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非银金融
icon
搜索文档
港股波动加剧,把握美联储议息窗口机会
银河证券· 2025-09-07 06:19
核心观点 - 港股市场波动加剧 建议把握美联储议息窗口的投资机会 重点关注业绩增速较高但估值处于中低水平的消费和公用事业板块 政策利好的AI产业链和"反内卷"行业 以及分红水平较高的金融板块[1][40] 本周港股市场表现 - 全球主要股指涨跌互现 港股三大指数集体走强 恒生指数上涨1.36%至25417.98点 恒生科技指数上涨0.23% 恒生中国企业指数上涨1.22%[2][4] - 行业层面10个行业上涨 仅通讯服务业下跌 医疗保健上涨7.06% 材料上涨5.42% 公用事业上涨2.79% 金融上涨0.12% 信息技术上涨0.21% 工业上涨0.32%[2][5] - 二级行业表现分化 可选消费零售、医药生物、有色金属、日常消费零售、家庭用品涨幅居前 耐用消费品、汽车与零配件、机械、非银金融、传媒跌幅居前[2][5] 市场流动性状况 - 港交所日均成交金额3157.91亿港元 较上周减少415.91亿港元 日均沽空金额351.34亿港元 较上周减少64.29亿港元 沽空占比11.13% 下降0.5个百分点[2][12] - 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330.6亿港元 较上周增加108.88亿港元 大幅净买入阿里巴巴-W达150.26亿港元 美团-W达28.16亿港元 地平线机器人-W达23.70亿港元 腾讯控股达23.54亿港元 比亚迪股份达17亿港元[2][12] 估值与风险偏好分析 - 恒生指数PE为11.5倍 PB为1.18倍 分别较上周上涨1.23%和1.24% 处于2019年以来85%和82%分位数 恒生科技指数PE为21.8倍 PB为3.19倍 处于2019年以来22%和68%分位数[2][18] - 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下行13BP至4.1% 港股风险溢价率为4.6% 为3年滚动均值-1.88倍标准差 处于2010年以来8%分位 10年期中国国债收益率下行1.19BP至1.826% 港股风险溢价率为6.87% 为均值-1.63倍标准差 处于2010年以来54%分位[2][20][25] - 恒生沪深港通AH股溢价指数下降1.19点至126.32 处于2014年以来30%分位数[2][28] 行业估值与股息率特征 - 可选消费、公用事业、日常消费、信息技术PE估值处于2019年以来50%分位数以下 除房地产外其余行业PE估值均处于50%分位数以上[28] - 能源业股息率高于7% 公用事业、房地产、通讯服务、工业股息率均高于4% 公用事业股息率处于2019年以来60%分位数以上[28] 海外经济与政策环境 - 美国就业数据低于预期 8月ADP就业人数增加5.4万人 低于预期的6.5万人 8月非农就业增长2.2万人 远不及预期的7.5万人 初请失业金人数增加8000人至23.7万人 创6月以来新高[38] - 美国8月ISM服务业PMI指数为52 录得六个月来最快扩张速度 新订单指数跃升5.7点至56 为去年9月以来最大增幅[38] 港股中报业绩表现 - 2025H1全部港股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0.67% 增幅较2024年报小幅上升0.02个百分点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59% 增幅较2024年报下降5.53个百分点[39] - 盈利能力改善 销售毛利率为22.45% 较2024年报上升1.23个百分点 净资产收益率为3.85% 较上年同期上升0.11个百分点[39] 政策面积极信号 - 医药行业政策面持续释放积极信号 国务院国资委强调加快发展中央企业生物医药产业 打造生物医药领域国家队 2025年世界肺癌大会将发布重磅新品[10] - 消费行业获政策支持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文件提出到2030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7万亿元[10] - 房地产政策优化 深圳进一步放松住房限购政策 符合条件的居民家庭在多个区域内购房不限套数 房贷利率不再区分首套和二套住房[11] 投资建议与配置方向 - 建议关注业绩增速较高但估值处于中低水平的可选消费、日常消费、公用事业等板块[40] - 关注政策利好增多或持续发酵的AI产业链、"反内卷"行业、消费行业等[40] - 在海内外不确定性因素扰动下 分红水平较高的金融板块有望提供稳定回报[40]
A股牛市持续,行业动态与投资策略分析
搜狐财经· 2025-09-06 11:06
A股市场表现与驱动因素 - 8月A股市场呈现强劲上涨趋势 上证指数逐步逼近3900点 [1] - 公募基金新发份额 私募管理规模和融资余额均出现明显增长 [1] - 北向资金日均成交额持续活跃 机构与个人投资者新增开户数显著增加 [1] - 美联储鸽派言论增强降息预期 中美延迟实施对等关税助推市场 [1] - 国内政策注入活力 国务院推行人工智能+行动计划 上海市放宽限购政策 [1] 行业景气度与配置 - 2025年中报显示电子 家用电器 非银金融等11个行业景气度向好 [2] - 农林牧渔 非银金融等6个行业预期上修且估值变化低于均值 [2] - 电子 家用电器 汽车和机械设备境外收入占比高且增速居行业前列 [2] - 行业配置模型推荐困境反转型板块 尤其政策驱动的化工与科创新能源领域 [2] - TWOBETA模型看好科技板块 重点关注人工智能应用与算力及电池领域 [2] 黄金市场展望 - 推动金价四大因素持续作用:美联储独立性考验 降息预期 关税不确定性 去美元化趋势 [3] - 私人部门黄金需求保持强劲 黄金ETF持续吸引资金流入支撑金价创新高 [3] - 经济恶化情形下美联储或大幅降息 美债利率下行但美股港股下跌 黄金价格上涨 [3] 转债市场表现 - 2025上半年超半数转债主体营收同比增长 269家营收增61.14% 218家净利润增49.55% [4] - 农林牧渔净利润增速最高 轻工制造增速最低 [4] - 建议关注中报业绩确定性标的 规避价格和溢价率双高且低于预期标的 [4] 银行业负债管理 - 2025年第四季度至2026年第一季度将现高息定存到期高峰 [5] - 续作率超100%时新吸收存款大于到期存款 银行负债结构面临考验 [5] - 银行可能通过加大债券配置应对负债成本压力 重点控制同业负债成本 [5] 化工行业周期走势 - 十四五期间化工产能释放进入再平衡阶段 龙头公司产能投放比例显著提高 [5] - 供给集中度持续提升 周期底部显现 需关注内外供给扰动对价格影响 [5] - 化工品价格下半年可能因阶段性需求驱动上行 板块进入阶段性估值底部区域 [5]
强制退市与私有化并行 年内40家港股公司“离场”
上海证券报· 2025-09-05 20:34
港股退市概况 - 截至9月5日港股年内退市公司达40家 较去年同期32家增加8家 其中强制退市和私有化各19家 自愿撤回2家 [1] - 港股退市公司中房地产和非银金融行业占比最高 分别为8家和6家 [2] - 港股退市包含两种主要类型:联交所强制取消上市地位与公司主动私有化 两者数量持平创近年罕见现象 [6] 强制退市机制分析 - 19家强制退市公司多因触及连续停牌18个月的快速除牌机制 如中国恒大因债务危机自2024年1月29日起停牌且未按时披露财报 于2025年8月25日被取消上市地位 [2][3] - 两家SPAC公司VISIONDEAL-Z与INTERRAACQ-Z因未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并购交易触发退市条件 [4] - 强制退市潮源于2018年退市新规持续发力 为长期停牌企业设定18个月退出时限 压缩保壳操作空间 [3] 私有化退市动因 - 私有化案例增加核心动因是估值鸿沟与战略自由度需求 港股市场估值处于历史低位 私有化后可摆脱公开市场短期业绩压力 [8] - 北京建设以每股0.14港元私有化 较停牌价0.04港元溢价250% 于8月29日完成退市 [7] - 复星旅游文化因股价低迷及交易活动较少限制融资能力 于2025年3月19日退市以更灵活实施长期战略 [9] - 粤丰环保被A股瀚蓝环境控股子公司以110.99亿港元收购92.78%股份 实现节能环保产业整合 [10] 跨市场退市生态优化 - A股市场同期有23家公司退市 其中7月以来达9家 退市新规下应退尽退成为常态 [1] - 港股与A股退市潮反映两地监管部门在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下的制度呼应 [1] - 香港证监会强调加强企业管治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中之重 投资者只追逐具有良好管治的公司 [4] - 退市潮与"A+H"两地上市趋势并行 显示港股上市地位非终身制 市场通过腾笼换鸟实现结构精英化 [10][11]
【5日资金路线图】电力设备板块净流入超365亿元居首 龙虎榜机构抢筹多股
证券时报· 2025-09-05 12:55
A股市场整体表现 - 上证指数收报3812.51点,上涨1.24% [1] - 深证成指收报12590.56点,上涨3.89% [1] - 创业板指收报2958.18点,上涨6.55% [1] - 北证50指数上涨5.15% [1] - 市场合计成交23487.17亿元,较上一交易日减少2335亿元 [1] 主力资金流向 - 全天主力资金净流入261.53亿元,开盘净流入13.64亿元,尾盘净流入100.27亿元 [2] - 沪深300主力资金净流入105.06亿元,创业板净流入160.56亿元,科创板净流出25.86亿元 [4] - 近五日主力资金流向显示9月5日净流入261.53亿元,而前四日均为净流出状态 [3] - 各板块近五日数据显示沪深300在9月5日净流入105.06亿元,创业板净流入160.56亿元,科创板净流出25.86亿元 [5] 行业资金流向 - 申万一级行业中26个行业实现资金净流入,电力设备行业净流入365.32亿元居首,涨跌幅6.39% [6][7] - 电子行业净流入279.43亿元,涨跌幅3.88% [7] - 机械设备行业净流入122.08亿元,涨跌幅3.17% [7] - 有色金属行业净流入122.04亿元,涨跌幅3.71% [7] - 基础化工行业净流入94.92亿元,涨跌幅2.70% [7] - 银行行业净流出42.21亿元,涨跌幅-0.88% [7] - 非银金融行业净流出1.60亿元,涨跌幅0.84% [7] 龙虎榜机构动向 - 锦浪科技获机构净买入27216.93万元,日涨跌幅19.99% [11] - 天华新能获机构净买入12713.10万元,日涨跌幅20.01% [11] - 先导智能遭机构净卖出43707.83万元,日涨跌幅20.01% [11] - 胜宏科技遭机构净卖出9985.32万元,日涨跌幅20.00% [11] 机构评级与目标价 - 科博达目标价99.65元,最新收盘价61.27元,上涨空间62.64% [12] - 外高桥目标价14.10元,最新收盘价11.18元,上涨空间26.12% [12] - 欧派家居目标价74.83元,最新收盘价56.24元,上涨空间33.05% [12] - 科大讯飞目标价66.75元,最新收盘价49.89元,上涨空间33.79% [12] - 东方雨虹目标价14.50元,最新收盘价11.47元,上涨空间26.42% [12]
信托最新重仓股曝光!这一行业为何居首?
证券日报· 2025-09-05 12:04
信托行业证券市场持仓概况 - 18家信托公司现身25家A股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东 持股总市值达592.1亿元 较一季度末增长64.56亿元[1] - 信托资金重点布局非银金融、银行、交通运输、医药生物等多个行业 金融行业为第一重仓领域[1] 金融行业持仓明细 - 信托持股数量前6个股均属金融行业 国信证券(21.37亿股)和江苏银行(12.81亿股)为十亿级持股[1] - 金融股持股市值前三位分别为国信证券(246.18亿元)、江苏银行(152.91亿元)和国元证券(46.74亿元)[2] - 其他金融股持仓包括无锡银行(10.50亿元)、华西证券(8.77亿元)、东吴证券(7.86亿元)和西部证券(4.02亿元)[2] 非金融行业持仓情况 - 重庆路桥与海南机场等非金融行业公司获得信托公司关注[2] - 持股数量表显示重庆路桥持仓1988万股 海南机场持仓2672.88万股[3][4] 信托重仓金融股核心逻辑 - 金融企业具备盈利稳定性和分红能力优势 银行和头部券商有稳定现金流与高股息率[4] - 金融行业具有规模效应和行业壁垒 市场地位稳固且抗波动能力强[4] - 信托公司与金融行业存在天然业务联系 对行业趋势和风险研判具备信息优势[4] - 金融股"稳定+分红+安全"特性与信托资金稳中求进原则高度契合[4][5]
非银金融行业今日净流出资金13.59亿元 太平洋等7股净流出资金超5000万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9-05 09:27
市场整体表现 - 上证指数上涨1.24% [1] - 30个申万行业上涨 电力设备行业涨幅7.19%居首 通信行业涨幅5.49%次之 [1] - 银行行业下跌0.99%表现最弱 [1] 行业资金流向 - 两市主力资金净流入445.30亿元 [1] - 20个行业主力资金净流入 电力设备行业净流入210.17亿元居首 电子行业净流入107.78亿元次之 [1] - 11个行业主力资金净流出 商贸零售行业净流出15.95亿元最多 银行行业净流出15.53亿元次之 [1] 非银金融行业表现 - 行业整体上涨0.76% 主力资金净流出13.59亿元 [2] - 83只个股中72只上涨 9只下跌 [2] - 44只个股资金净流入 9只净流入超3000万元 [2] 非银金融个股资金流入 - 中油资本净流入1.37亿元居首 [2] - 华泰证券净流入9258.15万元 [2] - 南京证券净流入8028.23万元 [2] - 广发证券净流入7305.42万元 [4] - 东方财富净流入3762.89万元 [4] 非银金融个股资金流出 - 太平洋净流出11.78亿元最多 [2] - 中银证券净流出2.41亿元 [2] - 国盛金控净流出1.50亿元 [2] - 长城证券净流出1.10亿元 [2] - 国金证券净流出5929.57万元 [2]
56.34亿元资金今日流入有色金属股
证券时报网· 2025-09-05 09:06
市场整体表现 - 沪指9月5日上涨1.24% [1] - 申万行业分类中30个行业上涨 电力设备行业涨幅7.19%居首 通信行业涨幅5.49%位列第二 [1] - 银行行业跌幅0.99%表现最弱 [1] - 两市主力资金全天净流入445.30亿元 20个行业呈现资金净流入状态 [1] 行业资金流向 - 电力设备行业主力资金净流入210.17亿元 同时录得7.19%涨幅 [1] - 电子行业资金净流入107.78亿元 日涨幅达4.35% [1] - 11个行业出现主力资金净流出 商贸零售行业净流出15.95亿元居首 银行行业净流出15.53亿元次之 [1] - 非银金融 食品饮料 社会服务等行业资金净流出规模显著 [1] 有色金属行业表现 - 行业整体上涨4.39% 主力资金净流入56.34亿元 [2] - 行业137只个股全部上涨 其中4只个股涨停 [2] - 96只个股获得资金净流入 10只个股净流入超1亿元 [2] - 华友钴业净流入12.06亿元居首 赣锋锂业净流入11.00亿元 天齐锂业净流入7.91亿元 [2] 有色金属个股资金流向 - 资金净流入前五位:华友钴业120632.11万元 赣锋锂业109972.15万元 天齐锂业79065.15万元 紫金矿业62651.45万元 盛和资源19180.60万元 [2] - 资金净流出超5000万元个股5只 北方稀土净流出28170.84万元 章源钨业净流出18905.09万元 宜安科技净流出16358.32万元 [2][3] - 中钨高新净流出8313.07万元 宏创控股净流出7204.71万元 [3]
于震荡中寻转机!万亿南向过香江,港股ETF“铁三角”值得关注
新浪财经· 2025-09-05 07:58
南向资金流入 - 南向资金年内净买入港股超万亿港元达10,064.35亿港元 创历史新高 超过2024年全年总额8,078.69亿港元 [2][3][4] - 南向资金在横盘震荡期间持续买入 近3月流入3,515.89亿港元 近6月流入7,183.23亿港元 [3][4] - 资金行业分布集中于金融、医药、科技 形成港股市场"铁三角" [4] 港股科技板块 - 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指数近一年收益达88.18% 最大涨幅10.38% 表现优于恒生科技指数的60.18% [5][6] - 该指数聚焦科技创新领域 剔除汽车、家电、医药行业 涵盖六个恒生二级科技行业 [5] - 广发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ETF规模超35亿元 为跟踪该指数规模最大产品 嘉实同类产品管理费仅0.3% [6] 港股创新药板块 - 港股创新药相关ETF年内涨幅超100% 包揽场内翻倍基前列 如港股创新药ETF基金涨108.65% [6] - 港股生物医药公司中期业绩亮眼 近70家营收同比增长 近40家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约10家扭亏为盈 [7] - 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修订后去除医药外包服务公司 纯度提升 汇添富和工银相关ETF规模领先 [7] 港股非银金融板块 - 港股通非银指数年内涨幅超40% 42家券商中37家营收与净利润双增长 十大头部券商营收均超百亿元 [8] - 港股通非银ETF规模接近200亿元 年内规模增长超24倍 为广发基金独家跟踪产品 [8][10]
主力资金监控:电新行业净流入超152亿
新浪财经· 2025-09-05 06:38
主力资金流向 - 电新行业主力资金净流入超152亿元 [1] - 电子行业和有色金属行业主力资金净流入 [1] - 证券行业、非银金融行业和商贸零售行业主力资金净流出 [1] 个股资金流入 - 先导智能涨停且主力资金净买入18.62亿元位居首位 [1] - 赣锋锂业、华友钴业和欣旺达主力资金净流入居前 [1] 个股资金流出 - 太平洋遭主力资金净卖出超9亿元位居首位 [1] - 赛力斯、供销大集和北方稀土主力资金净流出额居前 [1]
【盘中播报】85只A股封板 电力设备行业涨幅最大
证券时报网· 2025-09-05 06:30
市场整体表现 - 沪指上涨0.71%,A股总成交量1098.63亿股,总成交金额17740.53亿元,较上一交易日减少12.12% [1] - 4363只个股上涨,其中85只涨停;881只个股下跌,其中6只跌停 [1] 行业涨跌幅排名 - 电力设备行业涨幅最大达5.70%,有色金属行业上涨3.43%,综合行业上涨3.40% [1] - 银行行业跌幅最大为1.84%,石油石化行业下跌0.85%,非银金融行业下跌0.25% [1][2] 行业成交额变化 - 电力设备行业成交额2932.58亿元,较上日增长14.06%;综合行业成交额56.36亿元,增长18.29% [1] - 有色金属行业成交额1020.17亿元,减少15.94%;电子行业成交额2904.08亿元,减少16.40% [1] - 通信行业成交额1165.31亿元,大幅减少24.95%;农林牧渔行业成交额138.91亿元,大幅减少25.60% [1] 领涨个股表现 - 电力设备行业N华新涨幅达292.37%,电子行业泓禧科技上涨30.00% [1] - 汽车行业派特尔上涨30.00%,建筑材料行业科创新材上涨29.96% [1] - 基础化工行业横河精密上涨20.00%,计算机行业博实结上涨17.27% [1] 领跌个股表现 - 非银金融行业国盛金控下跌3.14%,石油石化行业中国石化下跌1.73% [2] - 银行行业农业银行下跌3.5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