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海洋牧场
icon
搜索文档
南农晨读丨浮水莲花
南方农村报· 2025-08-28 03:05
海洋经济与农业发展战略 - 广东作为全国第一经济大省 拥有全国最长海岸线 水产品总量和养殖产量均居全国第一 海洋牧场建设是高质量发展核心方向 [4][5][6][7][8] - 建设"海上新广东"成为时代命题 向海图强的新画卷正在展开 [3][8] - 全省11个市展示海洋牧场建设成果 10个市展示特色农业发展成效 8家高校科研单位展示创新成效 [13]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 - 广东省农科院设置岭南特色现代农业成果展示专区 展示紫心马铃薯等可赏可闻可尝的农产品 [14][15] - 召开加快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专题会议(岭南特色农业专场) 围绕岭南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共商良策 [15][16][17][18] - 会议是系列专题会议的第五场 旨在绘就广东农业新图景 [16][17][18] 基层改革与创新机制 - 广东省委深改委召开第九次会议 专题研究基层改革典型案例推介工作 [21][22] - 会议部署"一地创新 全省共享"机制 强调要加强跟踪指导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22][23][24] - 公布36个基层改革典型案例 旨在调动基层抓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20][23][24] 特色农产品发展与品牌建设 - 茂名市荔枝农残治理获农业农村部高度肯定 在国家专项监测中抽检合格率达100% [33][34][35][36] - 贵州在杭州举办"两红三绿一抹"茶产业品牌推介会 包括遵义红 普安红 都匀毛尖 湄潭翠芽 雷山银球茶 梵净抹茶等品牌 [38][39][40][41] - 英德市举办生猪养殖及粪污资源化利用专题培训班 59人参会 旨在推动养殖产业转型升级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43][44][45][46][47][48] 乡村振兴与文化转型 - 潮州市湘桥区卧石村改革传统祭拜习俗 从全村700多户家家操办改为老人组统一主持 仪式简约庄重 [25][26][27][28][29] - 村民从不比祭品价值转向比较门面颜值 体现乡村文化观念转变 [25]
威海上半年绿色贷款余额超1353亿元
齐鲁晚报· 2025-08-27 07:29
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成果 - 威海市绿色贷款余额达1353.12亿元 同比增长35.49% 占全部贷款比重21.8% [1] - 创新推出"绿色工厂贷"及碳汇质押贷款等10款特色金融产品 [1] - 绿色金融数智化平台"绿e融"正式上线 整合11类部门数据覆盖14万户企业 [2] 数字化平台建设 - "绿e融"平台实现蓝绿项目一键认定及环境效益自动测算 集成143款绿色金融产品 [2] - 平台入驻31家银行及53家保险机构 通过智能引擎实现企业需求与金融产品双向匹配 [2] - 碳信用平台接入129家规上企业 累计处理数据180万条 为40余家企业完成碳足迹核算 [3] 蓝色金融体系创新 - 建立全国首个蓝色投融资项目库 首批入库71个项目 涵盖海工装备及海上风电等领域 [4] - 蓝色项目已获授信159亿元 其中海洋生态修复贷款65.2亿元 海上清洁能源贷款37.6亿元 [4] - 蓝色贷款余额达284.7亿元 占绿色贷款总量21.4% 180笔贷款获政策性激励 [4] 碳汇交易突破 - 开发全省首个牡蛎碳汇核算标准 年均减排量达130.77万吨CO?当量 [6] - 完成全省首笔1500吨牡蛎碳汇交易 涉及5家企业用于自身碳中和 [6] - 探索碳汇保险及质押融资产品 将碳汇概念融入生态旅游项目 [6] 金融机构专业化建设 - 全省首创绿色支行"认定+考核"体系 已评定21家绿色支行 [7] - 绿色支行累计授信565.96亿元 发放贷款350.42亿元 其中绿色贷款占比83% [7] - 创新推出55款特色产品包括"碳效贷"等 精准支持50余个绿色项目 [7]
南农晨读丨茶香胜境
南方农村报· 2025-08-27 01:01
岭南特色农业发展现状 - 2024年广东省农林牧渔总产值达9701.21亿元 位居全国前列 [7][8] - 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营业收入1.63万亿元 培育农业龙头企业5507家 年营收规模近万亿元 [11][12] - 水果、蔬菜、肉类、水产品等多种产品产量位居全国前列 [10][11] 产业发展挑战 - 特色产业规模不大 生物种业实力不强 农机推广应用面小 [5] - 农业品牌经营主体分散 产品同质化严重 部分农业标准仍不完善 [6] - 土壤酸化与耕地质量提升科技支撑不足 突破性动植物新品种培育力度需加强 [26] - 水稻合理密植等技术推广需加速 农产品加工损耗率较高 高值化产品研发滞后 [27] - 丘陵山区适用技术及智能农机装备创新仍需推进 [28] 海洋牧场发展 - 需从产业发展角度理解海洋牧场以精准识别发展痛点 [16][20][21] - 建议将优质海产品纳入政府粮食储备计划 [14][15] 科技支撑体系 - 需建立农业科技全链条成果转化体系 [23] - 开渔后湛江渔人海鲜码头餐饮消费显著回暖 现捞海鲜吸引跨区域食客 [43][44][45][46] 区域协作与推广 - 粤桂协作主题调研活动启动 30人媒体团将开展4天跨省区调研 [32][33][34][35] - 广东乡村歌手大赛云浮-江门赛区海选开启 角逐30强晋级名额 [37][38][39][40]
广东现代农业发展问计专家 三位院士在这场会议上给出答案
南方都市报· 2025-08-26 19:55
产业规模与基础 - 2024年广东省农林牧渔总产值达9701.21亿元 位居全国前列 [2] - 全省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营业收入1.63万亿元 培育农业龙头企业5507家 年营收规模近万亿元 [2] - 2024年海水养殖产量达376.83万吨 同比增长5.47% 增速创2011年以来新高 [3] - 渔业经济总产值4718.25亿元 累计建设5个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 总投资超70亿元 [3] 科技与机械化进展 - 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1.3% [3] - 深圳大疆和广州极飞农业无人机国内市场份额占比约96% [3] - 华南农业大学在全国15个省市建设30多个无人化智慧农场 [3] - 广东收集保存农业种质资源36.8万份 建成农作物、畜禽、水产、微生物四大省级种质资源库 [3] - 育成超级稻品种36个占全国28% 畜禽新品种40个占全国15% 水产新品种43个占全国14% [3] 发展瓶颈与挑战 - 特色产业规模不足 生物种业实力较弱 农机推广应用面小 [4] - 农业品牌经营主体分散 产品同质化严重 部分农业标准不完善 [4] - 海洋牧场适养区域不足 养殖品种不够丰富 良种生产体系待提升 [4] - 病害防控与饲料使用指引不足 金融保险产品单一 [4] 智慧农业发展建议 - 加强数字化感知、智能化决策、精准化作业和智慧化管理关键技术研发 [5] - 建设一批智慧农(牧、渔)场场景 提升应用水平 [5] - 设立智慧农业本科专业及硕博学位点 加强基层实用型人才培养 [5] - 重点发展动力机械、水稻、蔬菜、水果及其他作物生产机械 [8] 海洋牧场建设方向 - 推动国土空间规划"多规合一" 优先保障海洋牧场用海需求 [8] - 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一张图" 明确空间布局与安全红线 [8] - 发展海产品鲜活输运技术、保鲜技术、特医食品研发技术 [8] - 强化物流体系建设、水产品宣传科普与市场扩展 [8] - 以广州海洋实验室、湛江湾实验室等为样本探索深远海规模化养殖模式 [8] 生物种业创新路径 - 构建"种质资源保护—基因编辑—品种培育"全链条攻关路径 [10] - 加快突破性品种选育与产业化应用 [10] - 实施全链条技术攻关 建设高能级平台 深化科企融合加速成果转化 [10] 装备与政策支持 - 重点整合资源加强智能农机、丘陵山地小农机、智慧农场研发应用 [13] - 突破农用无人机、农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关键技术 打造"研发—制造—推广"一体化平台 [13] - 建设100个智慧农业示范场 通过"人工智能+农机装备"破解劳动力短缺 [13] - 强化财政补贴 支持深远海养殖装备与种苗系统等核心设施 [13] - 建设粤西海洋种质资源库 推动校企共建中试基地 [13] - 构建"预防—监测—预警—控制"一体化智能防控体系 [13] - 组建国家海洋牧场工程研究中心 加速科研成果市场化与产业对接 [14]
广征良策绘就广东农业新图景,这场专题会干货满满
南方农村报· 2025-08-26 14:32
会议背景与目标 - 广东省召开加快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专题会议(岭南特色现代农业专场) 围绕推动岭南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进行探讨 [4][5] - 会议展示全省11个市海洋牧场建设成果 10个市特色农业发展成效 8家高校科研单位和企业创新成效 [2] - 会议旨在共商良策 绘就广东农业新图景 [5] 政策规划与调研基础 - 《广东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2025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发展岭南特色现代农业 实施"粤强种芯""粤强农装"工程 [8][9] - 省人大专题调研组围绕岭南特色现代农业开展近半年调研 形成"1+3"调研报告 [15][16] - 调研重点关注"粤强种芯""粤强农装"工程实施情况 现代化海洋牧场规模化体系化发展 [13][14] 种业创新现状与挑战 - 广东种业创新走在全国前列:保存农业种质资源36.8万份 种类和数量全国前列 建成四大省级农业种质资源库 [27] - 育成超级稻品种36个占全国28% 畜禽新品种40个约占全国15% 水产新品种43个约占全国14% [28][29] - 10家(次)畜禽企业 12家(次)水产企业入选国家种业企业阵型 居全国首位 [29][30] - 存在农作物种业缺少领军企业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生物育种发展滞后等问题 [31][32] 种业发展建议与方向 - 建议明确技术服务市场化收费机制 给予免税等政策支持 [34] - 建议建立"政府+科研+企业"品种研发推广机制 支持龙头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 [35] - 专家提出以生物育种为核心 构建全链条攻关路径 加快突破性品种选育与产业化应用 [39] - 广东具备生物育种基础和产业应用市场条件 有责任在该领域走在全国前列 [42] 农机装备发展现状 - 广东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1.3% [46] - 深圳大疆和广州极飞农业无人机国内市场占有率约96% [47] - 华南农业大学突破无人化智慧农场关键技术 在全国15个省市建设30多个无人化智慧农场 [48] 农机装备挑战与建议 - 广东农机装备产业规模与兄弟省份差距较大 智能农机与丘陵山地小农机研发转化不足 [53] - 农机制造企业少 产品档次不高 缺乏知名品牌 [54] - 建议重点发展中小型农业机械 采取揭榜挂帅等方式培育中小型农机企业 [55][57] - 建议整合资源加强智能农机 丘陵山地小农机 智慧农场研发应用 [58] 海洋牧场建设成果 - 广东编制全省现代化海洋牧场发展总体规划 出台17条支持措施和政策 [64] - 组建现代化海洋牧场种业创新中心 装备技术创新中心 [65] - 沿海各市 省属国企成立现代化海洋牧场一级开发主体 [66] 海洋牧场发展挑战 - 适养区域不足 养殖品种不够丰富 良种生产体系有待提升 [67][68][69] - 病害防控 饲料使用等指引不足 保险产品较为单一 [71][73] - 存在"丰产不丰收"风险 需加强精深加工 销售渠道和品牌建设 [86] 海洋牧场发展建议 - 尽快制定沿海市县"现代化海洋牧场一张图" [75] - 推动装备标准体系和确权登记 支持建立装备研究生产基地 [75][76] - 构建全产业链全流程保险体系 提高海水养殖保险覆盖率 [77] - 系统构建"种苗繁育-渔业养殖-饲料动保-养殖装备-冷链物流-精深加工-交易服务"全产业链条 [81][82] 政府部门回应与行动计划 - 省农业农村厅将从种质资源精准鉴定 育种联合攻关 企业扶优等五方面推动种业振兴 [89] - 实施农机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一体化项目 推动"人工智能+农机"深度融合 [91] - 加快打造万亿元级现代化海洋牧场全链条产业集群 [93] - 省科学技术厅将加力研发生物育种底盘技术 推动育种向"育种4.0"阶段转变 [95][99] -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将运用产业政策协同推进农机装备研发制造和应用 [100][101] - 广东金融监管局将指导提供全链条"一揽子保险"服务 完善风险共担机制 [105][107]
广东海洋牧场投资已超200亿 宁凌:需加大关键要素政策支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6 05:28
鉴于海洋牧场具有"高投入、低回报、周期长"的特征,在资金支持方面,宁凌建议,一方面应强化财政 补贴,重点支持深远海养殖装备、种苗系统等核心设施,减轻企业前期投入压力,并优化税收政策,对 海产品销售实施减税、免税或消费补贴,扶持种苗、加工、流通与品牌环节,同时推动优质海产品纳入 政府粮食储备计划,建立常态收储机制,促进产能合理消化。 走上政策风口后,海洋牧场已成为近年广东海洋经济的热点板块。目前,广东全省深水网箱养殖水体总 量居全国第一,水产种苗产量居全国首位,2023年以来全省14个沿海市已开工现代化海洋牧场项目近百 个,总投资额超200亿元。 "当前推进的海洋牧场,虽未作为独立产业列入海洋产业目录,但已具备主导产业特征属性,逐步形成 一个涵盖多环节、具有完整功能的独立产业体系。"宁凌表示,"而且值得注意的是,海洋牧场运营具有 较强的系统性和阶段性特征,其前中后期分别面临不同的痛点与挑战。" 对此,宁凌建议,未来推动海洋牧场产业发展,需精准识别产业在不同发展周期面临的痛点,再予以针 对性应对,"前期应综合考量选址、品种、设施布局和种苗保障等关键因素,中期须系统应对种苗饲料 供应、船舶维护、极端天气防范等现实挑 ...
广东发布岭南特色现代农业调研报告,种业、农机、海洋牧场有了破局方向
南方农村报· 2025-08-26 02:32
文章核心观点 - 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岭南特色现代农业发展 形成"1+3"调研报告 针对种业、农机、海洋牧场等领域提出破局方向 [1][2][3] 农业产业现状 - 2024年广东省农林牧渔总产值达9701.21亿元 位居全国前列 [7] - 水果蔬菜肉类水产品等多类产品产量居全国前列 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营业收入1.63万亿元 [8] - 培育农业龙头企业5507家 年营收规模近万亿元 [9] 种业发展现状与建议 - 全省收集保存农业种质资源36.8万份 保存种类数量全国前列 [11] - 建成农作物畜禽水产微生物四大省级农业种质资源库 [12] - 育成超级稻品种36个占全国28% 畜禽新品种40个占全国15% 水产新品种43个占全国14% [12][13] - 10家畜禽企业12家水产企业入选国家种业企业阵型 居全国首位 [14] - 建议重点支持种业企业 增强生物育种技术储备和创新 [15][16] 农机装备发展现状与建议 - 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1.3% [23] - 深圳大疆和广州极飞农业无人机国内市场占有率约96% [23] - 华南农业大学突破无人化智慧农场关键技术 在全国15省市建设30多个无人化智慧农场 [24] - 建议加强智能农机丘陵山地小农机智慧农场研发应用 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 [28][29] 海洋牧场建设现状 - 2024年海水养殖产量376.83万吨 同比增长5.47% 增速创2011年以来新高 [32] - 渔业经济总产值4718.25亿元 [33] 海洋牧场存在问题 - 适养区域不足 [36] - 养殖品种不够丰富 良种生产体系待提升 病害防控饲料使用指引不足 [37] - 保险产品较为单一 [37] 海洋牧场建设建议 - 强化顶层设计与规划引导 制定沿海市县"现代化海洋牧场一张图" [40][41] - 推动装备标准体系和确权登记 构建设备设施标准体系 [42][43] - 建立现代化海洋牧场装备研究生产基地 加快培育装备制造业 [45] - 加快船用投饵系统网衣清洗机器人智能养殖管理系统等装备研发 [46][47] 种苗建设建议 - 建设种业创新平台 加快新品种培育 遴选适应不同海域养殖鱼种 [48][49] - 高标准新扩建改造提升水产原良种场 引入工厂化循环水水质在线监测等先进设备 [55][56] - 建立从亲本培育到品质控制的全链条关键环节标准化体系 [58][59][60] 金融保险体系建设建议 - 制定现代化海洋牧场全产业链全流程保险体系相关办法 提高海水养殖保险覆盖率 [63] - 开发多元化保险产品 建立分担共保和风险储备金机制 [64][65] - 推动养殖网箱智能装备等纳入可抵押范围 试点推行"设备贷"风险补偿保险 [66][67][68]
广东农业新赛道破新题,这场专题会议广征良策
南方农村报· 2025-08-25 14:01
会议背景与目标 - 广东省于8月26日举行加快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专题会议(第五场),聚焦岭南特色现代农业发展 [2][3] - 会议旨在推动现代化海洋牧场规模化体系化发展,并针对"粤强种芯"和"粤强农装"工程实施情况开展交流研讨 [4][5][6][7][8][9][10] 农业科技与机械化进展 - 2024年广东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73%,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8%,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80% [11][12] - 2025年行动计划明确以种业创新引领产业升级,构建智能农机产业链创新体系 [13] 现代化海洋牧场发展 - 广东加快布局远海抗风浪新型重力式网箱、桁架类网箱和养殖工船,目标使大型养殖平台数量翻一番 [14][15] - 阳江创建3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2025年上半年海水养殖产量达38.5万吨(同比增长4.46%),海水鱼苗产量占全省超49% [23][24][25][26] - 江门采用"台山1号"配备水下机器人实现动态监测网箱状态,降低管理成本 [27][28] 种业创新与科技成果 - 潮州饶平成功培育花鲈新品系"南饶1号",生长速度提升18.2%,并研发全国首个花鲈40K液相育种芯片"海鲈1号",苗种成活率提升21.6% [29][30] - 深圳形成"六个产业集聚区、两个融合发展区、一个休闲体验区和一个研发试验区"的渔业产业空间格局 [31][32] 产业集群与产值目标 - 清远以"五大百亿"计划领航,目标2030年形成千亿级集群 [34] - 肇庆罗氏虾产业综合年产值60亿元,目标2029年突破百亿 [35] - 广州花卉产业目标2025年全产业链产值达400亿元 [35] - 云浮郁南无核黄皮产业目标2027年实现产值百亿 [36] 科研支撑与产学研融合 - 广东在无人农场、无人农用机领域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38] - 省农科院、华南农业大学、广东海洋大学等机构深化产学研融合,为现代农业提供科技支撑 [39][40][41] 发展挑战与应对 - 行业面临向深海拓展空间、提升科技效益、复杂自然环境及生态保护红线等挑战 [42] - 需通过多方协同破解难题,包括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 [42][43] 政府调研与决策支持 - 省人大常委会通过实地考察、座谈交流等形式精准把脉现状与难点,研究提出对策建议 [44][45] - 会议搭建跨部门对话平台,推动精准聚焦和高效研讨,政府部门现场听取意见并回应诉求 [46][47][48][49]
科技创新提速 广东问策岭南现代农业“智”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5 08:11
农业科技进步与智能化应用 -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73%,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8%,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80% [1] - 深水网箱养殖产量和工厂化养殖产量实现3年翻一番,全国领先优势扩大 [1] - 集成物联网、北斗导航、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水稻全流程无人化作业,无人农场面积超1万亩 [3] - 农机总动力达2613万千瓦,集聚全国30%以上无人机企业,培育大疆、极飞等智能农机装备龙头企业 [3] 政策与产业规划 - 实施"粤强种芯"与"粤强农装"工程,推动种业创新和智能农机产业链建设 [1] - 聚焦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累计建成重力式深水网箱数量全国第一,桁架类网箱数量全国第三 [4][5] - 规划培育2个万亿级海洋牧场和农产品加工集群,10个千亿级及20个百亿级产业集群 [8] 种业创新与成果 - 汇聚全国63个顶尖育种团队,突破南海大黄鱼等5种鱼类人工繁育技术,培育18个国家审定海水新品种 [6] - 水稻育种技术全国领先,瘦肉型生猪、白羽肉鸡、樱桃番茄等品种培育取得重大进展 [6] - 构建从实验室到渔场的全链条育种体系,广州、深圳、佛山、湛江形成差异化种业布局 [6] 产业集群与产业链发展 -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701.21亿元,同比增长3.8%,海水鱼养殖产量97.54万吨占全国近一半 [1] - 新兴县形成"1+5"现代农业产业园体系,建设中华土鸡产业基地完善全产业链条 [7] - 预制菜产业布局15个省级产业园,佛山南海区企业超1500家,全产业链产值超200亿元 [7] 海洋牧场与装备升级 - 湛江建成"海威1号"等深远海养殖装备,珠海建成国内首个海洋牧场"标准海"样板区 [4] - 采用立体养殖、智慧赋能等新模式,装备平台技术持续迭代升级 [4][5] - 渔业经济总产值达4718.25亿元,推动从海洋大省向海洋强省转型 [1][4]
汕头市探索“海上风电+海洋牧场”产业发展模式
中国发展网· 2025-08-14 11:59
该项目还着力实施智慧渔业应用场景,配备水质水文监测仪器、自动投喂机、水下网衣自动清洗机器人 等智能化设备,融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了深远海养殖的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转型 升级。 为保障该项目顺利推进,汕头海事局成立工作专班,做好重点服务保障工作。在项目规划前期,海事部 门指导企业开展论证,科学合理规划项目场址,降低海上交通安全风险。同时,开辟绿色通道高效办理 水上水下作业和活动许可,压缩办理时限,实现"当日受理、当日审批",帮助项目缩短施工期限。近 日,为落实好养殖设施进出港安全保障,海事部门充分利用船舶甚高频通信设备、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等 智慧海事监管手段,指导拖运船舶按规划线路航行,发布航行安全信息,提醒过往船舶注意避让。 据了解,"盛唐一号"养殖平台是粤东首个"海上风电+海洋牧场"融合项目,同时也是汕头"百千万工 程"重点项目。该项目的建成对充分利用风电资源,提高海洋空间综合利用能力,探索"海上风电+海洋 牧场"产业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盛唐一号"养殖平台采用可迁移式吸力桩基础,主要分为甲板区域、主体导管架及吸力筒三部分。其 中,甲板区域配备综合平台,为养殖人员提供中控室、办公室、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