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平台

搜索文档
“6·18”流量去哪了
北京商报· 2025-06-18 15:14
电商平台618大促表现 - 今年618大促受"国补"政策影响 3C数码和家电家居成为销售主力品类 京东平台手机通信和家用电器销售额分别同比增长88%和161% [1][4] - 4000-6000元价格段手机成交量同比增长50% AI笔记本成交额同比增长151% 华北地区数码相机等品类增速超200% [4] - 天猫平台参加"国补"的手机数码和家电家装品类成交总额较去年双11增长283% 核心消费区间从501-2000元扩展至501-3000元 [5] 品类销售特征 - 3C数码新品表现亮眼 华为鸿蒙折叠屏电脑首日售罄 超3000个家电家居品牌"闪电新品"销售增长超100% [5] - 潮玩品类异军突起 淘天玩具潮玩行业6个商家破亿 京东潮流盲盒新品成交额同比增长150% Labubu等IP爆款迅速售罄 [5] - 消费呈现三大特征:基础生活用品囤积、品质商品升级换代、"悦己"兴趣类商品爆发 [4] 平台运营策略 - 电商平台延长大促周期至一个多月 横跨多个节日节点 同时简化促销规则 [6] - 京东和淘天加强与小红书合作导流 京东还通过外卖业务带动主站曝光 并加速线下门店布局 [6] - 京东MALL双井店开业前两日客流破10万人次 销售额2小时破千万 计划向南方市场扩张 [6][7] 行业竞争格局 - 流量向头部平台集中 淘宝和抖音获得大部分流量 其他平台GMV出现下滑 [8] - 品牌商倾向于将库存和营销资源向头部平台倾斜 部分采取锁单策略确保转化 [8] - 中小商家面临挑战 有商家反映大促期间日销低于平销期 利润下滑15% 退货率上升 [8] 消费行为变化 - 理性消费成为主流 消费者更注重商品功能与自身需求匹配度 不再盲目囤货 [9] - 部分商家通过提升"质价比"获得增长 有厂商订单量增长超20% 客单价从30元提升至70元 [9]
拼多多“千亿扶持”加码618 平台数十个类目创下销量新高
新华财经· 2025-06-18 13:05
平台表现 - 拼多多618大促期间全域消费持续火热 生鲜 手机 数码 家电 美妆 服饰 运动 户外 母婴 家居 百货等数十个类目均创下销量新高 [1] - 参与百亿补贴的农货商家 新质商家同比实现翻倍增长 "超级加倍补"活动单日订单量超过376万单 [1] 品类增长 - 生鲜类目中山竹 榴莲 荔枝 水蜜桃等时令水果销量翻倍增长 [1] - 手机类目中小米15 vivo X200 Pro iPhone16 Pro Max等热门单品销量实现3至8倍涨幅 [1] - 电脑类目中机械革命蛟龙16 Pro 联想拯救者Y7000 MacBook Air(13.6英寸M4芯片) 华硕天选6 Pro等产品销量增长3倍以上 [1] - 家电类目中美的 小米 海尔等品牌空调销量增长2倍以上 [1] - 美妆护肤类目中国际品牌雅诗兰黛 潘婷 馥蕾诗销量环比增长160% 国货品牌薇诺娜 花间颂 彩棠环比增长150% [2] - 母婴类目中美素佳儿奶粉销量环比增长近6倍 babycare 帮宝适纸尿裤分别增长151%和137% [2] - 宠物类目中蓝氏 百利 冠能等宠物粮品牌销量增长7倍以上 PIDAN等猫砂品牌增长2倍 [2] 用户群体 - "05后"年轻群体对手机 平板 电脑 相机等产品订单量环比增长3倍以上 [2] - "准大学生"暑期出游带动沙滩鞋 速干衣等户外用品销量分别增长220%和119% [2] 后续策略 - 平台将持续通过"千亿扶持"加大对新质供给的补贴力度 推动农产区 产业带中小商家上行新电商 [2]
拼多多:百亿补贴在国补基础上推出大额消费券,新质商家、新质品牌报名大促的数量同比增长173%
快讯· 2025-06-18 10:20
拼多多618促销活动 - 公司推出"千亿扶持"计划后的首个年中大促 [1] - 百亿补贴在国补基础上增加大额消费券 [1] - 消费者最高可领取3750元消费券券包 [1] - 每单最高可减免1000元 [1] 家电消费促进措施 - 公司重点针对家电品类推出补贴政策 [1] - 通过叠加消费券方式提升优惠力度 [1]
内地电商深耕香港 跨境网购成消费新常态
新华网· 2025-06-18 08:06
内地电商平台在香港市场的扩张 - 内地电商平台如拼多多、淘宝、京东加速拓展香港市场,提供包邮政策吸引香港消费者,价格比本地便宜三分之二[1][2] - 香港市民跨境网购频率增加,618期间包裹量激增,自提点爆满,自提柜一柜难求[2] - 网购品类从服装、小商品升级到大件家电家具,如椭圆机比香港便宜一半[2] 香港消费者行为变化 - 香港消费者从价格敏感型转向注重服务体验,内地电商平台提供线下体验店和"线下试用、线上下单"服务[3] - 平台推出"30天包退、180天有坏换新"服务,增强消费者信心,成功进入高端家电市场[3] - 本地退货服务降低跨境售后门槛,推动跨境网购发展[3] 内地生活服务平台在香港的普及 - 美团旗下外卖平台Keeta在香港上线一年内斩获44%的市场份额,高德、滴滴等出行平台也相继进驻[4] - 香港年轻人消费习惯接近内地,使用淘宝购物、刷抖音娱乐、叫美团外卖[4] - 香港本土企业如HKTVmall优化服务,引入数百家内地商户,香港邮政扩展物流网络和自提点[4] 香港作为跨境枢纽的转型 - 香港从传统"购物天堂"向"跨境枢纽"转型,发挥国际化和专业服务优势,打造内地品牌出海的超级枢纽[4] -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深化,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4] - 内地电商和生活服务平台普及拉近香港与内地民众的心理距离[4]
百万销量洗脸巾背后的12名残疾员工:拼多多促就业彰显电商大能量|稳就业第一线
华夏时报· 2025-06-17 15:08
电商平台带动就业与产业发展 核心观点 - 电商平台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链赋能拓展新型就业渠道,带动中小微企业发展和劳动者就业 [2] - 拼多多等平台通过"千亿扶持"计划支持商家发展,激发供给端就业能力,累计创造逾5500万个就业岗位 [6][7] - 平台经济推动数实融合,在乡村振兴和社区发展中创造特色就业机会,促进普惠就业和社会公平 [7] 创业者案例:洗脸巾工厂发展 工厂规模与产能 - 河南创业者于江涛的洗脸巾工厂从4名员工扩张至50人,其中残疾员工12名,厂房从2000平方扩建至6000平方 [2][4][5] - 生产线从4条增至6条,升级为无菌车间,月销量达5万包,日产能从3万包提升至更高水平 [4][5] - 初始投资40万元,现残疾员工月薪3500元起(含食宿),部分提成可达5000-10000元 [5] 电商运营策略 - 拼多多旗舰店专注单品(全棉洗脸巾),年销量超100万件,活动期间销量呈倍数增长 [2][3] - 平台优势包括简单玩法、流量倾斜(百亿补贴/多人团等),降低厂家直营的运营门槛 [3] - 2021年与多多买菜合作成为社区团购供应商,2024年转型自主品牌 [3] 平台生态与就业促进 多元化就业群体 - 江苏东海穿戴甲产业带动5万名从业人员,宝妈等熟练技工月入过万 [6] - 多多买菜体系创造250万就业(夫妻驿站200万+仓配环节50万),覆盖全国70%行政村 [7] - 农产品上行累计带动30万新农人返乡创业,超2000万农业生产者参与数字经济 [7] 平台扶持政策 - "千亿扶持"计划加码资源倾斜,助力商家稳岗扩岗,巩固就业生态根基 [6] - 未来将持续降佣减负,通过业态创新培育新岗位,扩大就业容量 [8] 行业宏观数据 - 拼多多平台商家超千万,社科院报告显示其直接或间接激发就业岗位5500万个 [7] - 电商平台成为乡村振兴关键力量,推动特色产业(如花牛苹果、蒙阴蜜桃)就业 [6][7]
6·18的“七年之痒”:从狂欢到集体麻木了?
搜狐财经· 2025-06-17 11:50
6·18购物节演变与现状 - 6·18从京东店庆日发展为电商行业最重要的年中促销盛事,但近年显现疲态[2] - 2024年全网销售额7428亿元,同比下滑7%,为2018年以来首次负增长[3] - 电商平台集体沉默不再公布GMV数据,转向强调用户参与度等模糊指标[3] 消费者行为变化 - 消费者从晒单分享转向社交媒体平静,购物车清空速度放缓[4] - 消费维权舆情从"促销需做数学题"转向"以次充好""退换货难"等新痛点[4] - 70%用户仅使用单一平台比价,较去年上升5个百分点[10] 行业营销策略问题 - 京东2024年5月广告投放费用达去年同期3倍,但老用户激活效果下滑[7] - 平台促销周期过度延长至40天以上,稀释购物节稀缺性[4] - 淘宝取消"满减"推"官方立减",京东整合国家补贴,抖音投入亿级现金补贴[8] 价格与信任危机 - 虚假折扣问题突出,存在"先涨后降、虚标原价"等套路[7] - 飞天茅台价格下探至2200元,茅台1935跌破800元,冲击线下价格体系[11] - AI换脸/换声技术被用于仿冒名人直播带货,加剧信任危机[10] 消费观念转变 - 消费从"想要"转向"需要",性价比成为核心决策准则[11] - 二手市场兴起冲击新品销售,Z世代用户占比提升但忠诚度低[12] - 朋友圈分享内容从购物晒单转向旅行、健身等生活方式[12]
拼多多持续推进千亿扶持,助力稳岗促就业
扬子晚报网· 2025-06-17 06:28
农业科技与电商合作 - 公司与国内10个联盟基地签订包销合作,订单种植面积达2万亩,预计惠及农户2000多人 [1] - 在上海和常州的两个工厂提供约300个就业岗位,未来将在武汉、成都、深圳等地兴建3.0版本工厂 [1] - 科技农产品是拼多多重点支持的新质商品品类,蔬菜沙拉和根茎生鲜两大主销产品单量同比翻番增长 [1] - 拼多多"千亿扶持"计划对智慧农业的扶持促成"销量增长-就业扩大-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 [1] 电商平台就业促进 - 拼多多"千亿扶持"计划支持新质商家高质量发展,加大对中小商家的资源倾斜与补贴,帮助厂家稳岗扩岗、创收增收 [2] - 平台商家数量超过千万,在国内累计激发就业岗位逾5500万个 [4] - 广西水族品商家从7人团队扩展到200多名员工,日销单量过万件,并新建4万平方米厂房 [3] - 山东蒙阴蜜桃店铺日均销量达8000单,是2017年的100倍,带动80多名员工就业,月均收入至少4000元 [3] 物流与区域市场拓展 - 拼多多保持偏远地区物流中转费减免优惠,并对西部市场加码补贴,甘肃、内蒙古等地订单增长20%-30% [4] - 江苏东海县手工穿戴甲生产基地单店年销量高达五六十万单,美甲师月入过万 [4] - 拼多多驿站系统提供智慧仓储管理和社群运营培训,哈尔滨驿站旺季月收入达1.5万-1.6万元 [5] 新业态与乡村振兴 - "2025多多好特产"专项行动结合"多多课堂""农云行动"等电商技能下乡活动,助力新农人带动农户、宝妈、老人等群体就业 [6] - 智慧农业赛道商家高价收购联盟基地农产品,预计帮助农户增收5000万元,每亩地产值达8000-10000元 [6] - 拼多多管理层表示将继续探索降佣举措,为商家创造更多成本空间和经营空间,催生多元化新岗位 [6]
银行助力“6·18” 点燃年中消费热情
金融时报· 2025-06-17 03:19
电商平台与金融机构合作 - 今年"6·18"购物节启动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电商平台和品牌商家积极备货[1] - 金融机构从供需两端发力,通过"产品创新+服务升级"双轨并进,夯实消费金融支撑能力[1] - 光大银行与京东合作推出"国补返券"活动,形成"政策补贴+金融优惠"闭环生态[2] - 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等推出消费立减活动[2] - 中国银行信用卡支付享满2000元随机减30-68元、满4000减50元等优惠[3] - 平安银行提升借记卡财付通快捷支付交易限额至单日单笔20万元[3] 供应链金融支持 - 中小商家面临备货资金需求急、压款周期长等挑战[4] - 光大银行与顺丰数科合作推出"丰融通"数字化供应链金融产品,提供订单融资与库存融资双模式[4] - "丰融通"已为90余家经销商提供超85亿元融资支持[4] - 网商银行推出"国补专享贷",为国补商家提供最高300万元纯信用贷款[5] 物流行业金融支持 - 快递物流行业面临自动化设备陈旧、效率低下等问题[6] - 邮储银行推出"快递贷",为抚州快递网点提供100万元信用贷款用于设备更新[6] - 新设备预计提升送货效率超30%[6] - 光大银行推出"科技+金融+物流"服务模式,为满帮集团等提供全链条金融支持[7] - 满帮集团"运满满"平台发货时间从2.27天缩短至0.42天,司机"三空率"从38%降至34%[7] 消费场景创新 - 北京中海大吉巷"合院式街区"开业,推动消费场景多元化发展[7]
今年“618”头部主播“隐身” 活动启动以来三大电商市值蒸发逾700亿美元
深圳商报· 2025-06-16 22:46
行业趋势 - 2025年"618"大促从5月13日持续至6月16日 成为"史上最长618" [1] - "去头部主播化"趋势明显 头部主播小杨哥基本消失 李佳琦、董宇辉、辛巴直播场次减少 [1] - 头部主播GMV占比从2020年45%骤降至18% 品牌自播、AI数字人、社交电商等新兴渠道GMV同比增长230% [1] - 即时零售崛起 美团闪购、京东外卖等平台表现突出 美团闪购"30分钟达"模式吸引大量年轻消费者 [1] 公司表现 - 拼多多、阿里巴巴、京东股价较5月13日累计下跌13.58%、13.54%、9.13% 市值合计蒸发约781亿美元 [1] - 直播机构加快招入更多新人主播 行业向"内容+社交+电商"闭环转型 [1][2] 消费者行为 - 年轻消费者对即时零售需求增长 但对价格敏感度下降 平台需提升服务、物流、用户体验 [2] 行业挑战与转型 - 头部主播集体"隐身"与平台股价承压 反映流量去中心化与行业竞争加剧 [2] - 未来行业将向AI技术驱动的"内容+社交+电商"新型生态演进 头部平台需加速转型 [2]
电商存量时代新爆破,天猫U先“疯狂试用日”成品牌618拉新法宝
搜狐财经· 2025-06-16 16:46
电商大促存量竞争现状 - 电商行业进入存量竞争阶段 品牌策略从拉新转向深挖单客价值 [1] - 天猫U先试用在618期间通过"疯狂试用日"活动实现突破 累计订单400万+ 单场成交2万+ 部分品牌新客率达90%+ [1] 小样经济驱动的拉新策略 - 小样经济成为品牌拉新关键抓手 精准解决用户"大牌试错成本高"痛点 满足"花小钱尝新"需求 [10] - 天猫U先试用将小样升维为"探索新生活钥匙" 赋予"1g小样试用100种人生"的深层价值主张 [10] - 推出场景化主题礼盒如"明星补水盒"、"妈妈舒心盒" 将试用嵌入具体消费场景 提升体验感知度 [12] - 挖掘小样在低频场景(舞会、出差)中的独特优势 解决用户"不愿为低频需求买正装"痛点 增强品牌服务能力 [14] 全域资源整合与转化链路 - 构建"引流-种草-转化"全链路 平台背书与品牌私域双向赋能形成初始势能 [15][16] - 通过开屏广告、社群资源实现618信息洪流中的穿透式触达 跨平台KOL推广实现4亿+曝光 [20] - 社交话题省钱从小试做起破圈传播 建立"小样=聪明尝鲜"的用户心智 [22] - 直播场观达2300万+ 订单100万+ 兼具销售转化与品牌教育功能 [23] 长期运营体系构建 - "疯狂试用日"IP形成标准化拉新解决方案 整合消费主张、全域势能、转化链路三大模块 [26] - 为品牌沉淀可追踪用户资产 从站外种草到站内行为数据全链路可分析 [26] - 平台积累海量试用数据 形成消费趋势风向标 赋能行业新品开发与圈层偏好分析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