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管理

搜索文档
定州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长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省分公司债权转让通知暨债务催收联合公告
新浪财经· 2025-09-05 10:34
债权转让交易 - 定州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将其对公告清单所列借款人及担保人的主债权及担保合同项下全部权利转让给中国长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省分公司 [1] - 中国长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省分公司作为债权受让方要求债务人及担保人立即履行合同义务 [1] - 转让债权涉及借款均已到期或逾期 现进行催收并要求相关方及时履行还款及担保责任 [1] 债务人及债权明细 - 涉及20家借款人 未偿还本金总额约62.2亿元 未偿还利息总额约19.5亿元 [2][3] - 单笔最大未偿还本金为河北红阳润达窗业有限公司6400万元 对应利息2495.52万元 [2] - 正阳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为3家借款人提供担保 包括河北红阳润达窗业有限公司、河北扬基电梯有限公司和定州市冀鲁制针有限公司 [2] 担保结构特征 - 多家担保人跨区域分布 涉及湖州华鼎旅游开发集团有限公司、石家庄市紫光都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等异地企业 [2][3] - 部分担保人为关联企业 如定州市绿谷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既作为借款人又为关联物流园公司提供担保 [2] - 存在个人连带担保 如刘士吉、安同菊等多人为定州市绿谷系企业共同提供担保 [2] 债务期限特征 - 多数借款合同起始于2017-2020年 并经过多次展期和延期 最长达4次延期 [2][3] - 最新借款合同为2023年签订 如石家庄莫奈酒店有限公司2023年借款1903.76万元 [3] - 基准日设定为2025年5月12日 利息计算按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规定执行 [3] 行业分布特点 - 债务人集中在制造业和商贸行业 包括窗业制造、电梯制造、制针企业等 [2][3] - 包含文化娱乐行业债务人 如保定市直隶大剧院有限公司欠款5000万元 利息3167.67万元 [3] - 涉及农业相关企业 如河北汉唐牧业有限公司欠款4000万元 河北若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提供担保 [2][3]
中基协:二季度末资管产品总规模达 75.38 万亿元
经济观察报· 2025-09-05 09:56
资产管理产品总规模 -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资产管理产品总规模达75.38万亿元 [1] - 相较一季度末的72.32万亿元增长3.06万亿元 [1] - 环比增长率约为4.23% [1] 公募基金规模 - 二季度末公募基金规模为34.39万亿元 [1] - 相较一季度末的32.22万亿元增加2.17万亿元 [2] - 环比涨幅约6.74% [2] 证券公司及其子公司私募资产管理产品规模 - 二季度末规模为6.14万亿元 [1] - 相较一季度末的5.93万亿元增加0.21万亿元 [2] - 环比增长约3.54% [2] 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私募资产管理产品规模 - 二季度末规模为5.58万亿元 [1] - 相较一季度末的5.59万亿元略有下降 [2] 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养老金规模 - 二季度末规模为6.3万亿元 [1] - 相较一季度末的6.09万亿元增加0.21万亿元 [2] - 环比增幅约3.45% [2] 期货公司及其资管子公司私募资产管理产品规模 - 二季度末规模为0.36万亿元 [1] - 相较一季度末的0.32万亿元增加0.04万亿元 [2] - 环比涨幅达12.5% [2] 私募基金规模 - 二季度末规模为20.6万亿元 [1] - 相较一季度末的20.19万亿元增加0.41万亿元 [2] - 环比增长约2.03% [2] 资产支持专项计划(ABS)规模 - 二季度末规模为2.13万亿元 [1] - 相较一季度末的2.08万亿元增加0.05万亿元 [2] - 环比涨幅约2.4% [2]
摩根大通资管:别只盯就业增长 失业率与薪资增长也很关键
搜狐财经· 2025-09-05 09:19
市场动态 - 美元小幅下跌 市场正等待美国非农就业报告以寻找美联储降息步伐的暗示 [1] - 适度的就业增长并不一定意味着劳动力市场放缓 因移民增长放缓 [1] - 投资者应关注失业率和工资增长 以便更清楚地了解美联储的下一步行动 [1]
一旦美国狂印37万亿美元,把欠债都还了,会发生什么?
搜狐财经· 2025-09-05 08:46
美国国债规模与增长 - 美国国债总额在2025年8月突破37万亿美元大关 比疫情前预测提前数年达到[1] - 人均背债超过10.8万美元 基于美国3.42亿人口计算[1] - 国债占GDP比重达135% 超过二战后的峰值水平[5] 债务增长驱动因素 - 财政赤字持续累积 税收收入无法覆盖政府支出[3] - 疫情期间刺激支票、基础设施法案和军费开销推高债务水平[3] - 利息支出成为重大负担 2024财年净利息达8820亿美元 超过军费支出[5] - 2025年预计利息支出进一步增至9520亿美元[5] 再融资压力与市场影响 - 2025年有9.3万亿美元短期国债到期需要展期 日均还款额约250亿美元[5] - 美债收益率波动加剧 10年期收益率一度突破4.5%[7] - 投资者抛售潮出现 市场担忧情绪升温[7] 通胀与货币贬值风险 - 若美联储印钞37万亿美元还债 将导致货币供应翻倍 引发两位数通胀[9] - 需求拉动型通胀可能使物价全面暴涨 侵蚀居民购买力[9] - 美元信用将严重受损 全球持有国可能抛售美元资产[9][12] - 历史案例显示货币超发必然导致恶性通胀 包括魏玛共和国月通胀300% 委内瑞拉通胀超100万% 津巴布韦通胀达1120万倍[9] 经济与政策影响 - 债务高企推高借贷成本 家庭房贷车贷利率上升 企业投资受阻[7] - 利息支出挤压公共开支 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预算缩水[5] - 特朗普关税政策推高物价但未能实现产业回流 反而加剧债务负担[10] - 主权信用评级面临下调风险 标普全球警告AA+评级可能不保[10] 全球溢出效应 - 美元贬值将引发全球金融危机 多国外汇储备遭受损失[12] - 全球贸易增长预期可能从3.4%下调 发达国家通胀回落趋势可能逆转[12] - 新兴市场可能建立独立结算系统 推动货币体系多极化发展[12][14] - 金砖国家加速外汇储备多元化 弱化美元国际地位[12] 长期展望与预警 - 国会预算办公室预测2050年债务占GDP比例可能达160%[7] - 专家警告债务扩张可能引发比经济衰退更严重的系统性危机[7] - 2025年可能成为美债危机爆发元年 美国信用濒临破产边缘[14] - 全球需警惕金融波动 通过稳增长和扩内需防范风险[14]
桥水基金达利欧:美国有两件事情如发生将是巨大警示讯号!一是实现新一轮的量化宽松政策,二是美国政府获得对美联储的控制权
搜狐财经· 2025-09-05 07:42
美国债务周期与风险预警 - 始于1945年的大债务周期已进入尾声 美国正处于重大冲突和剧烈变革的边缘[1] - 美国政府的债务供需状况正像癌症一样不断恶化[1][3] - 美国经济表面处于极佳均衡状态 实际隐含重大风险 包括经济增长、通胀、实际利率及央行债务货币化水平[3] 警示信号与潜在危机 - 两大警示信号预示美国货币和债务实际价值面临重大风险:实施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以增加流动性并压低实际利率 以及美国政府获得对美联储控制权[1] - 美国处于国家内部周期第五阶段 即财政状况持续恶化并引爆阶级冲突的临界前夜[3] - 未来5到10年内美国几乎肯定出现混乱 最终可能走向第六阶段大混乱时期(资金耗尽伴随革命或内战)[3] 全球背景与治理问题 - 多国普遍负债过重且治理效率低下 加剧系统性风险[3]
市场评论:荷兰养老金因重视气候风险撤资贝莱德,跨大西洋ESG张力进一步显现
浙商证券· 2025-09-05 07:41
撤资事件与规模 - 荷兰养老金PFZW因ESG和气候风险考量从贝莱德撤资170亿美元[1][2][9] - PFZW管理总规模约为2900亿美元,位列全球前二十大养老金[2][9] - 英国人民养老金(TPP)因ESG分歧从道富环球投资(SSGA)撤资280亿英镑[2][11] - 丹麦养老金AkademikerPension因ESG态度转变终止与道富环球投资合作,其管理规模为230亿美元[2][11] 市场趋势与行动 - 荷兰"Fossil Free"组织发起"Break with Blackrock"行动,已征集超2500位受益人联名施压[12] - 该行动正推动全球第四大养老金荷兰APG(规模6410亿美元)调整与贝莱德合作[3][11][12] - 荷兰另一家养老金PME计划在年内决定是否保持与贝莱德的委托关系[16] 机构压力与风险 - 贝莱德警告美国公共养老金投资因两党政治施压面临运作风险[3][15] - 贝莱德近期回应了超40名两党官员的ESG相关投资施压要求[15] - 欧洲养老金因ESG考量撤资美国资管机构的行为在短中期内可能持续[1][16]
一村资本于彤:这轮并购潮的八大机会
投资界· 2025-09-05 07:02
并购市场趋势与机遇 - 2025年科技型企业首次成为中国并购市场焦点 标志着从互联网消费向硬科技领域转移 [10] - 产业并购成为主线 强调强强联合与供应链协同 推动龙头企业做优做强 [10] - 跨境并购迎来最佳时期 法律障碍清除且地缘政治重构供应链 成为国际化战略选择 [12] - 上市公司吸收合并趋势加速 从增量转向存量市场 政策支持推动成熟资本市场模式落地 [11] - 买方市场特征显著 上市公司掌握标的选择权与估值议价权 市盈率控制在12倍左右 [11] 政策与市场结构变化 - "924并购六条"政策优化重组机制 推动科技升级与新质生产力发展 [10] - 并购支付方式创新 出现可转债并购基金分期付款股权置换等工具 缓解资金压力 [12] - 地方政府深度参与并购招商 从政策招商演进至3.0阶段 需具备投行投资双重视角 [10] - 并购基金成为主力军 提供资金协调利益并推动谈判 超越锦上添花角色 [12] 中国式并购特点 - 上市公司主导产业链 未上市企业融资难 上市后获银行信贷与地方政府支持 [17] - 技术渗透速度极快 西方需5-10年而中国仅半年 毛利率快速下滑反映技术演进 [17] - 资金属性依赖地方政府配给 不同所有制资金影响策略选择 [18] - 跨国企业剥离中国事业部 因难以应对快速技术渗透与竞争态势 [17] 并购策略与实践 - 整合零散细分市场 通过再并购实现产业扩张 例如软件行业收购现金流小企业整合上市 [21] - 控股型并购要求强现金流预测与投后赋能能力 例如3亿欧元收购意大利NMS集团90%股权 [25] - 协同产业方获取核心技术 例如与汽车集团共建基金收购传感器技术 [25] - 孵化型并购投资核心团队 例如牵头收购德国Sicoya公司并换股落地 获融资16.5亿元 [26] - 关注跨国公司分拆项目 估值低且技术领先 例如德国特种光源供给京东方与新能源电池 [27] 战略与执行关键 - 并购前需明确战略方向与基因匹配 缺乏规划导致高失败率 [28] - 投后整合需灵活包容 尊重原有文化但必要赋能 参考丹纳赫等国际案例 [18] - 利用全球视角分析供需变化 结合技术扩散理论与波特五力模型 [18] - MBO需管理层投入身家 依赖杠杆与现金流分红 要求行业前景明朗且估值可控 [27]
花旗集团将委托贝莱德帮助管理800亿美元客户投资-美股-金融界
金融界· 2025-09-05 05:29
花旗集团将委托贝莱德公司帮助管理数百亿美元的客户投资,此举将使得花旗关闭内部仅存的资产管理 部门,并将财富部门的更多服务进行外包。 两家公司周四宣布,在新的合作协议中,贝莱德将管理该行数千名最富有客户的资产,这些客户目前在 花旗投资管理开户。贝莱德目前已管理着花旗集团6350亿美元客户投资中的一部分,此次将接管花旗仍 自行管理的剩余800亿美元。 "我们无法独自将这个平台扩大一倍,这远不如我们与贝莱德合作那么强大。"花旗集团财富管理业务主 管Andy Sieg采访时说道,"我们让世界上最全球化的银行与全球领先的资产管理公司合作,来实现这一 目标。" 花旗投资管理是其财富管理业务的一部分,虽然该部门将继续存在,但花旗最后的自营资产管理业务和 一些投资组合经理将转投贝莱德。据花旗集团发言人Mark Costiglio,将有不到100名员工转投贝莱德。 根据协议,贝莱德将获得管理费,而花旗集团将保留为客户提供咨询服务的费用。客户将在未来几个月 内收到变更通知。新安排预计将于年底前完成。 这是花旗集团精简财富管理业务的关键一步。该业务已将重点转向大众富裕阶层,并力争从富裕人士手 中抢占更多份额。这是首席执行官Jane ...
弃美债投黄金,全球央行储备已迎来重大调整?
金十数据· 2025-09-05 02:38
黄金在央行储备中地位提升 - 黄金在央行储备中占比自1996年以来首次超过美国国债 达到27% 而美债占比降至23% [6][7][8] - 全球央行黄金持有总量达3.6万吨 过去三年年均增持超1000吨 较此前十年翻倍 [8] - 央行持有黄金市值约4.5万亿美元 显著超过其持有的3.5万亿美元美债规模 [8] 黄金与美债表现分化 - 金价创历史新高突破每盎司3500美元 年内涨幅达35% [1][8] - 多国长期国债收益率升至数年高点 部分突破历史极值 [1] - 美债在全球外汇储备占比从2010年代逾30%峰值降至23% [8] 驱动因素分析 - 通胀担忧 美国财政健康恶化和地缘政治动荡引发对美债稳定性质疑 [1] - 货币动荡 高通胀及地缘格局转变使黄金成为核心战略储备资产 [9] - 当前宏观环境对黄金更为有利 与1970年代存在明显相似之处 [9][10] 历史对比与未来展望 - 黄金上次在储备中占比超过美债是1996年 当时金价较1996年初下跌40% [9] - 1999年各国央行签署《华盛顿协议》为黄金抛售设定上限 [9] - 黄金要恢复1970年代末75%的储备占比需长期经济危机及持续两位数通胀 [11]
面向个人用户卖PE资产,华尔街“合纵连横”,开启新一轮财富争夺战
36氪· 2025-09-05 02:03
核心观点 - 华尔街资管巨头加速整合 将散户和高净值客户视为未来增长核心引擎 通过战略合作向个人投资者推广私募市场产品[1][3][5] 高盛与普徕仕合作细节 - 高盛宣布与普徕仕达成最高10亿美元战略投资 通过公开市场购买股票 预计持股比例最高达3.5% 成为后者最大股东之一[2] - 双方将向投资顾问提供混合配置产品 包含公开交易股票债券及非公开交易私募资产[2] - 市场反应积极 普徕仕股价收盘涨5.8% 高盛股价同步上扬2.5%[2] 战略合作模式 - 合作模式为将复杂私募资产打包提供给个人投资者提供新范本[3] - 高盛利用公开和私募市场数十年经验 普徕仕贡献主动投资专业知识 共同开拓退休储蓄和财富创造机遇[3] - 合作建立在双方横跨公开和私募市场的广泛能力基础上[3] 行业竞争格局 - 传统资管巨头与私募机构加速整合 争夺个人投资者新兴市场[1][4] - 先锋集团与惠灵顿管理及黑石建立战略联盟 资本集团与KKR合作 贝莱德通过并购开拓私募市场[4] - 机构争相构建生态系统 在向个人投资者提供另类资产竞赛中占据有利位置[4] 合作动因 - 普徕仕面临转型压力 过去五年因投资者转向低成本ETF和被动管理债券基金 股价下跌超20%[5] - 高盛传统机构客户投资步伐放缓 需开拓散户和高净值客户维持增长动力[5] - 高盛通过合作直接触达普徕仕庞大散户客户基础[5] 政策环境 - 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 为401(k)退休计划纳入私募股权和信贷铺平道路[6] - 政策可能推动数万亿美元退休储蓄金流入私募市场[7] 行业影响 - 私募资产纳入主流退休投资组合 为个人投资者提供新回报来源[7] - 将给整个资产管理行业带来颠覆性变革[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