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消费电子
icon
搜索文档
小米17 4499开卖,首发五代骁龙8!雷军:500亿砸自研芯片
量子位· 2025-09-25 23:54
小米17系列产品发布 - 全系包括标准版、Pro和Pro Max三款机型 起售价4499元 [3][11] - 首发搭载全新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移动平台 采用第三代3nm工艺 主频4.6GHz [14][15] - 超窄边直屏设计 边框窄至1.18mm 厚度8.06mm 重量191克 [18][19] - 采用四微曲中框与超大R角设计 正反覆盖自研龙晶玻璃 抗摔强度提升10倍 [24][25] - 标准版电池容量7000mAh Pro Max版7500mAh 实测连续使用12.2小时剩余26%电量 [34][35] - Pro/Pro Max新增120Hz刷新率妙享背屏 支持自拍预览、汽车控制等功能 [40][41] - 徕卡调校三摄系统 优化人像算法 新增人景分离与肤色还原技术 [44][46] 显示与材料技术突破 - 采用卢米蓝新型红色发光主材 发光效率提升11.4% 实现国产材料技术超越 [29][31] - 屏幕红得更正 色更通透 亮度与功耗表现提升 [30] 小米平板8系列发布 - 标准版与Pro版两款新品 起售价2199元 [51] - 11.2英寸3.2K高清屏 标准版厚度5.75mm 重量485g 比iPad Air更薄 [53][54][55] - 首发澎湃OS 3系统 支持本地运行浏览器、CAD、WPS等桌面级应用 [58][59] - 标准版搭载骁龙8s Gen 4处理器 Pro版采用骁龙8至尊版 CPU性能提升78% GPU性能提升105% [63] 公司战略转型 - 从互联网玩家向硬核科技公司转型 一次性发布多品类智能硬件全家桶 [4][6][7] - 自研手机SoC计划坚持10年 投入至少500亿元 从高端芯片切入 [68][69] - 玄戒O1芯片为第一步 长期投入直至成功 [70]
下一个万亿风口?数字消费龙头股全解析
搜狐财经· 2025-09-25 23:52
一、消费电子与智能硬件 1. 立讯精密(002475) 逻辑:全球消费电子代工龙头,苹果核心供应商,切入汽车电子领域,受益于VR/AR设备 及AI终端需求增长。 催化:AI硬件升级(如AI手机、PC)带动代工订单放量。 2. 美的集团(000333) 逻辑:智能家居生态领导者,AIoT布局完善,智能家电渗透率超40%,海外市场增速达 25%。 催化:政策推动智能家电以旧换新,高端品牌卡萨帝市占率提升。 3. 歌尔股份(002241) 逻辑:全球VR/AR代工龙头,直接受益于AI终端硬件普及。 二、数字支付与金融科技 1. 恒宝股份(002104) 逻辑:数字人民币试点核心参与者,覆盖超100家银行,深度绑定央行数字货币钱包研发。 催化:2025年试点城市扩至50个,跨境支付需求爆发。 逻辑:第三方支付龙头,受益于数字消费支付场景扩展。 三、AI与数字技术应用 近日,商务部等八部门联合发文促进数字消费,从丰富数字消费领域供给、培育壮大数字消费经营主 体、优化数字消费支撑体系以及营造数字消费良好环境等4方面提出14项任务举措。 数字消费作为政策重点扶持领域,核心龙头股主要集中在消费电子、AI终端、智能家电、数字支 ...
第一批iPhone 17,用几个小时就满身划痕,苹果回应
36氪· 2025-09-25 23:24
还有人拿贴膜固定器给新机贴膜,没想到铝合金边框被划出了印子。 在磕碰摔痕上,网友们一摔一个不吱声,款款不重样...... 上周五,iPhone 17系列开卖后,几乎天天都能看到它的话题上热搜,一堆问题扑面而来,这也是咱们熟悉的剧情了。 比如新机用没多久就出现划痕,就连贴个膜都得小心翼翼,生怕把它刮花,还出现了绿屏、屏幕边缘点不动的情况。 有不少人调侃它是史上最娇气iPhone,实在太"脆皮"了! 还有用户一觉醒来,通讯录莫名多了20多个"爸爸"和30多个"老公"。 新机划痕五花八门,贴膜都会刮花 在这些问题里,iPhone 17 Pro的机身划痕是大家反馈最多的。 有人刚拆新机,当天出门转了一圈,系统都还没来得及设置,背板就已经有了明显的划痕; 就连线下门店摆着的展示机,没放多久就有了不少划痕,尤其是蓝色款,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哪来的二手机。 之所以会这样,主要是因为iPhone 17 Pro的机身材质变了。 苹果把之前的钛金属换成了一体式铝合金,它的莫氏硬度仅为2.5-3。平时遇到一些东西硬度比它高的,比如钥匙,稍微蹭一下就可能容易留痕。 而且像蓝色机身,表面的阳极氧化着色层比较薄,一旦出现划痕,底下银白色的金 ...
两部门强化校园食品安全管理;市场监管总局督导企业召回问题充电宝超70万件丨消费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5 23:23
学校食堂食材采购新规 - 教育部与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学校食堂大宗食材采购验收管理工作指引》 要求供应商须具备合法经营资质且近3年内未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或查实事件[1] - 学校需按照"三重一大"机制 在听取膳食委员会、家长委员会及教职工代表大会意见基础上采购合规供应商食材[1] - 新规明确供应商准入红线 包括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具备供应能力 未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1] 龙大美食股东股份冻结 - 控股股东蓝润发展所持751.34万股被司法冻结 占其持股比例2.56% 占公司总股本0.70%[2] - 蓝润发展累计被冻结股份751.34万股 正积极解决事项 但不排除被法院强制执行可能性[2] - 公司称冻结不影响控制权与经营 但潜在风险可能引发市场信心波动[2] 充电宝召回监管动态 - 市场监管总局督导罗马仕 安克创新和小米三家公司共召回充电宝约75万件[3] - 罗马仕累计召回16.7万件 占召回总量34.1% 安克创新召回56.5万件 占比78.7% 小米召回1.7万件 占比12%[3] - 召回行动针对上半年多起自燃事故 体现监管主动性 倒逼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3]
雷军年度演讲:压上10年家底、5年完成彻底蜕变
搜狐财经· 2025-09-25 23:19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从互联网公司转型为硬核科技公司 横跨手机 汽车 家电三大领域[4] - 2020年确立技术为本战略 计划五年投入1000亿元研发资金[10] - 研发投入从2020年93亿元增长至2024年241亿元 2025年预计达300亿元[10] - 研发人员数量从2020年一万余人翻倍增长至超过两万人[10] 汽车业务进展 - 小米YU7自7月6日交付以来交付量突破4万台[4] - 家庭用户占比69% 其中85%为有孩家庭[4] - 推出26项定制服务覆盖YU7 Max和SU7 Ultra车型[4] - 小米SU7系列成为20万元以上最畅销轿车[13] - 小米SU7 Ultra位列50万元以上轿车和纯电销量双第一[13] - SU7 Ultra原型车纽北圈速全球第三 量产车刷新纽北量产电动车记录[13] 技术创新突破 - 自主研发3nm旗舰SoC玄戒O1芯片 性能跻身全球第一梯队[10] - 成为中国大陆首家具备3nm先进制程设计能力的科技公司[10] - 北京汽车工厂店设立400余平定制服务中心[9] - 成为中国首家提供汽车定制服务的车企[9] 产品发布情况 - 发布小米17系列数字旗舰 小米平板8系列[1] - 推出米家三区洗衣机Pro 米家冰箱Pro微冰鲜双系统法式平嵌[1] - 发布小米电视S Pro Mini LED 2026等多款人车家全生态新品[1] 产能建设 - 武汉智能家电工厂已破土动工 预计2025年底前正式投产[13]
雷军讲述小米造玄戒芯片故事:失败不可怕,正视内心恐惧才是关键
搜狐财经· 2025-09-25 22:49
公司战略转型 - 小米从互联网公司转型为硬核科技公司 横跨手机 汽车 家电三大领域 [3] - 过去五年持续投入底层核心技术 实现高端化战略突破 [3] - 武汉智能家电工厂于2025年底前正式投产 [3] 芯片业务发展 - 2025年5月推出玄戒O1芯片 成为中国大陆首家发布3nm制程旗舰芯片的公司 [3][24] - 芯片研发项目年投入达500-600亿元 [18] - 芯片投片费超过2000万美元 采用最先进3nm工艺制程 [24] 历史业绩与挑战 - 2020年公司年营收突破2000亿元 跻身世界500强 [5] - 2022年受国际形势影响营收骤降15% 为史上首次下滑 [16] - 面临行业巨头竞争压力 被市场质疑为"组装厂" [7][9] 组织架构调整 - 引进卢伟冰 曾学忠等外部顶尖人才 同时提拔朱丹等早期员工担任高管 [10] - 工号54的工程师朱丹负责组建芯片业务并带队攻克玄戒O1芯片 [11] - 联合创始人林斌和刘德继续参与公司运营 [10] 芯片业务历程 - 2014年成立松果电子启动自研芯片 2017年澎湃S1芯片销量达60万台 [14] - 2018年暂停手机SoC芯片研发 保留小芯片业务 [14] - 2021年初重启芯片项目 2023年同行芯片团队解散事件引发内部震动 [16][21] 领导决策 - 2022年5月高管会议决定坚持芯片投入 认为即使失败也能培养研发队伍改变公司质地 [18][20] - 雷军提出"逆天改命"理念 强调持续努力和成长的重要性 [3][9] - 克服松果项目失败后的心理恐惧是重启芯片业务的关键挑战 [26]
全面对标iPhone的小米 17系列来了,最高价6999元!雷军回顾造芯造车艰辛:“只要你想,一定能改变”
国际金融报· 2025-09-25 22:17
产品发布与战略对标 - 小米于9月25日正式发布小米17系列手机,共三款机型:小米17、小米17 Pro和小米17 Pro Max [1] - 新品发布会提档至9月底,并采取跨代发布策略,直接从小米15系列跳至小米17系列,以全面对标苹果iPhone 17系列 [1] - 小米17 Pro系列被定位为“小米史无前例的大改变”,并强调与iPhone Pro系列完全对标,其中Pro Max配备6.9英寸超大直屏和7500mAh电池 [3] - 小米17 Pro系列创新性地引入了“妙享背屏”设计,在手机背面提供一块可真正使用的第二屏幕 [3] 产品规格与定价 - 小米17全球首发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配备7000mAh电池和徕卡Summilux光学系统,提供三种配置,起售价为4499元(12GB+256GB) [1] - 小米17 Pro提供四种配置,起售价为4999元(12GB+256GB),最高配置(16GB+1TB)售价为5999元 [3] - 小米17 Pro Max提供三种配置,起售价为5999元(12GB+512GB),最高配置(16GB+1TB)售价为6999元 [3] 公司战略转型与人才建设 - 公司确定向“硬核科技公司”转型的发展道路,大规模投入底层核心技术 [5] - 过去5年间公司核心管理团队经历“大换血”,目前高管团队由两位联合创始人与一批外部引进及内部提拔的人才组成 [5] - 公司面临人才短缺挑战,“小米非常非常缺人”的词条曾登上微博热搜榜首,公司持续致力于内部提拔和外部招募 [7] 核心技术研发投入 - 公司重启芯片自研之路,历时三年于2024年5月22日实现玄戒O1首次回片,并于2025年5月22日正式发布搭载该芯片的产品 [7] - 公司明确芯片是成功的必由之路,计划至少坚持10年并投入至少500亿元用于造芯 [7] 汽车业务发展 - 小米汽车项目于2021年12月正式立项,SU7 Ultra最初对标保时捷和特斯拉,旨在打造全球最强纯电性能车 [8] - 小米造车选择对标特斯拉,通过拆解学习Model Y等车型进行研发 [8] - 小米YU7自7月6日开启交付以来,已交付超4万台 [8]
韧性生长!TCL全球化跋涉不停歇
上海证券报· 2025-09-25 18:20
文章核心观点 - TCL通过全球化战略实现从产品出海到能力出海的转型 海外收入占比显著提升 成为全球消费电子领域的重要竞争者[2][3][10] - 公司全球化策略聚焦高端化路线 本土化运营和产业链赋能 以体育营销为纽带建立全球品牌认知[2][10] - 欧洲市场通过产品创新和经营模式调整实现扭亏为盈 体现公司应对市场挑战的能力[6][7] 全球化战略演进 - 1997年启动国际化经营战略 从ODM代工转向自主品牌出海[3] - 1999年收购越南彩电工厂开启本土化生产 针对当地需求推出防雷电等特色产品[3] - 2001年后经历产品出海 建厂出海到能力出海三阶段 完成全球产业链布局[3] - 当前通过TCL实业与TCL科技布局智能终端 半导体显示 新能源光伏三大产业[4] 全球运营体系构建 - TCL实业在全球拥有25个研发中心和22个生产基地 覆盖北美欧洲东南亚[4] - 具备海外本土全链条能力 实现隔墙供应与本地生产交付一体化[4] - 海外市场收入占比超过60% 2024年电视出货量2900万台全球第二 空调销量2008万套[5] 欧洲市场突破 - 2016年欧洲业务亏损达1.5亿元 主因2004年并购汤姆逊时押错CRT技术路线[6] - 2017年通过推出4K产品 重构业务区域为10个责任包干区实现扭亏[6][7] - 调整品牌定位:TCL主打中高端 汤姆逊聚焦大众市场[7] 品牌全球化举措 - 2025年成为国际奥委会全球合作伙伴(TOP计划)[9] - 在全球赞助5支欧洲国家足球队 NFL联盟及南美解放者杯等体育资源[10] - 通过体育营销建立跨文化情感连接 提升品牌认可度[10] 战略升级目标 - 提出在北美 拉美 欧洲 亚太 中东非五大区域再造五个TCL[11] - 通过培育本地产业链供应链与售后体系形成完整经营实体[11] - 构建深度融入本地生态的可持续运营体系以抵御贸易环境波动[11]
韧性生长! TCL全球化跋涉不停歇
上海证券报· 2025-09-25 18:14
全球化战略核心 - 公司全球化策略包括高端化路线、本土化实践及赋能当地产业链实现共赢与可持续发展[2] - 海外产品营收占总营收近一半 全球化成为公司最亮眼标签[2] - 公司提出在海外再造五个区域经营实体 包括北美、拉美、欧洲、亚太及中东非[11] 海外业务布局与成果 - 业务覆盖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拥有25个研发中心和22个生产基地[4] - 公司电视出货量达2900万台位列全球第二 空调年销量2008万套[4] - 海外市场收入占比超过60%并持续扩大[4] 市场拓展历程 - 1999年通过收购越南彩电工厂进入东南亚市场 从农村球面电视市场切入[3] - 2001年后加快从产品出海到建厂出海再到能力出海的转型[4] - 2017年通过4K产品上市扭转欧洲市场亏损 重组品牌定位与区域管理模式[5][6] 本土化运营实践 - 具备海外本土部品配套+工业制造+仓储物流全链条能力 实现隔墙供应[4] - 将欧洲划分为10个业务区实行责任包干模式 团队对收入与利润双重负责[5] - 在不同市场采用差异化品牌策略 TCL定位中高端而汤姆逊主打大众市场[6] 品牌建设与体育营销 - 2025年成为奥林匹克全球合作伙伴 从中国品牌蜕变为全球品牌[8] - 在全球赞助5支欧洲国家足球队、NFL及南美解放者杯等体育资源[10] - 通过体育营销与各地消费者建立情感连接 提升品牌认可度[10] 技术转型与挑战应对 - 2004年并购汤姆逊彩电业务后因LCD技术崛起面临竞争优势危机[5] - 欧洲业务2016年亏损达1.5亿元 通过产品突破与模式创新实现逆转[5][6] - 早期在越南市场推出防雷电、超强信号接收等特色产品适应本地需求[3]
小米17系列发布、推出汽车定制服务,雷军亲述玄戒芯片及造车幕后故事
搜狐财经· 2025-09-25 17:04
小米新品发布 - 公司于9月25日举行第六次个人年度演讲 主题为"改变" 并发布小米17系列数字旗舰、小米定制服务及多款人车家全生态新品 [1] - 小米17标准版定价4499元起 小米17 Pro定价4999元起 小米17 Pro Max起步配置12GB+512GB 定价5999元起 9月27日10点正式开售 [1] - 小米平板8标准版定价2199元起 Pro版2799元起 米家三区洗衣机Pro首销价3999元起 米家冰箱Pro 560L首销价6399元 小米电视S Pro Mini LED 2026首销价5199元起 [2] 产品技术特性 - 小米17系列全球首发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 采用3nm工艺 CPU性能比肩A19 Pro GPU相比A19 Pro提升34.6% [2] - 小米17 Pro系列配备"妙享背屏" 支持个性时钟、AI人像壁纸、背屏自拍、掌机模式等创新功能 [2] - 小米电视S Pro 85 Mini LED 2026采用全新Mini LED屏幕、独立画质增强芯片及低反屏技术 [3] 汽车业务进展 - 小米首款SUV车型YU7自7月6日交付以来 交付量已突破4万台 家庭用户占比69% 有孩家庭占比85% [3] - 推出"小米定制服务" 覆盖YU7 Max和SU7 Ultra车型 首期提供26项个性选配 包括5款车漆、4款内饰及定制轮毂等 [1][3] - 定制服务10万元起订 每月限定40台 于9月25日晚十点开启预售 [1] 生态链产品 - 推出Xiaomi路由器BE10000 Pro建议零售价1699元 Xiaomi Sound 2 Max建议零售价1999元 随身蓝牙音箱建议零售价299元 [2] - 米家冰箱Pro实现鲜鱼鲜肉零下储存不冻结 支持全自动洁净制冰 米家三区洗衣机Pro采用三筒独立水路分区洗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