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动力电池回收
icon
搜索文档
93.10亿主力资金净流入 动力电池回收概念涨5.08%
证券时报网· 2025-09-05 09:33
板块表现 - 动力电池回收概念板块单日上涨5.08%,位列概念板块涨幅第10位,板块内82只个股上涨[1] - 杭可科技涨停20%,天赐材料、赣锋锂业、光华科技等涨停,欣旺达、宏工科技、当升科技分别上涨16.16%、15.99%、11.54%[1] - 跌幅居前个股为旺能环境下跌0.12%、东莞控股下跌0.09%[1] 资金流向 - 板块获主力资金净流入93.10亿元,其中59只个股获净流入,16只个股净流入超亿元[1] - 宁德时代获主力资金净流入12.87亿元,华友钴业、赣锋锂业、欣旺达分别净流入12.06亿元、11.00亿元、8.80亿元[1] - 光华科技、多氟多、赣锋锂业主力资金净流入率居前,分别为41.16%、37.25%、18.97%[2] 个股资金明细 - 资金流入前列个股包括:宁德时代(净流入12.87亿元/5.73%净流入率)、华友钴业(净流入12.06亿元/16.94%净流入率)、赣锋锂业(净流入11.00亿元/18.97%净流入率)[2] - 欣旺达净流入8.80亿元(净流入率10.27%),天齐锂业净流入7.91亿元(净流入率13.55%),比亚迪净流入5.64亿元(净流入率6.79%)[2] - 天赐材料净流入5.34亿元(净流入率17.26%),国轩高科净流入4.37亿元(净流入率3.52%),多氟多净流入4.10亿元(净流入率37.25%)[2][3] 资金流出个股 - 北汽蓝谷主力资金净流出4907.65万元(净流出率5.46%),豪鹏科技净流出3835.91万元(净流出率4.17%)[6] - 福龙马净流出2890.60万元(净流出率4.69%),金鸿顺净流出2594.41万元(净流出率16.14%)[6] - 泰尔股份净流出1445.01万元(净流出率2.59%),富奥股份净流出1240.87万元(净流出率14.64%)[6]
创业板新能源ETF(159261)强势上扬,车展与电池峰会催化板块热度
新浪财经· 2025-08-29 02:53
行业事件催化 - 成都国际车展于8月29日至9月7日举行 新能源车产业链关注度提升 [1] - 全球动力电池回收产业峰会于8月29日至31日在深圳举办 回收技术议题形成板块催化 [1] - 国家发改委8月新闻发布会于8月29日召开 市场关注新能源产业政策动向 [1] 市场表现 - 创业板新能源ETF(159261)上涨3.44% 创新能源指数(399266)上涨3.32% [1] - 宁德时代上涨9.03% 先导智能上涨20.01% 亿纬锂能上涨5.49% 中科电气上涨15.30% 欣旺达上涨4.91% [1] 行业研究 - 2024年全球AI服务器规模达1251亿美元 预计2028年增至2227亿美元 显著拉动配套储能需求 [1] - 电化学储能产业链上游以磷酸铁锂电池为主 中游集成环节涉及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企业 [1] - 下游应用集中于新能源发电侧 行业在政策支持与成本下降驱动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1] 关联标的 - 创业板新能源ETF(159261)为新能源板块投资工具 [2] - 重点个股包括阳光电源/汇川技术/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先导智能/欣旺达/罗博特科/捷佳伟创/金力永磁/新宙邦 [2]
动力电池“退役潮”前夜,格林美拟赴港上市
36氪· 2025-08-27 02:03
公司战略与融资计划 - 公司计划启动A+H双融资模式 赴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以推进全球化战略并提升国际竞争力 [1] - 公司已在深交所上市并于2022年发行GDR 此次赴港上市旨在利用国际资本市场多元化融资渠道 [1] - 赴港上市可提升公司国际影响力与融资能力 为拓展全球电池回收渠道及海外建厂提供资金支持 [2] 业务概况与市场地位 - 公司核心业务为电池材料与电池回收 年废旧电池处理能力达数十万吨 回收退役动力电池占中国总量10%以上 [1] - 公司年回收镍资源占中国原镍开采量20%以上 是全球最大动力电池回收企业 [1]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332亿元(同比增长8.75%) 净利润10.20亿元(同比增长9.19%) [2] - 三元材料业务营收257.62亿元(同比增长10.24% 占总营收77.6%) 电池回收业务营收74.37亿元(同比增长3.87% 占总营收22.4%) [2] 行业发展与政策环境 - 中国证监会2024年4月发布政策支持内地行业龙头企业赴港上市 港交所降低H股最低发行门槛 [2] - 动力电池使用寿命约8年 行业预计2027-2030年将迎来报废高峰期 [3] - 2024年中国废旧锂离子电池实际回收量65.4万吨 预计2030年达424.6万吨 [3] - 国家发布新版《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 欧盟电池法规已于2023年8月实施 [4] 合作拓展与行业竞争 - 公司与宁德时代、广汽集团、亿纬锂能、奔驰等电池厂商和车企达成战略合作 [4] - 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存在竞争激烈和渠道拓展挑战 公司作为规模最大的正规军企业成为合作首选 [4] - 行业需提升回收拆解及再利用技术并重视安全问题 [4] 财务表现与增长目标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营收94.96亿元(同比增长13.67%) 净利润5.11亿元(同比增长12.1%) [5] - 公司计划到2030年动力电池回收规模达50万吨以上 销售规模突破100亿元 [3] - 2020-2024年公司营收从124.7亿元增至332亿元 但净利润波动较大且数年出现负增长 [3] 行业资本动态 - 国内锂电产业链企业如宁德时代、欣旺达、海辰储能等均披露赴港上市计划 [4] - 赴港上市热潮反映资本市场对新能源产业长期看好 以及企业应对全球化竞争的战略需求 [5]
动力电池“退役潮”前夜 格林美拟赴港上市
经济观察报· 2025-08-26 11:56
公司赴港上市计划 - 格林美正式启动H股上市筹划工作 计划开启"A+H"双融资模式[2] - 赴港上市主要目的是满足全球化发展需求 提升国际品牌形象和融资能力[2] - 公司2020年-2024年营收从124.7亿元增长至332亿元 但净利润波动较大[5] 财务业绩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332亿元 同比增长8.75% 净利润10.20亿元 同比增长9.19%[4] - 三元材料业务收入257.62亿元 同比增长10.24% 占总营收77.6%[4] - 电池回收业务收入74.37亿元 同比增长3.87% 占总营收22.4%[4]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94.96亿元 同比增长13.67% 净利润5.11亿元 同比增长12.1%[6] 电池回收业务 - 年废旧电池处理能力达数十万吨 回收处理退役动力电池占中国总量10%以上[2] - 年回收镍资源占中国原镍开采量20%以上 为全球最大动力电池回收企业[2] - 计划到2030年动力电池回收规模达到50万吨以上 销售规模突破100亿元[4] - 已与宁德时代 广汽集团 亿纬锂能 奔驰等多家电池厂商和车企达成战略合作[5] 行业背景与政策环境 - 2024年中国废旧锂离子电池实际回收量65.4万吨 预计2030年将达到424.6万吨[4] - 政策层面支持内地行业龙头企业赴香港上市 港交所降低H股最低发行门槛[3] - 国家发布新版《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 加强动态监管[6] - 欧盟电池法规第八章已于8月18日正式实施 对回收行业提出更高标准[6] 行业竞争格局 - 国内动力电池回收行业乱象丛生 鱼龙混杂[5] - 格林美作为规模最大的正规军企业 成为电池企业和车企合作的首选[5] - 行业主要挑战在于拓展回收渠道 提升回收拆解及再利用技术 并高度重视安全问题[5] 产业链上市热潮 - 除格林美外 宁德时代 欣旺达 海辰储能等多家锂电产业链企业均披露赴港上市计划[6] - 赴港上市热潮是产业资本战略和全球能源变革需求共振的结果[6] - 既反映资本市场对新能源产业的长期看好 又体现企业应对全球化竞争的主动出击[6]
动力电池“退役潮”前夜 格林美拟赴港上市
经济观察网· 2025-08-26 05:04
公司战略与融资计划 - 公司计划启动"A+H"双融资模式 赴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以推进全球化战略并提升国际品牌形象和综合竞争力 [2] - 赴港上市旨在借助国际资本市场多元化融资渠道 助力可持续发展及管理 [2] - 公司此前已于2010年在深交所上市 2022年在瑞士交易所发行GDR [2] 业务概况与市场地位 - 核心业务聚焦电池材料与电池回收两大板块 年废旧电池处理能力达数十万吨 [2] - 回收处理退役动力电池占中国总量10%以上 年回收镍资源占中国原镍开采量20%以上 [2] - 为全球最大动力电池回收企业 2024年电池回收业务营收74.37亿元(同比增长3.87%)占总营收22.4% [3]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332亿元(同比增长8.75%) 净利润10.20亿元(同比增长9.19%) [3] - 三元材料业务2024年营收257.62亿元(同比增长10.24%)占总营收77.6% [3]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94.96亿元(同比增长13.67%) 净利润5.11亿元(同比增长12.1%) [7] 行业发展与政策环境 - 中国证监会2024年4月发布政策支持内地行业龙头企业赴香港上市 [3] - 国家发布新版《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 重点完善回收利用体系并加强动态监管 [6] - 欧盟电池法规第八章已于8月18日正式实施 对电池回收行业提出更高标准和要求 [6] 行业前景与公司规划 - 预计2027-2030年将迎来动力电池报废第一个高峰期 公司计划2030年回收规模达50万吨以上且销售规模突破100亿元 [4] - 2024年中国废旧锂离子电池实际回收量65.4万吨 预计2030年将达到424.6万吨 [4] - 国内锂电产业链企业正掀起赴港上市热潮 包括宁德时代、欣旺达等多家企业 [6] 合作网络与竞争格局 - 公司已与宁德时代、广汽集团、亿纬锂能、奔驰等多家电池厂商和车企达成战略合作 [5] - 行业存在乱象丛生、鱼龙混杂现象 公司作为规模最大的正规军企业成为产业链合作首选 [5] - 企业端主要挑战在于拓展回收渠道、提升回收拆解及再利用技术并高度重视安全问题 [5]
恒指季检结果出炉,晋景新能获纳入恒生综指,释放了什么信号?
格隆汇· 2025-08-25 06:31
指数纳入与港股通预期 - 晋景新能被纳入恒生综合指数成分股 调整于9月5日收市后实施 9月8日起生效 [1] - 多家权威机构预测公司可能被调入港股通 因满足市值、流动性和上市时间等标准 [1] - 纳入恒生综指将吸引被动资金配置 追踪指数的被动基金需在9月5日收盘前完成调仓操作 [2] - 恒生综指成分股身份是纳入港股通的必要条件 港股通名单基于恒生综指成分股及A+H股份构成 [2] - 若纳入港股通 内地资金可直接投资晋景新能 历史案例显示卫龙美味纳入后单日涨幅超15% 年内涨幅超95% [3] 流动性提升与估值重塑 - 指数效应带来被动资金配置和权威背书 更容易进入主动管理型资金的视野 [2] - 被动资金锚定、主动资金重估及港股通预期三大因素叠加 带来流动性提升和估值重估契机 [3] - 纳入港股通有望拓宽公司资金来源渠道 进一步打开估值空间 [3] 行业地位与业务优势 - 晋景新能是港股市场唯一的海外电芯循环标的 在全球28个国家拥有超过70个服务网点及本地业务 [5] - 与动力电池领军企业国轩高科、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及储能领域晶科储能等巨头建立紧密合作关系 [5] - 业务合作不断深入 有机会获得更多市场份额 形成车轮效应的良性循环 [5] 财务表现与增长动能 - 2025年3月31日止年度营收同比激增92.3%至8.7亿港元 创历史最高记录 [6] - 逆向供应链管理及环保相关服务贡献80%营收 毛利1.03亿港元同比增幅达266.8% [6] - 经调整EBITDA实现扭亏为盈 从去年同期-4010万港元增加至4480万港元 [6] 市场机遇与政策环境 - 香港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从2018年1%增长至2024年70% 私家车新能源车型保有量达20% [7] - 香港政府规划2035年停止登记燃油私家车 2050年实现车辆零排放 未来电动车保有量近百万辆 [7] - 香港电池回收需遵守生产者责任制计划 由生产者委托持牌机构完成电池退役处置 [7] - 公司香港首间动力电池处理设施将于2024年底或2025年初开始运营 占据市场先发优势 [7] 成长潜力与战略定位 - 动力电池回收市场增长确定性十足 每年电动车辆更替及报废带来大量电池回收需求 [7] - 公司商业模式正确性和成长潜力获财务数据验证 有望保持良好业绩增长态势 [6] - 绿色科技企业迎来历史性机遇 公司凭借香港基地、全球网络和技术实力抢得市场先机 [8]
【快讯】每日快讯(2025年8月22日)
乘联分会· 2025-08-22 13:23
国内新闻 - 成都1—7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0%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5% 其中民间投资增长5.6% [2] - 河南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 重点提升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等产业规模能级和竞争力 [3] - 沈阳开展2025年秋季汽车消费补贴活动 发放5000万元补贴 覆盖乘用车新车和二手车购买 [4] - 深圳前7月"新三样"产品出口额达621.8亿元 同比增长21.5% 增长受政策便利和全球需求驱动 [5] - 国家氢能汽车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获批筹建 依托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6] - 一汽奔腾与江苏悦达集团达成战略合作 覆盖股权投资、生产制造、供应链协同、研发技术及销售服务等多个领域 [7] - 蔚来过去十年在充换电领域累计投入超过180亿元 建设超过8100座充换电站 其中充电站4715座 换电站3458座 [8] - 武汉动力电池低碳循环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成立 由12家新能源产业链核心单位共建 推动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低碳循环利用 [9] 国外新闻 - 美国与欧盟达成贸易协定框架 对欧盟汽车等商品征收关税税率最高15% 涵盖农产品、汽车、飞机等工业品 [10] - 7月马来西亚新车销量同比微跌5% 从73501辆降至70057辆 前7个月销量同比微降5% 从464952辆降至443777辆 [11] - eBay推出车辆零部件及配件免费退货服务 覆盖从DIY爱好者到专业技师的各类消费者 [12] - 现代起亚上半年在沙特市场份额跃升至23% 共销售96160辆汽车 丰田以118022辆的销量位居榜首 市占率约28% [12] 商用车 - 江淮1卡多款车型频获"保值率最高车型"大奖 帅铃、骏铃等车型保值率表现突出 [15] - DeepWay新能源重卡星途完成首批100台交付 并签订500台新增订单 标志着新能源重卡市场规模化应用再迎里程碑 [16] - 解放动力天然气发动机首次进入南美市场 搭载CA6SX1天然气发动机的解放J7车型正式进入秘鲁市场 [17] - 玉柴YCA05KM甲醇发动机成功点火 排量5.02L 最大输出功率170马力 形成覆盖商用车、工程机械、船舶、发电机组等领域近10款甲醇动力产品矩阵 [18][19]
武汉动力电池低碳循环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成立
证券时报网· 2025-08-21 12:48
产业合作动态 - 格林美 武汉动力再生 岚图汽车 中创新航等12家新能源产业链核心单位共建动力电池低碳循环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 [1] - 实验室在格林美武汉城市矿山低碳产业园揭牌成立 由动力电池回收龙头企业武汉动力再生牵头 [1] - 深度协同华中科技大学 武汉大学等顶尖高校科研力量 广泛吸纳新能源汽车 机器人 回收产业链关键环节领军企业 [1] 技术创新体系 - 构建贯通基础研究 技术攻关 工程化放大与商业化应用的协同创新体系 [1] - 旨在破解资源瓶颈与回收难题 推动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的低碳循环利用 [1]
大学教授收废品,一年狂揽300亿
创业邦· 2025-08-16 10:08
行业背景与市场机会 - 中国每年报废动力电池80万吨,平铺面积可堆满750座足球场[5] - 每回收1吨废旧电池收益约2.5万元,2025年全球产业规模超千亿元[7] - 中国关键矿产进口依赖度高:钴达98%,锂镍也高度依赖进口[7] - 2025年全球锂电池迎来首次退役高峰,未来规模将持续飙升[7] 技术挑战与行业痛点 - 拆解过程高危:电解液泄漏、金属污染、爆炸风险[7] - 电池型号复杂导致人工拆解效率不足每天5组[7] - 回收工艺需化学物理双重手段,技术门槛高[8] - 传统回收成本高于直接采矿冶炼[8] 公司发展历程 - 2001年由中南大学教授许开华创立,初期定位电子废弃物回收[9][11] - 2004年突破超细钴镍粉量产技术[13] - 2008年成为力拓核心供应商,打破行业偏见[16] - 2010年A股上市,成为行业首家上市公司[16] - 2012年收购江苏凯力克钴业切入新能源赛道[16] - 2017年建成国内首条动力电池回收生产线[17] 商业模式与技术优势 - 发明安全拆解与资源化提取核心工艺,金属回收纯度达直接复用标准[9] - 累计申请5000+专利,主导18项国家标准制定[17] - 建成全球16个循环产业园,覆盖11省市及南非/印尼/韩国[17] - 年处理能力达数十万吨,全球最大动力电池回收企业[18] 财务表现与客户网络 - 2024年营收332亿元,市值超300亿元[9] - 客户包括三星/LG/宁德时代等头部电池厂商[9] - 与全球数百家车企/电池厂建立回收合作体系[17] 创始人特质 - 教授背景转型实业,受日本循环经济理念启发[11] - 创业初期承受资金压力:实验室电费拖欠/工资延迟发放[13] - 坚持技术投入:抵押个人资产贷款研发[20] - 市场开拓策略:免费试用/客户门口守候4小时争取机会[15]
经济价值大幅提升 动力电池回收产业迎风口
新华网· 2025-08-12 05:55
行业市场前景 - 动力电池回收行业景气度高 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持续创新高和原材料价格上涨 电池回收经济价值大幅提升[1] - 锂资源供给或长期偏紧 动力电池回收将成为锂资源供给的重要补充 到2050年全行业动力电池的一半材料有望来自报废电池循环利用[2] - 2027年全球电池回收行业市场空间将超1500亿元 2026年国内废旧锂电池回收量预计达231.2万吨[2][3] - 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从2021年初5.3万元/吨上涨至47.25万元/吨 涨幅近8倍 比今年年初上涨近70%[2] 公司战略合作 - 格林美与山河智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共同打造动力和储能用锂离子电池闭环产业链 推动动力电池梯级再利用商业化[4] - 格林美与瑞浦兰钧能源签署协议 在全球范围构建废旧动力电池回收、资源化、再制造的全生命周期价值链体系[5] - 赣锋锂业与蜂巢能源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在锂资源布局、锂盐供销、电池回收等方面展开合作[4] - 宝马集团与浙江华友循环科技合作 实现动力电池原材料闭环回收 将分解材料用于生产全新动力电池[4] 企业产能与盈利 - 格林美2022年各类动力电池回收及梯级利用产能将释放 回收量预计近3万吨 整体毛利水平稳定维持在20%左右[5] - 天奇股份上半年预计实现净利润1.55亿元-1.7亿元 同比增长99.08%-118.35% 超去年全年业绩[5] - 2021年动力电池回收行业新增注册企业1.07万家 占企业总量80% 宁德时代、天赐材料等头部锂电公司加速入场[4] 技术发展水平 - 宁德时代镍钴锰回收率达到99.3% 锂回收率达到90%以上[2] - 建立完善回收体系可降低我国锂钴镍等资源对海外依赖度[2] 行业发展阶段 - 动力电池回收行业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 回收体系仍需完善[7] - 部分报废动力电池未进入正规渠道 市场存在较多小作坊 工艺简单粗放[7] - 动力电池回收定价机制尚不健全 构建稳定回收渠道是发展关键[7] - 有关部门已出台多项回收政策 推动行业规范发展 我国已建成1万多个回收服务网点[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