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

搜索文档
再升科技终止收购迈科隆49%股权 标的是上市公司实控人姐姐参股企业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7 15:19
收购终止 - 公司终止以2.31亿元收购迈科隆49%股权的交易 原计划通过该交易及表决权委托取得迈科隆控制权 [1][2] - 终止原因为客观因素导致股权转让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交易协议未生效 [1][3] - 交易终止不会对公司发展战略、生产经营产生实质性影响 未支付转让款且未通过股东会审议 无经济损失 [5] 交易障碍 - 卖方杨兴志所持迈科隆66.67%股权处于司法冻结状态 且未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但涉及2件执行信息 [1][2] - 股权解除司法冻结是协议生效前提条件 若2025年11月30日前未完成则协议自始无效 [2] - 杨兴志所持股权存在多次质押 其中一次质押期限为2023年11月至2026年11月 [3] 标的公司财务 - 迈科隆2024年营业收入4.39亿元 净利润2705.65万元 2025年一季度营收1.09亿元 净利润159.74万元 [4] - 截至2025年3月末净资产1.06亿元 49%股权对应估值2.31亿元 整体估值4.71亿元 估值增值率346.18% [4] 关联交易 - 迈科隆少数股东郭彦系公司实控人郭茂姐姐 自2019年4月起被认定为关联方 [1] - 2024年公司与迈科隆关联交易总额超3亿元 其中采购金额1.08亿元 销售金额2.21亿元 [1][4] - 2025年上半年向迈科隆销售金额1.01亿元 另提供房屋设备租赁等服务金额1788.14万元(2024年) [4] 公司近期业绩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6.58亿元 同比下滑12.29% 归母净利润6028.78万元 同比下滑20.84% [5]
“十四五”以来中央企业资产总额从不到70万亿元增至超过90万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7 13:31
中央企业综合实力 - 中央企业资产总额从不到70万亿元增长到超过90万亿元 年均增速7.3% [1][2] - 利润总额从1.9万亿元增长到2.6万亿元 年均增速8.3% [1][2] - 全员劳动生产率每人每年从59.4万元增长到81.7万元 [2] 经营质量效率 - 营业收入利润率从6.2%提升到6.7% [2] - 国有资本回报率和净资产收益率持续改善 [2] - 万元产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下降12.8%和13.9% [3] 科技创新投入 - 研发经费连续3年超过万亿元 投入强度从2.6%提升到2.8% [2] - 参与全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攻关 打造97个原创技术策源地 [2] - 组建23个创新联合体 [2] 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 - 累计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8.6万亿元 较"十三五"大幅提升 [4] - 2024年战略性新兴产业营业收入突破11万亿元 近两年营收贡献度提升8个百分点 [5] - 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5个领域收入均超万亿元 [5] 产业转型升级 - 打造1854个智能工厂 布局"AI+"应用场景超800个 [3] - 中央企业新能源并网装机容量约占全国一半 [5] - 工业软件市场规模占全国比例超20% [5] 重组与整合 - 6组10家企业实施战略性重组 9家新央企组建成立 [3] - 开展邮轮运营等领域专业化整合 [3] - 设立创投基金总规模近千亿元 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5] 社会贡献 - "十四五"累计上交税费超10万亿元 [3] - 向社保基金划转国有股权1.2万亿元 [3] - 保障煤电油气基础产品供给及通信航空网络运营 [3]
此前评估增值率高达346.18% 再升科技终止收购实控人姐姐参股公司股权
新浪财经· 2025-09-17 13:08
收购终止 - 再升科技终止以2.31亿元现金收购四川迈科隆真空新材料有限公司49%股权的交易 因股权转让事宜未取得实质性进展且《股权购买协议》尚未生效 [1] - 交易终止原因为受客观因素影响 公司经审慎评估并与交易各方友好协商后决定终止 旨在维护公司及全体股东利益 [1] - 公司未支付股权转让款且交易尚未通过股东会审议 终止不会导致任何经济损失或对财务状况产生不利影响 [3] 交易背景与细节 - 再升科技原计划以自有资金2.31亿元收购迈科隆49%股权 同时获得迈科隆剩余17.6668%股权对应的表决权委托 使迈科隆成为控股子公司并纳入合并报表范围 [1] - 迈科隆为真空绝热板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 产品应用于家电及新能源汽车领域 [2] - 交易采用收益法评估 迈科隆股东全部权益价值评估为4.71亿元 较账面净资产1.06亿元增值3.66亿元 增值率达346.18% [2] 目标公司财务与风险 - 迈科隆2024年净利润约2706万元 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约160万元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净资产为1.06亿元 [2] - 迈科隆实控人杨兴志作为被执行人有2件执行信息 涉及执行标的分别为3448万元和2.08亿元 且其持有的迈科隆66.6668%股权已被司法冻结 [2] - 交易存在关联关系 迈科隆股东郭彦系再升科技实控人郭茂的姐姐 [2] 公司近期业绩 - 再升科技上半年营业收入6.58亿元 同比减少12.29%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028.78万元 同比减少20.84% [3]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542.27万元 同比减少17.27% [3]
业界共话AI加速材料研发新路径
中国化工报· 2025-09-17 11:58
行业应用与价值体现 - AI正深度融入新材料产业全链条 实现从炒菜式试错到按图索骥的研发模式转变 [1] - 华为AI应用中石油锦州石化单装置年省700万元 云天化煤气化炉能耗降低1.5% [1] - AI让材料研发从大海捞针变成精准匹配 正从单点应用向全流程优化延伸 [1] 发展瓶颈与挑战 - 数据采集与清洗占据大量研发时间 底层数据不可靠导致AI模型失效 [2] - 钢铁水泥等传统材料数据丰富 但生物材料高强材料等新型材料数据匮乏 [2] - 行业存在数据不共享不开源现象 导致AI模型训练缺乏高质量数据支撑 [2] - 过度依赖AI模型可能削弱科研人员格物致知精神 降低行业整体研发能力 [2] - 算法提供方与材料研发方贡献界定模糊 存在知识所有权争议等伦理隐患 [2] - 产业急需三类复合型人才:AI工具开发人才 验证成果行业专家 一线应用人才 [2] - 目前三类人才均存在缺口 制约产学研协同推进 [2] 解决方案与发展路径 - 加强国家级实验室建设 以稳定资助推动AI+材料设计机理研究 [3] - 打破数据壁垒建立全国性数据共享机制 [3] - 参考苏州大学AI高通量研发中心模式 打造云上实验室整合超算与云计算资源 [3] - 为中小企业提供低成本模拟服务 [3]
广东南控一号产业投资基金招GP
FOFWEEKLY· 2025-09-17 10:07
南控母基金设立背景 - 广东南控一号产业投资合伙企业由广东南海控股集团及旗下私募基金管理公司联合设立 总规模20亿元 [1] - 基金按市场化方式运营 重点通过布局子基金加速产业优化和区域战略新兴产业集群再造 [1] 投资方向与行业重点 - 重点围绕机械装备 汽车 泛家居等战略支柱产业 [1] - 覆盖新能源 新材料 新一代电子信息 新型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产业 [1] - 关注数字经济 智能机器人等关键环节 [1] 运作模式 - 采用参股投资方式与社会资本共同发起设立股权投资基金 [1] - 通过增资或受让股权等方式参股已成立的股权投资基金 [1] - 开设常年申报通道和定期申报通道公开招募子基金管理机构 [1] 战略目标 - 推动佛山市南海区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新兴产业集群再造 [1] - 助推南海区"三高四新六集群"产业布局 [1]
“十四五”以来中央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累计投资8.6万亿元
新华社· 2025-09-17 09:43
投资规模与成效 - “十四五”以来中央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累计投资达8.6万亿元 [1] - 2024年中央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营业收入突破11万亿元,近两年营收贡献度提升8个百分点 [2] - 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5个领域的收入均超过万亿元 [2] 重点布局领域 - 集成电路、生物技术、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1] - 人形机器人、超导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实现突破 [1] - 工业母机、新材料等领域的托底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1] 发展模式与举措 - 深入实施中央企业产业焕新、未来产业启航、“AI+”等专项行动 [1] - 开展产业链融通发展共链行动,发布供需清单近万项 [2] - 设立创投基金,聚焦科技属性、技术价值、新兴领域,积极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2] 未来发展方向 - 将持续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力度,加快打造一批引领未来竞争的新兴支柱产业 [2] - 进一步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 [2] -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久久为功 [2]
道氏技术:公司已布局的单壁碳纳米管等固态电池核心材料在人形机器人领域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7 08:25
战略合作布局 - 公司与苏州能斯达电子科技及关联参股公司广东芯培森技术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三方将围绕人形机器人电子肌肉 电子皮肤和关节等关键零部件材料展开研发与市场拓展合作[2] - 合作模式为整合各自优势资源进行深度合作 覆盖材料研发及市场拓展全链条[2] 新材料技术储备 - 已布局单壁碳纳米管 高镍三元前驱体 富锂锰基前驱体 硅基负极 固态电解质 金属锂负极等固态电池核心材料[2] - 上述材料被确认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涵盖能源与结构材料方向[2] 技术应用方向 - 材料研发重点聚焦人形机器人三大核心部件:电子肌肉 电子皮肤和关节所需材料[2] - 固态电池材料技术可延伸应用于人形机器人能源系统 体现技术协同效应[2]
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 “十四五”以来中央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累计投资8.6万亿元
新华社· 2025-09-17 08:24
核心观点 - 中央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累计投资达8.6万亿元,营业收入突破11万亿元,近两年营收贡献度提升8个百分点,产业发展呈现“梯次拓展、合力并进”的新格局 [1][2] 投资布局与规模 - “十四五”以来,中央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累计投资规模达8.6万亿元 [1] - 2024年中央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营业收入突破11万亿元 [2] - 近两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中央企业的营收贡献度提升了8个百分点 [2] - 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5个领域的收入均超过万亿元 [2] 重点发展领域与成果 - 集成电路、生物技术、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1] - 人形机器人、超导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实现突破 [1] - 工业母机、新材料等领域的托底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1] - 开展产业链融通发展共链行动,以新兴产业为重点发布供需清单近万项 [2] - “AI+”专项行动落地落实,一批通用大模型、行业模型加速应用,赋能传统产业数智化转型 [2] 发展模式与未来方向 - 通过设立创投基金,聚焦科技属性、技术价值、新兴领域,积极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2] -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久久为功,将持续加大布局力度 [2] - 未来方向是加快打造一批引领未来竞争的新兴支柱产业,进一步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 [2]
河南"专精特新"专板重磅开闸!资本豫军再添生力军(附首批入板企业名单) | 极刻
搜狐财经· 2025-09-17 08:14
【大河财立方 记者 段伟朵 程帅星 文 马腾飞 摄影】金秋时节,中原大地迎来资本市场重要时刻。 9月16日上午,河南省"专精特新"专板开板仪式暨2025资本赋能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郑州市举行。首批106家企业集中入板,标志着河南为"专 精特新"企业对接资本市场搭建了新的重要平台。为了持续深入推进河南区域性股权市场高质量发展,本次活动本着高效、务实原则,促进了一系列合作 签约的达成。 106家"专精特新"企业集中入板 大河财立方《极刻》第1059篇 进入了"专属跑道" 活动现场,河南省"专精特新"专板正式启动,首批106家培育企业正式集中入板。这些企业来自郑州、洛阳、南阳等全省16地,涵盖了高端制造、新材 料、生物医药等新兴领域。云智信安、远东生物、阿尔法新材、顺势药业、华东电缆等10家首批集中入板企业,共同敲响开启新征程的金锣。 本次活动由中共河南省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河南监管局主办,中原股权交易中心、中原证券股份有限 公司承办,招商银行、大河财立方提供合作支持。相关政府部门负责人、金融机构负责人、企业代表等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 河南省委金融委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