年突破6项基础理论、10项关键技术和20项创新产品[4] - 聚焦"51020"先进制造业集群,编制光通信等重点领域创新图谱,推动创新链精准支持产业链[5] - 一季度湖北投资同比增长6.6%,经济大省排名第一、中部省份排名第二[5] - 以武汉科技创新中心为引领,建设国家实验室等产业创新矩阵,聚焦光电子等优势领域攻关[6] 武汉重点推进方向 -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筑牢现代化产业体系"四梁八柱"[6] - 梯次培育大中小企业,夯实产业底盘[6] - 实施"种苗工程",加强要素保障构建产业发展新生态[6]
走访上市公司 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系列(十五)
证监会发布· 2025-04-30 12:52
湖北证监局走访工作成效 - 2024年10月以来走访上市公司40家次,推动解决15项诉求,此前已累计解决106项诉求[3] - 分层走访模式:省领导带队调研万润新能、马应龙等龙头企业,证监局联合职能部门走访困难企业,各级政府走访8家公司[5] - 建立问题闭环管理机制,新一轮走访收集20项诉求,针对共性问题开通绿色通道,推动兴发集团等11家公司申请增持回购再贷款[5] - 2024年10月以来辖区10家次上市公司实施中期分红和春节前现金分红总额7.47亿元,84家开展股份回购或大股东增持[7] 海南证监局走访工作进展 - 2024年常态化走访覆盖超七成上市公司,省委领导带队调研葫芦娃、海航控股、金盘科技等企业[9] - 2024年辖区11家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总额20亿元(同比+54%),4家回购5.43亿元,3家大股东增持3.42亿元[9] - 中钨高新成为深交所首单适用快速审核机制的并购重组项目[9] 重庆证监局走访机制创新 - 2024年启动四轮专项走访覆盖64家次上市公司(覆盖率61.54%),解决48项问题中的41项[11] - 联合发布《重庆市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工作举措》,赛力斯发行股份购买资产项目为"并购六条"后A股首单新能源车产业并购[11] - 2024年61家上市公司现金分红250.18亿元(同比+49.83%),其中18家春节前分红55.42亿元,增持回购规模19.36亿元[11]
@博士英才 沈阳邀你共创未来
人民网· 2025-04-30 02:02
人才引进活动概况 - 沈阳市启动2025"博士沈阳行"活动并同步开启人才活动月 计划组织7类69项主题活动包括赛事、路演、招聘等 [1] - 活动以"沈阳未来 因你而来"为主题 将于5月21-23日在全球工业互联网会议中心举行 覆盖东北"三省一区"及呼和浩特 [3] - 2023年首届活动吸引8000余名海内外博士参与 其中1200人最终落户沈阳 [3] 岗位需求数据 - 2025年活动已征集503家单位的7963个博士岗位 同比增加29% 其中沈阳197家单位提供2384个岗位(占比30%) [7] - 高校板块:东北大学等69所高校提供4378个岗位 聚焦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42个前沿领域 其中2138个为优质岗位 [7] - 科研机构板块:中科院沈阳分院等19家单位提供409个岗位 集中在智能制造、新材料领域 [7] - 企业板块:沈飞集团等80家央企提供584个岗位 芯源微电子等26家上市公司提供300余个职位 [7] - 薪酬方面:年薪40万以上岗位达478个 同比增长27% [7] 活动特色亮点 - 创新创业支持:引入30家重点双创载体 开展项目路演和成果展示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5] - 产业聚焦:针对航空航天、高端装备等十大重点产业集群定向引才 [5] - 精准对接:东北"三省一区"联合打造人才引进"绿色通道" [5] - 实地考察:设计6条专业调研线路 涵盖沈飞集团、辽宁材料实验室等标杆单位 [5] - 数字化服务:提供岗位匹配、行程管理等全流程人力资源支持 [5] 人才政策与服务 - 推出"兴沈英才卡" 整合住房安居、子女教育、科研经费等全方位保障措施 [10] - 典型案例显示 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通过定制化培养计划 帮助引进人才快速参与核心技术研发 [8] - 东北大学等用人单位强调沈阳提供"科研环境+生活保障"的双重吸引力 [8][10] 区域发展战略 - 活动是沈阳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关键举措 旨在服务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 [12] - 通过区域协同(辽宁14市+长春/哈尔滨/呼和浩特)形成7900余个博士岗位的联动引才格局 [3][5]
哈尔滨:“链”上发力 壮大六大产业引擎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4-30 00:48
哈尔滨市招商引资战略 - 哈尔滨市将挖掘资源和产业优势,聚焦航空航天、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6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精准靶向招商 [1] - 建立以链主需求为导向的招商模式,引进高关联上下游企业,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1] - 2024年新入统落地招商项目242个,签约额1383.9亿元 [2] 航空航天产业进展 - 国内最大、年产180颗卫星的工大卫星总部基地项目竣工,计划2024年上半年投产 [2] - 联合飞机大型无人机完成主体工程,2025年建成后具备年产1万架无人机产能 [2] 装备制造业动态 - 哈锅氢能综合性试验基地项目计划入驻高端电气装备智能制造基地,预计2024年内开工建设 [2] - 钦实新能源船舶与绿色港航融合发展示范基地预计2024年9月开工建设 [2] 电子信息产业成果 - 全国最大国产化单集群中国移动万卡智算中心建成运营,算力规模达6900P,服务20户企业 [2] - 科友半导体碳化硅产业园产能加快扩增,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2] 生物医药产业进展 - 三联药业大输液(二期)、东方基因研发生产基地、华大基因超级测序工厂建成投产 [2] 新材料与新能源产业 - 龙江学子创业园(一期)项目8条产线和检测中心建成投产,超高纯铜材料产线预计2024年内投产 [2] - 总投资77亿元的亚布力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提交国网待批复,预计2024年内开工建设 [2] 招商创新举措 - 聚焦科技成果转化和文旅资源优势,深化市校所合作,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 [3] - 巩固拓展文旅综合效应和"后亚冬"效应,引进冰雪运动、文化、装备、旅游全产业链项目 [3] - 借助亚布力论坛、中俄博览会等平台开展招商引资,优化项目落地服务体系 [3]
苏浙两省包揽半数,中国“千亿县”增至62席
经济观察网· 2025-04-29 09:41
千亿县发展概况 - 中国"千亿县"总数达62个,新增山东滕州、安徽长丰、江苏新沂3个成员,GDP总量10.5万亿元,占全国比重7.8%,同比提升0.2个百分点 [2] - "千亿县"以全国1.3%陆地面积贡献7.8%GDP,经济规模超越多地级市及省会,新晋级县均以新兴产业为支撑 [2] - 62个"千亿县"GDP数据完整披露,江苏昆山市以5380.2亿元居首,江阴市(5126.1亿)、晋江市(3647.5亿)分列二三位 [3] 区域分布特征 - 江苏以22个"千亿县"领跑全国,占比超1/3,昆山、江阴GDP均突破5000亿;浙江(11个)、山东与福建(各6个)紧随其后 [4][7] - 东部省份(江苏/浙江/山东/福建)集中全国70%千亿县,中部多围绕省会布局(如长沙县、肥西县),西部集中于资源富集区(神木市、准格尔旗) [7] - 广东因行政区划特殊无"千亿县",但拥有狮山镇等"千亿镇",预计2025年诞生首个千亿县 [7] 产业支撑体系 - 江苏"千亿县"依托国家高新区等平台形成规模化产业,昆山经开区贡献全市50%GDP(5380亿),电子信息年产值达7000亿 [8][9][10] - 浙江"块状经济"特征显著:慈溪市家电产业集群占全球电熨斗70%份额,观海卫镇为全国电源连接器主基地 [10] - 新晋县市产业升级明显:新沂经开区新材料/高端装备产业集中度超省均15%,长丰县因比亚迪落户成新能源汽车产量全国县域第一 [10][11] 准千亿县发展动态 - 2024年准千亿县(900-1000亿GDP)达21个,湖北宜都市(989.7亿)最接近晋级,浙江象山县以20.9%增速领跑 [11][15] - 各省布局新兴产业:山东诸城发展汽车高端制造,安徽肥东聚焦新能源电池,福建安溪推进茶产业数字化改造 [15] - 四川宣汉县计划2026年突破千亿,西昌市目标"十五五"前期晋级,反映中西部县域经济追赶态势 [15] 政策支持方向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求补齐县城基建短板,湖北实施强县工程,福建打造工业强县,四川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化 [16] - 各省重点培育县域主导产业,通过技术/产业/制度体系协同发力,加速新兴产业布局 [16]
江苏如东长顺创谷如东智能制造产业园首批优质企业签约入驻
中国经济网· 2025-04-29 05:34
4月25日,来自北京、上海、苏州、安徽等地的企业家齐聚江苏省如东经济开发区(高新区)长顺创谷如 东招商中心,见证首批4家企业签约入驻长顺创谷如东智能制造产业园。 "今天招商中心正式开放,首批10余家行业领军企业与我们达成战略合作,标志着如东产业园正式进 入'产业导入+精准服务'的全新阶段。我们将以'智能制造'为核心,聚焦智能制造、高端装备、电子信 息、汽车零部件等主导产业,打造集研发、生产、服务于一体的智慧产业生态圈,不断扩大产业'朋友 圈',助力如东打造长三角智能制造新高地。"长顺创谷控股集团董事长孙炳良说。 "长顺创谷如东智能制造产业园是我们园区产业升级的强劲引擎,我们将以'全周期服务、全要素保障、 全链条协同'的工作机制,打造综合成本'洼地',构筑营商环境'高地',为企业提供从落地投产到创新发 展的全方位扶持,通过高效暖心服务,促进项目投资提质提速提效,助力企业展翅腾飞。"如东县委常 委、如东经济开发区(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蔡东表示。(经济日报记者薛海燕) "长顺创谷如东智能制造产业园落户后,我作为服务专员,主动对接了解服务需求,第一时间帮办代办 围墙外的所有审批手续、化解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确保早日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