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医药健康
icon
搜索文档
四川省“一月一链”投融资路演平台助力企业融资超百亿元
新华财经· 2025-09-23 04:26
新华财经成都9月23日电(记者袁波)记者23日从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获悉,自2024年启动以来,四 川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一月一链"投融资路演平台已助力四川专精特新等优质企业实现融资超百亿元, 其中股权融资超40亿元、债权融资超130亿元。 "一月一链"路演平台由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联合省级相关部门及优质金融机构搭建。22日在成都举行 的医药健康专场路演活动中,围绕医药健康产业进行产业链和金融服务推介,6家医药健康领域的优质 企业进行路演对接。 "当前基因测序行业市场空间巨大,需要测得准、用得起、用得来的基因测序设备。"成都今是科技有限 公司公共关系总监姚喆表示,该公司去年在业内率先推出"单碱基纳米孔测序"技术平台,目前仍需加速 商业化布局。 近年来,四川积极构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建立多层次的企业培育机制。截至目前,四川省专精特 新中小企业已达4521户,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86户,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9户,数量均位居西部 第一位。 医药健康产业是四川省六大优势产业之一。医药健康企业普遍具有技术密集、研发周期长、资金需求大 的特点,融资难题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相关业务负 ...
新城市志|第二座5万亿之城来了,中国城市格局怎么变
新浪财经· 2025-09-20 06:17
北京经济总量突破5万亿元 - 北京即将成为全国第二个GDP突破5万亿元的城市,紧随上海之后 [1] - 2024年北京GDP达49843.1亿元,同比增长5.2%,2025年上半年GDP为25029.2亿元,同比增长5.5% [3] - 过去五年经济增量约1.4万亿元,相当于新增一个海淀区的经济总量 [3] 经济增长核心动力 - 信息服务业为第一大支柱产业,每年跨越千亿级台阶,产业规模全国之首 [4] - 形成3个万亿级和7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医药健康产业规模首次突破万亿元 [4] - 2025年一季度信息软件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4.2%,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近四成 [4] 金融业实力与贡献 - 金融业资产规模超220万亿元,约占全国一半 [5] - 2024年金融业增加值8154.2亿元,同比增长7.6%,高于全国2个百分点 [5] - 2025年一季度金融业增长8%,占GDP比重17.9%,拉动经济增长1.4个百分点 [5] 科技创新与研发投入 - 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保持在6%以上,每天诞生300多家科技企业 [5] - 人工智能企业超2400家,占全国总量近半,2024年备案大模型105款 [5] - 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突破3000亿元,量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领域成果丰硕 [5] 消费与内需潜力 - 2024年举办大型活动近2000场,服务消费额年均增长超7.5% [6] - 预计2025年市场总消费超3万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突破万亿元 [6] 京津冀协同发展 - 疏解非首都功能,城乡建设用地累计减量150平方公里,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超3000家 [7] - 超4000家北京来源企业在雄安新区落地,涵盖信息技术、高端制造等领域 [7] - "北京研发、津冀生产制造"模式成熟,"十四五"技术合同成交额2308.7亿元,为"十三五"近两倍 [8] 交通与公共服务一体化 - 京津冀跨界连通道路达11条,轨道交通平谷线建成后燕郊到北京副中心仅需9分钟 [9] - 三地共建115个医联体,临床检验结果互认医疗机构1300余家 [9] - "河北福嫂"占北京家政市场38.4%,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 [9] 中国城市经济竞争格局 - 中国内地已有27个万亿GDP城市,未来有望增至30个 [14] - 京沪为5万亿第一梯队,深圳、广州、重庆为4万亿第二梯队,苏州、成都等为2万亿第三梯队 [14] - 重庆2024年GDP32193.15亿元(同比增长5.7%),新能源汽车产量95.32万辆(增长90.5%) [14] - 苏州2024年增速6%,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4.7万亿元 [14] - 江苏聚集苏州、南京等5座万亿城市,为万亿城市最密集省份之一 [14] - 唐山2024年突破万亿元,使全国万亿城市数量增至27座 [15]
“中关村指数2025”发布,中关村持续创新发展良好态势
新京报· 2025-09-19 12:35
综合指数表现 - 中关村综合指数2024年达362.1 较上年提升32.7个点 相比基期年均增长12.4% [1][3] - 创新引领指数和创新创业生态指数首次突破500 分别达549.2和524.3 较基期年均增长16.7%和16.3% [3] - 产业发展指数达287.1 较基期年均增长10.1% 开放协同指数达316.4 年均增长11.0% 宜居宜业指数达133.4 年均增长2.7% [3] 创新研发投入 - 2024年企业研发费用4785.1亿元 同比增长6.5% 研发投入强度达10.9% [4] - 98家企业入选欧盟全球企业研发投入2000强 8家跻身TOP100 [4] - 企业委托外部研发经费支出869.7亿元 同比增长20.9% 科技领军企业牵头组建27个创新联合体 [5] 知识产权成果 - 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超25万件 较2013年增长约8倍 每万名从业人员发明专利907.1件 较2013年翻两番多 [4] - PCT国际专利申请8776件 同比增长10.8% 占全市70%以上 6家企业跻身全球PCT专利申请TOP100 [4] 前沿技术突破 - 涌现通用人工智能体 全尺寸人形机器人 类脑视觉芯片 光子时钟芯片 128通道无液氦脑磁图仪等标志性成果 [4][5] - 百度和小马智行无人驾驶出租车入选2025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十大突破性技术 [5] 人才队伍建设 - 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178万人 占从业人员64.4% 较上年提升2个百分点 高于全国高新区20个百分点 [6] - 全球高被引科学家431人次 占全国27.7% 连续两年居全球科技园区首位 [6] 企业生态活力 - 2024年新设科技型企业4.6万余家 每日新设126家 [6] - 新晋独角兽企业21家 约62%集中于通用人工智能 细胞治疗 新型储能 氢能等未来产业 [6] 产业发展规模 - 2024年示范区总收入9.85万亿元 较上年净增约1万亿元 占北京市GDP约三分之一 占国家高新区总收入约六分之一 [7] - 技术收入2.67万亿元 占总收入比重27.1% [7] 企业经营效率 - 企业人均收入356.4万元/人 较2013年增长1.2倍 人均利润38.0万元/人 较2013年增长2.2倍 [7] - 全员劳动生产率突破50万元/人 约为北京市1.2倍 [7] 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 -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总收入4.55万亿元 同比增长21.3% [8] - 备案大模型136款 占全国25.2% 13家企业入选福布斯中国人工智能科技企业TOP50 [8] 细分产业成就 - 医药健康产业总收入超4000亿元 9个创新医疗器械获批上市位列全国第二 9个创新药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排名全国第三 [8] - 布局合成生物 具身智能机器人 氢能等未来产业 成立全国首个量子科技孵化器和具身智能产业园 [8] 企业集聚效应 - 年收入亿元以上企业5584家 其中千亿元级企业11家 较上年增加4家 [8] - 集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8万家 约占全国高新区12% [8]
中关村示范区总收入9.85万亿,人均实现利润38万元
第一财经· 2025-09-19 08:23
创新引领指数 - 创新引领指数2024年达549.2 较上年提升71.2个点 较基期年均增长16.7% [1] - 企业研究开发费用4785.1亿元 同比增长6.5%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10.9% [2] - 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超25万件 较2013年增长约8倍 每万名从业人员发明专利拥有量907.1件 较2013年翻两番多 [2] - PCT国际专利申请量8776件 同比增长10.8% 占全市七成以上 6家企业跻身全球PCT专利申请TOP100 [2] - 涌现全球首个通用人工智能体 全尺寸人形机器人 类脑视觉芯片 光子时钟芯片等标志性成果 [3] 创新创业生态 - 创新创业生态指数2024年达524.3 较上年提升46.4个点 较基期年均增长16.3% [3] - 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178万人 占从业人员64.4% 较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 高于全国高新区约20个百分点 [3] - 新设科技型企业4.6万余家 日均新设126家 [4] - 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超2000家 企业获股权投资额约1600亿元 [4] - 44%投资案例集中于成立3年内初创企业 52%投向A轮及之前早期阶段 91%投资额聚焦硬科技领域 [4] - 拥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69家 国家技术转移机构49家 数量均居全国首位 [7] 产业发展规模 - 2024年示范区总收入9.85万亿元 较上年净增约1万亿元 占北京市GDP约三分之一 [7] - 技术收入2.67万亿元 占总收入比重27.1% [7] - 企业人均实现收入356.4万元/人 较2013年增长1.2倍 人均利润38万元/人 较2013年增长2.2倍 [7] - 全员劳动生产率突破50万元/人 约为北京市1.2倍 [7] - 年收入亿元以上企业5584家 其中千亿级企业11家 较上年增加4家 [7] -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8万家 占全国高新区12%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82家 占全国高新区13% [7] 创新资源集聚 - 北京连续八年位居自然指数科研城市榜首 汇聚92所高校 1000余家科研院所 [1] - 拥有55万余名科研人员 全国近50%两院院士 13所高校入选全球前500强 [1] - 企业委托外部单位研发经费支出869.7亿元 同比增长20.9% [3] - 科技领军企业牵头组建27个创新联合体 共建多个协同研发平台 [3] - 参与编制全球首个无人配送车国际标准 人形机器人智能化分级团体标准 [2] 资本市场表现 - 上市企业532家 总市值14.9万亿元 其中市值超千亿企业30家 [7] - 形成覆盖种子 天使 VC PE 并购和S基金的全链条金融投资体系 [4]
IASP2025年世界大会昌平活动举办
北京商报· 2025-09-19 00:44
4-8 T I P C 据悉,IASP是全球唯一一个以科技园区为主要会员的协会,在80个国家拥有300余家会员,每年举办一次世界大会。2023年9月,中关村昌平园管委会与市 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共同出访卢森堡,代表北京市争取到了IASP2025年世界大会的举办权。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首次突破了IASP世界大会议程框架,总时长增加至5天,并在拟定的议程中增加了昌平园对接活动版块;打破了固有会议组织模式,除 主会场外,首次在我区设置分会场。 作为首都重点发展的平原新城,昌平区始终锚定北京国际科创中心建设核心承载区的战略定位,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以系统思维推动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深度融合,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了医药健康、先进能源、先进制造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前瞻性布局合成生 物、机器人等未来产业赛道。近年来,全区经济发展呈现稳中有进、质效双升的良好态势,今年上半年GDP实现了7.1%的高增长,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 投资等主要指标持续领跑全市。 北京商报讯(记者 张茜琦)9月17日,国际科技园及创新区域协会(以下简称IASP)2025年世界大会昌平活动在昌平区举办。本次活动以"追求卓 ...
今年前8个月北京地区进出口突破2万亿元
央视新闻· 2025-09-17 10:10
进出口总体表现 - 前8个月北京地区进出口总额2.11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出口4062.3亿元,同比增长1.7%,创历史同期新高[1] - 8月单月出口规模连续保持在500亿元以上,汽车零配件和平板显示模组出口分别增长23.9%和201.1%,共同拉动当月出口增速2.4个百分点[3] - 手机出口同比增长5.4%,地区出口连续5个月创历史新高[3] 民营企业与贸易伙伴 - 民营企业进出口2889.7亿元,增长4.7%,占地区进出口总值13.7%,占比提升2.2个百分点[3] - 民营企业出口1032.4亿元,增长26.3%,增速高于全国民营企业17.8个百分点[3] - 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1.26万亿元,占比59.8%,其中对欧盟进出口2136.7亿元,对东盟进出口1399.1亿元[3] 先进制造业出口动能 - 汽车出口167.8亿元,增长31.2%,占地区出口比重提升0.9个百分点至4.1%[5] - 集成电路出口167.7亿元,增长5.6%,占比提升0.2个百分点至4.1%[5] - 医疗仪器及器械出口58.3亿元增长21.5%,医药材及药品出口34.3亿元增长6.8%,合计占比提升0.3个百分点至2.3%[5] - 光伏产品出口23.8亿元增长261.8%,风力发电机组出口22.9亿元增长22.5%,合计占比提升0.5个百分点至1.2%[5] 开放平台与新兴市场 - 北京自贸区出口586.2亿元增长2.2%,亦庄经开区出口438.4亿元增长19.1%[5] - 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出口145.2亿元增长3.7%,天竺综保区出口31.1亿元增长34.4%[5] - 对拉美出口326.7亿元增长15.2%,对非洲出口294.8亿元增长19.5%,对中亚五国出口87亿元增长84.5%,合计占比提升至17.4%[5]
北京:拟融资总额超70亿元,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平原新城
中国青年报· 2025-09-17 03:23
项目投资与融资 - 北京市昌平区推出74个重点领域优质项目 涉及总投资5135亿元 融资需求708亿元 [1] - 现场签约金额达25亿元 包括京国瑞股权投资与松延动力 未来科学城产业基金与易加三维 昌平产业发展基金与中科先行医疗等合作 [2] - 安达生物药物开发 小鸟科技 华清钙钛矿光伏技术等企业进行融资推介 [2] 区域经济发展 - 昌平区作为"平原新城创投行"首站 "十四五"以来GDP年均增速62% 2023年上半年增速71%位居北京市前列 [1] - 平原新城涵盖顺义 大兴 亦庄 昌平 房山五区 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现代化首都都市圈的重要一环 [1] - 昌平区重点建设科技创新活力区和产教融合未来新城 聚焦生命谷 能源谷 沙河高教园等产业功能区 [1] 创新资源集聚 - 昌平区集聚88个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210个工程技术中心 入驻41所高校 [2] - 清华南口国重基地等重大项目加速建设 集聚48万余名科研人员包括院士和海外高层次人才 [2] - 项目征集涵盖医药健康 先进制造 先进能源 未来产业等重点领域 [1]
北京顺义将打造高品质国际新城样板
北京商报· 2025-09-16 16:39
北京市每生产3辆汽车,就有1辆来自顺义。"十四五"以来,顺义区紧跟全市高精尖产业发展布局,聚 焦"5+4"主导产业体系,强化创新驱动,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不断夯实首都产业发 展大区的基础,提升发展成色。9月15日,在"一把手发布·京华巡礼"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顺义区委 副书记、区长崔小浩展示了顺义区"十四五"期间经济增长与投资建设的亮眼成绩。 工业产值年均增长8.2% 据崔小浩介绍,"十四五"以来,顺义区GDP年均增长5.8%,去年总量达238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 长6.5%,三年跨越两个百亿元台阶、去年总量突破600亿元;工业产值年均增长8.2%,去年总量近2000 亿元,稳居全市前三。 在高端制造业领域,顺义区重点围绕"新能源智能汽车、航空航天、第三代半导体、智能装备、医药健 康"五大产业发力。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布局不断深化,集聚了理想汽车、北京现代等四大整车企业, 以及七大研发中心和150余家上下游企业。"十四五"以来,累计生产整车165万辆,产值3360亿元、年均 增长13%。当前,占地2500亩的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科技生态港(北京园区)正在建设中,将构 建新能源汽车零部 ...
平原新城创投行”首站“晒单” 4个项目签约、总投资2.5亿元
北京商报· 2025-09-16 11:34
昌平区经济发展与投资活动 - 昌平区在2025年北京市"平原新城创投行"首站活动中签约4个项目 总投资2.5亿元 覆盖机器人、医药健康、工业级3D打印等领域 [1] - 昌平区"十四五"以来GDP年均增速达6.2% 2024年上半年GDP增速达7.1% 位居北京市前列 [2] - 昌平区计划到2030年实现GDP较2020年翻一番的目标 重点发展先进能源、医药健康、先进智造三大主导产业 [2] 平原新城战略定位与发展规划 - 北京市将平原新城定位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和现代化首都都市圈的重要节点 明确内联中心城区、外携津冀的功能 [1] - 北京市已出台五个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通过"四项赋能"提升综合承载能力和"五子"联动提升发展能级 [1] - 昌平区率先出台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聚焦科技教育融汇 建设科技创新活力区和产教融合未来新城 [2] 产业功能区与项目投资 - 昌平区集中打造能源谷、生命谷、沙河高教园、清华国重基地两业融合示范园区、北大马池口片区等重点产业功能区 [2] - "平原新城创投行"昌平站筹备中涉及74个优质项目 总投资513.5亿元 融资需求70.8亿元 [2] - 北京市发改委通过创投行活动搭建投融资对接平台 推动"政策+资本+项目"深度融合 精准滴灌金融活水 [3] 区域发展优势与政策支持 - 昌平区拥有创新资源集聚优势 城市活力持续释放 被选为首站因其雄厚发展基础、强劲发展势头和敢为人先精神 [2] - 昌平区致力于提供一流营商环境 唱响"北京服务"品牌 为市场主体投资兴业做好服务保障 [3] - 活动正值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第二个十年和"十五五"规划关键期 旨在培育新质生产力并推动产业升级 [3]
"平原新城创投行”首站“晒单” 4个项目签约、总投资2.5亿元
北京商报· 2025-09-16 11:27
昌平区经济发展与投资活动 - 昌平区在"平原新城创投行"首站活动中完成4个项目签约,总投资额达2.5亿元,覆盖机器人、医药健康、工业级3D打印等领域 [1] - 昌平区"十四五"期间GDP年均增速为6.2%,2023年上半年GDP增速达7.1%,位居北京市前列 [2] - 昌平区规划到2030年实现GDP较2020年翻一番,重点发展先进能源、医药健康、先进智造三大主导产业,并培育未来产业新赛道 [2] 平原新城战略定位与发展规划 - 北京市将平原新城定位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和现代化首都都市圈的重要节点,明确内联中心城区、外携津冀的功能作用 [1] - 北京市已出台五个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通过"四项赋能"提升综合承载能力,以"五子"联动提升发展能级 [1] - 昌平区率先出台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重点建设科技创新活力区和产教融合未来新城 [2] 产业功能区与项目投资 - 昌平区集中打造能源谷、生命谷、沙河高教园、清华国重基地两业融合示范园区、北大马池口片区等重点产业功能区 [2] - "平原新城创投行"昌平站筹备阶段涉及74个优质项目,总投资规模513.5亿元,融资需求70.8亿元 [2] - 北京市发改委通过该活动搭建"政策+资本+项目"投融资对接平台,推动金融资源精准支持平原新城产业发展 [3] 区域发展优势与政策支持 - 昌平区具备创新资源集聚、城市活力持续释放和经济实力不断攀升的特点,被选为首站基于其发展基础和发展势头 [2] - 昌平区致力于提供一流营商环境,持续唱响"北京服务"品牌,为市场主体投资兴业提供保障 [3] - 该活动旨在培育新质生产力,为平原新城注入新发展动能,推动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