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种业
icon
搜索文档
康农种业上半年增利不增收,杂交玉米种子营收下滑
贝壳财经· 2025-08-21 15:20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约4587.42万元 同比下滑2.68%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868.85万元 同比增长12.22% [1] 业务板块分析 - 杂交玉米种子销售收入4272.17万元 同比减少5.12% [1] - 中药材种苗和魔芋种子销售未实现销售收入 [1] - 其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6.37% [1] 经营策略调整 - 客户春节前完成进货备货 2025年农历春节时点较早导致销售旺季提前结束 [1] - 收入向2024年12月集中 2025年1月发货量减少 [1] - 更主要管理精力投入杂交玉米种子业务 暂未开展中药材和魔芋业务 [1] - 为外单位制种面积增加导致代繁收入相应增长 [1] 行业周期影响 - 中药材和魔芋行业逐步进入下行周期 [1]
丰乐种业:关于变更公司名称、证券简称暨完成工商登记变更的公告
证券日报· 2025-08-21 14:11
公司名称变更 - 公司中文名称由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国投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2] - 公司英文名称由HEFEI FENGLE SEED CO LTD变更为SDIC FENGLE SEED CO LTD [2] - 公司证券简称由丰乐种业变更为国投丰乐 英文证券简称由FENGLE SEED变更为SDIC FENGLE [2] 变更实施细节 - 变更登记手续在合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完成并取得换发营业执照 [2] - 公司章程已完成备案 证券代码000713保持不变 [2] - 新名称启用时间为2025年8月22日 [2]
“十四五”科技成就|创新实践书写辽沈大地振兴“答卷”
科技日报· 2025-08-21 08:13
科技创新投入增长 - 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从2021年600.4亿元增长至2023年676.4亿元 [2] - 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从2.18%提升至2.24% [2] - 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从367.3亿元增至392.2亿元 [2] - 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数从53.2人年增至62.8人年 [2] 传统工业技术突破 - 沈鼓集团自主研发50Hz CAP1000屏蔽电机主泵 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并攻克110余项关键技术 [3] - 国产3米直径盾构机主轴承在沈阳地铁成功应用 实现高端基础零部件从0到1突破 [3] - 工业机器人、航空装备等4个集群获评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4] - 22个重点产业集群中战略性新兴产业营收占比超三分之一 [4] 海洋科技自主创新 - 大连海事大学与遨海科技研发VDES系统实现100%国产化 单套设备成本大幅降低 [6] - VDES系统2024年在辽宁、天津等沿海地区批量部署 [6] - 大连科迈尔自主研发张紧式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系统 应用于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平台"海基二号" [6] - 大连市研发经费从2020年207.1亿元增至2023年280.9亿元 投入强度从2.96%提升至3.21% [7] 农业科技与种业创新 - 辽宁东亚种业通过分子标记技术将育种周期从8-10年缩短至3-5年 [8] - 高通量SSR检测平台可同时处理1000份玉米样本基因分型 [8] - 2024年辽宁省粮食产量达500.06亿斤 亩产931.88斤超全国平均142.4斤 [8] - 金普新区企业研发"全气候型智能蘑菇立方" 支持-40℃至60℃全气候运行 [9] 区域经济发展 - 2023年辽宁经济增速十年来首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经济总量突破3万亿元 [9] - 2024年辽宁经济总量超3.26万亿元 [9] - 形成船舶建造、修理、配套、研发一体化海洋产业体系 [7] - 建设4个万亿级产业基地(先进装备制造、石化和精细化工、冶金新材料、优质特色消费品) [4]
康农种业:2025年半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12.22%
证券日报· 2025-08-21 07:07
财务表现 -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587.42万元 同比下降2.68%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68.85万元 同比增长12.22% [2] 业绩变动 - 营业收入出现小幅下滑但净利润实现双位数增长 [2] - 净利润增速显著高于营收增速显示盈利能力提升 [2]
北交所定期报告:我军新一代武器装备将集中亮相,北证指数持续上涨
东吴证券· 2025-08-20 14:01
资本市场动态 - 8月LPR保持不变:1年期3.00%,5年期以上3.50%[1] - 沪指上涨1.04%至3766.21点,深证成指上涨0.89%至11926.74点[1] - 科创50指数上涨3.23%至1148.15点,创业板指上涨0.23%至2607.65点[1] - 沪深两市成交额24082亿元,较昨日缩量1801亿元[1] 行业与市场表现 - 北证50指数上涨1.16%,成分股平均市值34.20亿元[6] - 北交所成交额406.87亿元,较前日减少122.07亿元[6] - 军工行业新一代高超声速、防空反导等武器装备将集中亮相[6] - 临港新片区发布“数字综保区”平台推动制度型开放[6] 企业财务数据 - 禾昌聚合营业收入8.79亿元(同比+26.83%),利润0.88亿元(同比+32.67%)[6] - 优机股份营业收入4.43亿元(同比+18.66%),利润0.44亿元(同比+55.16%)[6] - 天罡股份营业收入1.30亿元(同比+22.04%),利润0.37亿元(同比+44.19%)[6] - 康乐种业营业收入0.46亿元(同比-2.68%),利润0.09亿元(同比-8.55%)[6]
北交所定期报告20250820:我军新一代武器装备将集中亮相,北证指数持续上涨
东吴证券· 2025-08-20 13:38
核心观点 - 北证50指数上涨1.16%,市场整体表现积极,主要受新一代武器装备亮相等事件驱动 [1][11] - 军工行业迎来催化,高超声速、防空反导等国产现役主战装备集中展示,为相关板块提供关注点 [8] - 北交所成交额406.87亿元,较前日减少122.07亿元,但个股活跃度较高,168只股票上涨 [11][12] 资本市场新闻 - 8月LPR报价保持不变,1年期3.00%、5年期以上3.50%,主要政策利率已连续3个月稳定 [6] - A股主要指数集体上涨,沪指涨1.04%报3766.21点,创十年新高,科创50指数涨3.23%领跑 [7] - 沪深两市成交额24082亿元,较昨日缩量1801亿元,酿酒、半导体等板块涨幅居前 [7] 行业新闻 - 我军新一代武器装备将集中亮相,包括高超声速、防空反导、战略导弹等国产现役主战装备 [8] - 临港新片区发布“数字综保区”平台,推动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数字化转型和制度型开放 [9] 市场表现 - 北证50指数上涨1.16%,成分股平均市值34.20亿元,成交额406.87亿元 [11] - 个股表现分化,万通液压、佳合科技、卓兆点胶涨幅居前,分别上涨30.00%、20.08%、19.67% [12] - 涨幅居前个股多涉及海工装备、新能源汽车、机器人概念等板块 [20] 公司公告 - 禾昌聚合营业收入8.79亿元(同比+26.83%),利润0.88亿元(同比+32.67%) [22] - 优机股份营业收入4.43亿元(同比+18.66%),利润0.44亿元(同比+55.16%) [26] - 天罡股份营业收入1.30亿元(同比+22.04%),利润0.37亿元(同比+44.19%) [29] - 康乐种业营业收入0.46亿元(同比-2.68%),利润0.09亿元(同比-8.55%) [21] - 新威凌营业收入3.99亿元(同比+8.13%),利润0.08亿元(同比-43.46%) [22] - 凯添燃气营业收入2.42亿元(同比-8.71%),利润0.22亿元(同比-20.63%) [27]
深圳跑出超千亿农企,龙头数量全国霸榜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0 03:58
农业龙头企业数量与规模 - 深圳共有20家企业上榜《2024年中国农业企业500强》,数量位居全国一线城市首位 [1] - 深圳拥有14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数量位居全省首位 [1][2] - 2024年全市农业龙头企业营业收入突破2600亿元 [1][3] - 3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营业收入超百亿元 [3] - 全市共有农业龙头企业226家,其中国家级14家、省级133家,分别位列全省第一、第三 [3] 龙头企业市场表现 - 优合集团、鑫荣懋、百果园等企业拉动全市农产品进出口总额突破1500亿元,占全省近一半比重 [3] - 深农集团在全国22个城市布局33个批发市场和交易平台,场内年均交易2200亿元,交易3300万吨,成为全球体量最大的农产品交易平台 [3] - 中农网平台商品交易总额超千亿元,年营收超400亿元,服务各类涉农企业超15万家 [3] - 优合集团成为全国最大的肉类进口企业,年进口冻肉和水产超75万吨 [3] - 大疆农业无人机全球保有量超过30万台,作业面积累计超75亿亩次 [3] 科技创新与数字化 - 深圳建成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推动9个院士专家工作站及48个创新载体落户 [4] - 中国农科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优薯计划"实现繁殖系数提高1000倍 [5] - 创世纪种业"转基因抗虫棉"累计推广9亿多亩,为国家棉农累计增收1800多亿元 [5] - 广东省数字农业企业前8名中深圳占6家,包括腾讯、华为、华大基因等 [8] - 腾讯云推出智慧农业数字终端,丰农控股"数智农服"平台服务1000多万农户 [8] - "天天学农"平台上线农技课程5万多节,注册用户700多万人 [8] 产业链与全球化布局 - 深农集团在深汕合作区等地建设21个供港标准种植基地,配套F.Q.T检测机构 [9] - 深圳企业在对口帮扶协作地区累计投入资金189多亿元,建设农产品示范基地28个 [10] - 深农集团搭建消费帮扶平台,直接销售帮扶产品超过2亿元,带动交易约100亿元 [10] - 深农集团与多个海外国家建立合作,去年实现进出口业务贸易总额35.1亿元 [11] - 中农网业务拓展至9个国家,香辛料产品已开拓南非、印尼等新兴市场,实现营收1106万元 [11] 品牌建设与认证 - 深圳在省内建设"深圳农场"25个、"菜篮子"基地17个 [12] - 累计认证"圳品"133个,通过"土特产+圳品认证+市场对接"模式推动农产品出圈 [12]
人民网:海南颁布种子进出口新管理办法
人民网· 2025-08-20 03:56
政策修订 - 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新修订版《海南自由贸易港种子进出口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并将于2023年9月8日起施行 [2] - 新版办法旨在优化海南自贸港种子进出口业务的管理条件和流程并规范种子进出口生产经营许可管理 [2] 政策变化 - 取消申请主体的注册地限制并放宽市场主体准入 [2] - 继续取消对办公场所、加工厂房、仓储设施及检验室的面积要求 [2] - 允许企业通过租赁方式满足办公场所、仓储设施等条件以降低经营主体的生产经营成本 [2] 政策效果 - 自2021年首版办法出台以来已累计为33家种业企业办理进出口生产经营许可证 [2] - 有效促进了种子进出口贸易和国际交流合作 [2]
深圳跑出超千亿农企,龙头数量全国霸榜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0 02:00
农业龙头企业规模与排名 - 深圳共有20家企业入选《2024年中国农业企业500强》名单 数量位居全国一线城市首位 [1] - 深圳拥有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4家 数量位列全省第一 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33家 数量位列全省第三 [3] - 2024年全市农业龙头企业营业收入突破2600亿元 3家国家级龙头企业营业收入超百亿元 [3] 企业具体业务与市场地位 - 优合集团成为全国最大肉类进口企业 年进口冻肉和水产超75万吨 [3] - 深农集团在全国22个城市布局33个批发市场和交易平台 场内年均交易额2200亿元 交易量3300万吨 成为全球体量最大农产品交易平台 [3] - 中农网平台商品交易总额超千亿元 年营收超400亿元 服务涉农企业超15万家 [3] - 大疆农业无人机全球保有量超30万台 累计作业面积超75亿亩次 [3] - 创世纪种业"转基因抗虫棉"累计推广9亿多亩 为国家棉农累计增收1800多亿元 [5] 科技创新与数字化赋能 - 深圳建成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吸引9个院士专家工作站及48个创新载体落户 [4] - 中国农科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优薯计划"实现繁殖系数提高1000倍 紫杉醇合成生物学研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4] - 腾讯云推出智慧农业数字终端 丰农控股"数智农服"平台为超1000万农户提供智能决策 [7] - "天天学农"平台上线农技课程超5万节 注册用户超700万人 [7] - 中农网智慧养殖平台覆盖全国500家养殖场 保障100万头生猪供应 [6] 产业链整合与全球化布局 - 深农集团在深汕合作区等地建设21个供港标准种植基地 配套F Q T检测机构严格把控食安标准 [8] - 深农集团与中东 东盟 欧美等多国建立合作 去年实现进出口贸易额12 6亿元 国内贸易额22 5亿元 [10] - 中农网业务拓展至日本 巴基斯坦等9个国家 香辛料产品开拓南非 印尼市场 实现营收1106万元 [10] - 深圳企业累计在对口帮扶地区投入资金189亿元 建设农产品示范基地28个 采购农产品18 6万吨 [8] - 2024年深圳农业龙头企业采购消费帮扶产品超170亿元 [6] 总部经济与模式创新 - 农业龙头企业通过"总部经济"模式将子公司布局全国 实现市场与农产品精准对接 [2][9] - 深农集团搭建"互联网+数字化"消费帮扶平台 直接销售帮扶产品超2亿元 带动县域农产品交易约100亿元 [9] - 深圳通过"土特产+圳品认证+市场对接"模式认证"圳品"133个 推动农特产品销往全球 [11] - 深圳在省内建设"深圳农场"25个 "菜篮子"基地17个 [11]
打造好口碑 崇明百万重金买种子 “崇尚217”已试种8000余亩 最快明年端上更多消费者餐桌
解放日报· 2025-08-20 01:56
行业趋势 - 上海农业正从追求产量向追求价值转变,关注一亩地创造的价值而非单纯产量 [1] - 高科技、高品质、高附加值农业成为发展方向,科技创新正转化为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3] 新品种技术突破 - 上海市农科院历时7年选育出"沪稻香软217",结合传统育种与分子标记辅助技术,解决"好种不好吃,好吃不好种"矛盾 [1] - 新品种植株矮壮抗倒伏,米质晶莹油润、口感香软,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 [1][2] 商业价值与交易 - "沪稻香软217"以102万元价格转让15年独占使用权,创上海常规稻种新品转让价纪录 [1] - 受让方上海崇明种子公司将其更名为"崇尚217",强化"崇明大米"地理标志商标核心竞争力 [2] 市场推广与效益 - 新品种已在上海东滩试种8000余亩,亩产稻谷约1200斤,亩产值超3200元 [3] - 独占授权模式有助于集中资源推进规模化生产、品牌建设和渠道拓展,避免低价竞争 [2] 品牌战略 - "崇尚217"承载崇明生态岛打造顶级农产品品牌的决心,从实验室到田间再到消费端形成完整链条 [2] - 新品种最快明年可大规模推广上市,进一步延伸市场价值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