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制品

搜索文档
蒙牛乳业(02319.HK)连续5日回购,累计回购272.80万股
证券时报网· 2025-09-03 14:22
近期回购动态 - 9月3日以每股14.870港元至14.950港元回购70.00万股 金额1043.39万港元 当日收盘价14.880港元下跌0.47% 成交额3.71亿港元 [1] - 8月28日起连续5日回购 累计回购272.80万股 总金额4124.96万港元 期间股价累计下跌8.15% [1] 年度回购汇总 - 今年以来共进行69次回购 累计回购1693.00万股 总金额2.86亿港元 [2] 详细回购数据 - 7月集中回购频率较高 单次回购规模多为20万股 回购价格区间在16.260港元至17.560港元 [2] - 6月单次回购规模扩大至25-50万股 回购价格区间在15.980港元至18.220港元 [2] - 5月回购价格达到年内高位区间 单日回购价最高达19.900港元(5月6日)最低17.500港元(5月27日) [3] - 4月出现单日最大规模回购80万股(4月7日) 金额1428.82万港元 [3] - 1月早期回购价格区间为14.860港元至17.020港元 [3]
宜品集团敲响港股大门,羊奶粉与特医业务能否助其上市?
贝壳财经· 2025-09-03 13:49
公司上市与业务概况 - 宜品集团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有望成为继贝因美 澳优 健合 飞鹤后的奶粉上市企业[1] - 公司主攻低敏概念婴幼儿配方羊奶粉与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 2024年位列中国羊奶粉市场第二和特医食品内资品牌第二[1] - 计划将募资用于产品研发 产业链升级及智能制造 品牌建设及产品营销 国际扩张等[6]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收入保持增长:2022年14.02亿元 2023年16.14亿元 2024年17.62亿元[7] - 同期除税前利润呈下降趋势:2022年2.97亿元 2023年2.38亿元 2024年2.41亿元[8] - 2025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减少10.4%至8.06亿元 主要因奶粉换装导致出货量下降[9] - 生物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从2022年约420万元下降到2024年-6250万元[8] 产品结构与业务构成 - 婴幼儿配方羊奶粉为核心业务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7.72亿元 9.26亿元 10.33亿元 营收占比近六成[7] - 特医食品业务快速增长:2022年2376.2万元 2023年1.3亿元 2024年2.19亿元 营收占比从1.7%增至12.4%[7] - 婴幼儿配方牛奶粉营收占比从2022年15.4%降至2024年7.9%[7] - OEM及乳制品材料业务营收占比从2022年21.8%降至2024年14.1%[7] - 成人及儿童奶粉业务呈增长态势:2022年7321.4万元 2023年9699.3万元 2024年1.13亿元 2024年营收占比6.4%[15] 市场地位与竞争格局 - 以2024年零售额计 在中国羊奶粉市场份额14.0%排名第二[7] - 在中国婴幼儿配方羊奶粉市场份额17.6%排名第二[7] - 在中国婴儿特医食品市场份额4.5%排名内资品牌第二[7] - 相比同业规模较小:2024年贝因美营收27.73亿元 飞鹤207.49亿元 澳优74.02亿元(自有羊奶粉业务36.99亿元) 健合130.52亿元(婴幼儿配方奶粉33.32亿元)[8] 行业发展趋势 - 中国羊奶粉零售额从2020年208亿元增长至2024年250亿元 复合年增长率4.7%[13] - 零售量从2020年61千吨增至2024年70千吨 复合年增长率3.5%[13] - 预计2029年零售额达318亿元 零售量达84.5千吨[13] - 特医食品零售额从2020年100亿元上升至2024年230亿元[17] - 2024年婴幼儿特医食品零售额132亿元 占特医食品零售总额57.4%[17] 竞争环境分析 - 羊奶粉赛道竞争激烈:飞鹤 伊利 君乐宝 美赞臣 达能 雀巢等头部品牌均已入局[13] - 特医食品市场由外资主导:2024年雀巢市场份额44.2% 达能16.3% 雅培8.4%[18] - 婴幼儿特医食品市场雀巢份额53.0% 达能17.4% 圣桐特医9.8% 美赞臣6.1% 宜品集团4.5%[18] - 截至2025年4月30日我国共有258款特医食品获批注册 其中国产222款 进口36款[17] 技术研发与产品布局 - 截至2024年底持有13个系列婴幼儿配方奶粉产品注册资质[5] - 持有4项特殊医学用途食品产品注册资质[5] - 特医食品主打"高乳清 低致敏 易吸收"价值主张[18] - 截至2025年6月共有4款特医食品通过注册 覆盖婴幼儿乳糖不耐受 牛乳蛋白过敏 早产及成人特殊营养需求[18] 产能与产业链布局 - 国内拥有4家工厂和2座奶山羊场[5] - 海外拥有5家工厂[5] - 2016年在韩国成立首个海外生产基地[4] - 2019年起布局羊奶粉上游产业链 收购西班牙乳清生产设施[4] - 2021年收购青岛奥特种羊场扩展至奶山羊养殖领域[4]
蒙牛乳业:斥资1043.4万港元回购70万股
北京商报· 2025-09-03 13:38
公司股份回购 - 蒙牛乳业于9月3日在香港交易所回购70万股股份 [1] - 回购总金额为1043.4万港元 [1] - 每股回购价格区间为14.87至14.95港元 [1]
天润乳业:收到政府补助968万元
北京商报· 2025-09-03 13:34
公司财务事件 - 天润乳业全资子公司新疆天澳牧业有限公司收到政府补助968万元 [1] - 该补助为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1] - 补助金额占公司2024年度经审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22.17% [1]
第二增长曲线加速上扬 伊利扩大领先身位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3 11:38
核心业绩表现 - 上半年营业总收入619.33亿元 同比增长3.37% [1] - 扣非归母净利润70.16亿元 同比增长31.78% [1] - 稳居全球乳业五强 连续12年蝉联亚洲乳业第一 [1] 业务板块表现 - 液体乳收入361.3亿元 稳居行业第一 [2][7] - 奶粉及奶制品收入165.78亿元 同比增长14.3% [2] - 冷饮收入82.3亿元 同比增长12.4% [2][8] - 奶粉业务占比从2019年11%提升至27% [7] 细分产品突破 - 婴幼儿奶粉市场份额达18.1% 跃居全国第一 [2] - 羊奶粉市场份额34.4% 增速超30% [6] - 安慕希稳居常温酸奶第一品牌 [7] - 金典鲜牛奶带动低温白奶增长超20% [7] - 畅轻品牌实现双位数增长 [7] - 成人奶粉稳居行业第一 中高端业务增长超20% [6] 战略布局优势 - 形成液体乳/奶粉/冷饮三大梯队业务矩阵 [2] - 实施"牛羊并举"战略 [6][9] - 健康水饮业务双位数增长 [9] - 布局牛肉/宠物食品/餐饮烘焙等高潜力领域 [10] 全球化进展 - 产品销往60多个国家和地区 [12] - 全球15个研发中心 81个生产基地 [12] - 东南亚市场冷饮份额稳步提升 [11] - 沙特市场销售点突破3000家 月销50万支 [11] - 美国市场上市多品类产品 [11] - 欧洲建立创新矩阵覆盖瓦赫宁根/剑桥大学 [11] 政策环境利好 - 国家育儿补贴制度每年发放3600元直至3周岁 [15] - 免费学前教育政策减少家庭支出200亿元/学期 [16] - 公司推出16亿元生育补贴计划 [17] - 人均奶类消费量仍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17] 股东回报政策 - 过去三年累计分红220亿元 [17] - 分红比例持续保持在70%以上 [17] - 承诺继续执行不低于70%净利润的分红政策 [17]
乳业大转向:常温奶失宠,乳企“卷”鲜奶、拼奶粉
36氪· 2025-09-03 11:29
行业整体格局 - 中国乳制品市场处于复苏进程中 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的竞争格局 [1][2] - 行业前五名企业总市值分别为伊利股份1791亿元 蒙牛乳业585亿元 中国飞鹤401亿元 新乳业159亿元 光明乳业120亿元 [1] - 营收超百亿的四家企业中 伊利股份613亿元居首 蒙牛乳业416亿元次之 光明乳业125亿元和中国飞鹤91亿元紧随其后 [2] 财务表现 - 多数企业营收同比下滑 中国飞鹤下降9.98% 蒙牛乳业下降7.20% 光明乳业下降1.90% [3] - 净利润普遍承压 伊利股份72亿元下降4.39% 蒙牛乳业20.46亿元下降16.37% 光明乳业2.17亿元下降22.53% 中国飞鹤10亿元下降46.66% [3] - 新乳业表现亮眼 净利润3.97亿元实现33.76%的正增长 [4] 市场压力与挑战 - 面临原奶阶段性供给过剩与需求恢复不及预期的双重压力 [4] - 国内奶牛存栏量自2024年起持续下降 2025年始终处于同比负增长状态 [4] - 价格战不可避免 区域乳企通过价格竞争抢占市场份额 [8] 产品结构变化 - 液态奶收入占比呈现分化 伊利58.33%下降3.24% 蒙牛77.4%下降3.77% 光明53%下降4.15% 新乳业91.7%上升1.39% [14] - 低温鲜奶业务快速增长 蒙牛低温鲜奶业务同比增长超20% 伊利低温白奶品类营收增长逾20% [20] - 高端产品线表现突出 新乳业高端鲜奶实现双位数增长 "活润"系列增长超40% [11] 奶粉市场竞争 - 婴幼儿配方奶粉行业受益于育儿扶持政策 中央与地方层面提供生育补贴 [4][27] - 伊利婴幼儿奶粉全渠道零售额市场份额达18.1%提升1.3个百分点 飞鹤声称全渠道市场份额和销量第一 [23] - 奶粉业务收入分化明显 伊利165.78亿元增长14.26% 蒙牛16.76亿元略有提升 新乳业4601.41万元增长32.29% [26] 高端化趋势 - 超高端及超高端+产品合计占比超过64% 高端市场占24.2% [30] - 企业聚焦产品功能升级 伊利强调母乳成分 飞鹤主打OPO和乳铁蛋白 蒙牛聚焦有机+A2蛋白 [28] B端市场拓展 - 乳企积极布局B端赛道 餐饮 烘焙及奶茶行业带动奶油 原料奶粉 乳清粉进口量快速增加 [31] - 蒙牛推出餐饮纯牛奶 稀奶油和厚乳奶基底三款核心产品 [32] - 伊利专门打造"伊利索非蜜斯"B端品牌并升级应用创新中心 [34] - 新乳业成为盒马 山姆等零售渠道的OEM供应商 [34] 合作与创新模式 - 与会员店共创新品 伊利与山姆合作推出"生牛乳绿豆雪糕" 与永辉推出950ml鲜牛奶 [35] - 蒙牛与山姆推出"冠益乳早8吨吨桶" 联合沃尔玛 华润推出特仑苏小包装新品 月销售突破1亿元 [36] - 与茶饮咖啡品牌战略合作 蒙牛与星巴克 霸王茶姬合作 新乳业与喜茶 Manner等品牌建立合作 [37] 市场机遇 - 咖啡赛道预计为乳业带来265亿元市场扩容 新茶饮对厚乳 奶基底需求年增速超20% [37] - 妙可蓝多B端奶酪销量占比达22.9% [38] - 国产乳企凭借供应链优势加快替代国际品牌 反倾销政策提供有利环境 [40]
伊利半年总营收 619 亿领跑行业,多维创新破局周期
经济观察网· 2025-09-03 11:04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619.33亿元 同比增长3.37% [2] - 扣非归母净利润70.16亿元 同比增长31.78% [2] 业务板块表现 - 液体乳业务收入361.26亿元 全品类稳居行业第一 [2] - 常温酸奶/乳饮料/高端白奶市场份额全面增长 [2] - 奶粉及奶制品收入165.78亿元 [4] - 婴幼儿奶粉零售额市场份额达18.1% 跃居全国第一 [4] - 冷饮业务营收同比增长14.4% [13] - 婴幼儿羊奶粉业务营收增长65.7% [13] 产品创新与市场拓展 - 金典4.0鲜牛奶带动低温白奶品类营收增长超20% [4] - 畅轻品牌营收实现双位数增长 [4] - 优酸乳营收实现双位数增长 [4] - 水饮业务实现双位数高速增长 [7] - 药食同源产品在电商渠道销售增长超70% [9] - 舒化无乳糖猴头菇牛奶上市第3个月增长近300% [9] 渠道与战略布局 - 分销网点下沉 液态奶冷柜投放持续增加 [4] - 探索"医疗+营养"新模式 延伸至社区/药店新场景 [11] - 与同仁堂达成全面战略合作 首创药食同源养生乳品新赛道 [9] - 金领冠全面登陆香港市场 [11] - Cremo登陆沙特 销售点突破3000家 月销量近50万支 [11] 全球化发展 - 整合全球优质原料资源 [13] - 通过深度本地化运营提升海外市场渗透力 [13] - 培养本地人才/融入当地乳业生态/共建供应链 [14] - 借助公益与可持续发展举措建立长期信任 [14] 行业影响与战略方向 - 推动行业从规模竞争向价值竞争转型 [2] - 大健康战略围绕牛肉/宠物食品/餐饮烘焙等高潜力领域布局 [9] - 构建全生命周期/全场景的商业模式 [11] - 从卖产品向提供健康生活解决方案转型 [11]
伊利半年总收入达619亿元,领先优势进一步巩固
经济观察报· 2025-09-03 10:38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619.33亿元 同比增长3.37% [1] - 扣非归母净利润70.16亿元 同比增长31.78% [1] 液体乳业务 - 液体乳业务收入361.26亿元 全品类居行业第一 [2] - 常温酸奶/乳饮料/高端白奶市场份额全面增长 [2] - 低温白奶品类营收增长超20% [2] - 畅轻品牌营收双位数增长 嚼柠檬驱动优酸乳双位数增长 [2] 奶粉及奶制品业务 - 奶粉及奶制品收入165.78亿元 [3] - 婴幼儿奶粉零售额市场份额达18.1% 跃居全国第一 [3] - 成人奶粉和婴幼儿奶粉实现"大满贯" [3] 非乳业务与大健康布局 - 水饮业务实现双位数高速增长 [5] - 围绕牛肉/宠物食品/餐饮烘焙等高潜力领域多元布局 [5] - 冷饮业务营收同比增长14.4% [7] 产品创新与战略合作 - 与同仁堂合作推出药食同源养生乳品新赛道 [6] - 5款功能性药食同源产品电商渠道销售增长超70% [6] - 舒化无乳糖猴头菇牛奶上市第3个月增长近300% [6] 国际化发展 - 婴幼儿羊奶粉业务营收增长65.7% [7] - Cremo登陆沙特 销售点突破3000家 月销量近50万支 [7] - 金领冠登陆香港市场 Cremo亮相FIBA亚洲杯赛事 [7] 渠道与服务创新 - 探索"医疗+营养"新模式 延伸至社区/药店新场景 [7] - 从卖产品转向提供健康生活解决方案 [7] - 分销网点下沉 液态奶冷柜投放增加 [2] 行业影响与发展战略 - 推动行业从规模竞争向价值竞争转型 [1] - 通过全球共建提升海外市场品牌韧性 [8] - 构建牛羊并举、全生命周期覆盖的立体化矩阵 [5]
伊利半年总收入达619亿元,领先优势进一步巩固
经济观察报· 2025-09-03 10:00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619.33亿元 同比增长3.37% [1][2] - 扣非归母净利润70.16亿元 同比增长31.78% [1][2] - 在地缘政治和消费复苏缓慢背景下实现持续增长 [2] 液体乳业务 - 收入361.26亿元 全品类稳居行业第一 [4] - 常温酸奶、常温乳饮料、高端白奶市场份额全面增长 [4] - 安慕希零售额连续多年稳居常温酸奶首位 [4] - 金典4.0鲜牛奶带动低温白奶品类营收增长超20% [4] - 畅轻品牌营收双位数增长 嚼柠檬驱动优酸乳营收双位数增长 [4] 奶粉及奶制品业务 - 收入165.78亿元 [6] - 婴幼儿奶粉零售额市场份额达18.1% 跃居全国第一 [6] - 成功实现成人奶粉和婴幼儿奶粉"大满贯" [7] - 通过收购澳优构建"牛羊并举、全生命周期覆盖"矩阵 [9] 创新业务布局 - 水饮业务实现双位数高速增长 [9] - 推出抹春绿茶、清香乌龙及婴幼儿专用低钠淡矿水 [9] - 大健康战略覆盖牛肉、宠物食品、餐饮烘焙等高潜力领域 [11] - 冷饮业务营收同比增长14.4% [19] - 婴幼儿羊奶粉业务营收增长65.7% [19] 战略合作与创新 - 与同仁堂合作开创药食同源养生乳品新赛道 [15] - 5款功能性药食同源产品电商渠道销售增长超70% [15] - 舒化无乳糖猴头菇牛奶上市第3个月增长近300% [15] - 探索"医疗+营养"新模式 延伸健康服务至社区药店新场景 [17] 全球化进展 - 金领冠全面登陆香港市场 [17] - Cremo登陆沙特 销售点突破3000家 月销量近50万支 [17] - 通过体育赛事扩大中东市场影响力 [17] - 全球化布局涵盖资源整合、创新研发和本地化运营 [20] - 国际化从"卖产品"转向"全球共建" 培养本地人才并融入当地生态 [20] 行业引领作用 - 为乳制品行业提供"抗周期、谋增长"实践范本 [2][22] - 推动行业从"规模竞争"向"价值竞争"转型 [2] - 中国乳业从"参与者"向"领跑者"跃迁的缩影 [22] - 通过全球竞合推动从"规模第一"向"价值第一"跨越 [23]
蒙牛乳业9月3日斥资1043.39万港元回购70万股
智通财经· 2025-09-03 09:32
公司股份回购 - 蒙牛乳业于2025年9月3日斥资1043.39万港元回购70万股股份 [1] - 每股回购价格区间为14.87至14.95港元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