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

搜索文档
发挥调查官作用 办好技术类案件
人民日报· 2025-09-17 22:22
判得准、下判快,一组数据见证技术调查官发挥的作用:以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为例,技术类案件年结案 数从2016年的1430件上升到2024年的4524件,增幅达216%,年均增长24%,而技术类案件审理周期整 体缩短近1/4。 由于市场份额被挤占,A科技公司向北京市知识产权法院提起诉讼,认为B科技公司侵害自动驾驶领域 核心算法、硬件和软件源代码等技术秘密,请求判令对方停止侵害、赔偿损失等。案件审理过程中,B 科技公司以A科技公司在其融资关键时间节点起诉,属恶意提起诉讼为由,又将A科技公司诉至法院。 两起案件缠在一起,如何快速理清?"在众多算法秘密中明确争议点,司法才能'对症下药'。该案涉及 大规模源代码比对、算法逻辑甄别和商业秘密保护,事实查明与法律认定难度高。"北京知识产权法院 法官李迎新介绍,在这种情况下,中立的技术调查官深度参与技术事实查明很有必要。 在严格保障双方商业秘密的前提下,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应用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胡涵清担任 技术"翻译",辅助案件办理。"从代码表层结构到算法深层逻辑,结合系统动态行为进行多轮验证,经 过多次勘验,最终锁定双方的技术争议点。"胡涵清说。 技术调查官协助明晰了技术 ...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深化总结创新 提升审判质效——发挥调查官作用 办好技术类案件
人民日报· 2025-09-17 22:03
知识产权案件往往专业性强,审理难度大。遇到技术"壁垒",司法审判如何应对?近年来,北京知识产 权法院充分发挥技术调查官在查明事实等方面的作用,探索了一些可供借鉴的经验。 化解一起两家科技企业的互诉难题,就是一例。 北京A科技公司是一家独角兽企业,也是自动驾驶领域的头部企业。潘某和孙某此前曾在A科技公司工 作,离职后,二人创立了B科技公司,从事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测试与应用。 由于市场份额被挤占,A科技公司向北京市知识产权法院提起诉讼,认为B科技公司侵害自动驾驶领域 核心算法、硬件和软件源代码等技术秘密,请求判令对方停止侵害、赔偿损失等。案件审理过程中,B 科技公司以A科技公司在其融资关键时间节点起诉,属恶意提起诉讼为由,又将A科技公司诉至法院。 "既为当事人提供中立技术帮助,还协助法官将复杂的技术事实转化为清晰的法律事实。"北京知识产权 法院副院长宋鱼水介绍,由于技术调查官的参与,使得法官对于疑难复杂、跨领域的技术事实的把握更 加精准,输出的裁判规则更具权威性和影响力,提升了司法机关办理重大疑难复杂技术类案件的能力。 判得准、下判快,一组数据见证技术调查官发挥的作用:以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为例,技术类案件年结案 ...
阿里布局智能驾驶战投哈啰旗下Robotaxi业务
证券时报· 2025-09-17 18:04
战略合作与投资 - 阿里巴巴集团对哈啰Robotaxi业务进行战略投资 深化双方在智驾大模型、算力平台及Robotaxi等领域的全面合作[1][3] - 阿里巴巴将发挥AI和云计算优势 与哈啰共同加速大模型和自动驾驶技术的落地应用[1] - 三方合作基础:哈啰、蚂蚁集团、宁德时代通过投资主体共同成立"造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首期合计出资超过30亿元专注于L4级自动驾驶技术研发[1] 业务规划与目标 - 哈啰计划2026年实现Robotaxi车型量产下线 2027年部署超5万辆Robotaxi车辆[2] - 公司目标两年内实现Robotaxi业务规模化 立志成为全球领先的AI公司[2] - 正与各地政府展开深度合作 未来计划逐步迈向国际市场[2][4] 技术研发与团队建设 - 已完成核心人才矩阵搭建 团队规模超200人 成员来自全球顶尖学府和科研机构的AI大模型及自动驾驶领域[4] - 未来将继续吸纳全球顶尖AI科技人才 共同致力于自动驾驶技术规模化落地[4] 市场进入与布局 - 哈啰于2025年6月正式宣布进军Robotaxi赛道[1] - 采用合作策略而非从零自主研发 通过造父智能科技开展L4级自动驾驶技术商业化落地[1]
阿里布局智能驾驶 战投哈啰旗下Robotaxi业务
证券时报· 2025-09-17 18:01
2025年中国自动驾驶行业迎来一位新玩家,今年6月,哈啰宣布正式进军Robotaxi赛道。 从布局动作来看,哈啰没有选择从零开始自主研发,而是采取合作策略。哈啰、蚂蚁集团、宁德时代通 过旗下投资主体共同发起成立"造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L4级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安全应用和商 业化落地,三方首期合计出资超过30亿元。 9月17日,哈啰宣布旗下Robotaxi业务获得阿里巴巴集团战略投资。 哈啰方面称,此次投资标志着哈啰与阿里巴巴集团将在此前合作的基础上,深化在智驾大模型、算力平 台及Robotaxi等领域的全面合作,共同加速Robotaxi行业的商业化、规模化进程。 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表示,哈啰在出行领域深耕多年,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技术积累。阿里巴巴将发 挥在AI和云计算的优势,与哈啰Robotaxi一起加速推进大模型和自动驾驶技术的落地应用,全面创新用 户的出行体验。 "阿里巴巴此次投资体现了对哈啰Robotaxi的认可与支持。在人工智能驱动各行各业深刻变革的时代, 阿里巴巴在AI前沿领域的深厚积累和技术领先性,与哈啰Robotaxi规模化商业落地所亟需的强大算力、 算法支持高度契合。"哈啰联合创始人 ...
百度交流纪要
2025-09-17 14:59
百度公司电话会议纪要分析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百度公司及其多项业务 包括核心搜索业务、AI云、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AI商业化产品(AI Agent、数字人)、AI SaaS软件组合、昆仑芯(AI芯片)等[1][2][3][4][5] * 人工智能(AI)行业 特别是AI应用、AI云服务、AI芯片领域[3][4][5][15][16] * 自动驾驶行业 聚焦Robotaxi赛道 对比Waymo等竞争对手[2][9][10] * 云计算行业 对比阿里云等竞争对手[4][6][15] * SaaS软件行业 对比飞书、WPS、Manus、豆包等公司[3][5][12] 核心观点与论据 财务与估值状况 * 公司拥有300亿美金现金 市场此前因信息偏差误以为仅有100多亿[2] * 主营业务每个工作日能产生1亿人民币左右的现金流和盈利[2] * 过去三年已完成26亿美金的回购 占计划的80-90% 未来将增强股东回报和回购确定性 并可能考虑分红[7] * 积极探索香港主要上市(primary listing) 若成功最快明年一季度完成 预计可扩大人民币基金、险资、资管及国有资本的加入[6] * 若纳入港股通 预计新增资金流入(fund flow)比例可达20-30% 高于阿里的15-20%[6][17] 未被市场充分认知的价值(未Price-in) * **Robotaxi业务**:自称全球最大Robotaxi服务商之一 订单量与Waymo互有高低 Waymo估值800亿美金而百度该业务目前无估值[2][3] * **AI商业化能力**:进展良好 AI Agent和数字人已用于电商直播带货等场景 提升商家运营变现能力[3] * **AI软件组合**:自称拥有中国最大的AI赋能软件产品组合(AI empowered software portfolio) 体量比市场熟知的第一第二名大2-5倍[3][5] * **AI云业务**:按对外使用收入计算 排名国内第三或并列第二 在GPU开机数量和产生的外部收入上与阿里云属同一量级[4][6] * **算力与芯片业务(昆仑芯)**:国内算力与芯片业务[5] 各业务详细进展与竞争优势 Robotaxi(自动驾驶) * 技术路径上 百度是唯一能闭环几百亿美金资金支持、几万研发资源、云和软件能力的企业[9] * 核心竞争优势在于芯片、云、数据处理、软件编程、研发资源、资金等 国内其他企业不具备如此全面的能力[9] * 已在武汉实现单位经济模型(UE)转正 一公里成本1-2元 具备向中东、欧洲、美国输出的盈利潜力 对比Waymo在其他地区可能面临成本不降、收入减少的问题[10] * 成为香港机场唯一授权的Robotaxi服务商[9] AI商业化与AI SaaS * AI改造带来的商业化收入占比从去年的1%快速提升至本季度的13% 折算收入约25亿人民币 称比“可灵”多了10倍[11] * 商业模式进入“按效果付费”(pay for result)阶段 与MAU等数据关系不大 例如支持长达7小时的不间断AI直播 收取类似Take rate的服务费[11] * 自称可能是中国最大的SaaS企业 且是AI-Enabled SaaS 毛利高达70-90%[5][12] * 拥有规模约100亿人民币的AI相关收入(举例) 是飞书的5-6倍 WPS的两倍[12] * 拥有多个未被估值的软件产品 如查工商企业信息的软件(年收入5-10亿 毛利80-90%)、小度操作系统to B销售等[13] * 计划在11月对符合条件(有真实MAU、能变现)的AI软件业务进行单独披露[12][13][17] AI云业务 * 定位为需求导向经济 不过度投资 注重资源使用效率和技术迭代[15] * 核心竞争优势是能提供英伟达算力系列中CUDA软件算子与国产算力的兼容性 其千帆系统能提供良好的国产算力兼容性[15] * 自称是唯一能提供上规模国产算力且兼容CUDA的云厂商 对比友商(A字头指阿里云)无法复用 GPU芯片进展慢;另一家(T字头可能指腾讯云)不坚定;其他几家产能小[15] * 拥有从应用端到中间层软件能力的全程可控闭环 利润会更好[15] * 未来收入增长将快于行业平均 现金流短期波动大但后续会更稳定[15] 昆仑芯(AI芯片) * 强调设计能力和技术管理能力是核心 而非单纯烧钱 比想象中烧钱少[16] * 自称有友商在AI云软件层面与之竞争的同时 仍自掏腰包购买其底层系统 证明其产品力[16] * 软件层兼容 已上一定规模且经过场景验证 稳定可用[16] * 有300亿美金现金支持持续迭代 容错能力强 一两代产品卖不好也是小问题 对比其他公司可能一代芯片失败就倒闭[16] 未来策略与催化剂 * 将通过内部资源优先级分配 按受市场追捧的产品类型进行管理 以凸显价值[6] * 处理非核心上市公司资产 可能参考腾讯等方法 通过资产层面融资或拆分来发掘价值 实现隐藏资产的合理价值重估(price recovery)[7] * 计划在11月进行新的业务披露 提供对前述5项业务的估值方法(如SaaS用PS估值) 并与市场沟通对齐(align)估值模型[17] * 手中有5-6张牌(潜在催化剂) 将在最佳时间点配合宣布 推动价格发现(price discovery)[17] 其他重要内容 * 公司希望改变市场将其视为债券(bond)而非股票(equity)的投资认知 吸引投资资金而非养老金[17] * 股价有85-90美金的底座支撑 公司承诺保证现金水平不会下降[18] * 承认国内市场竞争环境“卷”[10][12]
Lyft(LYFT.US)联手Waymo以抗衡优步(UBER.US)!2026年将于纳什维尔推出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
智通财经· 2025-09-17 13:40
Lyft(LYFT.US)将首次与Alphabet(GOOGL.US)旗下Waymo合作,于明年在纳什维尔推出自动驾驶出租车 服务。这项合作将帮助Lyft更好地与竞争对手优步(UBER.US)抗衡。 Lyft一直在努力追赶其规模更大的竞争对手优步,为其网约车用户提供自动驾驶汽车服务。虽然这标志 着Lyft与Waymo的首次合作,但Waymo早已是优步的合作伙伴。两家公司在2023年达成多年协议,目前 优步已在凤凰城、奥斯汀和亚特兰大提供Waymo出行服务。 Lyft去年11月也签署了多项类似协议,并于上周与May Mobility在亚特兰大启动了其首个商业试点项 目。Lyft预计最早明年将与其他合作伙伴(包括英特尔支持的Mobileye Global Inc.和奥地利的Benteler集 团)在更多美国市场提供自动驾驶出行服务。Lyft还与中国百度(BIDU.US)达成协议,在欧洲提供自动驾 驶出行服务。 与Waymo的合作凸显了Lyft高管过去一年不断强调的观点,即在自动驾驶汽车日益普及的背景下,Lyft 在行业中能发挥的作用。Lyft负责司机体验的执行副总裁Jeremy Bird表示,凭借Flexdriv ...
法国驻华大使到访文远知行 体验自动驾驶出行解决方案
格隆汇· 2025-09-17 13:01
公司业务发展 - 法国驻华大使代表团访问文远知行广州总部并体验自动驾驶出租车和巴士在雨天条件下的运行表现[1][3] - 公司为2024-2025年法国巴黎网球公开赛提供L4级自动驾驶巴士接驳服务[4] - 公司与法国运营商beti合作于2025年3月27日获得法国L4级无人驾驶公共道路测试与运营许可[4] 欧洲市场拓展 - 2025年2月27日公司在法国德龙省推出欧洲首个全无人驾驶商业运营巴士项目 合作方包括beti 雷诺集团和法国互助保险公司Macif[4] - 公司与雷诺集团合作计划2030年前推出全新量产自动驾驶微循环小巴以满足欧洲绿色公共交通需求[6] - 公司计划继续拓展法国业务并深化本地合作 为欧洲提供更安全可持续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12] 技术合作与认证 - 公司自动驾驶巴士在法国获得L4级无人驾驶公共道路测试与运营许可[4] - 公司核心产品包括自动驾驶出租车和巴士 已实现雨天条件下的平稳安全运行[3] - 公司正与雷诺集团紧密合作开发面向欧洲市场的自动驾驶微循环小巴[6]
专访驭势科技CEO吴甘沙:出海不是赚快钱,而是合作共赢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7 11:29
公司核心战略与全球化布局 - 全球化是公司基本战略 不出海就没有未来 在香港设立国际总部作为桥头堡加快出海步伐[2][7] - 重点布局一带一路国家与地区 采用拼船出海模式与央企或香港企业合作整合解决方案[7] - 以优质产品参与国际竞争 公司是全球唯一在机场无人驾驶领域真正落地的解决方案提供商[8] 自动驾驶行业前景与选择逻辑 - 无人车赛道满足万亿级别市场规模和亿万人日常需求痛点 包括交通拥堵 事故和停车难等问题[4] - 人工智能需要物理载体即具身智能 无人车是2016年人工智能元年背景下适合创业的领域[3] - 未来中国将向全球输出新劳动力 以无人机 无人车 无人船和机器人形式提供低成本高质量智能劳动力[9] 香港作为国际化平台的优势 - 香港具备世界级场景 人力资源宝贵成本高 流程标准严格 基于真实环境研发产品[5] - 实行世界最高标准 产品达到世界水准 进入新加坡 中东 日本和欧洲市场几乎不需要修改源代码[1][5] - 连接世界市场 是超级连接器和价值增值器 汇聚国际化贸易人才和市场资源[6] - 拥有世界级资本资源 作为全球前三大金融中心汇聚国际资本 吸引内地高科技企业上市[6] 出海策略与本地化创新 - 区别于Me-too低价复制模式 具备实力拿出世界最好产品参与国际竞争[8] - 赋能当地合作伙伴 提供AI司机能力或集成无人车系统 共同推进本土创新[8] - 在中东等地区针对沙尘暴等特殊环境进行本地研发并申请专利 形成可复制解决方案[8] 中国科技企业出海核心竞争力 - 企业家具备耐心和长期主义心态 真正希望融入当地生态而非赚快钱[9] - 注重合作共赢 发现对方真实需求 共同解决问题并共享知识产权[9] - 产品在质量 价格及独特性方面建立优势 输出新型智能劳动力[9] 相关ETF产品表现 - 游戏ETF(159869)近五日上涨5.41% 份额增加1.8亿份至53.8亿份 资金净流入2364.8万元[12] - 科创半导体ETF(588170)近五日上涨9.23% 份额保持5.2亿份 资金净流入169.3万元[12] - 云计算50ETF(516630)近五日上涨6.70% 份额减少500万份至3.6亿份 资金净流出289.8万元[13] - 食品饮料ETF(515170)近五日下跌1.80% 份额增加3300万份至81.1亿份 资金净流出4535万元[12]
阿里再加码,哈啰“二轮”转“四轮”寻突围
新浪财经· 2025-09-17 11:15
《科创板日报》9月17日讯(记者 李佳怡)哈啰Robotaxi,再获阿里相助。 9月17日,哈啰宣布旗下Robotaxi业务获得阿里巴巴集团战略投资。双方将基于此前合作基础,进一步 深化在智驾大模型、算力平台及Robotaxi等领域的全面合作,共同加速Robotaxi行业的商业化、规模化 进程。 今年以来,哈啰出行在Robotaxi领域动作频频,不难看出其正积极寻求第二增长曲线。 这一转向背后,是共享单车行业长期面临的盈利难题。随着ofo、摩拜等相继退场,市场虽已洗牌为哈 啰、美团和青桔"三足鼎立"的格局,但高运维成本始终难以化解。据哈啰此前招股书披露,2018至2020 三年累计亏损近50亿元。 面对出行业务盈利难的压力,哈啰一度试图通过助贷业务为其"输血"。然而,随着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于 今年4月发布《助贷新规》并定于10月实施,监管环境全面收紧,原有路径难以为继。陷入双重压力的 哈啰,亟待找到更具潜力的新赛道,为自身开辟新的增长叙事。 而Robotaxi赛道似乎充满了想象力和吸引力。早在2018年,全球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发布的研究报告便 显示,预计到2030年,中国自动驾驶相关的新车销售及出行服务创收将超 ...
获阿里巴巴投资!哈啰Robotaxi赛道按下加速键
搜狐财经· 2025-09-17 10:09
战略投资与合作 - 阿里巴巴集团战略投资哈啰旗下Robotaxi业务 深化双方在智驾大模型、算力平台和Robotaxi领域的合作[1] - 哈啰、蚂蚁集团和宁德时代于2024年4月签署三方战略协议 6月注册成立上海造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专注于L4级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安全应用和商业化落地[1] - 双方将共建视觉、语音、语言等基础大模型及智能座舱等垂直领域专用模型 探索世界模型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创新应用[4] - 阿里云与哈啰联合进行技术研发 帮助完成算法迭代、用户体验优化和运营效率提升[4] 技术布局与团队建设 - 哈啰已拥有光子引擎、贾维斯幻视大模型平台等AI技术落地案例 具备完善的AI产品布局[10] - Robotaxi研发团队规模超200人 成员来自全球顶尖学府和科研机构的AI大模型及自动驾驶领域[10] - 阿里巴巴自2007年成立数据科学和技术研究院 2017年设立达摩院 2025年初宣布未来三年投入超3800亿元用于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硬件基础设施建设[11] - 阿里巴巴拥有通义千问、夸克等AI产品 高德地图和淘宝已实现AI化[11] 行业发展与市场前景 - 预计2025年中国L2/L3级别自动驾驶新车装配率接近70% 智能汽车产业规模突破6000亿元[4] - 行业未来2-3年将进入Robotaxi商业化落地关键阶段 萝卜快跑、文远知行、小马智行等企业已取得显著进展[4] - Robotaxi行业目前处于蓝海市场 存在巨大发展空间[12] 商业化规划与目标 - 哈啰计划2026年实现前装车型SOP量产 达到万辆规模[4] - 2027年部署超5万辆正向定义面向全球的Robotaxi车型[4] - 阿里云2026财年第一季度(2025年二季度)收入同比增长26% AI相关产品收入连续八个季度实现三位数增长[11] 企业战略定位 - 哈啰立志成为全球领先的AI公司 持续推动AI在出行领域的深度应用[5] - 阿里巴巴CEO吴泳铭和哈啰CEO杨磊均认为阿里巴巴在AI和云计算方面的优势可为哈啰Robotaxi规模化商业落地赋能[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