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工业

搜索文档
十部门发布实施方案 拓展农产品消费新空间
人民日报· 2025-07-31 23:23
农产品消费升级趋势 - 消费者更加注重农产品品质化、个性化、功能化 新消费场景不断涌现 [1] - 新式茶饮、低脂奶酪、谷物能量棒等新型农产品需求增长 [1] 供给侧优化措施 - 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保持在97.9%较高水平 [2] - "十四五"期间新认证绿色有机等农产品3.6万个 较"十三五"末增加70% [2] - 每年提供绿色优质农产品实物总量超过2亿吨 2024年绿色食品销售额达6097.8亿元 [2] - 工信部遴选39个重点培育地方特色食品产业 加大精深加工转化力度 [2] 流通体系现代化建设 - 2024年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15.8% [3] - 生鲜农产品年消费规模达10亿吨 冷链物流成为关键支撑 [3] - "十四五"时期产地冷藏保鲜设施新增库容超9800万立方米 较"十三五"末翻番 [3] - 正在制定"十五五"产地市场体系发展规划 优化冷链物流网络 [4] 消费场景创新拓展 - 休闲农业2024年营业收入近9000亿元 成为旅游业创新最活跃领域 [5] - 2024年各地组织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3000多场次 带动消费300多亿元 [6] - 发展乡村休闲旅游 构建"点线面"结合发展格局 培育消费新增长点 [5] - 开展"百名主播+千个乡村+万种产品"公益助农活动 打造多元消费场景 [6]
国内年人均奶类消费量40.5公斤 还不到膳食推荐量的一半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9 13:21
农产品消费促进政策 - 农业农村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提出9方面23项举措,聚焦优化供给端、创新流通端、激活市场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 [1] - 政策顺应城乡居民消费升级趋势,从"吃得饱"转向"吃得营养健康",重点引导大豆、牛奶等优质蛋白消费 [1][2] 营养健康消费现状与目标 - 国内居民营养不均衡问题突出:人均奶类消费量40.5公斤/年,低于膳食推荐量110-183公斤及亚洲国家80-90公斤水平 [2] - 大豆及豆制品摄入量低于推荐标准59%,存在显著增长空间 [2] - 农业农村部联合多部门发布《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开展"奶豆添营养"主题活动,推动膳食结构调整 [2] 营养健康消费实施路径 - 研发推广营养健康食谱,重点增加优质蛋白和膳食纤维摄入,针对学生群体优化营养配餐,推动豆制品、豆奶进校园 [3] - 加强"减油增豆加奶"科普宣传,推出奶类牛肉美食地图,促进农产品与文旅消费融合 [3] 食品工业升级措施 - 工信部推动生物技术应用,优化传统发酵工艺,加速人工淀粉、细胞培养肉等未来食品产业化 [5][6] - 2023年遴选39个地方特色食品产业集群(如哈尔滨红肠、郫县豆瓣),深化农产品精深加工 [6] - 通过"中国消费名品大会"等活动搭建产需对接平台,挖掘食品消费新场景 [6] 未来工作重点 - 农业农村部将联合多部门开展专题科普,强化公共服务和健康消费引导 [3] - 工信部持续发力生物技术应用、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和食品消费扩容,提升供需适配性 [6]
挖掘“快乐经济”新潜能
新华日报· 2025-07-27 21:55
新型消费浪潮 - 以"情绪价值"为核心的新型消费浪潮正在兴起,年轻人更重视"情价比"而非单纯"性价比",愿意为抚慰心灵、释放压力或创造独特体验的消费买单 [1] - "情价比"消费反映马斯洛需求层次顶端的诉求,体现物质丰盈后对情感归属、尊重与自我实现的需求 [1] - 情绪消费的本质是通过商品实现自我表达、情感联结与精神成长,符合凯恩斯"动物理论"和托夫勒"体验经济"的预测 [1] 情绪消费驱动因素 - 2025年一季度调查显示,"心情好"成为消费者增加支出的重要因素,年轻一代因社会压力大、孤独感强而寻求情绪释放 [2] - "宅"文化流行加剧线下社交弱化,情绪消费成为年轻人自我表达的出口,如购买玩具、拆盲盒、观看脱口秀等小额即时快乐消费 [2] - 情绪消费具有"乘数效应",带动传统产业升级,例如创意糕点推动食品工业向文化创意产业跃迁,宠物经济衍生完整产业链 [2] 行业发展挑战与建议 - 部分产品存在价格虚高、"情感溢价"过度问题,小众新兴品类质量监管存在盲区,消费者维权成本高 [3] - 需优化政策环境,打击虚假宣传和价格欺诈,引导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3] - 应鼓励企业深挖文化内涵,提升创意设计水平,避免情绪价值空心化与同质化,挖掘个性化消费潜力 [3]
国家统计局:6月份采掘工业价格同比下降13.2%
快讯· 2025-07-09 01:38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变动情况 - 6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中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下降4.4%,影响总水平下降约3.26个百分点 [1] - 生活资料价格同比下降1.4%,影响总水平下降约0.35个百分点 [1] 生产资料价格细分领域 - 采掘工业价格同比降幅最大达13.2% [1] - 原材料工业价格同比下降5.5% [1] - 加工工业价格同比下降3.2% [1] 生活资料价格分类表现 - 食品价格同比下降2.0% [1] - 衣着价格同比微涨0.1% [1] - 一般日用品价格同比上涨0.8% [1] - 耐用消费品价格同比下降2.7% [1]
潍坊规上工业产值营收双超万亿,百余种主导产品市占率居全球前列
齐鲁晚报网· 2025-07-04 11:53
潍坊市工业经济发展成果 产业规模与结构 - 潍坊市规上工业产值和营收均超过1.2万亿元 [1] - 制造业总量约占山东省1/10、全国1/100 [3] - 形成动力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食品工业、高端化工4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3] 产业链与集群发展 - 拥有10余条重点产业链,"9+3+N"产业链集聚成势 [1] - 动力装备和智能农机装备跻身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3] - 元宇宙入选全省先进制造业集群和未来产业集群 [3] - 工业母机成为全省"三核之一" [3] - 新增省级"雁阵形"产业集群9个,总数达17个,全省第2 [3] 企业实力与创新 - 规上工业企业达4730家,其中226家实现产值倍增,17家营收过百亿元 [4] - 6家企业入围中国企业500强,11家入选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 [4] - 国家级单项冠军达25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8家,均居全省前3 [4] - 潍柴集团建成全国唯一的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5年4次刷新柴油机热效率世界纪录 [5] - 歌尔集团位居全国VR50强榜首,高端产品占全球85% [4] 科技创新与数字化转型 - 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达952家,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2.2倍 [5] -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61.07%,提高8.77个百分点 [5] - 建成全球"灯塔工厂"1家,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3家 [5] - 打造国家级5G工厂14家,省级数字经济园区15个,均居全省首位 [5] - 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达93%,全省第3 [5] 未来发展规划 - 锚定"走在前、挑大梁",推进工业经济头号工程 [6] - 坚持传统新兴双轮驱动,数字实体双向赋能 [6] - 推动重点产业融合、集群、生态化发展 [6]
《中国食品工业》杂志与新丞华国际会展(山东)集团有限公司 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北京举行
搜狐财经· 2025-06-30 10:40
战略合作签约 - 《中国食品工业》杂志与新丞华国际会展(山东)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市中食创新中心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双方高层管理人员出席 [1] - 合作基于平等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旨在通过资源整合与业务创新为中国食品领域企业提供更优质服务 [1] - 双方将在联合主办行业会议、打造区域特色品牌、宣传联动、提供会展数字化服务、策划企业定制对接会及数据共享等多个领域展开深度合作 [4] 合作方背景 - 《中国食品工业》杂志作为政府和食品工业企业之间的沟通桥梁,协助政府在食品工业领域开展统筹、规划、协调工作,推动行业标准化和科技发展与应用 [3] - 新丞华国际会展(山东)集团有限公司是专业会展服务企业,全球展览业协会(UFI)会员,旗下"丞华展览"和"丞华会议"为国内会展业知名品牌 [3] - 新丞华会展每年举办30多场大型博览会、240多场论坛,服务于医疗、机械、农业等10余大领域,现有合作企事业单位300余万家 [3] 合作意义 - 此次战略合作是食品行业与会展行业的深度融合,将为食品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6] - 合作将推动我国食品行业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6]
2025年福建漳州市新质生产力发展研判:聚焦“9+5”产业集群,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6-30 01:22
漳州市宏观经济 - 2024年漳州市生产总值达6063.71亿元,同比增长6.1%,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2728.20亿元(增长7.2%)占比最高(45.0%)[3] - 2024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19612元,增长6.0%,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0.1:45.0:44.9[3] - 2024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5%,其中工业投资增长21.8%,新增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987个(总投资2245.4亿元)[7] - 2024年进出口总额1276.8亿元(增长4.9%),实际使用外资同比激增100.4%[9] "9+5"产业集群发展 - 核心战略为打造9个千亿级产业集群(食品加工/石油化工/海洋经济等)和5个超五百亿集群(电子信息/绿色纸业等),目标2025年规模工业产值破万亿[11][13] - 2024年工业九大产业合计增加值增长7.5%,2025年1-3月增速提升至8.8%[1][15] - 细分产业表现分化:绿色纸业(+19.9%)、冶金新材料(+15.2%)、石油化工(+14.2%)增速领先,医药健康/新能源/电子信息负增长[17] - 政策支持包括《千百亿产业培育行动计划》《工业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等,提供高技术企业最高50万元补助[15] 产业空间布局 - 构建"一核一廊两带四极多点"格局,古雷开发区/台商投资区等四大极核带动区域协同[21] - 县域特色产业鲜明:华安县聚焦装备制造/智能家居,南靖县发展电子信息/新能源,长泰推行产业链长制[19] - 食品工业为第一大产业,规模以上企业729家(产值1330亿元),石化化工规上企业264家[25] 重点企业生态 - 拥有6家A股上市公司:片仔癀(600436)、龙溪股份(600592)等,芗城区集聚3家[23] - 产值亿元以上企业949家(增加值+12.9%),其中64家超10亿元企业增速达15.7%[25] - 龙头企业包括福建福化古雷石化(石油化工)、三宝集团(冶金新材料)、万辰生物(食品工业)等[27] 新质生产力培育 - 通过"链长制"招商强化"油头化尾""粮头食链"等全链条布局,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和产业社区[28] - 实施"千名干部挂千企"帮扶,优化用地/用海/资金等要素保障,推动357家新企业入规[28] - 深化厦漳泉科技创新走廊建设,促进电子信息/数字服务等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21][28]
把更多农产品变成工业品
经济日报· 2025-06-23 22:03
农产品加工业的战略意义 - 农产品加工业是连接农业和工业的关键纽带 能实现错峰销售 均衡上市 促进减损增收 提质增效 释放农业内部潜力 [1] - 该行业带动资本回乡 人才返乡 科技下乡 激发农村外部活力 形成乡村产业最大体量 [1][3] - 中央政策强调将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 需从初级农产品向加工农产品升级 产后加工成为农业主责主业 [1] 行业典型案例与发展模式 - 贵州刺梨 山东金乡大蒜 四川眉山泡菜等典型案例显示 土特产已延伸至加工环节 形成种植-加工-商品交易中心-科研服务的全产业链 [2] - 玉米加工价值链显著:初加工得玉米淀粉/蛋白粉 深加工制胚芽油/果糖 精加工产维生素B12 鲜食玉米需求增长依赖科研攻关 [3] -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首批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名单 涵盖乳制品 饮料 酿酒 精制茶等主要门类 [1] 市场机遇与产业升级路径 - 农业规模化经营 消费多元需求 工业技术渗透共同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吸引资本下乡 [3] - 加工深度决定产品附加值:茶叶通过不同加工工艺形成绿茶/红茶/黑茶等品类 传统技艺与现代拼配方式并存 [4] - 产业需差异化发展以避免同质化竞争 初加工适合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 精深加工适合大中型企业 [4] 政策导向与未来重点 - 培育名单推动从田间到车间的转型 重点提升产品质量 优化口感风味 实现循环利用与高值开发 [4] - 产业链需延伸至"农头工尾""粮头食尾""畜头肉尾" 加工产能向产地集中 与销区对接 [4]
南财数据周报(53期):国家方案促两产业数字化提速,央行将设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0 11:42
数据赋能食品工业数字化转型 - 国家数据局发布《食品工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提出支持龙头企业整合信息流、信用流、资金流等数据资源开发新业务 [1] - 部署18项具体措施加强分类指导推动食品工业数字化转型 [3] - 食品行业重点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63.3% 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72.8% [3] 数据赋能纺织工业数字化转型 - 《纺织工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要求深化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 构建行业数据管理体系 [2] - 纺织行业重点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63.7% 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82.3% [2] - 化纤、棉纺领域龙头企业智能工厂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2] 数字人民币国际化进展 - 央行将在上海设立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推进国际化运营与金融市场业务发展 [3] - 区块链信用证再融资与数字人民币结合可实现跨境支付实时清算 [3] 地方数据要素市场建设 - 辽宁出台全国首个《建设和运营数据基础设施三年行动计划》首创"数据链+产业链"双链驱动模式 [3][4] - 山西发布《公共数据资源登记管理细则》征求意见稿促进公共数据资源合规高效开发利用 [5] - 安徽数据要素创新实验室揭牌提供数据验真、价值探查等服务实现数据要素价值深度挖掘 [6] 行业数字化转型基础数据 - 两份方案均提出要形成数据要素清单整合产业链数据资源建立行业数据管理体系 [1] - 纺织工业面临全球产业链重构、绿色低碳竞争加剧等挑战亟需数字化转型升级 [2] - 食品工业存在算力成本高企、数据壁垒深厚、应用场景碎片化等挑战 [3]
宏观周报:中美就落实日内瓦会谈共识达成框架-20250615
开源证券· 2025-06-15 13:43
国内宏观政策 - 经济增长方面,中办、国办印发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意见,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自贸区试点推广,听取房地产新模式和好房子建设汇报[11][12] - 基建与产业方面,聚焦多领域改革,国资委建立三级规划体系推动国有资本集中[13][15] - 货币方面,必要时或降准释放流动性,6月6日央行开展1万亿买断式逆回购,6月同业存单到期规模4.2万亿元[16][17] - 消费方面,多地加强以旧换新活动监管,湖北国补活动持续到2025年12月31日[17][18] - 金融监管方面,加大对科技创新金融支持,细化新保险合同准则,期货交易所重点管理高频交易[19][21] - 贸易方面,中美经贸磋商机制首次会议达成框架,央行、外汇局支持福建两岸金融市场建设[22][26] 海外宏观政策 - 伊以冲突升级,6月13日以色列空袭伊朗,伊朗反击,伊朗退出与美国核谈判[27][28] - 特朗普贸易政策,将钢铝及其衍生制品关税从25%提至50%,6月23日起对钢制家电加征关税,准备签署美英贸易协议关键部分[27][28] - 欧央行降息,6月5日欧元区三大关键利率下调25个基点,欧央行接近降息周期尾声[28] 风险提示 - 国内外货币政策持续分化,国内政策执行力度不及预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