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总体状况 - 全国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达83.7% 较2020年提高6.3个百分点 [1][5] - 重要渔业水域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超标面积比例分别较2020年下降16%和50% [5] - 重点监控的24个典型海洋生态系统连续4年消除不健康状态 [5] 政策法规与制度建设 - 修订海洋环境保护法 制定海洋倾废管理条例等行政法规及配套规章 [3] - 出台《"十四五"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海岸带及近岸海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等规划体系 [3] - 建立海洋生态保护红线 自然岸线控制 海域有偿使用等制度 [3] 重点海域治理成效 - 渤海 长江口—杭州湾 珠江口三大重点海域水质优良比例为66.8% 较2020年提高8.1个百分点 [7][9] - 全国排查出入海排污口6.3万余个 重点海湾入海排污口整治完成率达93.1% [8] - 国控河流入海断面总氮平均浓度同比下降4.1个百分点 [8] 生态修复与美丽海湾建设 - 实施蓝色海湾整治行动 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 红树林保护修复重大项目 [4][12] - 重点打造110余个美丽海湾 125个海湾水质优良比例为100% [5][9] - 海湾岸滩垃圾平均盖度从2024年夏季的5.14‰下降至今年春季的1.25‰ [9] 海洋产业绿色转型 - 天津形成海洋油气装备 高技术船舶 海水淡化装备等产业格局 [13] - 江苏连云港推动海洋渔业升级 发展海洋新能源装备制造 [13] - 广东深圳培育绿色智能船舶 无人船艇 水下机器人等新兴产业 [13] 科技创新与生态修复 - 山东威海创建省级海洋工程技术中心 培育海参 牡蛎等优势品种 [14] - 河北曹妃甸创新海草床修复技术 修复面积938公顷 生物多样性指数提高42.3% [14] - 大型底栖生物种类同比增长85% 海马 海参等经济物种资源量回升 [14] 陆海统筹治理机制 - 将总氮治理对象从41条入海河流拓展至230条国控河流 [8] - 构建流域—海洋生态环境大数据中心 实现监测数据实时互联 [10] - 强化跨省河流联防联控机制 深化联合执法检查合作 [10]
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经济日报·2025-09-04 2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