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

搜索文档
五个关键词解码七月经济(权威发布)
人民日报· 2025-08-15 22:11
新质生产力发展 - 7月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3%,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6个百分点 [3] - 集成电路制造和电子专用材料制造增加值分别增长26.9%和21.7% [1] - 工业机器人和民用无人机产量分别增长24%和18.9% [1] - 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和智能车载设备制造增加值分别增长80.8%和21% [3] - 新能源汽车、锂离子电池、风力发电机组产量分别增长17.1%、29.4%、19.3% [3] 高端行业投资 - 1至7月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33.9% [1] - 信息服务业投资增长32.8% [1] - 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16% [1] - 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6.2%,快于全部投资增速 [7] - 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5.2%,拉动整体投资增长2.2个百分点 [7] 外贸表现 - 7月货物出口额同比增长8%,连续两个月加快 [4] - 1至7月对东盟、欧盟、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出口额分别增长14.8%、8.2%、11.7% [4] - 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分别增长9.3%和7.2% [4] - 集成电路出口增长21.8% [4] 消费市场 - 7月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家具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28.7%和20.6% [1][5] - 1至7月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2% [5] - 暑期文旅休闲消费较快增长,旅游咨询租赁服务类、交通出行服务类、文体休闲服务类零售额保持两位数增长 [6] 物价变化 - 7月CPI环比上涨0.4%,核心CPI同比上涨0.8%,涨幅连续3个月扩大 [8] - 扣除能源的工业消费品价格同比上涨1.2%,连续3个月涨幅扩大 [8] - 燃油小汽车和新能源小汽车价格环比止跌 [8] - PPI环比降幅收窄0.2个百分点,为3月以来首次收窄 [8] 投资潜力 - 1至7月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长4%至5% [7] - 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12.6% [7] - 人均资本存量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投资空间潜力巨大 [7]
伯朗特机器人投资人与创始人矛盾升级 总经理为自己开月薪200万遭董事会拒绝
中国经营报· 2025-08-15 14:11
公司控制权争夺 - 伯朗特机器人投资方君岚投资公开指控董事长尹荣造掏空公司、羞辱股东,并号召罢免其职务 [1] - 荣造一号基金解散清算导致尹荣造间接控制权分散,公司实际控制人变更为"无实际控制人" [1][3] - 君岚投资计划通过临时股东大会修改公司章程,剥夺尹荣造对董事会的控制权 [2][3] 管理层与薪酬争议 - 尹荣造提出将个人月薪提高至200万元的议案被董事会否决,反对理由为公司处于亏损状态 [5][6] - 此前提出的"利润总额-1元"年终奖方案也因3票反对未通过,董事认为该议案损害股东利益 [6] - 反对意见指出公司净利润从7383万元下滑至累计亏损2.3亿元,尹荣造负主要管理责任 [6] 财务与经营状况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增长37.16%,但净利润同比下降64.73%至-4469万元 [8] - 2021-2022年连续两年被审计机构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报告,导致新三板强制退市 [7][8] - 亏损主因包括负毛利销售、50%高返点政策及应收账款回收风险 [6][8] 行业与战略问题 - 工业机器人行业面临外资品牌挤压,公司产品创新不足且高端领域竞争力弱 [8] - 制造业景气度下行叠加内部管理效率问题导致运营成本居高不下 [8] - 摘牌后融资渠道收窄加剧资金链压力,需引入战略投资者补充现金流 [9] 改革建议 - 建议重建治理结构,引入独立管理团队并建立股东监督机制 [9] - 需召回技术团队加强研发投入,聚焦核心产品迭代与专利布局 [9] - 应收缩非核心业务,拓展新能源、半导体等新兴应用市场 [9][10]
海尔豪掷12亿元增持新时达!加码人形机器人赛道
中国经营报· 2025-08-15 12:44
公司融资与股权结构 - 公司向控股股东海尔卡奥斯工业智能定向增发1.53亿股股票,募集资金12.19亿元,发行申请已获深交所受理 [3] - 发行完成后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将提升至26.83%,表决权占比29.24%,进一步巩固控制权 [4][5] - 海尔集团已完成战略入股协议转让股份交割,并通过委派具有海尔系背景的董事全面掌控董事会,新任董事长展波曾任海尔集团CFO等职 [4] 财务表现与扭亏措施 - 公司2022-2024年连续三年亏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57亿元、-3.79亿元、-2.88亿元,累计亏损17.24亿元 [6][7] - 2025年上半年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55-230万元(上年同期亏损1875万元),但扣非净利润仍亏损1525-1600万元 [6] - 亏损主因包括电梯业务受房地产下行冲击、工业自动化需求收缩及历史并购子公司商誉减值 [7] - 公司强调近四年营收均超30亿元,未触发ST条件 [7] 战略转型与业务布局 - 与海尔集团协同整合工业自动化产业链,优化供应链和生产流程,发展"云-边-端一体"数字化解决方案 [3][8] - 重点布局人形机器人赛道,计划2025年推出具身智能通用控制器及整机产品,但2024年尚未形成相关订单 [9] - 公司认为未来人形机器人产业将依赖控制系统技术迭代,这与其运动控制核心技术优势相匹配 [9]
南方精工:股东许维南减持公司股份约50万股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5 12:03
股东减持 - 股东许维南减持公司股份约50万股,占公司总股份的0.14% [2] 营业收入构成 - 汽车行业占比57.19% [2] - 摩托车行业占比20.99% [2] - 新能源汽车占比10.37% [2] - 工业轴承占比7.14% [2] - 工业机器人占比1.67% [2]
7月中国工业生产较快增长 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逾两成
中国新闻网· 2025-08-15 08:00
工业生产总体表现 - 7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 保持快速增长 [1] - 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 增速继续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 [1] 高端制造业与装备制造 - 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 对工业增长支撑作用明显 [1] -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3% 其中集成电路和电子专用材料制造分别增长26.9%和21.7% [1] 绿色低碳产品生产 - 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17.1% [1] - 锂离子电池产量同比增长29.4% [1] - 风力发电机组产量同比增长19.3% [1] 数字与智能产品制造 - 规模以上数字产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 持续快于工业整体增速 [1] - 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24% [1] - 服务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12.8% [1] 政策带动效应 - 设备更新政策带动船舶及相关装置制造业增长29.7% [2] - 电机制造行业增加值增长15.9% [2] -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推动电动自行车产量增长45.3% [2] - 5G智能手机产量同比增长8.1% [2]
【发展之道】 新质引擎驱动经济稳航
证券时报· 2025-08-14 18:39
中国经济表现 - 2025年上半年GDP增速达5.3% [1] - 新能源汽车和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激增35%以上 [1] - 消费市场表现强劲,以旧换新补贴带动4亿人次参与,销售额达2.9万亿元 [2] 新质生产力发展 -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如山东日照钢铁企业拆除小高炉并建设3000立方米智能高炉 [1] - 工业互联网平台提升生产效率 [1] - 3D打印等先进技术推动制造业升级 [1] 消费市场趋势 - 文化娱乐消费增长,如《哪吒之魔童闹海》电影和"苏超"赛事带动相关消费 [2] - 消费升级浪潮重塑经济版图 [2] - 中国消费市场展现强大内生动力,兼具"世界工厂"制造能力和"全球市场"消费潜力 [2] 改革措施 - 杭台高铁引入民营资本 [2] - 低空经济法规突破 [2] - 科技成果转化采用"先用后付"模式 [2] - 全国统一大市场实行"非禁即入"原则 [2] 政策支持 - 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实体经济 [3] - 科技创新再贷款为科技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3] - 财政、货币、产业政策协同发力 [3]
亏损期逆势提薪引争议:伯朗特董事长200万天价薪酬提案遭否,触碰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底线
搜狐财经· 2025-08-14 11:56
公司治理事件 - 董事长兼总经理尹荣造要求200万元固定月薪及"公司利润减1元"年终奖 遭董事会否决[1][3] - 薪酬议案未获通过因公司处于亏损状态 董事认为应先弥补亏损再讨论薪酬提升[3] - 另一项绩效考核议案提议2025至2035年总经理年终奖为公司利润总额减1元 遭董事反对认为损害中小股东利益[4] 财务表现 - 2025年1-6月营业收入1.77亿元同比减少17.84% 净利润亏损3941.97万元但减亏242.26万元[3] - 毛利率为-2.67%较上年同期1.43%下降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按净利润计算为-38.65%[4] - 资产负债率合并报表为64.87%较上年期末59.20%上升 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净资产8228.51万元同比下降34.39%[4] - 公司2022至2025年上半年持续亏损 其中2023年净利润亏损达1.25亿元[2] 监管背景 - 证监会2025年7月25日发布《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修订征求意见稿 强化董监高薪酬激励约束机制[1][7] - 新规要求亏损公司特别说明薪酬变化是否符合业绩联动要求 会计师事务所需重点关注薪酬内部控制[7] - 成都路桥2024年股东大会董监高薪酬方案未获通过 金种子酒薪酬议案遭近半数中小股东反对[5] 股东行动 - 第十大股东嘉兴君岚等合计持有3.097%股份的股东提议修改公司章程和改选董事[8] - 股东公开声讨尹荣造 指责其通过修改公司章程控制董事提名形成权力闭环[8][9] - 公司章程规定董事必须从签订劳动合同的在职人员中产生 限制外部股东委派董事[9] 公司背景 - 伯朗特为工业机器人制造商 产品涵盖通用型机器人和冲压机器人[10] - 公司2014年成为首家非国家高新园区挂牌新三板企业 2023年4月因审计问题终止挂牌[10] - 2021年和2022年连续被天健和皇嘉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3][10]
中国工业机器人区域竞争力图谱:长三角全链领跑,珠三角场景突围
机器人圈· 2025-08-14 11:05
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区域竞争格局 - 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呈现"东强西弱、南强北弱"的梯队分布,长三角和珠三角为第一梯队,京津冀和中西部为第二梯队,东北为第三梯队 [2][3] - 长三角地区综合实力最强,产业规模、产业链完整性、龙头企业数量、政策支持、人才储备、资本活跃度和市场需求均领先,技术创新能力稍逊 [5] - 珠三角地区各维度均衡发展,市场需求与长三角并列最高,但核心零部件自主化与高端人才储备不足 [5][7] - 京津冀地区科研资源顶尖,技术领先但产业链配套薄弱、市场化能力不足 [7][14] - 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成本政策红利与特色场景快速崛起,但产业链分散、技术积累不足 [7][16] - 东北地区依托老工业基础与政策扶持,聚焦传统装备升级与特种机器人,但体制机制僵化、人才流失严重 [7][18] 长三角地区竞争力分析 - 上海产业链完整、研发资源密集、外资集聚效应强,但核心部件进口依赖和成本压力大 [9] - 江苏全产业链覆盖和规模化生产见长,但高端创新不足 [9] - 浙江在柔性化细分领域表现突出,但技术短板和区域协同不足 [9] - 安徽成本优势和新兴产业需求快速崛起,但产业链配套和人才储备较弱 [9] - 四地形成"研发-制造-应用"区域协同,上海为技术策源地,苏浙皖承接转化 [9] 珠三角地区竞争力分析 - 广州下游需求庞大,汽车、3C电子、家电产业提供增量市场,但核心部件依赖进口、缺乏龙头企业 [10][11] - 深圳科技创新能力强,产业链协同优势明显,但土地成本高、高端人才不足 [10][11] - 佛山以美的库卡等龙头引领传统制造转型,但本土技术积累薄弱、市场培育慢 [10][11] - 东莞制造业需求旺盛,产业链协同强,但聚焦中低端集成、核心算法依赖外部 [10][11] 京津冀地区竞争力分析 - 北京科研资源与高端人才领先,算法、控制等核心技术强,但制造业基础薄弱、产业链协同不足 [14] - 天津制造业需求与港口物流优势聚焦中低端本体制造,但高端技术依赖外部 [14] - 河北通过产业集群和成本优势,在焊接机器人、物流机器人及RV减速器等细分领域形成特色,但技术含量低、缺乏龙头企业 [14] 中西部地区竞争力分析 - 陕西依托军工转化和科研优势,但产业链短、应用场景局限 [16] - 四川汽车电子产业协同和特种机器人技术发展,但本体制造弱、人才流失严重 [16] - 重庆汽车产业需求及成本优势快速发展,但核心技术依赖进口、高端人才短缺 [16] - 河南装备制造和轴承基础强,但工业机器人产业基础薄弱、人才技术短缺 [16] - 湖北光电子与汽车双轮驱动,高校资源丰富,但企业规模小、产业链不完整 [16] - 湖南立足工程机械推动重型机器人应用,但技术附加值低、创新生态薄弱 [16] 东北地区竞争力分析 - 黑龙江哈工大等高校科研优势引领,特种机器人及军工技术民用化突出,但市场化推广慢、高端人才外流 [18] - 吉林汽车产业驱动,视觉识别、传感器领域技术积累,但核心零部件依赖外购、创新转化不足 [18] - 辽宁以新松机器人为龙头实现全产业链布局,但高端零部件进口依赖、新兴领域拓展缓慢 [18]
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
经济日报· 2025-08-13 22:23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和重要着力点。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出明确要求,为新征程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 供了重要遵循和科学指引。 把握赋能机理 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更好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应明确思路,找准主攻方向,通过以下路径实现。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添动力"。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发 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要推动原始创新和颠覆性创新,不断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和应用效率,实 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一是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 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聚焦工业机器人、芯片、高端医疗器械、新材料等领域加强原创 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二是构建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强化基础研究前 瞻性布局,突破原有的局部专项产业技术创新,加速全产业链技术创新。加快建设跨学科、高强度的协 同创新平台,集中力量突破关键技术领域"卡脖子"问题,兼顾拓展前沿领域科学研发的广度和深度。三 是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构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科技创 ...
德恩精工股价下跌3.7% 公司回应机器人及航空航天业务布局
金融界· 2025-08-13 21:24
股价表现 - 截至2025年8月13日收盘,德恩精工股价报21.07元,较前一交易日下跌3.70% [1] - 当日成交额达5.28亿元,换手率为23.88% [1] 主营业务 - 公司主营业务涵盖机械传动零部件及工业机器人领域 [1] - 产品广泛应用于装备制造、工程机械等行业 [1] - 公司属于通用设备板块,并涉及机器人概念及专精特新等方向 [1] 业务动态 - 公司在互动平台回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业务涉及工业机器人和航空航天领域,但未透露具体业务规模或进展 [1] 资金流向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4645.70万元,占流通市值的2.1% [1] - 近五日主力资金整体呈净流入状态,累计净流入4479.06万元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