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物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赛诺菲斥资16亿美元收购生物技术公司Vicebio
快讯· 2025-07-22 11:35
赛诺菲公司同意以高达16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英国生物技术公司Vicebio Ltd.,从而获得了实验性疫苗以及 一种能加快疫苗研发进程的技术。赛诺菲首席执行官Paul Hudson正在寻找与赛诺菲现有产品相契合的 创新方案,而Vicebio的实验性疫苗旨在预防多种呼吸系统疾病,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这也是赛 诺菲新疗法Beyfortus所针对的疾病。 ...
赛诺菲将以11.5亿美元的总预付款收购生物技术公司Vicebio。
快讯· 2025-07-22 05:38
收购交易 - 赛诺菲将以11.5亿美元的总预付款收购生物技术公司Vicebio [1]
三家外卖平台被约谈,利空出尽?美团涨超4%,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涨超1%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1 02:40
港股市场表现 - 7月21日早盘港股三大指数集体高开 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涨超1% [1] - 科网股涨跌不一 电力设备股大涨 证券及经纪板块延续涨势 稳定币概念股部分上涨 生物技术板块活跃 [1] - 美团涨超4% 京东集团 阿里巴巴 蔚来等涨幅居前 [1] 平台监管动态 - 市场监管总局于7月18日约谈饿了么 美团 京东三家平台企业 [1] - 要求平台严格遵守电子商务法 反不正当竞争法 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 [1] - 强调落实主体责任 规范促销行为 理性参与竞争 构建多方共赢生态 [1] 行业竞争分析 - 外卖价格补贴大战与"反内卷"政策诉求不兼容 [2] - 电商平台是"反内卷"重点聚焦领域 遵义餐饮商会与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联合抵制内卷式补贴 [2] - 补贴大战可能提升决策层对反内卷议题的重视程度 [2] 指数估值水平 - 恒生科技指数截至7月18日PETTM为20.84倍 [2] - 估值处于指数发布以来14.8%分位点 即低于历史85%以上时间 [2] - 指数处于历史相对低估区间 具备高弹性与高成长特性 [2]
中国市场,为何让黄仁勋惊叹?
搜狐财经· 2025-07-18 12:47
中国市场吸引力 - 英伟达CEO黄仁勋高度评价中国市场,称其"非常神奇且有活力",并首次在链博会开幕式上用中文演讲彰显重视[1][3] -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拥有最大规模中等收入群体,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20年39.1万亿元增至2024年48.3万亿元,年均增长5.5%,2025年有望突破50万亿元[3] - 按实际购买力计算,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已达美国的1.6倍[4] 外资投资表现 - "十四五"期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累计达7087.3亿美元,提前6个月完成7000亿美元引资目标,累计新设外资企业22.9万家,比"十三五"增加2.5万家[4] - 中国持续优化外资环境,制造业领域准入限制已全部"清零",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条目持续缩减[12] - 22个自贸试验区开展先行先试,给予最不发达国家和非洲建交国家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13] 中国市场优势 - 中国拥有全球最齐全的产业体系、稳固的供应链产业链和持续释放的人才红利,被黄仁勋称为"供应链奇迹"[7][8] - 创新动能爆发式增长,形成"研发在中国、应用在中国、迭代在中国"的独特模式[8] - 长期稳定的政局与社会环境使中国成为世界最安全国家之一[9] 开放政策 - 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推进,增值电信、生物技术等服务业领域开放试点有序开展[13] - 在单边主义抬头背景下,中国市场的开放与活力成为全球经济稳定器[14] - 中国明确表示开放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17]
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出口份额稳超14%……商务高质量发展这五年怎么看?
证券时报· 2025-07-18 11:33
消费引擎作用 -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达到60%左右,主引擎作用持续凸显 [1][3] - 过去4年社零年均增速5.5%,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地位巩固,按购买力计算社零规模为美国的1.6倍 [3] - 2024年社零总额预计突破50万亿元,服务消费支出年均增速达9.6%,智能化和绿色化商品消费占比提升 [3][4] 贸易强国建设 - 货物贸易规模全球第一,出口、进口国际市场份额稳定在14%和10%以上,服务贸易规模全球第二且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 [1][6] - 高技术产品出口占比达18.2%,跨境电商进出口2.7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67%),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增长38% [6] - 东盟连续5年成为第一大贸易伙伴,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贸易比重超50%,对美出口占比从17.4%降至14.7% [7] 外资与开放政策 - 实际使用外资累计达7087.3亿美元,提前6个月完成7000亿美元引资目标,制造业准入限制全部"清零" [1][9] - 设立43个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对相关国家实施零关税,外资专班机制常态化运作 [9] - "外资24条"59项举措中42项已落实,增值电信、生物技术等服务领域开放试点推进 [9] 中美经贸关系 - 2024年中美货物贸易额6883亿美元(较2017年增18%),服务贸易额1558亿美元(增34.7%),互为重要投资伙伴 [11] - 中方主张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强调合作是唯一正确道路,反对单边关税和"脱钩断链" [11][12] - 两国需为全球经济注入稳定性,中方愿落实元首共识及日内瓦、伦敦框架下的磋商机制 [12]
商务部:“十四五”期间吸引外资预期目标顺利完成,外资企业创造超过3000万个就业岗位
华夏时报· 2025-07-18 07:45
外资利用情况 - "十四五"期间实际使用外资累计达7087 3亿美元 提前6个月完成7000亿美元引资目标 [1] - 累计新设外资企业22 9万家 较"十三五"期间增加2 5万家 [1] - 外资企业贡献全国1/3进出口 1/4工业增加值 1/7税收 创造超3000万就业岗位 [1] 外资营商环境优化 - 全国取消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 部分地区开展云计算 生物技术 独资医院开放试点 [2] - 20个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省市完成1100余项试点任务 [2] - "外资24条"59项举措中42条已全部落实 [2] - 累计制定 修订 废止法规文件500多部 [2] 外资服务保障机制 - 各地建立外资专班 深化与外资企业及商协会常态化沟通 [2] - 商务部2023年以来召开30多次外资企业圆桌会议 解决1500余件企业诉求 [2]
VERAXA Biotech and Voyager Acquisition Corp. Announce Filing of Form F-4 Registration Statement with the SEC
GlobeNewswire News Room· 2025-07-17 05:00
交易概述 - VERAXA Biotech AG与Voyager Acquisition Corp达成业务合并协议,VERAXA的股权价值贡献约为13亿美元,现有股东将获得合并后公司约1.3亿股普通股 [3] - 假设每股价格为10美元且无股东赎回,合并后公司的隐含股权价值约为16.4亿美元,VERAXA预计可获得Voyager信托账户中约2.53亿美元的现金 [4] - 交易预计于2025年第四季度完成,需获得双方股东批准并满足其他常规交割条件 [5] 公司背景 - VERAXA专注于下一代抗体疗法研发,包括双特异性ADC和T细胞衔接器,技术平台基于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科学突破 [8] - Voyager Acquisition Corp是一家专注于医疗健康领域的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旨在通过并购推动行业创新 [10] 交易细节 - 合并后VERAXA将成为纳斯达克上市公司,董事会已一致批准该交易 [5][9] - VERAXA股东和管理层将100%股权转入新公司,不涉及现金对价 [3] - 法律顾问包括Duane Morris LLP(VERAXA方)和Winston & Strawn LLP(Voyager方),财务顾问为Anne Martina Group和Cantor Fitzgerald [7] 技术平台与管线 - VERAXA拥有变革性技术平台,正在快速推进ADC和专有BiTAC格式药物的临床开发 [8] - 公司采用质量源于设计(QbD)原则,研发管线涵盖双特异性抗体药物偶联物等创新形式 [8] 文件与信息披露 - 已向SEC提交F-4表格注册声明,包含初步代理声明和业务合并协议细节 [1][2] - 投资者可通过SEC网站获取完整代理声明/招股说明书等文件 [6][17][18]
和元生物: 关于公司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内幕信息知情人及激励对象买卖公司股票情况的自查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7-16 11:16
和元生物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自查报告 核查范围和程序 - 核查对象包括内幕信息知情人及激励对象[2] - 自查期间为2024年12月28日至2025年6月28日[2] - 通过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分公司查询交易记录[2] 股票交易情况 - 自查期间所有核查对象均未买卖公司股票[2] - 交易记录由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分公司出具书面证明[2] 内幕信息保密措施 - 公司严格限定参与策划讨论的人员范围[2] - 对接触内幕信息的人员及中介机构进行登记[2] - 自查期间未发现信息泄露情形[2] 结论意见 - 未发现内幕信息知情人及激励对象利用内幕信息交易[3] - 所有核查对象行为符合《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规定[3]
百济神州上涨6.29%,报268.0美元/股,总市值317.45亿美元
金融界· 2025-07-15 13:53
股价表现 - 7月15日开盘上涨6.29%,报268.0美元/股 [1] - 当日成交额768.04万美元,总市值317.45亿美元 [1] 财务数据 - 截至2025年03月31日,收入总额11.17亿美元,同比增长48.64% [1] - 归母净利润127.0万美元,同比增长100.51% [1] 公司背景 - 商业化阶段的生物技术公司,专注于癌症治疗药物开发 [2] - 产品组合包括六种内部开发临床阶段候选药物,其中三种为后期临床候选药物 [2] - 已获得五种药物及在研药物的授权许可,包括三种在中国销售的新基授权药物 [2] - 2010年成立,2016年2月在纳斯达克全球精选市场上市 [2] - 截至2018年7月拥有超过1300名员工的全球团队 [2] 产品管线 - 主要候选药物包括zanubrutinib(BTK抑制剂)、tislelizumab(PD-1抗体)与pamiparib(PARP抑制剂) [2] - 授权药物包括ABRAXANE、REVLIMID及VIDAZA [2] 未来事件 - 8月6日将披露2025财年中报 [2]
中国空间站将首次利用脑类器官芯片开展生命科学研究
环球网资讯· 2025-07-14 23:02
空间站科学实验 - 天舟九号货运飞船成功发射 搭载7765千克科学实验物资 [1] - 空间应用系统包含23项科学实验 涵盖空间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 空间材料科学 微重力流体物理与燃烧科学等领域 [1] - 研究单位包括10个研究所和11所大学 [1] 脑类器官芯片研究 - 首次在空间站利用脑类器官芯片研究空间微重力环境对人脑功能的影响 [1] - 芯片以人多能干细胞为来源 在信用卡大小的芯片上构建高仿真微型脑模型 [1] - 模型具有脑微血管网络 神经细胞 免疫细胞及血脑屏障样结构与功能特征 [1] - 可模拟人脑复杂微环境和对外界刺激的响应 [1] 脑类器官芯片技术特点 - 整合多种先进生物技术 区别于传统硅基芯片 [1] - 提供三维 动态和可视化特点 更接近人体生理微环境 [2] - 用于探究空间环境对人血脑屏障及脑功能的影响机理 [2] - 为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提供健康风险预测与干预手段 [2] 脑类器官芯片应用领域 - 主要用于疾病建模 机理研究和药物研发 [2] - 为生命科学 疾病研究和药物研发提供崭新技术手段和研究范式 [2] - 区别于脑机接口技术 后者侧重人脑神经信号与外部设备的信息交互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