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

搜索文档
上海:加快推动“AI+制造”发展,加快机器人应用
第一财经· 2025-08-19 03:30
主要目标 - 实施"模塑申城·AI+制造"行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快赋能新型工业化,形成新质生产力 [1][6] - 通过三年时间努力,推动3000家制造业企业实现智能化应用,打造10个行业标杆模型,形成100个标杆智能产品,推广100个示范应用场景,建设10个左右"AI+制造"示范工厂 [1][6] - 发展5家左右综合集成服务商,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专业服务商,加快形成制造业智能化发展生态 [1][6] 技术攻关 - 推动基础模型开展多模态算法创新,提升物理仿真能力、视觉处理能力和智能决策能力 [2][7] - 发展工业元宇宙,攻关空间计算技术,实现工厂全要素数字化映射和虚实协同 [8] - 发展工业数据治理技术,开发"采洗标测用"工具链,构建工业符号语义标准化库 [9] - 攻关低延迟分布式推理架构、工厂级算力调度等技术,研发语料加工、模型训练等工具模块 [10] 平台建设 - 推动工业云企业升级打造智算云,提供"语料包""算力包""模型包"等服务,形成多种部署方案 [2][10] - 推动建设工业语料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船舶、航空、汽车等行业高质量多模态语料库 [11] - 建设"AI+制造"融合创新基地,攻关模型工程、智能体工程等行业共性技术 [12] 行业应用 - 支持电子信息、汽车、装备等重点行业部署应用工业机器人,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安全性 [3][24] - 围绕制造业全流程,建设智慧实验室、虚拟仿真设计、智能柔性装配等示范场景 [15] - 推动制造企业探索软件定义工厂、完全按需制造、智能工厂网络等制造新模式 [16] 智能产品 - 发展工业软件自动调优和漏洞修复功能,探索低代码、零代码应用开发模式 [19] - 推动工业母机、工业机器人等装备融合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感知、交互、控制水平 [20] - 推动消费终端企业开发端侧模型,推动AI计算机、AI眼镜和AI手机等新型智能消费终端迭代升级 [21] 生态建设 - 培育工业语料数据、智算云、模型平台等专业服务商,形成"组团式"服务体系 [22] - 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开发垂直行业模型和智能体应用 [23] - 实施"AI+制造"人才先锋培养计划,加快培育复合型人才 [26] - 引导金融机构开发专属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27] 政策支持 - 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以项目建设补贴、贷款贴息等方式支持企业研发应用人工智能技术 [30] - 使用"模型券""算力券""语料券"等对企业服务费用按比例给予支持 [30] - 加强跨行业、跨区域交流合作,完善制造业模型、数据、工具链等公共服务 [31]
鄂尔多斯:区域合作再发力 积极融入双循环
内蒙古日报· 2025-08-04 08:29
区域合作与开放发展 - 深化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合作 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建设 扩容提质中欧班列 推动跨国合作、基建互联互通、生态共建共享 [1] - 周边地区协同合作持续深化 S27呼鄂高速获核准 包鄂榆高速铁路开展前期工作 榆鄂宁现代煤化工集群入选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与乌海签署合作协议推动蒙西高端精细化工产业基地建设 [5] - 京津冀合作全方位提质升级 组织农畜产品进京年货节 在京建设暖城多味旗舰店 推进伊旗与北大附属学校合作办学 北大附小及幼儿园今年秋季开班 与清华长庚、北大人民医院共建肝胆及肿瘤区域医疗中心 舞剧《胡笳十八拍》在京上演 乌兰牧骑优秀节目全国巡演在京启幕 [5] - 深化与发达地区合作提升区域竞争力 围绕打造四个世界级产业发展目标 聚力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优势产业 系统梳理产业集群和产业链 精准对接行业龙头与头部企业 [7] - 上半年从京津冀、长三角等重点地区引进资金超200亿元 重点投向新能源、装备制造、能源产业等领域 [7] 外贸与产业发展 - 新三样产品持续发挥市场支柱作用 提升出口规模6.05亿元 占自治区新三样出口的84.44% [3] - 制定出台促进外贸产业发展若干政策 明确支持外贸主体发展、国际市场开拓、服务贸易提升等12项具体措施 着力激发市场活力、持续扩大市场规模 [3] - 印发实施全面提升外贸水平工作方案 持续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国际化进程 重点打造装备、新能源、精细化工、羊绒制品等产业集群 强化外贸产业发展势能 [3] - 累计扶持外贸龙头企业13家、培育中小企业55家 拉动进出口额28.5亿元 占全市进出口额的50% [3] - 主动融入国家战略 国际合作空间不断拓展 强化对俄蒙科研合作 推动建设4家俄蒙院士工作站 [7] - 累计发运中欧班列2列 货值3337万元 [7] - 上半年新增对德国、蒙古国等国家投资项目4个 协议投资超1亿美元 [7] 外资利用与经济支撑 - 1-6月实际利用外资9.1亿元 占自治区总量的67.4% 同比增长13% 为外向型经济稳健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7]
资金逆势加仓机器人ETF易方达(159530),上半年人形机器人相关企业注册量暴涨180%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30 12:57
指数表现 - 国证机器人产业指数下跌1.7%,滚动市销率为4.8倍,自发布以来估值分位为99% [1][4] - 中证装备产业指数下跌1.5%,滚动市盈率为35.5倍,自发布以来涨幅为70% [1][3] - 中证军工指数下跌1.2%,滚动市盈率为114.6倍,自发布以来涨幅为83% [1][5] - 中证芯片产业指数下跌1.0% [1] 行业动态 - 国内人形机器人相关现存企业达834家,今年已注册123家,其中上半年注册量105家,同比增长183.78% [1] - 机器人ETF易方达(159530)全天获4200万份净申购 [1] 指数成分 - 国证机器人产业指数中,人形机器人占比53%,服务机器人占比17%,工业机器人占比30% [4] - 中证装备产业指数成分股来自电力设备、机械设备、国防军工行业 [3] - 中证军工指数成分股集中于航空装备、军工电子、航海装备行业,合计占比超70% [5]
品牌价值榜单见证科创板六年:合计品牌价值年复合增长率超60%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2 12:29
科创板开市6周年概况 - 科创板上市公司达589家,IPO募资9257亿元,再融资1867亿元,合计超1.1万亿元 [1] - 科创板品牌价值研究依托《2025中国上市公司品牌价值蓝皮书》展开,该蓝皮书已连续发布6年 [1] 科创板上榜企业品牌价值TOP10 - 传音控股以668.12亿元品牌价值居首,超过第二名至第四名总和 [2][3] - 晶科能源(219.15亿元)、天合光能(168.87亿元)分列二、三位 [3] - 前十名企业品牌价值均超百亿元,覆盖通信、电子、装备等行业 [2][3] 科创板品牌价值增长趋势 - 科创板上榜企业合计品牌价值从2020年382.60亿元增至2025年4429.3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63.20% [4] - 增速远超蓝皮书3000家上榜企业整体增速(9.31%) [4] - 上榜企业数量从2020年22家增至2025年161家,占比从不足1%提升至5.37% [5] 行业分布特征 - 电子、装备、通信、医药行业合计品牌价值3963.81亿元,占比89.49% [9] - 电子行业品牌价值持续增长,54家企业上榜 [9][11] - 装备行业2024年达峰值1557.55亿元后回落 [9] - 通信与医药行业呈现波动 [9] - 电子、装备、医药、互联网行业上榜企业合计149家,占比92.55% [9][10] 地区分布特征 - 广东、上海、北京、江苏、浙江五地合计品牌价值3367.33亿元,占比76.02% [12] - 广东以942.35亿元居首 [12][14] - 上海(726.76亿元)、北京(697.28亿元)紧随其后 [14] - 长三角地区(上海、江苏、浙江)上榜企业数量增长显著,五强地区合计116家,占比72.05% [16]
《2025中国上市公司品牌价值蓝皮书》正式发布 3000家上榜企业品牌价值总和超33万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2 10:04
总体品牌价值表现 - 3000家上市公司品牌价值总计33.24万亿元 同比增长8.8% [1][5] - 2020-2025年品牌价值总量从21.30万亿元增长至33.24万亿元 累计增长56.07% 年复合增长率9.31% [6] - 品牌价值门槛降至6.09亿元 较2024年减少0.18亿元 [5] 行业品牌价值分布 - 零售/金融/互联网行业品牌价值最高 分别达4.09/3.99/3.72万亿元 [1][8] - 餐饮/零售/教育行业增速领先 同比分别增长48.7%/35.9%/31.4% [10] - 房地产/酒店/包装行业降幅最大 同比分别下降17.7%/14.5%/8.6% [11] - 装备/电子/医药行业上榜数量最多 分别有417/260/258家企业 [13] 地区品牌价值分布 - 北京/广东/浙江品牌价值总量最高 分别达9.34/6.91/3.77万亿元 [1][14] - 上海/广东/浙江增速领先 品牌价值同比分别增长24.6%/19.8%/14.5% [17] - 新疆/辽宁/西藏降幅最大 品牌价值同比分别下降21.8%/21.5%/14.8% [17] - 广东/浙江/北京上榜企业数量最多 分别有494/370/329家企业 [18] 榜单结构特征 - 前100名企业品牌价值合计20.47万亿元 占总价值61.6% 较2024年提升3.3个百分点 [5] - 前1000名企业品牌价值合计30.18万亿元 占总价值90.8% 较2024年提升1个百分点 [5] - 237家企业新进入榜单 43家企业调整行业分类 1371家企业品牌价值增长 [5]
河南启动数字化转型全覆盖行动
中国化工报· 2025-06-25 06:27
河南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战略 - 河南省将实施数字化转型全覆盖行动 聚焦钢铁、有色、化工、建材、食品等传统制造业分行业实施数字化转型升级 [1] - 重点推进材料产业优势再造 加快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等产业改造提升 推动从原材料大省向新材料强省转变 [1] - 瞄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 对材料、食品、轻工纺织、医药、装备等重点传统产业分行业制定提质升级方案 [1] 数字化转型实施路径 - 以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 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 [2] - 实施企业改造、产业转型、园区提升、支撑强化、底座构建、生态优化六大工作路径 [2] - 到2025年底推动全省每家规上工业企业至少建设1个智能应用场景 实现点上全覆盖 [2] - 到2027年推动规上工业企业智能应用场景覆盖范围从单点突破向综合集成全面跃升 [2] 产业园区数字化建设 - 实施产业园区数字化转型工程 建设数字化服务平台 提升园区数字化运营水平 [2] - 建立数字化转型产品库 推动园区企业数字化转型 [2] - 建设一批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 建立可信数据空间 促进中小企业数据共享共用 [2] - 实现产业园区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 [2]
新闻发布厅丨我省启动数字化转型全覆盖行动
河南日报· 2025-06-16 23:53
数字化转型战略规划 - 河南省将实施数字化转型全覆盖行动,对未数字化企业加快诊断服务并制定"一企一策"转型方案,聚焦研发生产销售全流程部署智能应用场景[1] - 已实现智能应用场景覆盖的企业将推动建设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加快编制重点产业链数字化转型"一图四清单"[1] - 依托链主企业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供应链协同、数据链联动、产业链协作的"链式转型"[1] - 抢抓生成式人工智能机遇,以应用场景牵引加快工业大模型建设,打造人工智能产业赋能中心和软硬件适配中心[1] 阶段性目标与实施路径 - 2025年底前推动全省每家规上工业企业至少建设1个智能应用场景实现点上全覆盖[2] - 2027年推动规上工业企业智能应用场景从单点突破向综合集成跃升,建成全国重要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示范区[2] - 实施企业改造、产业转型、园区提升等六大工作路径,推动人工智能全面赋能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2] 产业园区数字化建设 - 全省产业园区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超90%,将实施数字化转型工程并建设数字化服务平台[2] - 建立数字化转型产品库推动园区企业转型,建设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和可信数据空间促进中小企业数据共享[2] - 实现产业园区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2] 国资企业转型进展 - 省管企业数字化转型纳入负责人考核,累计建成4个工业互联网平台、35座智慧矿山、23家智慧工厂和8个智慧园区[3] - 重点推动煤炭钢铁装备等领域"智改数转网联",实现提质增效减人增安目标[3] 科技创新支撑体系 - 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焦"两重两新"布局强牵引重大项目[3] - 打造全链条创新平台体系,新建省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平台[3] 金融支持措施 - 前5个月组织政金企对接超2500场促成制造业融资1150亿元[4] - 截至4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7.18%高于各项贷款增速0.34个百分点[4] - 将持续用足金融增量政策为制造业强省建设提供支撑[4]
淮安市:第九派驻纪检监察组助力淮安强企业拓市场
新华日报· 2025-06-10 01:39
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 派驻九组强化政治监督,护航重特大项目招引,建立"清单式跟踪、销号式管理"机制,推动商务局和工信局创新招商模式,组建驻外招商局,开展基金招商、场景招商等 [1] - 监督项目"五新"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落实情况,确保重大项目"一企一策"专班和"直通车"服务落地,推动项目快速建设 [1] - 监督工信局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围绕"353"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组织供应链对接活动,通过调查问卷和实地调研精准摸排企业需求,搭建供需对接平台 [1] 传统产业焕新 - 派驻九组督促工信局实施传统产业焕新工程,聚焦装备、纺织、化工、建材等行业,推进"淘汰落后、老旧更新、绿色转型、产品提档、布局优化"五大行动 [2] - 监督工信局开展落后生产工艺装备排查和淘汰工作,建立设备更新改造项目库并滚动管理,推动企业加快设备更新 [2] - 关注绿色转型,督促培育绿色标杆企业,推进节能降碳改造项目,助力传统产业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 [2] 外贸企业发展 - 监督商务局建立二手车出口"一站式"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全流程指导,开拓新兴市场 [2] - 对电商助力出口转内销平台资源对接活动开展监督,确保为外贸企业搭建有效平台,提供绿色入驻通道,帮助企业打通国内市场 [2] 消费潜力释放 - 监督商务局落实促消费政策,从消费品以旧换新到各类主题促消费活动,确保消费补贴资金精准发放,拉动消费增长 [2] 下一步工作计划 - 派驻九组将持续围绕中心工作,通过政治监督、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提升监督质效,强化制度执行力 [3]
解读2025长三角榜TOP100|阿里巴巴与拼多多位居前二,零售行业品牌价值居首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11 10:53
活动概述 - 2025第九届中国上市公司品牌价值榜发布会在上海举行,由每日经济新闻主办、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企业研究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1] - 发布"2025长三角地区上市公司品牌价值榜TOP100",涵盖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及安徽省的上市公司 [2] 榜单总体数据 - 2025长三角榜TOP100总体品牌价值为64905.73亿元 [2] - 阿里巴巴-W排名第一,品牌价值18335.42亿元,占比28.2% [2] - 拼多多和网易-S分列第二、三名,品牌价值分别为8302.43亿元和3936.08亿元 [2] - 榜单第100名公司品牌价值为124.15亿元 [2] 品牌价值分层 - 8家企业品牌价值超千亿元,合计40119.20亿元,占比61.8% [2] - 49家企业品牌价值在200亿至999亿元,合计17936.53亿元,占比27.6% [2] - 43家企业品牌价值低于200亿元,合计6850.00亿元,占比10.6% [2] 行业品牌价值分布 - 零售行业品牌价值27617.22亿元,占比42.5%,主要因阿里巴巴-W和拼多多的贡献 [3] - 媒体行业品牌价值151.40亿元,占比不足0.3% [3] - 第一梯队(零售和金融行业)品牌价值32752.25亿元,占比50.5% [7] - 第二梯队(10个行业)品牌价值27027.25亿元,占比41.6% [7] - 第三梯队(11个行业)品牌价值5126.22亿元,占比7.9% [7] 行业上榜企业数量 - 装备行业上榜企业最多,达16家 [10] - 金融行业次之,有15家企业上榜 [10] - 8个行业上榜企业数量在4至8家,包括医药、运输、饮料等 [10] - 其余13个行业上榜企业不超过3家 [10] 榜单影响力 - 中国上市公司品牌价值榜系列已连续发布9年,以专业性、客观性、科学性著称 [10]
解读2025活力榜TOP100|2家企业品牌价值增长率突破200%,13家装备企业上榜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10 02:10
品牌价值榜单发布 - 2025中国上市公司品牌价值活力榜TOP100在上海发布,拼多多蝉联第一,品牌价值增长率高达2357% [1][2] - 榜单选取2025年品牌价值大于200亿元且增长率居前的100家中国内地上市公司 [2] - 快手以2207%的增长率位居第二,理想汽车以1637%的增长率排名第三 [2] - 北京银行排名第100位,品牌价值增长率为88% [2] 品牌价值增长率分布 - 榜单中有4家公司品牌价值增长率突破100% [5] - 7家公司增长率在60%至100%之间 [5] - 39家公司增长率在20%至60%之间 [5] - 50家公司增长率低于20% [5] 行业分布情况 - 榜单涵盖25个行业,装备行业入围企业最多,共13家 [7] - 金融、汽车、家电、饮料和电子行业各有7至12家企业入围 [7] - 零售、有色金属、运输、食品和通信行业各有3至6家企业入围 [7] - 其余14个行业入围企业数量不超过2家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