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养老服务
icon
搜索文档
一组数据看2024年我国老龄事业各方面发展
央视新闻· 2025-07-24 05:40
人口老龄化概况 - 2024年末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31031万人占总人口22 0 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2023万人占总人口15 6 [2] - 全国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抚养比22 8 人均预期寿命达79 0岁较2023年提高0 4岁 [2] 养老保险制度发展 - 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扩大 企业年金参与企业15 93万户覆盖职工3242万人投资规模3 6万亿元 [3] - 个人养老金制度全面实施在售产品1010款含理财储蓄商业保险和公募基金 [3] - 长期护理保险试点覆盖49城参保人数18786万人享受待遇146万人服务机构8800家护理人员30万人 [3] 养老服务体系 - 全国养老机构和设施总数40 6万个床位799 3万张其中护理型床位占比65 7 [4] - 社区养老服务机构36 6万个床位291 5万张 老年助餐点达7 5万个 [4][5] 老年健康服务 - 2024年基层医疗机构为1 41亿65岁以上老人提供健康管理服务 [6] - 医养结合机构超8400家其中3600家为备案医疗机构4800家为设医疗机构的养老机构总床位210万张 [6] 银发经济 - 2024年新增老年产品服务企业7 76万家 [7] - 便民生活圈试点建设5188个覆盖商业网点137 1万个服务1 18亿居民 [7] - 居家适老化改造补贴130万件金额30亿元 银发旅游列车计划启动 [7] 老年友好环境 - 2024年完成小区适老化改造1 45万个加装电梯2 96万部 [8] - 十四五期间累计支持208万户特殊困难家庭适老化改造 [8] - 银发网民达1 56亿占网民总数14 1 超1亿台智能终端完成适老化改造 [9] - 3000个常用网站应用完成改造 2 85亿家庭实现电视便捷操作 [9]
北京市养老服务条例草案提请一审,这些规定与老年人息息相关
新京报· 2025-07-24 03:13
北京市养老服务条例草案核心内容 - 首次提请审议的养老服务条例旨在应对老龄化挑战并固化首都实践经验 [1] - 构建具有首都特色的多元化养老服务供给体系 [2] - 明确"有为政府 有效市场 有情社会 有责家庭"的发展方针 [7] 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建设 - 完善区级指导中心 街道服务中心 社区驿站三级网络实现资源纵向贯通 [2] - 区级中心统筹示范 街道中心集成资源链接和专业照护功能 社区驿站延伸日间照料服务 [2] - 重点发展居家社区养老 聚焦"老老人"和失能失智老年人刚性需求 [2] 养老服务供给体系 - 机构养老与居家社区养老相互衔接补充 [2] - 推进护理型 普惠型养老床位建设 发展失智照护专业机构 [3] - 支持旅居养老为活力老年人提供品质保障价格实惠的服务 [3] 分类保障体系 - 政府投资机构优先收住特困和经济困难失能老人实行政府指导价 [4] - 社会资本建设普惠型机构设置基本服务价格参考区间 [4] - 支持品牌连锁机构发展满足品质化养老需求 [4] 医养结合措施 - 将高龄 失能失智老年人纳入家庭医生签约重点人群 [4] - 统筹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布局加强政策体系结合 [4] 配套保障机制 - 实施养老服务师职业资格和养老护理技能等级认定 [5] - 规定意定监护制度支持专业社会组织为老年人提供服务 [5] - 健全信息系统 标准体系和机构等级评定制度 [5] 行业数据 - 北京市常住老年人514万占比23.5%预计2030年超30%达重度老龄化 [7] - 未来十年老年人口占比年均增长约1个百分点 [7]
聚焦“老老人”织密服务网,北京今年新建50家区域养老服务中心
新京报· 2025-07-23 13:55
北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进展 - 2024年北京已建成105个街道(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计划2025年新建50家进一步织密服务网 [1] - 大兴区亦庄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每天为150余位老人提供就餐服务,连锁运营6家养老服务驿站并与5家养老机构联动 [2][3] - 大兴区"亦服务"指挥调度平台已接入2200余个有效电话,开展居家服务近1400次,实现24小时快速响应 [4][5] 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功能升级 - 服务中心从单一照料转型为整合老年食堂、医疗康复、文化娱乐等多元化服务的综合平台 [3] - 大兴区5家升级运营的服务中心辐射带动27家驿站,惠及6.8万名老年人及7333名高龄老人 [5] - 服务中心月均提供助餐11730人次,开展老年学堂活动640次,链接28家服务商提供上门服务36773次 [5] 三级养老服务网络架构 - 体系包含区级指导中心(统筹规划)、区域服务中心(综合服务)、社区驿站(就近服务)三层结构 [5] - 大兴区2024年新建3家服务中心通过验收,预计惠及4万余名老年人并延伸至农村地区 [5] - 北京提出"一清单、一平台、一张网"体系,其中"一平台"指三位一体的区域养老服务中心 [6] 2025年发展规划 - 北京2025年将新建50家区域养老服务中心,重点覆盖老龄化程度高的地区 [6] - 当前服务中心已覆盖北京三分之一街道乡镇,新建设施将提升"老老人"服务密度 [6] - 鼓励服务中心通过签约或连锁运营驿站实现服务网点下沉与标准化 [7]
中央财政首次发放养老消费补贴,这些人群将受益→
第一财经· 2025-07-23 13:32
政策概述 - 全国范围内首次实施面向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的养老服务消费补贴政策 采用消费券形式 中央财政主导出资 [1] - 补贴项目覆盖居家 社区 机构养老服务 包括助餐 助浴等"六助"服务及康复护理 日间托养等 [3] - 消费券严格限定用于购买养老服务 初期抵扣比例为40% 长期入住机构消费券额度800元/月 居家服务500元/月 [4] 目标群体 - 补贴对象为经评估达到中度 重度 完全失能等级的老年人 全国约618万生活不能自理老人符合条件 [3] - 七普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群体中生活不能自理占比2.34% 不健康但能自理占比10.41% [3] - 长护险试点地区老人可叠加享受待遇 扣除已获保险赔付后剩余自付部分可用消费券抵扣 [9] 实施机制 - 采取"预拨+结算"资金下达方式 中央与地方按9:1比例分担 东中西部中央承担比例分别为85% 90% 95% [10] - 通过"民政通"APP申领 评估后5个工作日内发放首月电子消费券 有效期1个月 [11] - 浙江 山东 重庆三省及成都 沈阳 滁州 新余四市7月起先行试点 2025年底前全国推广 [9] 行业影响 - 预计提升三四线城市养老机构入住率 800元消费券可降低家庭近1/3支出负担 [7] - 推动助浴 康复护理等专业化服务机构发展 扩大客户基础并引导市场规范化 [7] - 全国现有养老机构4万个 社区养老服务设施36.4万个 政策将带动社会资源投入 [6] 经济效应 - 直接刺激服务消费增长 失能老人购买100元服务仅需自付60元 财政补贴40元 [4] - 应对商品"以旧换新"政策边际效应递减 开辟服务消费新增长点 [6] - 2024年全国60岁以上老人达3.1亿 失能群体快速膨胀形成巨大潜在市场 [6]
中央财政首次发放养老消费补贴,谁能受益?怎么申请?有何利好?
第一财经· 2025-07-23 12:54
政策概述 - 民政部、财政部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养老服务消费补贴政策,采用消费券模式进入养老服务领域,中央财政首次以消费补贴形式支持失能老年人照护服务 [1] - 政策从7月开始在浙江、山东等试点地区实施,年底前将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采用先试点再推开的方式 [1][6] - 政策主要由中央财政出资,采用消费券需方补贴方式,旨在提振消费并补充耐用品领域"以旧换新"政策 [1][3] 补贴对象与标准 - 补贴对象为经统一评估为中度、重度和完全失能等级的老年人,全国约618万不能自理老人 [2][4] - 长期入住养老机构、短期入住和日间托养消费券额度暂为800元,居家上门服务消费券额度暂为500元 [3] - 消费券可抵扣30%-60%费用,初期抵扣比例为40%,例如100元服务可抵扣40元 [3] - 长护险试点地区失能老人可享受双重待遇,扣除已享长护险待遇后个人自付部分可用消费券抵扣 [6] 补贴范围与实施 - 补贴项目包括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涵盖助餐、助浴等"六助"服务及康复护理、日间托养等 [2] - 试点地区包括浙江、山东、重庆3省及成都、沈阳、滁州、新余4市,2025年底前推广至全国 [6] - 补贴资金按9:1原则央地共担,东中西部地区中央承担比例分别为85%、90%、95% [7] - 中央财政已足额预留资金,将按"预拨+结算"方式下达,首批试点补助资金即将拨付 [8] 行业影响 - 政策将带动养老服务领域社会资源投入,助力行业发展,尤其利好三四线城市养老机构 [5] - 预计将提升养老机构入住率,例如800元补贴可减少家庭近1/3支出,降低入住门槛 [5] - 促进助浴、康复护理等专业化机构发展,扩大服务客户群,起到市场引导作用 [5] - 通过扩大养老市场规模,有望提升养老服务机构发展水平和服务性价比 [9] 实施流程 - 老年人通过"民政通"APP自愿申请,经国家标准评估后按月获得电子消费券 [6][9] - 通知印发前12个月内已评估为中度以上失能者可免重新评估 [9] - 审核通过后5个工作日内发放首月消费券,后续每月第一天发放,当月有效 [9]
多元服务、全域覆盖,北京大兴把养老服务搬到“家门口”
北京商报· 2025-07-23 10:34
从单一照料到综合服务,从仅服务"机构内老人"到实现"全域覆盖"……北京市大兴区亦庄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在服务定位、功能资源、社会角色等多方面的 转变,是北京市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升级的缩影。7月23日,北京商报记者从大兴区民政局了解到,大兴区正在着力打造"区级三级养老服务网络"。2024 年,大兴区已完成5家区域养老服务中心的升级改造;2025年又有3家通过初步验收;2025年下半年,大兴区级养老示范中心也将正式投入使用,"家门口"的 养老服务综合体正在逐步建成。 大兴区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丽曼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自2024年10月以来,大兴区的5家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已经有效辐射带动了27家养老 服务驿站协同发展,月均助餐服务约1.2万人次,累计提供上门服务3.7万次,惠及6.8万老年人及7333名"老老人"。 在大兴区亦庄养老服务中心,北京商报记者看到,整个服务区域被划分为5个模块,分别为综合服务区、社区餐厅、老年学堂、医养服务区和托养服务区。 大兴区亦庄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罗晶介绍,从传统的养老照料中心到区域养老服务中心,亦庄养老服务中心的服务定位发生了变化,从单一照料转向综合服 务,由提供基本生 ...
国家要向这些老年人发放养老服务消费补贴,来看看您是否符合条件
新京报· 2025-07-23 10:32
政策内容 - 民政部与财政部联合实施向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发放养老服务消费补贴项目 补贴形式为通过"民政通"以电子消费券按月发放 覆盖居家 社区 机构养老服务[1] - 补贴对象为经统一评估达到中度 重度或完全失能等级的老年人 但正享受特困人员供养救助待遇 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集中照护服务补助或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服务的老年人除外[2] - 补贴资金实行央地共担 总体按照9:1原则 东部 中部 西部地区中央承担比例分别为85% 90% 95%[2] 试点与实施安排 - 项目于2025年7月起在浙江省 山东省 重庆市 辽宁省沈阳市 安徽省滁州市 江西省新余市 四川省成都市等地区先行试点 后续于2025年底前在全国其他省份推开[1][3] - 各地区项目实施期限为12个自然月[3] 补贴使用规则 - 电子消费券当月获得并使用 次月失效 抵扣比例一般为养老服务消费金额的30%-60% 具体比例和额度在券中载明 民政部和财政部将适时调整[2][4] - 消费券可用于居家 社区养老服务的助餐 助浴 助洁 助行 助急 助医 康复护理 日间托养等服务 以及机构养老服务的长期服务(入住30天以上)和短期"喘息服务"(入住30天以内)[2] 申请与发放流程 - 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或其代办人通过"民政通"线上注册并提交申请 县级民政部门为不便线上申请的老年人提供线下协助服务[4] - 符合条件者在5个工作日内获得首月电子消费券 后续每月第一天发放当月券 老年人因身体状况变化不再符合条件时 相关方需告知民政部门 次月停发[4] 老年人能力评估机制 - 评估依据《老年人能力评估规范》国家标准 通过"民政通"线上统一开展 结果归集至全国统一数据库 2024年7月以来已评估为中度以上失能者可不重复评估[7] - 评估机构需为依法登记的企事业单位或社会组织 至少配置5名专职或兼职评估人员 可包括养老服务机构 长期护理保险失能等级定点评估机构或医疗卫生机构[7] - 评估人员需具有全日制高中或中专以上学历 5年以上医疗护理 健康管理 养老服务或老年社会工作实务经历 并熟练掌握国标要求[7] 养老服务机构要求 - 参与项目的养老机构需依法登记备案 具有收住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的能力 执行《养老机构服务安全基本规范》等强制性标准 社区养老服务机构需依法登记且经营范围含养老服务[9] - 正被纳入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的机构不得参加 禁止"先涨价后抵扣" 虚假交易 骗补套补等行为 违者取消资格[9] - 各地民政部门需合理确定并更新参与机构名单 支持不同所有制 注册地 规模的机构公平参与 不得限制付款方式或要求采购新支付设备[10] 监管与防欺诈措施 - 通过"民政通"实现全流程监管 包括服务实时拍照留痕 地点定位打卡 人员轨迹判断 最低服务时长要求 服务录音及不合理服务自动预警[12] - 各地民政部门需分析预警信息 对疑似骗补套补行为调查核实 委托第三方或部门联合检查 按比例抽查服务情况和评估结果[12] - 对弄虚作假的机构取消参与资格并纳入失信联合惩戒名单 涉嫌违法者移送司法机关 相关人员依法依纪处理[12]
职业工种批量“上新”!求学就业瞄准这些“新赛道”
央视新闻· 2025-07-23 06:11
新职业发布概况 -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第七批新职业包括17个新职业和42个新工种同时调整变更9个职业和工种信息[1] - 新职业包括检验检测管理工程技术人员跨境电商运营管理师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养老服务师电子电路设计师等[2] - 新工种包括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测试员服务犬驯养师睡眠健康管理师焊接机器人工作站装配工等[2] 新职业特点分析 - 与前六批相比新工种数量明显增加达到42个显示职业细分程度不断提升[2] - 新职业紧跟产业发展前沿和社会民生需求如睡眠健康管理师智慧景区管理师旅拍定制师等反映生活品质提升需求[3] - 健康管理师职业下增设睡眠健康管理师工种要求从业人员具备睡眠健康评估筛查分析等专业化能力[3] 新职业的就业影响 - 新职业凸显民生导向且就业容量较大如养老服务师等增加社会就业岗位[4] - 自2019年以来累计新增职业110个显示职业体系持续扩展[5] 新职业的发展趋势 - 数字技术发展催生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应用员云网智能运维员等数字新职业[5] - 绿色低碳趋势推动碳排放管理员氢燃料电池测试员等绿色职业工种出现[5] - 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新职业体现低空经济发展带来的人才需求[5] 新职业的培训规划 -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将制定新职业国家职业标准并开展新职业培训[6] - 推行"岗位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的项目化培训模式[6] - 探索建立新职业观察区域合作机制聚焦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经济发展重点区域[6]
两部门:中央和地方财政资金对符合条件的失能老年人发放养老服务消费补贴
快讯· 2025-07-23 01:32
补贴政策概述 - 中央和地方财政资金将对符合条件的失能老年人发放养老服务消费补贴 [1] - 补贴对象为经评估达到中度、重度、完全失能等级的老年人 [1] - 正在享受特困人员供养救助待遇、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集中照护服务补助等服务的老年人不纳入补贴范围 [1] 补贴项目分类 - 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包括助餐、助浴、助洁、助行、助急、助医服务以及康复护理、日间托养等服务 [1] - 机构养老服务分为长期服务(入住机构时间超过30天)和短期服务("喘息服务",入住机构时间不超过30天) [1] - 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补贴项目参考《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补贴项目清单》,后续将根据实施情况调整 [1] 政策衔接与实施 - 各地已有补贴政策的需与本次项目做好衔接 [1]
两部门:实施向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发放养老服务消费补贴项目
快讯· 2025-07-23 01:31
政策内容 - 补贴对象为经评估为中度、重度和完全失能等级的老年人 [1] - 补贴项目包括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 [1] - 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涵盖助餐、助浴等"六助"服务及康复护理、日间托养 [1] - 机构养老服务包括长期服务和短期服务 [1] 补贴发放方式 - 补贴资金通过"民政通"以电子消费券形式按自然月发放 [1] - 失能老年人在购买养老服务时可按比例抵扣消费券额度内费用 [1] 资金分担机制 - 补贴资金总体按照中央与地方9:1比例共担 [1] - 东部地区中央承担比例为85% [1] - 中部地区中央承担比例为90% [1] - 西部地区中央承担比例为9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