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市场

搜索文档
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不断取得新进展 2025年中国碳市场大会在沪举行 陈吉宁致辞 孙金龙李殿勋龚正共同启动大会
解放日报· 2025-09-25 01:53
2025年中国碳市场大会昨天在上海举行。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出席开幕式并致辞。生态环境部党组 书记孙金龙,湖北省委副书记、省长李殿勋在开幕式上致辞,与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共同启动大 会。 陈吉宁指出,习近平主席向国际社会庄严宣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中国绿色低碳发展指明 了奋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上海作为国内最早试点碳市场的省市之一,在生态环境部有力指导下, 深入贯彻国家"双碳"战略,助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碳市场制度体系。上海将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 指导,以碳市场建设为牵引,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不断取得新进展,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充分发挥龙头 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深化央地协同,更好服务全国碳市场建设。落实完善碳排放权交易等基础性制 度,持续深化地方碳市场改革试点。完善绿色金融标准和目录,支持金融机构扩大业务规模、探索开发 衍生品体系,助力提升碳市场活力。坚持多措并举,加快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推动低碳零碳负 碳等关键技术创新和规模化应用,大力培育绿色技术供应商和转型服务商,积极构建绿色低碳供应链体 系。创新碳普惠机制,优化自愿减排方法学体系,引导市民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倡导开放创新,深入开 展国际绿色 ...
生态环境部李高: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碳市场 稳步扩大市场覆盖范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4 15:45
碳市场首份中央文件制定发展目标 李高表示,全国碳市场顶层设计已进一步完善。今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 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下称"《意见》"),这是我国碳市场领域第一份中央文件,对全面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作出系统 部署,明确碳市场的基本定位、总体要求,制定了全国碳市场发展目标和重点工作任务。 "中国碳市场经过四年运行,已经成为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的有力举措,已经成为碳定价的主要方式。"9月24日,生态环境部副部 长李高在2025年中国碳市场大会现场发布了《全国碳市场发展报告(2025)》,介绍了2024年以来全国碳市场的进展和成效。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李高,本报记者摄 李高表示,碳市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尽管全国碳市场建设取得积极的进展,但距离建成更加有效、更有活力、更具国际 影响力的国际碳市场有很多工作要做。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碳市场,持续完善全国碳市场制度体系,稳步 扩大市场覆盖范围,进一步提升市场活力,不断丰富交易品种、主体和方式,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更好发挥市场功能,激发 全社会绿色低碳发展内生动力和创造力。 《意见》提出,碳市场是利用市场机 ...
2025年中国碳市场大会在沪举行,陈吉宁致辞,孙金龙李殿勋龚正共同启动大会
第一财经· 2025-09-24 12:34
李殿勋说,当前,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已经成为人类日益增强的共同关切,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全 面绿色转型的关键时期,要加快建设更加有效、更有活力、更具国际影响力的碳市场,更好为中国乃至 全球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湖北作为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结算系统所在地,近年来坚定贯彻习 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碳交易、碳核算、碳金融等产业链初步形成, 绿色生产力不断壮大。我们将以此次大会为契机,进一步依托和用好注册登记结算系统功能作用、湖北 的区位条件和区域碳市场先发优势,加快建设全国碳市场中心和碳金融中心,加快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 业生态化,为更好回应新时期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为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和加快建设 美丽中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以碳市场建设为牵引,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不断取得新进展。 2025年中国碳市场大会今天在上海举行。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出席开幕式并致辞。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 孙金龙,湖北省委副书记、省长李殿勋在开幕式上致辞,与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共同启动大会。 陈吉宁指出,习近平主席向国际社会庄严宣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中国绿色低碳发展指明了奋 进方向、提供了根本 ...
生态环境部: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总量已提前完成2030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 2025-09-22 02:07
国新办9月19日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 护推动高质量发展情况。 会上,生态环境部副部长李高介绍,气候变化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全球性挑战,事关 人类未来和各国发展。近年来,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在全球范围频发广发,带来日益严重的生命财 产损失和生态破坏,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性进一步增强。生态环境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 署,积极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和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李高表示,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持续深入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战略,积极稳妥推 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建设更加有效、更有活力、更具国际影响力的碳市场,健全产品碳足迹核 算标准,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不断提升经济发展的"含绿量"。 二是积极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 建成了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覆盖范围还在进一步扩大,今年新纳入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实现了对全国60%以上二氧化 碳排放量的有效管控。还启动了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推动出台《关于推进绿色低碳 转型 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先后制定30余项制度规 范,初步形成多层级、较完备的碳市场法规 ...
破除瓶颈增强碳市场活力
经济日报· 2025-09-21 22:06
强化数据基础和能力建设,提升碳市场透明度。进一步完善碳排放监测、报告与核查体系,制定统一规 范、可追溯、可审计的碳数据基础设施与统一方法标准。加强第三方核查机构管理,建立严格的准入、 考核和退出机制,确保核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公信力。建立健全碳市场信息披露制度,定期披露企业碳排 放数据、配额持有情况、交易记录等信息,进一步增强市场透明度。同时,推动区块链、大数据等数字 技术在碳市场中的应用,实现数据采集、验证、披露的全流程自动化管理,提升监管的精准化、智慧化 水平。加强碳市场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技术、方法、标准、数据国际互认,营造稳定可预期的 制度环境,使碳价更好发挥资源配置、激励创新与支撑长期减排的核心作用。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破解我国碳市场当前发展瓶颈,需以有效市场激活交易活力,以有为政府筑牢机制保障,完善价格机 制,优化市场结构,强化数据支撑,多方协同发力推动碳市场健康成熟发展。 完善碳定价机制,增强市场活力。当前碳价水平未能充分反映真实的减排成本,需通过优化配额分配方 式、有序提高有偿分配比例等措施,提升配额的稀缺性。基于国家减排目标和行业减排潜力,科学设定 并动态调整全国和重点行业的碳排放配 ...
生态环境部李高:我国碳市场累计成交近490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9 10:15
不过,固废治理仍存短板。据最新调查,我国历年累积堆存工业固体废物超330亿吨,占地面积超3500 平方公里,非法倾倒行为时有发生。对此,李高明确下一步重点,以非法倾倒填埋固废、非法拆解废电 器、废动力电池及风电机组、光伏组件等 "新三样" 固废为整治核心,推动2027年完成磷石膏库、垃圾 填埋场污染隐患排查,2030年完成重金属环境安全隐患整治。同时,加快建设危险废物全过程监管信息 系统,压实各方责任,严防新隐患产生。 "以标准提升引领产业优化,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 李高表示,"十四五" 以来,我国已发布 生态环境标准430项,其中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32项,这些标准在污染减排、产业升级、环保产业发展 等方面发挥多重作用。 9月19日,在国新办"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副部长李高介绍, 截至2025年9月18日,全国碳市场配额累计成交量达7.14亿吨,累计成交额489.61亿元,真正实现 "稳起 步、稳运行"。与此同时,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同步启动,《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等30 余项制度规范落地,多层级、较完备的碳市场法规体系初步形成。 "这不仅是中国应对气 ...
碳市场2.0,中国这样布局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15 22:49
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南海岛水东湾海洋公园内茂密的红树林湿地景观。黄胜林摄(人民视觉) 在山东省荣成市石岛管理区的海上风电产业基地,超大型风电叶片正在吊装和运输,准备运往海上作业 区进行安装。李信君摄(人民视觉) 看不见、摸不着的碳排放也有价格、可以交易。 自2013年起,中国在多个省市开展碳排放交易试点,2021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上线。碳 市场已成为中国利用市场机制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一项重要政策工 具。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以下简 称《意见》)公布,明确全国碳市场中长期发展的时间表、路线图。在业内看来,这意味着碳市场进入 2.0时代,将推动全国碳市场更有活力、更具国际影响力。 企业减排越多、收益越多 碳市场里买卖什么?从营造红树林,到建设海上风电……企业等减排主体的贡献"份额"被量化、交易, 既可选择通过技术改造降低排放,也可选择购买配额填补缺口,从而以更低的社会成本达成总体减排目 标。 "碳市场一头牵着减碳目标,一头连着经济增长,通过市场机制作用将减排压力转化为动力,激发市场 主体和社会各界参与到减碳进 ...
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部长黄润秋发表署名文章
经济日报· 2025-09-15 06:31
全国碳市场建设重大意义 - 碳市场是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绿色转型的重要政策工具 利用市场机制实现低成本降碳目标 [2] - 全国碳市场体系由强制减排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构成 两者相互衔接 [3] - 碳市场建设激发绿色低碳发展内生动力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和绿色技术创新 提高经济社会发展"含金量"和"含绿量" [3] - 碳市场追求资源配置效率最优 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 形成对碳排放主体的激励约束机制 [4] - 碳市场建设坚持低成本降碳目标导向 降低碳排放强度 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4][5] - 碳市场注重国际交流合作 增强全球碳定价影响力 为发展中国家提供经验借鉴 [5] 全国碳市场建设成效 - 全国碳市场经过4年多发展实现稳起步稳运行 制度体系日趋完善 市场活力稳步提升 [6] - 法规制度体系基本构建 国务院颁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 制定30余项制度和技术规范 [6] - 截至2025年8月22日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累计成交量6.8亿吨 成交额474.1亿元人民币 2024年成交额180亿元人民币创历史新高 [6] - 2023年度配额清缴完成率接近100% 应清缴配额52.44亿吨 实际清缴52.43亿吨 [6] - 碳排放数据质量持续加强 2024年审核企业数据300余万条 异常数据发生率明显降低 [7] - 市场覆盖范围扩大至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 实现对全国60%以上碳排放量的有效管控 [7] - 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启动运行 截至2025年8月22日累计成交核证自愿减排量249万吨 成交额2.1亿元人民币 [8] - 2023年全国火电碳排放强度较2018年下降2.38% 行业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显现 [8] 全国碳市场建设总体要求 - 坚持统筹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关系 尊重市场发展规律 健全监督管理制度 [9] - 统筹长远和短期目标 到2027年实现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基本覆盖工业领域主要排放行业 自愿减排交易市场重点领域全覆盖 [10] - 到2030年基本建成以配额总量控制为基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建成诚信透明的自愿减排交易市场 [10] - 统筹整体和局部关系 加强碳市场制度与其他政策协同 推动两个市场有效衔接 [10] - 统筹国内和国际关系 立足国情探索符合市场规律的路径 参与全球碳市场机制国际谈判 [11] 全国碳市场建设任务举措 - 有序扩大覆盖行业范围和温室气体种类 建立预期明确的碳排放配额管理制度 [12] - 逐步由强度控制转向总量控制 推行免费和有偿相结合的配额分配方式 [12] - 建立科学完备的自愿减排方法学体系 加强全链条管理 规范自愿减排交易活动 [13] - 推动核证自愿减排量应用 提高国际认可度 服务企业国际履约和产品碳中和 [13] - 稳慎开发与碳排放权相关的绿色金融产品 建立碳质押、碳回购等政策制度 [13] - 引入其他非履约主体和自然人参与交易 加强交易行为监管 [13] - 加强碳排放核算与报告管理 实施关键参数月度存证 完善核查技术规范 [14] - 强化数据质量全过程监管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加强信用监督管理 [14][15] - 研究完善法律法规 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 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15] - 加强与绿电、绿证等政策协同 制定注册登记和交易收费规则 完善资金清算机制 [15]
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部长黄润秋在《经济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加快建设更加有效、更有活力、更具国际影响力的全国碳市场》
经济日报· 2025-09-14 02:02
全国碳市场建设重大意义 - 碳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绿色转型的重要政策工具 [2] - 全国碳市场体系由强制减排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激励自主减排的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组成 两个市场相互衔接 [3] - 碳市场建设是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 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和绿色技术创新 [3] - 碳市场建设追求资源配置效率最优 是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4] - 碳市场坚持低成本降碳目标导向 是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 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有力举措 [4] - 碳市场建设注重国际交流合作 是参与和引领全球气候治理的有效途径 增强我国在全球碳定价中的影响力 [5] 全国碳市场建设成效 - 法规制度体系基本构建 国务院颁布实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 制定30余项制度和技术规范 [7] - 全国碳市场活力稳步提升 截至2025年8月22日配额累计成交量6.8亿吨 成交额474.1亿元人民币 2024年成交额180亿元人民币创历史新高 [7] - 配额清缴完成率接近100% 2023年度2096家重点排放单位应清缴配额52.44亿吨 实际清缴52.43亿吨 [7] - 碳排放数据质量管理持续加强 2024年审核企业数据300余万条 异常数据发生率明显降低 [8] - 覆盖范围扩大至钢铁 水泥 铝冶炼行业 实现对全国60%以上碳排放量的有效管控 [8] - 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启动运行 截至2025年8月22日累计成交核证自愿减排量249万吨 成交额2.1亿元人民币 [9] - 2023年全国火电碳排放强度相比2018年下降2.38% [9] 全国碳市场建设总体要求 - 统筹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 充分尊重市场发展规律 健全监督管理制度 [10] - 统筹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关系 到2027年实现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基本覆盖工业领域主要排放行业 自愿减排交易市场重点领域全覆盖 [11] - 到2030年基本建成以配额总量控制为基础 免费和有偿分配相结合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11] - 统筹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加强碳市场制度与其他政策协同 推动两个市场有效衔接 [12] - 统筹国内和国际的关系 立足我国国情 积极参与《巴黎协定》全球碳市场机制国际谈判及规则制定 [12] 全国碳市场建设任务举措 - 有序扩大覆盖行业范围和温室气体种类 建立预期明确的碳排放配额管理制度 [13] - 逐步由强度控制转向总量控制 稳妥推行免费和有偿相结合的配额分配方式 [13] - 建立科学完备的自愿减排方法学体系 强化全链条管理 加强碳减排资源统筹管理 [14] - 完善核证自愿减排量抵销规则 提高国际认可度 [14] - 稳慎推进金融机构开发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 建立完善碳质押 碳回购等政策制度 [14] - 稳妥推进金融机构参与全国碳市场交易 适时引入其他非履约主体 [14] - 推动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引入自然人参与交易 加强监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14] - 加强碳排放核算与报告管理 实施重点排放单位关键参数月度存证 [15] - 严格规范碳排放核查 完善技术规范 加强数据质量全过程监管 [15] -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加强信用监督管理 [15] - 研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长效机制 [16] - 完善裁判规则体系 加强与绿电 绿证等市场化机制的政策协同 [16] - 制定注册登记和交易收费规则 完善资金清算机制 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16]
用好“环境粮票”,碳市场才能更高效
搜狐财经· 2025-09-12 09:25
你是否想过,未来工厂的"粮票"不是面粉米袋,而是环境粮票?这是一种听起来很虚拟,却关乎真金白银的低碳货币。所谓"环境粮票",其实就 是碳排放配额。企业碳排放少了,手里的"票"能卖钱;超标了,就得自掏腰包去补票。最近发布的《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 的意见》明确,到2030年,全国碳市场要基本建成"总量控制+市场交易"的新规则,这意味着碳市场正式告别"拼强度",转向"看总量"。从强度控 制到总量控制:减排更精准过去,我们的碳配额是按照"强度"分配的,类似于管车速但不管车程,短期能确保经济增长,但难以长期有效控制总 排放。而如今,总量控制的方式,让每家企业的排放都在"账本"上,有了明确的目标和约束,避免了"排得多、赚得多"的逻辑,让减排任务更具 操作性。免费配额到有偿配额:动力与压力并存最让人兴奋的转变是,从"免费配额"到"有偿配额"的过渡。虽然免费配额能减轻企业负担,但它 的减排激励不足,市场活力低下。未来,有偿配额将激励企业主动减排,正如欧盟的经验,它不仅给财政带来了1800亿欧元的收入,还稳定了市 场价格。在我国,通过逐步提高有偿配额比例,企业面临"排碳有成本、减碳有收益"的市场压力,同时避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