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设备

搜索文档
从实验到实践,促样品变产品——江苏产学研合作对接大会观察
新华社· 2025-09-13 10:08
在东南大学展区,一辆四轴八桨电动飞行汽车引人注目。"这是我们今年初试飞的第一代样车,第二代 样车预计年底前发布。"来自该校殷国栋教授团队的邱春龙,硕士毕业后直接加入成果转化公司,负责 整车设计与技术产业化。他告诉记者,全车飞控、电机、控制器等核心软硬件均产自东南大学孵化的8 家企业,"出了学校西门就是我们几家企业,一个产业园内搞定全车部件。" "唯有与国家同频,才能找准创新坐标;唯有成果转化,才能释放科技最大价值。"中国工程院院士、东 南大学校长孙友宏说。 今年7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高新区和高等院校协同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9月, 江苏省科技厅、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省教育厅进一步联合推出政策指南和改革指引"两张清 单",符合条件的产学研合作项目纳入省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择优给予后补助、贴息等支持,打通以往 产学研合作的"堵点"。 为推动高新区和高等院校"双高协同"创新发展、赋能初创期科技企业成长,大会设置了高新区新质转型 行动暨"双高协同"创新发展专场、科技金融对接服务专场,现场发布一批惠企政策、创新成果与企业需 求。 "两个专场活动,我们都派代表参加了,现场还签约成立了10亿元规模的 ...
深耕者,终绽放——解码三家粤企的“冠军之道”
上海证券报· 2025-09-12 18:42
公司发展历程与规模 - 金发科技从1993年广州20余平方米起步 2024年营收超600亿元 近五年营收复合增长率达14.62% [10][16] - 众和化塑深耕精细化工和高分子材料领域24年 2024年5月全资子公司广东众和高新科技股份公司在新三板挂牌 [19] - 科曼医疗成立于2002年 从OEM模式起步 现已成为国内中高端医疗器械知名企业 在全球拥有40多家分公司 服务19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27万家医院及医疗保障机构 [26][29][31] 核心技术与创新成果 - 金发科技累计研发投入超200亿元 拥有超6800项专利 覆盖从阻燃材料到特种工程塑料的全技术链条 [13] - 金发科技"以塑代钢"电池包轻量化方案可使新能源车减重30% 提升续航里程10% 全球每3辆新能源车就有1辆使用其改性塑料材料 [12] - 众和化塑自主研发"K胶"打破国外垄断 被列入国家"火炬计划" 产能超7万吨/年 产品出口英国、荷兰、埃及等国 [20][21] - 科曼医疗研制世界首款新生儿专用监护仪C60 装机量超20000台 覆盖国内所有NICU 国内市占率第一 [26][28] 产品与应用领域拓展 - 金发科技产品从改性塑料延伸至特种工程塑料、生物降解塑料、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等领域 应用于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VR/AR和5G通信等新兴产业 [12] - 金发科技LFT-PA一体化材料较同等钢材料轻30% 用于机器人骨骼和关节的"以塑代钢"解决方案 [12] - 科曼医疗产品线涵盖监护、保育、光疗、呼吸支持、体温管理等NICU综合解决方案 并扩展至ICU、手术室、急诊急救、内镜中心领域 [28][30] - 科曼医疗2024年推出国产首台婴幼儿有创高频呼吸机VN8 HFO 打破进口品牌在超高端新生儿呼吸机领域的垄断 [26][31] 商业模式与运营策略 - 金发科技坚持直销模式与"营销技术双轮驱动" 市场团队捕捉需求传递研发 研发技术突破通过市场团队快速落地 [13] - 众和化塑建立产销研一体化平台 研发到投放市场最短仅需一个月 累计实施技术改进800余项 生产效率提升10%以上 产品不良率降低10%以上 [23][24] - 众和化塑鼓励一线员工参与研发 通过"员工-董事长直通车"提出建议 黎广贞逐一审阅并采纳奖励合理建议 [23] - 金发科技向上游延伸至ABS、聚丙烯等原材料 向下游拓展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医疗健康等高附加值领域 实现全产业链协同发展 [14] 绿色生产与可持续发展 - 众和化塑将硫化氢废气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2-巯基乙醇" 纯度达99.8% 近三年全球市场占有率超40% 远销37个国家和地区 [22] - 金发科技聚焦能解决下游"卡脖子"难题、提升产业效率、符合绿色低碳方向的高分子材料 [14] - 众和化塑厂区呈现绿树环绕、白鹭翩飞景象 严格控制污染排放 将"三废"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 [22] 全球化布局与海外业务 - 金发科技在美国、德国、印度、马来西亚、越南、西班牙等地建立生产基地 产品销往13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24年海外产成品销量23.35万吨 同比增长29.51% [17][18] - 金发科技出海坚持"本土化"与"全球化"并行 招聘当地精英人才 与世界500强企业总部建立深入合作关系 [17] - 科曼医疗产品打入法国、英国、德国等国际高端医疗设备市场 2025年6月墨西哥分公司开业 [31]
向新、向绿、向智!中国服务贸易新发展为世界带来新机遇
新华社· 2025-09-12 13:20
服务贸易智能化发展 - 人工智能技术显著提升医疗影像设备性能 GE医疗搭载AI的PET/CT机器使显像剂剂量减少约50% 全身成像速度提高至约3倍 并能检测阿尔茨海默症早期迹象[4] - 机器人及AI应用覆盖多场景 包括咖啡店员机器人 视频大模型实时文本转影像 全息数字人在文博金融领域提供咨询服务[4] - 北京市计划到2026年底发展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伙伴成员至1000家 构建应用创新生态[5] 绿色技术突破与国际合作 - 高温热储能技术可积累过剩电能 用于供暖制冷发电 捷克企业贝斯塔尔以中国为国际化起点[6] - 环境服务专题展汇聚84家企业(含11家国际企业) 展示零碳园区全流程解决方案 覆盖双碳认证 环境治理 综合能源服务等领域[6] - 服贸会设置约6600平方米绿色展区 推动跨区域合作网络建设 并举办多场气象经济 双碳战略主题论坛[6] 传统行业数智化升级 - 顺丰百川数智化供应链平台助力鞋服行业商家实现人力节省60% 时效提升500%[8] - 顺丰展出智能规划调度平台"顺丰超脑" 及具备自发式气调保鲜功能的"丰调箱"[8] - 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前7个月进出口达17756亿元 同比增长6.8%[8] 金融服务与新兴领域创新 - 金融服务专题展推出数字人民币多场景应用 中国银行"幂方卡"集成支付通信交通功能 便利境外来华人士[10] - 文化体育教育领域涌现创新方案 包括XR游戏 匹克球体验 智能数据分析工具支持的"未来教室"[10] - 高技术高附加值服务出口竞争力持续提升 推动结构优化与包容性增长[10]
锚定扩大开放,服贸会激活全球服务贸易新动能
华夏时报· 2025-09-12 11:09
中澳服务贸易合作深化 - 澳大利亚参展服贸会企业数量创历史纪录 近60家机构和企业组成最大规模展团[2][8] - 2023-2024财年澳大利亚对华服务贸易增长42.3% 服务出口总额达2127亿澳元[8] - 中国连续16年成为澳大利亚第一大货物贸易伙伴 双边贸易额占澳贸易总量近1/3[8] 中国服务贸易规模与开放政策 - 2024年1-7月中国服务进出口总额45781.6亿元 同比增长8.2% 其中出口增长15.3%[5] - 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缩减至106项 政策持续优化营商环境[10] - 服贸会吸引54个国家、21家国际组织设展 近2000家企业线下参展包括500家世界500强企业[5] 跨国企业在华发展机遇 - 空客预测到2044年中国新客机总需求达9570架 当前在运营飞机超2300架[9] - GE医疗发布国产高端PET/CT设备Max Elite+ 展示产学研协同创新成果[10] - 高端制造业、绿色技术及数字化转型领域被视为全球投资主要目的地[9] 绿色贸易规则影响与产业升级 - 欧盟《零毁林法案》推动全球贸易规则向绿色化可追溯化发展[10] - 2025年前8个月中欧贸易总值3.88万亿元 增长4.3% 占中国外贸总值13.1%[11] - 法案倒逼中国产业链升级 促进数字溯源技术与绿色认证服务发展[11]
中科信息(300678) - 300678中科信息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912
2025-09-12 10:17
财务表现与合同增长 - 2025年上半年新签合同额大幅增长280% [2][6][25] - 2025年一季度毛利率38.38% 较2024年全年20.62%显著提升 [3] - 烟草领域信息化解决方案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35.56% [8] - 油气信息化领域数字油田服务业务收入实现95.85%增长 [8]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同比增长15.74% [9] 机器视觉与人工智能技术 - 高速机器视觉与智能分析技术保持国内领先水平 应用于高速连续制造业质量检测 [4] - 完成"光源-工业相机-数字中台-行业大模型-机器人"全产业链布局 [4] - 机器视觉系统具有更高识别检测精度与速度 实现自主可控 [4] -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智能制造、智慧政务、智慧城市领域 [5][7] 智慧医疗业务进展 - 医学影像辅助诊疗系统覆盖心脏、肺部、腹部病症诊断 [4] - 智能麻醉机器人完成首例临床试验 同步进行第三类医疗器械认证 [7][9] - 智慧医疗板块2022年收入93.5万元 [4] - 麻醉机器人尚未投放市场 未形成订单 [4][7] - 与华西医院联合研发麻醉机器人历经四年攻关 [8] 业务战略与市场拓展 - 公司加强智慧政务、智能制造业务市场拓展 [3][8] - 积极参与"智慧蓉城"等战略项目 [4] - 计划通过并购完善产业链 [8] - 麻醉机器人计划推向"一带一路"国家 [7] - 与中科院各院所持续开展产学研合作 [7] 市值管理与投资者关系 - 公司已制定市值管理办法 [2] - 通过强化治理、经营工作和投资者关系维护保持市值稳定 [8] - 项目验收和结款一般集中在第四季度 存在季节性特征 [3] - 项目实施进度导致合同增长与营收数据存在差距 [6]
国泰海通|医药:设备更新政策持续落地,医疗设备景气度延续
国泰海通证券研究· 2025-09-12 08:52
医疗设备招投标增长态势 - 2025年8月新设备招投标规模MR同比增长36.7%、CT增长77.5%、DR增长50.2%、超声增长35.2%[2] - 2025年前8月累计招投标规模MR同比增长83.9%、CT增长93.6%、DR增长85.9%、超声增长64.2%、内窥镜增长31.6%、手术机器人增长46.5%[2] - 联影2025年8月CT招投标同比增长69.5%、迈瑞超声增长48.4%、开立内窥镜增长121.1%[2] 企业层面招投标表现 - 联影2025年前8月MR累计招投标增长51.5%、CT增长53.8%[2] - 迈瑞超声2025年前8月累计招投标增长72.7%、开立超声增长108.2%、开立内窥镜增长84.1%[2] - 澳华内窥镜2025年前8月累计招投标增长29.4%、但8月单月下滑18.5%[2] 设备更新政策推动 - 四部委联合发文明确2027年医疗卫生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目标[3] - 政策要求提升高端设备配置至中高收入国家水平[3] - 2024年全国各省市发布大规模医疗设备更新采购计划[3] 设备更新市场化特征 - 自主采购比例提升 满足高端医学影像和放疗等领域临床升级需求[4] - 资金结构多元化 包含中央专项资金、长期国债、地方政府资金、县域医共体专项资金及医疗机构自筹资金[4] - 县域医共体建设带动更新需求占据重要市场份额 单个医院和区域性项目同步推进[4] 行业发展趋势 - 2025年大规模设备更新逐步常态化、专业化 带动医疗机构采购积极性提升[3] - 影像和放疗等创新诊疗设备更新需求快速释放[3] - 县域医疗设备更新成为市场活跃度较高领域之一[4]
新华医疗跌2.06%,成交额2.52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3068.73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12 07:36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9月12日盘中股价下跌2.06%至16.18元/股 总市值98.16亿元 成交额2.52亿元 换手率2.55%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3068.73万元 特大单净卖出1647.48万元(买入1291.43万元/卖出2938.91万元) 大单净卖出1421.25万元(买入7052.00万元/卖出8473.25万元) [1] - 年内股价下跌1.34% 近5日跌1.22% 近20日跌7.91% 近60日涨10.44% [1]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股东户数3.93万户 较上期增加0.82% 人均流通股15386股 较上期减少0.81% [2] - 华宝中证医疗ETF(512170)为第三大流通股东 持股1609.31万股 较上期增加19.66万股 [3]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四大流通股东 持股792.02万股 较上期增加41.30万股 [3]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7.90亿元 同比下降7.64% [2]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3.86亿元 同比下降20.35% [2] 公司基本情况 - 主营业务构成:医疗器械制造产品35.16% 医疗商贸产品31.23% 制药装备产品24.43% 医疗服务7.05% 其他2.12% [1] - 所属申万行业为医药生物-医疗器械-医疗设备 概念板块包括医废处理、中盘、体外诊断、智慧医疗、民营医院等 [1]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8.12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4.55亿元 [3]
国泰海通:设备更新政策持续落地 医疗设备景气度延续
智通财经· 2025-09-12 07:24
医疗设备招投标增长态势 - 2025年8月新设备招投标规模MR同比增长36.7% CT同比增长77.5% DR同比增长50.2% 超声同比增长35.2%[1][2] - 内窥镜同比下滑2.7% 手术机器人同比下滑51.9%[1][2] - 2025年前8月累计招投标规模MR增长83.9% CT增长93.6% DR增长85.9% 超声增长64.2% 内窥镜增长31.6% 手术机器人增长46.5%[2] 重点公司业绩表现 - 联影医疗2025年8月MR增长9.0% CT增长69.5% 前8月累计MR增长51.5% CT增长53.8%[2] - 迈瑞医疗超声设备8月增长48.4% 前8月累计增长72.7%[2] - 开立医疗超声设备8月增长22.2% 前8月累计增长108.2% 内窥镜8月增长121.1% 前8月累计增长84.1%[2] - 澳华内窥镜8月下滑18.5% 但前8月累计仍增长29.4%[2] 政策驱动与市场需求 - 国家四部委明确目标 2027年医疗卫生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3] - 2024年全国各省市发布大规模医疗设备更新采购计划[3] - 2025年以来设备更新常态化专业化 带动影像、放疗等创新诊疗设备需求快速释放[1][3] 市场运行特征与资金结构 - 设备更新呈现市场化特征 自主采购比例持续提升[1][4] - 资金结构多元化 包含中央专项资金、长期国债、地方政府资金、县域医共体专项资金及医疗机构自筹资金[4] - 县域医疗设备更新成为市场活跃领域 县域医共体建设需求占据重要市场份额[4]
外资加仓中国智造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2 06:21
见习记者丨张旭 编辑丨周上祺 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以下简称投洽会)于9月8日至11日在厦门举办。今年投 洽会以"携手中国 投资未来"为主题,聚焦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集中展示了数字技术、绿色 低碳、新能源等新兴领域的创新技术和优质项目。 作为以双向投资促进开放合作的重要平台,本届投洽会吸引了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11个国 际组织的代表团报名参会。 一边是外资不断加码中国,并将中国视为创新中心,将创新成果输出到全球各地;另一边是中 国企业出海进程加快,为全球带来新的机遇。 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崔凡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从本届投洽会来看,无 论 是"世界投资中国",还是"中国投资世界",高科技产业、数字经济相关的部分都在不断上升。 投资中国,与创新同行 投洽会上,中英系列投资交流活动、民营企业与全球500强高管对话、优质上市公司路演等在 内的70多场投资专题活动和100多场专题路演百花齐放,不断放大"投资中国"的吸引力。 费森尤斯集团成立于1912年,是全球领先的医疗保健公司。早在2007年,费森尤斯就在江苏 常熟投资建设了中国首个、也是亚太地区最大规模的生产线,后来还在上海建立了独立 ...
麦科田:拟赴港ipo 加码研发与全球化布局
搜狐财经· 2025-09-12 05:07
公司业务与市场覆盖 - 公司为全球医疗解决方案提供商 提供创新且全面的产品组合 覆盖临床科室 病房 诊所 社区卫生中心 检验机构及家庭护理场景[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 公司商业化产品包括超过50种生命支持产品 80种微创介入产品及210种体外诊断产品 具有多种型号满足不同应用需求[1] - 产品覆盖全球逾140个国家及地区 在中国累计覆盖超过6,000家医院 包括约90%的三级甲等医院[1] 募集资金用途 - 募集资金用于研发以丰富产品线及打造有竞争力产品组合 发展制造中心扩大产能 投资生产设施及升级生产[1] - 资金用于提高销售和营销能力以支持业务增长 拨付全球潜在战略投资和收购以补充扩展产品组合和技术[1] - 资金用于升级IT基础设施和数字平台 其余用于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企业用途[1] 财务业绩表现 - 2024年度营业收入13.99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6.55% 归母净利润亏损9640万元人民币 上年同期亏损6370.9万元人民币[2] - 2024年度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83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82.75% 基本每股收益-0.19元 平均净资产收益率-5.51%[2] - 2025年1-6月营业收入7.87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5.31% 归母净利润4018.9万元人民币 同比扭亏为盈[2] - 2025年1-6月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5668.2万元人民币 同比下降8.81% 基本每股收益0.08元 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26%[2] 现金流量情况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83亿元人民币 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4692.2万元人民币 同比减少1.74亿元人民币 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1.18亿元人民币 上年同期-2.6亿元人民币[6] - 2025年1-6月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5668.2万元人民币 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41.4万元人民币 同比增加5904.5万元人民币 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1.05亿元人民币 上年同期-394.3万元人民币[6] 资产结构变化 - 截至2025年6月 交易性金融资产较上期末增加53.81% 占总资产比重上升2.35个百分点 货币资金较上期末减少14.5% 占总资产比重下降1.72个百分点[8] - 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较上期末增加37.27% 占总资产比重上升1.6个百分点 无形资产较上期末减少2.02% 占总资产比重下降0.89个百分点[8] 负债结构变化 - 截至2025年6月 其他应付款较上期末减少26.27% 占总资产比重下降2.24个百分点 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较上期末增加20.16% 占总资产比重上升0.94个百分点[12] - 租赁负债较上期末增加21.86% 占总资产比重上升0.45个百分点 短期借款较上期末增加16.5% 占总资产比重上升0.36个百分点[12]