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制药
icon
搜索文档
递表港交所,“东北药茅”拟“A+H”上市
中国证券报· 2025-09-30 06:53
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30日上午收盘,长春高新涨0.87%,报130.02元/股,最新市值为530亿元。 被称为"东北药茅"的长春高新9月29日向港交所递交H股发行上市申请。 相关业内人士表示,长春高新赴港上市,有助于其深化全球化战略布局,加快国际化进程,增强在境外的融资能力,深入挖掘公司价值,推动公司创新管 线成果持续兑现和国际化布局深入推进,打开新增长空间。 持续加大研发力度 近年来,面对行业发展趋势及公司发展需要,长春高新从技术领域着手打造产品赛道,不断提高研发效能及项目商业转化能力,快速形成创新产品矩阵并 转化为企业实际经营成果。公司积极拓展技术覆盖面,推进全球化布局,推动现有产品技术升级和工艺优化,持续完善多层次的研发管线,不断丰富项目 储备。 招股书显示,自2012年至2024年,长春高新研发费用以30.7%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分别占总收 入的10.8%、11.8%、16.1%及17.5%。 图片来源:Wind 产品组合日益丰富 长春高新业务覆盖治疗性生物制剂、化学药品、疫苗及中成药。公司是国内少数在上述药物类型均实现研发、生产 ...
长春高新:向港交所递交发行上市申请,“A+H”创新药企行列将再添一员
证券时报网· 2025-09-30 06:45
9月29日盘后,长春高新(000661.SZ)发布一则关于向香港联交所递交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发行上 市申请并刊发申请资料的公告,同日于香港联交所网站刊登了本次发行上市的申请资料(下称"招股 书"),公司H股上市进程正稳步推进。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A股上市公司赴港上市加速,宁德时代、恒瑞医药、海天味业等10家企业已 于港交所顺利完成发行并上市。其中恒瑞医药H股上市后广受境外投资者认可,上市以来在H股市场获 得了相对A股市值超10%的溢价。 募投支撑战略转型,建立领先的创新型全球制药公司 据招股书披露,长春高新此次H股发行上市独家保荐人为中信建投国际,发行数量及价格暂未确定,但 初步明确了募投资金将用于:(1)创新管线的临床试验、推进临床前项目开发及相关监管事务;(2) 潜在全球合作及共同开发,以及扩展海外市场的临床及商业化团队;(3)加强销售及营销能力;(4) 用作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企业用途。 此次发行的募资投向,与近年来长春高新的创新药转型战略高度契合。此次招股书中,公司也进一步明 确了后续企业发展的几大战略。公司指出,其正在加快全球市场的差异化创新,建立了由三大支柱驱动 的多元化增长框架,包括创新 ...
普洛药业药品研发再获进展 头孢泊肟酯片通过一致性评价
证券日报网· 2025-09-30 06:42
本报讯(记者邬霁霞见习记者王楠)9月30日,普洛药业(000739)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普洛药业")发 布公告称,近日,公司全资子公司浙江普洛巨泰药业有限公司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发的头孢泊肟 酯片《药品补充申请批准通知书》。 目前,该产品已通过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此举有助于拓展产品未来市场空间,提升市场竞争 力,并对普洛药业的经营发展带来积极作用。 公告显示,头孢泊肟酯为口服广谱第三代头孢菌素,在体内经非特异性酯酶水解为头孢泊肟后发挥抗菌 作用,对革兰氏阳性菌及阴性菌均具有一定疗效。其适应症包括敏感菌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 感染、单纯性泌尿道感染、单纯性皮肤及皮肤软组织感染、急性单纯性淋球菌性尿道炎和子宫颈炎,以 及由奈瑟氏淋球菌导致的肛周炎等。 截至本公告披露日,普洛药业的头孢泊肟酯片(规格:0.1g)累计研发投入金额为人民币817.68万元。 ...
公司快评|连亏6年麻烦缠身,亚太药业时隔3年又要换老板,这次“药方”能对症吗?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30 06:21
财报显示,2019年至2024年,亚太药业扣非净利润连续6年亏损,分别为-19.4亿元、-1.43亿元、-2.39亿 元、-1.17亿元、-6894.45万元、-2813.19万元。2022至2024年,公司扣非净利润有所减亏,但依旧未能 走出亏损泥沼。 每经编辑|杜宇 每经评论员 杜宇 9月29日,亚太药业(SZ002370,前收盘价:5.67元,市值:42.28亿元)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宁 波富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及其一致行动人正在筹划公司控制权变更事项。这一消息引发了市场的关注, 尤其是在公司连续六年扣非净利润亏损的背景下,控制权变更能否为亚太药业带来转机,成为投资者和 市场关注的焦点。 亚太药业主要从事医药制造业务,旗下产品涉及化学药品制剂、化学原料药、药品研发等领域。2010 年,亚太药业在深交所上市,2022年,宋汉平主导的富邦控股集团入主亚太药业,上市公司也成为富邦 控股集团大健康产业链中的一员。然而,尽管富邦控股集团入主3年,亚太药业的经营状况并未得到显 著改善。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除了连续亏损,亚太药业还面临诸多监管问题。2019年至2022年,亚太药业的年 ...
中邮证券:首予百济神州“买入”评级,在研管线即将进入收获期
新浪财经· 2025-09-30 06:19
中邮证券研报指出,百济神州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4.5亿元(去年同期为-28.8亿元)、25Q2实现归母 净利润5.4亿元(去年同期为-9.7亿元)。公司同时将全年收入指引从此前的49-53 亿美元上调至50-53亿 美元、全年GAAP经营利润为正的指引不变。25Q2 泽布替尼环比稳定增长,地舒单抗快速放量。公司 为创新药出海龙头企业,全球商业化能力突出、在研管线即将进入收获期,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 级。 ...
港股异动 | 晶泰控股(02228)午后拉升逾7% AI制药商业化加速落地 机构看好公司商业模式
智通财经网· 2025-09-30 05:48
广发证券表示,晶泰定位为AI驱动药物研发的第三方服务商,同时服务于药企与Biotech公司,管线以 合作为主,强调技术中立性,而非把客户锁在某个大药厂的生态里,对客户来说更像是技术供应商。基 于数据安全与生态考虑,药企和Biotech公司更倾向与独立的第三方厂商合作,因此,像晶泰这样的第 三方AI制药平台有望成为行业的基础设施角色。随着AI在药物发现过程中的渗透加深,第三方平台的 价值将持续放大,长期来看,其商业模式更具可持续性,潜在市场空间也更大。 智通财经APP获悉,晶泰控股(02228)午后拉升逾7%,月内累计涨幅已超40%。截至发稿,涨7.6%,报 14.44港元,成交额17.51亿港元。 消息面上,今年8月份,晶泰控股公布与DoveTree合作协议最新细则,有望获得最高58.9亿美元里程碑 付款,创下AI新药研发领域订单规模的新纪录。9月,公司完成新一轮配售筹集26.53亿港元,将用于产 品迭代升级与研发能力提升,主要包括机器人实验室技术升级、AI平台能力升级以及新型模态平台打 造,以及产品商业化与业务拓展、投资收购、人才引进与资金补充。 ...
百济神州(688235):泽布替尼环比稳定增长,Q2维持GAAP转正势头
中邮证券· 2025-09-30 05:33
投资评级 - 股票投资评级为买入,系首次覆盖 [2] 核心观点 - 报告认为百济神州是创新药出海龙头企业,全球商业化能力突出,在研管线即将进入收获期 [9] - 2025年第二季度泽布替尼环比稳定增长,地舒单抗快速放量 [6] - 新品研发快速推进,期待ADC平台的概念验证数据 [7][8]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75.2亿元,同比增长46.0% [5] - 2025年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4.5亿元,去年同期为-28.8亿元 [5] - 2025年第二季度实现营业收入94.7亿元,同比增长42.7% [5] - 2025年第二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5.4亿元,去年同期为-9.7亿元 [5] - 公司上调全年收入指引至50-53亿美元,维持全年GAAP经营利润为正的指引 [5] - 预计公司2025/2026/2027年收入分别为371.0亿元、471.5亿元、581.8亿元,同比增长36.3%、27.1%、23.4% [9] - 预计公司2025/2026/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2亿元、40.7亿元、80.7亿元,同比增长116.5%、394.5%、98.3% [9] - 对应2025/2026/2027年市盈率分别为564倍、114倍、58倍 [9] 产品收入分析 - 2025年上半年泽布替尼全球收入达17.4亿美元,同比增长54.7% [6] - 泽布替尼在美国市场收入12.5亿美元,同比增长50.1% [6] - 泽布替尼在欧洲市场收入2.7亿美元,同比增长79.7% [6] - 泽布替尼在中国市场收入1.6亿美元,同比增长35.8% [6] - 泽布替尼在其他地区收入0.6亿美元,同比增长147.2% [6] - 2025年上半年替雷利珠单抗收入3.6亿美元,同比增长20.1% [6] - 2025年上半年安进产品国内收入合计2.4亿美元,同比增长48.4% [6] - 2025年第二季度泽布替尼全球收入9.5亿美元,同比增长49.0% [6] - 2025年第二季度替雷利珠单抗收入1.9亿美元,同比增长22.2% [6] - 2025年第二季度安进产品国内收入合计1.3亿美元,同比增长40.2% [6] 研发管线进展 - Bcl2抑制剂索托克拉国内新药申请已纳入优先审评 [7] - 针对初治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的III期Celestial 301试验已完成入组 [7] - 针对经治套细胞淋巴瘤的III期Celestial 302和303试验已启动 [7] - 预计2025年下半年基于II期数据全球申报经治套细胞淋巴瘤的新药申请 [7] - BTK CDAC的III期CaDAnCe 302试验已启动,预计2025年下半年启动III期CaDAnCe 304试验 [7] - 预计2026年读出BTK CDAC单药用于经治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潜在关键性II期试验数据 [7] - CDK4抑制剂已于2025年上半年披露早期活性,预计2026年启动III期试验 [8] - B7H4 ADC预计2026年启动III期试验 [8] - 预计2025年下半年披露泛KRAS抑制剂、EGFR CDAC以及B7H3 ADC等产品的概念验证数据 [8] 公司基本情况 - 最新收盘价为301.85元 [4] - 总股本为15.41亿股,流通股本为1.15亿股 [4] - 总市值为4,651亿元,流通市值为347亿元 [4] - 52周内最高价为326.08元,最低价为155.01元 [4] - 资产负债率为43.6% [4] - 市盈率为-82.93 [4] - 第一大股东为Amgen Inc,安进公司 [4]
复星医药现金流压力下创新药豪赌,12.56亿元出售资产难填96亿元窟窿?|创新药观察
华夏时报· 2025-09-30 05:21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张斯文 于娜 北京报道 9月26日,复星医药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子公司复星医药产业拟筹划转让上海克隆100%股权,交易对 价不超过12.56亿元。 这已是复星医药今年来又一笔资产处置。 截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已签约处置项目总额超20亿元,这一切都指向了同一个目标——补充现金流, 为创新药转型续航。 据公告,这笔交易采用了一种复杂的设计——先设立基金,再转让资产。 复星医药产业将作为有限合伙人(LP)现金出资5460万元,与弘毅天津、中汇人寿共同设立专项基 金,持有9.98%的财产份额。 专项基金设立后,复星医药产业将向该基金或其控制实体转让上海克隆100%股权及债权,交易总价不 超过12.56亿元。 2025年中报显示,公司短期借款高达178.62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为47.84亿元,短期债务合计 226.46亿元,远超货币资金129.59亿元,短期偿债缺口达96.87亿元,需依赖再融资或资产处置弥补。 这种资金结构带来了沉重的财务负担——上半年财务费用达6.4亿元,不仅占到了扣非净利润的三分之 二,还是自公司上市以来半年度财务费用最大值。 上海克隆的 ...
三年亏近7亿元,核心产品III期临床未启,新元素药业港股IPO寻“解药” | 创新药观察
华夏时报· 2025-09-30 05:16
值得注意的是,ABP-671为其核心产品也是进展最快的产品,目前还未进入临床3期,而在同赛道领 域,包括恒瑞医药的SHR4640在内的相关产品研发进展更快。此外,一品红、璎黎药业、信诺维均有相 似竞品。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郭怡琳 于娜 北京报道 一家专注于痛风领域的创新药公司冲击港股IPO。 近日,杭州新元素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新元素药业)递表港交所,以18A章规则寻求港股上市, 由中信证券担任独家保荐人。 据悉,新元素药业专注于代谢、炎症和心血管疾病领域,涵盖痛风患者的全流程护理。但作为一家尚未 有产品上市销售的创新药研发公司,新元素药业目前还没能形成实质性的营收支撑。2023年、2024年及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相应的净亏损分别为人民币0.97亿、4.34亿、1.65亿元,报告期内公司合 计亏损已近6.97亿元,亏损源于研发及行政开支,相应的研发成本分别为人民币1.77亿、3.38亿和0.74亿 元。 对此,药物研究员王淼(化名)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表示,"国内外多家公司也在开发新一代 URAT1抑制剂,ABP-671获批上市后,商业化过程中仍可能面临市场 ...
以医学科技进步增益人类健康福祉——2025首都国际医学大会看点扫描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9-30 05:03
科技是同疾病较量最有力武器 转自:新华财经 又是一年丹桂香。2025首都国际医学大会如约而至。国内外医药卫生及相关领域政、产、学、研、商多 方力量日前汇聚北京首钢园,与会嘉宾围绕全球卫生健康治理、科技创新与前沿突破、国际医改经验与 中国实践等重要议题展开深度交流,为促进国际医学发展和全球卫生治理积极建言献策。 "人民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北京作为首都,坚决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全力实施健康优先发 展战略,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以三医联动为抓手,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北京市政府副秘 书长靳伟说。 医疗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全市1.2万家医疗卫生机构面向全国提供疑难重症诊疗服务;医学创新资源不 断丰富,拥有12类13家国家医学中心,23家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以及北生所、北脑所等4个新型研发 机构;国际创新医药公园吸引辉瑞、默沙东、礼来等8家知名药企在京新设创新主体;医药健康产业发 展日益活跃,成为全国首个医药健康产业破万亿元城市…… 亮眼成绩单的背后,惠及人民健康的医学科技成果也积极落地。 "北京大学以AI赋能临床研究和整体诊疗平台。以肾病防控和精准诊疗领域为例,经过长期积累和实 践,我们开创了首个肾病领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