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航空航天等
icon
搜索文档
“家底”更厚、“智造”更强!数说央企高质量发展成果
央视新闻· 2025-09-17 04:55
核心观点 - 中央企业在"十四五"期间实现高质量发展 资产总额和利润总额显著增长 科技创新成果丰硕 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扩大 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 [1][2][3][4][5] 财务表现 - 中央企业资产总额从不到70万亿元增长到超过90万亿元 年均增速7.3% [3] - 利润总额从1.9万亿元增长到2.6万亿元 年均增速8.3% [3] - 累计上缴税费超过10万亿元 完成向社保基金划转国有股权1.2万亿元 [3] 投资扩张 - 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9万亿元 年均增速6.3% [4] - 以市场化方式发行稳增长扩投资专项债 拟发行总规模5000亿元 [4] - 战略性新兴产业累计投资8.6万亿元 比"十三五"时期大幅提升 [5] 科技创新 - 研发经费连续三年超过万亿元 投入强度从2.6%提升到2.8% [3] - 参与全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攻关 打造97个原创技术策源地 组建23个创新联合体 [3] - 集中攻克集成电路 工业母机 工业软件等领域"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 [2] 产业布局 - 6组10家企业实施战略性重组 9家新的中央企业组建设立 [3] - 战略性新兴产业营业收入突破11万亿元 近两年营收贡献度提升8个百分点 [5] - 新一代信息技术 高端装备等5个领域收入均超过万亿元 [5] 数字化转型 - "AI+"专项行动布局应用场景超过800个 [3] - 打造智能工厂1854个 [3] - 万元产值能耗下降12.8% 万元产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13.9% [3] 新兴产业发展 - 中央企业新能源累计发电并网装机容量约占全国一半 [5] - 工业软件市场规模占全国比例超20% [5] - 设立创投基金总规模近千亿元 形成产融结合新模式 [5]
国资委:截至目前,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市值超22万亿,较“十三五”末增长近50%
搜狐财经· 2025-09-17 03:21
9月1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砥砺奋进"十四五",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情 况。会上,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袁野介绍了"十四五"期间国资央企进一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情 况。 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袁野 图据国新网 第一,"稳"的基础不断夯实。一方面是保值增值稳,中央企业的资产总额从"十三五"末的68.8万亿元,增长到 2024年底的91万亿元,国有资本权益从14.2万亿元,增长到18.3万亿元,年均增速分别达到7.3%和6.5%。另一 方面是经营效益稳,"十四五"期间,中央企业创造的增加值、利润总额,预计比"十三五"期间分别增长40%、 50%,全员劳动生产率、净资产收益率和资产负债率这些指标持续改善,不少企业加强精细化管理、深化改革 创新,价值创造能力明显增强。 第二,"进"的态势持续巩固。袁野重点介绍了投资和上市公司情况。首先是有效投资进一步扩大。2021至 2024年,中央企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9万亿元,年均增速达到6.3%;去年四季度以来,以市场化方 式发行稳增长扩投资专项债,拟发行总规模达到5000亿元,有力促进了"两重""两新"项目投资,带动效应比较 明显。同时,上市公司质量进一步 ...
“十四五”以来我国发布先进制造国家标准4000余项—— 以先进标准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经济日报· 2025-09-06 22:08
行业标准体系建设进展 - "十四五"以来围绕集成电路 新材料 新能源汽车 机器人 航空航天装备等先进制造业已发布4000余项国家标准[1] - 团体标准总数近20%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和高端装备制造等先进制造领域[1] - 智能制造领域国家标准支撑制造业高端化发展 新能源汽车领域标准增强产业链协同 太阳能光伏标准防范非理性竞争[1] 智能工厂建设成效 - 累计建成3万余家基础级智能工厂 1200余家先进级智能工厂 230余家卓越级智能工厂[2] - 卓越级智能工厂实现产品研发周期平均缩短28.4% 生产效率平均提升22.3% 不良品率平均下降50.2% 碳排放平均减少20.4%[2] - 制定智能工厂建设导则 通用技术要求 安全控制要求等国家标准为企业智能化改造提供实施路径[2] 未来产业标准化布局 - 成立合成生物 无人机等未来产业标准化技术组织推动头部企业参与标准研制[3] - 牵头制定《皮肤芯片通用技术要求》《碳化硅外延片》等国家标准[3] - 江苏计划到2027年新制定未来产业标准100项以上 探索地方标准揭榜挂帅机制[3] 国际标准化工作成果 - "十四五"期间新承担国际标准组织技术机构秘书处26个 中国专家新担任技术机构主席30个 新担任工作组召集人486个[4] - 提出国际标准提案880项 牵头制定国际标准532项 国际标准转化率达90%以上[4] - 牵头研制智能制造 纳米制造 智能电网 新型储能系统等国际标准 包括全球首个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4] 标准化工作未来规划 - 计划围绕人工智能 物联网 循环利用 能耗能效 新材料 高端装备等领域制修订国家标准4000余项[5] - 引导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国际标准 加强标准实施监测[5] - 推动标准与产业 财政 金融 税收等政策协同配套[5]
“十四五”以来我国发布4000余项先进制造标准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经济网· 2025-09-04 08:37
标准发布总体情况 - "十四五"以来围绕集成电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等重点行业发布国家标准4000余项[1] - 2023年以来共发布相关国家标准600余项[3] - 团体标准总数的近20%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先进制造领域[2] 重点领域标准建设 - 智能制造领域发布国家标准491项[2] - 新能源汽车领域发布国家标准95项[2] - 太阳能光伏领域发布国家标准221项[2] - 国际标准提案880项,牵头制定国际标准532项[2] - 4210项先进适用国际标准转化为我国标准,重点领域国际标准转化率超过90%[2] 标准实施成效 - 累计建成基础级智能工厂3万余家、先进级智能工厂1200余家、卓越级智能工厂230余家[3] - 卓越级智能工厂产品研发周期平均缩短28.4%[3] - 生产效率平均提升22.3%[3] - 不良品率平均下降50.2%[3] - 碳排放平均减少20.4%[3] - 吨钢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40千克[3] 未来产业标准化布局 - 江苏省计划至2027年新制定未来产业各类标准100项以上[4] - 江苏省已牵头制定国际标准4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28项[5] - 发布实施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13项[5] - 新成立合成生物、无人机等未来产业标委会[4]
登顶全球创新榜之后 大湾区科创合作下一步怎么走|湾区观察
第一财经· 2025-09-02 12:24
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突破 - 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首次登顶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百强创新集群榜首 取代连续五年第一的东京—横滨集群 [1] - 评价指标包括PCT国际专利申请量 科学论文发表量及新增的风险资本交易量 [1] - 深港穗集群专利申请密度达每百万人2292个 科学论文发表密度每百万人3775篇 风险资本交易量密度每百万人135宗 [1] 核心指标表现分析 - 专利申请总量占全球9% 仅次于东京—横滨集群的10.3% [1] - 科学论文发表总量占全球2.4% 位居全球第三 [1] - 风险资本指标表现优于东京—横滨集群 成为总分反超的关键因素 [2] 区域协同发展优势 - 深圳强在科技成果转化与市场化能力 香港强在国际化与金融服务 广州强在科教资源与产业基础 [2] - 形成电子信息 通信 互联网(深圳) 科技金融(香港) 汽车制造 生物医药(广州)等互补产业体系 [3] - 构建"基础研究—应用开发—产业孵化—国际市场"完整创新链 [4] 金融与政策支持体系 - 深圳聚集1560余家创投机构 管理规模超1.5万亿元 90%资金投向科技创新 [4] - 广东全省专利商标质押融资额新增8305.48亿元 惠及企业1.67万户 [4] - 香港过去3年推出3项各涉款100亿港元的科创支持计划 [4] 人才与科研基础 - 高校科研机构林立 培养大量本地人才并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汇聚 [3] - 内地与香港风投私募基金规模分居亚洲第一 第二位 [4] - 创新强度人均排名全球第45位 需提升科研密度和人口素质 [5] 发展挑战与方向 - 基础研究投入相对不足 研究水平与世界一流存在差距 [4][5] - 港澳与内地间存在体制机制障碍 需进一步优化创新合作 [5] - 需着力提升人均PCT专利申请量 科学论文发表量和风险资本交易量指标 [5]
G60科创走廊科技成果拍卖会成交额突破200亿元
国际金融报· 2025-08-19 09:14
拍卖会成交表现 - 第七届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技成果拍卖会成交金额达202亿元 较上一届增长66.7% [1] - 现场路演项目10个 展示项目27个 拍卖项目65个 跨区域合作项目半小时现场成交额达6.89亿元 [3]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与东华大学57宗项目参与拍卖及路演 成交额突破1500万元 [3] 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创新 - 首批推出42位科创经理人 负责链接创新链与产业链 [3][7] - 成立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联合体 整合10家单位资源构建全链条转化体系 [9] - 建立包含11家概念验证中心 18家中试基地 31家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的完整转化体系 [10] 前沿技术领域突破 - 医疗健康领域出现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基因治疗项目 靶向BAZ2B逆转肝纤维化并已申请专利 [1] - 高端装备领域推出带电位器的旋转机构及力反馈装置 人工智能领域应用异步感知技术增强无人驾驶适应性 [4] - 新材料领域突破永久亲水性含氟聚合物技术 航空航天领域实现分体式飞行汽车空陆切换功能 [4] 区域协同发展成效 - 九城市2966家企业领取科技创新券5.81亿元 参与机构5484家 涉及科学仪器69079台套 [10] - 组织卫星互联网 集成电路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专项行动 组建G60低空经济协同创新联盟 [10] - 三届"创赢未来"创新大赛累计吸引3000余项目报名 26家企业获得多元化融资超8.2亿元 [10] 知识产权与服务体系 - 国家知识产权运营(上海)国际服务平台进行会议直播 在线观看人数超7000人 [11] - 开展国内外专利导航成果权威发布 为企业提供技术需求匹配和知识产权风险规避服务 [7] - 推进科技创新券跨区域通用通兑 G60科创云平台实现科学仪器协作共用功能 [10]
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工业经济向稳向新向优发展
新华网· 2025-08-12 06:35
工业经济运行总体态势 - 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 其中一季度增长6.5% 二季度增长6.3% [1][2] - 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5.7% 保持基本稳定 [2] - 前5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达52万户 较上年底增加0.8万户 [2] 重点行业表现 - 电气机械 汽车 电子 通用设备 化工 有色金属等行业增长较快 对工业增长贡献率提升 [2] - 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比分别达35.5%和16.4% [2] - 电子 电气机械 通用设备等行业利润增长超过10% [2] - 航天器及运载火箭制造 智能车载设备制造等行业增加值实现两位数增长 [4] 创新与科技应用 - 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 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达23.3% [1] - 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35.6% 服务机器人增长25.5% [4] - 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同比增长14.2% [4] - 建成33家国家级制造业中心 241家中试平台纳入重点培育库 [4] - 计划2025年底前培育5个以上国家级制造业中试平台 [5] 数字化转型进展 - 规上轻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工具普及率达86.2% [7] - 5G融合应用覆盖国民经济97个大类中的86个 [7] - 建设超过1.85万个"5G+工业互联网"项目 [7] - 确定26个第二批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 [7] - 新支持35个城市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 [7] 绿色发展与能效提升 - 国家层面绿色工厂产值占制造业总产值比重超过20% [7] - 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持续下降 [7] - 聚焦钢铁 有色金属 石化化工 建材等重点行业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8] 企业经营与产业培育 - 前5月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5.4% [2] - 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7.5% 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工程 [1] - 累计培育超14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1.46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2]
3600点之后:聊聊当下权益投资的锚点、策略与心态
搜狐财经· 2025-08-12 01:36
市场点位与估值水平 - 上证指数在3600点上方盘桓10个交易日 逼近去年10月高点3674点和十年峰值3731点 [1][6] - 当前A股整体估值处于历史中等偏高位置 上证指数、沪深300、万得全A的PE(TTM)分别处于近5年92.9%、72.9%、84.3%分位数 [9] - A股估值水平具有全球相对优势 上证指数市盈率15.69倍 市净率1.42倍 显著低于美国三大股指 [9][11] 资金面与杠杆水平 - 融资余额重回2万亿元关口 为十年首次 但杠杆水平仅为2015年牛市高点一半 [14] - 当前杠杆资金流入未达过热程度 两融规模占A股流通市值比例较2015年显著下降 [14] - 市场交易热度持续升温 成交量、换手率、新增开户数指标回暖 但未出现非理性狂欢迹象 [16] 行业表现与投资机会 - 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今年以来收益超16% 为2021年后首次 但仍低于历史高点20% [5] - 中证A500市盈率TTM处于历史57%分位点 创业板指处于近十年24%分位点的低位 [23] - 结构性机会聚焦新能源ETF、有色金属ETF、航空航天ETF 受益于中报业绩披露和板块轮动 [23][25] 市场结构与历史对比 - A股上市公司数量从2015年不足2800家增至超5400家 总市值从69万亿元突破100万亿元 [14] - 当前市场赚钱效应积累推动资金入市加速 但大部分板块已积累可观涨幅 [16] 全球流动性环境 - 美联储降息预期上升与全球流动性宽松预期增强 提升A股对国际资本吸引力 [11] - A股在全球资产中的估值权重正在被重新评估 [11] 投资策略建议 - 建议采用杠铃策略平衡进攻与防御 进攻端关注高景气行业 防御端配置红利策略及债券基金 [22] - 持仓管理需匹配行业分散度与个人风险偏好 权益资产占比需避免引发过度波动 [21] - 长期投资需关注资产配置、风险控制和情绪管理 避免短期波动干扰 [30]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51.8%
新华日报· 2025-08-10 19:48
南京市新一代信息通信产业发展 - 南京市2025年重点产业项目路演对接会聚焦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 现场投资机构与企业就技术壁垒 规模化应用等关键问题深入探讨 合作意向浓厚 [1] - 南京市新一代信息通信产业上半年营收742亿元 同比增长12.1% 其中59家企业增速超100% [1] - 南京锁定5G/6G 未来网络等六大核心领域 出台《关于加快构建6G创新生态推动新一代信息通信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构建产业支撑体系 [1] 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整体表现 - 全省1-6月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9.2% 高于规上工业1.8个百分点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51.8% 较去年底提升1.1个百分点 [2] - 电子及通信设备 航空航天等五大行业表现突出 增加值分别增长15.4% 14.7% 12.2% 9.3% 8.6% 均高于工业平均增速 [2]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与举措 - 加强基础研究 建强三大基础科学中心 深化"应用基础研究特区"改革试点 实施基础研究重点项目解决关键技术问题 [3] - 强化量子科技 航空航天等领域技术攻关 部署前沿技术研发项目 加快新质生产力应用场景落地 [3] - 推进科技领域"两重"项目建设 打造江苏实验室矩阵 加强人工智能 量子科技等未来产业布局 [4] - 持续夯实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计划2025年底高新技术企业超6.1万家 [4]
中试平台:全球科技竞速的新赛道
环球网资讯· 2025-07-24 02:05
中试平台的重要性 - 中试是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跨越至生产线的关键桥梁,对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 [1] - 全球科技转化竞赛围绕中试平台建设展开,涉及半导体、智能工厂、纳米材料等领域 [1] 美国中试平台建设 - 美国政府将中试平台建设提升至"国家创新链心脏"的战略高度,斥资530亿美元支持半导体、清洁能源等领域 [2] - 美国能源部依托17个国家实验室构建专业化中试网络,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的能源系统整合设施将储能技术工程可行性提升至技术就绪水平8级 [2] - 美国国防部资助的"生物工业制造和设计生态系统"项目扩展至6个州,吸引50余家企业参与,企业研发成本降低50%,产品周期压缩至18个月以内 [2] 英国中试平台建设 - 英国政府通过"弹射中心计划"投入10亿英镑打造7个国家级弹射中心,覆盖健康医药、机器人、清洁能源等6大领域 [3] - 高价值制造弹射中心为劳斯莱斯提供航空发动机叶片中试验证服务,试制周期从24个月压缩至14个月,良品率提升至99.3% [3] - 剑桥大学与阿斯利康共建的生物医药中试平台实现从靶点发现到临床试验的一站式转化,肺癌新药研发项目提前9个月进入商业化阶段 [3] 德国中试平台建设 - 德国将中试平台定位为"工业4.0转型的核心节点",聚焦可再生能源、先进材料与生物医药等领域 [4] - "工业联合研究"项目支持12家汽车零部件企业通过共享中试平台开发轻量化铝合金底盘,推动电动汽车成本下降18% [4] - 材料和光束技术研究所的增材制造中试平台将航空航天部件试制周期缩短60%,成本降低35% [4] 日本和韩国中试平台建设 - 日本将中试平台定位为"社会5.0转型的核心基础设施",重点打造半导体、生物医药与碳中和领域,计划投入2万亿日元支持氢能中试项目 [5] - 日本筑波研究中心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中试平台将系统效率提升至48.5% [5] - 韩国政府联合三星、SK海力士等企业投资622万亿韩元建立全球最大半导体产业集群和全球首条3纳米芯片量产中试线 [5] 中试平台的高效运行模式 - 中试平台高效运行需依托高校和企业在资源、知识、人才、机制等层面的深度融合 [6] -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与智化科技联合开发的纳米材料自动化研究平台研发效率提升40%,试错成本降低30% [6] - 欧盟启动尖端芯片中试线建设项目,聚焦2纳米芯片设计和先进半导体材料制造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