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新能源

搜索文档
向海图强|山东工行:引金融活水 激活蓝色经济新动能
齐鲁晚报· 2025-08-07 04:49
海洋经济发展战略 - 山东将海洋作为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 推动海洋强省建设取得新进展 [1] - 山东工行聚焦海洋渔业 高端海工装备 海水综合利用 海洋生物医药 海洋新能源等优势产业领域 [1] 海洋新能源产业 - 东营市构建"风光储"综合能源体系 打造绿色能源新高地 [3] - 工行东营分行为当地海洋新能源重点项目投放信贷资金22亿元 [3] - 工行东营分行为"HG14海上光伏1000MW项目"投放贷款超10亿元 该项目成为全国示范样本 [3] - 工行东营分行为山东能源渤中海上风电项目提供全周期金融服务 该项目总装机容量超百万千瓦 [3] 海洋特色产业 - 威海市形成集捕捞 加工 出口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产品远销60多个国家和地区 [6] - 工行威海分行为荣成某速冻海产品加工企业发放900万元贷款 用于原料采购和生产线升级 [6] 金融产品创新 - 山东工行推出"齐鲁海洋贷"产品 具有全 新 专 广 优 简六大特点 [9] - 针对大中型客户提供"海洋研发贷"等产品 支持海洋领域科研平台建设 [9] - 针对普惠小微客户推出"渔船e贷""养殖e贷"等产品 累计发放贷款超4400万元 [9]
海南推进深海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8-07 01:16
特色产业培育行动 - 海南省将持续培育壮大种业、深海、航天三大未来产业并做大做强热带特色高效农业 [1] - 推进深海产业高质量发展将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牵引 以智能制造共享平台为产业化突破口 [1] - 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并实现再造"海上海南"目标 培育壮大海洋新兴产业 [1] - 加快海洋油气矿产增储上产 开展重点区域"多气合采、多能利用"潜力评价 [1] - 推进深海油气田开发关键技术研发 积极推进重点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生产性试采 [1] - 做大海洋新能源产业 谋划推进海上风电制氢制醇及加注一体化示范工程 [1] - 发展特色化海洋工程装备产业 健全深海油气装备测试能力 [1] - 推动钻井仪、水下采油树与高附加值油服产品本地生产 [1] - 提升海洋科技创新能力 打造"智慧海洋"深海科技创新策源地 [1] - 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深海科技产业集群营业收入目标2027年超过60亿元 [1] 优势产业提升行动 - 加力提升临港产业能级 支持洋浦港建设区域国际集装箱枢纽港 [2] - 推动洋浦港成为面向RCEP国家及链接西部陆海新通道内外贸网络的重要节点 [2] - 加快琼州海峡通航能力扩能升级 升级琼州海峡老旧船舶 [2] - 加快洋浦"临港产业集群+临港物流园"协同发展 [2] - 支持洋浦开展大宗商品"国际集采+加工增值+国内配送"业务 [2] - 研究推进八所港开通对越滚装航线 加快八所港高排港区建设 [2] - 洋浦港航产业集群营业收入目标2027年达到800亿元 [2] - 全省集装箱吞吐量目标2027年达600万标箱 稳定运行集装箱班轮航线85条 [2] 产业体系发展规划 - 行动方案初步绘就现代海洋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路线图 [2] - 海南省海洋厅将在海洋科技创新、海洋经济绿色发展等方面全力支撑深海产业发展 [2] - 为再造"海上海南"目标注入蓝色动能 [2]
这里,要打造千亿级石化新材料产业
中国化工报· 2025-08-05 09:13
海南省现代化产业体系三年行动方案 - 到2027年全省石化新材料产业产值突破1600亿元 [1] - 提质升级石化新材料产业 释放原油进口"三定"政策红利 形成"油头-化身-新材料尾"完整产业链 [1] - 壮大烯烃产业链 谋划外购石脑油、丙烷等原料 差异化发展高端化工新材料 [1] - 稳步发展芳烃产业链 向下游延伸特种聚酯和可降解材料 [1] - 适度发展特种油品 推动高含二氧化碳天然气综合利用 [1] 海洋产业发展规划 - 加快海洋油气矿产增储上产 开展"多气合采、多能利用"潜力评价 研发深海油气田开发关键技术 [1] - 推进海上风电制氢制醇及加注一体化示范工程 [1] - 发展海洋工程装备产业 健全深海油气装备测试能力 推动钻井仪、水下采油树等本地生产 [1] - 打造"智慧海洋"深海科技创新策源地和测试中试生产性服务平台 [1] 主导产业发展目标 - 到2027年四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70%左右 [2] - 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接近30% [2] -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17% [2] - 全省R&D经费投入强度达到1.8% [2]
海南:培育壮大海洋新兴产业,加快海洋油气矿产增储上产
格隆汇· 2025-08-04 01:53
海南省现代化产业体系行动方案 - 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海南省加快构建具有特色和优势现代化产业体系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1] 深海产业发展目标 - 推进深海产业高质量发展 以国家重大战略紧迫性需求为牵引 以打造智能制造共享平台为产业化突破口 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和实现再造一个"海上海南"目标[1] - 到2027年 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深海科技产业集群营业收入超过60亿元[1] 海洋新兴产业培育 - 加快海洋油气矿产增储上产 开展重点区域"多气合采、多能利用"潜力评价和深海油气田开发关键技术研发[1] - 积极推进重点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生产性试采[1] 海洋新能源产业布局 - 做大海洋新能源产业 谋划推进海上风电制氢制醇及加注一体化示范工程[1] 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 - 发展特色化海洋工程装备产业 健全深海油气装备测试能力[1] - 推动钻井仪 水下采油树与高附加值油服产品本地生产[1] 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 提升海洋科技创新能力 打造"智慧海洋"深海科技创新策源地 测试中试生产性服务平台[1]
海南:培育壮大海洋新兴产业 加快海洋油气矿产增储上产
快讯· 2025-08-04 01:41
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海南省加快构建具有特色和优势现代化产业体系三年行动方案(2025- 2027年)》,其中提到,推进深海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国家重大战略紧迫性需求为牵引,以打造 智能 制造共享平台为产业化突破口,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和实现再造一个"海上海南"目标。培育壮大 海洋新兴产业,加快海洋油气矿产增储上产,开展重点区域"多气合采、多能利用"潜力评价和深海油气 田开发关键技术研发,积极推进重点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生产性试采。做大海洋新能源产业,谋划推进海 上 风电制氢制醇及加注一体化示范工程。发展特色化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健全深海油气装备测试能 力,推动钻井仪、水下采油树与高附加值油服产品本地生产。提升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打造"智慧海洋" 深海科技创新策源地、测试中试生产性服务平台。到2027年,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深海科技产业集群 营 业收入超过60亿元。 ...
发展海洋经济 鼓足“蓝色动能”(议政)
人民日报· 2025-07-23 22:11
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走中国特色向海图强之路 [6] -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发达的海洋经济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支撑 [6] - 需加强顶层设计、提升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协同推进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 [6] 政策支持与资本引导 - 上海提出到2030年海洋生产总值稳步提升,浙江实施海洋经济倍增计划,构建现代化海洋产业体系 [7] - 建议建立多层次投融资机制,财政资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向高端海洋装备制造、深海资源开发、生物医药等领域 [7] - 鼓励设立蓝色产业引导基金,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加强政产学研联合攻关 [7][8] 海洋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2024年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海洋制造业增加值达3.2万亿元 [9] - 自主研发海洋药物占全球已上市品类近30%,"梦想"号等高端深海装备取得突破 [9][10] - 推动"互联网+海洋"新业态,利用电子信息、物联网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海洋新能源等新兴产业 [10] 海洋生态保护与碳汇发展 - "十四五"期间修复海岸线400公里、滨海湿地3.1万公顷,红树林面积增至3.03万公顷 [12] - 需科学调控海洋资源利用方式,严守生态红线,针对不同海域制定碳汇提升方案 [12] - 建议开展海洋碳汇核算技术研究,探索纳入全国碳交易市场,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基础研究 [13] 区域发展与产业布局 - 南通象屿海洋装备公司展示船舶制造能力 [2] - 上海港洋山深水港区凸显集装箱运输枢纽地位 [6] - 建议沿海城市融合航海历史与生态景观,发展邮轮经济等新业态 [11]
宁波再造“蓝色增长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6 13:30
宁波舟山港现状与优势 - 宁波舟山港是全球最繁忙港口之一,拥有超300条航线,通达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 [1] - 2024年货物吞吐量达13.77亿吨,连续16年全球第一,集装箱吞吐量3930万标箱,全球第三 [6] - 港口硬实力突出,包括干散货吞吐量、吃水深度和集装箱泊位总长度,但航运服务业存在短板 [8][9] - 2024年航运金融贷款余额1223.7亿元,同比增长14.4%,国际海事服务产业园逐步推进 [9] 海洋经济规模与差距 - 2024年宁波海洋生产总值2754亿元,占GDP比重15.2%,低于青岛(33%)和天津(31.4%) [13][14] - 2002-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增长17倍,但总量仅为青岛/天津的约50% [13][14] - 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580亿元,增速超10%,占海洋经济比重21% [20] - 涉海高新技术企业近400家,包括16家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20] 现代海洋产业体系规划 - 龙头产业为绿色石化,四大支柱产业包括港航物流、海洋工程装备、文化旅游和现代渔业 [18] - 五大特色产业涵盖海洋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临海航空航天和新能源 [18] - 东方电缆建成全国最大海缆生产基地,全球海缆竞争力10强,2025年将投产智能化工厂二期 [17] - 国电象山1号风电场利用年均风速7.6米/秒的资源,宁波形成全国最大风电铸件生产基地 [17] 航运服务业补短板措施 - 2021年起实施《港航服务业补短板攻坚行动方案》,2024年发布省级航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规划 [9] - 计划建设高能级航运服务集聚区,招引船级社、船舶经纪等国际龙头机构分支机构 [10] - 推动宁波航运交易所扩大海上丝路指数国际影响力,打造航运金融与保险创新业态 [11] - 港产城融合问题突出,需解决物流不畅和产业升级乏力问题 [9][10] 海洋科技创新布局 - 海洋科技资源分散,缺乏国家级平台(青岛拥有40家涉海科研机构,宁波仅超20家) [22] - 建设海洋关键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和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宁波片区一期 [22] - 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拥有国内最综合海洋材料研发体系,正建设海洋材料大数据中心 [24][25] - 大连理工大学宁波研究院孵化锐科海洋科技,但高端材料仍需进口,本地人才供给不足 [23][25] 未来发展目标与行动 - 目标2025年确立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格局,推动港产城文深度融合 [15] - 实施海洋经济倍增发展九大行动,争创2个省级海洋经济倍增平台 [14] - 以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为动力,构建完整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20] - 建议支持国家级海洋科创平台布点,加强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建设 [22][24]
向海图强宁波补课,再造“蓝色增长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6 09:58
宁波舟山港发展现状 - 宁波舟山港是全球最繁忙港口之一,拥有超300条航线,通达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 [1] - 2024年货物吞吐量达13.77亿吨,连续16年全球第一,集装箱吞吐量3930万标箱稳居全球第三 [5] - 港口空间格局调整为"一港、两核、二十区",定位为国际枢纽海港和长三角大宗商品中转基地 [5][6] 海洋经济规模与结构 - 2024年宁波海洋生产总值达2754亿元,占GDP比重15.2%,较2002年增长17倍 [10][11] - 横向对比青岛(5513.2亿元/33%)、天津(5659.5亿元/31.4%)仍有差距 [12] - 海洋新兴产业增速超10%,增加值580亿元占比21%,涉海高新技术企业近400家 [16][17] 港口配套与航运服务短板 - 存在"大港小航"问题,航运金融、海事仲裁等高端服务市场发育不足 [3][6] - 2024年航运金融贷款余额1223.7亿元(+14.4%),国际海事服务产业园建设中 [7] - 规划建设航运数智化服务平台,招引船级社、船舶经纪等龙头企业 [8] 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 四大支柱产业:绿色石化、港航物流、工程装备、文化旅游 [14] - 五大特色产业: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临海航天、新能源 [14] - 东方电缆建成全国最大海缆基地,象山海上风电年风速达7.6米/秒 [13] 海洋科技创新布局 - 拥有超20家涉海科研机构,包括宁波材料所、北大海洋药物研究院等 [19][20] - 建设海洋关键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和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 [18][21] - 材料所建立海洋材料大数据中心,覆盖材料全寿命周期研发 [21] 未来发展规划 - "十五五"规划将推动科技与产业融合,设立海洋科技专项资金 [4][15] - 目标2025年初步确立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地位,海洋经济倍增发展 [12][15] - 重点突破海洋新材料、智能装备、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 [15][18]
浙江海洋大学贺义雄:浙江海洋经济差异化突围,需强化海洋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
中国经营报· 2025-07-11 07:26
海洋经济总体发展 - 2024年海洋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0万亿元大关 [1] - 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强调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注重创新驱动和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1]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 [1] - 广东省、山东省、海南省等沿海省份积极推动海洋经济发展,形成标杆样本 [1] 浙江省海洋经济现状 - 2024年浙江省海洋生产总值达12012.4亿元,同比增长6.5% [1] - 浙江省海洋生产总值在全国沿海省份中位居中游,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海洋新兴产业规模偏小、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 [2] - 与广东省、山东省相比,浙江省在海洋科技创新、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存在差距 [1] 浙江省海洋经济优势 - 政策支持与战略规划完善,出台一系列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3] - 产业基础雄厚,涵盖油气全产业链、临港装备、港航物流、海洋渔业、滨海文旅、海洋数字经济等多个领域 [3] - 海洋交通运输和船舶制造具有显著优势 [3] - 开放合作水平高,与多国建立广泛合作关系,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 [4] - 注重区域协同发展,建设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优化资源配置 [4] 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建议 - 统筹资源、资本、技术、制度、数据等要素,实现高效配置 [4] - 强化海洋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优化产业布局,构建现代化海洋产业体系 [5] - 加强海洋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海洋信息化水平 [5] - 依托宁波舟山港优势,发挥数字化条件,搭建专业平台,结合航运、金融、贸易、物流资源 [6] - 聚焦海洋电子信息、新能源、工程装备、新材料、绿色渔业等高科技产业 [7] - 加强海洋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环境建设,深化科研机构、高校与龙头企业合作 [7] - 推动海洋科技国际交流合作,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培育创新型涉海企业 [8]
东营|东营:绿蓝交响 向海图强
大众日报· 2025-07-10 01:14
海洋资源与经济发展 - 东营拥有460余公里海岸线和6000多平方公里海域,油气、岩盐、渔业等海洋资源丰富,具备发展海洋经济的天然优势 [2] - 海洋经济已成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依托《东营市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2] - 2024年海洋化工产业增加值达494.7亿元,烧碱产能195万吨,分别占全省的53%和16.6% [6] 生态保护与修复 - 累计修复滨海湿地4537公顷、退养还滩678.57公顷,治理互花米草13.1万亩,综合治理率超95% [3] - "十四五"期间累计投放水产苗种60亿单位,促进近海生物资源恢复 [3] - 计划2025年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生态补水总量达1.5亿立方米 [3] 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 威飞海洋装备制造有限公司自主研发我国首台套国产化水下生产装备,整体式井口采油树节省50%安装时间 [5] - 水产养殖总面积163万亩,水产品年产量56.67万吨,"黄河口大闸蟹"品牌价值32亿元 [5][6] - 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签约项目37个,投产21个,建设速度和链条完整度全国领先 [6] 海洋新能源与装备制造 - 渤中海上风电A、B、B2、G场址项目并网发电,全国首个吉瓦级海上光伏项目国华HG14加快建设 [6] - 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达988万千瓦,占总装机的67% [6] - 规模以上海洋装备制造企业超120家,开展深水井口、采油树等海洋油气开采设备研制 [6][7] 港口建设与物流发展 - 东营港2024年货物吞吐量9115万吨,同比增长26.4%,建成生产性泊位61个 [9] - "三三制"辅助通航方案使船舶平均待泊时间由40.6小时缩短至19.5小时,10万吨级船舶直靠率由12%提升至40% [8] - 计划建设15万吨-20万吨级航道和10万吨级液体散货码头,打造黄河流域重要出海口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