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子电器
icon
搜索文档
瞭望 |德国海外综合服务体系构建
搜狐财经· 2025-07-14 09:13
德国对外投资服务体系 - 德国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海外投资服务体系 包括政策支持 服务机构 风险管理和合规运营等关键组成部分 [1] - 德国政府通过多元化政策工具提供资金 税收和保险支持 德国复兴信贷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超低利率贷款和融资担保 政府提供覆盖期限达15至20年的投资担保 [6] - 德国建立了以联邦外贸与投资署为核心的投资促进机构网络 整合德国工商总会和海外商会等资源 覆盖全球90余个国家 德国国际合作机构在130多个国家开展技术合作 [7] 德国企业海外投资现状 - 2024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下降8% 德国对外直接投资下跌60% 但德国对外投资存量占GDP比重仍高达45%以上 [3] - 40%的德国企业计划增加海外投资 主体包括29家世界500强企业和大量隐形冠军企业 西门子 大众 巴斯夫等工业巨头通过绿地投资或并购深化全球布局 [3] - 2024年德企在华新增投资57亿欧元 同比增长25% 西门子在新加坡投资2亿欧元建厂 宝马 大众等企业在墨西哥建厂 [4] 德国产业竞争力分析 - 德国汽车 机械制造 化工制药和电子电器四大行业贡献超过70%的海外营收 服务业国际化进程加快 培育了德意志银行 DHL等世界顶尖服务企业 [5] - 技术密集型制造业是德国产业核心支柱 中小企业依托高端和细分领域竞争力在海外市场占据有利地位 [3][5] 风险管理体系 - 德企建立集团 区域与业务单元三级治理的风险管理结构 巴斯夫在78个国家设立区域风控官 西门子采用VDA风险分析框架和蒙特卡洛模拟等量化工具 [8] - 企业委托专业机构进行投资前风险评估 运用数字化平台实时监测国家风险指标 通过保险工具组合和风险准备金保证稳健经营 [8][9] 合规监管框架 - 德国政府遵循国际劳工组织标准和OECD准则 对海外运营实施全面监管 联邦金融监管局动态监测国际资本流动 卡特尔局对跨国并购进行双重审查 [10] - 德企优先选择法治健全的国家投资 建立双重合规制度 同时遵守德国及东道国法律 这在ESG评级中发挥关键作用 [10] 对中国的启示建议 - 建议设立专项国际化发展基金 提供长期低息贷款和融资担保 扩大境外所得税抵免范围 与更多国家签订避免双重征税协定 [11] - 建议建立健全涉外投资保险政策体系 扩大政治风险保险覆盖范围 建立政府再担保机制 开发海外投资大数据平台提供风险预警 [11][12] - 建议对具备国际竞争优势的企业放宽投资审批权限 建立负面清单年度修订机制 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设立常驻办公室 [13]
中国经济圆桌会·新华全媒头条 | 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新的示范——“中国经济圆桌会”聚焦深化国家级经开区改革创新
新华社· 2025-07-14 05:01
国家级经开区发展现状 - 国家级经开区数量达232家,覆盖31个省区市,外资企业超6万家,外贸企业约9.9万家 [3] - 2024年实际使用外资和进出口额占全国约25%,GDP达16.9万亿元,经营主体超490万家 [3] - 区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3万家,高新技术企业8.5万家,占全国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的18.3% [3][7] 政策支持与改革方向 - 工作方案部署16项措施,涵盖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开放水平、深化管理制度改革和强化要素保障 [3] - 支持布局重大产业科技创新平台,优先参加"投资中国"活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4] - 鼓励对标国际规则如CPTPP、DEPA,30余个自贸试验区片区与经开区联动发展 [11] 产业升级与创新实践 - 广州经开区推动全球首个新冠单药乐睿灵和抗甲流新药安睿威转化 [6] - 大连长兴岛经开区年减碳40万吨,武汉经开区推动汽车产业智能化电动化转型 [8] - 宜宾临港经开区动力电池出货量占全球11%,陕西航空经开区形成完整航天产业链 [9] 外资企业参与案例 - 松下在华64家法人企业,2024财年销售收入1000亿元,占集团全球业务24.4% [5] - 松下计划新增投资布局AI、新能源等领域,受益于经开区产业链和政策优势 [5][10] - 苏州工业园区连续9年综合排名第一,试点生物制品分段生产等改革 [4][12] 未来产业布局 - 北京经开区聚焦机器人,杭州经开区布局元宇宙,江宁经开区发展未来网络 [9] - 推动生物医药、新能源、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9] - 探索创建未来产业孵化器,加强碳足迹管理等绿色低碳措施 [9][12]
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绵阳创新服务 服务科技创新
四川日报· 2025-07-08 06:37
科技创新资源集聚 - 绵阳拥有国家级国防科研院所20家 国省级创新平台264个 两院院士29名 近3年引进高层次人才8.6万名 [1][2] - 2012年以来 在绵企事业单位与12位两院院士 110余位高层次专家合作 累计建成41家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 [1][3] - 游仙区创新构建"企业出题 政府立题 协同破题"科研机制 组建22个"一对一"服务专班 [2] 技术突破与产业化 - 四川安和精密电子电器实现全球最小(直径4毫米 高1.3毫米)智能穿戴线性振动电机规模化量产 [1] - 中玖闪光医疗科技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合作研发国内首款电子e-Flash治疗设备 已在华西医院开展临床试验 [1] - 绵阳科技城光子技术研究院氮氧化锆传感器打破国外垄断 中广核技质子治疗设备制造基地首台设备下线 [2] 中试生态与成果转化 - 绵阳科技城中试服务公共平台汇聚150家专业服务机构 提供"一站式"服务超800项 已接洽项目50个 [4][5] - 中试快速成型服务中心将精密件样品交付周期从传统加工的2周缩短至48小时 [4] - 配套1亿元中试基金 5000万元"先投后股"专项资金 全省首个中试综合保险 预计5年支持10余个项目实现产值3亿元 [5] 产学研协同平台建设 - 绵阳经开区集中揭牌7个创新中心及实验室 包括人工智能创新中心 先进技术成果西部产业孵化中心等 [7] - 绵阳科技城科技创新投资有限公司成立 聚焦"587"重点产业投早 投小 投长期 [5] - 西南科技大学3个项目入选"企业找技术"揭榜挂帅 包括风电叶片极端环境防护技术开发 [8] 产业活动与规划 - 2025年中国(绵阳)科技城科技创新大会将发布"绵阳造"科创成果 搭建产学研供需桥梁 [7] - 绵阳科技城2025高成长企业CEO大会促成企业 高校 研究院与经开区平台公司共建创新机构 [7]
碳足迹背景数据库为什么重要?
中国环境报· 2025-06-29 23:14
产品碳足迹核算方法 - 产品碳足迹核算主要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需结合实景数据和碳足迹背景数据 [1] - 复杂终端产品(如汽车、电子电器)因供应链长、生产过程复杂,需要大量背景数据支撑核算 [1] - 建立统一规范的碳足迹背景数据库或因子库是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 [1] 国内碳足迹数据库政策支持 - 国务院提出建设重点行业和细分领域产品碳足迹背景数据库 [1] - 生态环境部等15部门明确要求建立国家产品碳足迹因子数据库,研究细分领域因子数据 [1] 碳足迹数据库建设现状与挑战 - 全球已形成多个独立完整的碳足迹背景数据库,为产品环境足迹核算提供支撑 [2] - 国内数据库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认知薄弱、数据质量差、应用不足三大问题 [2][3] - 市场主体对数据库功能认识不清,混淆温室气体排放因子与碳足迹因子的现象普遍 [2] - 地方和行业存在重复建设问题,数据标准不统一导致同一产品因子差异大 [3] - 国内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以团体标准为主,国际认可度低,应用场景单一 [3] 数据库建设改进方向 - 需加强全国统一规划,分阶段开发基础数据库与分领域数据库 [4] - 应制定标准规范统一数据边界、格式和建模方法,避免"黑箱"问题 [4] - 需建设研究平台培育专业团队,建立市场化与公益性并重的数据更新机制 [5] - 应用数字技术提升数据追溯能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商业模式探索 [5][6] 应用场景拓展与国际合作 - 需加强科普宣传,定期发布优质数据库推荐清单 [6] - 应修订国家标准填补背景数据采用规则空白,细化核算标准中的数据使用要求 [6] - 需扩大碳足迹认证规模促进背景数据规模化应用 [6] - 应加强国际技术交流,推动数据标准互认,支持出口企业采用国内数据库 [7]
【财经面对面】TCL李东生谈打造更有韧性的供应链:全球化即本土化或许是答案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6-27 12:18
全球化战略转型 - 跨国企业需从单纯追求效率转向效率与公平并重,通过本土化产业链和供应链构建实现共赢 [1] - 公司建立5个全球经营中心(北美、拉美、亚太、欧洲、中东非),形成当地供应链和服务体系,推动海外营收年均增长超17% [2] - 全球化模式从"中国中心辐射"转变为区域主导经营,提升市场机会把握能力 [2] 新时代企业家精神与创新驱动 - 企业家精神是企业保持竞争力和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1] - 公司发展战略强调战略牵引、创新驱动、先进制造、全球经营,重点关注AI和机器人技术对经济模式的变革 [1] - 在液晶面板生产中应用AI智能检测系统,生产效率提升70%,产品良率显著提高 [2] 智能制造与数字化技术 - 公司加大边缘智能、AI、数字孪生等关键技术投入,强化数字化赋能能力 [2] - 通过智能优化设备运行参数实现生产流程精准监测 [2] 气候变化应对与新能源布局 - 公司2021年获得国内首张电器产品碳标签证书 [3] - 在天津设立北方总部,累计投资超200亿元,覆盖光伏新能源等领域 [3]
TCL李东生:企业全球化发展,一定要扎根当地
凤凰网财经· 2025-06-26 10:22
企业全球化战略 - 中国企业全球化是必然选择,中国工业产出占全球30%且竞争力难以撼动,需通过打开海外市场缓解国内竞争压力 [3] - 全球化不仅是产品销售,更需本土化运营,通过共建工业能力、培养当地供应链实现深度融合 [1][3] - TCL实践从"全球化销售"转向"全球化运营",在墨西哥、波兰、越南建立生产基地 [6] 本土化运营关键点 - 核心是产业链能力建设,需在当地建立产品工厂并逐步深化技术能力和生产层次 [6] - 早期从简单装配起步,后期带动国内合作伙伴赴海外建厂,培养当地供应商(如纸箱等基础材料本地化) [6] - 本土化生态圈需创造就业、税收,并输出工业能力培养当地供应链合作伙伴,类似40年前发达国家对中国的模式 [4][5] 中国企业全球化角色 - 中国参与全球经济重构,推动贸易投资规则合理化以促进均衡发展,TCL是这一趋势的缩影 [2][9] - 泡泡玛特等潮玩企业证明中国在时尚创新领域的突破能力,打破西方主导格局 [1][5] - 全球化初期规则由西方国家制定且相对公平,但20多年发展后需调整以实现更均衡的成果分享 [8][9] 全球化经济效益 - 经济全球化贡献全球经济增长约0.2%,源于自由投资贸易制度而非直接投入 [8] - 中国在全球化中抓住机遇得益于综合因素(基础条件、努力付出),早期创业者付出巨大 [9] - 当前需解决发达国家产业空心化问题,中国愿推动规则改革使发展成果更均衡分配 [9] 行业趋势与案例 - 潮玩行业出现泡泡玛特等成功案例,显示中国企业创意能力提升并获国际市场认可 [1][5] - 非洲、中东国家欢迎中国企业建厂,认为重复建设低效,更希望中国带动当地工业能力发展 [4] - 全球产业链配置遵循WTO效率最大化原则,但未来需兼顾区域均衡发展 [7][8]
华为的IPD,为什么你学不会?
36氪· 2025-06-26 02:30
IPD体系的核心价值 - IPD(集成产品开发)源于美国PRTM公司的《产品及生命周期优化法》,最早由IBM成功实践,后被华为引入并迭代为驱动产品创新和逆势增长的战略引擎[1] - IPD的核心价值是构建企业级"系统治理"能力,将产品开发能力从依赖"人"转移到建立在"系统"上,而非简单的流程优化或项目管理工具[3] - 成功案例包括华为、长虹、美的、步步高、中粮等大型企业,均通过IPD体系建设获得显著效益[1] 企业学习IPD的常见误区 - 多数企业将IPD等同于流程图和模板工具,仅停留在"应用层"而忽视其系统治理本质[3] - 对学习难度严重低估,误将"持久战"当作"速效药",华为投入上亿资金和近十年时间才完成体系沉淀[15][16] - 高层角色认知错位,仅作为"裁判"而非"主演",导致变革流于表面,华为案例显示任正非亲自挂帅是关键[17][18] IPD落地的关键要素 - 需实现从"人治"到"系统治理"的转变,建立"以产品/市场为单位"的协同机制,打破部门墙[6] - 专业化人才支撑必不可少,产品经理、研发经理等角色需具备对应专业能力,"人不配岗"是最大毒瘤[10] - 职业化保障流程纪律性,明确角色职责边界和交付标准,依赖契约精神而非热情驱动[11] 组织文化适配要求 - 需建立"普遍主义"价值观,规则优先于人际关系,决策基于数据而非特权[13] - "低权力距离"文化促进平等协作,实现"谁对听谁的"而非"官大听谁的"[13] - 缺乏这两种文化基因会导致IPD沦为"表面流程化,内核人治化"的空壳[14] 高层领导的核心作用 - 高层必须主导变革而非授权执行,华为案例中IPMT需高管全程参与并承担核心角色[18] - 领导破例行为(如特批流程)会瓦解体系严肃性,战略漂移使执行者无所适从[19] - IPD是高层必须主导的治理方式,其决心与行动直接决定组织变革成败[20][21] 成功实施IPD的路径 - 需清醒认知长期性和复杂性,涉及产品战略、组织协同、人才能力等系统性要素[16] - 持续投入职业化团队和专业化能力建设,拥抱规则至上、数据驱动的治理价值观[22] - 不能机械复制华为,而应理解底层逻辑后构建适合自身的系统性治理能力[22]
河南省鹤壁市山城区:积极搭建交流平台 连续开展7次产销对接活动
中国经济网· 2025-06-25 07:37
产销对接活动概况 - 1月22日举行汽车电子电器企业产销对接活动,20家电子电器企业参与 [1] - 4月1日举行企业环保绩效提升对接活动,40余家企业代表参加 [1] - 6月12日举行电子电器生产线成套设备产销对接活动,33家企业参与 [2] - 年初以来河南省鹤壁市山城区已连续开展7次产销对接活动,涵盖电子电器、装备制造、劳保用品等行业 [2] 活动成效 - 50余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涉及金额数百万余元 [2] - 河南永蓝环保设备有限公司在对接会后接到30多个订单,部分已交付使用 [2] - 活动促成40余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涉及金额千万余元 [2] - 鹤壁市升飞电器设备有限公司通过活动拓展了本地市场认知度,有助于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3] 活动形式与反馈 - 企业通过实地参观、案例分享、现场洽谈等方式进行深度对接 [2] - 企业代表在6月12日对接会上对本地高端企业产品表示惊叹 [2] - 活动拓宽企业销售渠道,降低采购成本,山城区将持续推进此类活动 [3]
嘉宾通道上,跨国公司讲述共赢故事
大众日报· 2025-06-21 01:01
跨国公司投资山东的核心观点 - 松下电器中国区销售收入从全球销售额1%增长至24% 开关和触摸屏产品全球市占率超50% 计划推进20个新项目和扩容项目 [1] - 金光纸业将持续加大在华投资 看重青岛和山东的全球化开放胸襟及服务支持 [3] - 德国安迈铝业在青岛上线第四条生产线 将镁铝尖晶石生产线从欧洲迁至山东 依托当地完整铝产业链和硬脆材料加工集群优势 [3] - 高力国际指出山东新质生产力应用具有前瞻性 未来可在人工智能 机器人技术 工业自动化等高科技领域深化合作 [4] 跨国公司投资山东的驱动因素 市场潜力 - 松下电器强调中国市场未来潜力巨大 47年间中国区销售占比实现24倍增长 [1] - 金光纸业感受到中国市场的澎湃动能 对投资前景信心充足 [3] 产业生态 - 山东拥有全国唯一的41个工业大类全产业链 为跨国公司提供技术创新落地基础 [3] - 安迈铝业选择山东因其具备从铝土矿开采到高端铝材加工的完整产业链配套 [3] 新兴领域布局 - 跨国公司重点关注人工智能 数字经济 绿色转型等新兴赛道合作 [4] - 马来西亚驻华使馆指出山东在新兴技术与产业领域的发展优势显著 [4] 跨国公司投资山东的具体行动 - 松下电器在青岛布局手机 车载精密器件企业 全球市场份额超50% [1] - 安迈铝业2024年完成生产线迁移 将山东作为未来重点合作区域 [3] - 峰会设置嘉宾采访通道 17位跨国公司领导人分享投资计划 [1][3]
“中国(深圳)——越南贸易与投资对接大会”在深圳前海举办
央视网· 2025-06-21 00:31
大会概况 - "中国(深圳)—越南贸易与投资对接大会"于6月19日在深圳前海合作区国际人才港举办 [1] - 大会由"一带一路"环境技术交流与转移中心(深圳)、亚洲国际企业联盟、前海出海e站通联合主办 [1] - 吸引中越双方多位代表、行业专家及企业领袖参与 [1] - 现场达成多项重要合作意向,成果卓著 [1] 主办方背景 - "一带一路"环境技术交流与转移中心(深圳)由生态环境部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建,是国内首个服务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级实体平台 [1] - 亚洲国际企业联盟是立足香港、服务亚洲的国际化非营利组织,由跨国企业与行业领袖共同发起 [2] 大会核心观点 - 中越两国经济互补性强,产业链协同度高,在RCEP框架深化实施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纵深推进的背景下,双边贸易与投资迎来广阔前景 [1] - 深圳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窗口,始终是深化中越互利合作的战略支点 [1] - 亚洲国际企业联盟以"打破出海壁垒,赋能全球布局"为使命,做中越企业的"桥梁"与"基石" [2] 大会活动内容 - 聚焦国内企业出海需求与越南蓬勃发展的经济市场多元合作需求 [1] - 通过深度政策解读、精准项目路演及高效分组洽谈,为两国企业搭建多渠道、多种类、多元化的务实合作桥梁 [1] - 越南工商部代表、越南政策专家黎光英,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的袁易明教授等多位专家分析越南市场机遇和政策环境 [2] - Thai Binh Shoes、新富股份、新复兴集团等6家越南领军企业开展专题路演,发布新能源装备、电子电器、智能物流园区、高科技研发、人力资源等多个行业的合作需求 [2] - 大会现场设立四个洽谈专区,助力实现精准对接 [2] 大会成果 - 现场达成两项重要战略签约 [2] - 多家企业现场敲定了赴越考察计划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